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 知识总结及同步练习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 知识总结及同步练习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 知识总结及同步练习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 知识总结及同步练习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 知识总结及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2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

知识解读

一、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i.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

子个体数x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x2)]x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

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十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l/2Aa的频率,

基因a的频率=1一基因A的频率。

二、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p=------------2NX*X*+NX.X“+NX*Y------------x100%

2(NX*+NX.+NX,XJ+(NX、Y+NA)

2N+N+N

=------------+--------------------------------*।(X)%

2(NXX.+NX9+NX,Q+(NX、+NX、)

(p为XA频率,q为xa频率)

三、利用遗传平衡公式计算基因频率

1.前提条件:(1)种群非常大;(2)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3)没有迁入和迁出;(4)没有自然选择;(5)

没有基因突变。

2.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

基因型AA的频率=p2

基因型Aa的频率=2pq

基因型aa的频率=q2

四、自由交配与自交条件下的基因频率计算

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

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

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强化训练

一、单选题

1.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400只纯合白色

脂肪兔和16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20%、80%B.15%、85%C.35%、65%D.45%、55%

【答案】A

【分析】

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某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比率+1/2杂合子基因型比率。

【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某兔群由4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6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说明没有杂合子的白色脂肪

兔,即纯合白色脂肪兔FF=20%,ff=80%o根据公式,F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比率+1/2杂合子基因型比

率=20%,则f基因频率=80%。

故选Ao

2.某自由交配的大种群中隐性性状的个体占16%,则该种群中杂合子所占比例约为()

A.16%B.24%

C.48%D.50%

【答案】C

【分析】

哈代-温伯格定律也称遗传平衡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

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

并且保持不变: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A+a=p+q=l,

AA+Aa+aa=p2+2pq+q2=l«

【详解】

由题意知,该种群中,隐性个体aa的比例为16%,即a的基因频率为0.4,A的基因频率为0.6,所以杂合

子Aa的比例为2x0.4x0.6=0.48,即48%。

故选C。

3.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大熊猫。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0%的

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有一个较大的大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

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熊猫食性的改变是与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B.如果环境条件相对稳定,则B和b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C.如果B和b位于常染色体且含b的雌性个体配子30%不育,则繁殖一代后基因型频率改变但基因频率不

改变

D.如果将该大熊猫种群人为隔开,则会形成两个新的物种

【答案】A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

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

A、大熊猫的食性改变应是与其被捕食者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

B、环境条件不变一般不会因为自然选择而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生物变异也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B错

误;

C、如果含b的雌性配子有30%的不育,则雌性配子的比例也会发生改变,繁殖一代后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

率均会发生改变,C错误;

D、人为将大熊猫种群产生地理隔离,也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

故选A»

4.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同。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

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的频率和自交产生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的频率的变化情况依

次为()

A.不变、不变;增大、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增大、不变;不变、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答案】A

【分析】

该种群中AA=16%,aa=36%,Aa=l-16%-36%=48%,A的基因频率=AA%+l/2Aa%=16%+l/2x48%=40%。a

的基因频率=aa%+1/2Aa%=36%+1/2x48%=60%。

【详解】

若该种群随机交配,AA=40%x40%=16%,aa=60%x60%=36%,Aa=2x40%x60%=48%,故自由交配后代的

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也不变。

若该种群自交,AA、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

Aa:aa=l:2:1,因此自交后代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16%+l/4x48%=28%,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a=36%+l/4x48%=48%,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48%x1/2=24%,自交后代基因频率是A=28%+l/2x24%=40%,

可见,该种群自交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增大、不变。

综上所述,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的频率和自交产生后代中AA个体的百

分比、A基因的频率的变化情况依次为不变、不变;增大、不变。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兔的脂肪白色(Y)对淡黄色(y)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

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Y、y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25%、75%B.15%>85%

C.35%、65%D.45%、55%

【答案】A

【分析】

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某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比率+1/2杂合子基因型比率。

