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 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综合复习训练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五单 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综合复习训练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五单 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综合复习训练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五单 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综合复习训练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五单 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综合复习训练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6*2-111页共=SECTIONPAGES7*214页◎第=PAGE6*212页共=SECTIONPAGES7*214页第=PAGE1*2-11页共=SECTIONPAGES7*214页◎第=PAGE1*22页共=SECTIONPAGES7*214页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综合复习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马克思说:“就机器使肌肉力成为多余的东西来说,机器成了一种使用没有肌肉力或身体发育不成熟而四肢比较灵活的工人的手段。因此,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这一认识(

)A.反映出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本质 B.使生产动力的革新提上了日程C.揭示了工业革命对工人家庭的影响 D.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形成和完善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该状况反映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起来C.西方列强走向联合日益和谐 D.亚非拉国家的传统经济结构日益顽固3.19世纪30—40年代,在费城、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等地此起彼伏的工人抗议声中,“剥削”“压迫”“欺骗”成为常用词汇,“拥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成为普遍诉求。这些词汇和诉求(

)A.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B.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C.说明斗争形式的多样性 D.形象展现了工人阶级的悲惨4.19世纪40年代,英国学者指出:“工业界没有可以看得见的竞争对手,只希望尽量低成本地生产,尽量广泛地销售其产品。”一部分英国人主张通过降低关税诱使他国贸易自由化,形成由英国专门制造加工他国农产品和原料品的国际劳动分工。英国人的上述观点意在(

)A.实行自由贸易 B.扩大企业利润 C.垄断世界工业 D.深化国际分工5.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的注释里说:“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这段话旨在()A.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阐明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不如当事人C.反映历史认识随时代而变 D.揭示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6.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有助于推动(

)A.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B.科技与生产的紧密联系C.发明与实践经验结合 D.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7.阅读下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人口构成状况的变化(

)时间城市出生在本城的人口比例20岁以上的出生在本城的人口比例1851年普勒斯顿48%仅40%利物浦42.4%22.0%时间城市工业区内外来移民比例其它区域外来移民比例1861年伦敦30.29%41.72%1881年26.96%41.11%①促进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②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③带来了城市建设滞后的问题

④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下列有关“这种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诞生的经济根源是工业革命展开 B.它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C.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官言》发表 D.它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9.下表是1701—1831年英国人口的分布情况(单位:万人)。表中现象反映出这一时期,英国(

)1701年1801年1831年农业区194.9260.5369工商业区195.4376631.8A.人口变动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B.自由贸易增强了区域经济联系C.技术进步加速了城乡贫富差距 D.自然地理格局决定着人口结构10.19世纪50年代,英国就率先研制出了人工合成染料,但这一材料的应用却极为缓慢。德国人从英国人手上获得这一技术,在短短30年间便成为英国最大的染料供应国。英国则从大片殖民地中获得丰富而廉价的原料,向德国出口染料的原材料——焦炭。这反映出(

)A.英德两国贸易关系密切 B.德国注重工业技术创新C.德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大 D.英国经济发展后继乏力11.对下面两幅图中所含信息,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英国垄断了全球运输业. B.欧美工业化已基本完成C.全球市场联系得到加强 D.列强对殖民地加紧争夺12.有学者研究绘制了以总劳动收入(农业劳动者工资乘以人口)表示的英国地图(下图),颜色越深代表收入越高。对此理解准确的是,这一时期(

)A.国民收入水平提升 B.区域发展趋向平衡C.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D.经济结构根本转变13.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坚决反对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观点。他认为,让弱小落后的民族去同强大先进的工业国进行经济上的自由竞争,这无异于让一个孩子去同身强力壮的成人在拳击场上角逐。李斯特意在强调(

)A.弱小民族应尽力避免参与国际竞争 B.德意志帝国需要积极争夺世界霸权C.扩大垄断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 D.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14.1756—1763年间,英国—普鲁士联盟与法国—奥地利联盟(包括西班牙)进行了世界范围的七年战争,基本形势如图所示。这场战争(

