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扬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扬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扬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扬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扬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扬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推演了一条原则,叫作“心理的距离”。什么叫“心理的距离”呢?比如说海上的雾,乘船的人在海上遇到大雾,是一件不畅快的事,乘客喧嚷,人们心焦气闷。但换一个观点来看,海雾却是一种绝美的景致,你姑且聚精会神去欣赏,这不是一种极愉快的经验吗?这两种经验完全起于观点的不同。在前一种经验中,海雾和你关系密切,距离过于接近,所以你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在后一种经验中,你把海雾摆在实用世界以外去看,使它和你的实际生活中间存在一种适当的“距离”,此时,你能用客观的态度去欣赏它。这就是美感的态度。艺术是最切身的,是不能脱离情感的。就超脱目前实用的效果说,科学家也和艺术家一样能保持“距离”,但两者的“超脱”是不相同的。科学是一种最不切身的(就是说最重客观的)活动,艺术却是一种最切身的(也就是说最重主观的)活动。之前我说过,观赏美的形象时需“失落自我”,何以现在又说艺术是最“切身的”活动呢?这两句话不但不冲突,而且归根到底还只是一句话,艺术不能脱离情感。情感是“切身的”,在美感经验中,情感专注在物的形象上面,所以我忘其为我。艺术能超脱实用目的,却不能超脱经验。艺术是最切身的,是要能表现情感的,所以观赏者对于所观赏的作品不能不了解。如果他完全不了解,便无从产生情感的共鸣,便无从欣赏。了解是以已知经验来诠释目前事实,如果对于某种事物完全没有经验,便不能完全了解它。反过来说,我们愈能拿自己的经验来验证作品,也就愈能了解它,欣赏它。我们每读到好诗文时,就惊讶作者“先得我心”,觉得非常快慰。希腊雕刻家造神像时,还是以凡人为模型。但丁描写地狱,也还是拿我们的世界做蓝本。凡是艺术作品都是旧材料的新综合,惟其是旧材料,所以旁人可以了解;惟其是新综合,所以见出艺术家的创造,和实用世界有距离。比如“吹皱一池春水”一句词所用的字都是人人所认识的,“皱”和“春水”的景象也是人所常见的,不过把这六个字综合在一起却是冯延巳的新创。艺术家尽管自己不落到人情世故的圈套里,可是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艺术家不了解人情世故;艺术尽管和实用世界隔着一种距离,可是从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如果“距离”消失,欣赏者就由审美的态度回到实用的态度了。欣赏者对于所欣赏事物的态度通常分为“旁观者”和“分享者”两类,“旁观者”置身局外,“分享者”设身局中,分享者往往容易失去我和物中应有的距离。一个旁观者看见演曹操的戏,看到曹操的那副老奸巨猾的样子,不觉义愤填膺,提起刀就要走上台去砍那位扮演曹操的演员。一般演戏者,扮演到使观众忘其为戏时,技艺已算到家了,但是观众在忘其为戏时便已失去美感的态度,像上文用刀砍扮演曹操的演员是由美感的世界回到实用的世界去了。看戏到兴酣之际鼓掌叫好,一方面虽是表示能欣赏,同时却也已离开欣赏的态度而回到实用的态度。这都是“距离”的消失。照这样看,在美感经验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实际生活中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一方面要忘我,一方面又要拿我的经验来印证作品,这不显然是一种矛盾吗?事实上确有这种矛盾,就是布洛所说的“距离的矛盾”。创造和欣赏的成功与否,就看能否把“距离的矛盾”安排妥当,保持“适当距离”。“距离”太远了,结果是不可了解;“距离”太近了,结果又不免让实用的动机压倒审美感受,“不即不离”是艺术的一个最好的理想。(摘选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心理的距离》)材料二: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羁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摘编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以“大雾”的例子阐释的两类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体现了“心理的距离”在不同情形下的特点。B.观赏美的形象时需“失落自我”,即在美感经验中,情感专注在物的形象上,所以忘其为我。C.艺术家要保持与客观世界的距离,只要在一定的距离外对事物进行观照和品味,就可以创造出杰出的艺术作品。D.一般人即使拥有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经验,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客观化的艺术处理,也不能创造艺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相贴近,就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因为我们容易有切身的体会。B.“艺术家尽管自己不落到人情世故的圈套里,可是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艺术家不了解人情世故。”这证明人情世故对艺术创作毫无价值。C.心理距离的远近极其重要,如果心理距离消失,会导致审美情感过重,代入感过多,实用性过强。D.蔡琰写的《悲愤诗》是“痛定思痛”的结果,在写切身情感时,她是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将这种情感客观化。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不即不离”这一审美理论的一项是(

