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海县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5页宁波市鄞州区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页XXXX有限公司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高建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项目建设单位 11.1.3项目建设性质 11.1.4项目建设地点 11.1.5项目负责人 11.1.6项目投资规模 11.1.7项目建设规模 21.1.8项目资金来源 21.1.9项目建设期限 2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21.3编制依据 21.4编制原则 31.5研究范围 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1.7综合评价 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62.1项目提出背景 62.2本次项目发起缘由 7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82.3.1顺应我国交通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2.3.2促进浙江省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的需要 92.3.3满足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市场需求的需要 102.3.4提高工效,提升施工文明的需要 102.3.5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11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11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1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22.4.1政策可行性 122.4.2市场可行性 132.4.3技术可行性 142.4.4管理可行性 152.5分析结论 15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63.1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163.2我国公路养护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83.3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分析 233.4可再生环保型沥青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253.5市场分析结论 26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84.1项目选址方案 284.2区域投资环境 284.2.1区域地理位置 28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 294.2.3区域气候条件 294.2.4区域交通区位条件 30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31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325.1总图布置原则 325.2土建方案 325.2.1总体规划方案 325.2.2土建工程方案 335.3主要建设内容 34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45.4.1给排水 345.4.2供电 365.5道路设计 385.6总图运输方案 39第六章产品及技术方案 406.1主要产品及生产规模 406.2产品标准 40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40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06.5产品工艺流程 41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2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27.2主要设备选型 42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44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4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48.2.1能源消耗种类 44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4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5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5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68.5.1工业节能 468.5.2节水措施 478.5.3建筑节能 478.5.4企业节能管理 488.6结论 4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509.1设计依据及原则 50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09.1.2设计原则 50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19.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19.3.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19.3.2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29.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29.4.1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29.4.2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39.4.3环境管理 549.4.4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549.5绿化方案 559.6消防措施 559.6.1设计依据 559.6.2防范措施 559.6.3消防管理 57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7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5810.1编制依据 5810.2概况 5810.3劳动安全 5810.3.1工程消防 5810.3.2防火防爆设计 5910.3.3电力 59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 5910.4劳动卫生 6010.4.1通风 6010.4.2卫生设施 6010.4.3照明 6010.4.4噪声 6010.4.5个人防护 6010.4.6安全教育及防护 61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211.1组织机构 6211.2劳动定员 6211.3人力资源管理 6311.4福利待遇 63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64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6412.2建设工期 6412.3实施进度安排 64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513.1投资估算依据 6513.2建设投资估算 6513.3流动资金估算 6613.4资金筹措 6613.5项目投资总额 66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69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70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70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014.1.2产品成本 7114.1.3平均产品利润 7214.2财务评价 72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2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314.2.3不确定性分析 7314.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74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7515.1项目风险因素 75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7515.1.2技术风险 7515.1.3市场风险 7515.1.4资金管理风险 7615.2风险规避对策 76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76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76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76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77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7816.1招标管理 7816.2招标依据 7816.3招标范围 7816.4招标方式 7916.5招标程序 7916.6评标程序 80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80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016.9合同备案 80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8117.1结论 8117.2建议 81附表 82附表1销售收入预测表 82附表2总成本表 83附表3外购原材料表 84附表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86附表5工资及福利表 88附表6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89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0附表8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1附表9流动资金估算表 92附表10资产负债表 93附表11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94附表12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95附表13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97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99宁波市鄞州区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5页年产100万米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页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宁波市鄞州区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XXXX有限公司1.1.