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制方法-编制说明_第1页
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制方法-编制说明_第2页
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制方法-编制说明_第3页
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制方法-编制说明_第4页
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制方法-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本标准为国标委下达的[关于下达2023年度第一批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安排的通知]国

标委发【2022】39号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之一,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SAC/TC425)提出并归口;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5)执行,由上海卫星装备研究

所负责起草。

计划号:20221181-T-469;

计划标准名称:《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制方法》;

计划编制周期:2023年1月~2023年12月;

计划采标程度:无。

1.2制定背景

航天器总体设计时,必须考虑由于航天器磁特性和轨道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磁干

扰力矩;某些探测地球或行星际磁场科学试验类航天器,为防止其自身磁场干扰器载磁

强计等磁敏感单机功能,也须对航天器进行磁性设计和控制。在方案设计阶段对航天器

磁性进行设计评估、分类控制,掌握单机、系统和整器磁性特点及相互之间关系;并对

航天器磁性进行测试和评估,考核设计和控制措施的合理性、评估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以满足航天器在轨磁性指标设计要求。

美国NASA及德国IABG都有较完善的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制标准,对航天器磁场、磁

矩进行系统设计、测试和控制。NASASP8017、SP8018、SP8037设计与试验规范文件已

完成数百种型号航天器磁性设计、测试和评估任务,并继续规范和指导后续各类航天器

的磁性设计、测试和控制任务。

国内航天五院编制了航天行业标准“航天器组件空间环境试验方法--磁试验”

(QJ20422)、国际标准《航天系统—磁试验》(ISO21492)、并对国军标“航天器磁设

计与磁试验”(GJB7679/2012)进行了修订(修订版尚未正式颁布);航天八院编制了

国军标“航天器磁设计与磁试验”(GJB7679/2012)和国家标准“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

制”(GB32307/2015)。目前,国内航天、中电、中科院、商业航天公司、高校及相关

航天产品研制单位基本参照上述标准开展航天器磁设计、磁测试工作。

1

随着国内航天器数量快速增长、研制流程缩短及可靠性要求提高。非常规类航天器

(如大电流、高功耗遥感类、严净化高光谱类、大量级磁矩动能类、大尺寸火箭末子级

类等)的立项研制和生产;对航天器磁性设计、测试和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对

原国家标准《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制方法》(GB32307/2015)进行修订。针对不同尺度、

不同功能航天器,在①航天器尺度、磁性分布特征、测试布局、计算方法等因素与测试

误差之间关系;②航天器磁测试精度评估;③非常规类航天器磁测试方法、磁矩标定技

术等方面作进一步补充、扩展和完善;以适应各种型号航天器磁性设计、测试工作顺利

开展,对于因星制宜、多快好省、有效控制航天器磁性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1.3起草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组

标准计划下达后,全国宇航标委会成立标准起草组,由牵头负责,标准编写过程中

按需补充有关单位和人员。组成及任务分工如下。

起草单位主要包括: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起草人员主要包括:吴卫权、方宝东、彭光东、肖琦、陶晶亮、王浩、孙晓春、许

冬彦、宗娟、王韬、周雪琴。

任务分工为:吴卫权、方宝东、彭光东、肖琦、陶晶亮负责标准内容大纲制定、资

料收集分析、技术参数的确定以及标准条款的编写等工作。王浩、孙晓春、许冬彦、宗

娟、王韬、周雪琴主要负责意见收集整理、标准化格式、国内外相关技术与标准资料翻

译研究以及企业生产实践等工作。

2)起草阶段

2023年1~2月,编制组在充分调研和查阅国内外相关标准、资料基础上,统一标准

编制原则,明确须增补的章节条目和主要技术内容、完成了标准草案稿编写;

2023年3月,在草案稿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3)征求意见阶段

还未开展。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2.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编写,紧密结合工程任务实践,注重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2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2

2.2.1标准化对象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的标准化对象各类航天器。

标准使用方主要包括从事航天器设计、研制、生产、试验的企事业单位和民用商业

航天公司,其他类似磁场、磁矩设计、测试和评估需求的单位机构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航天器整器、系统及单机部组件的磁性评估和磁性控制。

