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下册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同源染色体联会

C.有纺锤体形成D,着丝点分开

【答案】B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

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

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

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

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

失。

【详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移向两极的过程,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

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的形成过程,C错误;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着丝点的分开过程,D错误。

故选B。

【点睛】

2.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A.减I后期、减I前期B.减I后期、减I后期

c.减n后期、减I前期D.减n后期、减II后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

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

【详解】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

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故选B。

3.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2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为3:1,得到这一结果,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①日高茎产生两种雌配子比例相等

②Fi高茎产生的两种雄配子比例相等

③Fi高茎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④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⑤各种个体的存活几率相等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

C.③④⑤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根本原因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

分开而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雄配子,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子代,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这

样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此外,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详解】①②④:Fi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机会均等,才有可能

实现F2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为3:1,①②④正确;

③:Fi高茎产生的雌配子数量比雄配子的数量少,③错误;

⑤:各种个体的存活几率相等,才有可能实现3:1,⑤正确;

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神经细胞中的核仁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B.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但仍有基因在表达

C.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表现细胞的全能性

D.所有生物体都能通过细胞分裂达到繁殖后代的目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

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

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人体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进行细胞分裂,则核仁会不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

建,A错误;

B、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染色质收缩,但有的基因还在表达,B正确;

C、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表现细胞的全能性越困难,C错误;

D、多细胞生物体仅进行细胞分裂是不能完成繁殖,如有性生殖的生物需要进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进行

繁殖,D错误。

故选B。

5.在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的平行关系,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推测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DNA

C.艾弗里的实验利用减法原理,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利用T2噬菌体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肺炎链球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详解】A、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的平行关系,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推测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B

错误;

C、艾弗里实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即通过逐步加入不同的酶一一排除各种物质的作

用,C正确;

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利用T2噬菌体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6.“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体的23对染色体的DNA分子上约含31.6亿个碱基对,含有3万-

3.5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

A.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3、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含2

个DNA分子)。正常情况下,人体的23对染色体共有46个DNA分子,约含有31.6亿个碱基对,含有3

万〜3.5万多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基因和DNA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故选C。

7.下列变化不一定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同源染色体片段交换B.染色体片段的重复

C.染色体片段的丢失D.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交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一般属于基因重组,A符合题意;

B、染色体片段的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B不符合题意;’

C、染色体片段的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不符合题意;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由于互相交换染色体片段而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不符合

题意。

故选A„

8.下列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底物应选择淀粉

B.将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结果不会造成影响的因素称为无关变量

C.“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中,自变量是02的生成速率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有氧和无氧条件的均为实验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

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

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详解】A、“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底物不选淀粉,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可被分解,A

错误;

B、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结果也会造成影响,故通常通过设置对照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

影响,如“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中设置常温处理的试管作为对照组来排除环境温度对实验的

干扰,B错误;

C、“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的条件,因变量是02的生成速率,C错

误;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有氧和无氧条件的均为实验组,两组实验形成相互对照,为

对比实验,D正确。

故选D。

9.如图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呼吸过程图解,图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X、Y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6Hq

乳酸

酒精+Y

A.图中能生成ATP的代谢过程有①③④⑤

B.过程②和⑤分别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和细胞质基质

C.物质Y可使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最终变为绿色

D.人体细胞内⑤不能进行是因为缺少催化该过程的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过程①代表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过程②代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③代表有氧呼

吸第三阶段,过程④⑤代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X是氧气,Y是二氧化碳。

【详解】A、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可以生成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的ATP,过程①代表细

胞呼吸第一阶段,过程③代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过程①③有ATP生成,过程④⑤代表无氧呼吸第二阶

段,无ATP生成,A错误;

B、过程②代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过程⑤代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B错误;

C、物质Y是二氧化碳,可使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错误;

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酒精是因为缺少催化产生酒精的酶,D正确。

故选D。

10.下图是外界环境对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中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是B点对应的温度

B.乙图中曲线I表示无氧呼吸,曲线n表示有氧呼吸

C.应在无氧条件下储存小麦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D.曲线n最终趋于平衡,可能是受到温度或呼吸酶数量的限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细胞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升

