医院培训课件:《口服药物的安全管理及规范使用》_第1页
医院培训课件:《口服药物的安全管理及规范使用》_第2页
医院培训课件:《口服药物的安全管理及规范使用》_第3页
医院培训课件:《口服药物的安全管理及规范使用》_第4页
医院培训课件:《口服药物的安全管理及规范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服药物的安全管理及规范使用

口服的安全应用

很重要安全药物犹如一把双刃剑合理安全使用--治病不合理应用—致病2017《患者安全目标》要求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提高用药安全)

(一)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储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制度及流程。

(四)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中约占1/3以上,是患者安全的重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包括从药品采购、储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涉及药师、医师、护师等多个职种,以及患者本人,需要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目标是要做到

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

护士身居临床第一线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是病人用药前后的监督者

病人安全是护士工作的核心在合理、安全用药的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如何做怎么做--才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提纲

2、病区药品储存管理1、保障用药安全的相关制度2、病区药品的储存管理3、口服药的安全使用4、减少口服药差错的对策5、正确的药物服用方法一、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相关制度一、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相关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十四.术前患者访视制度。。。。。。

护士核心工作制度

给药制度一、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目执行。二、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三、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八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有效期四、做治疗前,护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五、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作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给药制度六、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七、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八、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初步清理后,由中心供应室回收处理。口服药杯定期清洗消毒备用。九、如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口服药查对制度处理医嘱转抄服药卡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执行医嘱时应注明时间并签字。医嘱要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每周大查对二次,护士长参加并签名。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查对者签名。(二)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八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三)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四)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口服药给药方法(一)口服药要在药房核对无误后方可取回。(二)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八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三)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目执行。(四)安全正确用药,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口服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五)发放口服药前,护士要洗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六)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七)按医嘱规定时间发药,服药到口。患者不在床时不发药,床边放置温馨提示,患者返回病房后送药到口。(八)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效果,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记录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九)如发生用药错误,立即停药,告知同班同事,及时报告护士长,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降低对病人损害。护士长及时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交护理部,不得隐瞒。

二、病区药品的储存管理

合理储存、保管药品是用药安全的前提

药品在保管过程中,所受各类药品制剂本身的理化特性以及外界因素的作用:

药品外观的变化,

药品变质

有毒物质

是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所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必须重视病区药品的管理引起加速产生更严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四章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药品质量。冷藏避光药品管理主要做到影响因素环境因素药品因素人为因素其他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环境因素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影响药品质量的五种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日光、空气、时间。①日光中的紫外线:对药品变化常起着催化作用,能加速药品的氧化和分解。②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药品质量影响很大。③湿度对药品的影响:湿度太大也容易使某些药品潮解、液化、变质或霉烂;湿度太小也容易使某些药品风化。④温度对药品的影响:温度过高促使某些药品的挥发、变形、氧化、水解以及微生物的寄生等;温度过低易引起冻结或析出沉淀而失效。⑤药品自身性质或效价不稳定:尽管贮存条件适宜,但时间过久会逐渐变质。2、储存中应严格遵守1、内服药与外用药,必须分开存放;2、性能相互影响,容易串味,名称容易搞错的药品也应分开存放;3、药品按效期远近,按批号,依次摆放;4、需堆垛的大输液应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标记的要求摆放,安全操作;5、使用中要严格贯彻“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和“易变先出”的原则;6、把好药品使用关,变质和过期药品严禁使用。药品保管中应注意

多数药品在空气中、日光下会氧化变质,如维生素B2、维生素C、硝酸甘油及多数的抗生素,这些药物要盛在棕色或深色的瓶子里。

某些药品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中,极易吸收水分而分解变质,故应密封存放。如阿斯匹林、维生素B1等吸水后片形变软、变质;某些中成药受潮后出现霉变等。

易受热而变质的药品,如生物、生化制剂应低温保存,但不能冰冻;易蚀、易挥发的药品也应低温存放。3、低温储存2、防潮保存1、避光保存药品保管中应注意

抗生素、生物制品和酶制剂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厂家在包装盒或瓶上均注明“有效期”或“失效期”,过了期的药品决不能再使用。药品过期一定要销毁淘汰,对于药品外观上出现变化(如白色片剂变色,表面出现花斑、粘连、发霉等)都应作为变质药处理掉,绝不能再使用。不要将药物换到其他容器中保存。若一定要换,则应将药物名称、药品效期、使用方法在容器上标明(最好使用药品原标签),并定期进行检查。4、出厂日期及有效日期5、经常清理变质过期药品6、避免误服《中国药典》(2015年版)有关药品贮藏术语的含义

