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文学性阅读专题4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1分析行文脉络与文本结构_第1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文学性阅读专题4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1分析行文脉络与文本结构_第2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文学性阅读专题4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1分析行文脉络与文本结构_第3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文学性阅读专题4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1分析行文脉络与文本结构_第4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文学性阅读专题4散文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1分析行文脉络与文本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点突破一分析行文脉络与文本结构【链接教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围绕着清华园的一方荷塘,写出了特定环境下的景物之美,也抒发了个人的独特情怀。从空间线索来看,作者从出门开始,经小径到荷塘独赏荷花,然后归来,是一次夏季夜游。从情感脉络来看,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忧愁相互交织,显示了作者复杂的感情线索。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想摆脱忧郁心境而前往荷塘;沿着荷塘的小路,“今晚却很好”,作者以一段内心独白抒发了月下暂得的自由;到了荷塘,心系于美景,心灵得到了极度自由的舒展,进入到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然而这种超然物外注定是短暂的,环顾荷塘四周,热闹的蝉声和蛙声令作者顿感“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可惜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失望、惆怅之情溢于言表;在挥之不去的失落感中,作者发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最终又回归现实中来。考向分析脉络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路径、思路。结构是指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考向(一)分析散文的行文线索【知识储备】线索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是梳理作者行文思路的一个重要参考。抓线索,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类型阐释线索的作用或效果时线以时间的推移、事情的发展、人生的经历等为线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特殊方面:①物线有象征、呼应作用,增添诗意;②情线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③时空线有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的作用地线以地点的转移,如游记散文的移步换景等为线物线把发生在不同时地、不同情况的事件借助事物组合来组织行文,如托物言志的散文人线以人物的变化、更换,或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组织行文事线以某个中心事件为中心组织行文情线以情感的脉络或心理状态的变化来组织行文要判定散文的线索,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题材猜“线”。不同的散文,其线索往往不同,如写景散文多以时间、空间为线索,写人散文多以感情为线索。2.标题判“线”。有的标题即线索。3.时空连“线”。文中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4.以物求“线”。不少托物、叙事类散文,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主旨,这个事物常作为标题或在文中反复出现。5.反复出“线”。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抒情议论的语句去熟悉、把握线索。6.以情导“线”。前几种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于把握,而感情线索经常隐伏于内容之中。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思路指引】分析线索或作用的答题步骤是:》典例1(2020·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建水记①(之四)于坚①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明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北永贞。”(《建水县志》)如果在城外20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②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一圈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阁流丹、钩心斗角、楼台亭阁、酒旌食馆、朱门闾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③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个城的君王。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④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郑屠、张屠、李屠、赵屠……正在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墙头上挂着一窝大黄梨。哪来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到,叫做干巴菌,正闪亮亮的,在锅子中间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一条流水般淌开去。