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C/T946—XXXX
目次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要求...............................................................................1
5试验方法...........................................................................3
6检验规则...........................................................................6
7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7
汽车安全带织带
Safetybeltstrap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I
QC/T946—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替代QC/T946-2013《汽车安全带织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与QC/T946-2013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修改了织带的厚度要求(见4.1.2);
——修改了耐低温性要求(见4.2.4);
——修改了耐高温性要求(见4.2.5);
——修改了耐干摩擦色牢度要求(见4.2.8.1)及试验方法(见5.10.1);
——修改了耐湿摩擦色牢度要求(见4.2.8.2)及试验方法(见5.10.2);
——修改了耐汗渍色牢度要求(见4.2.8.3)及试验方法(见5.10.3);
——增加了耐光色牢度要求(见4.2.8.4)级试验方法(见5.10.4);
——修改燃烧特性要求(见4.2.9);
——修改了禁用物质要求(见4.2.10);
——增加了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的要求(见4.2.11)及试验方法(见5.13);
——增加了气味性要求(4.2.12)及试验方法(见5.14);
——增加了雾化性能要求(见4.2.13)及试验方法(见5.15)
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3年首次发布为QC/T946-2013
II
QC/T946—XXXX
汽车安全带织带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安全带织带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等。
本文件适用于GB14166中定义的汽车安全带所使用的织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QC/T236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
GB/T250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51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3920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3922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842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14166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GB30512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GB38262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FZ/T60045-2014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雾化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织带strap
用于约束乘员身体并将所受到的力量传到安全带固定点的柔性部件。
3.2
肩带diagonalbelt
用于臀部斜跨前胸至另一侧肩部的织带。
3.3
腰带diagonalbelt
用于横跨佩戴者盆骨部位前方的织带。
3.4
连续带continuousbelt
肩带和腰带是由一根整体构成的织带。
4要求
4.1通用要求
4.1.1汽车安全带织带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并按规定的程序批准产品图样。
4.1.2织带厚度的规格应按照客户的规格,一般宜不小于1.05mm。
4.1.3织带按5.2的规定试验时,织带的宽度应不小于46mm。
1
QC/T946—XXXX
4.2性能要求
4.2.1抗拉载荷
织带按5.1.2的规定试验时,两件试样的抗拉载荷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两件样品抗拉载荷之差应不
超过所测得的抗拉载荷较大值的10%。
表1抗拉载荷
类型抗拉载荷/N
腰带26700
肩带17700
连续带22300
4.2.2伸长率
织带按5.4的规定试验时,其伸长率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伸长率
类型伸长率/%
腰带≤15
肩带≤30
连续带≤20
4.2.3耐光性
织带按5.5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75%,且不得低于
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
4.2.4耐低温性
织带按5.6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80%,且不得低于
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
4.2.5耐高温
织带按5.7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80%,且不得低于
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
4.2.6耐湿性
织带按5.8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80%,且不得低于
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
4.2.7耐磨性
