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含解析_第1页
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含解析_第2页
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含解析_第3页
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含解析_第4页
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黄金卷0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2024学年上学期·江苏·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他们还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可说是第一次将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命运。“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这个观念与天命具有道德意义是相互配合的。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那样的自信,也不再有过去那样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必须要有新的解释。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汉代编辑成书的《礼记》,其中的《中庸》篇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过去,我们对《中庸》这段话并不是十分理解。最近在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其中有两句话似乎正是阐释“天命”与“性”的关系。郭店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词。如果孔子所理解的命和性,正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具有一种特别的使命,而每一个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会孔子为什么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孔子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仁”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这一个命题,应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假设。如孔子所说,仁作为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性,那么怎样发抒人性才使人有资格成为“仁人君子”?仁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仁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一个人性格成长的种子。由《论语》来看,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中心,但是孔子很少触及群体的仁,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理论上,有许多个别的仁人君子时,社会应当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甚至是符合最高人心的社会。(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为每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但他去做这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孔子自己的一生就是这种主张的例证,他出生在一个社会政治动乱的时代,竭尽己力去改造世界,像苏格拉底那样周游列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他从不气馁,明知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论语·宪问》篇里记载孔子论到自己时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尽了己力之所及,而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命”字通常译作“命数”“命运”或“天意”。就孔子来说,这个字的含义是“天命”或“天意”;换句话说,这是朝着一定目标前去的一股力量。到了后期儒家,“命”的含义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的力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这种人生态度就是“知命”。按照孔子的看法,“知命”是做君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这就是说,要认识世界存在的必然性,这就是“知命”,就是个人对外在的成败利钝在所不计。如果这样行事为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永不失败。这是说,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时的知识分子难以接受小小的周国灭亡了商王国这一事实,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还没有“天命”的概念,还未将“天命”与道德联系起来。B.人类不能盲从命运,而要通过种种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周人的这个观念伴随其强大的统治被当时的中国广泛接受。C.尽管孔子认为“仁”是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人所具有的人性,但成为“仁人君子”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D.孔子所说的“知命”就是指人们既然无法控制自己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外部条件,那就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类所做的种种抉择有道德因素的参与,这会改变命运的走向,由此可见《易经》对命运的理解不完全是盲目的。B.孔子对天命作出了重新解释,在《论语》中它不是政治天命而是个人天命,这也许是理解为何“仁”是孔子思想核心的基础。C.冯友兰认为,“知命”的人当仁不让地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本身就意味着在表象上的成功,这样行事就永远不会失败。D.不同时代对天命的不同理解,反映了人们在对人与宇宙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由宇宙自然转为人类自身。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自古穷通皆有定。(曹雪芹《红楼梦》)B.天行有常,不为桀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C.我命在我不在天。(葛洪《抱朴子内篇》)D.尽其在我,听其在天。(张天赋《水东舟中漫兴》)4.根据材料一,概述孔子对天命的理解与周人有何异同。(4分)5.假如你高中毕业后,受母校邀请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请根据这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围绕“学习和人生的态度”这一主题,向学弟学妹提几点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嫁女温亚军这晚,男人手气好,总算和了两把牌,到了家,男人认为没输钱不用看老婆的脸色,便撑出一份轻松跟女人说,今儿个运气来啦,赢了几个。女人对男人的这种话不感兴趣,她对男人也不抱任何希望。如果不是顾及到他们有个女儿,早就跟他离婚了。