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1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2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3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4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教师用书第二部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

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类型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问题成因表现后果

部分资源趋于枯

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自然资源数量锐减和质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

竭,人均资源拥有

采和破坏自然资源量下降求

量减少

生态系统破坏,加剧水

生态破坏,生物多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

生态恶化

样性受损开垦草原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

受损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

环境污染,人类生人类生产、生活过程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

存环境质量下降中排放有害物质染、噪声污染、辐射污降

染等

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阶段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社对环境影响极为有限,处于被动地适应

很肤浅

会早期环境的境地

农业革随着人口增加,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

命以后的强度与广度增大,出现各种环境问题的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时间人地关系理论主要核心思想

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

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

环境的性质

20世纪初可能论人对环境具有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

“二战”以后和谐论(人地协调论)

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

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论

多因素相协调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其成因如何?

2.人地关系思想是如何演变的?

以考纲为纲1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以真题为范I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

[典例](2017•全国卷II•节选)阅读图文资[命题出发点]山西省焦化产业生

料,完成下列要求。产过程和运输过程污染严重的原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因、存在的污染问题。

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命题落脚点]考查环境污染的类

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型及成因。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试题评价]

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⑴以“关停”见“政策”:国家下

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大力气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还老

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如百姓“青山绿水”,是命题出现的

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本题以山西省

焦化产业生产及焦化厂布局变化图

为背景材料,强调“逐步关停这些

小焦化企业”,考查焦化产业生产

过程和运输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及解决措施。同时用这一命题,来

(1)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形成对国家政策的呼应。

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2)以“园区”见“发展”:该题目

⑵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并未仅仅局限在对污染问题的关

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注,更重要的是对工业现代化、科

[解析]第(1)题,从20世纪90年代山西学化、前瞻性的关注。“4个千万吨

煤炭工业的特点入手,分析其生产过程中污染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

严重的原因。材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园区”不仅可以解决和改变目前

煤炭工业的特点为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围绕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是焦化工业

该角度分析污染严重的原因即可。第(2)题,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这种问题

合20世纪90年代山西煤炭工业的特点分析其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

煤炭运输特点,进而分析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的方向。

题。⑶以“布局”见“理论”:工业布

[答案](1)(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局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工业区

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位因素和工业布局是学生必须熟练

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掌握的核心内容。通过图示焦化工

(2)(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业布局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区位

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因素的变化,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

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的影响等。看似未涉及工业区位因

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素,实际却隐含在这个图示中。

考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题点全练]

1.(2015•上海高考)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

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图所示。读图回答⑴〜(3)题。

(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D.6月到8月

(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1)A(2)D(3)D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以读出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

20-30℃,应为南方近岸海域;有机物、营养盐等物质在城市近岸海域较丰富。第⑵题,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C,推断6月到8月发生赤潮的可

能性较大。第⑶题,赤潮是在温度比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产生的,

当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时,可以降低赤潮产生的污染程度,但也会使污染扩散。

2.(2018•辽宁重点高中恸«作校模拟)据观测,近些年鄱阳湖枯水期逐年延长,甚至出现

完全干涸的状况,而洪涝灾害逐年加重,有人认为这与三峡水库的修建和丹江口水库的南

水北调有关。2011年至今,江西省计划在鄱阳湖入江水道最窄处修建大坝,招致众多专家

非议,一直未获国家批准。据此完成⑴〜(3)题。

(1)三峡水库建成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B.河道淤积加重

C.河水搬运能力增强D.含沙量减少

(2)有人认为鄱阳湖枯水期逐年延长可能与三峡水库的修建和丹江口水库的南水北调有

关,其原因可能是这两个工程()

A.引起气候变化,鄱阳湖流域内降水减少

B.导致长江河床下降,鄱阳湖水加速外流

C.导致长江水位下降,鄱阳湖水加速外流

D.均把长江水调往华北,导致长江水位下降

(3)鄱阳湖大坝修建计划目前难以通过的主要原因是()

