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七省新高考卷01)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姜寨聚落遗址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其中居住区有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这种聚落格局(
)A.蕴含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B.可佐证长江流域先民的定居生活C.基于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 D.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2.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青铜礼器——堇鼎,其上铭文大意为:“‘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此铭文佐证了《史记索隐》中记载:“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继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这可说明(
)A.周初分封制度尚未完善 B.《史记索隐》抄袭了堇鼎铭文C.血缘宗法制度完全确立 D.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3.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尝羌归附汉朝,汉武帝在其属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地区发现了汉代金质“滇王之印”以及“滇国相印”“滇池长印”等官印封泥。这说明(
)A.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体制 B.汉代是西南地区推行郡县之始C.汉朝对古滇国管理实行双轨制 D.考古成果纠正了文献记载的错误4.《唐律》规定,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市券”,即市契,它是官方的契约文书,是通关检查和再次出售的凭据。若“立券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这表明唐朝政府(
)A.重农抑商政策已开始松动 B.重视商业守信和契约意识C.严格限制私人交易的规模 D.积极扶持商品经济的发展5.万历怠政,是指明神宗当政期间的怠政现象。一般认为开始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秋末冬初,长达28年之久。有学者认为,明朝内阁作用巨大,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皇帝的惰性。由此可以推知,明朝(
)A.内阁作为决策机构,保证了中央行政顺利进行B.内阁位高权重,皇帝的最高权力日趋衰落下去C.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发挥了重要辅政功能D.明朝的中央权力结构异化,杂乱无章混乱无序6.1867—1894年,中国棉布进口由1200万海关两上升到3100万海关两,增加不到2倍;而同期洋纱进口则由146万海关两上升到2140万海关两,增加了13倍以上。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当时(
)A.洋布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棉纺织业实现了工业化生产C.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D.政府大力扶持棉纺织业发展7.钱穆在讨论中国政治变迁得失时说:“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他意在强调(
)A.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变法和革命缺乏必要性C.文化传统与制度的有机结合 D.中国政治变迁失大于得8.1926年10月,黄克在广东《清远农民运动报告》中写到:“一般农友皆以依赖政府之心而起……不一月而组织甚众”,后“革命军大部分离粤北伐,随后又传来在长沙受挫的消息,农民因之恐惧,农会也大为动摇”。据此可知(
)A.政治局势影响农运状况 B.农运重心伴随北伐转移C.通讯报道干扰农会活动 D.国民革命重视农民力量9.下图是1951年发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中苏实行同样的经济体制 B.中国努力营造和平发展环境C.中苏结盟共同应对朝鲜战争 D.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经济建设10.1987年,上海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择优选聘经营者,实行职工竞聘上岗,内部也实行经济责任制,将经济指标分解,层层落实。这些措施(
)A.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 B.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C.理顺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D.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11.在雅典和斯巴达,土地财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在该地区农民阶层被纳入到城邦的政治体系中,成为社会的主体阶层。而不是像其他的传统农业社会里,农民仅仅是社会的一个从属阶层,这也是和其他传统农业社会的区别之一。材料反映出(
)A.农业经济在该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B.雅典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C.农民当时在该地区成为主导阶层 D.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异于传统中国12.1215年,贵族、教会、市民与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1265年,贵族集团首领孟德福召集全国性会议反对国王亨利。1295年,国王爱德华为筹集军费召开的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据此可知,13世纪的英国(
)A.贵族阶层主导民主政治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政治妥协实现社会转型 D.初具宪政制度的基础13.有学者认为,欧洲某场运动“冲击和涤荡着被动、冷漠、消极和墨守成规的情绪”,使“优雅代替了唐突,热情取代了冷漠,高贵替换了卑微,清醒代替了混沌,总之,亮丽的生命取代了忧郁的生命”。这场运动(
)A.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B.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王权C.有利于推动欧洲文化转型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4.1813年开始,英国每年支出超过10万卢比投入对印度人的教育,兴办学校、普及英语并使之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同时,英国人还将代议制、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引入印度;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时,提出争取为受良好教育的印度人分享政府权利,之后发展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据此推知,印度上层精英(
)A.借助西方制度和文化意识反抗殖民统治 B.成为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忠实代理人C.旨在推动印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致力于将西方文化与印度传统文化融合1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国家“福利经济”却开始步入困境。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被资本看作“单纯的成本因素”,都会促使资本“外逃”,于是形成了“强资本、弱国家、弱劳工”局面。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阻碍国家福利制度发展 B.西方国家工人的地位被进一步降低C.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受到一定程度削弱 D.垄断资本进一步控制了西方国家的政权16.如图为2018年大洋洲、欧洲等地区的区域内、外出口占本地区总出口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 B.各洲一体化程度差别明显C.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D.各国之间贸易依存度降低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初,清查人丁数字以征丁赋,顺治八年(1651年)丁数约1400万,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已达到2460万。实际上清查人丁时不仅百姓多方隐匿,地方官也担心丁增赋重,不便办纳,有意少报数字,因此实际上的人丁数量应当大大多于统计数字。加上未进入统计的老人、少儿、妇女,到康熙后期,全国的实有人口也应在1亿人以上。随后,雍正又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人口超过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大关。材料二
