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调查报告13000字(论文)】_第1页
【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调查报告13000字(论文)】_第2页
【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调查报告13000字(论文)】_第3页
【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调查报告13000字(论文)】_第4页
【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调查报告13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ⅢⅡ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调研分析报告摘要研究目的:说谎是幼儿常见的言语欺骗行为,也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以往的研究表明,幼儿在2—3岁左右已经开始说谎。本研究了解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现状,分析其原因,针对小班幼儿说谎行为从家长和教师的角度提出相对应的策略。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从河北省沧州市和陕西省安康市的8所幼儿园里的120位小班幼儿家长和120位幼儿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选取4位小班幼儿教师和4位小班幼儿家长进行深度访谈。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在小班幼儿的学习生活中,普遍出现说谎行为,但最容易发生的是无意说谎,是由于认知不足,现实和想象混淆而说出与现实不符的话。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主要有对他人的模仿、成人的错误引导、对批评惩罚的恐惧和为达到某些个人目的或逃避责任。对策与建议: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了帮助幼儿区分现实和想象、创造良好身心环境、正确引导合理奖惩、树立良好的诚信榜样、家园共育等有效措施。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面对小班幼儿的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教师和家长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和矫正这一行为。关键词:小班幼儿;说谎行为;对策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研究目的 11.2研究意义 11.3说谎的概念和类型 11.4关于幼儿说谎的研究现状 2第二章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32.2访谈法 3第三章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调查结果 33.1教师和家长的基本情况分析 33.2小班幼儿常见说谎行为与频率 43.3家长和教师对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态度与表现 73.4家长和教师自身说谎及履行承诺行为分析 83.5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家园沟通 9第四章小班幼儿说谎的成因分析 104.1认知水平有限,想象与现实分不清 124.2对批评或惩罚的恐惧 124.3幼儿的盲目模仿 124.4成人的错误引导 134.5渴望得到认可或奖励 13第五章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应对策略 145.1帮助幼儿区分现实和想象 145.2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诚实守信榜样 145.3正确引导幼儿,合理奖惩 145.4创造温馨宽容的成长环境 第1章引言1.1研究目的幼儿说谎行为一般是指幼儿说出的话与事实不符合的行为。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它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幼儿说谎行为的表现和成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成人正确的认识和合理引导。在幼儿园小班实习期间,研究者发现,小班幼儿说谎的问题给教师带来了困扰,也出现了家长和教师因为幼儿的一个谎言而产生了误会。一些教师和家长无法正确认识幼儿的说谎行为,采取了一些不合适的教育措施和行为,比如:有的教师动辄会给幼儿贴上“不诚实”的道德标签。如果幼儿出现说谎行为而没有得到成人的重视和正确引导,幼儿很有可能就会养成说谎成性的习惯,不仅不利于幼儿的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选择幼儿说谎这一行为来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幼儿说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以达到矫正幼儿说谎的目的,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1.2研究意义在文献资料的查阅中,笔者发现,从研究内容上看,对于幼儿说谎行为,多数研究者主要在儿童说谎行为发生的年龄、频率、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大多数研究者对说谎行为的研究都侧重于对说谎行为的动机以及提供的虚假信息的探究。