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省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培优冲刺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九省新高考高三下学期培优冲刺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付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腾》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选自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今更欲A受之B非欲C复D以为荣E欲F以G为外援H为万安计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郡守,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B.“绝宾客往来之望”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中的“绝”字的意义不同。C.“迁”指调动官职,可升可降可平转,为区分常在其前加一字,如左迁,指降级。D.诚,意为“确实”,与《出师表》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诚”字意义相同。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操年纪轻轻就被举荐为孝廉,想要建立自己的名誉,因此在济南任职时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B.曹操回乡后本想过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但这个愿望落空了,于是下定决心,用二十年来使天下安定太平。C.曹操本可借讨伐董卓之名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担心重新引起祸端,所以常常裁减士兵,不愿扩充军队。D.曹操担心人们私下议论他有夺取帝位的野心,于是学周公著《金縢》之书写了这篇文章,表明自己真实想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2)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14.文中曹操是如何解释自己不放弃兵权的?请简要说明。(3分)九省新高考高三下学期培优冲刺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说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哉?(选自王安石《兴贤》)材料二: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辨。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选自《韩非子·显学》)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何治安之A世有之B而能兴C昏乱之世D虽有之亦不兴E盖用之F与不用之谓矣G有贤而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文中指“列举”,与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中的“举”意义不同。B.过,文中指“过错、过失”,与《鸿门宴》中“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中的“过”意义和用法不同。C.焉,文中指“哪里、怎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D.功伐,“功”与“伐”同义复用,“伐”字与《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中“伐”的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王安石列举了商、周、两汉时期在兴旺与衰败时所任用的贤士,来论证任用贤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B.君主如果能不求全责备,让官吏放开手脚、大展宏图,则有可能超越两汉三代,而后达到三皇五帝的治世境界。C.材料二批驳了孔子以貌取人、以言取人的错误做法,指出如今新起的辩才泛滥,统治者被蒙蔽视听,要引起警示。D.韩非子认为对国家有功之人要加以奖赏,用高官厚禄让官员更加勤勉努力,用心治国,这才是王者的治国之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2)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14.两则材料都围绕“人才观”阐释观点,根据材料概括选拔人才的正确做法。(3分)九省新高考高三下学期培优冲刺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蛸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贳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节选自苏轼《文与可画赏筼筜谷偃竹记》)材料二:高人旷士,用以寄其闲情,学士大夫,亦时彰其绝业。凡此皆外师造化,未尝定为何法何法也!内得心源,不言得之某氏某氏也。兴至则神超理得,景物逼肖;兴尽则得意忘象,矜慎不传。亦未尝以供人耳目之玩,为己稻粱之谋也。惟品高故寄托自远,由学富故挥洒不凡,画之足贵,有由然耳。(节选自王绂《论画》)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与可是日A与其妻B游谷中C烧笋D晚食E发函F得诗G失笑H喷饭满案。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古代长度单位,通常为八尺或七尺,长度与“壁立千仞”的“仞”相当。B.萃,指聚集,与现在所说的“出类拔萃”“人才荟萃”中的“萃”词义词性都相同。C.矜,指庄重。《老子》“自矜者不长”中的“矜”则为“夸耀”之意。D.稻粱之谋,又作“稻粱谋”,指鸟觅食,文中用的是比喻义“人谋求衣食”。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到高大挺直的巨竹,都是有节有叶的。而时人所画的竹子,却是一节一节接起来,一叶一叶堆上的。B.文与可认为自己画的竹子虽不过数尺,却有万尺气势。他将自己的画作《筼筜谷偃竹》和诗作《筼筜谷》都送给了好友苏轼。C.元丰二年七月七日苏轼在湖州晾晒书画,又见到昔日好友文与可画的墨竹图。他不禁百感交集,于是放下画卷,失声痛哭起来。D.清高脱俗之人和胸襟开阔之士,喜欢用绘画来寄托自己的闲情逸致;有学之士和为官之人,也常常用画作来彰显他们非凡的功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2)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14.对于如何才能创作出高妙画作,苏轼、王绂在文中表达了不同的见解。请分别概括。(3分)九省新高考高三下学期培优冲刺语文试题(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仇雠敌战之国也。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韶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遂灭吴。