A.推动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 B.打破了欧洲大国的均势状态C.促进了英国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D.缘于英国推行自由主义政策15.19世纪中叶,利物浦成为全世界棉花贸易的中心。利物浦棉花经纪人协会通过决议,要求所有出售的棉花都需符合样品质量,不久又提出了棉花质量的基本标准。这一标准的提出(

)A.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B.适应了机械化生产的需要C.构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D.确保了棉纺织业原料品质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工业革命完成后,工厂规模发生了根本变化,单个资本的弱点已经暴露出来,投资的最低规模限制,要求将股份公司制度广泛地用于制造业。(起初)制造商对成立公司还抱着猜疑和冷淡态度,他们建立工厂所需的资金依然依靠内部积累和银行贷款。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工业企业逐渐增多,这时资金的筹集成为重要问题,股份有限公司的许多方便渐渐吸引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领袖们。这些领袖意识到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既可以筹集充足的资金,又可以分散风险,还可以让公司获得生命力,永远经营下去。于是,他们动手改造原先的企业或者按照公司的模式建立新企业。这种改造运动在冶金和工程行业中风靡一时,并逐渐扩大到其他行业。在截至1885年10月为止的这5年之间,约有560个私营行号改组成为公司。——摘编自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经济现代化进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期西方企业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司制度发展的原因。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6~18世纪,英国在西欧国家之间的角逐中崭露头角,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机器发明首先出现在新兴的棉纺织业部门。英国早年的棉纺织品质量低劣,产量有限,国内畅销的棉布几乎全部来自印度。为了抵制竞争,在毛纺织业者的要求下,1700年国会通过议案,严禁从印度等国进口棉布。这使国内棉布价格上涨,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棉纺织业的机器革命是从工具革新开始的。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诱发了棉纱生产的创新。1735年,英国技工约翰·怀特发明了一台包括自动纺筒和翼形纺锤的卷轴纺车,1737年这项发明获得专利。此后,各种纺纱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说这种纺车的发明标志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始。——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二

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洋务运动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洋务派对西方国家认识的逐步加深,洋务运动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大体说来,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以“自强”为主要目标,即主旨是适应战争和军事的需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军事工业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在继续“自强”活动的同时,又提出了“求富”的主张,强调兴办近代民用企业。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在古老的中国开了近代工业的先河。——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类都离不开能源,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被用作能源的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被用作能源的主要是与。(2)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两次工业革命有那些革命性的发明?这些发明产生了那些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工业化开端的不同之处。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结婚的男女双方不得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论双方当事人在结婚这件事情上毫无自主选择的权利。中国古代家长对于子女结婚的包办,大多是从“传宗接代”的目的出发,而忽视子女的个人选择。同时中国古代结婚制度中的结婚程序繁多,自西周时期首创的“六礼”,虽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简化,但作为传统习俗仍一直延续下来。—摘编自潘文波《中国古代结婚制度之演变及其启示》材料二陈旧的婚姻观念总要被不断进步的社会所抛弃,鸦片战争后,尤其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同时也吹响了近代中国婚姻观念变化的号角,古老的中国拉开了婚姻观念变革的大篆。封建包办的婚姻逐渐被废弃和淘汰年轻人在选择婚姻时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自主权。爱情、自由、平等、尊重等信念被注入新的婚忘观念腐朽的、不平等的婚姻观念和模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时期的婚姻观念变化主要体现在婚姻目的的变化、婚姻媒介的变化、婚姻决定权的变化、择偶标准的变化、夫要关系的变化。—摘编自王莹《中国近代婚姻观念变化之梳理》材料三19世纪末,英国一些贵族虽有光荣的头衔,却缺少支撑门面的钱财,他们明显地感受家道中落,入不敷出。于是,贵族也十分渴望得到工商阶级的扶持,来弥补自己经济上的亏空。这种需求和“暴发户”(资产阶级新贵族)的需要极易一拍即合,形成互利的合作。这种合作的最好方式是联姻,联姻的结果是皆大欢喜。贵族们获得了财富,从而能更神气地保持贵族的风度和体面;“暴发户”则使子孙们获得了光聚的血统,从而在上流社会中挣得一席之地。—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婚姻观与中国古代婚姻观的最大差异。(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贵族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联姻的婚姻观。(4)综上,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出现不同婚姻观的认识。19.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材料一

