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古诗文
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二)(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东坡诗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委如此。一日与耒②论
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
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
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③,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柒:指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架。③海外诗:指苏东坡被贬海南
所作的诗。④气索:气短,指没面子。
2.【丙】文中的“东坡”指的就是【甲】【乙】两篇作品的作者(原名)o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前后关如此()
4.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世人再也不会说我的文章啊!B.世上不会有人说到我了啊!
C.世上的人再也不会说到我啊!D.世人不会说到我的文章啊!
5.【甲】【乙】两篇作品中,都有涉及“月”的语句。【甲】词中"月有阴晴圆缺”一句,写出月亮
的特点;【乙】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
描绘出月色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根据【丙】文内容,东坡诗文“为人所传诵”的具体表现有:(1);(2)苏东
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很流行;(3)0(用自己的话回答)
7.分析【甲】【乙】两篇作品在写作背景、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四个方面的共性。
(1)(2)
(3)(4)
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二)阅读诗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是;“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中的“但愿”表达的情感是。o
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醉翁亭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
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乙】
始在滁洲,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尽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
止于润身②,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都,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玩,故所至民便③之。
或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
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选自《宋史》)
【注释】①阱:为防御或捕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②润身:修身养性。③便:安逸、安适。
3.【甲】【乙】中的“醉翁”是指(朝代)的(人名)。
4.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晚里号:(2)未尝及文章: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使之。
6.【甲】文中侧重“醉翁”的为官理念:【乙】文中侧重“醉
翁”“”的为官理念。
上海市黄浦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为有年久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
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
相与忏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扶风、②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
古代用干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怀(bian):
高兴,快乐。
2.甲文作者是(朝代)的欧阳修,我们今年还学习了乙文作者的词《》(词
牌名)。
3.解释下列的加点字。
(1)作亭者谁()(2)得之心而寓之酒()
4.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字的意思。
亭多雨多,洋喜也。
5.【甲】【乙】两文都有对亭子的描述,【甲】文亭子命名的由来是“",【乙】文亭子
命名的原因是“,(用原文句子回答)
6.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由山至泉,由泉至亭,如镜头逐渐拉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甲文的核心句,说明“乐”是表象,“醉”是根本。
C.乙文中百姓们起先不担心下雨与否是因为一场春雨让人以为今年是丰收年。
D.乙文第二段写了官吏、商贾、农夫庆贺下雨时欣喜若狂的场景。
7.甲乙两文中触发作者的“乐”与“喜”的原因有一定的异同点,请尝试分析。
上海市嘉定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二)(24分)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人
帘青。谈笑有当隼,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自为,
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僚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
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彳詹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2.【甲】诗与【乙】文的作者是(朝代)的刘禹锡,【甲】诗是一首(诗歌体
裁)。
3.解释乙文与丙文中的加点字。
(1)谈笑有潜傕(2)清静亡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5.下列对丙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是自己预料的事,虽然能富贵也不去做。
B.(他)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虽然能富贵也不去做。
C.(他)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是自己预料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D.(他)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与【乙】文都写于作者人生失意之时。
B.【甲】诗与【乙】文都运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
