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萍乡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考试时间:75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客观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主观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22年,位于太平洋上的岛国汤加发生火山喷发,我国第一时间利用“海丝一号”卫星对火山喷发的重点区域进行应急拍摄,并将数据及时提供给汤加政府部门。汤加火山喷发后,有专家担心汤加周围的大陆区域会出现军见的低温天气,形成“无夏之年”。图1示意汤加火山喷发时的景观,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汤加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主要来源于()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地核2.结合图2,火山喷发使气温异常降低,是因为()A.①②减少 B.②③减少 C.③④减少 D.④⑤减少3.“海丝一号”卫星对汤加火山喷发的重点区域进行应急拍摄,用到的主要技术是()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GPS卫星导航系统【答案】1.C2.B3.A【解析】【1题详解】汤加火山喷发物质主要为岩浆、气体和灰尘,一般认为岩浆来自地球内部的软流层,C正确;地壳、岩石圈和地核都不是岩浆的来源地,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依据题意,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火山喷发物质中气体和灰尘,会削弱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会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③也会减少,故②③减少,B正确;大气逆辐射④增强,射向大气上界的大气辐射⑤减少,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卫星对汤加火山喷发的重点区域进行应急拍摄属于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灾区遥感影像,监测各地区受灾情况,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灾情并制定具体的施救方案,B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为定位,不能进行应急拍摄,CD错误。故选A。【点睛】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0日20时37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飞船返回舱于10月31日8时11分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完成下面小题。4.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从50千米的高空到地面的着陆过程中,舱外大气温度()A一直降低 B.一直升高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5.对中国空间站与地面信息联系影响最大的是()A.太阳辐射 B.闪电 C.耀斑爆发 D.火山爆发【答案】4.C5.C【解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0千米高空处于平流层顶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从50千米的高空到地面的着陆过程中,需要经历平流层和对流层,平流层气温向下递减,对流层气温向下递增,因此舱外大气温度先降后升,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耀斑爆发时,太阳会释放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强烈射电,这些物质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大气圈中电离层,使得穿过电离层的空间站与地面之间联系的电磁波信号受到影响,甚至中断,C符合题意;太阳辐射、闪电、火山爆发对电磁波信号无明显影响或影响较小,排除ABD。故选C。【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低纬度厚、高纬度薄)、平流层(处于12千米与50千米高度之间)和高层大气(高度50千米以上)。城市化的发展会改变城市下垫面状况,对地表径流产生较大影响。我国南方某城市经多次内涝后发展海绵城市,下图示意该城市下游一水文站建海绵城市前、后两次降水持续时间相同、强度相当的条件下径流过程曲线。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Q1代表建海绵城市后的径流曲线 B.△Q为海绵城市建成前、后径流总量差C.△Q代表建海绵城市后削减的洪峰量 D.△T代表建海绵城市后洪峰提前的时间7.建海绵城市使得水循环环节中的()A.蒸发量增大 B.蒸腾量减少 C.地表径流量增加 D.地下径流量减少【答案】6.C7.A【解析】【6题详解】建海绵城市前硬化下垫面多,透水性能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弱,降雨后产生地表径流量最大值高,汇流速度快,径流最大值出现时间早,建海绵城市后硬化地表减少,透水性能变强,绿化面积增大,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强,降雨后产生地表径流量最大值较低,汇流速度变慢,径流最大值出现时间晚,由此结合读图可知,Q1表示建海绵城市前的径流曲线,Q2表示建海绵城市后的径流曲线,A错误;读图可知,△Q表示建海绵城市前后的洪峰流量差值,代表建海绵城市后削减的洪峰量,并不代表海绵城市建成前、后径流总量差,B错误、C正确;读图可知,△T表示建海绵城市后(Q2)洪峰相对于建海绵城市前(Q1)洪峰推迟的时间,D错误。故选C。【7题详解】建海绵城市后,硬化地表减少,透水性能变强,有利于地表和土壤水蒸发,因此城市内蒸发量增大,A正确;建海绵城市后,绿化面积增大,植被覆盖率增多,因此植被的蒸腾量增加,B错误;建海绵城市后,硬化地表减少,绿化面积增大,有利于雨水下渗,因此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小,CD错误。故选A。【点睛】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且相对稳定,很少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们利用潮汐的水位差,在涨潮和落潮时进行发电。下图为某湖潮汐发电站大坝制面图。完成下面小题。8.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H在一个月内达到最大时的月相可能是()A.新月 B.上弦月 C.凸月 D.下弦月9.若水位一是大坝靠近陆地一侧的水位,且H正开始减小,此时()A.大坝陆地一侧水位最低 B.大坝陆地一侧水位最高C.适合游泳、冲浪等活动 D.附近港口船舶适合离港10.与波浪能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的明显优势是()A.清洁无污染 B.可再生 C.稳定性较强 D.