【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说明没有杂合子的白色脂肪

兔,即纯合白色脂肪兔YY=25%,yy=75%o根据公式,Y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比率+1/2杂合子基因型

比率=25%,则y基因频率=75%,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某蚊子种群中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当只有A或B基因存在时,胚胎致死。若纯合雄蚊(AABB)

与雌蚊(aabb)交配,则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A.0B.25%C.50%D.60%

【答案】D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

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题意分析: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

所以能存活的基因型只有A_B_和aabb两种。

【详解】

若纯合雄蚊(AABB)与雌蚊(aabb)交配,则R的基因型为AaBb,R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个体的基因型

及其比例为:1AABB、2AaBB、2AABb、4AaBb、laabb,即F2群体中AA:Aa:aa=3:6:1,因此,A的

基因频率是(6+6)/20=60%,即D正确。

故选Dt,

7.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点9%,aa个体占49%,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

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增大;不变,不变D.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答案】D

【分析】

1、遗传平衡定律:种群足够大,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基因突变、个体之间进行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

等,随机交配后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变。

2、自交使纯合体比例增大,杂合子比例降低,如果没有自然选择、基因突变、迁入和迁出等,基因频率不

变。

【详解】

根据题意分析,己知AA=9%,aa=49%,则Aa=l-9%-49%=42%,A基因频率=9%+l/2x42%=30%,a基因频

率=49%+1/2X42%=70%,则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为:AA=30%x30%=9%,aa=70%x70%=49%,

Aa=2x30%x70%=42%,与亲本相同,故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是不变的;

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9%+42%x1/4=19.5%,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42%xl/2=21%,则自交后代是基因

频率是:A=19.5%+21%xl/2=30%,故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增加、A基因频率不变,ABC错误,

D正确。

故选D。

8.某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20%,Aa个体所占比例为50%,aa个体所占比例为

30%»因天敌捕食,此种群中AA和Aa个体均以每年10%的速度减少,而aa个体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查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B.因天敌捕食,此昆虫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约为46.9%

C.此昆虫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表明其进化成新物种

D.此昆虫的天敌数量呈现J型增长

【答案】B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老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

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

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详解】

A、调查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种群密度一般黑光灯诱捕法,A错误;

B、由题干可知一年后AA个体所占比例为20%-20%x10%=18%,Aa个体所占比例为50%-50%x10%=45%,

aa个体所占比例为30%+30%x10%=33%,一年后此昆虫新种群中Aa个体所占比例约为

18%/(18%+45%+33%)~46.9%,B正确:

C、此昆虫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

D、由于受食物、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昆虫的天敌数量呈现S型增长,D错误。

故选B。

9.遗传平衡定律所讲的群体是理想群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遗传平衡状态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

B.地理隔离导致种群间不进行基因交流,可以保证种群的遗传平衡状态

C.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

D.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则种群没有进化

【答案】B

【分析】

哈迪―温伯格定律: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等、没有发生变异,基因频

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平衡。

一对等位基因A的频率=p,a的频率=q,则p+q=l。

【详解】

A、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会改变基因频率,影响遗传的平衡状态,A正确;

B、由于地理隔离阻止种内群体基因交流可以导致基因库出现差异,最终出现生殖隔离,不能保证种群的遗

传平衡,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不会改变

(AA=p2,Aa=2pq,aa=q2),C正确;

D、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基因频率不变,种群没有进化,D正确。

故选Bo

10.熔岩蜥蜴的体色深色和浅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科研人员为研究环境与熔岩蜥蜴体色的关系,

对不同区域蜥蜴的体色表现型频率和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统计,绘制图像如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据图分析,基因B控制的是深色性状,基因b控制的是浅色性状

B.只考虑基因B/b及体色性状,C区杂合蜥蜴的基因型频率为0.49

C.不同体色蜥蜴在不同区域分布状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深色蜥蜴和浅色蜥蜴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B

【分析】

据图可知,浅色熔岩A区: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19,b基因的频率为0.9,说明b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合在