这些年来,男人倒腾过各种事情,但做什么都挣不到钱,就算女人不说,他的心性也懒了,关键是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来二去,被一帮老弱病残勾引着去打麻将,很快就上了瘾。慢慢地,女人对男人心灰意冷,很少主动与男人说话。这天夜里,女人等这么晚,就是要告诉男人,有人给女儿提亲了。女人呼地扯开被子,满面怒容,可她竟然压住了火气,轻描淡写地说,小伙子的腿得过小儿麻痹,一条腿是个摆设,家在郊区……够了!男人忍不住了,他打断女人的话,叫道,我不同意!他们的女儿脑子有点儿问题,小时候看不出来,只觉得反应比别的孩子慢,到了上学时,才知道是智力有障碍,去了好几家大医院,民间的偏方也搞到不少,可没一样能把女儿的智力提高的。女儿念了四年一年级,除了给越来越小的同学当陪读,没别的起色,只好回家待着。这样的女儿成了男人和女人共同的一块心病。一夜的煎熬,熬出了他作为父亲的所有温情,一种捍卫女儿幸福的决心激荡着他,他要当面替女儿回绝。可是,提亲的人没来,直到女儿偷偷地告诉他,妈妈拒绝了上次来给她提亲的那个人。男人心里一震,老婆没犯糊涂。沉闷了几天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他在女儿胖乎乎的脸上摸了摸,笑道,你妈做得对,爸也是这个意思。女儿的胖脸立马耷拉下来,委屈地说,那我怎么办,你们不叫我当新娘子啊?谁说她脑子不好使,心里明镜似的。她也是少女啊,转过年都二十一岁了,身体发育正常,情窦早开了。男人心里一酸,泪水滚到脸上。他赶紧抹掉,对女儿说,你放心,爸妈一定给你找个好人家,叫你做上新娘。女儿脸上一下阳光普照,她急急地问道,哪天?明天,还是后天?下雪的时候!女儿仰头望着天,那——什么时候才会下雪呢?气候变暖,好几年都没下雪了。男人心里踏实下来,顾不上女儿伸手左算右算下雪的日子,他急着去赶牌局了。什么时候下雪,他哪管得了?不过,在打牌闲聊时,男人多了个心眼儿,叫牌友们帮着打听打听。牌友们哼哼哈哈,女人四处打探,都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其实说白了,好人家谁又看得上他的女儿?有天晚饭后准备出门时,男人看到女儿站在院子,面对清冽的月亮,伸出双手轻轻叫着,快下雪快下雪吧!女儿的叫声像把利刃,刺到了男人的心上,他收住脚,没了一点打牌的心思,站在那儿发起呆。月光似水一般,泼洒到地上,湿乎乎的,冒着蒸汽似的。男人的眼睛被蒸汽熏得通红。过了几天,牌友竟然真提了一门亲事。这次不但是个小伙儿,身体没任何残疾,而且长得也说得过去。只是,他的家境情况很差,家在郊区的郊区,正儿八经的农村,小伙儿从小没了父母,由他的两个姐姐抚养大,这个家也太穷了,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婚期定在一个月后,两头都忙乎起来,得下彩礼,准备嫁妆,布置新房。没想到,女儿的脑子在结婚这件事上比正常人还要正常。办嫁妆时,她的想法很多,虽然家里穷,但女人不忍心,不愿看到女儿不开心,别人嫁女儿办得起的嫁妆,她也办得起。为了这个办得起,女人走遍了娘家、亲戚家,好听的话、可怜的话说了一大堆,隔几天凑够了买电视机的钱,再隔几天才买回来DVD。到最后,女人像榨尽的油渣儿,干得成粉末儿。婚期临近,男方预订了一辆大轿车,说两家离得远,还得走一段乡间土路,小轿车不方便,一辆也坐不下几个人,得租好几辆。说白了,是没钱租小轿车。再有几天就出嫁了,女人看到女儿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不忍心给她说租车的事,一旦女儿的目光望过来,男人又赶紧躲避开。望着女儿欢快的背影,男人开不了口。最后,他还是出门了。晚上,男人回到家,没等女人发火,他递上一百二十块钱,把女人的愤怒堵了回去。男人说,给,用这钱租小车吧。在女人疑惑的目光里,男人自顾自去厨房吃了几口剩饭,早早地回屋睡下了。接连几天,他又陆续交给女人四五百块钱。租车的事终于解决了,女人长舒了一口气,心里的负担终于卸下了。女儿出嫁的前一天,女人检查每个细节时发现,前阵子暴雨,院子外面的胡同口下水道堵塞,有人挖了一道沟应急排水,雨停后没人管了,到现在也没填上。这可不行,迎亲的小车开不进来,停在胡同口显示不出是自家租的小车。女人便借来一把铁锹去填埋渠沟,忙乎了半天,也没把渠沟填上。这时,女儿跑来叫女人回家接电话。电话是男人的那些牌友打来的,说她男人突然晕过去了,让她赶紧过去。女人气不打一处来,但还是和女儿去了他们打麻将的地方。只见桌子上、地上到处是麻将牌,牌友将男人抬到桌子上,已经掐人中救醒了。男人的脸色异常惨白,眼神飘移不定。女人很生气,在众人面前不好发火,狠狠地掐男人的胳膊。男人疼得抖动着嘴唇,虚弱地说,你别掐了,好吗?男人说,我身子里没多少血了……女儿傻傻地问道,爸,你的血去哪儿啦?男人抚摸了一下女儿胖嘟嘟的脸说,血给我女儿换高兴去了……女人的心颤了一下,惊诧地望着男人。男人的脸在昏暗的日光下白得像一张纸。女人垂下头,低声对女儿说,走,扶你爸回家,我还要去填胡同口的那条渠沟呢。(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以插叙的方式交代了女人对男人态度的缘由以及他们女儿的不寻常,有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欲望,为下文嫁女儿埋下伏笔。B.“榨尽的油渣儿”“干成粉末儿”形象地写出女人为给女儿办嫁妆即使倾尽所有也在所不惜,充分展现了女人的坚韧以及母爱的温度。C.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无名无姓,作者只用男人和女人来表明身份,这种称呼上的设定也暗含平凡小人物遭受生活之苦的普遍性。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自然贴切地对人物的生活困境、言行活动与内心隐忧等展开叙述,也能有克制地表现人物的心绪情感。7.文中关于男人打牌内容的叙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男人在“麻将桌”上分外地痴迷上瘾,女人怒其不争却也没有办法,只能以冷暴力的方式来表达抗争。B.生活的挫败抹去了男人的热情,他只能转向对那一方小小的四角麻将桌,他的沉沦也是源于对生活的无望。C.“嫁女”这件大事使男人不得不直面现状,慢慢收敛了打牌的心思,出于父亲的责任感开始为女儿筹划。D.小说结尾处男人晕过去被牌友抬上麻将桌,地上的麻将牌到处都是,强烈的对比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味。8.因为“嫁女”,无能且好赌的男人有了多次“温情”的流露,请结合原文内容加以概述。(4分)9.学校读书小组孟同学就此文撰写了一则阅读札记,请你结合这则札记的内容对小说的艺术特色作简要赏析。(6分)“读《嫁女》这篇小说,就像走在昏暗的洞穴中,在将要走出洞口的一刹那,迎面一缕阳光突然照亮了整个洞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23-2024学年上学期·江苏·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①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②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顺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节选自《史记·伯夷叔齐列传》)【注】①卞随、务光:夏商时代两位隐士,汤灭夏让位于他们,他们拒不接受。②孤竹君:孤竹国国君。孤竹,商时国名,在今河北卢龙一带。③木主:木牌位,即灵牌。当时文王已死,武王载其父之灵牌伐纣,以示乃奉父命征讨。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正确的序号。(3分)或择地A而蹈之B时C然后出言D行E不由径F非公正G不发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六艺”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含义相同。B.盖,指大概;与《狼》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盖”意思不同。C.“安适归”,回归到哪里;与“大王来何操”的句式特点相同。D.与,指帮助;与《六国论》中“与嬴而不助五国者”的“与”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司马迁为伯夷、叔齐作传,引用史实,敷衍故事,将之作为《史记》列传中的第一篇,可见伯夷、叔齐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B.作者认为政权是最贵重的东西,帝王是最高的主宰,对于传授政权、选拔天子的大事,万不可疏忽大意。C.本文简要叙述了伯夷、叔齐的事迹。他们先是让国出逃,国人只得立孤竹君的第三个儿子为王,他们叩马而谏,耻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D.