从研究的对象上来看,大部分关于儿童说谎的研究都是以较长年龄段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于3-4岁小班幼儿说谎的研究凤毛麟角。因此,本研究着重进行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制定相对应的策略,为以后家长和教师合理干预小班幼儿说谎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1.3说谎的概念及类型关于说谎行为的研究,由于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的学者对说谎的概念界定有不同的见解。国内研究者徐东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判断说谎与否的依据主要源自于语言与事实是否相符。[1]从道德意义的角度,陈会昌认为“说谎是一种出于故意给别人或自己造成伤害的不真实的话。[2]从说谎的语义特质的角度来说,有研究者强调说谎的“意图性”,认为说谎本质上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行为。[3]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者对说谎行为的定义概括起来,主要强调了三个要素:陈述目标的虚假性,传递者的主观性和传递者的意图性。[4]在本研究中,撒谎和说谎的概念相同,幼儿的说谎行为指幼儿有意无意地说出不真实的话,说出的话与事实不符的一种行为。对于幼儿说谎行为的分类的研究中,大部分的研究者都将3-6岁幼儿的说谎行为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研究者祁海琴认为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是指幼儿没有故意说谎骗人的主观动机,不会伴随紧张、愧疚、害怕等情绪,这种说谎与道德品质没有关联。而有意说谎是人们为表达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需要而有意为之的,带有目的性,表现形式主要有矢口否认,过分夸大和有意欺骗等,成人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幼儿的说谎行为,将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5]1.4关于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现状众多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设置情景等方法来探讨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因素,取得了不同的研究成果。研究者Chandle与Hala通过“藏与找”的游戏,深入探讨了早期儿童的说谎行为及认知问题,研究发现,说谎行为在幼儿2岁时已经发生,4岁后的幼儿说谎具有策略性并且说谎行为能够成功地得到掩饰。[6]研究者刘艳艳通过创设“实验助手违规情景”探究了幼儿为他人说谎行为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年龄越大,为他人说谎的发生率就会越高。[7]研究者徐芬、马风玲、刘英等人通过“抵制诱惑”游戏范式探究3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发生及其受智力、心理理论水平和家庭教养行为的影响特点探究幼儿说谎行为。[8]研究者付莹通过各种视频材料,考察视频榜样对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视频影响幼儿的说谎行为,好的视频榜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9]对于幼儿说谎行为的应对策略和矫正方法,研究者崔媛媛认为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重视精神上的熏陶,要抓住幼儿的关键期,注重诚实教育。[10]研究者赵志霞认为,幼儿说谎及欺骗行为是幼儿进行学习的必然结果,成人应注重自身行为,从自身行为出发,为幼儿树立诚实的榜样。[11]研究者徐有为认为,幼儿的说谎行为是幼儿缺乏自制力的表现,他强调要将诚实教育渗透在游戏中,通过游戏加强幼儿的自控能力,抵制诱惑,减少说谎行为。[12]综上所述,关于说谎行为研究的文献比较多,但多从儿童说谎行为的年龄特征及影响因素出发,以有意说谎的意图性为主,对于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研究较少,且忽视了幼儿的无意说谎行为。幼儿说谎行为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这与幼儿的年龄及其身心发展特点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课题专门针对3-4岁小班幼儿说谎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帮助教师和家长正确看待幼儿的说谎行为,并采取恰当的方式合理应对幼儿出现的说谎行为问题。