高,细胞呼吸速率增强,B点细胞呼吸速率最大,该点对应的温度为细胞呼吸的最适宜温度,超过最适

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细胞呼吸速率降低;图乙是细胞呼吸速率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曲线

I随氧气浓度升高呼吸速率逐渐降低,直至为0,因此I为无氧呼吸曲线,II曲线随氧气浓度升高,呼吸

速率升高,当氧气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细胞呼吸速率趋于平衡,因此II为有氧呼吸的曲线。

【详解】A、分析题图甲可知,B点呼吸作用相对速率最高,该点对应的温度是细胞呼吸的最适宜温度,

A正确;

B、分析题图乙可知,曲线I随氧气浓度升高呼吸速率逐渐降低,直至为0,因此I为无氧呼吸曲线,II

曲线随氧气浓度升高,呼吸速率升高,当氧气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细胞呼吸速率趋于平衡,因此II为

有氧呼吸的曲线,B正确;

C、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较强,消耗有机物较多,应在低氧条件下储存小麦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

耗,c错误;

D、分析题图乙中的II曲线可知,当氧气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随氧气浓度增加,呼吸作用速率不再增

强,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或呼吸酶数量的限制,D正确。

故选Co

H.某同学欲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脱氧核甘酸时,需在磷酸上连接脱氧核糖和碱基

B.制作模型时,鸟喋吟与胞喀咤之间用3个氢键连接物相连

C.制成的模型中,所含的喋吟碱基数量等于嚏咤碱基数量

D.制成的模型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位于主链的外侧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

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

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在制作脱氧核甘酸时,需在脱氧核糖上连接磷酸和碱基,A错误;

B、鸟喋吟(G)和胞喀咤(C)之间形成3个氢键,B正确;

C、DNA的两条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故在制作的模型中A+G(喋吟碱基)

=C+T(喀咤碱基),C正确;

D、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D正确。

故选Ao

12.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B.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C.真核生物多起点双向复制能提高DNA复制的速率

D.DNA分子的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复制:

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甘酸,c、能量:(ATP),d、一系列的

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

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甘

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详解】A、由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且表现为双向复制,A正确;

B、DNA复制过程中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使双链间的氢键断裂,B错误;

C、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C正

确;

D、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D正确。

故选B

13.关于基因表达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以加快转录速度

B.在转录过程中,需要解旋酶断开DNA双链间的氢键

C.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会沿着mRNA移动,直至读取终止密码子

D.翻译时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一个mRNA分子上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真核细胞中,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

模板合成RNA分子的过程,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是核

糖体。

【详解】A、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A错误;

B、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边解旋边复制,解旋过程需要DNA解旋酶作用,破坏双链间的氢键,解开双螺

旋,而转录过程中起解旋作用的是RNA聚合酶,B错误;

C、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会沿着mRNA移动,直至读取终止密码子,翻译停止,C正确;

D、多个核糖体可结合在一个mRNA上分别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D错误。

故选Co

14.下列关于伴性遗传相关特点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伴X显性遗传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B.血友病、红绿色盲等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C.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儿子

D.正常男性和患红绿色盲的女性婚配所生子女均不患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

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患伴X显性遗传病的人只要一个显性基因即得病,女性XAXA、XAXa均患病,因此女性多

于男性,A错误;

B、血友病、红绿色盲等为伴X隐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即母亲传给儿子,父亲传给女儿,B正

确;

C、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双亲表现正常(XAXa、XAY),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儿子(XaY),C错

误;

D、正常男性(XAY)和患红绿色盲的女性(Xaxa)婚配所生子女男性患病(XaY)、女性正常(XAXa),

D错误。

故选B。

15.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和人类遗传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B.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C.基因突变都改变DNA的结构,基因重组都不改变DNA的结构

D.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以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

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

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并非其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A

错误;

B、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足够大的群体中

随机抽样调查,B正确;

C、基因重组不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但可能改变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即可能改变DNA的结构,C错

误;

D、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

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以突变成

多个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B。

16.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簸糠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