本文作者借为伯夷、叔齐立传浇自己胸中块垒:对当时好人遭殃、坏人享福的社会提出了愤怒的质问;对所谓“天道”,表示怀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2)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14.孔子评价伯夷、叔齐“贤人也”,伯夷、叔齐身上具有孔子所推崇的儒家的哪些品质?(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东归道中(其二)赵嘏未明唤僮仆,江上忆残春。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此日念前事,沧洲[注]情更亲。[注]沧洲:滨水之地,常指隐士居处。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色未明诗人就迫切地唤醒僮仆踏上“东归”之路,这与陶潜《归去来兮辞》中“恨晨光之熹微”所表达的情感类似。B.残春风雨之夜,落花纷纷;天地山河之间,驱马奔走。颔联虚实相生,在时空转换中呈现的画面充满象征意味。C.诗人揽镜自照,满头华发,不禁生出岁月蹉跎之感。“星星”“草草”叠词的选用,不仅形象可感而且曲婉深挚。D.尾联诗人回想起从前官场的旧事,更觉得亲情之可贵,从而点明“东归”之旨,回归沧洲追寻内心真实情感的呼唤。16.诗人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自我与世俗的思考诉诸笔墨,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2023-2024学年上学期·盐城·阶段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忆秦娥·箫声咽》中用“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写玉箫声悲凉呜咽,苏轼在《赤壁赋》中写箫声婉转悲戚,能够“,”。(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抒情主人公历经千百次寻觅后,蓦然回首,惊喜发现“,”。(3)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镜子有时会引发人们美人迟暮、时光易逝的惆怅,如“,”两句古诗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下,微短剧、微综艺发展如火如荼,在影视领域掀起一股注重强情节、快节奏的“短视频化”创作热潮。然而,①与这一趋势形成鲜明对比,②另一类弘扬农耕文明的影视作品主打工笔细描为重心,③讲求娓娓道来,④给观众营造了一种沉静美好的慢生活空间,⑤在治愈心灵的同时,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⑦提升立意和审美上的创新突破,⑧在影视创作领域引领一种新风尚。田间嫩绿的秧苗、一天劳作后归途上的落日余晖、深夜抢收水稻时夜空突然绽放的烟花都凸显出此类创作特有的诗意与温情,观众们看过之后瞬间感觉“被治愈”了。但随着作品数量增多,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在弱化了竞争、对抗等戏剧张力之后,琐碎的日常劳作内容如何避免变成流水账,过滤了复杂社会关系、只过小日子的情节如何避免变成“电子榨菜”,这些问题成为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瓶颈。单靠打卡旅游、走马观花地体验田园生活,已经很难引发观众的深层心灵共鸣,台前幕后的创作者必须对农耕文明进行切实了解、深刻体会。18.下列句子中的“都”和文中加点的“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B.阿Q后来连“灯”“烛”都讳了。C.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D.都是天公不作美,我们才没法玩得痛快!19.引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号的作用及表达效果。(4分)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2023-2024学年上学期·镇江·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阳光正好暖和,绝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鉴赏。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这样的自由顶好是不要约伴,只许你独身。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21.句式的灵活使用可让文字表达更灵动优美。试从句式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22.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可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请赏析加点词“纵容”的妙处。(6分)四、写作(60分)23.(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州·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东汉思想家王充有言:“两刃相割,利钝乃知。”比较可以让我们鉴别事物的好坏,明确自己的优劣高低……比较让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但是,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比较也会让我们自卑沮丧、心志动摇……比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江苏专用)黄金卷0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2023-2024学年上学期·江苏·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他们还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可说是第一次将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命运。“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这个观念与天命具有道德意义是相互配合的。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那样的自信,也不再有过去那样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必须要有新的解释。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汉代编辑成书的《礼记》,其中的《中庸》篇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过去,我们对《中庸》这段话并不是十分理解。最近在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其中有两句话似乎正是阐释“天命”与“性”的关系。郭店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词。如果孔子所理解的命和性,正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具有一种特别的使命,而每一个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会孔子为什么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孔子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仁”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这一个命题,应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假设。如孔子所说,仁作为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性,那么怎样发抒人性才使人有资格成为“仁人君子”?仁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仁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一个人性格成长的种子。