避光: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

密闭:指将容器密闭,以防尘土及异物进入;

密封:指将容器密封,以防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熔封或严封:指将容器熔封存或用适宜材料严封,以防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

阴凉处:指不超过20℃;

凉暗处:指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指2~10℃。(说明书一般是2--8℃)

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45%-75%。

常温:

10~30℃。药品贮藏术语说明药品贮藏术语说明有关温度的描述,一般以下列名词术语表示:水浴温度除另有规定外,均指98~100℃。热水指70~80℃。微温或温水指40~50℃。冷水指2~10℃。冰浴指0℃。放冷指放冷至室温。

储存原则

病区药品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药品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外界因素对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影响,严格按照:进行贮存保管。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贮存条件和要求

麻醉、精神药品(一类精神药品)需要严格五专管理: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册登记专用处方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规范专人负责高危药品管理原则高危药品严格管理归类集中标识醒目规范使用谨慎调剂三、口服药的安全使用口服药的安全应用科室是如何执行口服药医嘱的?护士又是如何在床边落实口服药?口服药的安全应用1、医嘱的执行要点----

口服药医嘱的处理流程?医生开具口服药医嘱—护士核对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给药要求---审核---领药---打印执行单---医嘱者签名----他人核对医嘱信息口服药的安全应用2、口服药发药流程?取回药后责任护士核对原始医嘱----核对药物是否正确----床边核对患者信息---执行单、药物实物----指导(监督)病人服药

看服到口!口服药的安全应用3、用药反应的观察根据用药后反应出现的时间顺序判断①在用药后数秒钟~数分钟内发生——过敏反应。皮疹、灼热、胸闷、心慌、面色苍白、喉头紧塞、血压下降等。②在用药仅数分钟~数小时内发生。固定性药物疹。多在皮肤粘膜交界处,痒、起疱、紫红。③在用药后半小时~2小时内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④在用药后1~2星期发生。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口服药的安全应用4、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应积极采取措施,并上报即刻停药,并向主管或值班医师汇报及时处理,封存可疑药品,并向本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报告。在本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的指导下,认真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送到药剂科临床药学室。案例分析医嘱开硝苯地平片地10mg,每日tid。主班取回硝苯地平缓释片,交予患者,白班发药时未核查,致患者服用。请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评估执行人的能力(低年资护士、学生、初次执行者)执行单看服到口评价给药效果四、减少口服药差错的对策减少口服药差错的对策1、加强自身安全的管理加强责任心做好药物知识储备减少口服药差错的对策2、遵守护理核心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流程(给药制度与流程、身份识别流程、医嘱处置流程、医嘱核对流程、首次用药流程)五个正确: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途径3、严格遵医嘱给药。护士发口服药时必须核对医嘱。严格遵照医嘱

不随意加减剂量及服药次数3、床边做到四个相符(病历医嘱、电脑医嘱、口服药执行单以及病人实际服用的方法)。4、做好三个方面的评估工作:给药前评估(对患者、家属、执行人)、给药中观察给药后的评价五、正确的药物服用方法使用口服药的相关知识临床科室常见的口服药有哪些?你对它们了解多少?如药物作用、毒副作用、使用注意事项等?使用口服药的相关知识如何掌握药物的相关知识?掌握护理核心制度查看药物说明书查看科室临床药物手册复习书本请教资深护理老师、医生--注重药物知识的积累、给药经验的积累!使用口服药的相关知识冲剂——加开水溶解后冲服。胶囊——有软、硬及肠衣胶囊,均应整粒服用。片剂——薄膜片、普通片可嚼碎或溶化后服。肠衣片—不可嚼碎或溶化后服。控释片、缓释片、多层片--必须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研碎、溶化后

