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复习 误差分析与控制_第1页
中考化学实验复习 误差分析与控制_第2页
中考化学实验复习 误差分析与控制_第3页
中考化学实验复习 误差分析与控制_第4页
中考化学实验复习 误差分析与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误差分析与控制

一、出题点解读

只要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不同,就属于误差分析范畴。误差分析一般分为两类题

1、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误差来自于空气:装置内外的空气都有可能是误差的来源

>该装置如果从实验安全出发,反应前通入气体是为了

>但是从实验数据角度出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上图中实验设计同样有两处缺点:①。

②③

>此装置若考察金属冶炼,实验结束后继续通气体目的是防止金属再次被氧

化;但是若考察的是金属成分检验,则答案就应该是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

被石灰水吸收,数据更准确

误差来自于气体本身的性质

c

B

?二

直涛电源

在电解水试验中,氧气的水溶性好于氢气,并且因为氧气性质活泼,所以可能会

被电极材料部分消耗。

2、其他可能导致误差的来源

>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二'精选试题(共10大题)

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

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

下列问题:

(1)通过该实验还能得出氮气的性质

有、O

(2)若实验操作规范,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o

(3)该方法测定的结果偏小的可能原因是(填序号)。

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不好③弹簧夹没有加紧④没有冷却到室温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开展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

①可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药品只能是红磷吗?什么样的药品可以

作为该实验的反应物?

②可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装置除了课本中提及的,还有其它装置

吗?

③改进装置和药品,能使一些在一般条件下不能用于测定空气含量的物质也能测

定氧气的含量吗?

[作出猜想]

猜想1一定还可用其它的物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镁条。

猜想2可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装置不止这一种,但都须满足一定的

条件。

[查阅资料]

刘小源同学查阅资料获知:

(1)“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2)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3)“引火铁”(极细的铁粉)是一种准纳米材料,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

性,它在空气中受热很容易燃烧;

(4)白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白磷在40℃左右便能燃烧,红磷在

240℃才能燃烧。

(分析论证)刘小源同学觉得如果用蜡烛、硫粉、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做此实验将

产生很大误差,理由是o李雨欣同学觉得用铁丝也不行,理

由是o根据刘小源同学查阅的资料,若用镁条代替红磷,

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含量应该(填"大于"或"小于""等于“)空气体积的1/5o

(得出结论)根据刘小源同学查阅的资料及上述分析,请归纳:在测定空气中氧

气含量的实验中,应考虑所用药品和生成物应满足以下的条件:

①②o

(反思改进)李雨欣同学根据查阅到的不同装置,结合刘小源同学查阅的资料与

分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包括装置及药品);其中,不适宜在较短时间内测

得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案是(填字母序号),理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在其余的五种实验方案中,有一个装置可能因为

受热不均导致装置损坏或气体外逸,该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其余改进

方案共同的优点是:o

B

F

2.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

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3与稀H2s。4反应产生C02,通过C02质量的测定,确

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甲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

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0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0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

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乙中A装

置的作用是:;图乙中E装置的作用

是;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

前通空气的作用是;反应停止后通空气的作用

是;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

是;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填“偏高”、

“偏低”或“无影响”)。

3.还原铁粉是结构疏松的单质铁,常用于食品保鲜等。

I.利用FeS04溶液制备还原铁粉的某种流程如下:

FeSO4溶液焦荻

]__I___

搦吗两十I过滤厢卜寇卜丽还原铁粉I

(NH4)2SC)4溶液

(1)“转化”时温度需控制在35℃以下,目的是防止(填化学式)受热

分解。

(2)“干燥”时有少量的FeCCh与空气中成分反应,生成FeOOH和C02,与FeCO3

反应的物质有O2和(填化学式)。

(3)“焙烧”时焦炭的作用与高炉炼铁中一致,主要是生成CO,同时还能

II.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还原铁粉与Fe2O3发生化合反应得到的产物成分。

M

通入气体

D石灰水一:

(查阅资料)①铁的氧化物中只有FesCU能被磁铁吸引。

②某些铁的氧化物在较高温度时能与氧气反应。

(提出问题)还原铁粉与Fe2O3反应得到的产物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是FeO;

猜想②是FesO4;