)A.英国老太太看到《哈姆雷特》最后一幕中王子与恶人决斗时,情不自禁地大叫:那剑是有毒的!B.《堂吉诃德》中,看多了游侠小说的堂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于是模仿古代骑士,行侠仗义走天下。C.《红楼梦》中香菱写《吟月》时,既写出了月亮的客观情态,又将自己的切身遭遇融入其中,被众人评为“新巧有意趣”。D.自断臂维纳斯雕像展出以来,无数人提出各种奇思妙想,欲为其续上断臂。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请结合文中观点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离骚》创作的理解。屈原被楚王放逐后,创作了抒情长诗《离骚》。在《离骚》中,他讲述了自己的家世、出身和在楚国“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楚国矢志不渝的深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避难雨果第二天早上,她(艾丝美拉达)醒来发现夜里睡了个好觉。这件奇特的事使她感到诧异,她好久未睡过一次好觉了。一线明媚的朝晖透过窗洞射进来,照到她的脸上。在看见阳光的同时,她发现窗洞口有个东西吓了她一跳,那是卡西莫多那张丑脸。她不情愿地闭上眼睛,不过没有奏效;透过她的玫瑰色眼睑,那个侏儒、独眼、缺牙的假面孔,似乎一直浮现在她眼前。于是,索性一直把眼睛闭着,她听到一个粗嗓门极其温和地说,“别怕,我是您的人。我是来看您睡觉的。这无妨吧,对吗?您闭着眼睛,我在这儿看,这对您不会怎么样吧?现在我要走了。看,我在墙后面,您可以睁开眼睛啦。”还有比这些话更惨痛的,那就是说这些话的声调。她睁开眼睛一看,其实他已不在窗口了。她走向窗口,看见可怜的驼背在一处墙角缩成一团,姿态痛苦而顺从。她拼命克制对他的厌恶。①“过来吧。”她轻轻地对他说。看到她的嘴唇在动,卡西莫多以为她在撵他走,于是站起来,跛着脚,低着头慢慢地走出去,甚至不敢向姑娘抬起充满失望的目光。②她喊道:“过来嘛!”他却继续走开去,于是她扑到小屋外,朝他跑去,抓住他的胳膊。卡西莫多感到被她一碰,不由得四肢直打颤。他重新抬起头来,用恳求的目光看着她,看见她要把他拉到她身边,整张脸孔顿时露出快乐和深情的光辉。她想让他进屋去,可是他坚持待在门口,说道:“不,不。猫头鹰不进云雀的巢。”这时,她姿态优雅地蹲在她的床垫上,小山羊睡在她脚下。两人好一会儿纹丝不动,默默地对视着,他觉得她那么优美,她觉得他那么丑陋,她每时每刻在卡西莫多身上发现更加丑陋之处。目光从罗圈腿慢慢移到驼背,从驼背慢慢移到独眼,她弄不懂一个如此粗制滥造的人怎能生存于世。然而在这一切又包含着不胜悲伤和无比温柔,她慢慢开始适应了。他首先打破沉默。“您是喊我回来?”她点点头,说道:“对。”他懂了她点头的意思,“咳!”他说,好像要说完有点儿犹豫不决。“可是……我耳聋呀。”③“可怜的人!”吉卜赛姑娘以一种善意的怜悯表情大声说道。他痛苦地笑了笑,“您没发现我缺的就是这个,是吗?对,我聋。我生来就是这样。很可怕。不是吗?而您呀,这么漂亮!”在这个不幸的人的声调中,对自己不幸的感受是如此深切,她听了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更何况他也不会听见。他继续说下去:“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像现在这样丑。我拿自己与您相比,我很可怜我自己,我是一个多么不幸的怪物呀!我大概像头牲畜,您说对吗?您是一道阳光,一滴露珠,一支鸟儿的歌!我呢,我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不是人,也不是兽,一个比石子更坚硬、更遭人践踏、更难看的丑八怪!”说着,他笑起来,这是世上最撕裂人心的笑声。他继续说:“是的,我是聋子。不过,您可以用动作和手势跟我说话。我有一个主人就用这种方法跟我谈话。还有,我从您的嘴唇翕动和您的眼神就会很快知道您的意思。”“那好!”她笑着说。“告诉我您为什么救我。”她说话的当儿,他目不转睛地望着她。“我懂了。”他回答道。“您问我为什么救您。