织带按5.9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75%,且不得低于
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两件样品的抗拉载荷之差应不超过所测抗拉载荷较大值的20%。
4.2.8耐色牢度
4.2.8.1耐干摩擦色牢度
织带耐干摩擦沾色牢度应不低于GB/T251中规定的4级。
4.2.8.2耐湿摩擦色牢度
织带耐湿摩擦沾色牢度应不低于GB/T251中规定的4级。
4.2.8.3耐汗渍色牢度
织带耐汗渍沾色牢度应不低于GB/T251中规定的4级。
4.2.8.4耐光色牢度
2
QC/T946—XXXX
织带耐光色牢度应不低于GB/T250中规定的4级。
4.2.9燃烧特性
织带的燃烧特性应符合GB8410的相关规定,M2、M3类客车用织带燃烧特性应符合GB38262的相关
规定。
4.2.10禁用物质
禁用物质应符合GB30512中的相关规定。
4.2.11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
织带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应不大于表3中的限值。
表3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限值
污染物浓度(单位:mg/m3)
产品类别
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
安全带织带0.020.050.10.10.030.030.020.01
4.2.12气味性
织带气味特性评定等级应不大于表4中规定的等级。
表4气味评定等级
温度条件气味等级
23℃3
40℃3
80℃3.5
4.2.13雾化性能
织带的雾化值应不大于2mg。
5试验方法
5.1抗拉载荷
5.1.1试验条件
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处理环境
中取出后5min内测试。
5.1.2试验步骤
a)每次应采用两条长度足够且按照5.1.1的规定处理过的新织带进行试验。
b)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加载速度大约为100mm/min,试验开始时,夹具间试样
的自由长度应为200mm~240mm。
c)继续增加载荷值,直至织带拉断,记录拉断载荷值。
d)如果织带发生滑动或断裂发生在距夹具10mm以内,试验视为无效,应重新对另一试样进行试
验。
5.2宽度
当按5.1.2的规定进行织带抗拉强度试验时,在试验机不停止拉伸的状态下,测定拉伸载荷为
9800N+100N时试样中间部位的宽度值。
5.3厚度
3
QC/T946—XXXX
当按5.1.2的规定进行织带拉强度试验时,在拉伸载荷达到196N状态下使用数显式千分尺测量织带
的厚度。
5.4伸长率
在拉伸载荷达到196N状态下,在试验样中间部位向两端各100mm处标明初始点(可用试验机的标示
机构),测定拉伸载荷为11100N时两初始点间的距离L。织带伸长率按式(1)计算:
퐿−200
伸长率(%)=×100%·····························································(1)
200
式中:
L--11100N拉伸载荷时两个初始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
5.5耐光照
5.5.1试验条件。
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
5.5.2试验步骤
a)每次应采用按照5.5.2的规定处理的织带进行试验;
b)应采用GB/T8427-2019推荐的设备。织带暴露在光照之下,其时间相对应于使蓝色羊毛标准
7褪色到灰色样卡4级所用的时间;
c)光照处理后,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并应在
从处理环境中取出5min内测量;
d)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机夹具之间,加载速度大约为100mm/min,加载至织带拉断,记录拉断载
荷值。
5.6耐低温性
5.6.1试验条件
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
5.6.2试验步骤
a)每次应采用按照5.6.1的规定处理过的织带进行试验;
b)织带应在温度为-30℃±5℃的低温箱内的平面上至少存放1.5h;
c)将织带对折,并在对折处压上预先冷却到-30℃±5℃的2kg重块,在同一低温箱内放置30min,
除去重块,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低温箱中取出后5min内测量;
d)每条织带对折处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加载速度大约为100mm/min,加载至织带断裂,
记录拉断载荷值。
5.7耐高温性
5.7.1试验条件
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
5.7.2试验步骤
a)每次应采用按照5.7.1的规定处理过的织带进行试验;
b)织带应在温度为80℃±5℃、相对湿度为65%±5%的高温中保存3h;
c)抗拉载荷应在织带的高温箱中取出后5min内测试。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加
载速度为100mm/min,加载至织带断裂,记录拉断载荷值。
5.8耐湿性
5.8.1试验条件
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
5.8.2试验步骤
a)每次应采用按5.8.1的规定处理过的织带进行试验;
b)织带应完全浸泡在温度20℃±5℃且已加入少量湿润剂的蒸馏水中保存3h(试验用1dm3水添加1g
湿润剂配制而成)。可采用任何适用于织带纤维的湿润剂(推荐使用二甘醇);
4
QC/T946—XXXX
c)拉载荷应在织带从蒸馏水中取出后10min内测量。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加载速
度大约为100mm/min,加载至织带拉断,记录拉断载荷值。
5.9耐磨性
5.9.1试验条件
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
5.9.2试验步骤
a)每次应采用按照5.9.1的规定处理过的织带进行试验;
b)试验装置的结构特征尺寸应符合图1和图2的要求。图2中六角棒的表面硬度为HRB97-101,材料
为不锈钢,棱边圆角半径为0.5±0.1mm,两面间距为6.35±0.03mm,表面为冷拉状态。配重的质量为2.3
±0.05Kg;
注:材料应符合JISG4303《不锈钢棒》中的SUS416和SAE51416的要求。
c)两件试样按图1所示安装,织带的一段加配重,另一端绕过六角棒与摆轮连接。摆轮以30±1
次/min的频率顽固摆动;