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康乾盛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使它成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王朝“回光返照”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中期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5分)(2)指出材料二中“回光返照”的喻义,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8分)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1)提取材料中美国二战后对华政策的重要史料信息。(4分)(2)结合材料及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行动及意义。(6分)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该法案主要内容为: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不得征收金钱;不得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员在国会内有演说、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得对臣民采用残酷的刑罚;不得设立审理宗教事务的钦差法庭等。——摘自刘家兴等《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材料二
工业革命相关大事示意图——改编自(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三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摘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该法案”的名称和颁布时间,概述“该法案”是如何推动英国社会转型的。(6分)(2)组织与运用材料二中的信息,概述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3)纵贯上述三则材料,阐明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2分)20.(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学者阿诺德·沃尔弗斯(Arnold·Wolfers)将国家的外交目标分为两类:占有性目标和环境目标。前者指领土、资源、市场、成员国地位等排他性的目标;后者指一国试图塑造国外的事态,建立有利于本国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包括友善、秩序、规则与和平。——摘编自杜东辉《从大西洋到大周边:土耳其复合联盟战略初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一类外交目标并拟定论题,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5分)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七省新高考卷01) 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姜寨聚落遗址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其中居住区有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这种聚落格局(
)A.蕴含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B.可佐证长江流域先民的定居生活C.基于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 D.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其中居住区有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可知,居住区每个单元的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而中心广场是举行集会和祭祀这些公共活动的场所,反映重视集体生活,A项正确;姜寨聚落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处于黄河流域,排除B项;材料图中河流、围沟具有防御功能,但基于军事防御功能的布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布局中有窑场只能说明存在手工业生产,材料未反映与其他生产的地位比较,排除D项。故选A项。2.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青铜礼器——堇鼎,其上铭文大意为:“‘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此铭文佐证了《史记索隐》中记载:“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继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这可说明(
)A.周初分封制度尚未完善 B.《史记索隐》抄袭了堇鼎铭文C.血缘宗法制度完全确立 D.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说的是分封制,“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继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反映的是分封制,因此材料可说明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分封制度,但不能得出是否完善,排除A项;《史记索隐》的部分内容与堇鼎铭文不一样,不能证明抄袭了堇鼎铭文,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分封制,宗法制“完全确立”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3.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尝羌归附汉朝,汉武帝在其属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地区发现了汉代金质“滇王之印”以及“滇国相印”“滇池长印”等官印封泥。这说明(
)A.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体制 B.汉代是西南地区推行郡县之始C.汉朝对古滇国管理实行双轨制 D.考古成果纠正了文献记载的错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汉武帝在其属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政府在古滇国地区既推行郡县制,又封赐当地部族首领参与地方管理,体现出汉朝对古滇国管理实行双轨制,C项正确;郡国并行并非在一个地方同时采取郡县和王国,排除A项;秦朝时期就在西南地区推行郡县,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可知,考古成果不是“纠正”而是“补充”了文献记载,排除D项。故选C项。4.《唐律》规定,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市券”,即市契,它是官方的契约文书,是通关检查和再次出售的凭据。若“立券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这表明唐朝政府(
)A.重农抑商政策已开始松动 B.重视商业守信和契约意识C.严格限制私人交易的规模 D.积极扶持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代商品交易后需领取市契作为凭证,“立券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这表明唐代商品交易注重维护和规范经济秩序,体现了政府重视守信精神和契约意识,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重农思想,也不体现抑商政策松动,排除A项;材料体现政府对具体贸易行为的规范,注重商业守信与契约精神,并未严格限制私人交易的规模,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商品交易的法律规定,不能体现政府扶持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5.万历怠政,是指明神宗当政期间的怠政现象。一般认为开始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秋末冬初,长达28年之久。有学者认为,明朝内阁作用巨大,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皇帝的惰性。由此可以推知,明朝(
)A.内阁作为决策机构,保证了中央行政顺利进行B.内阁位高权重,皇帝的最高权力日趋衰落下去C.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发挥了重要辅政功能D.明朝的中央权力结构异化,杂乱无章混乱无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明朝内阁作用巨大,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皇帝的惰性”和所学可知,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虽然明神宗出现怠政现象,但是内阁发挥了辅政作用,国家也照常运行,C项正确;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无决策权,排除A项;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衰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明朝中央有着明确的机构设置,杂乱无序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6.1867—1894年,中国棉布进口由1200万海关两上升到3100万海关两,增加不到2倍;而同期洋纱进口则由146万海关两上升到2140万海关两,增加了13倍以上。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当时(