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浙江省宁波市XXXX1.1.5项目负责人XXXX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4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3851.00万元(土建工程费用为758.4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2990.00万元,其他费用为83.10万元,预备费19.50万元),建设期利息为49.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20000.00万元,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为17202.27万元,年均利润总额938.43万元,年均净利润703.82万元,年均上缴税金及附加为52.83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为528.27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3.46%,投资利税率37.99%,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6.89%,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5.80年。1.1.7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总占地面积25亩,土地为租赁,主要建设拌和设备基础、设备和备品备件库、试验检测用房、办公生活用房、辅助配套设施以及购置沥青拌和设备、装载机、压路机、运输设备及试验检测设备等内容;项目达产年设计产能:年产再生环保沥青混凝土系列产品35万吨。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400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资金20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000.00万元。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工程建设从2019年1月至6月,工期共计6个月。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现代财务会计》;《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技术资料及相关数据;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编制原则(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和国内最先进的设备,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5)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达产年设计产能万吨/年35.002总用地面积亩25.003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4000.003.1建筑工程费用万元758.403.2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2990.003.3土地费用万元0.003.4其他费用万元83.103.5预备费用万元19.503.6建设期利息万元49.003.7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00.00二主要数据1达产年年产值万元20000.002年均销售收入万元17202.27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938.434年均净利润万元703.82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52.836年均增值税万元528.277年均所得税万元234.618项目定员人579建设期个月7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23.46%2项目投资利税率%37.99%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6.89%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1.06%5税后财务静现值(ic=5%)万元2,777.576税前财务静现值(ic=5%)万元4,231.04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5.80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4.989盈亏平衡点%43.56%1.7综合评价本项目重点研究XXXX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区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项目的实施符合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使项目企业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还可为宁波市道路交通市场提供附加值更高、产品优势更为明显的可再生环保沥青混凝土等产品。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宁波市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及交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所以,本项目建设十分可行。宁波市鄞州区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1页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2.1项目提出背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切实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好先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这是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今后将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将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加强高效环保、气候友好的交通运输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的开发应用。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运输装备,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促进智能交通发展。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沥青、钢材等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和使用效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大发展早期投入使用的道路,近年已相继进入维修养护期,养护维修量成直线上升趋势。为响应交通部提出的“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建养观念,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山东高速路桥集团合力进行了高速公路路面现场热再生维修工程,并于2008年首次在G6京藏高速呼和浩特到包头段使用了热再生技术。通过对原路面的适用性调查与研究、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到施工工艺控制、质量管理及路面跟踪检测后评估等工作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再生应用体系,再生应用技术已经成熟。针对沥青路面材料无论是从材料性状角度视其为不可调和的多相平衡体系的胶结结构,还是具有溶解、沉淀等热力学可逆过程的高分子聚合物,沥青老化并未改变其结构特征本质,因此,旧沥青材料是一种可以进行再生设计与利用的材料资源,完全可以再生利用。基本做法是对原路面进行可行性调查分析,进行目标、生产配比设计,确定添加混合料级配和再生剂、沥青添加量等,然后对路面进行分层加热、分层铣刨、再生摊铺。路面热再生应用技术节能效果明显,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2本次项目发起缘由我国道路建设虽然取的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高速公路总量、面积、密度和通信能力都相对偏低。国、省干线公路的改造,农村公路的建设,各级公路的养护、维修和改造等任务仍然很艰巨。城市道路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安全和环保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解决。“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经济社会实现了稳步持续快速发展,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形成了干支相连、桥涵配套、城乡一体、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在公路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道路交通建设用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材料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环保降噪、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可回收再生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目前大部分道路建设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可回收再生沥青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城市道路建设规模与档次的提升,而现有供应商提供的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操作工艺和设备效率较低、污染严重已成为沥青混凝土道路工程建设的“瓶颈”,对建设大型环保型可再生沥青搅拌站已经开始形成现实的需求。