(选自《国语·勾践灭吴》,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臣闻之A贾B人C旱D则资舟E水F则资车G以待H乏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可不养而择也”与“得养人术”(《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的“养”字含义相同。B.“吊有忧”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两句中的“吊”字含义相同。C.“然后卑事夫差”与“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两句中的“事”字含义不同。D.“其有敢不尽力者乎?”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其”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勾践退守会稽山后,文种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君王,勾践不仅不怒,反而与他一起商量治国之事,并派他去跟吴国议和。B.伍子胥分析了吴越形势,力劝夫差抓住有利时机,灭掉越国,但夫差却采纳了太宰伯嚭的建议与越国订立盟约而后撤兵了。C.勾践当着越人的面诚恳地反省自己不自量力,与吴国结了仇,使百姓暴露在中原大国的威胁之下,并请求改变治国政策。D.越国父老兄弟同仇敌忾,反复请战,勾践先推辞,后应允,于是越国大举进攻吴国而且屡战屡胜,最终灭掉吴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2)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14.勾践反思自己的失败教训后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3分)九省新高考高三下学期培优冲刺语文试题(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武帝立,广为未央卫尉,程不识为长乐卫尉。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材料二:臣光曰: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九》)材料三:正义之立,在军为纪律,理军而废纪律者败。广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而无尽寸之功以取封爵由基治军不用纪律。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军之纪律。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中严约束者也。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士诚乐死之矣,然其纪律之不戒也,亦所以取败也。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选自北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广材气A超绝B汉之边将C无出其右D而无尺寸之功E以取封爵F由其治军G不用纪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指靠近,与《荀子·劝学》中“金就砺则利”的“就”意思相同。B.斥候,指军队中的侦察兵,“远斥候”说明李广治军简易之外,也重视敌情变化。C.小人,指普通人,文中说他们“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具体就是指李广的士兵。D.所以,表原因,与《师说》中“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所以”用法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广治军非常简易,军中警戒松弛,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使得士兵感到安乐便利,更乐于追随他。B.程不识对李广的治军之策颇为不屑,而对自己的治军之策却很自信,因为军纪严明,使敌人不敢来犯。C.司马光认为,李广的治军之策与他的将才相匹配,他人很难效法,而程不识的治军之策相比之下更值得学习。D.何去非认为,严肃军纪,部队在防守时能不被侵犯,进攻时能听从指挥,可见他更认同程不识的策略。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2)故曰:厚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14.对于李广简易治军的弊端,司马光与何去非各持什么观点?(3分)答案九省新高考高三下学期培优冲刺语文试题(一)【答案】10.BEH11.A12.B13.(1)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2)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14.①怕会遭到别人的谋害。②为子孙打算。③担心国家有倾覆的危险。【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受之”是第一个“欲”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今更欲受之”句意完整,从B后边断开;“以为荣”是第二个“欲”的宾语,所以从E后边断开;第三个“欲”后边“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中间不能断开,“以为外援”是第三个“欲”的宾语,所以从H处断开。故选B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的能力。A.“主要掌管……科举等事务”错误,科举等事务不属于郡守掌管。B.正确。绝:断绝。/横渡。句意: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却能够横渡江河。C.正确。D.正确。句意: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于是下定决心,用二十年来使天下安定太平”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可知,原文意思是说等过二十年后天下安定太平,自己也不过是跟现在五十岁始举者同岁罢了。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为……所”,表被动固定结构;“忿”,恨;“致”,招致。(2)“孤”,这里指曹操自己,我;“若”,好像;“讳”,隐讳。【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最后一段“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可知,文中此句后是曹操对自己不放弃兵权的解释。根据“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可知,曹操怕放弃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根据“既为子孙计”可知,曹操不放弃兵权是为子孙打算。根据“又己败则国家倾危”可知,曹操是担心自己放弃兵权国家有倾覆的危险。