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编制说明_第1页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编制说明_第2页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编制说明_第3页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编制说明_第4页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根据国标委发[2020]16号“关于下达2020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的通知”,《纺织品定

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计划编号:20201507-T-608)

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执行,浙江中纺标检验有限公司等负

责起草。

本标准计划下达名称为《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

物(硫酸法)》,由于本标准适用范围并未包含所有类型的纤维素纤维,因此,为适应标准内容同时

与ISO标准保持一致,将标准题目修改为《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某些纤维素纤维与某

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二)制定标准的意义

绿色消费潮流的到来以及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使棉、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及莱赛尔、莫代尔

等再生纤维素纤维因其具有自然生物降解、无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其产品及

其与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弹性聚烯烃纤维等纤维的混纺产品在纺织服装、家纺等领域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随着合成纤维所受制约越来越多,纤维素纤维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新纤维、新产品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与应用,一种新型纤维的问世就伴随

着该纤维定性定量分析需求的产生,目前我国虽然有GB/T2910.11-2009标准供相关方使用,但该标

准仅适用于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双组分混合物,方法适用范围较窄,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纺织市

场上各类产品的检测需求,为质量监管部门的质量监管、产品生产企业进行质量内控及纺织品检测

机构开展检测分析业务带来了诸多不便,更使部分以次充好、虚假标识的产品流入市场,在扰乱市

场竞争秩序的同时也损害了部分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商家和消费

者的权益,提高标准与市场的接轨程度及适用性,急需开展GB/T2910.11-2009的修订工作。

(三)主要工作过程

2020年10月~2020年12月,计划任务下达,成立起草小组,确定标准制定的原则;

2021年01月~2021年03月,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的标准和其他文献资料;

2021年04月~2021年12月,完成实验方案,确定标准结构,形成标准草案;

2022年01月~2022年04月,开展实验室内及实验室间验证实验;

2022年05月~2022年11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文件,发送委员、专家广泛征求意见。

二、标准编制原则

1.本标准内容等同采用与之相关的国外标准ISO1833-11:2017,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相关规定进行标准编写。

2.本标准按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编制。

3.广泛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及文献资料,征求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以及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紧

密联系实际,验证测试方法。

三、主要修订内容

1、标准名称

本次修订标准内容采用ISO1833-11:2017,标准名称与ISO保持一致。与GB/T2910.11-2009相

比,标准名称由“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改为“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某些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2、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采用ISO1833-11:2017内容。与GB/T2910.11-2009相比,本次修订进一步明确标准

的适用范围:天然纤维素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如棉纤维、亚麻纤维、大麻纤维、苎麻纤维、粘

胶纤维、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莱赛尔纤维;并新增聚丙烯纤维、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烯烃弹

性纤维、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

3、增加了引言

根据系列国家标准编写要求,增加了引言对本标准与其他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说明。GB/T2910

是纺织纤维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标准,其中GB/T2910的第1部分规定了纺织纤维混合物的定量

分析试验通则,GB/T2910的第2部分规定了三组分纤维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GB/T2910的其他

部分规定了适用于特定纤维二组分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件是GB/T2910的第11部分,规定

了一种采用硫酸法,测定去除非纤维物质后的由棉纤维、亚麻纤维、大麻纤维、苎麻纤维、粘胶纤

维、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莱赛尔纤维等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酯复合弹性纤

维、聚烯烃弹性纤维、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组成的混合物中纤维素纤维含量的方法。

4、根据GB/T1.1要求增加了术语章节,但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5、原理中“硫酸”改为“75%(质量分数)硫酸”;

6、仪器增加了“玻璃塞”;

7、结果的计算和表示中增加了“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d值为1.01”;

8、增加了资料性附录NA、附录NB、附录NC,为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聚丙烯/聚酰

胺复合纤维定性鉴别提供参考方法。

9、根据以上修订内容,主要对新增纤维的d值及配比试验进行了大量的验证试验,标准验证过程中,

经过大量时间的了解和调查,目前国内生产使用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的情况非常罕见,在验证过