浅色熔岩A区生存。浅色溶岩B区的深色表现型频率为0.51,b基因的频率为0.7,深色熔岩C区:深色衣

现型频率为0.91,b的基因频率为0.3,说明B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合在深色熔岩C区生存。

【详解】

A、浅色熔岩A区的b基因频率较大,深色熔岩C区的B基因频率较大,根据浅色熔岩区浅色个体更容易

生存,深色熔岩区深色个体更容易生存,可知基因B控制的是深色性状,基因b控制的是浅色性状,A正

确;

B、只考虑基因B/b及体色性状,C区b的基因频率为0.3,B的基因频率为0.7,故杂合子蜥蜴的基因型频

率为2x0.3x0.7=0.42,B错误;

C、生活在浅色熔岩区的浅色个体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深色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并被捕食,所以浅色熔岩区

的浅色基因频率较高,同理可推知,深色熔岩区的深色基因频率较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同一区中深色蜥蜴和浅色蜥蜴可能属于同一种群中不同的表现型,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B,.

11.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往往是不同的

C.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D

【分析】

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种群体中的基因频率能保持稳定的条件:①群体是极大的;②群体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

变产生;④没有种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AA)⑤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

因型频率就可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

A、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

B、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中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也就不同,B正确:

C、基因突变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如Aa自交过程中,基因型频率会改变,而

基因频率不变,D错误。

故选D。

12.下列与遗传和进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豌豆根尖分生区的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

B.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C.A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l:4:1

D.共同进化的两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必然发生改变

【答案】C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

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

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根尖分生区属于体细胞,豌豆进行有性生殖时体细胞的变异不会遗传给下•代,A错误;

B、害虫抗药性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就已经产生,杀虫剂只能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B错误;

C、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植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是AA:Aa:aa=l:4:1,C正确:

D、共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在共同进化相

对稳定状态时,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

13.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BB基因型个体占20%,bb基因型个体占10%,则B和b的基因频率

分别是()

A.55%和45%B.55%和42.5%C.45%和42.5%D.45%和32.5%

【答案】A

【分析】

1、己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

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2、杂合子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详解】

由题意知,BB=20%,bb=10%,则Bb=l-20%-10%=70%,B的基因频率是:B=20%+70%+2=55%;则b的

基因频率是1-55%=45%.

故选A»

1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

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C.理想条件下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答案】A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基因频率。理想种群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种群非常大、所有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迁出、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基因突变。

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详解】

A、根据基因频率的定义可知,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为1,A正确;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错误;

C、因为理想条件下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迁入、迁出等,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

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a基因的频率=1/2,C错误;

D、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但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和女性群体色盲基因的频率是相等的,D错

误。

故选D。

15.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

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D.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之比为1:3,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

【答案】D

【分析】

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

性关系,但亲I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I,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据此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黑色可能为显性,

也有可能为隐性,A错误;

B、根据“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栗色为显性,B错误;

C、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据此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栗色可能

为显性,也有可能为隐性,C错误。

D、若显性基因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随机结合后,产生的显性个体数目:隐性个体数目=1:1,因此

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之比为1:3,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D正确。

故选D。

16.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图中①〜③分别表示存在地理隔离的某种动物的3个不同种群A基因频

率的变化曲线(种群内个体随机交配)。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种群所处的环境比③的要稳定

B.③在第135代时显性个体所占比例约为75%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这种动物的基因型

D.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小

【答案】B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不同表现型的个体,定向改变种群基因

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曲线分析:①种群A基因频率变化速度最快,进化速度快,其次是种群②、种群③。

【详解】

A、①②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比③快的原因是前两个种群的数量太少导致的,在种群数量差距太大的情

况下,不能根据题目的信息得出①②种群所处的环境比③的要稳定的结论,因为这种比较不符合单一变量

原则,A错误;

B、③在第135代时A的基因频率是50%,a的基因频率是50%,在随机交配的情况下,Aa的基因型频率

为2x1/2x1/2=1/2,AA的基因型频率为l/2xl/2=l/4,因此显性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为1/2+1/4=75%,B