您忘了有天夜里,有一个人想把您抢走,就在第二天,您在他们可耻的耻辱柱上帮了他。一滴水、一点怜悯,我就是献出生命也报答不了啊!您把这个不幸的人忘了;而他,他还记得呢。”她听着,心里深受感动。一滴眼泪在敲钟人的眼里滚动,不过没有掉下来,好像吞下眼泪是一件荣誉攸关的事。“听我说,”他深怕这眼泪流出来,继续说。“我们那边有很高的塔楼,一个人要是从那里掉下去,还没落到地上就完蛋了;只要您乐意我从上面跳下去,您一句话也不必说,丢个眼色就够了。”这时,他站起来。尽管吉卜赛姑娘自己是那样不幸,这个古怪的人仍引起她几分同情。④她打个手势叫他留下来。“不,不。”他说。“我不该留太久。您看着我,我不自在。您不肯转过头去,那是出于怜悯。我去待在某个看得见您,而您看不见我的地方,那样会更好些。”他从衣袋里掏出一只金属小口哨,说:“给,您需要我,要我来,不太害怕看到我时,您就吹这个,我会听到它的声音。”他把口哨往地上一放,赶忙避开了。(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注】相关情节补充:国王队长菲比斯和艾丝美拉达在旅馆幽会时,克洛德抽出匕首,插进了菲比斯的胸膛。克洛德逃走了,吉卜赛女郎刺杀卫队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艾丝美拉达被逮捕后屈打成招,被法庭判处绞刑。卡西莫多将她救下带入圣母院避难。节选部分是从艾丝美拉达被带入圣母院开始的。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对阳光的描写,衬托出艾丝美拉达被救后内心的平静与舒畅,与后文艾丝美拉达看到卡西莫多后的反应形成了反差。B.当艾丝美拉达试图拉住卡西莫多时,卡西莫多感到被她一碰,不由得四肢直打颤,这个细节刻画出卡西莫多救人后余悸未消的心理。C.作者运用夸张的笔调,集侏儒、独眼、缺牙、肢脚、罗圈腿、驼背、耳聋等诸多“丑”的因素于一身,勾勒出卡西莫多丑得出奇的形象。D.卡西莫多之所以救艾丝美拉达,有着感恩的心理,因为他在耻辱柱上时,艾丝美拉达曾给他喂水喝,让他感受到美丽女孩内心的善良与怜悯。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对艾丝美拉达的语言描写,虽然文字简洁,却能让人感受到这一形象的美好温柔,“轻轻地”这一语词用得尤为精当传神。B.句子②中艾丝美拉达的表达带着一点呼喊,是因为她看到了卡西莫多没有理解她的意思正在往外走,她要努力唤回他。C.句子③中艾丝美拉达称卡西莫多为“可怜的人”,一方面表达了对他耳聋状况的怜悯,另一反面也因为她自己遭遇不幸而因而产生同病相怜的微妙情感。D.句子④中艾丝美拉达“打个手势”的动作表现了她对卡西莫多的怜悯,显得亲切自然,这里的动作和前面的语言一样都能展现出女主人公的善良真诚。8.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文中艾丝美拉达对卡西莫多的心理变化过程。9.雨果《巴黎圣母院》是“美丑对照原则”的典范,请就节选部分简要分析文中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及艺术效果。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后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茂元爱商隐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令狐绹在内署,郑亚坐德裕党①,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大中末,商隐黜,还郑州,居无何,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②。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有删改)材料二: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擢进士。楚出,王茂元镇河阳,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除侍御史。