C.【甲】诗与【乙】文都做到了景、情、理结合。
D.【甲】诗与【乙】文都体现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7.阅读乙文和丙文,刘禹锡与扬雄的共同点是、,除此之外,扬雄的
可敬之处还有:、o
上海市罗山中学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丙】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令唯留万人守城。晋宣帝①率二万众拒亮,而与延军
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②至,已与相逼,
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冬,将士失色,莫知其叶。亮意气自若,敕③军中
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番幔,又令大开四门,扫地欲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
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⑤山。
(节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晋宣帝:指司马懿。②垂:将。③敕:下令。④猥:突然。⑤趣:急走。
2.甲诗的作者是(人名);乙段出自《》一文,作者是o
3.对甲诗理解不恰当一项是()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议论。
B.一二句运用夸张极写宴会酒食的丰盛,以此反衬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
C.五六句以眼前“冰塞川”“雪满山”的景象来比喻人生道路和仕途的艰难。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情绪昂扬。
4.解释【丙】段中加点词语。
(1)势不相及()(2)莫知其寸()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6.下列关于乙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段表达了作者政治理想、人生志趣,情景交融。
B.丙文以记叙为主,运用了对比,突显了诸葛亮的形象。
C.丙文诸葛亮能“意气自若”,是因为他认为可以和魏延前后夹击司马懿。
D.乙文表达了范仲淹与友人的共勉之情。
7.【甲】【乙】【丙】向后人展现了三位“古仁人”,你最欣赏哪一位?请结合所给选文及自身经
历阐述理由。
上海市闵行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二)(23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绩经①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
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②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贝冒③敛棺榔皆所未耳。公恍然,即撤宴席,厚蜩©
给之,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缭经(cuTdie):丧服。②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③贝冒(feng):送给丧家
送葬之物。④蜩(zhou):救济。
2.【甲】文的作者是(人名),即【乙】文中的“: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贝冒敛棺梆皆所未易O(2)便毕其事()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下列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座的客人为有人哭泣而感叹。
B.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流下眼泪的。
C.坐着的客人感叹有人流下了眼泪。
D.坐着的客人有感叹、流泪到坐席之下的。
6.【甲】文作者以“”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乙】文中他用、_________等
行为(用自己的话概括)践行了这一思想。
7.【乙】文中“寓居士人”遭遇令公心情“",【甲】文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个词是
"由此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B.上片望月,怀逸兴壮思,既表达对明月的赞美,对天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表达词人想逃
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在不能
入眠的词人身上。
D.宋代胡仔《谷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3.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
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
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
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琢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日酿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①
岸有亭日“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淳熙中郡守张商卿等题名尚存。沿溪而过
薛老桥,入醉翁亭。亭久废,名人石刻颇伙②,兵后焚炼为垩领尽。亭后四贤堂亦废。夫亭台废
兴乃物理④之常,奚足博⑤?所可慨者,世间奇山川如琅牙者何限?第⑥以处于偏州下邑,无名
胜士若幼卿⑦者辘蹴®之,故潜伏而无闻焉尔。且幼卿固能使琅身闻于一方,自非欧阳公之文,
安足以达于天下?或谓文辞无关于世,果定论耶?然公以道德师表一世,故人乐诵其文。不然,
文虽工未必能久传也。
(选自宋濂《游琅坊山记》)
注:①[傍]靠近。②[伙]众多。③[垩]念(e),白色泥土。④[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⑤[博]
念(t&n),心不安宁。⑥[第]只是,只。⑦[幼卿]指李幼卿,唐大历六年任滁州刺史。⑧瞬敏]
念(fCifU),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此处用作动词,意思是美化。
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醉翁之惠不在酒:()(2)可鉴毛发:()
5.【乙】文中“自非欧阳公之文”的“自”的意思是()
A.自然B.自己C.开始D.假如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依据【甲】【乙】两文,说说琅坊山闻名天下的原因。
上海市普陀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二)(23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守同其
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之而去。
[T1
天圣七年,仲淹拜右司谏。岁大蝗旱,江、淮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果乃复言之。曰:
“宫掖①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羊徙江、淮,所至开仓振之,奏蠲②庐