“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对高性能环保型沥青混凝土技术的研发,对沥青混凝土回收技术的日臻完善,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混凝土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必将成为发展主流,其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项目方即是在结合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背景、可再生环保型沥青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以及当前项目公司及项目实施地具备多方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提出的本次“宁波市鄞州区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项目企业充分利用建设地资源优势,开发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高品质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混凝土系列产品,将对于项目地经济快速发展、推动道路交通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恰合时宜且意义重大,将对于宁波市乃至浙江省道路交通建设及经济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3.1顺应我国交通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到2020年,基础设施网络更趋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运输装备进一步改善,公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质量明显提升。本次宁波市鄞州区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搅拌站项目的建设正是顺应了我国交通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将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高品质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混凝土产品,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2.3.2促进浙江省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的需要“十三五”期间,浙江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1.2万亿元,重点实施200个重大工程,其中,铁路及轨道交通项目50个、公路80项目个、水路30项目个、机场10项目个、枢纽30项目个。建成包括环杭州、宁波等地的城际快速铁路在内的共计2100公里铁路、800公里高速公路和2000公里普通国省道。2018年浙江省综合交通建设计划投资2150亿元,较2017年计划增长15%,围绕“四大建设”推进杭州铁路西站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即围绕“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推进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开始着力构建“四港、三通道、四枢、三体系”格局。在大湾区建设方面:加快研究建设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开工京杭运河二通道;加快推进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钱江通道北接线等项目建设;深化沪乍杭铁路等前期工作。在大花园建设方面:力争开工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至衢州段拓宽工程、杭衢铁路建衢段。在大通道建设方面:着力推进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金甬铁路建设;力争开工上三高速公路东延等项目。在大都市区建设方面:开工杭州铁路西站枢纽,加快杭甬温三大机场改扩建,推进杭温、杭绍台铁路和都市区城际城市轨道项目建设;计划建成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杭黄铁路、乐清湾铁路支线,温州市域城际铁路S线等项目。 浙江省交通运输网络的进一步增强必将加大对于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混凝土的市场需求,项目实施可为浙江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高质量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混凝土产品,促进交通事业发展进程。2.3.3满足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市场需求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各区域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其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交通行业发展也日新月异。国内高速公路和市政道路建设已经突飞猛进,随着环保、和谐主题的日益深入,并考虑到公路建设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和能源消耗,如何提高工程技术、开发新技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技术对于我国实现构建节约资源、生态环保和和谐交通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推广工程新技术,采用绿色材料,推广可再生、少污染、低能耗的路面技术必然会成为将来的技术趋势。目前,宁波市及周边的地区现有拌合厂档次太低,不利于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由于沥青混凝土加工工艺要求沥青、石砂料等混合料搅拌温度需达到180度以上,摊铺温度需达到140至170度,小型搅拌站无法达到这些要求,无法满足高等级公路建设要求,同时上述因素客观上对沥青搅拌站与施工现场的距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供应布局上来看,现有的搅拌站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本项目建成后年可产高质量、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混凝土产品35万吨,可有效满足当前宁波市及周边地区道路交通建设需求。2.3.4提高工效,提升施工文明的需要可再生环保沥青搅拌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施工进度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明显缩短了工程建造周期。沥青再生本身的绿色、降耗,废旧沥青混合料客观上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其本身的处理就需要耗费土地资源、即便是填埋或堆放也存在污染的问题,如能加以利用,则变废为宝,减少石油沥青、碎石矿产等资源消耗。应用可再生环保沥青后,减少了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堆放,明显改变了施工现场脏、乱、差等现象,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当施工现场较为狭窄时,这一作用更显示出其优越性,施工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2.3.5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新型可再生环保沥青混凝土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由于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实现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的优良性能,已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它的发展不仅充分体现了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方针,也是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再生环保沥青技术逐步成熟,满足了工程各项功能性需求,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除少数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企业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可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提高宁波市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宁波市的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本项目正式运营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17202.27万元,年均利润总额938.43万元,年均净利润703.82万元,年均上缴税金及附加为52.83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为528.27万元,年均上缴所得税234.61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3.46%,投资利税率37.99%。因此,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当地增加815.71万元税金,可有效促进宁波市经济发展进程。2.4项目可行性分析2.4.1政策可行性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绿色发展”被多次强调,在有关城镇化建设的相关表述中,“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成为主基调,绿色城镇化将进入真正落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成焦点,环保受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循环经济发展作为当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提出:基础设施建设环节体现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要求,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衔接各种运输方式,加快实现“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合理布局铁路、公路、水路和机场基础设施,科学确定建设规模,系统提升土地、能源、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新建机场、车站、码头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充分利用自然光、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使用节能环保产品。