第二章研究方法2.1问卷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他人的问卷,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进行修改,编制《关于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调查问卷》,教师卷和家长卷各一套,对小班幼儿家长和小班幼儿教师分别发放。在河北沧州市和陕西安康市各随机选取4所幼儿园,共计8所幼儿园。根据每所幼儿园的实际规模进行问卷的分发。每所幼儿园随机选取15-20位小班幼儿教师,并在每所幼儿园小班中随机抽取15-20位家长,对小班幼儿教师和小班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抽选的教师和家长分别发放问卷各120份。回收教师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75%。回收家长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85%。调查内容包括幼儿说谎行为的类型,原因、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及应对方法等,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2访谈法根据研究的内容制定访谈提纲,分别在河北沧州市和陕西安康市各选取两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园随机选取小班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各一名,共4名小班幼儿教师和4位小班幼儿家长进行深入访谈,客观记录访谈结果,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第三章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调查结果3.1教师和家长的基本情况分析表3.1样本基本信息项目人数(人)百分比(%)幼儿家长身份母亲2754.9父亲5626.5(外)祖父母87.8其他1110.8幼儿家长学历幼儿教师学历初中及以下1413.7高中/中专1817.7大专1413.7本科4645.1研究生及以上109.8高中/中专1820.0大专3033.3本科3943.3研究生及以上33.3教师教龄2年以下2-5年5-10年10年以上29509232.255.610.02.2表3.1样本分析中,收集家长的有效问卷102份,其中有56人是孩子的母亲,占比最高,达到54.9%,父亲27人,占比26.5%,17%是幼儿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由此可见父母亲的参与度比较高,绝大多数的幼儿是由父母亲抚养。在家长的文化程度调查来看,有46位家长是本科学历,占比最高,达到54.1%,大专学历和初中学历的人数都是14人,占比均为13.7%,其中18位家长是高中或中专学历,占比17.7%。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10人占比9.8%。由此可知,超过60%的家长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大部分的家长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在幼儿教师的基本信息调查中,有29名教师的教龄在2年以下,占比为32.2%,2-5年的教师人数为50人,占比为55.6%。有9名教师的教龄为5-10年,占比10%,10年以上的教师有2人,占比2.2%。从教师的学历分析可了解到,幼师主要是以大专生和本科生为主。从教师的教龄信息可以看出,有32.2%的教师教龄未满两年,超过五年以上的教师占比仅为12.2%,超过一半的教师教龄在2-5年之间。这反映出教龄高,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较少,大部分的小班幼儿教师教龄少于5年,相对缺少对幼儿说谎行为的应对经验。3.2小班幼儿常见说谎行为及频率分析表3.2小班幼儿常见说谎行为频率表(家长卷)说谎行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为了不做某件事情或者不吃某种东西,寻找理由由于认知不足,想象和现实混淆说出天马行空的话为逃避批评或惩罚说一些不存在的事情或找理由总是夸张地讲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和需求说一些借口或寻找理由为了得到表扬或奖励,说出的话与事实不符出于善意说出的话与实际情况不符6.97.88.85.913.717.69.812.718.624.519.623.518.623.527.521.623.528.423.526.523.531.434.327.533.325.519.622.621.617.615.712.713.717.620.6从表3.2中可知,幼儿“为了不做某件事情或者不吃某种东西,寻找理由”的行为,在家庭中“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6.9%、12.7%、27.5%,“经常”和“总是”发生的占比分别为31.4%和21.6%。