服用,否则破坏结构,影响疗效。泡腾片、咀嚼片——用水溶解或嚼碎后服,以增加吸收面积,见效快。使用口服药的相关知识拉丁文缩写中文意义

ac饭前

pc饭后

sos需要时,限用一次

prn必要时,长期备用医嘱

st立即,急速

qN每晚

qd每日一次

Bid每日二次

tid每日三次

Qid每日四次

Q6h每6小时一次使用口服药的相关知识掌握临床口服给药的关键环节,提高药物疗效正确的服药体位:①一般而言,服用大多数药物时,最好采用直立体位或端坐体位卧病在床的患者,如果仰卧吞服片剂、胶囊剂,则易使药物粘在食道上,药物直接刺激食道黏膜会引发炎症和溃疡,药物不能进入胃肠道也会影响疗效。因此,如果病情允许,患者最好在服药后稍做轻微活动,这样可以避免药物滞留于食道。使用口服药的相关知识③有些药物则比较特殊,需要患者刻意采取卧位服用。

如:硝酸甘油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患者含服硝酸甘油时如采取站立体位则可能因体位性低血压而昏倒,因此,含服硝酸甘油应采取半卧位;如:服用睡眠诱导期短的安眠药,患者应在服用后立即躺卧,以免发生意外;患者安全的管理??

如: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治疗胃体后侧壁溃疡时,患者应采取左侧卧位,根据溃疡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卧位,从而使药物与胃黏液中的黏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以促进溃疡面的愈合。正确的药物服用方法(一)餐前服用(二)餐后服用(三)睡前服用(四)清晨服用(五)不宜用热水送服(六)服后宜多喝水的药(七)其他(一)餐前服用适合饭前服用的药物:一部分药物必须饭前空腹时服用,以利于减少或延缓食物对药物吸收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提高药物的安全稳定性,发挥药物的最佳功效。(一)餐前服用1、胃黏膜保护药、质子泵抑制剂2、促进胃动力药3、降血糖药4、抗骨质疏松药5、抗菌药物6、止泻药7、滋补药8、肠溶片剂和丸剂9、部分降压药(一)餐前服用

1、胃黏膜保护药:氢氧化铝或复方制剂、复方三硅酸镁、复方铝酸铋等餐前可充分地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肠溶片)用法:一次2片,一日1—2次。每天晨起吞服或早晚各一次。

(一)餐前服用

2、促进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叮林)、莫沙比利宜于餐前30分钟服用,以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此类药不能与颠茄片、山莨菪碱等合用。(一)餐前服用

3、降血糖药: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喹酮(糖适平)、二甲双胍。患者饭前服用药物便于就餐时降糖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或抑制消化道中糖的分解和吸收,发挥降糖作用。有些降糖药与食物同服。阿卡波糖(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一)餐前服用4、抗骨质疏松药:为便于吸收,避免对食管和胃的刺激,口服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帕屈膦酸钠、氯屈膦酸钠应空腹给药,并建议用足量水送服,服后30分钟内不能进食。服药后即卧床有可能引起食道刺激或溃疡性食管炎。

(一)餐前服用

5、抗菌药物:诺氟沙星(空腹服用,并同时饮水250ml,避免结晶尿的发生),18岁以下患者禁用。头孢克洛片,宜空腹口服,因食物可延迟其吸收。阿奇霉素胶囊:口服,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交沙霉素:餐前1小时或餐后3~4小时服用。(一)餐前服用

6、止泻药如药用碳片或思密达。通过吸附肠粘膜多种病原体而起效,空腹效果好。(一)餐前服用

7、滋补药:如人参、鹿茸精等都宜在饭前服用。(一)餐前服用8、肠溶片剂和丸剂:饭前服用,使药物较快较多通过胃,进入肠道发挥作用。(一)餐前服用9、部分降压药。卡托普利:因食物影响药物的吸收,如果饭后服用比空腹服用吸收减少30%~50%。雅施达片:雅施达(培哚普利片)必须饭前服用,因为食物改变其活性代谢产物培哚普利拉的生物利用度。(二)餐后服用饭后服:大多数药物,如饮食对药物吸收等影响不大,饭前饭后均可。但对于那些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或饭后服用可以增加药物吸收的药物,这些药物可在饭后服用。(二)餐后服用1、非甾体镇痛抗炎药2、维生素B2,维生素A、D、E、K等3、铁剂4、抗酸药5、部分利尿药(二)餐后服用

1、非甾体镇痛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等,为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大多数应于餐后服。

