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检验设备及场地附着系数检测方法_第1页
机动车检验设备及场地附着系数检测方法_第2页
机动车检验设备及场地附着系数检测方法_第3页
机动车检验设备及场地附着系数检测方法_第4页
机动车检验设备及场地附着系数检测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43.180

CCSR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X—XXXX

`

机动车检验设备及场地附着系数检测方法

Testingmethodforadhesioncoefficientofvehicleinspectionequipmentandsit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GB/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检测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II

GB/TXXXXX—XXXX

引言

附着系数是指轮胎在不同路面的附着能力大小,依据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和GB38900—2020《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等标准的规定,在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时,

对检测设备、设施、场地、路面等均有附着系数的要求,附着系数的检测对机动车制动性能检验准确性、

保障车辆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至关重要。

同一个设备或检测场地,附着系数是其固有特性,但不是一个定值,与相摩擦的物体材质、纹理、

结构、温湿度等因素有关,本文件特指检测设备及场地与规定材质、重量、结构的干燥轮胎表面间的附

着系数。依据本文件检测的结果,对滚筒表面而言是滑动附着系数,对平面表面而言是最大静附着系数。

III

GB/TXXXXX—XXXX

机动车检验设备及场地附着系数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检验设备及场地附着系数的检测方法,界定了附着系数术

语和定义,规定了检测设备和检测条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附着系数测试仪对制动检验设备、设施、场地、路面等表面附着系数的检测。其

他机动车检验机构的检验设备表面及场地附着系数的检测可参照本文件规定的方法执行。

2术语和定义

GB38900和JJF1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附着系数adhesioncoefficient

切向力与被测物体表面法向力之比,为无量纲量。

2.2

举升式驻车坡道liftingparkingramp

将测试装置以举(或提)升方式成一定倾角并加以固定,以达到相应坡度要求的驻车制动检验坡道。

2.3

移动式驻车坡台mobileparkingplatform

可分别承载每一个车轮(轴)并形成一定倾角的分体式驻车制动检验坡台。

3检测设备

3.1轮式附着系数测试仪

轮式附着系数测试仪的原理结构见图1,相关技术要求见附录A。

1

GB/TXXXXX—XXXX

标引序号说明:

1——测试轮;

2——制动器;

3——被测滚筒。

图1轮式附着系数测试仪原理结构示意图

3.2牵引式附着系数测试装置

牵引式附着系数测试装置的原理结构见图2,相关技术要求见附录A。

标引序号说明:

1——被测表面;4——拉力传感器;

2——摩擦层;5——牵引绳;

3——载荷单元;6——定滑轮。

图2牵引式附着系数测试装置原理结构示意图

4检测条件

环境温度:0℃~40℃;

相对湿度:≤85%;