鼓励再生利用道路沥青以及利用粉煤灰筑路、建桥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中指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推动建筑工业化。积极推进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扩大新能源产业国内市场需求。《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末,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技术、装备水平和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传统建材加速换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基本解决,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绿色发展水平更高,两化融合深度发展,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加快传统建材升级换代,延伸产业链,推进建材部品化、原料标准化。开发推广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水泥基材料及制品、节能门窗、玻璃幕墙等部品化建材,生产系列化、标准化的专用水泥、预拌砂浆、混凝土外加剂、砂石骨料等基础原材料。《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的通知》中提出:公路养护管理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养护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应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后劲和动力,提升软实力;推进协调发展,形成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协调共进局面;推行绿色养护,实现公路养护与生态环境和谐共促;实施开放包容型管理,形成行业内外开放、交互联动;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使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成果普惠共享。该项目原材料、产成品和重要生产工艺的设备未列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版》中的禁止和限制类之列,因此,该项目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发展规划。项目选择本着增加企业利润、提升企业产品加工工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宗旨进行。这将大幅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企业占有市场的能力,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也为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4.2市场可行性“十三五”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四个交通”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十三五期道路交通建设工作将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交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日趋严峻,继续沿用传统的增长方式推进交通发展难以为继,必须坚决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之路。要大力发展交通循环经济,推进工业废料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扩大废弃路面材料的回收利用,研发推广能源替代、材料再生等新技术,由此可见,加强研究推广路面再生应用技术,是我国今后公路建设事业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建设的发展,新型可再生环保沥青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环保降噪、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可回收再生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目前大部分道路建设都采用新型可再生环保沥青路面,对新型可再生环保沥青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2.4.3技术可行性XXXX有限公司拥有一支作业技术纯熟、诚实敬业、年富力强、精干高效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队伍,从而为公司的稳健高效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公司产品技术质量均达到规范标准,产品适合市场需求。同时,公司将着重对生产技术的研发,不断完善产品性能。因此,本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可行。XXXX有限公司已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资金实力及人才优势较强。XXXX有限公司将根据项目发展需要,整合现有优势资源和研究力量,项目建成后将紧跟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脚步,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本项目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2.4.4管理可行性XXXX有限公司为实现跨越发展,公司坚持“科技领先,管理高效”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快企业科技开发步伐,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2.5分析结论本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采用先进、适用、成熟的新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并形成集约化生产方式,逐步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利用项目地优势条件,全力整合多方资源,做到投资省、见效快,早日发挥效益。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3.1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发展现状分析中国路网全球保有量第一,高等级公路养护需求严峻。截至2015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57.7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34万公里。实现了由“初步连通”向“覆盖成网”的重大跨越。其中,公路密度47.6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1.18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46.5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6%。2011-201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
全国等级公路里程404.6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4.55万公里。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88.4%,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57.49万公里,增加2.92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2.6%,提高0.3个百分点。全国高速公路里程12.3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6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7.96万公里,增加0.65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54.84万公里,增加5.28万公里。2011-2015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及增长率
根据“十三五”规划草案,我国将从四个方面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一:构建内通外联的运输通道网络: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进出疆、出入藏通道建设,构建西北、西南、东北对外交通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廊。打造高品质的快速网络,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成网,完善国家高速公里网络,适度建设地方高速公路,增强枢纽机场和干支线机场功能。完善广覆盖的基础网络,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推进普通国省道提质改造和瓶颈路段建设,提升沿海和内河水运设施专业化水平,加强农村公路、通用机场建设,推进油气管道区域互联。提升邮政网络服务水平,加强快递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建设现代高效的城际城市交通。在城镇化地区大力发展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鼓励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城际列车,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促进网络预约等定制交通发展。强化中心城区与对外干线公路快速联系,畅通城市内外交通。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加强邮政、快递网络终端建设;第三:打造一体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枢纽空间布局,建设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水平,加强中西部重要枢纽建设,推进沿边重要口岸枢纽建设,提升枢纽内外辐射能力。