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人类种植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1493年,哥伦布把辣椒带回到了欧洲。1542年,葡萄牙人把辣椒带到了印度果阿……西班牙人及西班牙人开辟的盛极一时的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在辣椒传入中国的问题上发挥着首要作用。从1565年至1815年的两个半世纪中,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当局每年都派遣1至4艘大帆船,来往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之间,每年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在100万比索至400万比索之间,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等商品。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1/2流入了中国。(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5-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并简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产生的历史影响。材料二

巧克力最初来源于中美洲热带雨林中野生可可树的果实可可豆。传入欧洲后,经过欧洲人的开发利用,它由饮料又发展成一种代表欧洲饮食文化特色的食品。时间主要史事1492年哥伦布把从美洲带回的可可豆作为礼物献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1527年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多·廓特兹从阿兹特克贵族那里发现了巧克力的饮用方法并带到西班牙,巧克力在贵族中倍受推崇。此后,西班牙人开始在新大陆广袤的殖民地发展可可种植业1606年西班牙人安东尼奥·克来提将巧克力传入意大利,此后巧克力制造工艺的秘密开始传往欧洲其他国家。这时巧克力价格不菲,成为一种财富的象征1828年荷兰人科恩瑞德·凡·胡登发明了一种把可可脂从可可豆中提取出来的螺旋挤压机,可以去除可可中的酸味和苦味,生产出更柔软、更甜的巧克力饮料,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巧克力的价格1847年发明家通过在巧克力饮料中加入可可脂,成功地生产出了可咀嚼的巧克力块1876年牛奶巧克力问世。巧克力由奢侈的饮料变成了一种高能量食物,在西方被人们大量购买(2)阅读材料二、概括16至19世纪巧克力在欧洲传播的特点。(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述巧克力的发展历程。材料三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等人编著的《新全球史》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全球视角,该书的目录将全球史分为七个时代,如下所示:第一部分早期复杂社会(公元前3500-前500年)第二部分古典社会的形成(公元前500-公元500年)第三部分后古典时代(500-1000年)第四部分跨文化交流的增速(1000-1500年)第五部分全球一体化的缘起(1500-1800年)第六部分____的时代(1750-1914年)第七部分当代全球重组:1914年至今(4)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将目录第六部分补充完整,并以该部分内容为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论述紧扣所拟主题,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99页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材料“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强调的是工业化大生产加重了对人的压榨,反映出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本质,A项正确;材料强调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剥削,与提高生产力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要说明雇佣关系,与工人家庭无联系,排除C项;工业革命推动工厂制度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世界日益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开展了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的欧美国家,一部分是落后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亚非拉地区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因此有了所谓“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概念,该状况反映出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起来,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该状况反映出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起来,不能说明西方列强走向联合日益和谐,排除C项;该状况反映出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起来,“亚非拉国家的传统经济结构日益顽固”说法不准确,亚非拉国家的传统经济结构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逐渐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3.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材料19世纪30-40年代美国一些城市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提出拥有自己劳动成果的诉求,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上升,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B项正确;这是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之一,并未脱离社会现实,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工人阶级的不满,未体现工人阶级的斗争形式,排除C项;材料中的词汇和诉求集中于反抗对象和目标,而非悲惨境遇,且文献史料不如图像史料形象,排除D项。故选B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希望尽量低成本地生产,尽量广泛地销售其产品”、“主张通过降低关税诱使他国贸易自由化,形成由英国专门制造加工他国农产品和原料品的国际劳动分工”可知,材料表明,英国人企图通过操纵价格和关税垄断世界工业,C项正确;英国人的目的是要垄断世界工业,并不仅仅是实行自由贸易和扩大企业利润,排除AB项;英国人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不是要去深化国际分工,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马克思认为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应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旨在揭示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D项正确;“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表述过于绝对,不是这段话强调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后人与当事人对历史的认识,排除B项;历史认识随时代而变,但这段话强调的是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应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不能超越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和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之一是科技与生产密切结合,B项正确;工厂制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已经建立,排除A项;发明与实践经验结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排除C项;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7.