)A.洋布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棉纺织业实现了工业化生产C.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D.政府大力扶持棉纺织业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7—189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中国洋纱进口量增加较快,棉布进口量相对平稳,说明中国传统的“纺”与“织”分离,自然经济日益解体,C项正确;据材料“中国棉布进口由1200万海关两上升到3100万海关两,增加不到2倍”可知,洋布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不高,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棉纺织业机械化生产的情况,不能体现实现工业化,排除B项;材料只有洋布和洋纱的进口情况,没有政府扶持棉纺织业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7.钱穆在讨论中国政治变迁得失时说:“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他意在强调(
)A.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变法和革命缺乏必要性C.文化传统与制度的有机结合 D.中国政治变迁失大于得【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材料中钱穆认为民主政治的稳固需要有与之相关联的文化传统,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由于封建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民主制度并没有真正在中国建立起来,钱穆的话意在强调文化传统与制度的有机结合,C项正确;钱穆只是强调思想文化革新的重要性,并非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和革命的必要性,排除AB两项;辛亥革命等政治变迁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仍然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失大于得”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8.1926年10月,黄克在广东《清远农民运动报告》中写到:“一般农友皆以依赖政府之心而起……不一月而组织甚众”,后“革命军大部分离粤北伐,随后又传来在长沙受挫的消息,农民因之恐惧,农会也大为动摇”。据此可知(
)A.政治局势影响农运状况 B.农运重心伴随北伐转移C.通讯报道干扰农会活动 D.国民革命重视农民力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2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一般农友皆以依赖政府之心而起……不一月而组织甚众”“革命军大部分离粤北伐,随后又传来在长沙受挫的消息,农民因之恐惧,农会也大为动摇”及所学可知,北伐战争时期,农民在革命进程顺利阶段积极加入革命阵营,当革命运动遭受一定挫折时又表现出极为恐惧的心理,严重动摇着农会组织的稳定,这说明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着农运状况,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农运重心伴随北伐转移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通讯报道对农会活动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国民革命对农民力量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是1951年发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中苏实行同样的经济体制 B.中国努力营造和平发展环境C.中苏结盟共同应对朝鲜战争 D.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依据材料中军舰模型和工厂模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中国的经济恢复即将完成,中苏合作的领域有工业和军事领域,中国即将进入全力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加速军事领域的建设,有利于营造和平发展环境,B项正确;依据图片信息不涉及国家经济体制,排除A项;依据图片中军舰模型和工厂模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信息不是中苏共同应对朝鲜战争,排除C项;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经济建设是1953年开始,题干时间是1951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1987年,上海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择优选聘经营者,实行职工竞聘上岗,内部也实行经济责任制,将经济指标分解,层层落实。这些措施(
)A.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 B.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C.理顺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D.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7年(中国)。根据材料“对国有企业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择优选聘经营者,实行职工竞聘上岗,内部也实行经济责任制,将经济指标分解,层层落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对国企的改革,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从传统的集中决策、指令式管理向更加市场化、民主化的运作方式转化,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D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范围广泛,材料中的改革却只围绕企业改革,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解决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市场主体是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而材料强调的是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11.在雅典和斯巴达,土地财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在该地区农民阶层被纳入到城邦的政治体系中,成为社会的主体阶层。而不是像其他的传统农业社会里,农民仅仅是社会的一个从属阶层,这也是和其他传统农业社会的区别之一。材料反映出(
)A.农业经济在该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B.雅典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C.农民当时在该地区成为主导阶层 D.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异于传统中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斯巴达)。根据材料“土地财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在该地区农民阶层被纳入到城邦的政治体系中,成为社会的主体阶层”可知,公民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是由土地财产决定的,农民也在城邦的政治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土地在雅典和斯巴达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也说明农业经济在雅典和斯巴达具有着重要地位,A项正确;材料并未有雅典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比较,所以无法得出雅典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的结论,排除B项;农民只是在雅典和斯巴达社会中居于主体阶层,但无法判断出是否居于主导阶层,排除C项;材料并未交代雅典和斯巴达的具体农业生产模式,所以无法看出其和中国的农业生产是否有差异,排除D项。故选A项。12.1215年,贵族、教会、市民与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1265年,贵族集团首领孟德福召集全国性会议反对国王亨利。1295年,国王爱德华为筹集军费召开的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据此可知,13世纪的英国(
)A.贵族阶层主导民主政治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C.政治妥协实现社会转型 D.初具宪政制度的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13世纪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的英国,贵族、教会、市民与国王签署《大宪章》,贵族集团首领集全国性会议反对国王,国王爱德华为筹集军费召开的议会被称为“模范议会”,这些都体现了英国限制国王权力的传统,即初具宪政制度的基础,D项正确;材料贵族阶层在民主政治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不能涵盖所有史料,无法得出贵族主导民主政治的结论,排除A项;13世纪的英国尚未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13世纪末,英国仍然是封建社会,还未实现社会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13.有学者认为,欧洲某场运动“冲击和涤荡着被动、冷漠、消极和墨守成规的情绪”,使“优雅代替了唐突,热情取代了冷漠,高贵替换了卑微,清醒代替了混沌,总之,亮丽的生命取代了忧郁的生命”。这场运动(