本标准的ICS国际分类号为,CCS国内分类号为。

2.2.2标准正文结构

本标准正文结构包括: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正文

内容;5.附录;6.参考文献。

把内容大纲放在这。

2.2.3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依据

本次标准编制主要在旧版基础上进行修订,更改了原版本第章节“航天器磁

性控制”b)中有关布线技术内容、增加了第12章节“航天器磁性测试误差因素及精度评

估”、附录D“航天器磁矩量级与尺度大小分类”、附录H“近场分析法中几种特殊的磁

传感器测试布局方法”、附录I“磁测试中铁磁类工装设备磁矩标定方法”、附录J“航

天器通用产品电机磁屏蔽前后磁场磁矩数据”等条目技术内容。上述更改及增加的内容

均为近年来型号研制过程中创新技术成果,相关数据和结论都通过了大量试验和验证、

并得到型号成功应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标准起草阶段,个别型号相关设计师提出:与主动磁控执行

部件磁力矩器磁矩量级相比、旧标准“航天器磁性控制要求分类”章节中,航天器本体

磁性控制要求可否放宽的建议?为此在本标准起草中,编制组就该建议征求了航天八院

相关型号总师、控制所(803所)多个型号姿控系统主任设计师意见。得到的反馈意见和

结论是:“航天器剩磁矩指标不能放宽,剩磁矩的影响不是简单考虑磁力矩控制能力就

可以的;剩磁矩特别是非常值项会直接作用在星体上,对卫星(特别是中低轨卫星)姿

态控制精度产生影响,对于高精度观测卫星和一些惯量比较小的卫星,影响还是很大的。

同时表示,卫星总体目前剩磁矩的评估已经比较粗糙了;且现有姿控系统中磁矩指标均

已定型和成功应用,建议维持原标准中磁矩控制分类及技术指标要求”。编制组采纳了该

结论意见,维持该章节技术内容不变。

原标准中其他未变动的技术内容,其确定依据不再作特别解释和说明。

3

2.2.4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修订国家标准适用)

与旧版(GB32307/2015)相比,本次修订版主要更改了航天器磁性控制章节中“布

线技术”内容(见b)章节),2015年版的章节;删除了航天器磁性测

试章节中“航天器磁性测量影响因素”内容(见11章节),2015年版的10.3章节;增加

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航天器磁性测试误差因素及精度评估”、“航天器磁矩量级

与尺度大小分类”、“近场分析法中几种特殊的磁传感器测试布局方法”、“磁测试中

铁磁类工装设备磁矩标定方法”、“航天器通用产品电机磁屏蔽前后磁场磁矩数据”六

个条目技术内容(见2章节、12章节、附录D、附录H、附录I、附录J)。

3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标准中新增采用的设计、测试、计算和评估技术方法已在多个航天器型号上得到充分

验证和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技术内容的对比情况,或者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

数据对比情况

经最新查询,NASASP8017、SP8018、SP-8037的文件版本目前仍在延用没有新的版

本替代。常规测试方法中,NASA采用直接力矩测试法和间接磁场作图法对中小型航天器

及其部件进行磁测试,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从NASA现有的数据统计分析,两种测试方法

的精度均达到5%以内,同时在地面对航天器及其部组件进行充退磁、磁补偿、磁干扰等

试验,以减少、控制航天器磁性。未查到NASA大型类航天器相关磁设计、测试及评估技

术数据信息。国内采用的常规近场测试方法,中小型航天器测试精度与NASA相当;中大

型及以上类航天器测试精度和评估为本次标准新增内容。航天器经充退磁、磁补偿、磁

干扰等试验评估后,磁性设计、控制效率与NASA相当。

5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起草情况,以及是否合规引用或者采用国际国外标准,并说明

未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因

本标准为自主制定项目,标准未引用国际或国外标准。

国际标准ISO21494《航天系统-磁试验》仅适用用于航天器系统部组件的磁测试,

未涉及整器级磁设计、测试和评估技术内容。

6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国家现行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不存在抵触之处,

与相关标准协调。

4

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无重大分歧意见。

8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

9实施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期和实施日期的建议等措施

建议

建议本标准发布后,颁布之日即实施。同时在标准实施中及时在行业内及相关单位

开展标准的宣贯,使相关单位能够学习并应用本标准,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贯彻实施标