在电子地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宽的几条街,抹去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凉的不毛之地。其实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建水城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0多条街巷,550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粗疏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内。在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⑤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有删改)【注】①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我的分析】题干要求分别简析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应回归文本进行分析。(1)空间线索____________(文章以空间为线索,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2)时间线索____________(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既写了“原始之城”,又写了今日的建水城,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答案】示例: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考向(二)分析散文的行文思路【知识储备】文章思路是对文章内容的设计安排,是结构的内在脉络。思路与结构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侧面,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内在脉络的手段,分析文章思路是把握文章外在结构的基础。【思路指引】梳理散文行文脉络的步骤如下:1.明——明确文体,把握全貌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题材,行文思路有所不同。2.圈——圈点勾画,抓住关键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圈画重点词句。(1)关联词可以清楚地显示作者的思维路径。(2)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等可以提示写作对象、内容以及文章的情感基调等,往往能揭示文章的层次。(3)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的作用。明确了这些语句,整体思路和结构也就变得清晰了。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每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落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4.通——通读全段,概括大意无明显总领或总结性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并概括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5.理——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散文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一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二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三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6.关——关注手法,分析脉络散文的脉络又往往和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紧密相关,如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抑扬、虚实相生、烘托对比、象征手法、修辞技巧等相结合。》典例2(202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心灵的呼吸①音乐,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是沉重而苍凉的存在。许多真诚而朴实的响器的演奏和歌声,强烈地感染了我,像土地、阳光、露珠、微风那样地真实。我觉得人世间的确有一些美好的声音使你无法忘却,它渗透了你的生命,它沉重如种子落在你的心上,永远留在那里,生了根。②父亲屋里的墙上,挂着一管竹箫,我只听他吹过一次。一个秋天的黄昏,我已近十岁光景,父亲独自到房顶上,背靠着烟囱,手拄着箫。我坐在房顶的一个角落,离父亲好远,我的心灵感到一片空茫,隐隐地感觉出父亲是孤独而哀伤的。天渐渐地暗黑下来,父亲的面孔已经模糊不清。我不是听见,是感觉到了有一种很轻飘的、跟夜雾融成一气的声音,幽幽地,静穆地,一缕一丝地降落到我的心上。吹的什么曲调,我不知道,是从来未听过的声音。那箫声仿佛是从父亲深奥的体腔内部流泄出来的,像黑暗中的小溪流,你不用心去感觉,就什么也听不到。父亲什么时候不吹了,我不知道,我们谁也看不见谁,互相没有说一句话。箫不吹了,但那个由声音显示的情境还在,人和箫声都不愿意分离。我觉得箫声是很神秘的,箫是接通心灵与遥远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细的血管与心脏相通那样相依为命的关系。回想起来,我当年学着写诗,就是想找一管接通遥远世界的箫,或与箫相似的让心灵能呼吸的气管。③箫,只属于我父亲个人,他只为自己吹,不要听众。笙和管子,父亲经常吹,不是独自吹,是跟村里的“自乐班”的人一块儿,总是在黄昏以后吹。深秋农闲以后,他们几乎天天在村里的广场上吹奏,全村人都能听到。演奏的声音,如当空月亮,照遍了每个角落。④父亲有两船笙,一船是黄铜的,从我能记事时起,它就摆在父亲的桌上,竖立的竹管如张开的翅膀,我觉得它很好看,知道它能发出奇异的声音,就更对它生出崇敬的感情。我十岁以后,父亲置买了一船白铜的,他特别珍爱这白铜的。父亲用白铜的笙吹,我得到他的允许,怀抱着黄铜的笙坐在一边学着吹。父亲在家里偶然对我说过几句:指头按眼,不能按得太死,声音都憋死了,音调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随曲调的命脉而呼吸。我从父亲吹笙前严肃的准备动作和神情,开始向他学习,他瘦削的双手端着笙座,嘴唇跟笙的嘴一旦接触,笙跟他的生命就形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整体:没有笙,就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就没有笙。