A.可能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B.耗资巨大,政府财力不济

C.可能导致湖泊严重淤积,得不偿失

D.淹没良田,移民搬迁费用过高

解析:(1)D(2)C(3)A第(1)题,三峡水库建成后,水库下游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

小,河水搬运能力减弱,含沙量减少,河道淤积减轻,所以D正确。第⑵题,有人认为鄱

阳湖枯水期逐年延长可能与三峡水库的修建和丹江口水库的南水北调有关,其原因可能是

这两个工程导致长江水位下降,鄱阳湖水加速外流,所以C正确。第(3)题,大坝建成以后,

鄱阳湖在冬季依旧能保持较高水位,这将导致湖区大量湿地消失,不仅众多的鸟类无法在

此越冬,生物多样性也会遭到破坏,A对。大坝修建难以通过与资金无关,B错。湖泊大坝

修建导致鄱阳湖水位升高,淤积较轻,C错。鄱阳湖大坝的修建是为了保持鄱阳湖原有水

域,进而发展养殖、航运等,不会导致大量移民,D错。故选A。

3.(2018•广西钦州模拟)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

量和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

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⑴〜⑵题。

(1)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2)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分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

速度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1)D(2)A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大陆性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

温日较差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易发生土壤侵蚀,故地膜覆盖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

显著。第⑵题,残留在土壤中的破碎地膜会阻断土壤空隙,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从

而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危害农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水分的运移,①③正确。地膜有

保温、保土作用,所以②④错误。

[知能全握]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

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

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

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

水资源短缺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

资源大及降水少

短缺土地资源短缺生态退耕、建设占地等我国人均耕地较少

能源短缺利用率低、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

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生态遭破坏区的荒漠化

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

生物多样性减少

过度捕猎等原因量日益减少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

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

壤污染

环境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

固体废弃物污染

污染意堆放城”现象

噪声污染交通、工厂噪声等城市噪声

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石油泄漏

3.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

(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

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

布等。

(2)分析成因

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

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

的重点。

(3)分析后果与危害

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

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

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

(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

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主要问题具体措施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

环境污染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

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

生态破坏

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

资源短缺

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

[热点关注]

L“雾霾”天气、“赤潮”“水华”等环境污染问题近年在我国多地经常发生,这已

引起国家和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以现实中发生的某一环境问题为背景,提供景观图、统

计图及相关文字材料,考查考生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的理解,应用所学原理规

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高考常见命题形式。

2.聚焦城市问题,关注可持续城市的发展,利用相关图文资料考查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相关举措,既体现了人类与地

理环境的和谐统一,也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理应重点关注。

[热点押题]

1.近几年北京市雾霾天气严重,有的年份霾天达到124天,集中在1〜3月和10〜12

月。读图回答(1)〜⑵题。

(1)北京市()

A.春季多大风,雾霾天气增多

B.夏季降水量大,雾霾天数少

C.燃烧煤炭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D.工业发展水平高,污染严重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市治理PM2.5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人工降雨,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

B.减小煤炭使用量,缩短冬季供暖时间

C.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解析:(1)B(2)D第⑴题,材料中信息说明冬季雾霾天数多,夏季雾霾天数少,原因

是夏季降水多,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随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所以空气中污染物质含量小,

雾霾天数少;春季多大风天气,大风吹散雾霾,春天雾霾天气减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北

京市霾天气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区域传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而非燃煤排放;环境污染与工

业发展水平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如果重视环境保护,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治理污染,减

少废弃物的排放,就不会造成严重污染。第⑵题,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故

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2.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环境的城市。如

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指数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⑴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

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有序性原则

(2)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A.提高能源利用率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D.减少污染物排放

解析:(1)C(2)D第(1)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该做法符合可

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⑵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没有体现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

[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

1.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小时,霾占据主力,

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

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气体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

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

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2.可持续城市

可持续城市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不降低的前提下,能

够为其居民提供可持续福利的城市。

(1)内涵

①环境健康、经济繁荣、社会平等。

②环境影响(外部性)在区域承载能力范围内。

(2)基本标准

①减少对水和空气的污染,减少具有破坏性的气体产生和排放。

②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③鼓励生物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