d)将经摩擦试验后的织带,以磨损部位作为夹紧间距,并按5.1.2的规定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e)六角棒尽可能使用一次,若ab,cd,ef处使用过,试验应更换一个新六角棒。
在六角帮上织带的试验位置:ab-cd-ef.a,b,c,d,e,f位置是棒的棱点。
5.10色牢度
5.10.1耐干摩擦色牢度
按GB/T392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
QC/T946—XXXX
5.10.2耐湿摩擦色牢度
按GB/T392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0.3耐汗渍色牢度
按GB/T392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0.4耐光色牢度
按GB/T842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1燃烧特性
燃烧特性按GB841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2禁用物质
禁用物质按GB3051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3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
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按GB/T3989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4气味性
气味性按QC/T23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5雾化性
雾化性能按FZ/T60045-2014中8.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检验规则
6.1织带经制造商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文件。
6.2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3在下列情况之一,制造商应对产品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投产前;
b)因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c)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
d)产品停产1年以上,恢复生产时,生产场所发生变更或生产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周期检查要求时。
6.4型式试验的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
6.4.1织带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批产品中抽取。检验项目中,如燃烧特性不合格,不允许复查,
判该次型式检验不合格。其他项目中若有其中任一项不合格,允许按不合格项的抽样数加倍抽取(或供
需双方商议),进行产品不合格项的复查,若复查后仍有一项不合格时,可以按不合格项的抽样数加倍
抽取或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若有二项不合格,不允许复查,判该次型式检验不合格。
表5检验项目
序号检验项目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1宽度4.1.35.2√√
2厚度4.1.25.3√√
3抗拉强度4.2.15.1√√
4伸长率4.2.25.4√√
5耐光性4.2.35.5√
6耐低温性4.2.45.6√
7耐高温性4.2.55.7√
8耐湿性4.2.65.8√
9耐磨性4.2.75.9√
6
QC/T946—XXXX
10耐色牢度4.2.85.10√
11燃烧特性4.2.95.11√
12禁用物质4.2.105.12√
13挥发性有机物4.2.115.13√
14气味性4.2.125.14√
15雾化性能4.2.135.15√
注:除1、2和4外,每项试验采用两条长度足够的新织带。
7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
7.1产品应有名称、规格型号等标志。
7.2产品应有需要的包装,应有产品合格证。其信息应有: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数量、出厂
日期、制造商名称和生产地址。
7.3产品运输中应有防尘防雨等防护措施。
7.4产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应避免与腐蚀性物质接触。
7.5对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有特殊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7
ICS43.040.60
CCST26
QC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946—XXXX
代替QC/T946-2013
汽车安全带织带
Safetybeltstrap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QC/T946—XXXX
汽车安全带织带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安全带织带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等。
本文件适用于GB14166中定义的汽车安全带所使用的织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QC/T236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
GB/T250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51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3920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3922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842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14166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GB30512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GB38262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FZ/T60045-2014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雾化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织带strap