茂元为李德裕党,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商隐廉介可畏,出为广州都督,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未几,入拜检校吏部员外郎。罢,客荥阳,卒。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难事隐。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文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后评者谓其诗“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之具”。斯言信哉!商隐文自成一格,后学者重之,谓“西昆体”也。(选自《唐才子传·李商隐》,有删改)【注】①德裕党即指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时与以牛僧孺为代表的牛党形成“牛李党争”。②三十六: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排行第十六,当时号为“三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十五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及壮年,故称弱冠。少年男女则可以称为“总角”,即把头发扎成丫髻,如《氓》中的“总角之宴”。B.“薄”在“为当涂者所薄”中是“鄙视、鄙薄”的意思,在“以为诡薄无行”中是“浮薄”的意思,和《陈情表》中“日薄西山”中的“薄”意思都不同。C.“除”在“除侍御史”中是“罢除、罢免”的意思,和《陈情表》中“除臣洗马”中的“除”意思一样。D.“适”在“要非适用之具”中是“适于、适合”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和“处分适兄意”中的“适”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从事。因夹在牛李党争之间,他被双方看不起,仕途蹭蹬。B.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有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以文章拜谒令狐楚,而被补为太学博士。C.李商隐能文善辞,恃才偏激,行为怪异,被指为“无持操”,因而虽满腹才华,但仕途极为坎坷。D.李商隐耿介廉洁。他出任广州都督时,有人袖藏黄金贿赂他,李商隐拒绝了,说自己这样做是出于本性,并非怕被人发觉。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14.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李商隐创作的风格特点。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南征①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诗人此行是想到衡州投靠老友韦之晋。1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摹写途中所见秀丽景色,正表现了诗人南行投奔友人的急切和欢愉。B.颔联写诗人悲苦的心情,与首联的描写形成极大反差,道出老杜人生之艰辛。C.颈联的“老病”二字既写自己现状之不堪,也传达诗人壮志难酬的志士情怀。D.尾联“百年”“未见”,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孤独情绪,境界苍茫高远。16.杜甫在《南征》中写道“适远更沾襟”,他在《蜀相》中也写道“长使英雄泪满襟”。请比较“更沾襟”和“泪满襟”在感情上的异同。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陈情表》中,李密在阐述自己凄苦的身世时,用“