④鼓励个人作为消费者承担生态责任。

⑤鼓励工商业采用生态友好技术,开发、销售生态友好产品。

⑥鼓励减少不必要出行的城市交通,提供必要的公共设施。

「课时跟踪检测1

一'选择题

(2018•广东七校模拟)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可以衡

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如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和2008年人口耕

地弹性系数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2000年相比,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1300m以下地带B.1300〜1900m地带

C.2500m以上地带D.1900〜2500m地带

2.与2000年相比,2008年该地区1900m以上地带人地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人地关系趋于缓和,大量开垦耕地

B.人地关系趋于缓和,人口迁出

C.人地关系趋于紧张,大量退耕还林

D.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口迁入

解析:LA2.B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人口耕地弹性系数=耕地面积百分比/人口

百分比。与2000年相比,2008年1300m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下降,故人地关系趋

于紧张,故A项正确;1300〜1900m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不大,故B项错误;1

900m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故C、D项错误。第2题,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1900m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排

除C、D项;该地区地形为山地,海拔高,开垦耕地的条件不足,所以人口耕地弹性系数

上升应该是人口外迁的结果,故B项正确、A项错误。

(2018•揭阳一模)如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字母A、B、C分别表示()

A.海洋污染海水入侵全球变暖

B.海水入侵海洋污染全球变暖

C.全球变暖海水入侵海洋污染

D.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

4.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

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5.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

的作用错误的是()

A.减轻了淡水变咸

B.容纳、净化污染物能力下降

C.减轻海洋污染

D.延缓海岸侵蚀后退

解析:3.D4.B5.B第3题,超采地下水、引用水过量,会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在

内陆地区引起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入侵;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进而引起海

平面上升;超标排放污水等,超出海水的自净能力,会引起海洋污染。第4题,由示意图

可以确定,该海岸带侵蚀后退是由于入海泥沙减少,海浪侵蚀加强及近岸泥沙减少造成的。

第5题,根据示意图中信息,入海径流量增加会减轻淡水变咸,减轻海洋污染,延缓海岸

线的后退,同时便容纳、净化污染物的能力提高。

如图示意针对我国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6〜7题。

6.该农业生产模式适宜推广的地区是()

A.三江平原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7.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鱼塘水质将转化为咸水B.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C.因地制宜,减轻水涝D.可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解析:6.C7.C第6题,根据图中的农作物类型分析,小麦、玉米是北方作物,排

除B、D选项;三江平原不适宜棉花生长;华北地区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需要淋盐改造土

壤。第7题,该生产模式并不会使鱼塘的水变为咸水;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农药,不会导

致严重的农药污染;该模式因地制宜,既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土地问题,又解决了土地盐

碱化和低洼地洪涝问题,减轻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当地的整体海拔

没有影响。

成都的活水公园是一座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景观公

园,秉承“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和“人水相依”的生态理念,

将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展示被污染水体在自然界由“浊”变

“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如图为成都的活水公园。据此完成8〜9题。

8.可以发展成都治水模式的城市是()

A.乌鲁木齐B.兰州

C.西宁D.广州

9.建立活水公园的生态效益是()

A.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B.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加快水体流动,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C.营造亲水型宜居城市

D.推广高科技的环保技术

解析:8.D9.B第8题,成都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发展活水公园是为了合理利用城

市内的降水资源。广州降水量大,也可以发展成都的治水模式。第9题,建立活水公园可

充分利用水循环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降低水的污染浓度。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妙玉把梅花瓣上的白雪收集在一个坛子里,埋入地下,

几年后再拿出来泡茶喝。而在今天的某些城市,这样的雅趣已不可能有了。煤烟和汽车尾

气造成的混合型污染,使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面积扩大。如果再像妙玉一样收集“纯洁”

的水,不知含有多少致癌物质,哪里能喝?有关城市已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几种观点,其中最合理的是()

A.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

B.先投入大量资金治理,再发展经济

C.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治理环境

D.在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11.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

A.严格限制私家车增长

B.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C.扩大湿地面积

D.广泛植树造林

解析:10.D11.B第10题,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内涵: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

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第11题,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过量排放,故其根

本治理措施应从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二'非选择题

12.(2018•安徽淮北二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9月3日,广西崇左市市长信箱收到一封网民来信:这几年,我市在大力发展

柱树种植,虽然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见效快,但危害更严重。种植根树导致了

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恶化、原有植被无法存活、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老

百姓都说它是“抽水机”“耗肥机”“毒树”和“生态杀手”!希望政府能多为子孙后代

考虑,好好管理一下吧!