由《论语》来看,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中心,但是孔子很少触及群体的仁,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理论上,有许多个别的仁人君子时,社会应当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甚至是符合最高人心的社会。(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为每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但他去做这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孔子自己的一生就是这种主张的例证,他出生在一个社会政治动乱的时代,竭尽己力去改造世界,像苏格拉底那样周游列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他从不气馁,明知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论语·宪问》篇里记载孔子论到自己时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尽了己力之所及,而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命”字通常译作“命数”“命运”或“天意”。就孔子来说,这个字的含义是“天命”或“天意”;换句话说,这是朝着一定目标前去的一股力量。到了后期儒家,“命”的含义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的力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这种人生态度就是“知命”。按照孔子的看法,“知命”是做君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这就是说,要认识世界存在的必然性,这就是“知命”,就是个人对外在的成败利钝在所不计。如果这样行事为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永不失败。这是说,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时的知识分子难以接受小小的周国灭亡了商王国这一事实,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还没有“天命”的概念,还未将“天命”与道德联系起来。B.人类不能盲从命运,而要通过种种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周人的这个观念伴随其强大的统治被当时的中国广泛接受。C.尽管孔子认为“仁”是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人所具有的人性,但成为“仁人君子”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D.孔子所说的“知命”就是指人们既然无法控制自己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外部条件,那就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类所做的种种抉择有道德因素的参与,这会改变命运的走向,由此可见《易经》对命运的理解不完全是盲目的。B.孔子对天命作出了重新解释,在《论语》中它不是政治天命而是个人天命,这也许是理解为何“仁”是孔子思想核心的基础。C.冯友兰认为,“知命”的人当仁不让地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本身就意味着在表象上的成功,这样行事就永远不会失败。D.不同时代对天命的不同理解,反映了人们在对人与宇宙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由宇宙自然转为人类自身。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自古穷通皆有定。(曹雪芹《红楼梦》)B.天行有常,不为桀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C.我命在我不在天。(葛洪《抱朴子内篇》)D.尽其在我,听其在天。(张天赋《水东舟中漫兴》)4.根据材料一,概述孔子对天命的理解与周人有何异同。(4分)5.假如你高中毕业后,受母校邀请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请根据这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围绕“学习和人生的态度”这一主题,向学弟学妹提几点建议。(6分)【答案】1.C2.C3.D4.同:都认为天命自有主张,与道德相关。异:①周人认为天命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是人类群体的命运。②孔子认为天命是个人使命,这一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仁”。5.①积极进取,相信自己,改变命运。②心怀使命,学有所成,建功立业。③摆正心态,无畏成败,全力以赴。④提高道德修养,成为仁人君子。【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他们的心中还没有‘天命’的概念”错误,原文为“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可见他们心中是有天命的概念的选项曲解文意,也就没有了因果联系。B.“被当时的中国广泛接受”错,原文为“‘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是“中国北方”。D.“那就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错误,原文有“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孔子所理解的“知命”除了不计成败,还包括竭尽己力。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在表象上的成功”错,根据原文“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进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可知,这里的成功是道德层面的成功,不是世俗所说的外表上的成功。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要观点是人要知天命,即知道自己的使命,同时要竭尽全力去践行使命。A.只强调了人之命运是固定的。与观点不一致。B.是强调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与观点无关。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天命的作用。与观点不一致。D.是说凡事个人尽到最大努力,然后听凭命运安排。与观点一致。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同:结合“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孔子……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可概括出,都认为天命自有主张,与道德相关。异:结合“周人取得了天命……这可说是第一次将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命运”“‘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可概括出,周人认为天命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是人类群体的命运;结合“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可概括出,孔子认为天命是个人使命,这一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仁”。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可知,积极进取,相信自己,改变命运。结合“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可知,心怀使命,学有所成,建功立业。