完善枢纽综合服务功能,优化中转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强化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协调高效,发挥综合优势,提升交通物流整体效率;第四:推动运输服务低碳智能安全发展。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标准化、现代化运输装备和节能环保运输工具推广应用。加快智能交通发展,推广先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装备应用,加强联程联运系统、智能管理系统、公共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强化交通运输、邮政安全管理,提升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改革、铁路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3.2我国公路养护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路网全球保有量第一,高等级公路养护需求严峻。截至2015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57.7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34万公里。实现了由“初步连通”向“覆盖成网”的重大跨越。其中,公路密度47.6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1.18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446.56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7.6%。2011-201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
全国等级公路里程404.6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4.55万公里。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88.4%,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57.49万公里,增加2.92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2.6%,提高0.3个百分点。全国高速公路里程12.3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6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7.96万公里,增加0.65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54.84万公里,增加5.28万公里。2011-2015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及增长率
庞大的公路里程数催生公路养护需求,全国高速公路年年养护需求达到617.5-988亿元,二级以上公路(不含高速)年养护需求达到1744.2-2907亿元。超载+豆腐渣工程,大修需求提前兑现。经过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我国公路的通车里程已基本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公路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已从建路时代过度到养护时代,公路养护已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繁重而紧迫”的任务。例如,我国高速公路修建高峰期集中在21世纪头十年,通常公路的寿命是15年,在5-8年时间内进入中修期,8-10年进入大修期。因此,十二五期间是养护工程量的快速增长期,十三五期间国内的公路将达到养护的高峰期。我国等级公路分级设计指标公路等级设计年限高速公路15年一级公路15年二级公路12年三级公路8年四级公路6年但由于物流快速发展,公路载重量大,磨耗大,再加上建设时的不严格,很多地方公路的中大修年限已经由额定的5年中修、10年大修缩短到3-5年中修、5-8年大修。公路养护需求进入集中释放期。随着路网使用时间的累加,从“十二五”后半叶开始,全国路网将进入大中修需求集中释放期。在交通部下发的“十二五公路管理养护指导方针”中,干线公路大中修比例提高至17%,较十一五规划比例增长30%。到“十二五”末,按照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目标,总规模约8.5万公里的“7918”国家高速路网,将基本建成,加上地方的高速公路,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左右。到“十三五”末,全国公路列入养护的里程将历史性地接近500万公里,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建设的公路,以及2005年前后大规模修建的农村公路都将进入周期性的养护高峰期,需要集中进行大中修改造。2000-2010年间年均新增高速公路5700公里,国省道1.2万公里;2010年末路网建设已完成总体规划90%,总里程达400万公里;2015-2020年高等级公路每年大中修需求接近6.7万公里。高速年均大中修需求量超过7千公里
国省道年均大中修需需求量超过6万公里
十三五期间养护资金需求达1.5万亿元,公路养护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根据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战略与政策研究所介绍,“十三五”期我国公路行业建设投资在GDP中的占比将逐步下降,建设需求开始逐步降低但养护需求快速上升。预计公路行业“十三五”养护资金需求将超过1.5万亿元的规模。“十四五”期间,大部分省市公路建设与养护的需求将达到总体平衡,东部一些地区养护需求甚至将超过建设需求。2010年-2014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中,公路养护财政支出在分别为450亿、541亿、522亿、576亿元、742亿元。公路养护财政支出(单位:亿元)
政策指引下,养护比例逐渐提升。交通部下发的《十二五公路管理养护指导方针》将干线公路大中修比例提高至17%,较十一五规划比例增长30%。据规划制定者解释,十二五规划里大中修里程17%的比例应当解释为包含预防性养护的比例,按照此解读方式应该理解为:对大中修里程比例的理解类型高速公路国省道大中修比例10%12%预防性养护比例7%5%3.3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分析“十二五”时期,浙江省综合交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着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取得显著成效,总体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浙江省交通建设投资更多、发展速度更快、服务质量更佳、老百姓得实惠更多的5年。从国家总体战略要求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中央重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平稳增长的新常态。从浙江经济社会使命担当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明确的目标。要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新使命,以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为总要求,着力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浙江省交通转型发展,支撑浙江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从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全力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交通运输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高水平打造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高水平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高水平提升综合交通行业治理能力,基本建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强省。深入推进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大港口建设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推动沿海港口资源优化整合和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和国际港航物流中心,实现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跻身世界强港行列。大路网建设重点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管道网络,构建高铁1小时交通圈,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公路,率先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营运好)全国样板。完善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道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结构合理、能力充分的公路网。实施高速公路“双十双千”工程,即建成10个高速公路项目,新开工10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里程约1000公里(含拓宽里程),完成投资约1700亿元,重点建设沿海、杭绍甬、龙丽温、舟山国际绿色石化园区疏港公路舟山本岛—岱山段等高速公路项目,规划调增杭金衢至杭绍台高速公路联络线、义东永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上三高速公路东延,开展龙丽温高速公路至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联络线与杭州绕城西复线湖州段东延规划前期研究工作;实施普通国省道“三个两千”工程,完成投资2000亿元,建成2000公里,开工建设2000公里以上。加强普通国省道与城镇、高速公路、港口、枢纽、重要经济节点连接,提高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实现国道县县通、省道覆盖省级中心镇。实施农村公路“四个一万”工程(改造提升10000公里以上,维修10000公里以上,实施安保设施建设10000公里以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10000个以上),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全面消除等外公路,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打造“四好农村路”全国样板。