市长回复:感谢您对我市发展的关注!就您反映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专家研究表明,

枝树没有毒性,其单住重量干物质合成所需水量远小于针叶林、黄檀、马占相思等树种,

肥力消耗也小于玉米、咖啡等农作物。我市横树种植有如下误区:(1)每亩植株多在300棵

以上(推荐每亩100棵左右);(2)砍伐周期3〜4年(巴西约7〜8年);(3)大量使用除草剂去除

林下“杂灌木”;(4)“炼山”:砍伐后放火烧山。所以,我市一些地方出现的生态环境问

题并不是横树之过,通过合理种植是可以避免的。另外,我市贫困地区较多,利用桂树发

展相关产业(如木材加工、造纸等),对我市扶贫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

(1)分析过去崇左市桂树种植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2)试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为崇左市桂树的合理种植提出建议。

(3)说明如何借助椽树产业的合理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其脱贫致富。

解析:第(1)题,可结合材料中市长回复内容分析回答。第(2)题,针对当地问题,结合

巴西经验回答即可。第⑶题,一方面要延长梭树产业产业链,向上游、下游产业,甚至相

关旅游业发展;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答案:(1)桂树生长速度快,种植密度过大,砍伐周期短,水分和土壤肥力过度消耗,

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生产力下降;化肥、除草剂过度使用导致水质恶化、土壤污染;

除草剂的使用及烧山除草去杂,导致原生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山区降水丰富,

原生植被的退化导致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

(2)控制核树种植密度,合理调整桂树种植面积;禁止烧山,保护原生植被;合理使用

化肥及除草剂;延长核树砍伐的时间间隔;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种植等。(任答三点即可)

(3)核树苗及木材出售增加农民收入;椽树种植带动造纸、木材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桂树林发展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

高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扶贫资金,促进扶贫工作开展。

13.(2018•成都质检)宁蒙陕甘沿黄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经

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任务艰巨。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图。

材料二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和部分省区用水效率(每立方米水对应的GDP的产值)

比较图。

(1)简述2007年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分布特点。

(2)指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中比例最高的类型并分析原因。

(3)结合材料分析沿黄地区在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4)为实现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双赢”和可持续发展,有学者提出要构建高

效生态农牧基地战略,请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解析:第⑴题,结合材料一可判断出除包头和银川协调发展度相对较高外,其他地区

大多协调发展度校低。第⑵题,农业用水比例占到水资源利用结构的80%以上,这主要和

沿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粮食产区,而该地区降水较少,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引水灌

溉有关。第(3)题,本题主要从节流的角度,即如何节约用水来作答。第(4)题,高效生态农

牧基地的实施措施主要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引进良种等角度作答。

答案:(1)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包头和银川协调发展度相对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协调发展度相对较低。

(2)农业用水。沿黄地区农业种植面积较广;降水量较少,土壤水分少,不能满足农作

物生长需求。

(3)优化用水结构;加强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

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管理等。

(4)调整农牧业区域布局;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和

市场发展生态农牧业和农牧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等。

第二讲X/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⑴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

(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

(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

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既要使人类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

境,不对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基本观念:

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1)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地位: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转变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目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影响

传统的经济发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高投入、高消耗、高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

展模式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污染源、环境危机

可持续的经济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

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发展模式然资源的永续利用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类型可持续利用措施

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

土地资源

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

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海洋资源伏季休渔、禁止滥捕、环境污染治理等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协调人地关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直然资遮、生

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协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2)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以考纲为纲1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