结合“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可知,摆正心态,无畏成败,全力以赴。结合“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理论上,有许多个别的仁人君子时,社会应当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甚至是符合最高人心的社会”“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可知,提高道德修养,成为仁人君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嫁女温亚军这晚,男人手气好,总算和了两把牌,到了家,男人认为没输钱不用看老婆的脸色,便撑出一份轻松跟女人说,今儿个运气来啦,赢了几个。女人对男人的这种话不感兴趣,她对男人也不抱任何希望。如果不是顾及到他们有个女儿,早就跟他离婚了。这些年来,男人倒腾过各种事情,但做什么都挣不到钱,就算女人不说,他的心性也懒了,关键是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来二去,被一帮老弱病残勾引着去打麻将,很快就上了瘾。慢慢地,女人对男人心灰意冷,很少主动与男人说话。这天夜里,女人等这么晚,就是要告诉男人,有人给女儿提亲了。女人呼地扯开被子,满面怒容,可她竟然压住了火气,轻描淡写地说,小伙子的腿得过小儿麻痹,一条腿是个摆设,家在郊区……够了!男人忍不住了,他打断女人的话,叫道,我不同意!他们的女儿脑子有点儿问题,小时候看不出来,只觉得反应比别的孩子慢,到了上学时,才知道是智力有障碍,去了好几家大医院,民间的偏方也搞到不少,可没一样能把女儿的智力提高的。女儿念了四年一年级,除了给越来越小的同学当陪读,没别的起色,只好回家待着。这样的女儿成了男人和女人共同的一块心病。一夜的煎熬,熬出了他作为父亲的所有温情,一种捍卫女儿幸福的决心激荡着他,他要当面替女儿回绝。可是,提亲的人没来,直到女儿偷偷地告诉他,妈妈拒绝了上次来给她提亲的那个人。男人心里一震,老婆没犯糊涂。沉闷了几天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他在女儿胖乎乎的脸上摸了摸,笑道,你妈做得对,爸也是这个意思。女儿的胖脸立马耷拉下来,委屈地说,那我怎么办,你们不叫我当新娘子啊?谁说她脑子不好使,心里明镜似的。她也是少女啊,转过年都二十一岁了,身体发育正常,情窦早开了。男人心里一酸,泪水滚到脸上。他赶紧抹掉,对女儿说,你放心,爸妈一定给你找个好人家,叫你做上新娘。女儿脸上一下阳光普照,她急急地问道,哪天?明天,还是后天?下雪的时候!女儿仰头望着天,那——什么时候才会下雪呢?气候变暖,好几年都没下雪了。男人心里踏实下来,顾不上女儿伸手左算右算下雪的日子,他急着去赶牌局了。什么时候下雪,他哪管得了?不过,在打牌闲聊时,男人多了个心眼儿,叫牌友们帮着打听打听。牌友们哼哼哈哈,女人四处打探,都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其实说白了,好人家谁又看得上他的女儿?有天晚饭后准备出门时,男人看到女儿站在院子,面对清冽的月亮,伸出双手轻轻叫着,快下雪快下雪吧!女儿的叫声像把利刃,刺到了男人的心上,他收住脚,没了一点打牌的心思,站在那儿发起呆。月光似水一般,泼洒到地上,湿乎乎的,冒着蒸汽似的。男人的眼睛被蒸汽熏得通红。过了几天,牌友竟然真提了一门亲事。这次不但是个小伙儿,身体没任何残疾,而且长得也说得过去。只是,他的家境情况很差,家在郊区的郊区,正儿八经的农村,小伙儿从小没了父母,由他的两个姐姐抚养大,这个家也太穷了,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婚期定在一个月后,两头都忙乎起来,得下彩礼,准备嫁妆,布置新房。没想到,女儿的脑子在结婚这件事上比正常人还要正常。办嫁妆时,她的想法很多,虽然家里穷,但女人不忍心,不愿看到女儿不开心,别人嫁女儿办得起的嫁妆,她也办得起。为了这个办得起,女人走遍了娘家、亲戚家,好听的话、可怜的话说了一大堆,隔几天凑够了买电视机的钱,再隔几天才买回来DVD。到最后,女人像榨尽的油渣儿,干得成粉末儿。婚期临近,男方预订了一辆大轿车,说两家离得远,还得走一段乡间土路,小轿车不方便,一辆也坐不下几个人,得租好几辆。说白了,是没钱租小轿车。再有几天就出嫁了,女人看到女儿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不忍心给她说租车的事,一旦女儿的目光望过来,男人又赶紧躲避开。望着女儿欢快的背影,男人开不了口。最后,他还是出门了。晚上,男人回到家,没等女人发火,他递上一百二十块钱,把女人的愤怒堵了回去。男人说,给,用这钱租小车吧。在女人疑惑的目光里,男人自顾自去厨房吃了几口剩饭,早早地回屋睡下了。接连几天,他又陆续交给女人四五百块钱。租车的事终于解决了,女人长舒了一口气,心里的负担终于卸下了。女儿出嫁的前一天,女人检查每个细节时发现,前阵子暴雨,院子外面的胡同口下水道堵塞,有人挖了一道沟应急排水,雨停后没人管了,到现在也没填上。这可不行,迎亲的小车开不进来,停在胡同口显示不出是自家租的小车。女人便借来一把铁锹去填埋渠沟,忙乎了半天,也没把渠沟填上。这时,女儿跑来叫女人回家接电话。电话是男人的那些牌友打来的,说她男人突然晕过去了,让她赶紧过去。女人气不打一处来,但还是和女儿去了他们打麻将的地方。只见桌子上、地上到处是麻将牌,牌友将男人抬到桌子上,已经掐人中救醒了。男人的脸色异常惨白,眼神飘移不定。女人很生气,在众人面前不好发火,狠狠地掐男人的胳膊。男人疼得抖动着嘴唇,虚弱地说,你别掐了,好吗?男人说,我身子里没多少血了……女儿傻傻地问道,爸,你的血去哪儿啦?男人抚摸了一下女儿胖嘟嘟的脸说,血给我女儿换高兴去了……女人的心颤了一下,惊诧地望着男人。男人的脸在昏暗的日光下白得像一张纸。女人垂下头,低声对女儿说,走,扶你爸回家,我还要去填胡同口的那条渠沟呢。(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以插叙的方式交代了女人对男人态度的缘由以及他们女儿的不寻常,有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欲望,为下文嫁女儿埋下伏笔。B.“榨尽的油渣儿”“干成粉末儿”形象地写出女人为给女儿办嫁妆即使倾尽所有也在所不惜,充分展现了女人的坚韧以及母爱的温度。C.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无名无姓,作者只用男人和女人来表明身份,这种称呼上的设定也暗含平凡小人物遭受生活之苦的普遍性。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自然贴切地对人物的生活困境、言行活动与内心隐忧等展开叙述,也能有克制地表现人物的心绪情感。7.文中关于男人打牌内容的叙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男人在“麻将桌”上分外地痴迷上瘾,女人怒其不争却也没有办法,只能以冷暴力的方式来表达抗争。B.生活的挫败抹去了男人的热情,他只能转向对那一方小小的四角麻将桌,他的沉沦也是源于对生活的无望。C.“嫁女”这件大事使男人不得不直面现状,慢慢收敛了打牌的心思,出于父亲的责任感开始为女儿筹划。D.小说结尾处男人晕过去被牌友抬上麻将桌,地上的麻将牌到处都是,强烈的对比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味。8.因为“嫁女”,无能且好赌的男人有了多次“温情”的流露,请结合原文内容加以概述。(4分)9.学校读书小组孟同学就此文撰写了一则阅读札记,请你结合这则札记的内容对小说的艺术特色作简要赏析。(6分)“读《嫁女》这篇小说,就像走在昏暗的洞穴中,在将要走出洞口的一刹那,迎面一缕阳光突然照亮了整个洞穴。……”【答案】6.A7.C8.①男人得知提亲一方患有小儿麻痹,坚决不同意,捍卫女儿幸福的决心展现出男人对女儿的温情;②男人“哄”女儿下雪的时候给她找个好人家,但面对单纯善良的女儿又心知很难找到,因此红眼流泪,流露出对痴傻女儿担忧关切和心酸心疼;③男人用他的“血”换来女儿的“高兴”,展现出一位父亲对女儿坚忍而伟大的爱。9.①小说摹写底层小人物的艰难生活,男人、女人为痴傻女儿的婚事苦心操持,如同在昏暗的洞穴中行走,围绕“嫁女”过程种种难处的日常叙写,为男人最后的“献血”(卖血筹钱)积蓄力量;②结尾揭示悬念,男人为给女儿办一场体面的婚礼,不惜多次卖血来筹钱,最终作为丈夫、父亲的身份都重获认可,平淡无奇的过程有了陡转,就像突然间阳光照亮洞穴,虽生活在苦难之中却勇敢地创造爱与希望,带给人极大的震撼与感动。【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以插叙的方式交代了女人对男人态度的缘由”错误,文章中这部分内容并没有中断叙述,是在正常叙述中交待过往,不是插叙。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C.