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中职《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互联网+”在中职《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互联网+”在中职《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在中职《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获奖科研报告

摘要:中职《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是中职学校工民建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有机地将“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施工机械”两门课程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如何运用“互联网+”让学生掌握施工技术知识和施工机械知识,增强教学效果?如何满足操作岗位和管理岗位教学需要?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该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课程教学

中职“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就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建筑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掌握分部、分项建筑物和单体建筑物的施工技术和方案的选择、施工机械的选择和使用,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施工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具有广泛的专业设计理论,实践性强、政策性强。又施工技术发展迅速,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抽象的讲解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除参观施工现场和实体施工的实践教学外,“互联网+”在课程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完善了整个课程知识体系的建构

《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共分十二章,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地基处理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冬季与雨季施工、高层建筑的施工等内容,同时介绍了深层搅拌法、大直径挖孔桩、多功能门型脚手架等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单凭教师的讲述无法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很好的消化,更无法建构本课程的知识体系。为了让学生了解施工專业的前沿技术,笔者把中央台的“超级工程”栏目下载下来给同学们观看,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让他们了解书本以外的一些知识;工程机械非常复杂,从课本有效的插图中我们无法感知施工机具的组成,利用互联网上的课程资源,我们充分了解了施工机具的组成和使用;在讲授大直径挖孔桩时,笔者通过视频分解,让学生掌握每个施工技术要点;又比如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地下防水工程等,如果没有视频动态模拟讲解,学生无法感知和接受[1]。在教授这些章节时,笔者通过互联网提供的视频资料,结合自己在边教学边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利用自己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一个个生动的动态模拟图,让学生在一个一个的案例分析中消化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笔者通过“一看二分解三制作”,实现“互联网+”下整个课程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互联网+”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捷

为了顺利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教师除了教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外,还得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施工现场的见习和实体施工,中职学校从学生的安全角度和教学成本出发,往往很难开足实践教学的学时数,为了补齐这一短板,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把现场施工的视频经过技术处理,让学生对每一个施工要点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同时把每次学生见习和实体施工通过录屏的方式记载下来,通过视频的客观比照加深学生对现场施工的感知,这样,顺利解决了实践教学课时的不足,同时也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互联网+”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

在每节课上,笔者都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提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督促任务的落实,评价教学效果,实现“学与做”的高度统一。在实训实习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明确了学习任务,即“做什么”;然后通过建设视频演示和指导,理论教学和动画模拟,即“可以做”;同时,根据具体的项目任务,共同制定了解决“怎样做”问题的实施方案,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实际的项目任务,即最终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的评价项目结果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动手做”的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和改进,即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弄懂施工的每个环节,笔者通过让学生观看现场施工录像、以多媒体辅助课堂理论教学、丰富的现场实践教学三个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弄懂每一个专业技术知识点[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