新增公路里程500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含拓宽里程)。到2020年,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2.3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8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92%,普通省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75%。3.4可再生环保型沥青市场需求前景分析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环保降噪、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可回收再生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目前大部分道路建设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对沥青混凝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城市道路建设规模与档次的提升,而现有供应商提供的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操作工艺和设备效率较低、污染严重已成为沥青混凝土道路工程建设的“瓶颈”,对建设大型环保型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已经开始形成现实的需求。新型可再生环保型沥青作为继预拌混凝土之后的又一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由于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实现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的优良性能,已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它的发展不仅充分体现了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方针,也是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新型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技术逐步成熟,产品种类烦多,满足了工程各项功能性需求。中国自上世纪末于国内推广沥青混凝土应用后,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对高性能新型可再生环保型沥青技术的研发,对沥青混凝土回收技术的日臻完善,新型可再生环保型沥青在我国公路建设中必将成为发展主流,其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3.5市场分析结论可以预见,在行业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拉动下,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对于新型可再生环保型沥青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项目正是顺应了我国产业的发展政策,既增加了项目公司的经济效益,也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的道路交通建设及经济快速发展。综上,项目产品市场前途十分光明,市场应用将日益广泛,庞大的市场需求将拉动产能的快速提升。项目实施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方案本项目建设地址选定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周韩村。项目区域位置示意图4.2区域投资环境4.2.1区域地理位置鄞州区地处浙江东部沿海,疆域在东经121°08’-121°54’,北纬29°37’-29°57’之间。东西向最大长度74公里,南北最大宽度32.3公里。区界周长269公里,其中有海岸线25.66公里,版图呈蝴蝶状。鄞州区总面积1380.5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327.04平方公里,象山港水域面积53.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706.1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14%;平原面积528.54平方公里,占38.30%;水域面积145.86平方公里,占10.60%,故有“五山四地一分水”之称。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鄞州区境内的大地构造属闽浙地盾的东北部,地层分布以中生代的火山岩居多。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势呈马鞍形。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平方公里,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米。西部丘陵山地面积353.98平方公里,属于括苍山系天台山脉的四明山,绵亘数县,从西向东插入鄞州区西部,层峦叠嶂,诸峰雄峙,最高峰奶部山海拔高程915米。中央部位为奉化江两岸,总面积532.60平方公里,并以奉化江为界分为鄞东南平原和鄞西平原两部分。鄞州区境内土壤大体可分三类:东南部沿海地区多盐碱土,宜种棉花;中部平原地区属水稻土,适合种水稻、席草等;西部山区多黄壤,缺少有机质,宜种茶叶、竹木、果树、杂粮。4.2.3区域气候条件鄞州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濒临东海又带有海洋性气候特征。鄞州区四季分明,3~4月为春季,5~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年均下雪7次。冬季盛行西北风,较寒冷干燥,但多晴朗天气,光温互补,宜越冬作物生长;夏季盛行东南风,雨热同步,宜水稻等作物生长,其时有台风,年均台风雨1.8次;春秋两季雨量均衡,冷热适中。鄞州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久雨、伏旱、寒潮和霜冻等。鄞州区地处低纬度带,最大日射角为71.7℃,最小为36.5℃。年平均日照时2070小时,年平均太阳能辐射量110.2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238天。年平均气温16.2℃,历史上有纪录的极端高温为40.8度(2003年8月1日),极端低温为-8.8℃。年均降水量1538.8毫米,年均雨日174天,年均相对湿度82.4%,蒸发量894.4毫米。4.2.4区域交通区位条件普通公路明州大道起于鄞江镇毛家,上跨34省道和二次跨越鄞江下游,在石矸谢家堍东南向再次跨越奉化江,经奉化方桥、姜山新屋、茅山王伯桥,在景江岸附近上跨同三线高速公路后,经姜山新塘沿、云龙甲村、陈岐、横溪、孔家潭,终于东钱湖郭家峙三叉口,与盛宁71省道相连接,全长28.731公里。宝幢公路(329国道至鄞县大道段)起点位于五乡镇329国道,路线为北南走向,下穿萧甬铁路北仑支线,沿老路与南外环平面相交,下穿同三高速公路,傍经同三高速公路育王出口,与鄞县大道平面相交,终点位于原宝瞻公路东吴收费站。全长约3.357公里。[9]
鄞县大道西起横街镇,与望童公路相接,中部贯穿鄞县中心区,东止东吴镇,与宝瞻公路相接,总长37.8公里,其中中心区地段长8.6公里,中心区以外地段长29.2公里。高速公路宁波绕城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高速沈海高速公路甬金高速穿山疏港高速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位于浙东鄞西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干线机场。机场占地面积近250万平方米,距宁波市区约12公里,从机场至主要铁路公路站点、高速公路入口处、市区仅需10-30分钟车程,交通非常便捷。机场开通了47条航线,建立了通往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厦门、青岛、大连、哈尔滨、昆明、三亚、郑州、兰州等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及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韩国、柬埔寨等地区和国际。铁路萧甬铁路杭甬客运专线甬台温铁路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初步核算,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3.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96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594.67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894.29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比重依次为1.6%、39.3%和59.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8.67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7646美元)。财政收支。鄞州区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10.91亿元,增长1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1.65亿元,增长9%。税收收入374.53亿元,增长11.6%。其中增值税166.99亿元,增长25.6%;个人所得税42.45亿元,增长19.7%;企业所得税97.3亿元,增长33.4%。就业和再就业。全年净增城镇就业岗位25764个,12622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5.1总图布置原则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生产的环境空间。2、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3、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应适应工艺布置要求,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改造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5、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6、建筑风格与区域建筑风格吻合,与周边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7、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5.2土建方案5.2.1总体规划方案总平面布置的指导原则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适当预留发展余地。