“慢慢收敛了打牌的心思”错误,男人还是去打牌,“顾不上女儿伸手左算右算下雪的日子,他急着去赶牌局了”“在打牌闲聊时,男人多了个心眼儿,叫牌友们帮着打听打听”,最后晕倒也是在牌桌上,“只见桌子上、地上到处是麻将牌,牌友将男人抬到桌子上,已经掐人中救醒了”。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女人等这么晚,就是要告诉男人,有人给女儿提亲了……”“小伙子的腿得过小儿麻痹,一条腿是个摆设,家在郊区”“够了!男人忍不住了,他打断女人的话,叫道,我不同意……一夜的煎熬,熬出了他作为父亲的所有温情,一种捍卫女儿幸福的决心激荡着他,他要当面替女儿回绝”可分析概括出,男人得知提亲一方患有小儿麻痹,坚决不同意,捍卫女儿幸福的决心展现出男人对女儿的温情;结合“有天晚饭后准备出门时,男人看到女儿站在院子,面对清冽的月亮,伸出双手轻轻叫着,快下雪快下雪吧!女儿的叫声像把利刃,刺到了男人的心上,他收住脚,没了一点打牌的心思,站在那儿发起呆。月光似水一般,泼洒到地上,湿乎乎的,冒着蒸汽似的。男人的眼睛被蒸汽熏得通红”可分析概括出,男人“哄”女儿下雪的时候给她找个好人家,但面对单纯善良的女儿又心知很难找到,因此红眼流泪,流露出对痴傻女儿担忧关切和心酸心疼;结合“女儿傻傻地问道,爸,你的血去哪儿啦?男人抚摸了一下女儿胖嘟嘟的脸说,血给我女儿换高兴去了”可分析概括出,男人用他的“血”换来女儿的“高兴”,展现出一位父亲对女儿坚忍而伟大的爱。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小说摹写底层小人物的艰难生活,“友们哼哼哈哈,女人四处打探,都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其实说白了,好人家谁又看得上他的女儿”,男人、女人为痴傻女儿的婚事苦心操持,如同在昏暗的洞穴中行走;“正儿八经的农村,小伙儿从小没了父母,由他的两个姐姐抚养大,这个家也太穷了,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女人不忍心,不愿看到女儿不开心……女人像榨尽的油渣儿,干得成粉末儿”,围绕“嫁女”过程种种难处的日常叙写,夫家穷,母亲借债……为男人最后的“献血”——卖血筹钱,积蓄力量;“在女人疑惑的目光里,男人自顾自去厨房吃了几口剩饭,早早地回屋睡下了。接连几天,他又陆续交给女人四五百块钱”“女儿傻傻地问道,爸,你的血去哪儿啦?男人抚摸了一下女儿胖嘟嘟的脸说,血给我女儿换高兴去了”,结尾揭示悬念,男人为给女儿办一场体面的婚礼,不惜多次卖血来筹钱;“女人的心颤了一下,惊诧地望着男人……女人垂下头,低声对女儿说,走,扶你爸回家,我还要去填胡同口的那条渠沟呢”,最终作为丈夫、父亲的身份都重获认可,平淡无奇的过程有了陡转,就像“走在昏暗的洞穴中,在将要走出洞口的一刹那,迎面一缕阳光突然照亮了整个洞穴”,男人女人虽生活在苦难之中,却勇敢地创造爱与希望,带给人极大的震撼与感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23-2024学年上学期·江苏·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①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②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顺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节选自《史记·伯夷叔齐列传》)【注】①卞随、务光:夏商时代两位隐士,汤灭夏让位于他们,他们拒不接受。②孤竹君:孤竹国国君。孤竹,商时国名,在今河北卢龙一带。③木主:木牌位,即灵牌。当时文王已死,武王载其父之灵牌伐纣,以示乃奉父命征讨。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正确的序号。(3分)或择地A而蹈之B时C然后出言D行E不由径F非公正G不发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六艺”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含义相同。B.盖,指大概;与《狼》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盖”意思不同。C.“安适归”,回归到哪里;与“大王来何操”的句式特点相同。D.与,指帮助;与《六国论》中“与嬴而不助五国者”的“与”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司马迁为伯夷、叔齐作传,引用史实,敷衍故事,将之作为《史记》列传中的第一篇,可见伯夷、叔齐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B.作者认为政权是最贵重的东西,帝王是最高的主宰,对于传授政权、选拔天子的大事,万不可疏忽大意。C.本文简要叙述了伯夷、叔齐的事迹。他们先是让国出逃,国人只得立孤竹君的第三个儿子为王,他们叩马而谏,耻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D.本文作者借为伯夷、叔齐立传浇自己胸中块垒:对当时好人遭殃、坏人享福的社会提出了愤怒的质问;对所谓“天道”,表示怀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2)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14.孔子评价伯夷、叔齐“贤人也”,伯夷、叔齐身上具有孔子所推崇的儒家的哪些品质?(3分)【答案】10.BDF11.D12.C13.(1)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正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采摘野菜充饥。(2)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死去了。天道对好人的报偿又是怎样的呢?14.①“仁”。伯夷、叔齐兄弟让国,孔子赞扬他们“求仁得仁”。②“义”。伯夷、叔齐扣马而谏,反对武王伐纣,认为武王这样做是臣子弑君;伯夷叔齐作为商朝的遗民,宁愿饿死,不食周粟。③“孝”。伯夷以父命为尊,宁可不作君王,也不违背父亲的遗愿。④“悌”。叔齐让国于兄,体现的是“悌”。【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而有的人,选好地方才肯迈步,适宜的机会才肯说话,走路不敢经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决不发愤去做。“或择地而蹈之”语意完整,“而”表顺承,中间不能断开,故B处断;“时”是动词,与“然后出言”构成顺承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故D处断;“行不由径”中,“径”作“由”的宾语,故F处断。BDF处断句。1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以及特殊句式的掌握能力。A.正确。指的六种经书,《诗》《书》《易》《礼》《春秋》《乐》。句意:但是还要从《六经》里考察真实可信的记载。/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B.正确。大概。/原来。句意:说是山上可能有许由的坟墓。/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C.正确。同为宾语前置句。句意: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D.“意思相同”错误。帮助/结盟、与……交好。句意:总是经常帮助好人。/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第三个儿子”错,国人立的是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中子”,即“仲子”,第二个儿子。中国的传统中,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伯夷,排行第一;叔齐,排行第三。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宗”,意动用法,以……为宗,归向;“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2)“糟糠”,粗劣的饭食;“厌”,饱,吃饱;“蚤”,通“早”,“何如”,怎么样。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和孔子的评价“求仁得仁”可知,伯夷、叔齐兄弟让国,体现的是“仁”。结合“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藏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可知,伯夷、叔齐扣马而谏,宁愿饿死,不食周粟,体现的是“义”。