无影响检测结果的雨、雪、霜冻、结冰、潮湿、泥土、沙石等因素。

5检测方法

5.1滚筒反力式(含加载)制动检验台主(副)滚筒表面附着系数检测

5.1.1将轮式附着系数测试仪的测试轮安置于滚筒的上母线,测试轮作用在被测试滚筒上的垂直正压

力(40±5)daN。

5.1.2启动制动台驱动电机,待滚筒转速稳定后,对附着系数测试仪的测试轮由小到大实施制动,测

量滚筒的最大附着系数,重复测量6次,6次测量的平均值即为该测试位置的滚筒表面附着系数。

5.1.3取左、右主(副)滚筒的中心和两端(距滚筒边缘约100mm处)共三个位置,按照5.1.1和

5.1.2检测附着系数。

2

GB/TXXXXX—XXXX

5.2自由滚筒组滚筒表面附着系数检测

5.2.1将轮式附着系数测试仪按照5.1.1的方法进行安置,测试轮作用在被测试滚筒上的垂直正压力

不小于40daN。

5.2.2利用外力(例如摩托车驱动轮)驱动滚筒转动,使滚筒表面线速度约2.5km/h,待滚筒表面线

速度稳定后按照5.1.2和5.1.3检测滚筒表面附着系数。

5.2.3按照5.2.1和5.2.2的方法检测自由滚筒组所有滚筒。

5.3平板式制动检验台制动平板表面附着系数检测

5.3.1将牵引式附着系数测试装置载荷单元安置于被测制动平板上,沿制动力测试方向,对拉力传感

器平稳施加水平拉力(见图2),读取载荷单元从静止到产生滑动时拉力传感器测得的峰值,即为牵引

力。

5.3.2按照5.3.1的方法重复检测6次,按公式(1)计算,即为附着系数。

F

=·············································································(1)

mg

式中:

휇——附着系数,无量纲量;

퐹̅——6次牵引力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牛顿(N);

m——载荷单元、摩擦层和拉力传感器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g——重力加速度,取9.80m/s2。

5.3.3对每块制动平板表面取前、中、后三个位置进行检测,各位置均应为检验机动车制动性能时的

常用位置。

5.4滑板式驻车制动测试装置滑板表面及检验区域地面附着系数检测

参照5.3.1和5.3.2的方法检测每块滑板表面及检验区域地面的附着系数。

5.5滚筒反力式(含加载)制动检验台前后地面附着系数检测

5.5.1参照5.3.1和5.3.2的方法检测滚筒反力式(含加载)制动检验台前后地面的附着系数。

5.5.2对每块滚筒反力式(含加载)制动检验台前后地面取前、中、后三个位置进行检测,各位置应

均为参与机动车制动性能检验时的常用位置。

5.6行车制动路试车道路面附着系数检测

5.6.1参照5.3.1和5.3.2的方法检测行车制动路试车道路面的附着系数。

5.6.2行车制动路试车道路面分为左、右两侧,每侧均取前、前中、中、中后、后五个位置,共十个

位置,各位置均为行车制动路试检验时的常用位置。

5.7牵引法驻车制动检验区域路面附着系数检测

5.7.1参照5.3.1和5.3.2的方法检测每块牵引法驻车制动检验区域路面的附着系数。

5.7.2每块检验区域路面分为左、右两侧,前、中、后三个位置进行检验,共六个位置,各位置应均

为机动车牵引法驻车制动性能检验时的常用位置。

5.8举升式驻车坡道表面附着系数检测

5.8.1将举升式驻车坡道放置水平状态,参照5.3.1和5.3.2的方法检测举升式驻车坡道表面的附着

3

GB/TXXXXX—XXXX

系数。

5.8.2举升式驻车坡道表面分为左、右两侧,每侧均取前、中、后三个位置,共六个位置,各位置应

均为机动车驻车制动性能检验时的常用位置。

5.9驻车坡道表面附着系数检测

5.9.1将牵引式附着系数测试装置安置于被检测表面上,在拉力传感器上缓慢由小到大施加与测试表

面平行的拉力F(见图3),读取载荷单元从静止到产生滑动时拉力传感器测得的峰值,即为牵引力。

标引序号说明:

1——载荷单元;4——牵引绳;

2——摩擦层;5——定滑轮;

3——拉力传感器;6——被测驻车坡道。

图3驻车坡道表面附着系数检测示意图

5.9.2按照5.9.1的方法重复检测6次,按公式(2)计算,即为附着系数。

F−mgsin(arctan(i))

=···························································(2)

mgcos(arctan(i))

式中:

휇——附着系数,无量纲量;

F——6次牵引力峰值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牛顿(N);

m——载荷单元、摩擦层和拉力传感器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g——重力加速度,取9.80m/s2;

i——坡度,以百分比表示,取15%或20%(或根据实际坡度计算)。

其中:

H

i=100%········································································(3)

L

式中:

퐻——坡道的垂直高度,单位为米(m);