厂区布置工艺物料流向顺畅,道路、管网连接顺畅。建筑物布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本项目总图布置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和办公生活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厂区围墙采用铁艺围墙。全厂设计两个出入口,厂区道路为环形,主干道宽度为9m,次干道宽度为6m,联系各出入口形成顺畅的运输和消防通道。本项目在厂区内道路两旁,建(构)筑物周围充分进行绿化,并在厂区空地及入口处重点绿化,种植适宜生长的树木和花卉,创造文明生产环境。5.2.2土建工程方案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结构设计方案①地基及基础根据地质条件及生产要求,对本装置土建结构设计初步定为:生产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②结构选型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生间拟采用全钢结构。③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④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5.3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总占地面积25亩,主要构筑物及规模如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序号分项名称单位数量1场地平整㎡25000.002场内道路㎡3000.003拌和设备基础套1.004集料库㎡5000.005设备和备品备件库㎡1000.006试验检测用房㎡200.007办公用房㎡500.008生活用房㎡500.009供电用房㎡50.0010门卫用房㎡30.0011配电及场内供电项1.0012配水及场内供水项1.0013场内排水项1.0014场内绿化项1.0015围墙及大门m870.0016设备存放场地等硬化㎡6000.0017其他工程项1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5.4.1给排水一、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GB50014-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二、给水设计A、水源本项目工程水源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引入管采用管径DN150。B、室内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由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直接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标准。给水管道采用PP一R给水管,热熔连接。消防给水系统设有室内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米,确保同层任何部位都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点。消火栓采用SG24/65型室内自救式消火栓,消火栓口径为DN65,水龙带长25米,水枪喷嘴为DN19。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钢管。C、室外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系统,水源为当地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给水管网系统布置成环状,主要管径由DN150组成,室外设有地上式消火栓。三、排水设计室内排水室内排水采用粪便污水与生活洗涤废水合流管道,排水管采用PVC芯层发泡管道。室外排水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排至市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雨水管道汇集,进入市政雨水回排放系统。四、消防固定灭火系统采用干粉灭火器,充装量为6L,灭火级别为5A。5.4.2供电电气工程(l)供电电源本工程电源由国家电网提供电能,承办单位设计自备供电线路系统,安装配电功能齐全的配电装置,即可满足项目供电需求,各种生产设备总装机功率为1000KW。无功功率补偿变电室低压配电间内安装低压电力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低压电容器集中补偿自动切换。继电保护变压器高压侧采用负荷开关加熔断器保护。(2)低压配电方式及线路敷设根据建筑及负荷分布情况,采用干线式与放射式相结合方式。室外电力电缆采用埋地敷设。(3)照明车间配电及照明a、车间配电采用卜线式配电及放射式配电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分支线路敷设采用塑料绝缘线穿管沿墙或埋地敷设;b、厂房照明采用照明配电箱配电。车间照度:车间工作区照度为250一3001x;c、事故照明采用应急灯,保证供电30分钟;d、车间照明灯具采用金卤灯。电能管理与节电措施车间低压配电室的低压进线柜装设电流表、电压表和有功、无功电度表。各电器产品选用最新型、节能型。车间供电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减少电能损耗。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电气安全为防止绝缘破坏时的危险电压,在正常情况下,凡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电缆外皮、母线外壳.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等均采取接地保护。厂房屋面设有避雷带,防雷和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3欧姆。办公区域照明灯具主要以荧光灯为主,结合场所功能需要,可适当布置一些功能效应灯。办公区各出口部位、变配电室、重要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及诱导灯。楼梯间照明采用声光感应控制,走廊等照明采用分层集中控制。室外道路照明采用白动与手动控制结合开启关闭。(4)避雷及接地本项目建筑物屋顶避雷采用避雷网防雷系统。严格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防雷建筑防雷措施进行。避雷接地、电气保护接地,共用接地极组,该接地极利用钢筋硷基础中结构钢筋。所有管道均做等电位联结。(5)通讯及互连网络建筑物内预埋设通讯及互连网络线路。通讯及互连网络的户外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6)排风设置车间排风利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厂房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会散发热量导致夏季室内温度较高,也有损职工的身体健康,为此本项目应考虑在厂房内的相关位置设置局部排风系统,在厂房的墙上或屋顶位置设排风机,另外,在厂房内设置部分吊扇,以便夏季降低室内温度。5.5道路设计1、设计原则厂区道路布置原则应满足企业运输、消防、管线布置、绿化等方面要求,满足交通便捷通畅的要求。2、布置形式和宽度厂区内根据平面布置,设置环形道路,为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主道6米。该干路主要为运输原料、成品出厂。道路设计既要满足业务结构流程,同时也满足消防要求。5.6总图运输方案场外运输采用汽车运输,由自备车辆及社会车辆解决。厂内运输采用装载机、自卸汽车、叉车及手推车完成。第六章产品及技术方案6.1主要产品及生产规模本项目主要生产产品为:可再生环保沥青混凝土系列产品,达产年生产能力为35万吨。6.2产品标准项目产品适应公路(市政)沥青路面施工相关规范。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项目产品的定价根据目前同类产品市场定价原则。初入市场,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选择较低价位入市,以更高的性价比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高市场占有率为提高盈利率提供可靠保证。当然,在此之前公司结合市场竞争状况,确定有利可图的销售目标。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本项目产品的生产规模主要从国家及地方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如生产规模太小,则存在能源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不能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弊端,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生产规模过大,势必增加成本和增加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难度,市场推广度、综合服务满意度也难以到位,同时还存在投资风险过高等问题。考虑到公司目前资金力量,根据目前产品市场状况以及该产品在国内的生产工艺技术进展情况,并考虑到市场容量、市场开拓、原料供应等因素,项目公司确定产品生产规模定为:年产可再生环保沥青混凝土系列产品35万吨为宜。6.5产品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7.1主要原材料供应1、主要原材料本项目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为:沥青、碎石、矿粉、石屑等。2、原材料消耗项目原料、能源消耗数量及价格表序号名称单位原料比例年用量/吨单价/元1碎石吨75%2625001402石屑吨25%875001203矿粉吨5%175002204沥青吨5%1750040005天然气吨6.5Kg/吨227545006柴油吨2.5Kg/吨8756500合计2、原辅料来源项目所需原料来源为项目建设当地及国内市场采购,各类原辅料货源充足,可满足企业生产及发展需求。此外项目企业将与供货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保证项目的长足发展需求。7.2主要设备选型本项目设备选择主要考虑降低物耗、能耗,提高装置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根据项目工艺技术的要求,本着科学、先进、可靠、运行维护方便、节能、环保等原则,经过比较,购置以下设备: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序号分项名称规格数量1沥青拌和站240吨/小时环保型1台2装载机5吨2台3沥青撒布车1辆4沥青摊铺机9米,液压伸缩2台5沥青铣刨机2米1台6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3吨2台7双钢轮压路机1.5吨1台8橡胶轮压路机30吨2台9洒水车7立方米1台10滑移装载机带铣刨、清扫1台11平板车25吨1辆12小货车0.5吨2辆13中型客车17人1辆14越野车2.5排量1辆15试验检测设备常规标准1套16汽车衡80吨1套17其他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3《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13471-2008《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1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8.2.1能源消耗种类1)、动力生活、生产主要动力为电力、天然气、柴油。