”两句道出了祖母对自己的疼爱、怜惜之情。(2)借古伤今在古代诗歌中比较常见,高适《燕歌行》中“

”两句借思念古代体恤士卒的良将来感叹唐代士兵征战之苦。(3)设想你在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传》时有感于诸葛亮卓越的德行功业,会随口吟出两句古诗,这两句古诗可能是:“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家用完饭一般会说“吃完了”,而陕西话与河南话则可能会说“吃毕了”或“吃毕咧”。普通话里大多将“完”“毕”连用,或单取“完”字,很少搭配使用“毕”字,但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这里“毕”表示“完成”,“寿毕”即“祝酒完成”。而杜牧挥洒自如写下的《阿房宫赋》里,亦有“六王毕,四海一”之句为证。由此可见,陕西、河南的朋友真是开口就有“古人之风”。古语是别于今语的存在,方言对标的则是普通话。

,证明其具备的强大生命力。只要我们留心一瞥,就会发现今天口耳之间的古语确实很多。古语的方言不仅有趣,还很美,甚至能够打破各地方言的刻板印象。“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江南烟雨之感,在活泼可爱的四川朋友口里,

。如此诗意的叫法,实则来自《诗经·采薇》所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飞飞”即“霏霏”,就是描述毛毛雨之细小的情状。此外,还有类似“纸飞飞儿”的说法,指碎纸或小纸片。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毕咧”的“咧”与《荷花淀》中“小华哩”的“哩”都是地方方言,但意思不同。B.“寿毕”中“毕”字在古语中“完成”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如:礼毕、锋芒毕露。C.“挥洒自如”应改为“洋洋洒洒”,两者虽意思相近,但是“挥洒自如”不能作状语。D.“口耳之间”的“间”读jiān,和《祝福》中“眼珠间或一轮”中“间”的读音不同。20.《红楼梦》中的方言词语表现力极强,有雅俗共赏之效。请简要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及妙趣。凤姐笑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宝玉听说,忙下了马,爬入凤姐车上,二人说笑前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五分钱硬币,容易被人忽视地停驻在西边天空。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浑沌一片,也是灰蒙蒙的,那枚硬币的四周边缘,也不太清晰。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我们向罗布泊行进。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如同月球的表面。整个一个下午,太阳就这样不死不活地在我们的车屁股的地方照耀着。最辉煌的罗布泊的落日出现在黄昏。那一刻,我们的越野车已经来到距古湖盆二十公里的龟背山。当时,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突然看见在一平如抹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驻在那里。这时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我们下了车。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灿烂中。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我们感到自己如同在画中。21.量词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强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加点量词的妙处。(1)像一枚灰白色的五分钱硬币。(2)一轮血红的落日停驻在那里。22.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认为“语言的表达要受逻辑思维的规律制约”,请据此分析画横线句子更改的原因。原文: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况且,那枚硬币的四周边缘,也不太清晰。改文:那枚硬币的四周边缘,也不太清晰。

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其实,理想与现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新时代,追逐星辰大海是理想,坚守田间地头也是理想。理想之花可能因现实而枯萎,也可以从现实中生根发芽。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C2.D

3.C

4.材料一首先提出“心理的距离”的概念,并做简要阐释;接着又和科学进行比较,说明艺术中“心理距离”的特点;然后从美感经验层面分析“心理距离”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最后提出要在艺术审美中保持“不即不离”的适当心理距离。(如答妥当安排“距离的矛盾”亦可)