准。

10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10.1标准名称的调整

本标准不涉及。

10.2采标程度的调整

本标准不涉及。

参考文献

[1]谷超豪.数学物理方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郭硕鸿.电动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钱伯初.量子力学[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

[4]赵凯华、陈熙.电磁学(上、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5]黄圳圭.航天器姿态动力学[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6]温秉权.金属材料手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7]何世禹、杨德庄.空间材料手册(空间环境物理状态)[M]:中国宇航出版社,2012

[8]周正伐.航天可靠性工程[M]:中国宇航出版社,2007

[9]贾乃华.宇航物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10]都亨等.低轨道航天器空间环境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11]黄本诚、童靖.空间环境工程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2]GB3102.5-1993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13]NASATM-4322PDEC11041991MonitoringSpacecraftExposuretoMagnetic

Fields

[14]NASATM-4322PDED12071991MagneticDesignControlforScience

Instruments

[15]NASATM-4322PDED12201991DemagnetizationofFerrommagneticParts

[16]NASATM-4322PDED12451991MagneticDipoleAllocation

[17]Anon:MagneticFields-EarthandExtraterrestrialNASA-SP8017

5

[18]Anon:SpacecraftMagneticTorquesNASA-SP8018

[19]Anon:AssessmentandControlofSpacecraftMagneticFieldsNASA-SP8037

[20]Droll,P.w.andiufer,E.J:MagneticPropertiesofSelectedSpacecraft

Materials.

[21]MarioH.AcunaTheDesignAndTestofMagneticallyCleanSpaccraft–a

PracticalGuide.GoddardSpaceFlightCenterGreenbelt,MD20771.

[22]Anon:MagneticMomentDesignGuidelines.Rev.ReportWDL/MACS-TN110A,WDL

DivphilcoCorp.

[23]Moskowitz,R.andLynch,R:MagnetostaticMeasurementofSpacecraftMagnetic

DipoleMomentIEEETrans.Aerospace,Vol.2,no22.

[24]W.L.Eichhorn.MagneticDipoleMomentDeterminationbyNear-Field

Analysis.NASATND-6685.

[25]Iufer,E.J:MagneticTestFacilitiesatAmesResearchCenterand

Malibu.Proc.MagneticsWorkshop,PP.215-255.

6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制方法》

征求意见稿

全国宇航标委会

2023年3月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本标准为国标委下达的[关于下达2023年度第一批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安排的通知]国

标委发【2022】39号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之一,由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SAC/TC425)提出并归口;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5)执行,由上海卫星装备研究

所负责起草。

计划号:20221181-T-469;

计划标准名称:《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制方法》;

计划编制周期:2023年1月~2023年12月;

计划采标程度:无。

1.2制定背景

航天器总体设计时,必须考虑由于航天器磁特性和轨道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磁干

扰力矩;某些探测地球或行星际磁场科学试验类航天器,为防止其自身磁场干扰器载磁

强计等磁敏感单机功能,也须对航天器进行磁性设计和控制。在方案设计阶段对航天器

磁性进行设计评估、分类控制,掌握单机、系统和整器磁性特点及相互之间关系;并对

航天器磁性进行测试和评估,考核设计和控制措施的合理性、评估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以满足航天器在轨磁性指标设计要求。

美国NASA及德国IABG都有较完善的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制标准,对航天器磁场、磁

矩进行系统设计、测试和控制。NASASP8017、SP8018、SP8037设计与试验规范文件已

完成数百种型号航天器磁性设计、测试和评估任务,并继续规范和指导后续各类航天器

的磁性设计、测试和控制任务。

国内航天五院编制了航天行业标准“航天器组件空间环境试验方法--磁试验”

(QJ20422)、国际标准《航天系统—磁试验》(ISO21492)、并对国军标“航天器磁设

计与磁试验”(GJB7679/2012)进行了修订(修订版尚未正式颁布);航天八院编制了

国军标“航天器磁设计与磁试验”(GJB7679/2012)和国家标准“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