正确;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这种动物的表现型,进而对基因进行选择,C错误;

D、种群数量越小,种群内的个体数量越少,则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D错误。

故选B。

17.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6%,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66%、34%B.57%、43%

C.55%、45%D.68%、32%

【答案】B

【分析】

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详解】

基因型AA的频率为24%,基因型Aa的频率66%,基因型aa的频率10%。则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

频率+l/2Aa的基因型频率=24%+l/2x66%=57%,a的基因频率=1—A的基因频率=1-57%=43%,B正确。

故选Bo

18.从基因水平上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变化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不受环境的影响

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400名,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0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则该群体中

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5.2%

D.人为因素通常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答案】B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种群越大,基因库也越大,反

之,种群越小基因库也就越小.当种群变得很小时,就有可能失去遗传的多样性,从而失去了进化上的优

势而逐渐被淘汰。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详解】

A、基因重组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A错误;

B、•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正确:

C、已知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400名,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0人,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设

色盲基因是X、则XbXb=5人,XBXb=10人,XBXB=185人,XbY=llA.XBY=189A,由基因频率的概念

可知b的基因频率=b+(B+b)xl00%=(5x2+10+11)+(400x2+400)xl00%=2.6%,C错误;

D、认为定向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错误。

故选B。

19.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答案】B

【分析】

基因频率指的是在一个种群基因库,某个基因占该基因和其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型频率一个种群

中某基因型个体数占全部个体数的比率。当一个种群中某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时,该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

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详解】

A、物种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

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B正确;

C、基因型为Aa个体自交,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都为50%;C错误;

D、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广大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但男性群体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不一定

大于女性群体,D错误。

故选Bo

20.某昆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白色两种体色个体,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A)对白色(a)为显

性。若该种群全基因型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

A.18%、82%B.57%、43%

C.36%、64%D.92%、8%

【答案】B

【分析】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3)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基因的总数X100%。

【详解】

由题意知,种群中AA的个体占18%,aa的个体占4%,则Aa的个体占78%,因此a基因的基因频率

=4%+l/2x78%=43%;A的基因频率=18%+l/2x78%=57%,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1.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得到R,然后连续自交两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植株占1/2

B.F2中高茎基因的基因频率为3/4

C.F3中稳定遗传的高茎占3/8

D.F3高茎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2/5

【答案】B

【分析】

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杂交得到B,R自交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l:2:1,进一步

自交产生F3植株,可运用分离定律结合选项解答。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子二代中纯合子AA+aa=l/2,故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A正确;

B、子二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I,故高茎基因的基因频率A=l/4+l/2x|/2=l/2,B错误;

C、C杂合子(Aa)比例为I2,则纯合子为1-1/4=3/4,其中AA=aa=l/2x3/4=3/8,C正确;

D、F3高茎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Aa/AA+Aa=l/4+(3/8+1/4)=2/5,D正确。

故选B。

22.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分别占25%、50%、25%。若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

体间随机交配,则子二代AA、Aa、aa个体的数量比为()

A.1:2:1B.4:4:1C.3:2:0D.9:6:1

【答案】D

【分析】

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

力的个体中,AA占25%+(25%+50%)=1/3,Aa占2/3,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l/3+2/3xl/2=2/3,a的

基因频率为1/3。

【详解】

具有繁殖能力的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Aa个体间随

机交配,后代中AA的频率=(2/3)2=4/9,Aa的频率=2xl/3x2/3=4/9,aa的频率=(1/3)2=1/9.因此,

自由交配一代后AA:Aa:aa=4:4:1,由于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所以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l/2,

Aa=l/2,具有繁殖能力的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l/2+l/2xl/2=3/4,a的基因频率为1/4,自由交配的子二代

中AA=(3/4)2—9/16,Aa的频率=2x3/4x1/4=6/16,aa的频率=(1/4)2=1/16,因此,自由交配两代后

AA:Aa:aa=9:6:1,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I、II、III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

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n、IH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H段发生剧变

C.在I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D.Aa个体在I、III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答案】A