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弊③十事。
后,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彼杭州,转
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中之。
----《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宫掖:宫廷。②蠲:免除(租税、罚款等)。③救弊:纠正弊端。④未就:未完成。
2.【甲】诗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乙】【丙】
两文的作者与另外六位散文家合称为“
3.解释加点词。
(1)号徙江、淮()(2)件之()
4.翻译画线句。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甲】【乙】【丙】的作者均遭受贬谪,但诗文中流露出的情思有所不同。从【甲】诗的颈
联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乙】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
的思想;【丙】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6.请用“/”在句中标出两处停顿。(多标扣分)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果乃复言之。
7.【丁】文中,面对“蝗旱之灾”,身为右司谏的范仲淹反复进言,希望朝廷安抚百姓,这正是
《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的具体表现之一:“”;面对大
水,他“募人兴作”,通过,
(用自己的话回答)的办法治理大水,这体现了他治国济
民的才能。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二)(12分)阅读(甲)(乙)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甲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乙文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o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下列对诗文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中借路途之难喻指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
B.乙文“忧”字反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
C.甲诗、乙文均为作者被贬谪后所作,甲文悲慨,乙文豁达。
D.甲诗以形象语言抒情言志,乙文以议论抒情直抒胸臆。
5.甲诗“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含蓄地借和
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增强自己实现政治抱负的信心。乙文“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
指“"(用原文填入),这个句子也有对自己、对友人的意
思。都体现了作者积极进取、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三)(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陇其为令
陆平湖先生为嘉定令,邑有大盗为民患,更数令不治,至是将入寇①。公闻之,戒②吏民无
动,令当自治。骑马直入盗中,盗见公皆愕。公谕③之曰:“尔等皆良民,迫于捕逐耳,今令来,
欲与尔等共为善,能自新乎?各散还家,贯④汝罪;否则,官军至,无遗类矣。”众皆流涕蒲伏
日:“公真父母,死生唯命!”公回县,盗相率待罪。公曰:“业已许汝矣。”皆泣拜去,盗遂息。
【注】①寇:流寇。此句意为“眼见马上就壮大成流寇了”。②戒:同“诫”告诫。③谕:下令。
④贯(shi):赦免。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更数令不治()(2)无遨类矣()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欲与尔等共为善,能自新乎?
8.陆县令最终赦免盗贼的罪,让他们离开的原因是:(1)(2)
9.陆平湖做嘉定县令,他的主要贡献在于
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二)(13分)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调歌头(节选)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岳阳楼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
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甲的作者是(人名),乙的作者是(人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甲】写出中秋月、的特点,这样的月亮在【乙】中被称为“工
【甲】中“悲欢”一词与【乙】中“忧乐”一词意思相近,但具体含义并不相同:
【甲】因而'欢",又因而感到“悲”,表达的是个人的情感。【乙】的“忧乐”则
全因为,由此可见作者把作为自己的政治抱负。
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三)(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连布①,性质直,与人交,有肝胆。少时读书,曾习《左传》,故于战法精妙。值铜仁红
苗杀官吏反,福康安以总督进剿,檄公随营。素稔②公勇,令首先解永绥围。公率百余骑长驱
直入,破毁苗塞数十,苗人皆乌合众,未见大敌,大惊日:“天人神兵至耶?何勇健乃尔?”因
远相奔溃,永绥之围立解。时公著豹皮战裙,故苗人呼为花老虎云。福大军至,令公结一营当
大营前御贼,悉以剿事委之。福日置酒宴会,或杂以歌舞。公则昼夜巡徼③,饥不及食,倦不
及寝。
【注释】①花连布,清代将领。额尔德特氏,蒙古镶黄旗人。②稔:熟悉。③巡徼:巡行视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敢于战法精妙。(2)掌稔公勇()
6.画线句“令公结一营当大营前御贼,悉以剿事委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福康安)命令花连布结成一支军队在大营前抵御敌人,把讨伐之事全委托给花连布。
B.(花连布)命令部下结成一支军队在大营前抵御敌人,至于讨伐之事就详细地委派给花连
布。
C.(福康安)命令花连布结成一支军队在大营前抵御敌人,把讨伐之事详细地委派给花连布。
D.(花连布)命令部下结成一支军队在大营前抵御敌人,至于讨伐之事就全委托给花连布。
7.文章描写了花连布御敌的过程,在“值铜仁红苗杀官吏反”时,福康安对他委以重任的表现是
“”;文章写苗人“未见大敌”即“大惊”的作用是o
8.以下不能体现花连布“战法精妙”的一项是()
A.公率百余骑长驱直入,破毁苗塞数十B.永绥之围立解
C.悉以剿事委之D.公则昼夜巡徼,饥不及食,倦不及寝
上海市徐汇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2.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雯
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学,是以至此!”由宋君观
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注释]①鄙:指邻国。
(1)【甲】诗是作者感怀时代的之战而作。
(2)【乙】文作者是战国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3)解释【丙】文中加点的词。