结合“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可知,伯夷以父命为尊,宁可不作君王,也不违背父亲的遗愿,体现的是“孝”。结合“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可知,叔齐让国于兄,体现的是“悌”。参考译文:学者们涉猎的书籍虽然很多,但是还要从《六经》里考察真实可信的记载。《诗经》《尚书》虽然残缺不全,但是还可以从记载虞、夏两代的文字中考察清楚。唐尧将要退位时,把帝位让给虞舜;虞舜把帝位让给夏禹之际,四方诸侯和州牧都来推荐,这才把他放在帝王位子上加以考察试用,主持国政几十年、功绩卓著以后,才把政权交给他。这表示天下是极贵重的宝器,帝王是极重要的统领,所以传授政权是如此地郑重审慎啊。可是诸子杂记里说:唐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仅不接受,反而以此为耻辱,于是逃走隐居起来。到了夏朝,又出现了(不接受商汤让位的)卞随、务光。这又如何颂扬他们呢?太史公说:我登上箕山,说是山上可能有许由的坟墓。孔子依次论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如吴太伯、伯夷这些人都非常详细。我认为所听到的许由、务光的德行是最高尚的,但是经书里连一点大略的文字记载也见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以往的仇恨,因而怨恨也就少了。”“他们追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怨恨呢?”我对伯夷的意志深表同情,看到他们未被经书载录的遗诗又感到很诧异。他们的传记上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并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言道:“父亲死了不下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掉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送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正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他们作了一首歌。那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哎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从这首诗看来,他们是怨恨还是不怨恨呢?有人说:“天道是没有偏私的,总是经常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这样,应该说是好人呢,还是不该说是好人呢?他们如此地积累仁德,保持高洁的品行,却最终饿死!再说,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学生里,只有颜渊被推重为好学。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死去了。天道对好人的报偿又是怎样的呢?盗距成天杀无辜的人,烤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残放纵,聚集党徒几千人在天下横行,竟然长寿而终。这是遵循的什么天道呢?这是极大而又显著的事啊。至于说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专门违法犯禁的人,却能终生安逸享乐,富贵几代不绝,而有的人,选好地方才肯迈步,适宜的机会才肯说话,走路不敢经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决不发愤去做,像这样小心审慎而遭祸灾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谓天道,那么这是天道呢,还是不是天道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东归道中(其二)赵嘏未明唤僮仆,江上忆残春。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此日念前事,沧洲[注]情更亲。[注]沧洲:滨水之地,常指隐士居处。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色未明诗人就迫切地唤醒僮仆踏上“东归”之路,这与陶潜《归去来兮辞》中“恨晨光之熹微”所表达的情感类似。B.残春风雨之夜,落花纷纷;天地山河之间,驱马奔走。颔联虚实相生,在时空转换中呈现的画面充满象征意味。C.诗人揽镜自照,满头华发,不禁生出岁月蹉跎之感。“星星”“草草”叠词的选用,不仅形象可感而且曲婉深挚。D.尾联诗人回想起从前官场的旧事,更觉得亲情之可贵,从而点明“东归”之旨,回归沧洲追寻内心真实情感的呼唤。16.诗人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自我与世俗的思考诉诸笔墨,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15.D16.①残春之夜,风雨落花,写出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美好生命的短暂易逝(或隐喻自身满腹才华却屡遭世俗的摧折)。②驱马山川,则写出广阔的自然天地之中自我生命的渺小、孤独与不断劳碌奔走的艰辛与无奈。③回望往事,汲汲功名却仍落魄潦草一生,因此诗人以“沧洲情更亲”表达自己遵循内心归隐山水之志,而摒弃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追求。【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诗人回想起从前官场的旧事,更觉得亲情之可贵”错。尾联写诗人忆残春想平生之后的感悟:诗人回想平生,只觉劳生扰扰身心俱疲,到头来只落得两手空空满怀悲叹,反倒觉得沧洲更为亲切。尾联无觉得亲情之可贵的意味。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江上忆残春”,写诗人在江面上行进时的心理活动,诗人不由地回想起这一路走过的残春。“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残春之夜,风雨落花,看似客观而随意的意象排列,却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残春之夜的凄冷、险恶与诗人在此背景下跋山涉水的艰难与孤苦。“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由白发而想及平生,诗人用“草草”二字进行评价与总结。草草,又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失意、落魄与困窘,写出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美好生命的短暂易逝(或隐喻自身满腹才华却屡遭世俗的摧折)。②“山川驱马人”,驱马山川,画面之间、景与人之间又相互映衬,进一步突出了诗人旅途的艰难险恶与诗人的孤苦,写出广阔的自然天地之中自我生命的渺小、孤独与不断劳碌奔走的艰辛与无奈。③“此日念前事,沧洲情更亲”,诗人回想平生,只觉劳生扰扰身心俱疲,到头来只落得两手空空满怀悲叹反倒觉得沧洲更为亲切。沧洲,在此处指隐地。诗人走过人世间,反而觉得隐逸之地的沧洲更亲,一方面委婉地表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恶和诗人浓重的失意之情以及诗人高洁美好的志趣;一方面,这种心灵上、思想上的“归”,既扣合了题目,又升华了诗歌的情感与主旨。诗人在东归途中,有感于凋残的春色,回想平生,感慨良多,回望往事,汲汲功名却仍落魄潦草一生,因此诗人以“沧洲情更亲”表达自己遵循内心归隐山水之志,而摒弃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追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2023-2024学年上学期·盐城·阶段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忆秦娥·箫声咽》中用“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写玉箫声悲凉呜咽,苏轼在《赤壁赋》中写箫声婉转悲戚,能够“,”。(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抒情主人公历经千百次寻觅后,蓦然回首,惊喜发现“,”。