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答案】8.A9.D10.C【解析】【8题详解】潮汐发电利用了海水涨落的水位差,图中H最大时,表示水位差最大,潮汐现象最明显,此时应为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日地月位于一直线,天体引潮力最大,新月出现在农历的每月月初,A正确;上弦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七、初八,月球与太阳相距90°,引潮力较小,B错误;凸月为农历每月十二、十三,引潮力较小,C错误;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引潮力较小,D错误。故选A。【9题详解】此时靠海一侧水位高于靠近陆地一侧,且H正开始减小,说明海水涨潮至最高点,即将落潮。此时即将落潮,且靠海一侧的水位二高于靠陆一侧水位一,说明此时大坝陆地一侧水位较高,且将继续升高(直至与落潮的水位二持平),AB错误;靠海一侧海水涨潮至最高点,即将落潮,不适合游泳、冲浪等活动,但附近港口船舶适合离港,C错误,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稳定的一种能源,潮汐能是从海水面昼夜间的涨落中获得的能量,早晨和傍晚潮水各涨落一次,具有一定的周期,因此二者相比,利用潮汐能发电突出的优点是供能较稳定,C正确;两者都属于清洁无污染能源、可再生和对生态环境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点睛】潮汐能: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涨潮时,大量海水汹涌而来,具有很大的动能;同时,水位逐渐升高,动能转化为势能。落潮时,海水奔腾而归,水位陆续下降,势能又转化为动能。这两种能量都可以利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其东岸发育大量的沙丘,甚至形成了沙岛。下图为青海湖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1.据图推测,青海湖区常年盛行的风向最可能是()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1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盐度最高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1.B12.D【解析】【11题详解】结合图及材料可知,青海湖东侧有大量沙丘,沙源来自于裸露的湖滩,可判断该地为偏西风;湖泊泥沙多由入湖径流携带而来,图示沙丘分布在北侧河流入湖口的南侧,当地应主要盛行西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丙两地附近有河流注入,起到稀释作用,盐度较低,且甲乙丙所处纬度稍高,蒸发较弱,盐度低;丁处纬度低,蒸发强,无河流注入,盐度最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淡水径流注入、水域封闭程度、结冰融冰、洋流(影响海水盐度)。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的影响而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而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下图示意常见的沙波变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水流方向是()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14.沙波移动方向为()A.向南移动 B.向北移动 C.向东移动 D.向西移动【答案】13.C14.D【解析】【13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对比图中前期和后期沙波剖面并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沙坡剖面东坡受到侵蚀,西坡有明显堆积,表明东坡为背水坡,西坡为迎水坡,水流方向是自西向东,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4题详解】对比图中前期和后期沙波剖面并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沙坡剖面东坡受到侵蚀,西坡有明显堆积,由此推知,沙波有向河流上游移动趋势,即向西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河成沙波指河床上呈波状的微地形。多由河沙组成,在大河床上有的是砂砾组成,沙波的脊线与河床的延伸方向直交或成斜交,沙波的纵剖面不对称,陡坡朝向河流下游,迎水流的一坡较缓,它是河床表面两种流体相对运动,交界面不稳定有推移质存在时形成的。规模极小的沙波称为沙纹。下图为我国近海2月表层水温分布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5.影响2月A海域表层水温比B海域低因素可能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海域轮廓16.一艘轮船自甲向丙航行过程中轮船的吃水深度是()A先变浅后变深 B.先变深后变浅 C.一直变浅 D.一直变深【答案】15.B16.C【解析】【15题详解】2月为北半球冬季,冬季大陆降温快,气温低于同纬度的海洋地区,受其影响,临近大陆的海域A比同纬度的海域B水温较低,另外,临近大陆的A海域有寒流性质的沿岸流流经,离大陆较远的B海域有暖流流经,因此影响2月A海域表层水温比B海域低的因素可能是海陆位置,B符合题意;A海域和B海域纬度位置相似,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相似,排除AC;A海域和B海域轮廓对两地水温影响不明显,排除D。故选B。【16题详解】读图可知,由甲到丙海水温度逐渐降低,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因此由甲到丙海水密度逐渐增加,海水密度越大,轮船吃水浓度越浅,因此一艘轮船自甲向丙航行过程中轮船的吃水深度是一直变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3)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4)海陆因素,冬季临近大陆的海域水温较低,夏季临近大陆的海域水温较高。(5)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计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大型山间盆地局部示意图,盆地内有一较大的湖泊,湖区内湖陆风较显著;图中乙村因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较快,外来人口不断增加。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演变为城市。(1)指出甲、乙、丙三地,白天降水概率最大的是哪个,并分析原因。(2)试推测乙村演变为城市后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答案】17.丙地。白天,湖泊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受地形抬升,水汽在丙地凝结形成降水。18.白天湖风的风力增强,夜晚陆风减弱。乙村演变为城市,下垫面发生改变,白天升温较快,湖陆之间温差增加,白天湖风增强;夜晚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降温慢,湖陆之间温差减小,夜晚陆风减弱。