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卒得反国
(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对【丙】文画线句翻译最恰当一项是()
A.我的君王终于胜利B.我们的君王圣明通达
C.我的君王神通广大D.我们的君王聪明异常
(6)宋昭公分析自己“出亡”的原因是“”,宋国此时的状况可用【乙】文中的句子“"
来形容。
(7)联系【乙】【丙】两文,简要分析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时范仲淹领浙西④,发栗及募民存饷②,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
为佛事。仲淹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守,
谕之日:"今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于是诸寺工作并兴,又新敖仓③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劾奏杭州不恤荒政,游宴兴作,伤财劳民。公乃条奏:“所以如此,正欲发有余之财,
以卓贫者,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④于公私,不”转徙沟壑耳。”是岁唯杭饥而不害。
【注】①领浙西:兼任杭州太守,管理浙西一带。②存饷:存,慰问。饷,馈赠物品。③敖仓:
粮仓。④仰食:依靠他人吃饭。
2.【甲X乙】两文都与范仲淹有关,他是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0
3.解释句中加点词。
(1)以串贫者。(2)不致转徙沟壑耳()
4.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B.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累计工时一千多个。
C.让诸佛寺也帮着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累计工时一千多个。
D.让诸佛寺也帮着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
5.【甲】文中最能表现作者爱国爱民情怀的句子是;【乙】文中最能表明
范仲淹不荒政的一句话是。
6.【甲】文作者写作目是:(1);(2)抒发自己
的远大抱负。【乙】文的写作目的是o
7.【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忧其民”的词语是,【甲】文中最能反映治国理政者孜孜
以求的理想境界的词语是。
上海市奉贤区五四学校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5-8题(12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
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部,跳往助之。寒暑易
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
亡以应。
5.【甲】诗的作者作此诗答谢(人名),【乙】文选自o(2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人生感慨。
B.乙文运用对比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C.甲诗情感起伏跌宕,但并不消沉,沉郁中见豪放。
D.乙文充满神话色彩,最终神力屈服,如愿以偿。
8.面对艰难处境,甲诗作者用“(1),”展现自己的豁达胸襟,乙文的故事被后人化作成语“(2)”,
展现了(3)的精神。(4分)
上海市奉贤区五四学校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文,完成9一11题(11分)
刘酒,汴人,无名字,自呼曰"酒”,人称曰刘酒云。画人物,有清劲之致,酒后运笔,尤
觉神来。人以为张平山①后一人,酒不屑也。凡作画,皆书一“酒”字款②,其似行书者次,似篆
籀③者,其得意笔也。尝为上洛©郡王作画,王善之,曰:“张平山后一人!”酒意嗔,急索画曰:
“尚未款。”乃卷入旁室,纵笔书百十大“酒”字于上下左右。王怒甚,裂其幅,驱之出,酒固怡
然。酒于醉睡之外,唯解画,他一无所知。酒与予交最久,外妻子,每谓予日:“死以累君。”
一日方持杯大饮,忽然脱去,开口而笑,杯犹在手。余感其宿昔之言,为买棺殓之。
(选自《虞初新志•刘酒传》,有删节)
【注释】①张平山:明画家,擅画人物。②款:钟鼎等器物上铸刻的文字,引申为书画上
的题名。③篆籀(zhou):即篆书。④上洛:古地名,即今商县。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皆节一“酒”字款()(2)王普之()
10.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O(3分)
A.刘酒与我交往最久,他没有妻子。B.刘酒与我交往最久,他没有妻子儿女。
C.酒给我,我们交往很久,他没有妻子。D.酒给我,我们交往很久,他没有妻子儿女。
11.传记往往用非常之笔表现非常之人,文中的“不屑”一词刻画了刘酒(1)的性格特点。从
全文来看,他有着(2)的人生追求。(4分)
上海市奉贤区西渡学校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二)阅读(甲)(乙)诗文。完成6—9题(12分)
(甲)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
其间者,太守醉也。
6.(甲)(乙)两篇诗文的作者,分别是三国时期的和北宋的。(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3分)
但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3分)
A.甲诗“水何澹澹”两句勾勒出大海壮丽的景象。
B.甲诗“日月之行”四句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C.乙文中太守“醉”,因滁人游乐而陶醉。
D.乙文主旨句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上面的诗文都围绕一个中心字展开。(甲)诗紧紧围绕一个“”字,流露自己
丰富的内心世界;(乙)文紧扣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4分)
上海市奉贤区西渡学校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檀楚①而不惨②。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
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接③雪而嬉,丈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
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日:“汝冻吾
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注释】①梭(jia)楚:灌木的名字,古代常用来做为刑具,这里指用木条或棍棒抽打。②俊,
qu前,悔改。③技: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i:剥夺。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2)便跪雪中()
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4分)
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A.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B.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不好吗?