程中较难获得此纤维样品,故本次修订不对此纤维进行验证。

1)聚丙烯纤维、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质量修正系数d值的验证

1.1聚丙烯纤维的d值

采用每克试样加入200mL的75%硫酸溶液在(50±5)℃条件下溶解1h,其d值的试验结果见

表1:

表1聚丙烯纤维在75%硫酸中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试验结果

聚丙烯纤维溶前干重/g溶后干重/gd值

11.34471.34361.001

20.56180.55971.004

31.04231.04161.001

40.93460.93361.001

51.18021.18080.999

60.95920.95851.001

70.64600.64361.004

80.97620.97021.006

90.82520.82311.003

100.57700.57491.004

由表1可知,在75%硫酸条件下10份聚丙烯纤维的d值基本相同,即都为1.00。

1.2聚酯复合弹性纤维的d值

采用每克试样加入200mL的75%硫酸溶液在(50±5)℃条件下溶解1h,其d值的试验结果见

表2:

表2聚酯复合弹性纤维在75%硫酸中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试验结果

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溶前干重/g溶后干重/gd值

10.73400.72961.006

20.56270.55981.005

30.83490.82681.010

40.97000.96041.010

50.72700.72051.009

60.81620.80771.011

70.85370.84641.009

80.67990.67411.009

90.43000.42561.010

100.64510.63791.011

由表2可知,10份聚酯复合弹性纤维的d值基本相同,即都为1.00。

1.3聚烯烃弹性纤维的d值

采用每克试样加入200mL的75%硫酸溶液在(50±5)℃条件下溶解1h,其d值的试验结果见

表3:

表3聚烯烃弹性纤维在75%硫酸溶液中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试验结果

聚烯烃弹性纤维溶前干重/g溶后干重/gd值

11.18871.16671.019

20.82900.81231.021

30.94130.92231.021

41.09071.06451.025

51.13291.11051.020

60.62220.60711.025

70.59110.58131.017

80.47880.46901.021

91.09591.07421.020

100.55880.54621.023

由表3可知,10份聚烯烃弹性纤维的d值基本相同,即都为1.00。

2)实验室内的配比试验验证

分别以聚丙烯纤维、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与棉、苎麻、粘纤的混纺比例为30%、

50%、70%三个比例进行配比试验,验证其溶解方法的准确性。

2.1棉/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

采用棉/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的混纺比为70/30、50/50和30/70三个比例,验证试验结果见表4:

表4棉/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结果单位:%

编号

123456

聚丙烯

溶前比例70.67/29.3370.43/29.5750.36/49.6451.01/48.9629.99/70.0130.47/69.53

溶后比例70.55/29.4570.39/29.6150.31/49.6950.93/49.0730.07/69.9330.54/69.46

含量绝对偏

0.120.040.050.110.080.07

由表4可知,棉/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的配比验证试验中含量的绝对偏差在0.04%~0.12%之间,

且都在1%以内,含量偏差较小,符合日常试验要求。

2.2苎麻/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

采用苎麻/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的混纺比为70/30、50/50和30/70三个比例,验证试验结果见表5:

表5苎麻/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结果单位:%

编号

123456

聚丙烯

溶前比例71.77/28.2371.19/28.8151.67/48.3352.00/48.0031.31/68.6931.41/68.59

溶后比例71.82/28.1871.28/28.7251.67/48.3352.11/47.8931.55/68.4531.64/68.36

含量绝对偏

0.050.090.000.110.240.23

由表5可知,苎麻/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的配比验证试验中含量的绝对偏差在0.00%~0.24%之

间,且都在1%以内,含量偏差较小,符合日常试验要求。

2.3粘胶/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

采用粘胶/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的混纺比为70/30、50/50和30/70三个比例,验证试验结果见表6:

表6粘胶/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结果单位:%

编号

123456

聚丙烯

溶前比例70.45/29.5570.69/29.3150.68/49.3250.89/49.1130.68/69.3230.77/69.23

溶后比例70.43/29.5770.69/29.3150.68/49.3250.90/49.1030.70/69.3030.79/69.21

含量绝对偏

0.020.000.000.010.020.02

由表6可知,粘胶/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的配比验证试验中含量的绝对偏差在0.00%~0.02%之