【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南方某一大型山间盆地局部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湖陆风的形成、影响降水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小问1详解】白天降水概率最大的是丙地。丙海拔高,白天,湖泊比热容较大,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受地形抬升,水汽在丙地凝结形成降水。【小问2详解】湖陆风增强,白天湖风的风力增强,夜晚陆风减弱。乙村演变为城市,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路面硬化,下垫面发生改变,白天升温较快,气温较高,气压较低,白天湖风增强;夜晚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降温速度慢,气温较高,湖陆之间温差减小,夜晚陆风减弱。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受洋流影响,每年大约有400座冰山被带至纽芬兰岛附近的温暖水域。早在16世纪,这里鳕鱼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下图为纽芬兰岛位置和洋流示意图。(1)试说明甲洋流对海洋航行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2)从洋流因素分析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3)若图中乙海区发生石油泄漏,指出洋流对该石油污染海域环境的影响。【答案】18.甲洋流将大量冰山带至纽芬兰岛附近海域。19.该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鱼群聚集,易于形成大渔场。20.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解析】【分析】本题以纽芬兰岛位置和洋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小问1详解】由材料中信息“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每年大约有400座冰山被洋流带至纽芬兰岛附近的温暖水域”可知,甲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将大量冰山带至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威胁海洋航行。【小问2详解】由材料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该海域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海水扰动,下层营养盐类带到上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吸引大批鱼类的到来;同时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鱼群聚集。因此易于形成大渔场。【小问3详解】由图中洋流流向可知,若乙海区巨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后,将顺着洋流扩大到更远的海区,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污染物的净化,即洋流可以加快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另一方面,洋流也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它是在大气、水、生物、岩石等地理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其中生物是影响土壤形成关键性的因素。如果没有生物的参与,就不可能形成土壤。图1为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图2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条件下发育的自然土壤。(1)结合图1及所学知识,简述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2)图2所示植被区土壤肥力较低,试从气候因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答案】19.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生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20.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比较快,有机质积累少;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解析】【分析】本题以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气候、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小问1详解】植物可以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所以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还可以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小问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营管理课程设计感想
- 背景模糊效果课程设计
- 工贸企业安全、环保、职业健康责任制模版(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工伤事故赔偿与劳动者心理援助服务合同3篇
- 人工运土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3篇)
- 2025年演讲稿《心态决定一切》模版(2篇)
- 模型分公司安全防火规定模版(3篇)
- 2025年人教A新版高二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电缆沟安全生产制度模版(2篇)
- 2025年人教A版高一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八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 智慧水务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
- 给水管道监理实施细则
- 《陆上风力发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
-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课程标准
- 智能化无人机实训教育基地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
- 2024数据分类分级指南第1部分:医疗健康
- 人工智能设计伦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
- 校服服务方案投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