制”(GB32307/2015)。目前,国内航天、中电、中科院、商业航天公司、高校及相关

航天产品研制单位基本参照上述标准开展航天器磁设计、磁测试工作。

1

随着国内航天器数量快速增长、研制流程缩短及可靠性要求提高。非常规类航天器

(如大电流、高功耗遥感类、严净化高光谱类、大量级磁矩动能类、大尺寸火箭末子级

类等)的立项研制和生产;对航天器磁性设计、测试和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对

原国家标准《航天器磁性评估和控制方法》(GB32307/2015)进行修订。针对不同尺度、

不同功能航天器,在①航天器尺度、磁性分布特征、测试布局、计算方法等因素与测试

误差之间关系;②航天器磁测试精度评估;③非常规类航天器磁测试方法、磁矩标定技

术等方面作进一步补充、扩展和完善;以适应各种型号航天器磁性设计、测试工作顺利

开展,对于因星制宜、多快好省、有效控制航天器磁性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1.3起草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组

标准计划下达后,全国宇航标委会成立标准起草组,由牵头负责,标准编写过程中

按需补充有关单位和人员。组成及任务分工如下。

起草单位主要包括: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起草人员主要包括:吴卫权、方宝东、彭光东、肖琦、陶晶亮、王浩、孙晓春、许

冬彦、宗娟、王韬、周雪琴。

任务分工为:吴卫权、方宝东、彭光东、肖琦、陶晶亮负责标准内容大纲制定、资

料收集分析、技术参数的确定以及标准条款的编写等工作。王浩、孙晓春、许冬彦、宗

娟、王韬、周雪琴主要负责意见收集整理、标准化格式、国内外相关技术与标准资料翻

译研究以及企业生产实践等工作。

2)起草阶段

2023年1~2月,编制组在充分调研和查阅国内外相关标准、资料基础上,统一标准

编制原则,明确须增补的章节条目和主要技术内容、完成了标准草案稿编写;

2023年3月,在草案稿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3)征求意见阶段

还未开展。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2.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编写,紧密结合工程任务实践,注重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2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2

2.2.1标准化对象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的标准化对象各类航天器。

标准使用方主要包括从事航天器设计、研制、生产、试验的企事业单位和民用商业

航天公司,其他类似磁场、磁矩设计、测试和评估需求的单位机构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航天器整器、系统及单机部组件的磁性评估和磁性控制。

本标准的ICS国际分类号为,CCS国内分类号为。

2.2.2标准正文结构

本标准正文结构包括: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正文

内容;5.附录;6.参考文献。

把内容大纲放在这。

2.2.3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依据

本次标准编制主要在旧版基础上进行修订,更改了原版本第章节“航天器磁

性控制”b)中有关布线技术内容、增加了第12章节“航天器磁性测试误差因素及精度评

估”、附录D“航天器磁矩量级与尺度大小分类”、附录H“近场分析法中几种特殊的磁

传感器测试布局方法”、附录I“磁测试中铁磁类工装设备磁矩标定方法”、附录J“航

天器通用产品电机磁屏蔽前后磁场磁矩数据”等条目技术内容。上述更改及增加的内容

均为近年来型号研制过程中创新技术成果,相关数据和结论都通过了大量试验和验证、

并得到型号成功应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标准起草阶段,个别型号相关设计师提出:与主动磁控执行

部件磁力矩器磁矩量级相比、旧标准“航天器磁性控制要求分类”章节中,航天器本体

磁性控制要求可否放宽的建议?为此在本标准起草中,编制组就该建议征求了航天八院

相关型号总师、控制所(803所)多个型号姿控系统主任设计师意见。得到的反馈意见和

结论是:“航天器剩磁矩指标不能放宽,剩磁矩的影响不是简单考虑磁力矩控制能力就

可以的;剩磁矩特别是非常值项会直接作用在星体上,对卫星(特别是中低轨卫星)姿

态控制精度产生影响,对于高精度观测卫星和一些惯量比较小的卫星,影响还是很大的。

同时表示,卫星总体目前剩磁矩的评估已经比较粗糙了;且现有姿控系统中磁矩指标均

已定型和成功应用,建议维持原标准中磁矩控制分类及技术指标要求”。编制组采纳了该

结论意见,维持该章节技术内容不变。

原标准中其他未变动的技术内容,其确定依据不再作特别解释和说明。

3

2.2.4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修订国家标准适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