间,且都在1%以内,含量偏差较小,符合日常试验要求。

2.4棉/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

采用棉/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混纺织物的混纺比为70/30、50/50和30/70三个比例,验证试验结果

见表7:

表7棉/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结果单位:%

编号

聚酯复合弹123456

性纤维

溶前比例70.52/29.4870.67/29.3351.15/48.8550.76/49.2431.17/68.8330.53/69.47

溶后比例70.72/29.2870.89/29.1151.49/48.5151.26/48.7431.78/68.2231.09/68.91

含量绝对偏

0.210.220.340.500.610.57

由表7可知,棉/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的配比验证试验中含量的绝对偏差在0.21%~0.61%之间,

且都在1%以内,含量偏差较小,符合日常试验要求。

2.5苎麻/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

采用苎麻/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混纺织物的混纺比为70/30、50/50和30/70三个比例,验证试验结

果见表8:

表8苎麻/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结果单位:%

编号

聚酯复合弹123456

性纤维

溶前比例71.40/28.6071.10/28.9051.39/48.6151.19/48.8131.76/68.2431.17/68.83

溶后比例71.55/28.4571.31/28.6951.95/48.0551.65/48.3532.45/67.5531.77/68.23

含量绝对偏

0.150.210.550.450.690.60

由表8可知,苎麻/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混纺织物的配比验证试验中含量的绝对偏差在0.15%~

0.69%之间,且都在1%以内,含量偏差较小,符合日常试验要求。

2.6粘胶/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

采用粘胶/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混纺织物的混纺比为70/30、50/50和30/70三个比例,验证试验结

果见表9:

表9粘胶/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结果单位:%

编号

聚酯复合弹123456

性纤维

溶前比例70.73/29.2770.33/29.6750.72/49.2850.46/49.5429.17/70.8330.81/69.19

溶后比例70.87/29.1370.49/29.5151.05/48.9550.81/49.1929.64/70.3631.27/68.73

含量绝对偏

0.140.150.320.350.480.47

由表9可知,粘胶/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混纺织物的配比验证试验中含量的绝对偏差在0.14%~

0.48%之间,且都在1%以内,含量偏差较小,符合日常试验要求。

2.7棉/聚烯烃弹性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

采用棉/聚烯烃弹性纤维混纺织物的混纺比为70/30、50/50和30/70三个比例,验证试验结果见

表10:

表10棉/聚烯烃弹性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结果单位:%

编号

聚烯烃弹性123456

纤维

溶前比例70.24/29.7670.49/29.5150.88/49.1250.76/49.2230.76/69.2430.64/69.36

溶后比例70.60/29.4071.11/28.8951.61/48.3951.59/48.4131.57/68.4331.37/68.63

含量绝对偏

0.360.630.730.810.810.73

由表10可知,棉/聚烯烃弹性纤维混纺织物的配比验证试验中含量的绝对偏差在0.36%~0.81%

之间,且都在1%以内,含量偏差较小,符合日常试验要求。

2.8苎麻/聚烯烃弹性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

采用苎麻/聚烯烃弹性纤维混纺织物的混纺比为70/30、50/50和30/70三个比例,验证试验结果

见表11:

表11苎麻/聚烯烃弹性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结果单位:%

编号

聚烯烃弹性123456

纤维

溶前比例71.16/28.8471.25/28.7551.51/48.4951.61/48.3931.66/68.3431.72/68.28

溶后比例71.51/28.4871.84/28.1652.11/47.8952.32/47.6832.35/67.6532.40/67.60

含量绝对偏

0.360.590.600.710.700.68

由表11可知,苎麻/聚烯烃弹性纤维混纺织物的配比验证试验中含量的绝对偏差在0.36%~

0.71%之间,且都在1%以内,含量偏差较小,符合日常试验要求。

2.9粘胶/聚烯烃弹性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

采用粘胶/聚烯烃弹性纤维混纺织物的混纺比为70/30、50/50和30/70三个比例,验证试验结果

见表12:

表12粘胶/聚烯烃弹性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结果单位:%

编号

聚烯烃弹性123456

纤维

溶前比例70.40/29.6070.85/29.1550.61/49.3950.51/49.4930.55/69.4530.72/69.28

溶后比例70.85/29.1571.23/28.7751.38/48.6251.25/48.7531.19/68.8131.07/68.93

含量绝对偏

0.450.380.770.740.640.35

由表12可知,粘胶/聚烯烃弹性纤维混纺织物的配比验证试验中含量的绝对偏差在0.38%~

0.77%之间,且都在1%以内,含量偏差较小,符合日常试验要求。

3)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验证

分别选取棉、苎麻、粘纤与聚丙烯纤维、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混纺的18个样品,

三个实验室进行比对试验,验证试验的重现性,结果见下表:

表13实验室A比对试验结果数据表

序号组分称重配比/%实验室A比例/%绝对偏差/%

70.67/29.3370.55/29.450.12

1棉/聚丙烯纤维

70.43/29.5770.39/29.610.04

50.68/49.3250.68/49.320.00

2粘纤/聚丙烯纤维

50.89/49.1150.90/49.100.01

31.31/68.6931.55/68.450.24

3苎麻/聚丙烯纤维

31.41/68.5931.64/68.360.23

70.52/29.4870.72/29.280.21

4棉/聚酯复合弹性纤维

70.67/29.3370.89/29.110.22

50.72/49.2851.05/48.950.32

5粘纤/聚酯复合弹性纤维

50.46/49.5450.81/49.490.35

31.76/68.2432.45/67.550.69

6苎麻/聚酯复合弹性纤维

31.17/68.8331.77/68.230.60

70.24/29.7670.60/29.400.36

7棉/聚烯烃弹性纤维

70.49/29.5171.11/28.890.63

50.61/49.3951.38/48.620.77

8粘纤/聚烯烃弹性纤维

50.51/49.4951.25/48.750.74

31.66/68.3432.35/67.650.70

9苎麻/聚烯烃弹性纤维

31.72/68.2832.40/67.600.68

表14实验室B比对试验结果数据表

序号组分称重配比/%实验室B比例/%绝对偏差/%

70.58/29.4270.66/29.340.08

1棉/聚丙烯纤维

70.42/29.5870.52/29.480.10

50.70/49.3050.73/49.270.03

2粘纤/聚丙烯纤维

50.88/49.1250.90/49.100.02

31.23/68.7731.34/68.660.11

3苎麻/聚丙烯纤维

30.95/69.0531.15/68.850.20

70.66/29.3470.97/29.030.31

4棉/聚酯复合弹性纤维

69.78/30.2270.06/29.970.28

51.01/48.9951.46/48.540.45

5粘纤/聚酯复合弹性纤维

50.88/49.1251.24/48.760.36

6苎麻/聚酯复合弹性纤维31.25/68.7531.94/68.060.69

30.88/69.1231.46/68.540.58

70.35/29.6571.04/28.960.69

7棉/聚烯烃弹性纤维

70.21/29.7971.11/28.890.90

50.58/49.4251.23/48.770.65

8粘纤/聚烯烃弹性纤维

50.42/49.5851.21/48.790.79

31.58/68.6232.16/67.840.58

9苎麻/聚烯烃弹性纤维

30.45/69.5531.17/68.830.72

表15实验室C比对试验结果数据表

序号组分称重配比/%实验室C比例/%绝对偏差/%

69.98/30.0270.03/29.970.05

1棉/聚丙烯纤维

70.52/29.4870.63/29.370.11

50.92/49.0850.94/49.060.02

2粘纤/聚丙烯纤维

50.25/49.7550.26/49.740.01

31.65/68.3531.74/68.260.09

3苎麻/聚丙烯纤维

31.80/68.2031.99/68.010.19

69.86/30.1470.12/29.880.26

4棉/聚酯复合弹性纤维

70.12/29.8870.56/29.440.44

50.65/49.3551.21/48.790.56

5粘纤/聚酯复合弹性纤维

50.88/49.1251.19/48.810.31

29.78/70.2230.54/69.460.76

6苎麻/聚酯复合弹性纤维

30.15/69.8530.80/69.200.65

70.32/29.6870.80/29.200.48

7棉/聚烯烃弹性纤维

69.85/30.1570.58/29.420.73

50.75/49.2551.55/48.450.80

8粘纤/聚烯烃弹性纤维

50.36/49.6450.91/49.090.55

31.77/68.2332.39/67.610.62

9苎麻/聚烯烃弹性纤维

30.58/69.4231.47/68.530.89

由以上两个表可知,三家实验室试验结果与称重配比的绝对偏差均在1%以内,含量偏差较小,

符合日常试验要求。

四、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与ISO1833-11:2017《Textiles-Quantitativechemicalanalysis-Part11:Mixturesofcertaincellulose

fibreswithcertainotherfibres(methodusingsulfuricacid)》相比,仅对标准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1.删除了国际标准的目录和前言,改为本标准的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由我国标准替代了国际标准。

五、与有关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中规定的天然纤维素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定性鉴别方法与现有定性方法FZ/T01057包