)A.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B.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王权C.有利于推动欧洲文化转型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优雅代替了唐突,热情取代了冷漠,高贵替换了卑微,清醒代替了混沌,总之,亮丽的生命取代了忧郁的生命。”并结合所学可知,“优雅”“热情”“高贵”都是人的优良品质,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和尊重,肯定人追求现世的幸福,重视人的主观感受,由此可以判断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其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人性,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给予自由,为近代思想的传播和学术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有利于推动欧洲文化转型,C项正确;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排除A项;启蒙运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王权,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文艺复兴产生的经济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14.1813年开始,英国每年支出超过10万卢比投入对印度人的教育,兴办学校、普及英语并使之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同时,英国人还将代议制、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引入印度;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时,提出争取为受良好教育的印度人分享政府权利,之后发展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据此推知,印度上层精英(
)A.借助西方制度和文化意识反抗殖民统治 B.成为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忠实代理人C.旨在推动印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致力于将西方文化与印度传统文化融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度上层精英得益于英国在印度推行的教育,而这些印度精英利用学来的西方制度文化等来作为武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A项正确;印度上层精英成为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忠实代理人,与题干相悖,排除B项;印度上层精英旨在推动印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表述片面,排除C项;印度上层精英致力于将西方文化与印度传统文化融合,在题干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故选A项。1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国家“福利经济”却开始步入困境。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被资本看作“单纯的成本因素”,都会促使资本“外逃”,于是形成了“强资本、弱国家、弱劳工”局面。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阻碍国家福利制度发展 B.西方国家工人的地位被进一步降低C.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受到一定程度削弱 D.垄断资本进一步控制了西方国家的政权【答案】A【解析】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愈来愈可以在全球自由流动,因此“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导致企业福利、交税的成本增加时,资本会转移至别国,资本自由度的增强,使得政府通过增加税收以提高福利规模、工会通过谈判提高工人福利水平的难度增加,因此形成了“强资本、弱国家、弱劳工”的局面,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工人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全球化的影响,而不是针对政府的职能,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6.如图为2018年大洋洲、欧洲等地区的区域内、外出口占本地区总出口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 B.各洲一体化程度差别明显C.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D.各国之间贸易依存度降低【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18年(世界)。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主要结论:大洋洲、拉美、非洲等地,区域内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较小,而欧洲、亚洲等地,区域内出口占总出口比重较高,说明各州一体化程度差别明显,B项正确;仅从区域内、外出口占比,无法得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仅从图示,无法得出南北之间的差距信息,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之间贸易的依存度在逐渐增强,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初,清查人丁数字以征丁赋,顺治八年(1651年)丁数约1400万,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已达到2460万。实际上清查人丁时不仅百姓多方隐匿,地方官也担心丁增赋重,不便办纳,有意少报数字,因此实际上的人丁数量应当大大多于统计数字。加上未进入统计的老人、少儿、妇女,到康熙后期,全国的实有人口也应在1亿人以上。随后,雍正又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人口超过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大关。材料二
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康乾盛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使它成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王朝“回光返照”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中期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5分)(2)指出材料二中“回光返照”的喻义,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8分)【答案】(1)原因: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政局稳定;高产农作物广泛种植;封建经济繁荣(或封建经济发展);国土开发;税制改革(或“摊丁入亩”的推动、或者废除人头税);隐匿人口的公开等。(每点1分,答出5点即可,共5分)(2)喻义:康乾盛世在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重重危机。(1分)说明:繁荣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增加;疆域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比如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击败准噶尔部、设台湾府、设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等;传统文化科技发展(或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比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编纂《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等。(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共3分)危机表现:人口急剧增长导致资源危机日益暴露(人多地少,矛盾激化);政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或贫富矛盾加剧);奉行闭关自守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等。(每点1分,共4分)【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雍正又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可以归纳出政府调整了赋税政策,废除人头税,减少了隐匿人口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封建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出现康乾盛世的局面,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可以养活更多的人等方面总结人口增长的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回光返照”是指中国的封建社会末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是背后也隐藏着危机。