(3)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镜子有时会引发人们美人迟暮、时光易逝的惆怅,如“,”两句古诗词。【答案】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壑、嫠、阑、衰、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下,微短剧、微综艺发展如火如荼,在影视领域掀起一股注重强情节、快节奏的“短视频化”创作热潮。然而,①与这一趋势形成鲜明对比,②另一类弘扬农耕文明的影视作品主打工笔细描为重心,③讲求娓娓道来,④给观众营造了一种沉静美好的慢生活空间,⑤在治愈心灵的同时,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⑦提升立意和审美上的创新突破,⑧在影视创作领域引领一种新风尚。田间嫩绿的秧苗、一天劳作后归途上的落日余晖、深夜抢收水稻时夜空突然绽放的烟花都凸显出此类创作特有的诗意与温情,观众们看过之后瞬间感觉“被治愈”了。但随着作品数量增多,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在弱化了竞争、对抗等戏剧张力之后,琐碎的日常劳作内容如何避免变成流水账,过滤了复杂社会关系、只过小日子的情节如何避免变成“电子榨菜”,这些问题成为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瓶颈。单靠打卡旅游、走马观花地体验田园生活,已经很难引发观众的深层心灵共鸣,台前幕后的创作者必须对农耕文明进行切实了解、深刻体会。18.下列句子中的“都”和文中加点的“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B.阿Q后来连“灯”“烛”都讳了。C.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D.都是天公不作美,我们才没法玩得痛快!19.引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号的作用及表达效果。(4分)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答案】18.B19.①“被治愈”中引号表示突出强调,强化了温馨的农耕生活场景带给人的内心感受,可以抚慰内心、治愈创伤。②“电子榨菜”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一些农耕文明影视创作在内容上过滤了复杂的社会关系,都是过小日子的情节,内容单一,这就如同佐食的榨菜,缺乏(精神)营养,生动贴切。20.②删去“为重心”;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面加“内涵”或“价值”;⑦将“提升”改为“加强”。【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都”表示“甚至”,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A.副词,表示“已经”;B.副词,表示“甚至”,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C.副词,表示全部包括在内;D.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多含有责备的意思。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①“被治愈”中引号表示突出强调,“田间嫩绿的秧苗、一天劳作后归途上的落日余晖、深夜抢收水稻时夜空突然绽放的烟花都凸显出此类创作特有的诗意与温情”这种温馨的农耕生活场景,“被治愈”意思是指治好了自己内心的伤痛,心情恢复了健康和快乐的状态。这三个字强化了温馨的农耕生活场景带给人的内心感受,可以抚慰内心、治愈创伤。②“电子榨菜”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电子榨菜”,网络热词,是指吃饭时看的视频或听的有声书。依据“在弱化了竞争、对抗等戏剧张力之后,琐碎的日常劳作内容如何避免变成流水账,过滤了复杂社会关系、只过小日子的情节”可知一些农耕文明影视创作在内容上过滤了复杂的社会关系,都是过小日子的情节,内容单一,这就如同佐食的榨菜,缺乏(精神)营养,生动贴切。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第一处,②句中“主打工笔细描为重心”句式杂糅,“主打……”和“……为重心”杂糅,应删去“为重心”;第二处,⑥句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分残缺,“挖掘”缺少宾语中心语,后面应加“内涵”或“价值”;第三处,⑦句中“提升立意和审美上的创新突破”搭配不当,应将“提升”改为“加强”。(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2023-2024学年上学期·镇江·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阳光正好暖和,绝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鉴赏。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这样的自由顶好是不要约伴,只许你独身。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21.句式的灵活使用可让文字表达更灵动优美。试从句式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22.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可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请赏析加点词“纵容”的妙处。(6分)【答案】21.示例一: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两个短句形成对偶,接一个长句悠闲舒缓,再用一个短句结束,干净利落。示例二: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音节和谐。“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是整句,结构相同长短一致,对偶典雅、浅易,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整齐中寓疏落荡漾之致,显出变化之妙,音韵之畅。22.“纵容”本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在本句中化为褒义,贬词褒用。这里写出作客山中之人任由满腮胡须如苔藓般自然生长,不加剔除,表达出不受羁绊、畅享自由的自得之情。【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句式的能力。鉴赏句式可以从长短、整散两个角度进行。“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供你闲暇时鉴赏”是短句,干净利落,简洁凝练,“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是长句,给读者悠闲舒缓、不疾不徐的感觉。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长短错落,既有节奏感,又有舒缓有致。“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是对偶句,“近谷”对“远山”,“内”对“上”,“生烟”对“起霭”,结构一致,句式整齐,给人以典雅感。“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时鉴赏”是散句,长短不一,错落有致。整散结合,既有韵律美,又有变化美。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感情色彩的能力。纵容:指放任,不加拘束。本是贬义词,形容对错误的言行放任不加制止。“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一句中贬义词褒用,语境是说独自作客山中,可以不受任何约束,任由胡须疯长,无需在意仪表,内心怡然自得。四、写作(60分)23.(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州·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东汉思想家王充有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