“由于认知不足,想象和现实混淆说出天马行空的话”的行为,在家庭中“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7.8%、18.6%、21.6%,“经常”“总是”发生的占比分别是34.3%和17.6%;幼儿“为逃避批评或惩罚说一些不存在的事情或找理由”的行为,在家庭中“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8.8%、24.5%、23.5%,“经常”“总是”的占比分别为27.5%和15.7%;“总是夸张地讲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的说谎行为,在家庭中“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5.9%、19.6%、28.4%,“经常”“总是”占比分别为33.3%和12.7%;幼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和需求说一些借口或寻找理由”的行为,在家庭中选择“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13.7%、23.5%、23.5%,“经常”“总是”的分别占比为25.5%和13.7%;幼儿“为了得到表扬或奖励,说出的话与事实不符”这一行为来看,在家庭中选择“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17.6%、18.6%、26.5%,选择“经常”“总是的占比分别为19.6%和17.6%;“出于善意说出的话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一行为来看,在家庭中选择“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9.8%、23.5%、23.5%,选择“经常”“总是”的占比分别是22.6%和20.6%。表3.3小班幼儿常见说谎行为频率表(教师卷)说谎类型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为了不做某件事情或者不吃某种东西,寻找理由由于认知不足,想象和现实混淆说出天马行空的话为逃避批评或惩罚说一些不存在的事情或找理由总是夸张地讲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和需求说一些借口或寻找理由为了得到表扬或奖励,说出的话与事实不符出于善意说出的话与实际情况不符11.117.815.612.214.421.120.013.311.114.414.416.712.215.628.920.024.426.725.628.925.630.033.331.135.628.924.425.616.717.814.411.114.425.613.3从表3.3中可知,幼儿“为了不做某件事情或者不吃某种东西,寻找理由”的行为,在幼儿园中“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11.1%、13.3%、28.9%,“经常”和“总是”发生的占比分别为30.0%和16.7%;“由于认知不足,想象和现实混淆说出天马行空的话”的行为,在幼儿园中“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17.8%、11.1%、20.0%,“经常”“总是”发生的占比分别是33.3%和17.8%;“为逃避批评或惩罚说一些不存在的事情或找理由”的行为,在幼儿园中“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15.6%、14.4%、24.4%,“经常”“总是”的占比分别为31.1%和14.4%;“总是夸张地讲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的说谎行为,在幼儿园中“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12.2%、14.4%、26.7%,“经常”“总是”占比分别为35.6%和11.1%;“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和需求说一些借口或寻找理由”的行为,在幼儿园中选择“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14.4%、16.7%、25.6%,“经常”“总是”的分别占比为28.9%和14.4%;幼儿“为了得到表扬或奖励,说出的话与事实不符”,在幼儿园中“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21.1%、12.2%、28.9%,“经常”“总是”发生的占比分别为24.4%和25.6%;“出于善意说出的话与实际情况不符”在幼儿园中“从不”“很少”“有时”发生的占比分别为20.0%、15.6%、25.6%,“经常”“总是”的占比分别是25.6%和13.3%。从上表3.2和表3.3分析可知,在各种不同说谎行为中选择“很少”和“从不”的家长和教师累计占比均不超过25%,这表明有3/4的幼儿存在说谎行为,幼儿的说谎行为的现象很普遍。小班幼儿的说谎行为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各种类型的说谎行为均有发生,但是区别不大,幼儿各种各样的说谎行为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频率有着略有区别又比较接近的的比例。在各种说谎行为中,幼儿“由于认知不足,想象和现实混淆说出天马行空的话”“总是夸张地讲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为了得到表扬或奖励,说出的话与事实不符”这三种说谎行为,相对于其他说谎行为而言,发生率相对是较高的。其中,小班幼儿的七种说谎行为中,最容易发生的说谎行为是“由于认知不足,想象和现实混淆说出天马行空的话”。在这个行为中,选择“经常”、“总是”发生的家长累计占比为51.1%,教师累计占比为51.9%,均超过了教师和家长总数的一半,比例相对最高。3.3家长和教师对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态度与表现表3.4家长和教师对幼儿说谎行为的态度与表现表现类型家长/教师人数(人)百分比(%)很生气,对孩子进行批评

很生气但还是耐心的讲道理