史实说明,结合所学知识,从康乾盛世的表现,对繁荣可以从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增加;疆域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比如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击败准噶尔部、设台湾府、设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等;传统文化科技发展(或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比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编纂《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等方面加以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康乾盛世之后,清朝统治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危机可以从人口急剧增长导致资源危机日益暴露(人多地少,矛盾激化);政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或贫富矛盾加剧);奉行闭关自守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等方面进行说明。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1)提取材料中美国二战后对华政策的重要史料信息。(4分)(2)结合材料及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行动及意义。(6分)【答案】(1)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建立联合政府,企图控制中国;放弃了调处的立场,扶蒋反共。(每点2分,共4分)(2)行动及意义:解放区进行土改,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每点3分,共6分)【解析】(1)结合材料“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来分析。即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建立联合政府,企图控制中国;放弃了调处的立场,扶蒋反共。(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区进行土改,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该法案主要内容为: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不得征收金钱;不得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员在国会内有演说、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得对臣民采用残酷的刑罚;不得设立审理宗教事务的钦差法庭等。——摘自刘家兴等《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材料二
工业革命相关大事示意图——改编自(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三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摘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该法案”的名称和颁布时间,概述“该法案”是如何推动英国社会转型的。(6分)(2)组织与运用材料二中的信息,概述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3)纵贯上述三则材料,阐明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2分)【答案】(1)名称和时间:《权利法案》;1689年。(每点1分,共2分)转型: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扩大议会权力,限制国王权力,为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每点2分,共4分)(2)生产力大发展;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或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每点2分,共6分)(3)关系: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条件;工业革命催生了近代文官制度。(每点1分,共2分)【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一“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不得征收金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法案是《权利法案》,时间是1689年。据材料一“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不得征收金钱;不得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员在国会内有演说、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得对臣民采用残酷的刑罚;不得设立审理宗教事务的钦差法庭等”和所学可得出,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扩大议会权力,限制国王权力,为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从对生产力的推动分析,得出生产力大发展;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得出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或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分析,得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对世界市场的角度分析,得出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得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条件;据材料“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得出工业革命催生了近代文官制度。20.(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学者阿诺德·沃尔弗斯(Arnold·Wolfers)将国家的外交目标分为两类:占有性目标和环境目标。前者指领土、资源、市场、成员国地位等排他性的目标;后者指一国试图塑造国外的事态,建立有利于本国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包括友善、秩序、规则与和平。——摘编自杜东辉《从大西洋到大周边:土耳其复合联盟战略初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一类外交目标并拟定论题,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5分)【答案】二战后初期美苏外交目标之环境目标的制定和实行。二战后,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美国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为,率先挑起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在政治上,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开始;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在经济上,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稳定资本主义秩序,遏制苏联;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军事上,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约”组织;苏联与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成立“华约”组织。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二战后初期,美苏冲突和分歧严重,爆发了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但双方都尽力避免新的大规模战争的爆发。总之,二战后初期,美苏的国家战略均是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为建立有利于本国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而不断调整。(15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是当代世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后者指一国试图塑造国外的事态,建立有利于本国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包括友善、秩序、规则与和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联系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严谨借款协议格式一
- 2024年专属账户交易合同范本下载
- 江南大学《半导体材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季度纳税人例会》课件
- 2024年人事管理岗位保密合同样本
- 2024年全面行政补偿合同书模板解析版版B版
- 佳木斯大学《大学日语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专业装载机驾驶员劳务协议
- 暨南大学《基础西牙语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法律翻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压力容器常规设计
- 圆的旋转问题
- 量学看盘决策系统使用说明
- 小学生升学择校个人简历模板
- 十三辙《韵辙表》——合辙押韵必备正式版
- 材料分析方法答案
- 警服+春秋执勤服
- 毕业设计结束语
- 植物学分类哈钦松系统
- 供应商年度审核计划及现场审核表
- 压力容器基本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