以真题为范I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

[典例](2016•全国卷II)阅读图文材料,完

[命题出发点]大熊猫栖息地范

成下列要求。

围的变化及其导致的人为原因、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

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

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

保护的主要途径。

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

[命题落脚点]生态环境问题及

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如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

[试题评价]

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⑴情景之“鲜活”:本题以我国

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一陕西

——国道

■H1976年分布范围南部的秦岭地区为载体,以1976

自1987年分布范围

口2000年分布范围年、1987年和2000年三年该地大

比例尺?_____9km

熊猫栖息地分布范围叠加图呈现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命题素材,虽是静态分布图,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

提供给考生的却是一幅动态的变

的人为原因。

化图,让考生联想一幅随时间变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

护的主要途径。化,分布范围也随之变化的动态

图画,鲜活地展现在眼前。

[解析]第(1)题,描述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

⑵设问之“巧妙”:本题充分体

应从其分布面积的变化、是否集中连片及缩小或

现了全国卷非选择题的一些常见

扩展的方向等方面分析。第⑵题,森林是大熊猫

设问套路:”概括地理现象(问题)

的主要栖息地,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

特征一分析地理现象(问题)原因

为原因主要从区内森林的采伐与保护及道路建

—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措施”,

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⑶题,

设问前后连贯性强。本题从大熊

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

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现象,到大熊

径应从道路选址、在建设中注意预留野生动物过

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路通道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分析。

再到协调人类活动与保护野生动

[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

物栖息地的途径,一环扣一环。

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

(3)探究之“综合”:本题注重考

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

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

(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

综合性。大熊猫栖息范围的变化

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这一地理事象是自然环境和人类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

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人

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

类活动的干预,这就要求考生必

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

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须运用系统的知识全面分析问

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题。解答本题仅用教材所学知识

地的恢复与扩展。很难得高分,这需要考生结合图

⑶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文信息全面、综合分析,特别是

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第⑴问要分三个阶段描述,第Q)

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问要承接第(1)问解释栖息地变化

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的原因,第(3)问言之有理,符合

可持续发展观点是关键。

考点(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贯通知识]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永续、长久的发展方式,它不仅能促进当代社会的进步,又对后代

人的进一步发展留有发展空间,提供相应的条件,其基本观念有发展、公平、环境、权利

等。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观念内容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方式,尤其对经济发展而

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

言,可持续发展更具意义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

时间方面:代际公平。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

公平

空间方面:区际公平环境造成损害;现代人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

和环境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彼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

环境联系,互为因果,两者对立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统一,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不要仅注重其中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

地区、国家之间不能转移污染严重的物质,不能

人类、国家、个人都享有享

使生态破坏跨国蔓延;各个国家、地区、个人及

权利受优美环境的权利,任何人

整个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应有助于环保并不对其他

不能剥夺

人和地区的环境权利造成破坏

2.可持续发展的构成

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

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人的管理调控下进行的。三者间的关

系如下图所示:

[典题领悟]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

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如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

题。

(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①大量消耗资源②大量排放污染物③科教投入不足④人口增长缓慢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①社会保障建设②经济基础建设③农业基础建设④生态与环境建设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学审题析题](在“—”上填关键点)

-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从材料中可获取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o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1)A(2)C

[题组冲关]

(2015•北京高考•节选)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

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弓I自

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m)。据此,回答下题。

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D如果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衡,

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并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①正确;过度猎狼,会导致狼

的食物,比如山羊等食草动物数量的增多,而食草动物增多会破坏山区的草场,导致山区

生态环境的破坏,继而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②错误;过度猎狼和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没有直接的关系,③错误;过度猎狼违反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性,④正确。所以D正确。

(2014•天淖高考•节选)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如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

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解析:选C注意题干中“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个信息点,A项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B、D两项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3.(2018•河南十校模拟)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

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熟、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

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

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⑴〜⑵题。

(1)“慢生鸭,,饲养者在保障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

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

(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使用剧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1)A(2)B第⑴题,这种做法既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又保证了鸭农的高利润,

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公平性原则。第⑵题,“绿色食品”是指在种植、生产加工

等环节中做到无毒、无害。①③的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