严厉的批评并进行惩罚无所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站在孩子角度考虑他的想法家长教师家长教师家长教师家长教师家长教师135353411774364012.75.634.337.810.87.86.94.435.344.4从表3.4来看,家长对于幼儿说谎行为表现出“很生气,并对孩子进行批评”的有13人,占比12.7%;教师有5人,占比5.6%。表现出“很生气但是依然耐心讲道理”的家长有35人,占比34.3%;教师34人,占比37.8%。“严厉的批评并进行惩罚”的家长有11人,占比10.8%;教师有7人,占比7.8%。“觉得无所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家长有7人,占比6.9;教师有4人,占比4.4%。“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的想法”的家长有36人,占比35.3%,教师有40人,占比44.4%。总的来看,对于幼儿说谎行为的态度表现中,“生气但是依然耐心地跟幼儿讲道理”以及“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的想法”是两种比较好的态度表现,家长和老师这两种态度表现比例最高,累计各达到了69.6%、82.2%,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表现出“无所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厉的批评并给予批评”的消极做法累计占比分别为30.4%和17.8%。这反映出了还有累计48.2%家长和教师还不能正确的看待和引导幼儿的说谎行为,采取了负面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3.4家长和教师自身说谎及履行承诺行为分析表3.5教师和家长在幼儿面前的说谎行为经常说谎人数(人)占比(%)偶尔说谎人数(人)占比(%)从不说谎人数(人)占比(%)家长教师2120.61314.45654.94246.72524.53538.9从表3.5家长和老师在幼儿面前的说谎行为人数对比来看,家长在幼儿面前经常说谎的有21人,占比为20.6%,教师中经常说谎的人数为13人,占比14.4%;54.9%的家长会偶尔说谎,人数为56人,46.7%的教师会偶尔说谎,人数为42人,占比为46.7%;从不说谎的有家长有25人,占比24.5%,教师有35人占比约为38.9%。从人数上来看,教师和家长偶尔在幼儿面前说谎的人数是最多的,其次是从不在幼儿面前说谎,最后是经常性说谎。这反映出有些家长和教师十分注重自己在幼儿面前的行为,为了给幼儿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不在幼儿面前说谎,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有20.6%的家长会经常性的说谎,还有54.9%的家长偶尔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谎,教师偶尔说谎的比例也达到了46.7%,近乎一半,这是很令人担忧的。幼儿和家长朝夕相处,再者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的经常性说谎行为就成了一部分孩子的负面榜样。教师相对于家长来说经常性说谎行为较少一些,但是占比也达到了14.4%,作为教师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对于教师的说谎行为还是值得注意的。在访谈中了解到,很大一部分教师和家长可能出于各种原因在幼儿面前经常或偶尔跟孩子出现说谎的行为,比如:为了推辞别人的邀约,谎称自己正在加班;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幼儿好好吃饭,谎称如果不好好吃饭就有坏人来把你抓走等。由于幼儿模仿行为能力强,缺乏是非判断能力,教师和家长的言行就会给幼儿树立一个不良的示范作用。表3.6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做出的履行承诺情况都会履行人数占比(%)大部分履行人数占比(%)偶尔会履行人数占比(%)不会履行人数占比(%)家长教师3938.227304039.245502221.618200000在表3.6中教师和家长的承诺履行情况来看,对所作出的承诺都会履行的家长有39人,教师27人;大部分能够履行的家长有40人,教师有45人;偶尔会履行的家长22人教师18人,从来不会履行的家长和教师0人。这反映出了绝大多数的家长和教师能够遵守履行诺言或者大部分履行,但是对幼儿所承诺“都会履行”的家长占比不高,仅有38.23%,教师占比仅为30%。反映出对幼儿信守承诺、言出必行的家长和教师只占少数。部分履行和偶尔履行的家长和教师占绝大多数,这就说明存在“说到没有做到”的情况。21.6%的家长和20%的教师对幼儿做出的承诺保持着偶尔履行的态度,这是很令人担忧的。家长和教师这种说到没有做到的行为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种不诚实、欺骗的行为,这影响着幼儿的信任和对诚信行为的态度。表3.5和表3.6从总体上反映了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家长和教师要求幼儿诚实,却无法严格要求自己。父母和教师对幼儿来说具有权威性可信任性,教师和家长如果频繁的对幼儿说谎话、没有履行自己对幼儿做出的承诺,就会渐渐失去幼儿的信任,也没有为幼儿建立一个正确的诚信观念,幼儿甚至会觉得说谎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也显示了很多家长自己言而无信、不诚实,却不容许孩子说谎的矛盾现象。