⑤“先得摸透每个笙管的个性”,父亲对我说。他让我一个音一个音地认识笙。黄昏时,我坐在屋顶上学着吹,如果父亲正好在家,他总认真地听我吹,很少指点,最多说一句“用心好好琢磨”。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我吹奏时感到很振奋,整个的生命都感触到了美妙的节奏。可以说,我对节奏的理解,就是从吹笙开始的。心灵的吐诉需要节奏,节奏能把内心的各种情感调动起来,凝聚成实实在在的音响世界,任何一个音节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不是孤立的。⑥父亲跟我一块儿吹,总要检查我的手和脸是否干净。仿佛不只是吹吹笙,是带我一起去一处远远的精神境界,比走亲戚还要郑重几分。父亲和我端端地坐在炕上,面对面地吹,中间隔着一张炕桌。我当时觉得这一切的细节确有必要,它表现了一种虔诚的气氛和心境。⑦父亲没有让我吹过管子,说我人还小,容易伤了心肺。笙主要起和声作用,是柔性子,它的声音是浑圆的,而管子的声音是峻拔的,像忽上忽下飞翔的鸟,在笙声的云雾中鸣唱。管子是用硬木镂空制作的,握在手里很沉重,还镶着一圈圈的白铜。父亲吹管子时,脸憋得通红,胸间的气似乎聚集起来朝上冲,拼命朝高高的顶峰飞跃。父亲的嘴异常灵活地吹奏着,声音的高低强弱很难控制,每个音节,稍一不慎,松懈一下,就可能从高入云霄的顶峰摔了下来,把乐曲摔得粉身碎骨。⑧到现在我还有一种看法,吹奏时,曲谱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与情绪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是不可分的。黄昏后,村里的“自乐班”在广场上演奏时,那情景,那气氛,表面上很混乱,尘土飞扬,还免不了有孩子们的哭闹声,可是一旦演奏起来,杂乱的一切都融和了。“自乐班”的人大都是从口外回来的,年纪都不小了,他们受够了苦,需要解闷,当他们在一起合奏的时候,似乎忘掉了一切。所有的曲调都是很苍凉的,在苍茫之中,他们的心像雁群一般飞越过寒冷的冬天,飞越过苦难的人生。如果我对音乐有一点素养的话,主要就是从这些充满了热汗味和烟尘气的场合感受来的。⑨童年时半夜醒来,常听到沉郁的驼铃声在空旷的夜里一声声地响着,回想起来,我觉得那是一种生命的音乐,一种长途跋涉的沉缓而坚毅的节奏。拉骆驼的老汉和一匹匹骆驼需要这苍凉而庄重的乐音伴随着。⑩我在童年少年时期受到的音乐熏陶,使我形成了对乡土音乐的迷恋,也使我这一辈子都无法背离深入骨髓的乡土气,也影响了我的诗的气质。这也就是所有故乡的性格吧!(取材于牛汉的同名散文)作者写出了他对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过程。【我的分析】题干要求分析作者对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其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应分别加以分析。(1)第一阶段____________(第②段先写自己听父亲吹箫,感受到“箫是接通心灵与遥远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细的血管与心脏相通那样相依为命的关系”,说明作者对音乐的意义已有所感悟。)(2)第二阶段____________(第④~⑦段再写父亲的笙与“我”学习吹笙时的感受,“我对节奏的理解,就是从吹笙开始的……任何一个音节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不是孤立的”,说明作者由此了解到不同乐器有不同的特点。)(3)第三阶段____________(第⑧段写作者对“自乐班”的感受,“吹奏时,曲谱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与情绪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是不可分的”“大都是从口外回来的,年纪都不小了……他们的心像雁群一般飞越过寒冷的冬天,飞越过苦难的人生”,这时的作者不但感受到音乐,而且感受到音乐背后的人生与社会。)(4)第四阶段____________(第⑨段写成年后回想童年的驼铃声,感到那也是一种“生命的音乐”,说明作者成年后领悟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声响也具有音乐般的美感。)【答案】(要点)示例:①作者因偶然听到父亲吹箫,初步地感受到音乐对于生命的意义。②作者学习吹笙时对不同乐器在音乐上的特点有了更具体的了解。③“自乐班”的演奏使作者的理解延伸到音乐背后的社会和人生。④作者成年后领悟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声响也具有音乐般的美感。考向(三)分析散文句段的作用【知识储备】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那么,不同位置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1.首句或首段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句(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2.中间句段的作用(1)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2)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或叙述的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3.结尾句段的作用(1)照应题目、开头或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2)点明作者的感悟或抒发作者的情感,增强感染力,有暗示主题或强化情感的作用。(3)意在言外,引人深思;或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4.插入句段(引文)的作用(1)内容层面:分析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2)结构层面:分析对全文思路安排的作用。(3)表达效果:丰富文本内容或富有诗意,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5.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另外,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思路指引】分析句段作用、安排用意应考虑四个方面:》典例3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原文见典例1)【我的分析】题干要求学生理解重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首先在文内勾画出饮食描写方面花费大量笔墨的地方,然后再说明这样描写的作用。