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851年至1881年(英国)。根据材料“英国人口构成状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城市提供的工作机会较多,外来移民逐渐增加,促进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城市治理也出现了市政运营落后、城市建设滞后的问题,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人口构成变化不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④错误,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8年(欧洲)。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的是俄国十月革命,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革命的开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C项。故选D项。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701—1831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农业区与工商业区的人口均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工商业区即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农业区即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这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也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可见这一时期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推动了人口的变动,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人口变动,体现不出城乡贫富差距,排除C项;自然地理格局影响人口结构,“决定“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19世纪50年代英国率先研发出了人工合成染料,但是应用缓慢,德国引入这个技术后迅速发展染料产业,甚至英国成为德国的染料原材料的供应国,可知英国没重视技术的应用导致经济发展逐渐乏力,D项正确;仅仅从染料产业发展看不出两国贸易关系密切,排除A项;染料技术是德国从英国获得的,不是技术创新,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规模,排除C项。故选D项。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50至1910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图片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造船业的信息。这一时期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造船业的发展说明航运业迅速发展,全球市场联系增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项正确;题目中没有显示英国,无法得出英国垄断全球运输业的结论,排除A项;题目的信息是航运业发展迅速,无法得出欧美工业化完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列强对殖民地加紧争夺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由材料可知,1760—1830年英国总劳动收入的变化呈现出整体颜色加深的趋势,这说明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国民的劳动总收入增加,A项正确;工业革命拉大了英国南北发展的差距,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社会的贫富差距在拉大,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无法说明工业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李斯特坚决反对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观点,认为一个弱小落后的民族根本无法同强大先进的工业国自由竞争,因为当时德国还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所以应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保护本国贸易,待足以经受住国际竞争时,再实行自由贸易,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当国家实力弱小到时候,应该提高的国家的实力,再去参与过竞争,而不是避免国际竞争,排除A项;李斯特去世的时间是1846年,此时期尚未建立德意志帝国,排除B项;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李斯特去世的时间是1846年,此时期尚未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56——1763年。英国凭借海军力量的优势,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在亚非拉地区扩大殖民范围,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拓展促使英国工业革命随即兴起,英国进入工业化时代,C项正确;1618年到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推动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排除A项;当时欧洲尚未形成均势状态,更谈不上打破均势状态,排除B项;英国推行自由主义政策的时间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中叶(英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英国利物浦是全世界棉花贸易的中心,该协会制定出售棉花的质量标准。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出售棉花的质量标准有利于机器化生产的需要,B项正确;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排除A项;材料涉及棉花的质量标准,不是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C项;“确保了”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6.(1)表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股份制公司逐渐成为主流;企业部门增多,分工更加细化。(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企业竞争激烈;人们思想转变。【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的欧美。表现: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完成后,工厂规模发生了根本变化”,可得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材料“单个资本的弱点已经暴露出来,投资的最低规模限制,要求将股份公司制度广泛地用于制造业”,可得出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股份制公司逐渐成为主流;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垄断企业的出现,可得出企业部门增多,分工更加细化。(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的欧美。原因: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完成后,工厂规模发生了根本变化”,可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工业企业逐渐增多,这时资金的筹集成为重要问题,股份有限公司的许多方便渐渐吸引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业领袖们”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企业竞争激烈;根据材料“ 于是,他们动手改造原先的企业或者按照公司的模式建立新企业。这种改造运动在冶金和工程行业中风靡一时,并逐渐扩大到其他行业”,可得出人们思想转变。17.(1)①煤②电③石油(2)电灯、电话、电车。置响: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生活,推动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环境污染。(3)不同:开始于军事工业(重工业);技术、设备依赖西方;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主要目的;由官方主导展开。