参考译文: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我不仅是对诸位来诉说这些,还常常将这些告诉妻妾,让他们都深知我的心意。我告诉她们说:“待到我死去之后,你们都应当改嫁,希望要传述我的心愿,使人们都知道。”我这些话都是出自肺腑的至要之言。我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腹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恐怕别人不相信的缘故。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廷,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干的啊。先前,朝廷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九省新高考高三下学期培优冲刺语文试题(二)【答案】10.CEG11.D12.C13.(1)不亲近小人,那么进谗言阿谀奉承的人自然疏远了;不受旧规习俗的束缚,那么守职得官吏就能明辨是非地治理事务了。(2)所以明主任用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州县里提拔起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中选拔出来的。14.①广泛咨询百姓意见,寻找有才能人。②不因个人喜好而选才,先考验其能力,并从基层进行选拔。【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旺呢,昏乱的时代虽然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旺呢?大概说的就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有贤才而且能用。“治安之世”与“昏乱之世”句式结构相同,“有之而能兴”与“有之亦不兴”句式结构相同,且根据“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在CE处断开;“与”连接“用之”与“不用之”,中间不断开,“矣”是句末语气词,其后要断开,所以在G处断开。故在CEG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A.正确。列举。/全、都。句意:不可一一列举。/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同他抗争的。B.正确。名词,过错、过失。/动词,责备、批评。句意:不要责难他人的小错。/听说大王有批评责备他的想法。C.正确。句意: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怎么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D.错误。功劳。/夸耀。句意:考察一下他的工作成果。/屈平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批驳了孔子以貌取人、以言取人的错误做法”错,材料二通过列举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看人失实的事例,来告诫统治者不要被蒙蔽视听,要引起警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迩”,亲近,接近;“拘文牵俗”,被动句,受旧规陋俗束缚;“辨治”,明辨是非地治理事物。(2)“起”,提拔;“发”,选拔;“卒伍”,士兵,军队;“起于州部”“发于卒伍”,都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州部起”“于卒伍发”。【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广泛咨询众人,那么有才能的人就有进身之道了,所以要广泛咨询百姓意见,寻找有才能的人。根据材料二“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这是告诫君王不要因个人喜好而选才;“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可是在官职上一试验,用办事成效一考察,就是庸人也不会怀疑他是愚蠢还是聪明了,这是告诫君王,在选拔人才时要先考验其能力;“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所以,明主手下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中挑选出来的,这是告诫君王,在选拔人才时要从基层进行选拔。参考译文:材料一: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旺,放弃贤能之士自负专断而衰败。这两条必定的情势,是古今共通的道理,也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旺呢,昏乱的时代虽然有人才国家也不能兴旺呢?大概说的就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有贤才而且能用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但是不能用,犹如没有人才啊。商朝兴旺时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相,商朝衰败的时候,也有(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义之士。周朝兴旺的时候,有十位和他齐心的人,它衰败的时候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人。两汉兴旺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等人,它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等人。魏晋以下,直到李唐王朝,不可一一列举,然而这中间盛世和末世衰的情况,也都是相同的。从此看来,有贤能的人并且任用他,这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却不能任用,就和没有一样,能够不慎重对待吗?今天和古代是一样的,今天的天下和古代的天下是一样的,今天的百姓也和古代的百姓是一样的。古代哪怕是纷扰的乱世,还有那么多贤能之士,何况今天太平时节,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关键在于君主任用他罢了。广泛咨询众人,那么有才能的人就有进身之道了;君主没有忌讳,那么忠言直谏的言语就开通了;不亲近小人,那么谗佞小人就走远了;不墨守成规,那么尽职守责者就能明辨是非,果断办事了;不求全责备,那么官吏就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了。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材料二:澹台子羽有着君子的仪表,孔子信以为真君子,就收他为徒;同他相处时间长了,却发现他的品行和他的容貌很不相称。宰予说起话来非常文雅,孔子相信他是真文雅,同他相处时间一长,却发现他的智力远不及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说:“按照容貌取人吧,在子羽身上行不通;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行不通。”看来,即使凭借孔子那样的聪明,也还有看人失实的结论。现在流行起来的巧辩大大超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可是在官职上一试验,用办事成效一考察,就是庸人也不会怀疑他是愚蠢还是聪明了。