(1)分析建水城内临安饭店中食客满堂的场面____________(如“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以此表现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2)分析对烧卖做法的介绍____________(如“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并且说“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以此表现建水城的历史传承。)(3)分析小巷中蘑菇的香气和小巷里提着蔬菜行走的人____________(如“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茭瓜……”,这些写出了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以此表现了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答案】示例: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重点突破如何分析散文形散神聚的构思特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1.散文的“形散”(1)选材的形散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的选材可谓是最为广泛的。它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描述社会现实、风土人情等。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散文的题材。在散文中,材料也往往是很散的。(2)结构的形散在结构上,散文没有统一或严格的结构模式,可谓不拘一格。结构、格局都是依照抒发感情的需要来安排的。(3)表达的形散散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常常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内容综合起来;形散还体现在叙述角度、叙述人称的变化,如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第二人称与第一人称交替使用。另外,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结合以及多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散文表达形散的重要特征。2.散文的“神聚”(1)情感(主题)集中形式散,但是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或者表达一个集中的情感。(2)线索明晰全文围绕某个线索(时间、空间、感情、逻辑等)。》典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泡茶馆汪曾祺“泡茶馆”是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本地原来似无此说法,本地人只说“坐茶馆”。“泡”是北京话。其含义很难准确地解释清楚。勉强解释,只能说是持续长久地沉浸其中,像泡泡菜似的泡在里面。“泡蘑菇”“穷泡”,都有长久的意思。北京的学生把北京的“泡”字带到了昆明,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便创造出一个新的语汇。从西南联大①新校舍出来,有两条街,凤翥街和文林街,都不长。这两条街上至少有不下十家茶馆。从联大新校舍,往东,折向南,进一座砖砌的小牌楼式的街门,便是凤翥街。街角右手第一家便是一家茶馆。这是一家小茶馆,只有三张茶桌,而且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茶具也是比较粗糙的,随意画了几笔兰花的盖碗。除了卖茶,檐下挂着大串大串的草鞋和地瓜,这也是卖的。张罗茶座的是一个女人。这女人长得很强壮,皮色也颇白净。她生了好些孩子。中国的妇女似乎有一种天授的惊人的耐力,多大的负担也压不垮。由这家往前走几步,斜对面,曾经开过一家专门招徕大学生的新式茶馆。这家茶馆的桌椅都是新打的,涂了黑漆。堂倌系着白围裙。卖茶用细白瓷壶,不用盖碗。这家茶馆没有什么值得一记的事,而且开了不久就关了。联大学生至今还记得这家茶馆是因为隔壁有一家卖花生米的。这家似乎没有男人,站柜卖货是姑嫂两人,都还年轻,成天涂脂抹粉。尤其是那个小姑子,见人走过,辄作媚笑。联大学生叫她花生西施。这西施卖花生米是看人行事的。好看的来买,就给得多。难看的给得少。因此我们每次买花生米都推选一个挺拔英俊的“小生”去。再往前几步,路东,是一个绍兴人开的茶馆。他至今乡音未改。大概他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情绪,所以对待从外地来的联大学生异常亲热。他这茶馆里除了卖清茶,还卖一点芙蓉糕、萨其玛、月饼、桃酥,都装在一个玻璃匣子里。我们有时觉得肚子里有点缺空而又不到吃饭的时候,便到他这里一边喝茶一边吃两块点心。有一个善于吹口琴的姓王的同学经常在绍兴人茶馆喝茶。他喝茶,可以欠账。不但喝茶可以欠账,我们有时想看电影而没有钱,就由这位口琴专家出面向绍兴老板借一点。绍兴老板每次都是欣然地打开钱柜,拿出我们需要的数目。我们于是欢欣鼓舞,兴高采烈,迈开大步,直奔南屏电影院。再往前,走过十来家店铺,便是凤翥街口,路东路西各有一家茶馆。路东一家较小,很干净,茶桌不多。街西那家又脏又乱,地面坑洼不平,一地的烟头、火柴棍、瓜子皮。茶桌也是七大八小,摇摇晃晃,但是生意却特别好。从早到晚,人坐得满满的。也许是因为风水好。到这家吃茶的全部是本地人,本街的闲人、赶马的“马锅头”、卖柴的、卖菜的。他们都抽叶子烟。要了茶以后,便从怀里掏出一个烟盒——圆形,皮制的,外面涂着一层黑漆,打开来,揭开覆盖着的菜叶,拿出剪好的金堂叶子,一支一支地卷起来。进大西门,是文林街,挨着城门口就是一家茶馆。这是一家最无趣味的茶馆。茶馆墙上的镜框里装的是美国电影明星的照片,蓓蒂·黛维丝、奥丽薇·德·哈茀兰、克拉克·盖博、泰伦宝华……除了卖茶,还卖咖啡、可可。这家的特点是:进进出出的除了穿西服和麂皮夹克的比较有钱的男同学外,还有把头发卷成一根一根香肠似的女同学。不远几步,街上有一家老式的茶馆,楼上楼下,茶座不少。这家茶馆门前,有一个小摊,卖酸角、拐枣和泡梨。过了春节则有人于门前卖葛根。这种东西可以当零食来吃,我也是在昆明才知道。大学二年级那一年,我和两个外文系的同学经常一早就坐在这家茶馆靠窗的一张桌边,各自看自己的书,有时整整坐一上午,彼此不交语。我这时才开始写作,我的最初几篇小说,即是在这家茶馆里写的。或问:泡茶馆对联大学生有些什么影响?答曰:第一,可以养其浩然之气。联大的学生自然也是贤愚不等,但多数是比较正派的。那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却能自许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并不颓丧灰心,这跟泡茶馆是有些关系的。第二,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发生兴趣,都想了解了解,跟泡茶馆有一定关系。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有删改)【注】①西南联大,前身是由三所大学组建成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