5.①《离骚》的创作符合审美体验中“不即不离”的境界;②“不离”:屈原能创作《离骚》,与他所遭遇的不幸密切相关;③“不即”:他在《离骚》中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香草美人”的意象等手段来表达自己对楚国深沉的爱,体现自己为了实现“美政”而敢为人先的坚定决心。【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只要在……”表达过于绝对。原文“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强调的是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要客观。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就能引起我们的共鸣”错。材料一是说“我们愈能拿自己的经验来验证作品,也就愈能了解它,欣赏它”,而这并不代表“只要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相贴近,就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该项表达太绝对。B.“人情世故对艺术创作毫无价值”说法错误。材料一“艺术家尽管自己不落到人情世故的圈套里,可是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艺术家不了解人情世故”可见人情世故对艺术家创作的作用。C.“审美情感过重”分析错误。材料一是说“‘距离’太近了,结果又不免让实用的动机压倒审美感受”,而不是“会导致审美情感过重”。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BD中距离消失或过近,无法支撑“不即不离”这一审美理论。“不即不离”理论是说既不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推演了一条原则,叫作‘心理的距离’”首先提出“心理的距离”这一概念。“什么叫‘心理的距离’呢?”“比如说海上的雾,乘船的人在海上遇到大雾……这两种经验完全起于观点的不同”运用例证法、对比法进行概念阐释。第二段“科学家也和艺术家一样能保持‘距离’,但两者的‘超脱’是不相同的”和科学进行比较,说明艺术中“心理距离”的特点。第三、四、五段“艺术是最切身的,是不能脱离情感的”“艺术能超脱实用目的,却不能超脱经验”“如果‘距离’消失,欣赏者就由审美的态度回到实用的态度了”从美感经验层面分析“心理距离”中存在的内在矛盾。第六段“创造和欣赏的成功与否,就看能否把“距离的矛盾”安排妥当,保持‘适当距离’。‘距离’太远了,结果是不可了解;‘距离’太近了,结果又不免让实用的动机压倒审美感受,‘不即不离’是艺术的一个最好的理想”提出要在艺术审美中保持“不即不离”的适当心理距离。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不即不离”理论是说既不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离骚》的创作符合审美体验中“不即不离”的境界。②“不离”:材料一说“艺术尽管和实用世界隔着一种距离,可是从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材料二“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在《离骚》中,他讲述了自己的家世、出身和在楚国‘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不幸遭遇”,可见屈原创作《离骚》,与他所遭遇的不幸密切相关。③“不即”:材料一说“艺术家的创造,和实用世界有距离”,材料二“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羁绊中解放出来”,他在《离骚》中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香草美人”的意象等手段来表达自己对楚国深沉的爱,能够用艺术的形式让读者产生审美体验,体现自己为了实现“美政”而敢为人先的坚定决心。B7.C