所以明主任用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州县里提拔起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中选拔出来的。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鼓励;不断地升官晋级,那么官职越高他们就越能办事;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九省新高考高三下学期培优冲刺语文试题(三)【答案】10.CEG11.B12.B13.(1)与可画墨竹,起初并不看重自己的画。四面八方拿着丝绢前来求画的人,脚踩着脚涌进他的家门。(2)而我也记载过去和与可开玩笑的话,可以看出与可和我之间像这样亲密深厚没有隔阂的情谊。14.苏轼见解:①下笔前心中要先酝酿好所画之物的完整形象。②作画时要迅速运笔,捕捉心中的事物形象。王绂见解:①作画既要能师法自然,又要能融合自己内心的感悟。②作画者品性高雅、学识丰富,才能创作出珍贵的画作。【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与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诗,禁不住大笑着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游”宾语是“谷中”,所以C处应该断开;“烧笋晚食”和“发函得诗”是两个独立的句子,陈述了两件事情,所以E处应该断开;“发函得诗”是“失笑喷饭满案”原因,两句话各自独立,所以G处应该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错误。“袜材当萃于子矣”和“人才荟萃”中“萃”为动词,意思是“聚集”;出类拔萃”中的“萃”为名词,意思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句意:这回袜子材料应当聚集到你那里了。/出类拔萃:比喻超过聚在一起的同类人或物,多用于形容才德超出众人之上的人。/人才荟萃:形容很多精英会集在一起。C.正确。庄重/夸耀。句意:不再注重谨严慎重。/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将自己的画作《筼筜谷偃竹》和诗作《筼筜谷》都送给了好友苏轼”错,依据“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可知《筼筜谷》并非文与可所作,而是他曾经让苏轼作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贵重”,意动用法,“觉得……贵重”,可译为“看重、重视”;“四方之人持谦素而请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四方持谦素而请之人者”,意思是“四面八方拿着丝绢前来求画的人”;“蹑”,踩。(2)“载”,记载、记录;“畴昔”,以前;“亲厚无间如此”,像这样亲密深厚没有隔阂的情谊。【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苏轼见解。依据“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可知苏轼认为下笔前心中要先酝酿好所画之物的完整形象;依据“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可知苏轼认为作画时要迅速运笔,捕捉心中的事物形象。王绂见解。依据“凡此皆外师造化,未尝定为何法何法也!内得心源,不言得之某氏某氏也”,可知王绂认为作画既要能师法自然,又要能融合自己内心的感悟;依据“惟品高故寄托自远,由学富故挥洒不凡,画之足贵,有由然耳”,可知王绂认为作画者品性高雅、学识丰富,才能创作出珍贵的画作。参考译文:材料一: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刚蹿起来,鹘就猛扑下去,稍有一点放松就错过去了。这是与可教给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与可画墨竹,起初并不看重自己的画。天下拿着丝绢前来求画的人,脚踩着脚涌进他的家门。与可很厌烦,把丝绢抛在地上骂道:“我要拿这些丝绢去做袜子!”致使士大夫把这当成话柄相传。后来,与可自洋州回京师,我去徐州任知州,与可跟我说:“我近来告诉士大夫们说:我们墨竹画派近在彭城,你们可以去那里求画。这回袜子材料应当聚集到你那里了。”信尾还写了一首诗,其中说道:“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我向与可说:“竹子长万尺,应该用二百五十匹绢,我知道您是懒怠做画,只是想要得到这些绢而已!”与可无言可对,就说:“我说错了,世上哪里有万尺长的竹子呢?”我于是证实,回答他的诗说:“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道:“苏公真善辩啊!若有二百五十匹绢,我就要拿它买田还乡养老了。”随之就把他所画的《筼筜谷偃竹》赠给了我,说:“这竹子只不过数尺,却有万尺的气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曾经让我作《洋州三十咏》诗,《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诗说:“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诗,禁不住大笑着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死于陈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晾晒书画,见到这幅墨竹图,便停止了晾书,失声痛哭起来。以前曹操祭奠桥公文中有车过坟前就会腹痛的话,而我也记载下来过去和与可开玩笑的话,可以看出我和与可之间像这样的亲密深厚、没有隔阂的情谊。材料二:高人旷士,用绘画来寄托自己的闲情逸致;读书人和当官的,也常常用画作来彰显他们非凡的功业。所有这些都是在外师法自然,不曾确定是什么模式什么流派!画作者在内获得感悟,不说来自某人某人。兴致到来,作画者的精神就超脱于沉浊之外,理趣便随之而得,风景和物体就会逼真形象了;兴致消逝,就注重它的精神而忽略它的形象,不再注重谨严慎重。也不曾用它来供人视听赏玩,作为自己谋得衣食住行的生计。只有品性高雅所以寄托的情趣自然留传更远,因为学识丰富所以挥洒自然,气度非凡,画作珍贵,是有原委的啊。九省新高考高三下学期培优冲刺语文试题(四)【答案】10.AEG11.A12.C13.(1)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2)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勉励,父亲勉励儿子,妇女勉励丈夫,说:“谁有我们这样好的国君,难道不可以为他效死吗?”14.①关心、体恤越国百姓。②谦卑、恭敬地对待吴王夫差。③十年不征赋税,使百姓多有富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听说,商人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需要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臣闻之”主谓宾结构完整,且“贾人”是后句主语,故在“贾人”前A处断开;“水则资车”前省略主语“贾人”,结构与“贾人旱则资舟”一致,应单独成句,前后EG处断开。故选A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供养;治理。句意: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得到了治理百姓的方法。