【分析】

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由题

图曲线可知:I段内AA=40,aa=20,则Aa=40,A的基因频率是(40x2+40)+(100x2)xl00%=60%,a

的基因频率是40%;III段内:aa=40,AA=20,Aa=40,A的基因频率是(20x2+40)+(100x2)xl00%=4()%,

a的基因频率是60%o

【详解】

A、由题图可知,1IAA基因型频率逐渐降低,HI内AA维持较低水平,因此适应能力较弱,A正确:

B、导致基因型频率在K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B错误;

C、由分析可知I内A的基因频率是60%,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I、III虽然Aa个体没变,但是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因此生物进化

了,D错误。

故选A。

24.某豆科植物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子叶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

子叶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子叶呈黄色,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子叶颜色直接判断该豆科植株的基因型

B.子叶呈浅绿色与黄色的该豆科植株测交,后代表型比为1:1

C.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

D.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小

【答案】B

【分析】

分析题文:BB表现为深绿色,Bb表现为浅绿色,即B对b表现为不完全显性;bb表现为黄色且在幼苗阶

段即死亡,即存在幼苗致死现象。

【详解】

A、基因型为AA的子叶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子叶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子叶呈黄色,可通过子叶

颜色直接判断该豆科植株的基因型,A正确;

B、由于黄色bb个体在幼苗阶段即死亡,所以无法实现浅绿色与黄色大豆测交,B错误;

C、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l:2:1,但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幼

苗阶段死亡,故在成熟后代中只有AA和Aa,比例为1:2,C正确;

D、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在幼苗阶段死亡,没有产生后代的机会,因此,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

择,A基因频率越来越大,a基因频率越来越小,D正确。

故选B.

25.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选择|

I改变

।种群基用频率।

日致:।积累;广_人

"1一隹然丽京的差别畔丽।

~।导致

升臂

C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

C.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的形成必然会经历地理隔离

【答案】B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

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

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

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分析可知,题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形

成,d表示地理隔离。

【详解】

A、由分析可知,a表示突变(含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由分析可知,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B正确;

C、生物的进化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

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是一个进化过程,C错误;

D、由分析可知,d表示地理隔离,但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历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故选Bo

2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变化一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B.若进化过程中种群数量长期保持稳定,则基因频率不变

C.若种群存在某些个体致死现象,基因频率也不一定改变

D.有性生殖下的基因重组通过改变基因频率而加快了进化的进程

【答案】C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

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

A、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种群中某些基因型个体的生存,才会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而如果环境发

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A错误;

B、若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作用淘汰和保留个体数目相当,则种群数量长期保持稳定,但基因频率仍然改

变,B错误;

C、若种群存在某些个体致死现象,基因频率也不一定改变,如一个种群中有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

体,原来A、a基因频率均为1/2,若基因型为AA、aa的胚胎不能存活,则生存下来的种群中A、a基因频

率仍为1/2;若只有AA个体不能存活,则种群基因频率会改变,C正确;

D、基因重组本身不具有宜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效应。如在随机自由交配中基因频率并不改变,但是基因

重组丰富了生物的基因型和物种基因库,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促进了有利突变在种群中的

传播,进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进程,D错误。

故选C。

27.一个果蝇种群中,有XBXLXbXb.XBY、X、四种基因型的个体,每种均为50只,则该种群中X'基

因频率为多少,种群的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后代中X'Xb出现的概率为多少()

A.Xb=2/3,XbXb=3/16B.Xb=l/2,XbXb=l/4

C.Xb=2/3,XbXb=4/9D.Xb=l/2,XbXb=3/8

【答案】C

【分析】

种群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详解】

结合题意可知,该果蝇种群中四种基因型个体均为50只,因Y染色体上无Xb的等位基因,则Xb的基因频

率为(50+50x2+50)/(100x2+100)=2/3;种群的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则XbXb出现的概率为2/3x2/3=4/9。

C符合题意。

故选C。

28.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为显性。人群中,蓝眼个体占30%,褐眼个体占70%且其中显性纯