用于约束乘员身体并将所受到的力量传到安全带固定点的柔性部件。
3.2
肩带diagonalbelt
用于臀部斜跨前胸至另一侧肩部的织带。
3.3
腰带diagonalbelt
用于横跨佩戴者盆骨部位前方的织带。
3.4
连续带continuousbelt
肩带和腰带是由一根整体构成的织带。
4要求
4.1通用要求
4.1.1汽车安全带织带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并按规定的程序批准产品图样。
4.1.2织带厚度的规格应按照客户的规格,一般宜不小于1.05mm。
4.1.3织带按5.2的规定试验时,织带的宽度应不小于46mm。
1
QC/T946—XXXX
4.2性能要求
4.2.1抗拉载荷
织带按5.1.2的规定试验时,两件试样的抗拉载荷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两件样品抗拉载荷之差应不
超过所测得的抗拉载荷较大值的10%。
表1抗拉载荷
类型抗拉载荷/N
腰带26700
肩带17700
连续带22300
4.2.2伸长率
织带按5.4的规定试验时,其伸长率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伸长率
类型伸长率/%
腰带≤15
肩带≤30
连续带≤20
4.2.3耐光性
织带按5.5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75%,且不得低于
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
4.2.4耐低温性
织带按5.6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80%,且不得低于
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
4.2.5耐高温
织带按5.7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80%,且不得低于
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
4.2.6耐湿性
织带按5.8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80%,且不得低于
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
4.2.7耐磨性
织带按5.9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75%,且不得低于
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两件样品的抗拉载荷之差应不超过所测抗拉载荷较大值的20%。
4.2.8耐色牢度
4.2.8.1耐干摩擦色牢度
织带耐干摩擦沾色牢度应不低于GB/T251中规定的4级。
4.2.8.2耐湿摩擦色牢度
织带耐湿摩擦沾色牢度应不低于GB/T251中规定的4级。
4.2.8.3耐汗渍色牢度
织带耐汗渍沾色牢度应不低于GB/T251中规定的4级。
4.2.8.4耐光色牢度
2
QC/T946—XXXX
织带耐光色牢度应不低于GB/T250中规定的4级。
4.2.9燃烧特性
织带的燃烧特性应符合GB8410的相关规定,M2、M3类客车用织带燃烧特性应符合GB38262的相关
规定。
4.2.10禁用物质
禁用物质应符合GB30512中的相关规定。
4.2.11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
织带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应不大于表3中的限值。
表3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限值
污染物浓度(单位:mg/m3)
产品类别
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
安全带织带0.020.050.10.10.030.030.020.01
4.2.12气味性
织带气味特性评定等级应不大于表4中规定的等级。
表4气味评定等级
温度条件气味等级
23℃3
40℃3
80℃3.5
4.2.13雾化性能
织带的雾化值应不大于2mg。
5试验方法
5.1抗拉载荷
5.1.1试验条件
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处理环境
中取出后5min内测试。
5.1.2试验步骤
a)每次应采用两条长度足够且按照5.1.1的规定处理过的新织带进行试验。
b)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加载速度大约为100mm/min,试验开始时,夹具间试样
的自由长度应为200mm~240mm。
c)继续增加载荷值,直至织带拉断,记录拉断载荷值。
d)如果织带发生滑动或断裂发生在距夹具10mm以内,试验视为无效,应重新对另一试样进行试
验。
5.2宽度
当按5.1.2的规定进行织带抗拉强度试验时,在试验机不停止拉伸的状态下,测定拉伸载荷为
9800N+100N时试样中间部位的宽度值。
5.3厚度
3
QC/T946—XXXX
当按5.1.2的规定进行织带拉强度试验时,在拉伸载荷达到196N状态下使用数显式千分尺测量织带
的厚度。
5.4伸长率
在拉伸载荷达到196N状态下,在试验样中间部位向两端各100mm处标明初始点(可用试验机的标示
机构),测定拉伸载荷为11100N时两初始点间的距离L。织带伸长率按式(1)计算:
퐿−200
伸长率(%)=×100%·····························································(1)
200
式中:
L--11100N拉伸载荷时两个初始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
5.5耐光照
5.5.1试验条件。
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
5.5.2试验步骤
a)每次应采用按照5.5.2的规定处理的织带进行试验;
b)应采用GB/T8427-2019推荐的设备。织带暴露在光照之下,其时间相对应于使蓝色羊毛标准
7褪色到灰色样卡4级所用的时间;
c)光照处理后,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并应在
从处理环境中取出5min内测量;
d)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机夹具之间,加载速度大约为100mm/min,加载至织带拉断,记录拉断载