8.①开始时心理上对卡西莫多有一些厌恶。②在逐步适应对方的“丑”后,她表现出对卡西莫多的真诚和善意。③知道了事情原委后,被感动,加深了对卡西莫多不幸遭遇的同情。

9.具体体现:①艾丝美拉达的美丽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的对照;②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表与他善良、懂得感恩的内心形成了对照。艺术效果: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增强故事情节的感染力。【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这个细节刻画出卡西莫多救人后余悸未消的心理”说法不当,根据文中信息可知,卡西莫多是害怕自己的丑陋外形吓到艾丝美拉达。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因而产生同病相怜的微妙情感”说法不当。原文“‘可怜的人!’吉卜赛姑娘以一种善意的怜悯表情大声说道”直接表达了对卡西莫多的怜悯,没有同病相怜的微妙情感。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能力。开始时的厌恶。结合“她不自觉地用手遮住眼睛,可是没用,她老是觉得透过自己玫瑰色的眼皮看见了那个用来扮演侏儒的假面具:独眼,缺牙齿”“这几句话的声调里含有比这几句话本身更为惨痛的成分,受了感动的埃及姑娘睁开了眼睛,他真的已经不在窗口了。她走到窗前去,看见那可怜的驼子坐在墙角,带着痛苦的顺从的表情。她努力克制住对他的厌恶,向他温和地说:‘来吧’”可知,虽然知道卡西莫多救了她,但卡西莫多丑陋的外形让她难以接受,她只能拼命克制对他的厌恶。平静地接受了卡西莫多的丑陋,表现出真诚和善意。结合“于是她姿态优美地坐在她的垫褥上,羊儿躺在她的脚边,两人好一会儿没有动弹,默默地彼此对望着,一个是那样优美,一个是那么难看。每一刻她都在他身上发现更多的丑陋,她的目光从他的弯腿看到他的驼背,从他的驼背看到他的独眼。她不明白全身如此奇形怪状的人怎么能够生存。但是他脸上表现出的那样的悲哀和痛苦,使她有点心软了”可知,她姿态优雅地蹲在她的床垫上,默默地对视着,慢慢开始适应了。相处后的感动。结合“‘我明白了,’他回答道,‘你问我为什么要救你,你忘了,一天晚上,有个坏家伙想把你抢走,第二天你却在他们的可耻的刑台上帮助了他。我即使付出性命也报答不了那滴水和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同情心呀。你已经忘掉那个坏家伙了,但他却还记得呢。’她非常感动地听着他的话,一滴眼泪在那敲钟人的眼睛里滚动,却没有落下来,他好像在努力把它往肚里吞”可知,她为卡西莫多不顾安危的报恩行动而感动。相处后的同情。结合“‘听我说,’他不再担心眼泪掉下来了才说道,‘那边有两座很高的钟塔,一个人假若从那里掉下去,还没有掉到地上就会摔死。要是你愿意我从那里摔下去,你连一句话也不用说,只要用眼睛表示一下就行了。’于是他站了起来。这个怪人啊,那埃及姑娘虽然自己十分悲伤,却还对他产生了几分同情。她做了个手势叫他不要走”可知,对卡西莫多的遭遇深表同情。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首先理解“美丑对照原则”,丑陋的事物当中常常包含着美的成分,反过来,美的事物中也可能包含丑的因素。然后找到文章对美与丑的描写,一是艾丝美拉达与卡西莫多外表美与丑的对照:“透过她的玫瑰色眼睑”“她姿态优雅地蹲在她的床垫上”“那是卡齐莫多那张丑脸”“那个侏儒、独眼、缺牙的假面孔,似乎一直浮现在她眼前”“还有比这些话更惨痛的,那就是说这些话的声调”“他觉得她那么优美,她觉得他那么丑陋”。二是卡西莫多人物自身的美与丑的对照:“她听到一个粗嗓门极其温和地说,‘别怕,我是您的人。我是来看您睡觉的。这无妨吧,对吗?您闭着眼睛,我在这儿看,这对您不会怎么样吧?现在我要走了。看,我在墙后面,您可以睁开眼睛啦。’”“他重新抬起头来,用恳求的目光看着她,看见她要把他拉到她身边,整张脸孔顿时露出快乐和深情的光辉。她想让他进屋去,可是他坚持待在门口”“给,您需要我,要我来,不太害怕看到我时,您就吹这个,我会听到它的声音”“您在他们可耻的耻辱柱上帮了他。一滴水、一点怜悯,我就是献出生命也报答不了啊!您把这个不幸的人忘了;而他,他还记得呢”表现卡西莫多的善良、真诚、感恩的美好品质,与集侏儒、独眼、缺牙、肢脚、罗圈腿、驼背、耳聋等诸多“丑”的因素于一身的奇丑无比的外在形象形成对照。这样的美丑对照,既对立又统一,让人们在对照中去感悟美,摒弃丑,达到了理想化的效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10.C11.B

12.B

13.(1)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2)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