可通过发光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雌雄鱼间生活繁殖方式的联系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B.殿螺鱼的雌鱼与雄鱼是寄生关系

C.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诱导定向突变的结果

D.簸糠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相对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

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详解】A、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的形成除与他们之间的相互适应相关,还包括了与环境的协同进化,

A错误;

B、簸糠鱼的雌鱼与雄鱼是同一种群内的生物,属于同一物种,而寄生关系是种间关系的一种,B错误;

C、头顶发光的“钓鱼竿”的形成是黑暗环境选择的结果,C错误;

D、环境条件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自然选择,而且种群中也会发生突变,所以基因频率可能会改

变,D正确。

故选D。

17.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

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45%。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

100%o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D.T2噬菌体不能寄生在肺炎链球菌体内

【答案】A

【解析】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0、N、S)、DNA(C、H、0、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一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一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

料:细菌的化学成分)一组装一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

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保温时间长会导致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死亡,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上清液中放射性增

加,但是题目给的信息是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故此种情况没有发生,因此上清液中放射性的

出现与保温时间长无关,应该是保温时间短,被标记噬菌体有一部分还未侵染大肠杆菌,导致上清液中

出现放射性,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在下一步离心时分

开,便于放射性的检测,B正确;

C、大肠杆菌比T2噬菌体密度大,则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C正确;

D、病毒的寄生具有特异性,T2噬菌体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D正确。

故选A

18.某双链DNA分子中,鸟喋吟与胞喀咤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率为a,其中一条链上鸟喋吟占该链全部碱

基的比例为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双链DNA分子每条链上都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互补链中鸟嘿吟占该链碱基的比率为(a-b)/2

C.(A+G)/(T+C)的比值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互补链中鸟喋吟与胞喀咤之和在该链上所占的比例也为a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由脱氧核甘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甘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

有4种:腺喋吟(A)、鸟喋吟(G)、胸腺嚎咤(T)和胞喀咤(C)。两条多脱氧核甘酸链反向互补,通

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

【详解】A、该双链DNA分子每条链上都含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

B、DNA中鸟喋吟(G)与胞喀咤(C)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率为a,DNA单链中G+C占比为a,一条链

上鸟喋吟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由于C=G,互补链中C占b,G占a-b,B错误;

C、由于A=T,G=C,任何DNA双链分子中(A+G)/(T+C)=1,不能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C错误;

D、由于两条单链上C+G的数量相等,两条链碱基数量相等,因此互补链中鸟喋吟与胞喀咤之和在该链

上所占的比例也为a,D正确。

故选D。

19.蜜蜂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产生的精子与体细胞的基

因组成相同)。蜜蜂的体色有褐色和黑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褐色雄蜂与黑色雌

蜂交配,子代最不可能表现为()

A.全是褐色B.一半是褐色

C.雌蜂全是褐色D.雄蜂全是黑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褐色与黑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

未知。若褐色为显性(用A表示),黑色为隐性(用a表示),则用褐色雄蜂与黑色雌蜂交配,即A(6)

xaa(?)的交配方式;若褐色为隐性(用a表示),黑色为隐性(用A表示),则用褐色雄蜂与黑色雌蜂

交配,即a(6)xAA(5)或的交配方式。据此分析后代可能的遗传表型。

【详解】若褐色对黑色为显性,则A(6)xaa(?)-Aa(褐色?):a(黑色©),子代雌蜂全为褐色,

雄蜂全为黑色,故C、D有可能得到。

若黑色对褐色为显性,则a(6)xAA(?)-Aa(黑色?):A(黑色d),子代无论雌雄全为黑色;或a

(6)xAa(5)-Aa(黑色2):aa(褐色?):A(黑色6):a(褐色©),在蜜蜂种群中卵细胞受精的比

例无法确定,因此雌雄蜂比例无法确定。但雌蜂产生A和a配子的概率是相等的,故Aa(黑色?):aa

(褐色?)=1:1且A(黑色6):a(褐色3)=1:1,即子代中一半蜜蜂是褐色一半蜜蜂是黑色,B也有可

能得到。

只有全为褐色不可能。故选A。

20.下列关于孟德尔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花瓣开放后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F2代中表现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比为5/8