含的所有部分一致。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上报,并建议作好标准的宣贯和咨询解答工作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建议实施日期为标准发布后6个月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修订标准,本标准发布后替代GB/T2910.11-2009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和起草单位

根据国标委发[2020]16号“关于下达2020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的通知”,《纺织品定

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计划编号:20201507-T-608)

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执行,浙江中纺标检验有限公司等负

责起草。

本标准计划下达名称为《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

物(硫酸法)》,由于本标准适用范围并未包含所有类型的纤维素纤维,因此,为适应标准内容同时

与ISO标准保持一致,将标准题目修改为《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某些纤维素纤维与某

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二)制定标准的意义

绿色消费潮流的到来以及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使棉、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及莱赛尔、莫代尔

等再生纤维素纤维因其具有自然生物降解、无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其产品及

其与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弹性聚烯烃纤维等纤维的混纺产品在纺织服装、家纺等领域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随着合成纤维所受制约越来越多,纤维素纤维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新纤维、新产品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与应用,一种新型纤维的问世就伴随

着该纤维定性定量分析需求的产生,目前我国虽然有GB/T2910.11-2009标准供相关方使用,但该标

准仅适用于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双组分混合物,方法适用范围较窄,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纺织市

场上各类产品的检测需求,为质量监管部门的质量监管、产品生产企业进行质量内控及纺织品检测

机构开展检测分析业务带来了诸多不便,更使部分以次充好、虚假标识的产品流入市场,在扰乱市

场竞争秩序的同时也损害了部分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商家和消费

者的权益,提高标准与市场的接轨程度及适用性,急需开展GB/T2910.11-2009的修订工作。

(三)主要工作过程

2020年10月~2020年12月,计划任务下达,成立起草小组,确定标准制定的原则;

2021年01月~2021年03月,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的标准和其他文献资料;

2021年04月~2021年12月,完成实验方案,确定标准结构,形成标准草案;

2022年01月~2022年04月,开展实验室内及实验室间验证实验;

2022年05月~2022年11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文件,发送委员、专家广泛征求意见。

二、标准编制原则

1.本标准内容等同采用与之相关的国外标准ISO1833-11:2017,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相关规定进行标准编写。

2.本标准按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编制。

3.广泛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及文献资料,征求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以及技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紧

密联系实际,验证测试方法。

三、主要修订内容

1、标准名称

本次修订标准内容采用ISO1833-11:2017,标准名称与ISO保持一致。与GB/T2910.11-2009相

比,标准名称由“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改为“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某些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2、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采用ISO1833-11:2017内容。与GB/T2910.11-2009相比,本次修订进一步明确标准

的适用范围:天然纤维素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如棉纤维、亚麻纤维、大麻纤维、苎麻纤维、粘

胶纤维、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莱赛尔纤维;并新增聚丙烯纤维、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烯烃弹

性纤维、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

3、增加了引言

根据系列国家标准编写要求,增加了引言对本标准与其他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说明。GB/T2910