B.正确。都是“慰问”的意思。句意:谁家有丧事就去慰问。/就像孤零零地站立着,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慰问。C.正确。侍奉;实践。句意:这样之后(越王)谦卑地侍奉夫差。/我虽然不聪敏,让我实践您这话吧。D.正确。难道;一定,千万。句意: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使百姓暴露在中原大国的威胁之下”错误,由原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可知,应是“导致百姓横尸原野”。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退”,打败;“知”,管理。(2)“劝”,勉励;“是”,这样;“死”,效死。【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可知,关心、体恤越国百姓。②由原文“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可知,谦卑、恭敬地对待吴王夫差。③由原文“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可知,十年不征赋税,使百姓多有富足。参考译文: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需要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越国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现在大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大夫您的话,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勾践)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勾践)于是让文种去吴国议和。吴王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互相仇视敌对、征战的两个国家。上党那些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获胜,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获胜,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即使后悔,也必定来不及了。”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献给您。”太宰伯嚭(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只是使敌国臣服而已。越国现在已经臣服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了。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结仇,导致百姓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改正错误。”于是(越王)就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丧事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给离去的人送行,欢迎迁来的人,废除百姓所厌恶的弊政,补充百姓认为不足的事情。这样之后(越王)谦卑地侍奉夫差,派三百名越人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越国的父老兄弟都(向勾践)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恢复国力,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推辞说:“请大家暂且不要言战。”父老兄弟们又请求说:“越国四境之内,爱戴国君您,就像爱戴自己的父母一样。子女想着为父母报仇,臣民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于是勾践就答应了,并且招来大家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民众人数不足,担心的是自己的志向行为缺少羞耻之心。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他不担心士兵志向行为是否有羞耻感,而是担心人数不够多。如今我将帮上天消灭他。”(于是军队)果断地出发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勉励,父亲勉励儿子,妇女勉励丈夫,说:“谁有我们这样好的国君,难道不可以为他效死吗?”因此(越兵)在囿地打败了吴军,接着在没地再次打败了吴军,又在吴国国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九省新高考高三下学期培优冲刺语文试题(五)【答案】10.BDF11.C12.B13.(1)即使是仅仅一百名士卒的将领,也不可有一天废弛而放松严明军纪。(2)所以说:厚养士兵却不能命令他们,这样的军队就像受宠溺的孩子,是不能用来打仗的。14.①司马光认为,李广的简易治军之策不仅使自己的军队无法抵御敌人发动的突然袭击,还会使程不识的士兵怨恨主帅,动摇军心;②何去非认为,李广的简易治军之策会骄纵士兵,使之不听军令导致战败。【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李广的才能和气概超群绝伦,汉代的边将没有人能超过他,但却没有建立一点功勋来得到封爵,是因为他治军不讲军纪。“广材气超绝”是主谓句,“超绝”形容“广材气”,是对李广的个人特色的概括,其后断开,即B处;“汉之边将无出其右”中,“汉之边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车订车定金合同范本
- 南海区与粤海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维修协议书集合
- 2024版钢筋原材料质量检测合同
- 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监控系统开发合同(04版)
- 合同成立的要素2篇
- 挖掘机合伙经营协议书3篇
- 《长广溪水质处理》课件
- 急性阑尾炎课件简单
- 美容化妆品供货商2024年度协议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九年级上学期元月调研模拟物理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202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含答案
- 地铁列车驾驶员劳动合同协议书
- 酒店厨房燃气事故应急预案
- MOOC 综合英语-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大班社会《感恩》
- 2018年陕西省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春季高考单招文理科语文数学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 塔式起重机安装检验作业指导书
- 路面拆除工程
- 几种MIC的测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