C.Fi自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D.B全部为黄色圆粒是由于黄色和圆粒基因为显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

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

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

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

【详解】A、由于豌豆是闭花授粉,因此需要在豌豆花粉未成熟前将花瓣掰开,对母本进行去雄以防自花

授粉,A错误;

B、Fi为黄色圆粒豌豆(AaBb),F2代中表现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为黄色圆粒(9A_B_)和绿色皱粒

(laabb),占比为10X6=5/8,B正确;

C、Fi自交,产生的配子有4种(1AB、lAb、laB、lab),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16种,C正确;

D、黄色和绿色杂交,Fi全部为黄色,说明黄色为显性,同理,圆粒对皱粒为显性,D正确。

故选A„

21.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①和④上具有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B.在该种分裂方式中,会出现核膜、核仁的消失和重建

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中有中心体,为动物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

后期。

【详解】A、①的同源染色体是④,染色体①和④上具有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A正确;

B、图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核膜、核仁的消失和重建,B正确;

C、②和③是一对同源染色体,②和③为异型同源染色体,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

体,C正确;

D、据图可知,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D。

22.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实验小组用纯合的两个白花亲本杂

交,Fi表现为紫花,Fi自交产生F2,F2紫花:白花=27:3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每对基因中都有显性基因存在的植株才开紫花

B.在F2植株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比紫花植株多

C.在纯合的两个白花亲本中,均至少含有一对显性基因

D.不含隐性基因的植株开紫花,含有隐性基因的植株开白花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纯合的两个白花亲本杂交,Fi表现为紫花,Fi自交产生F2,F2紫花:白花=27:37,

即紫花占27+(27+37)=27/64=3/4x3/4x3/4,说明当每对基因中均含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紫花,其余均为白

花。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每对基因中都有显性基因存在的植株才开紫花,A正确;

B、设控制花色的三对基因为A、a;B、b;C、c,Fi自交产生F2,F?紫花:白花=27:37,说明Fi的基

因型为AaBbCc,故F2植株中,基因型的种类为3x3x3=27种,紫花基因型的种类为2x2x2=8种,所以白

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为27-8=19种,即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比紫花植株多,B正确;

C、由于每对基因均含有显性基因时表现为紫花,所以在纯合的两个白花亲本中,均至少含有一对显性基

因,C正确;

D、不含隐性基因的植株(AABBCC)开紫花,含有隐性基因的植株可能开紫花(如AaBbCc),也可能

开白花(如aaBBCC),D错误。

故选D。

23.如图是研究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①②③为方案一,①④⑤为方案二。相关分析

错误的是()

dT③

DDTTxddtt—DdTt-J一ddTT

高秆抗病矮秆易感病缸ddT_矮秆抗病

A.过程③为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B.过程⑤是通过自交获得新品种

C.方案一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原理

D.与方案二比,方案一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表示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①表示杂交过程,②表示花药离体培

养得到单倍体,③表示秋水仙素处理过程,②③表示单倍体育种,④⑤表示杂交育种过程。

【详解】A、过程③由单倍体得到二倍体,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一般是高度不育的,所

以没有种子,故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A错误;

B、过程④只能得到ddT_,既存在纯合子,也存在杂合子,因此需要通过⑤连续自交淘汰杂合子,获得

新品种(ddTT),B正确;

C、①②③为方案一,表示单倍体育种,以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原理,C正确;

D、①④⑤为方案二,表示杂交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故选A„

24.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N的培

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H-,5N/,4N

^H-15N/,5N

①④⑤

A.该实验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技术

B.子一代结果若为②,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的学说

C.根据半保留复制学说,推测子二代结果应为③

D.若加入解旋酶后离心,推测子一代结果应为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

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该实验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技术,用15N标记DNA,A正确;

B、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只复制一次,若结果为②,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的学说,因为全保留复

制的为一个在上层,一个在下层,B正确;

C、子二代DNA表明DNA分子复制二次,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2个都是网犯2个为卜脂乜k所

以应为①,C错误;