合子20%。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

A.0.7和0.3B.0.50和0.50

C.0.45和0.55D.0.55和0.45

【答案】C

【分析】

1、基因频率是在种群基因库中,某一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

己知褐色(A)对蓝色(a)为显性,人群中,蓝眼(aa)个体占30%,褐眼个体占70%且其中显性纯合子

20%,即Aa占50%,AA占20%,则A的基因频率=20%+50%+1/2=45%,a的基因频率=30%+50%+1/2=55%,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29.在自然条件下,关于某随机交配高等动物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若基因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种群中的基因型最多有7种

D.持续选择条件下,A基因的频率可降为零

【答案】B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

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

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

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A与a的基因频率的关系可以A>a,也可以是AVa,还可能是A=a,因此,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

频率可以相等,都为50%,A正确;

B、环境的选择和变异等都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错误;

C、若基因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雌性个体(XX)基因型有3种,分别为XAXA,XAX\X;*,

雄性个体(XY)有4种,分别为XAYA、XAY\X/A、X,a,一共有7种,C正确;

D、持续选择的条件下,控制不利于环境生存的性状的基因(若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会持续降低,直

至几乎为0,D正确。

故选B。

30.去年某个种群的个体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60%。由于环境改变,种

群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比例发生变化。今年,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0%,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80%。以

下分析错误的是()

A.杂合子竞争能力高于纯合子

B.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C.去年B基因频率为50%

D.环境对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筛选

【答案】B

【分析】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题干中,某个种群在去年,基

因型为BB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60%,由此计算出B基因的频率=BB%+l/2Bb%=20%+I/2

60%=50%。同理计算出今年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10%+1/280%=50%。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从去年到今年并未发生变化,因此该种群生物没有发生进化。

【详解】

A、去年种群个体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60%。今年,基因型为BB的个

体占10%,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80%,所以杂合子竞争能力高于纯合子,A正确;

B、去年和今年虽然环境有改变,但是B和b基因的频率没有改变,所以生物没有进化,B错误;

C、计算可知去年和今年的B基因频均为50%,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去年到今年,Bb的比率升高了,BB的比率下降了,所以从去年到今年环境对不同基

因型的个体进行筛选,D正确。

故选Bo

31.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控制;另一种脚趾是连趾性

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如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相关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

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当蜥蜴数量增加,超过小岛环境承受能力时,可能会发生图示基因库的改变

C.当基因库中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形成两个新物种

D.蜥蜴中所有的基因W与基因w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

【答案】B

【分析】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的形成必然经过进化,但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新物

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2、种群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

【详解】

A、新物种形成的标忐是产生生殖隔离,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

因此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

B、当蜥蜴数量增加,超过小岛环境容纳量,具有联趾性状的个体可以开拓新的生活领域,因此生存能力强,

有更多的机会生存并繁殖后代,因此连趾基因的基因频率会升高,B正确;

C、当因库中W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不一定会发生生殖隔离,C错误;

D、种群基因库是由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D错误。

故选B..

32.在种群中,由于不同基因型个体生育的子代个体数偶然有所变动而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例如某

基因库中有A、a两个等位基因,携带a基因的个体很少,若这些个体因偶然因素无子代,则a基因在子代

中便会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漂变不会引起种群的进化

B.自然选择是引起遗传漂变的主要原因

C.遗传漂变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没有方向性

D.种群数量越大,遗传漂变的可能性越大

【答案】C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突变、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等都是导致

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

【详解】

A、C、遗传漂变是由于不同基因型个体生育的子代个体数偶然有所变动而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因此

遗传漂变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没有方向性,但会引起种群的进化,A错误,C正确;

B、由题意可知,自然选择不是引起遗传漂变的主要原因,B错误:

D、遗传漂变一般在发生在小群体中,种群数量越大,遗传漂变的可能性越小,D错误。

故选Co

33.在对某工厂职工进行遗传学调查时发现,在男女各400名职工中,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30人,患

者为10人,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