荷值。
5.6耐低温性
5.6.1试验条件
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
5.6.2试验步骤
a)每次应采用按照5.6.1的规定处理过的织带进行试验;
b)织带应在温度为-30℃±5℃的低温箱内的平面上至少存放1.5h;
c)将织带对折,并在对折处压上预先冷却到-30℃±5℃的2kg重块,在同一低温箱内放置30min,
除去重块,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低温箱中取出后5min内测量;
d)每条织带对折处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加载速度大约为100mm/min,加载至织带断裂,
记录拉断载荷值。
5.7耐高温性
5.7.1试验条件
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
5.7.2试验步骤
a)每次应采用按照5.7.1的规定处理过的织带进行试验;
b)织带应在温度为80℃±5℃、相对湿度为65%±5%的高温中保存3h;
c)抗拉载荷应在织带的高温箱中取出后5min内测试。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加
载速度为100mm/min,加载至织带断裂,记录拉断载荷值。
5.8耐湿性
5.8.1试验条件
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
5.8.2试验步骤
a)每次应采用按5.8.1的规定处理过的织带进行试验;
b)织带应完全浸泡在温度20℃±5℃且已加入少量湿润剂的蒸馏水中保存3h(试验用1dm3水添加1g
湿润剂配制而成)。可采用任何适用于织带纤维的湿润剂(推荐使用二甘醇);
4
QC/T946—XXXX
c)拉载荷应在织带从蒸馏水中取出后10min内测量。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加载速
度大约为100mm/min,加载至织带拉断,记录拉断载荷值。
5.9耐磨性
5.9.1试验条件
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
5.9.2试验步骤
a)每次应采用按照5.9.1的规定处理过的织带进行试验;
b)试验装置的结构特征尺寸应符合图1和图2的要求。图2中六角棒的表面硬度为HRB97-101,材料
为不锈钢,棱边圆角半径为0.5±0.1mm,两面间距为6.35±0.03mm,表面为冷拉状态。配重的质量为2.3
±0.05Kg;
注:材料应符合JISG4303《不锈钢棒》中的SUS416和SAE51416的要求。
c)两件试样按图1所示安装,织带的一段加配重,另一端绕过六角棒与摆轮连接。摆轮以30±1
次/min的频率顽固摆动;
d)将经摩擦试验后的织带,以磨损部位作为夹紧间距,并按5.1.2的规定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e)六角棒尽可能使用一次,若ab,cd,ef处使用过,试验应更换一个新六角棒。
在六角帮上织带的试验位置:ab-cd-ef.a,b,c,d,e,f位置是棒的棱点。
5.10色牢度
5.10.1耐干摩擦色牢度
按GB/T392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
QC/T946—XXXX
5.10.2耐湿摩擦色牢度
按GB/T392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0.3耐汗渍色牢度
按GB/T392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0.4耐光色牢度
按GB/T842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1燃烧特性
燃烧特性按GB841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2禁用物质
禁用物质按GB3051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3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
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按GB/T3989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4气味性
气味性按QC/T23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5.15雾化性
雾化性能按FZ/T60045-2014中8.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检验规则
6.1织带经制造商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文件。
6.2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3在下列情况之一,制造商应对产品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投产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物联网项目担保回购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购房贷款贷款期限延长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履约担保流程规范3篇
- 2025版砼烟囱新建施工规范编制与培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产买卖环保评估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钢管行业品牌战略合作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拆除合同范本(老旧房屋拆除工程协议)
- 网络布线施工方案
- 金属雕花板批发施工方案
- 酒店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2025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重症患者家属沟通管理制度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IF钢物理冶金原理与关键工艺技术1
- JGJ46-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销售提成对赌协议书范本 3篇
- 劳务派遣招标文件范本
- EPC项目阶段划分及工作结构分解方案
- 《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