D、亲代的DNA都是15N,放在"N培养基中培养,复制1次形成2个DNA分子,一条含有&N,一条

含有"N,加入解旋酶一段时间后双链打开形成单链,离心出现的结果应该是一半的&N带和一半的MN

带,即①,D正确。

故选C。

25.奥密克戎毒株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株,2022年2月以来全国爆发的新一轮疫情主要是奥密克戎毒株

引起的,该病毒进入人体后,其RNA直接指导合成两条超长复制酶多肽,再剪切成多个多肽链,该病毒

RNA才能利用这些剪切后形成的复制酶完成催化复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毒复制酶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翻译、加工

B,复制酶多肽的氨基酸数目小于病毒RNA中碱基数目的1/3

C.复制酶催化的复制过程涉及的碱基互补配对包括U-A、C-G、A-T

D.该病毒增殖的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原料、场所、能量、模板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当细胞开始合成

某种蛋白质时,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双链将解开,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普

酸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mRNA

分子。

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

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奥密克戎病毒进入人体后,其RNA直接指导合成两条超长复制酶多肽,所以该病毒复制酶

的合成不需要经过转录,而是直接翻译,然后加工形成复制酶,A错误;

B、复制酶多肽,需要剪切成多个多肽链,剪切后形成的复制酶具有催化作用,所以复制酶多肽的氨基酸

数目小于病毒RNA中碱基数目的1/3,B正确;

C、复制酶催化的复制过程涉及的碱基互补配对包括U-A、C-G,由于没有DNA分子的作用,没有A-T

配对,C错误;

D、该病毒增殖的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原料、场所、能量等,病毒提供了模板,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植株最后长出的、位于最上部的叶片称为旗叶(如图甲所示),旗叶对籽

粒产量有重要贡献。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注:Rubp竣化加氧酶和SBP酶是旗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酶

(1)可选择(填试剂)提取旗叶中光合色素,为防止在研磨中色素被破坏,需要加入适量

=旗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有更多的类囊体堆叠,这为光合作用的阶段提供了更多的

场所。

(2)在旗叶的叶肉细胞中存在着如图乙所示的代谢过程。字母F代表,该细胞夜间产生

ATP的场所有0研究发现,RuBP竣化酶还可催化C5与02反应产生乙醇酸,乙醇酸中

75%的碳又重新生成CCh和C3,即光呼吸过程。该过程(填“提高”、“降低”或“不影

响”)光合作用效率。

(3)为指导田间管理和育种,科研人员对多个品种的小麦旗叶在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

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所示。表中数值代表相关性,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越

大。(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

时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灌浆末期

气孔导度0.300.370.700.630.350.11

胞间CO2浓度0.330.330.600.570.300.22

叶绿素含量0.220.270.330.340.480.45

气孔导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中的供应。研究结果表明,旗叶气孔导度对籽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是在________期。为避免叶绿素含量不足导致在灌浆后期和末期籽粒产量降低,试提出有效的增产措施

【答案】(1)①.无水乙醇②.碳酸钙③.光反应

(2)①.C5②.细胞质基质、线粒体③.降低

(3)①.C02②.灌浆前③.合理施加Mg、N肥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色素含量、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根据反应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

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分析图乙:I表示光反应过程,II表示暗反应过程。字母A代表ATP,字母B代表

ADP和Pi,字母C代表NADP+,字母D代表NADPH,字母E代表C3,字母F代表C5。

【小问1详解】

叶肉细胞中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基粒,其上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可选择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加

入适量碳酸钙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中色素被破坏,旗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有更多的类囊体堆叠,这

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提供了更多的场所。

小问2详解】

分析图乙:I表示光反应过程,II表示暗反应过程,字母A代表ATP,字母B代表ADP和Pi,字母C

代表NADP+,字母D代表NADPH,字母E代表C3,字母F代表C5。该细胞夜间产生ATP的场所有细

胞质基质、线粒体。光呼吸过程中,C5与02反应产生乙醇酸,抑制了CO2的固定过程,而乙醇酸中75%

的碳又重新生成CO2和C3,说明该过程降低了光合作用效率。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气孔导度越大,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