C.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D.我因为你而教训儿子的不好!
12.在教育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4分)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2.(12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偃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萩,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心意)更异二者之为(或许)
B.宴朗之乐,非丝非竹(睡着)是淮亦忧,退亦忧(做官)
C.故自苫曰醉翁也(取号)往来而不绝者(断)
D.野芳发而幽香(花香)低偻提携(提拔)
(2)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的画线句。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两个忧”所指的对象依次是:—、—(各用一个字回
答)。
(4)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为主,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甲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太守—(姓名)—的政治思想。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3.(12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墩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③之。匠
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日:'尝试为
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⑤,臣之质⑥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
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选自《庄子》)
【注释】①垩(垩):石灰(一说白色的土)。②幔:玷污。③斫:砍,削。④不失容:神
色不变。⑤虽然:即使如此。⑥质:对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顾谓从者曰—②便匠石斫之一
(2)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你曾经替我砍掉鼻尖上的石灰。B.你试着按照我的要求再砍一次。
C.你曾经因为我试着砍了一次。D.你试着替我砍掉鼻尖上的石灰。
(3)庄子借石匠曾运斤成风,去除鼻尖灰尘的故事,感慨自从惠子死后,他—(用自己
的话回答),表达了庄子—之情。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上期中语文试题
2.(23分)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甲】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
从。”
【丙】文公伐原
文公伐原二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②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
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
门⑶,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谍】刺探军情的人。③【孟门】原国地名。
(1)【甲】诗作者是—,【乙】文选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对丙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一
A.于是晋军便离去了,到了孟门地方,原国便请求投降了。
B.于是晋军便离去了,赶得上孟门,原国请求投降了。
C.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赶上孟门,原国便请求投降了。
D.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孟门,原国便请求投降了。
(4)对甲乙两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借“戟”引发咏叹,体现诗人报效朝廷的决心。
B.【乙】文中曹刿担心当权者缺乏深谋远虑,故主动献策。
C.上述作品中“周郎”“鲁庄公”都因目光短浅受到批判。
D.两位作者都是通过有写著名的历史事件,表达爱国情怀。
(5)乙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6)乙、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所写的战争阶段不同,乙文写的是—,丙文写的是—
(7)甲诗作者认为当时战争的胜利主要取决于—,乙、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是取得
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花优本竞争品牌媒体投放分析
-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半导体器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晋中学市榆社县市级名校2025年初三第二学期二模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化工产品市场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方县2024-2025学年数学五下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 新员工销售行业演讲
- 西安思源学院《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室内设计(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发展史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合唱表演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商业办公房屋租赁合同样本下载
- 2025年科普知识竞赛题及答案(共100题)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专业教育实习手册
- 2025年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限塑令”有效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2025年舌诊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高三一模总结会上校长在高三教师会议上:讲话一模反思与高三教学的逆袭之道
- 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概论2
- 小学生讲卫生主题班会
- 2022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白皮书
- 特种设备作业焊工资格证考试题库(带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