(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伴随着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被用作能源的主要是煤,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伴随着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被用作能源的主要是电和石油。(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革命性的发明包括电力应用上的电灯、电话和电车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新型通信工具的发明,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生活,同时也推动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业造成了环境污染。(3)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不同:据材料“洋务运动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可知,开始于军事工业(重工业);据材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可知,由官方主导展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中,技术、设备依赖西方;洋务运动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主要目的。18.(1)特点:当事人缺乏自主权(父母包办为主);主要以传宗接代为目的;程序繁多。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需要家庭劳动力;中国古代家庭中家长制作风的存在(受传统宗法观念影响);封建专制社会纲常伦理的影响(中国古代礼法观念浓厚)。(2)差异:年轻人在选择婚姻时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自主权;爱情、自由、平等、尊重等信念被注入新的婚恋观念。(3)评价:该婚姻观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引起社会结构变化的结果;这种婚姻观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贵族的经济地位,同时也提升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这种婚姻观带有功利性,一定程度地被赋予了交易性质的色彩。(4)认识:一定历史时期的婚姻观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相适应,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也会影响其婚姻观: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有助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社会结婚的男女双方不得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论双方当事人在结婚这件事情上毫无自主选择的权利”可得出当事人缺乏自主权(父母包办为主);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家长对于子女结婚的包办,大多是从‘传宗接代’的目的出发,而忽视子女的个人选择”可得出主要以传宗接代为目的;根据材料“同时中国古代结婚制度中的结婚程序繁多”可得出婚姻礼仪繁琐。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受传统宗法观念影响、中国古代礼法观念浓厚等方面分析即可。(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差异:根据材料“封建包办的婚姻逐渐被废弃和淘汰年轻人在选择婚姻时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自主权”可得出年轻人在选择婚姻时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自主权;根据材料“陈旧的婚姻观念总要被不断进步的社会所抛弃,鸦片战争后,尤其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可得出爱情、自由、平等、尊重等信念被注入新的婚恋观念。(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19世纪的英国。可结合婚姻观的内容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如:该婚姻观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引起社会结构变化的结果;这种婚姻观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贵族的经济地位,同时也提升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这种婚姻观带有功利性,一定程度地被赋予了交易性质的色彩。(4)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的世界。认识:可从婚姻观形成和变化的原因角度进行分析,如:一定历史时期的婚姻观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相适应,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也会影响其婚姻观: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有助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19.(1)历史条件:新航路开辟(必须写)世界联系加强;欧洲殖民者殖民活动,美洲物种外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里斯本——果阿——澳门航线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形成。影响:为西欧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经济转型和世界贸易中心转移;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繁荣;美洲原有社会解体,黑奴贸易加剧非洲的贫困与落后。(2)特点:从西班牙一国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消费对象由社会上层扩展到普通民众;制造工艺不断提高;销售价格由高到低;产品种类由单一到多样。(3)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可可豆起源于美洲;第二阶段,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后,可可豆向外传播至欧洲,并在这一过程中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量种植可可豆;第三阶段,工业革命时期,可可豆被制作成巧克力,巧克力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与此同时工厂制度提升生产力,巧克力被西方普遍接受。(4)示例:目录:第六部分工业化的时代论述:18世纪后期,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海外市场扩大,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引发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随后,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工业化成为时代潮流,可将1750—1914年称为“工业化的时代”。【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16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条件:据材料“1493年,哥伦布把辣椒带回到了欧洲。1542年,葡萄牙人把辣椒带到了印度果阿”可得出得出新航路开辟,世界联系加强;欧洲殖民者殖民活动,美洲物种外传;根据材料“西班牙人及西班牙人开辟的盛极一时的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在辣椒传入中国的问题上发挥着首要作用。”可得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里斯本——果阿——澳门航线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形成。影响:从对中国、欧洲、美洲、世界市场等方面分析。据材料“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1/2流入了中国”得出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繁荣;从对欧洲的影响方面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