暗反应越有利;据表格数据可知:灌浆前期气孔导度最大,此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最大;为避免叶绿素

含量不足导致在灌浆后期和末期籽粒产量降低,需要合理施加Mg、N肥。

27.某种动物的A基因编码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若突变为a基因则无此功能(A、a位于常染色体

上)。IGF-2是该动物正常发育必需的一种蛋白质,缺乏IGF-2时该动物表现为个体矮小。DNA甲基化是表

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如胞嚏咤在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喀咤,但仍能与鸟喋吟互补配对。

小鼠卵细胞形成时若A基因特定区域发生甲基化,会阻断该基因的转录,精子形成时无此现象。图2为中

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A基因和a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2)A基因特定区域发生甲基化,会影响图2中的(填字母)过程,表型发生_________(填

“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化。A基因的甲基化(填“属于”或“不属于”)基因突变,

原因是o若某基因甲基化后仍可转录则甲基化(填"会”或“不

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

(3)基因型为Aa的小鼠可能表现为个体矮小,请解释原因:。

【答案】(1)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2)①.b②.可遗传③.不属于④.甲基化不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⑤.不会

(3)若A基因来自母本,在产生卵细胞过程中发生了甲基化不能表达

【解析】

【分析】分析图1: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

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该图表示甲基化。分析图2:a表示DNA复

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d表示逆转录,e表示RNA自我复制。

【小问1详解】

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是二者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的碱基(脱

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

【小问2详解】

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

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因此A基因特定区域发生甲基化,会影响图2中的b转录过程。

DNA分子发生甲基化后,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表型发生可遗

传的改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甲基化不导致

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因此不属于基因突变。若某基因甲基化后可转录则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

的碱基序列。

【小问3详解】

据题意可知,小鼠卵细胞形成时若A基因特定区域发生甲基化,会阻断该基因的转录,精子形成时无此

现象,基因型为Aa的小鼠若A基因来自母本,在产生卵细胞过程中发生了甲基化不能表达,进而可能表

现为个体矮小。

28.图是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乙病(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

II।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IIL是两病皆患的男性,请据图回答问题:

o正常女甲病女■乙病男

□正常男■甲病男

两种病男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是遗传。

(2)I2和H5的基因型分别为—和一,若1山与III1结婚,其子女只患甲病的概率为

(3)两病的基因传递中,遵循的遗传规律是:。

(4)假设Hi与II2结婚后生下一个女孩,则该女孩患乙病的概率为—,其原因是

【答案】(1)①.常染色体显性②.伴X染色体隐性

(2)①.aaXbY②.AaXBY③.7/12

(3)(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4)①.0②.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Hi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给女儿提供含X13的精

子,与该病任何基因型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后代都不患乙病。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

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题图分析:甲病:11-5、II-6有病,其女儿0-3正常,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对于乙

病来说H-1、II-2正常,而儿子有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又已知II-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乙

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

甲病:11-5、II-6有病,其女儿0-3正常,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对于乙病来说H-1、II-2

正常,而儿子有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又已知II-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

病。

【小问2详解】

I-2为患乙病的男性,则基因型为aaXbY,H-5患甲病不患乙病,为A-XBY,1-1不患甲病(aa),I-2

患乙病(A-),故11-5的基因型为人这13丫。111-1表现正常,其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而其双亲均不患

乙病,却有一个患乙病的弟弟,则其双亲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XBXb,因此m-i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aa1/2XBX\aa1/2XBXB,III-4患甲病、不患乙病,其双亲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III-4的基

因型及概率为1/3AAXBY、2/3AaXBY„假设III-1与III-4结婚,他们所生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l/3xl+2/3xl/2=2/3,患乙病的概率为l/4xl/2=l/8,故他们结婚后子女只患甲病的概率为2/3x(1-1/8)

=7/12„

【小问3详解】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两病的基因传递中遵循基因的分离与自

由组合定律。

【小问4详解】

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II-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给女儿提供含XB的精子,与该病任何基因

型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后代都不患乙病,故ii-i与n-2结婚后生下一个女孩患乙病的概率为o.

29.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用Dd,li,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

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