猜想③是FeO和FesCU混合物。

(实验步骤)

(4)①组装仪器,0

②称取16.0gFe2O3与质量为m的铁粉,混合均匀后,放入玻璃管中。

③通入C02,当观察到现象X时,夹上弹簧夹M,开始加热玻璃管。

④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打开M,继续通入C02直到0将产物倒在

滤纸上,取样,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用磁铁吸引,粉末部分被吸引。

(实验结论)

(5)猜想(填序号)成立,所加铁粉质量m的范围是。

(问题讨论)

(6)加热前通入C02的目的是,判断该目的达成的现象X

是。该实验中(“能”或“不能”)用CO代替C02进行上述实

验。

III.某兴趣小组测定未开启的食品包装袋中“脱氧剂'’里还原铁粉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脱氧剂”一般由还原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等组成。

(方案设计)如下图1所示,甲同学取1.0g样品,分别称得反应前、后装置和

药品的总质量,据此求出样品中还原铁粉的质量分数。

图1图2

(评价反思)

(7)乙同学认为甲的方案误差较大,于是设计如图2的方案。甲同学误差较大

的原因是(填字母)。

a.干燥剂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b.稀盐酸挥发出了氯化氢气体

c.装置内气体反应前是空气,反应后是氢气,质量相差较大

(8)丙同学认为乙的方案即使操作无误,结果仍会偏大,原因是0

(9)丙同学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取1.0g样品,先注入40.0mL的稀盐酸,待

铁粉完全反应并冷却至室温后,右侧注射器读数增加264.0mL。实验条件下氢气

密度为0.09g/L。求样品中还原铁粉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o

(10)若丙同学实验反应结束后立刻读数,将导致还原铁粉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组同学用上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

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

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发现白磷居然还能被点燃.(药品均足量)

图2是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

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

⑴激光笔的作用是

⑵图2,DE段曲线不断下降的原因o

(3)通过对图2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可将氧气完全耗尽

B.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熄灭时,氧气仍有10%-15%的剩余

C.足量白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可将氧气几乎耗尽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比红磷对氧气的消耗更充分

(4)上述实验之后,小组同学认为实验一的成功,是两个不可控制的正负误差相互

抵消的结果.这里所提到的“不可控制''是指在所有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仍存在的

误差(忽略导管造成的误差).请结合上述探究过程回答:

①不可控制的负误差(导致进水量一定偏小)的原因____________

②不可控制的正误差(导致进水量一定偏大)的原因

5.甜叶菊昔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且能活血降压,

有降低血糖及降低血脂的功效。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甘的元素组成,进行如

下实验(实验中固定装置已省略):

(提出猜想)甜叶菊甘可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小方取适量的甜叶菊甘按如图1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

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于火焰上方。

(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方的实验设计存在明显错误,原因是o

经改进实验后,检验到甜叶菊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

此确定甜叶菊甘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图1

(继续探究)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进行实验。(已

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甘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实验分析)

B装置的作用是:o

(数据处理)

质量为m克甜叶菊昔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a克,E装置增重b克

(产物均被完全吸收)。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甘一定含氧元素的依据是

o(用m、a、b关系式表示)

(交流与反思)实验前后在装置中通氮气都能减小该实验中的误差。但也有同学

认为这个实验中其实不通氮气也能通过其它方法减小这方面的误差。该同学说的

其他方法是指o

6.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

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Ch与稀H2s。4反应产生C02,通过C02质量的测定,确

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华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样品浓硫酸

(交流讨论)

(1)小明认为上图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

列哪些因素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0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02未被完全吸收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

为减少误差,使C0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上图方案

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2)装置B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

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停止反应

后,通过量的空气的目的是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

(数据分析)

(3)若反应过程中,装置B中滴加稀硫酸的速度太快,则烧碱的纯度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若原样品共Ag,实验结束测得C装置增重Bg,D装置增重Cg,则原样品

的纯度(质量分数)为0

(拓展延伸)

(5)D装置用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U形管,而不用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的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小华、小明一起探讨时,发现按目前所学知识还有其它实验

方案测定工业烧碱样品纯度,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新方案:

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草木灰的纯度(即碳酸钾的质量分数),组内一位同

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D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草木灰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氢氧化钠

固体)的总质量。

(1)A装置中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为了保证草木灰样

品中的碳酸钾完全反应,其操作是o

(2)B装置的作用是;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是O

(3)请补充D装置(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达)

(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草木灰的纯度偏低,原因

是。

(5)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

(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

缓鼓入空气。

①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人空气的作用是o

③在A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K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o

(6)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o

(7)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减少测定的误差,原因是:①;②o

8.某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通过测定二

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来确定二氧化碳的组成。实验过程如下:

①称量装有干燥的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50.7g,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质量为

112.4g,连接A、B、C、D装置;

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足量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

③待D中反应完全,熄灭酒精灯,冷却;

④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质量为50.1g,装置C的质量为114.5g;

已知:生石灰可吸收水分,碱石灰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木炭中的杂质不参加反

应,B、C中所装药品是足量的能够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酒精灯的作用是;

(3)为减少误差,步骤③冷却过程中需要继续通入02的原因是:;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g;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

中碳、氧元素质量之比。

(5)若省略B装置,最终测得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与理论值相

比(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9.硫酸铜在纺织、印刷等行业有广泛用途。

I.探究硫酸铜的制备

工业上可用铜屑、空气与稀硫酸在80℃条件下制备硫酸铜。如图所示是某研究

性学习小组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铜的装置。

空气上一温度计

(1)多孔球泡的作用为o

(2)该反的化学方程式为o

n.探究硫酸铜的性质

实验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

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

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02、02、H2中的一

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①酸性高锌酸钾溶液呈紫红色,S02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

②O2+4KI+4HCl=2L+4KCl+2Hq,b为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研究性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0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镒钾溶液中,溶液颜色

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S0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2,则可用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

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0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实验结论)A中观察到,证明无02;B中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H2。

(实验反思)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以确保安

全。

实验二:小组同学又将过量的Na2c。3溶液滴入到CuSCU溶液中得到一种蓝绿色

固体,将蓝绿色固体充分灼烧生成了CuO、H2O和CO2,从而确定其成分为碱

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CUx(OH)yCOzo

(定量探究)为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小组同学准确称取蓝绿色固体

32.0g,用如下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进行实验。

步骤1:打开止水夹Ki、K2,关闭K3,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i、

K2,打开K3;

步骤2:点燃酒精灯,待C中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完全变成黑色粉末,打开止水夹

Ki,继续通入空气至冷却到室温。

(问题与讨论)

(1)A装置的作用是。

(2)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完全变成黑色粉末后继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数据处理)

(1)若实验结束后,称量反应前后D装置增重3.6g,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

为19.7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2)E中用Ba(OH)2饱和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有:

①BaCCh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aCCh,生成沉淀的质量大,称量误差小;

②。

10.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某已部分变质的小苏打样品中

Na2cCh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珀烟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

体质量,计算。

(1)生烟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实验中确定加热至恒重的方法是:o

(方案二)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

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1)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2)实验中洗涤沉淀的操作是o

(方案三)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B装置内所盛试剂是;

(2)实验前称取17.90g样品,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8.80g,则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为o

(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

缺陷,该缺陷是:o

11.碳酸钠、碳酸氢钠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盐。

(1)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与碳酸氢钠(俗称),均为

色固体,水溶液均呈______性,向它们的水溶液中分别滴入无色酚献试液,酚

献试液均变红色。

(2)碳酸钠、碳酸氢钠均可与稀盐酸反应,其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但是,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

化碳的速率是否相同?校兴趣小组同学针对于此,展开探究:

(方案设计)

①甲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时,同时全部推出足量稀盐酸后,观察到图2

所示现象。于是他得出_____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

②乙同学通过计算可知:0.318g碳酸氢钠约产生0.167g二氧化碳,而0.318g

碳酸钠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稀

盐酸作用,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多,显然甲同学的设计不妥,应取含

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实验。若碳酸钠的质量仍为0.318g,应

称取碳酸氢钠的质量为go

③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3所示实验。连通管除消除稀盐酸滴入占有体

积引起的误差,还有的作用。

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2滴酚献溶

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广口瓶内压强随

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表1。

表1:

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

滴入酚儆溶液

变化

碳酸钠溶液红色红色T浅红色一无色

碳酸氢钠溶

浅红色涤红色一无色

(实验结论)分析图4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与稀盐酸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速率更快,你判断的理由是0

(实验反思)小组同学分析表1实验现象和图4数据,得出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

应产生二氧化碳,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是:,第二步发生的反应是:NaHCO3+HCl=NaCl

+H2O+CO2T。

专题2俣差分析与控制

一、出题点解读

只要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不同,就属于误差分析范畴。误差分析一般分为两类题

1、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误差来自于空气:装置内外的空气都有可能是误差的来源

>该装置如果从实验安全出发,反应前通入气体是为了防止混合气体加热后发

生爆炸

>但是从实验数据角度出发,反应前通气体后需要第一时间测定石灰水的质量

再点燃喷灯,防止装置内原有的二氧化碳对实验数据造成干扰。

>但是上图中实验设计同样有两处缺点:①澄清石灰水主要看现象,如果看数

据,需要用足量或者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才可以。②石灰水右侧应该连接一个

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数据③没有尾气处

>此装置若考察金属冶炼,实验结束后继续通气体目的是防止金属再次被氧

化;但是若考察的是金属成分检验,则答案就应该是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

被石灰水吸收,数据更准确

误差来自于气体本身的性质

在电解水试验中,氧气的水溶性好于氢气,并且因为氧气性质活泼,所以可能会

被电极材料部分消耗。

2、其他可能导致误差的来源

>高锌酸钾制取氧气时,温度的范围不同可能导致某些生成物发生分解

>利用盐酸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时,盐酸的挥发可能导致误差

>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定气压变化时,反应的温度变化会导致误差。(例:金属

与酸是放热反应)

>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二'精选试题(共11大题)

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铁夹

______

8--红磷三生乏

.J未电二亚二日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

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

下列问题:

(1)通过该实验还能得出氮气的性质

有、。

(2)若实验操作规范,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o

(3)该方法测定的结果偏小的可能原因是(填序号)。

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不好③弹簧夹没有加紧④没有冷却到室温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开展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

①可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药品只能是红磷吗?什么样的药品可以

作为该实验的反应物?

②可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装置除了课本中提及的,还有其它装置

吗?

③改进装置和药品,能使一些在一般条件下不能用于测定空气含量的物质也能测

定氧气的含量吗?

[作出猜想]

猜想1一定还可用其它的物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镁条。

猜想2可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装置不止这一种,但都须满足一定的

条件。

[查阅资料]

刘小源同学查阅资料获知:

(1)“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2)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3)“引火铁”(极细的铁粉)是一种准纳米材料,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

性,它在空气中受热很容易燃烧;

(4)白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白磷在40℃左右便能燃烧,红磷在

240C才能燃烧。

(分析论证)刘小源同学觉得如果用蜡烛、硫粉、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做此实验将

产生很大误差,理由是o李雨欣同学觉得用铁丝也不行,理

由是o根据刘小源同学查阅的资料,若用镁条代替红磷,

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含量:应该(填“大于“或”小于""等于“)空气体积的1/5»

(得出结论)根据刘小源同学查阅的资料及上述分析,请归纳:在测定空气中氧

气含量的实验中,应考虑所用药品和生成物应满足以下的条件:

①②O

(反思改进)李雨欣同学根据查阅到的不同装置,结合刘小源同学查阅的资料与

分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包括装置及药品);其中,不适宜在较短时间内测

得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案是(填字母序号),理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在其余的五种实验方案中,有一个装置可能因为

受热不均导致装置损坏或气体外逸,该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其余改进

方案共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用浓

盐水

泡过

铁丝

白磷

T

胶塞

F

氧气约

中的

空气

2)

于水

难溶

支持燃

、不

燃烧

1)不

】(

【答案

无法

态,

为气

产物

燃烧

(4)

料]

阅资

④[查

①②

(3)

的1/5

体积

空气

物为非

生成

)①

结论

(得出

大于

燃烧

气中

在空

不能

铁丝

压强差

产生

较缓

度比

锈速

铁生

E

进)

思改

应(反

气反

的氧

气中

与空

只能

态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