(二)餐后服用2、维生素:维生素B2(核黄素)伴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饭后口服吸收较完全。脂溶性药物如维生素A、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在食用油性食物后服用,更利于吸收。

(二)餐后服用

3、铁剂:铁主要在十二指肠被吸收,由于食物能减慢胃肠蠕动,延长铁剂在十二指肠段的停留时间,铁剂在饭后30分钟服为最好。这样不仅可使铁吸收量增加,而且可以大大减少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近年来,时辰药物动力学研究发现,下午7点服铁剂比上午7点服用的吸收率要增加1倍,故每天下午7点是服铁剂的最佳时间。

(二)餐后服用

4、抗酸药:在饭后胃酸分泌量最大时服,可使溃疡面少受刺激,有利修复。且抗酸作用与胃内充盈度有关,当胃内容物将近排空或完全排空后,抗酸药才能充分发挥抗酸作用。故抗酸药应在餐后1~1.5h后和晚上临睡前服用,可达较好抗酸效果。

(二)餐后服用5、部分利尿药:氢氯噻嗪(双克)、螺内酯(安体舒通)与食物包裹在一起,可增加生物利用度。(三)睡前服用1、催眠药2、平喘药3、降血脂药4、抗过敏药5、钙剂6、缓泻药(三)睡前服用

1、催眠药:地西泮(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苯巴比妥(鲁米那)等。(三)睡前服用2、平喘药:哮喘多在凌晨发作,睡前服用沙丁胺醇、氨茶碱,止喘效果更好。(三)睡前服用3、降血脂药:包括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定)、氟伐他汀(来适可)、立普妥,提倡睡前服。因为肝脏合成脂肪的峰期多在夜间,晚上服用,有助于提高疗效。

(三)睡前服用

4、抗过敏药: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特非那丁、赛庚啶等服后易出现嗜睡、困乏和注意力不集中,睡前服安全并有助于睡眠。

(三)睡前服用

5、钙剂:以清晨和睡前服为佳,以减少食物对钙吸收的影响;若选用含钙量高的钙尔奇D,则宜睡前服,因为人血钙水平在后半夜及清晨最低,睡前服可使钙得到更好的利用。

(三)睡前服用6、缓泻药:酚酞(果导)、液体石蜡等服后约12小时排便,于次日晨起泻下。(四)清晨服用1、肾上腺皮质激素2、降压药3、抗抑郁药

4、利尿药5、驱虫药6、泻药(四)清晨服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氟美松)等,早晨7时左右一次顿服,减少对体内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可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因为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高峰出现在晨7~8时,此时服用可避免药物对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抑制较轻,可减少不良反应。

(四)清晨服用

2、降压药:血压在早晨和下午各出现1次高峰,因此有效控制血压,如每日仅服1次的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络活喜)、依那普利(悦宁定)、贝那普利(洛丁新)、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宜在早7时左右服;每日服2次的宜在下午4时再补充1次。

(四)清晨服用

3、抗抑郁药:抑郁的症状如忧郁、焦虑、猜疑等常表现为晨重晚轻,因此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瑞波西汀、氟伏沙明宜清晨服。不绝对。(四)清晨服用

4、利尿药:避免夜间多次起床,影响睡眠和休息。如呋塞米(速尿)、螺内酯(安体舒通)。(四)清晨服用5、驱虫药:驱蛔灵、左旋咪唑、南瓜子等宜空腹晨服,以迅速进入肠道,减少人体对药的吸收,保持高浓度,同时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增强疗效。也可以晚上睡前空腹服用.

(四)清晨服用6、泻药:硫酸镁盐类泻药晨服可迅速在肠道发挥作用,服后5~6小时致泻。(五)不宜用热水送服1、助消化药2、维生素类3、止咳糖浆类4、抗菌药物(五)不宜用热水送服

1、助消化药: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乳生酶、酵母片等,此类药中多为酶、活性蛋白质或益生细菌,受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五)不宜用热水送服2、维生素类: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性质不稳定,受热后易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五)不宜用热水送服

3、止咳糖浆类:此类糖浆为复方制剂,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粘稠度,不能在呼吸道形成保护性“薄膜”,影响疗效。(五)不宜用热水送服4、抗菌药物:很多抗菌药物对热不稳定,最好不用热水冲服。(六)服后宜多喝水的药1、平喘药2、利胆药3、双磷酸盐4、抗痛风药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