퐿——坡道的水平长度,单位为米(m)。

5.9.3被检测表面分为左、右两侧,每侧均取前、中、后三个位置,共六个位置,各位置均为机动车

驻车制动性能检验时的常用位置,每个位置的附着系数均应满足技术要求。

4

GB/TXXXXX—XXXX

5.10移动式驻车坡台表面附着系数检测

叠加两块坡度相同的移动式驻车坡台(见图4),参照5.3.1和5.3.2的方法检测每块坡台测试面的

表面附着系数。

标引序号说明:

1——载荷单元;4——牵引绳;

2——摩擦层;5——移动式驻车坡台;

3——拉力传感器;6——定滑轮。

图4移动式驻车坡台表面附着系数检测示意图

5

GB/TXXXXX—XXXX

A

A

附录A

(规范性)

附着系数测试仪技术要求

A.1轮式附着系数测试仪技术要求

A.1.1测试轮垂直载荷为(40±5)daN;

A.1.2测试轮采用规格为3.50-106PR56加强型摩托车轮胎;

A.1.3橡胶材质:传统轮胎(BR)顺丁橡胶;

A.1.4轮胎花纹:普通花纹,轮胎花纹深度应大于3.2mm;

A.1.5轮胎压力:280kPa;

A.1.6显示仪表具有峰值保持功能。

A.2牵引式附着系数测试装置技术要求

A.2.1载荷单元、摩擦层、拉力传感器总质量为(40±2)kg;

A.2.2摩擦层:采用规格为225/50R18型橡胶轮胎,剪切平铺粘贴而成;

A.2.3橡胶材质:传统轮胎(BR)顺丁橡胶,邵氏硬度60~75;

A.2.4轮胎花纹:纵向花纹与牵引方向(即车辆行驶方向)保持一致,花纹深度大于于3.2mm;

A.2.5摩擦层着地面积:约(200×140)mm;

A.2.6显示仪表具有峰值保持功能。

6

GB/TXXXXX—XXXX

参考文献

[1]GB518—2020摩托车轮胎

[2]GB/T2983—2015摩托车轮胎系列

[3]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4]GB/T13564—2022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检验台

[5]GB/T28529—2012平板式制动检验台

[6]GB38900—2020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7]JJG906—2015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

[8]JJG1020—2017平板式制动检验台

[9]JJG1160—2019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

[10]JJF1551—2015附着系数测试仪校准规范

[11]JJF1671—2017机动车驻车制动性能测试装置校准规范

[12]GB38900—2020《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实施指南

7

GB/TXXXXX—XXXX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检测设备...........................................................................1

4检测条件...........................................................................2

5检测方法...........................................................................2

附录A(规范性)附着系数测试仪技术要求...............................................6

参考文献..............................................................................7

I

GB/TXXXXX—XXXX

机动车检验设备及场地附着系数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检验设备及场地附着系数的检测方法,界定了附着系数术

语和定义,规定了检测设备和检测条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附着系数测试仪对制动检验设备、设施、场地、路面等表面附着系数的检测。其

他机动车检验机构的检验设备表面及场地附着系数的检测可参照本文件规定的方法执行。

2术语和定义

GB38900和JJF1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附着系数adhesioncoefficient

切向力与被测物体表面法向力之比,为无量纲量。

2.2

举升式驻车坡道liftingparkingramp

将测试装置以举(或提)升方式成一定倾角并加以固定,以达到相应坡度要求的驻车制动检验坡道。

2.3

移动式驻车坡台mobileparkingplatform

可分别承载每一个车轮(轴)并形成一定倾角的分体式驻车制动检验坡台。

3检测设备

3.1轮式附着系数测试仪

轮式附着系数测试仪的原理结构见图1,相关技术要求见附录A。

1

GB/TXXXXX—XXXX

标引序号说明:

1——测试轮;

2——制动器;

3——被测滚筒。

图1轮式附着系数测试仪原理结构示意图

3.2牵引式附着系数测试装置

牵引式附着系数测试装置的原理结构见图2,相关技术要求见附录A。

标引序号说明:

1——被测表面;4——拉力传感器;

2——摩擦层;5——牵引绳;

3——载荷单元;6——定滑轮。

图2牵引式附着系数测试装置原理结构示意图

4检测条件

环境温度:0℃~40℃;

相对湿度:≤85%;

无影响检测结果的雨、雪、霜冻、结冰、潮湿、泥土、沙石等因素。

5检测方法

5.1滚筒反力式(含加载)制动检验台主(副)滚筒表面附着系数检测

5.1.1将轮式附着系数测试仪的测试轮安置于滚筒的上母线,测试轮作用在被测试滚筒上的垂直正压

力(40±5)daN。

5.1.2启动制动台驱动电机,待滚筒转速稳定后,对附着系数测试仪的测试轮由小到大实施制动,测

量滚筒的最大附着系数,重复测量6次,6次测量的平均值即为该测试位置的滚筒表面附着系数。

5.1.3取左、右主(副)滚筒的中心和两端(距滚筒边缘约100mm处)共三个位置,按照5.1.1和

5.1.2检测附着系数。

2

GB/TXXXXX—XXXX

5.2自由滚筒组滚筒表面附着系数检测

5.2.1将轮式附着系数测试仪按照5.1.1的方法进行安置,测试轮作用在被测试滚筒上的垂直正压力

不小于40daN。

5.2.2利用外力(例如摩托车驱动轮)驱动滚筒转动,使滚筒表面线速度约2.5km/h,待滚筒表面线

速度稳定后按照5.1.2和5.1.3检测滚筒表面附着系数。

5.2.3按照5.2.1和5.2.2的方法检测自由滚筒组所有滚筒。

5.3平板式制动检验台制动平板表面附着系数检测

5.3.1将牵引式附着系数测试装置载荷单元安置于被测制动平板上,沿制动力测试方向,对拉力传感

器平稳施加水平拉力(见图2),读取载荷单元从静止到产生滑动时拉力传感器测得的峰值,即为牵引

力。

5.3.2按照5.3.1的方法重复检测6次,按公式(1)计算,即为附着系数。

F

=·············································································(1)

mg

式中:

휇——附着系数,无量纲量;

퐹̅——6次牵引力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牛顿(N);

m——载荷单元、摩擦层和拉力传感器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g——重力加速度,取9.80m/s2。

5.3.3对每块制动平板表面取前、中、后三个位置进行检测,各位置均应为检验机动车制动性能时的

常用位置。

5.4滑板式驻车制动测试装置滑板表面及检验区域地面附着系数检测

参照5.3.1和5.3.2的方法检测每块滑板表面及检验区域地面的附着系数。

5.5滚筒反力式(含加载)制动检验台前后地面附着系数检测

5.5.1参照5.3.1和5.3.2的方法检测滚筒反力式(含加载)制动检验台前后地面的附着系数。

5.5.2对每块滚筒反力式(含加载)制动检验台前后地面取前、中、后三个位置进行检测,各位置应

均为参与机动车制动性能检验时的常用位置。

5.6行车制动路试车道路面附着系数检测

5.6.1参照5.3.1和5.3.2的方法检测行车制动路试车道路面的附着系数。

5.6.2行车制动路试车道路面分为左、右两侧,每侧均取前、前中、中、中后、后五个位置,共十个

位置,各位置均为行车制动路试检验时的常用位置。

5.7牵引法驻车制动检验区域路面附着系数检测

5.7.1参照5.3.1和5.3.2的方法检测每块牵引法驻车制动检验区域路面的附着系数。

5.7.2每块检验区域路面分为左、右两侧,前、中、后三个位置进行检验,共六个位置,各位置应均

为机动车牵引法驻车制动性能检验时的常用位置。

5.8举升式驻车坡道表面附着系数检测

5.8.1将举升式驻车坡道放置水平状态,参照5.3.1和5.3.2的方法检测举升式驻车坡道表面的附着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