14.李商隐创作的风格特点:为文瑰丽豪迈,奇伟古雅;用词难涩含蓄,注重骈俪对偶。【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偶对”,指诗文的对偶,作“喜”的宾语,其后断开;“从事(于)令狐楚幕”,承前省略主语“李商隐”,状语后置句,“从事”前断开。排除BD;“令狐楚幕”属于偏正结构,“幕”为名词中心语,“楚能章奏”中“楚”为人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男子十五岁”错误,应为“二十岁”。B.正确。鄙视、鄙薄;浮薄;靠近,接近。句意: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认为他欺诈浮薄,品德低劣。/太阳已经接近西边的山,指人已经衰老。C.错误。都是“除去旧职,任新官职”的意思。句意:李商隐又任侍御史。/任命我为洗马。D.错误。适于、适合;出嫁;顺从、依照的。句意:大体上不是适于应用的诗体。/刚出嫁就又回到家来。/怎么安排都要顺着哥哥的心意。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以文章拜谒令狐楚,而被补为太学博士”错误,李商隐补为太学博士时,令狐楚已故。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明年”,第二年;“屡启陈情”,多次写信陈说;“不之省”,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省之”。(2)“期功强近”,比较亲近的亲戚;“外、内”,在外面、在家里;“茕茕孑立”,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吊”,慰问。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李商隐创作的风格特点:由原文“文思清丽”“为文瑰迈奇古”可知,为文瑰丽豪迈,奇伟古雅;由原文“辞难事隐……俪偶长短”可知,用词难涩含蓄,注重骈俪对偶。参考译文:材料一: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二十岁还不到。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开成二年,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后来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从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令狐绹在内署,郑亚因属于李德裕党,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来,李商隐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又通过文章来求见令狐绹,这才补为太学博士。大中末年,李商隐被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材料二:李商隐,字义山,是怀州人。令狐认为他才能出众,让他跟随在自己门下,教给他作文之法,给他以优厚的待遇。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令狐楚与高锴友善,他在高锴面前极力夸赞李商隐,于是李商隐被取中进。令狐楚又奏请李商隐任集贤校理。令狐楚罢相出朝期间,王茂元官河阳节度使,他一向喜爱李商隐的文才,就上表奏请他为掌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为妻。李商隐又任侍御史。因王茂元是李德裕党人,文士们就嘲笑贬低李商隐,认为他欺诈浮薄,品德低劣,都对他采取排斥的态度。李商隐刚直廉洁令人畏惧,他出任广州都督,有人袖藏黄金贿赂他,李商隐拒绝说:“我的性格本来就是这样,难以改变,不是怕此事被人发觉。”不久,他又入朝当了检校吏部员外郎。任期满后,客居荥阳时去世。李商隐精于作诗,写起文章来瑰丽超迈,奇伟古雅,措辞费解,用典隐晦。到他随令狐楚学文法后,文章的骈丽对偶和令狐楚不相上下,而用词的丰富和华丽却略胜一筹。他的文章旨趣很能打动读者,人们称他的文笔空前绝后。后来的评论家说李商隐的诗“如同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丽绵密,瑰奇华美,大体上不是适于应用的诗体”。这个评价一点不假啊!李商隐的文章自成一格,后代学诗文的人十分重视,称为“西昆体”。15.A16.同:都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苦。异:①《南征》中“更沾襟”照应前句的“偷生”“适远”,表现出晚年颠沛流离的诗人的无限悲情。②《蜀相》中“泪满襟”含有诗人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也表达出包括自己在内的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共情之悲。【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A.“表现了诗人南行投奔友人的急切和欢愉”错误,联系颔联可知,首联虽是轻快明丽之景,“岸”“云帆”表明乃是辗转漂泊途中,“欢愉”二字解读不当。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相同点:《南征》的尾联写到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诗人一生抱负远大,“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在当时社会里,文章上的知音,也就是事业上的援手。所以“沾襟”表达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蜀相》的尾联写到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这里面的“英雄”可以指蜀相诸葛亮、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但是也包括诗人自己,诗人想要像诸葛亮那样建功立业,但是却一生不得志,所以抒发了自己无法像诸葛亮那样建立一番功业,一生不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无奈。不同点:《南征》的颔联写到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所以“偷生”“长避地”“适远”表现诗人晚年为了苟全性命,常年颠沛流离使诗人泪满衣襟。《蜀相》的尾联中“长使英雄泪满襟”中“英雄”,这里是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蜀相》“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匡扶社稷的有志之士。“泪满襟”可以联系“出师未捷身先死”可知,诸葛亮并未实现收复失地的壮志,所以“泪满襟”有诗人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因为“英雄”是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匡扶社稷的有志之士,所以“泪满襟”不仅是为诸葛亮而流泪,也为自己,为天下的那些怀有壮志但是却不能实现的“英雄”。祖母刘愍臣孤弱

躬亲抚养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愍、犹、堪、频烦。18.①在古语中使用较多/在古语中不是这样/古语则不然②古语能够活在方言里③可能被叫做“雨飞飞儿”19.B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