是纺织纤维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标准,其中GB/T2910的第1部分规定了纺织纤维混合物的定量

分析试验通则,GB/T2910的第2部分规定了三组分纤维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GB/T2910的其他

部分规定了适用于特定纤维二组分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件是GB/T2910的第11部分,规定

了一种采用硫酸法,测定去除非纤维物质后的由棉纤维、亚麻纤维、大麻纤维、苎麻纤维、粘胶纤

维、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莱赛尔纤维等纤维素纤维和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酯复合弹性纤

维、聚烯烃弹性纤维、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组成的混合物中纤维素纤维含量的方法。

4、根据GB/T1.1要求增加了术语章节,但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5、原理中“硫酸”改为“75%(质量分数)硫酸”;

6、仪器增加了“玻璃塞”;

7、结果的计算和表示中增加了“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d值为1.01”;

8、增加了资料性附录NA、附录NB、附录NC,为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聚丙烯/聚酰

胺复合纤维定性鉴别提供参考方法。

9、根据以上修订内容,主要对新增纤维的d值及配比试验进行了大量的验证试验,标准验证过程中,

经过大量时间的了解和调查,目前国内生产使用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的情况非常罕见,在验证过

程中较难获得此纤维样品,故本次修订不对此纤维进行验证。

1)聚丙烯纤维、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质量修正系数d值的验证

1.1聚丙烯纤维的d值

采用每克试样加入200mL的75%硫酸溶液在(50±5)℃条件下溶解1h,其d值的试验结果见

表1:

表1聚丙烯纤维在75%硫酸中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试验结果

聚丙烯纤维溶前干重/g溶后干重/gd值

11.34471.34361.001

20.56180.55971.004

31.04231.04161.001

40.93460.93361.001

51.18021.18080.999

60.95920.95851.001

70.64600.64361.004

80.97620.97021.006

90.82520.82311.003

100.57700.57491.004

由表1可知,在75%硫酸条件下10份聚丙烯纤维的d值基本相同,即都为1.00。

1.2聚酯复合弹性纤维的d值

采用每克试样加入200mL的75%硫酸溶液在(50±5)℃条件下溶解1h,其d值的试验结果见

表2:

表2聚酯复合弹性纤维在75%硫酸中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试验结果

聚酯复合弹性纤维溶前干重/g溶后干重/gd值

10.73400.72961.006

20.56270.55981.005

30.83490.82681.010

40.97000.96041.010

50.72700.72051.009

60.81620.80771.011

70.85370.84641.009

80.67990.67411.009

90.43000.42561.010

100.64510.63791.011

由表2可知,10份聚酯复合弹性纤维的d值基本相同,即都为1.00。

1.3聚烯烃弹性纤维的d值

采用每克试样加入200mL的75%硫酸溶液在(50±5)℃条件下溶解1h,其d值的试验结果见

表3:

表3聚烯烃弹性纤维在75%硫酸溶液中的质量变化修正系数试验结果

聚烯烃弹性纤维溶前干重/g溶后干重/gd值

11.18871.16671.019

20.82900.81231.021

30.94130.92231.021

41.09071.06451.025

51.13291.11051.020

60.62220.60711.025

70.59110.58131.017

80.47880.46901.021

91.09591.07421.020

100.55880.54621.023

由表3可知,10份聚烯烃弹性纤维的d值基本相同,即都为1.00。

2)实验室内的配比试验验证

分别以聚丙烯纤维、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与棉、苎麻、粘纤的混纺比例为30%、

50%、70%三个比例进行配比试验,验证其溶解方法的准确性。

2.1棉/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

采用棉/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的混纺比为70/30、50/50和30/70三个比例,验证试验结果见表4:

表4棉/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配比试验验证结果单位:%

编号

123456

聚丙烯

溶前比例70.67/29.3370.43/29.5750.36/49.6451.01/48.9629.99/70.0130.47/69.53

溶后比例70.55/29.4570.39/29.6150.31/49.6950.93/49.0730.07/69.9330.54/69.46

含量绝对偏

0.120.040.050.110.080.07

由表4可知,棉/聚丙烯纤维混纺织物的配比验证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