2)、其他能源项目使用其他能源为生活用水。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1)、用电量:根据生产动力及照明需求测算年用量为403.20万度。项目用电设备采用新式省电设备,约可节省能源成本30%。项目选择无铁损及铜损较小与效率较高的变压器。企业在停止运转期间以及休假停工时,停用的变压器宜切断高压侧电源,以减少铁损。另外,生产时间尽量避开用电高峰时段,选在低电价时间内生产可节约部分开支。2)、用水量:年用量0.90万吨。3)、用气量:天然气年用量2275吨。4)、用油量:柴油年用量875吨。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项目地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周韩村,本区域内主要能源供应情况分析如下:1、电:生活、生产用电从当地电力公司电网中引入厂区,经变压后使用。2、水:由地自来水管网统一供水,可满足项目生产、生活、消防等用水需要。3、气:本项目所需天然气,由当地燃气公司保证供给,用气有保障。4、油:本项目所需柴油,由当地中国石化集团采购,可满足项目需求。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1、以全年的能源耗用量进行分析序号名称数量单位折算系数吨标准煤1电403.20万度1.229495.532水0.90万M30.8570.7693天然气316.23万M312.1433839.9204柴油375吨1.4571546.413合计4882.632、项目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根据项目经济评价确定本项目工业总产值为20000.00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生产法)]=4845.54万元。3、项目能耗指标的计算本项目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标煤)为:0.2441吨/万元,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标煤)为:1.0077吨/万元。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8.5.1工业节能1)、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原材料加工的余料,积极组织回收用,对不能利用的废旧材料,按有关规定销售结合法经营的物资回收再生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按国家规范及生产工艺,采用正确的操作步骤,尽量不使用不可再生的原料。2)、供配电设计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省电能为原则,生产设备、仪器设备及供电设备均选用耗能低、效率高的节能换代产品,配电室内安装低压电容器补偿屏,降低无功功率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节约能源消耗。光源选用科学、高效、节能的声光控制方式,严格实施绿色照明。3)、供水管网系统均采用合理的输送工艺,尽可能降低途中消耗。4)、项目建成后,根据各建筑物的功能、用电负荷、用水的性质,供水、供电系统在入口处均安装计量和节流装置。8.5.2节水措施节约用水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国策,是当前倡导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的重要举措。为有效节约用水,本项目拟采用如下节水方案:1、供、用水系统管路及设备,如阀门、水泵、冷却设备、储水设备、水处理设施及计量仪表等,均应选择节能型产品或按国家有关规范和产品标准的要求设计、制造、安装。2、企业内各用水部门,由本企业安装计量分水表,车间用水计量率应达到100%,设备用水计量率不低于90%。并保证计量水表的完好率、检定率。3、在给水系统中应采用良好的阀门,减少水资源的跑冒滴漏。4、根据中国供水情况,应用内壁光滑的供水管材,减少管道沿程水头损失;降低供水能耗。5、生产净循环水循环使用,减少废水排放,节约水资源。同时根据季节变化、机组生产情况及时调节机组冷却用水量大小,降低消耗量。6、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以减少供水量,同时也就减少了供水能耗。8.5.3建筑节能1)、建筑能耗指标生产车间热指标为110W/平方米;办公楼和宿舍热指标为70W/平方米。照明:照明照度标准为250LX。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水平: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屋顶0.6;外墙0.55;地板0.5;门窗密封性指标:不低于国标Ⅸ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III级水平,相当于窗户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qL≤2.5m³/(m.h)2)、建筑围护结构:生产车间为保温隔热彩钢结构,外墙砌体结构为增加外墙保温层;供热管网在与室外空气接触、非采暖房间处采用50mm厚岩棉管壳,降低管道冷热损失。3)、采暖供热、空调制冷系统按设计负荷设置,并有调节控制装置及能量计量仪表。4)、门窗采用中空门窗,照明要确定科学的照明控制方式,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光源,在室内照明控制中,主要采用声控、光控、红外等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减少照明用电和延长照明产品寿命。5)、建筑材料使用节能环保新型墙体材料。8.5.4企业节能管理企业节能管理包括:制定节能规划,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完善能耗定额、统计等基础工作,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标准要求,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定期开展能源平衡测试和能源审计。要把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具体责任人,实施节奖超罚措施。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办法,采取分类指导、监督检查、统计公报、信息交流等措施,加强节能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8.6结论本项目生产选用了目前国内先进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最终产品的单位综合能耗指标和主要工序能耗指标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经过分析比较,企业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利用能源及节能技术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各类能源的消耗指标。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9.1设计依据及原则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环境保护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各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对污染进行联合防治,以达到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和规定。1)《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节能灯(HJ/T230-200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8)《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9.1.2设计原则设计中尽可能选用无污染或污染少的先进工艺及设备。严格遵照“三同时”原则,凡本项目中所涉及的可能产生污染物的工艺过程及设备,均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使其达标。9.2建设地环境条件项目拟建地点周围大气及土壤的环境现状良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9.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9.3.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空气的影响扬尘是施工期间影响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各种无组织排放源。材料堆存、建筑机构施工、设备安装等工序产尘量较小或不扬尘,由于污染源多为间歇性源并且扬尘点低,因此只会在近距离内形成局部污染。2.项目实施过程中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区的冲洗废水、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等。冲洗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料等建材的洗涤,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BOD、COD等。冲洗废水的排放特点是间歇式排放,废水量不稳定。对周围水环境及景观造成影响较小。3.项目实施过程施工噪声的影响工程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马达的轰鸣及喇叭的喧闹声。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是施工噪声,主要在夜间有影响。4.项目施工渣土处理处置施工挖掘产生的土方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必须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垃圾准进、处置手续,由施工单位或承建单位和市容局渣土办联系外运。9.3.2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沥青加热、使用过程中少量排放的沥青油烟和二氧化硫;沥青拌和厂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粉尘;沥青搅拌设备各工序的机械设备噪声;生产人员和办公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9.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9.4.1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1.控制生态影响的初步方案为减少建筑物施工时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拟定施工方案时工程建设单位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