3.5幼儿说谎行为的家园沟通表3.7幼儿说谎后家园沟通项目是/否人数(人)百分比(%)教师是否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是否642671.1128.89家长是否与教师进行联系沟通是否208219.6180.39从表3.7可以看出,71.11%的教师在幼儿说谎行为过后会和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28.89%的教师没有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有19.61%的家长在幼儿说谎行为之后会和教师取得联系,80.39%的家长没有及时和教师取得联系沟通。这反映出了大部分的教师在发现幼儿说谎行为的问题上,能够及时的向家长取得联系,获得幼儿行为的回馈,能够在联系沟通中发现问题,了解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有利于及时解决问题和正确引导幼儿的说谎行为,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出现。但是家长对于幼儿说谎的行为没有很好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仅有19.61%的家长在发觉幼儿说谎行为后联系教师,了解相关情况。在访谈中有家长提到,就自己孩子说谎问题主动与教师沟通,会暴露孩子的缺点,自己也很没有面子,所以会缺乏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家长因为没有及时与教师沟通,幼儿的说谎行为没有及时得到正向引导甚至被忽略,这样可能会助长幼儿的说谎行为。教师和家长要共同重视幼儿的说谎行为,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矫正幼儿说谎行为,共同促进幼儿诚实行为的发展。第四章小班幼儿说谎的成因分析通过访谈和问卷分析表明,小班幼儿说谎行为普遍存在,通过研究发现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将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来进行探讨。表4.1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分析(家长卷)说谎成因家长(人)百分比(%)内部认知水平不足,导致想象与现实混淆因素害怕批评,逃避惩罚为了逃避不喜欢的事物为了得到表扬怕丢脸外部幼儿的模仿行为因素成人的不正确引导家长过分严厉对孩子过高要求和标准现代媒体不良影响幼儿需求没有给予满足706436521967686352393368.662.835.351.018.665.766.761.851.038.232.4从表4.1小班幼儿说谎行为成因分析家长卷中可以了解到,幼儿由于“认知水平不足,导致想象与现实混淆”“害怕批评,逃避惩罚”的内部成因中,占比分别为68.6%和62.8%,均超过了60%。在外部因素中,“幼儿的模仿行为”“成人的不正确引导”“家长的过分严厉”占比分别为65.7%、66.7%、61.8%,均超过了60%。其中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中“为了得到表扬”“对孩子过高要求和标准”。“为了逃避不喜欢的事物”“怕丢脸”“现代媒体的不良影响”“幼儿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占比分别为35.3%、18.6%、38.2%、32.4%,占比均低于40%。表4.2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分析(教师卷)说谎成因教师(人)百分比(%)内部认知水平不足,导致想象与现实混淆因素害怕批评,逃避惩罚为了逃避不喜欢的事物为了得到表扬怕丢脸外部幼儿的模仿行为因素成人的不正确引导家长过分严厉对孩子过高要求和标准现代媒体不良影响幼儿需求没有给予满足745849652270565453523582.264.454.472.224.477.862.26058.957.838.9从表4.2中可以了解到,幼儿由于“认知水平不足,导致想象与现实混淆”“害怕批评,逃避惩罚”“为了得到表扬”的内部成因中,占比分别为82.2%、64.4%、72.2%,均超过了60%甚至高于80%。“为了逃避不喜欢的事物”占比为54.4%。在外部因素中,“幼儿的模仿行为”“成人的不正确引导”“家长的过分严厉”占比分别为77.8%、62.2%、60%,占比均超过了60%。“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和标准”“现代媒体的不良影响”占比为58.9%、57.8%,占比均超过了50%。从表4.1、4.2分析可知,在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中,幼儿由于“认知水平不足,导致想象与现实混淆”“害怕批评,逃避惩罚”“幼儿的模仿行为”“成人的不正确引导”“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和标准”“家长过分严厉”等原因,百分比均超过了60%,相对于其他的成因其发生率较高,这些成因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说谎原因。“怕丢脸”“幼儿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等对于其他成因来说占比相对较低,但仍不容忽视。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成因不同,但每一个说谎原因都可能是促进幼儿说谎行为的动机,每一个说谎行为的原因都值得重视。根据上表所示的说谎原因,小班幼儿的说谎行为综合来看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成因:4.1认知水平有限,想象与现实分不清在表4.1和表4.2可知,幼儿“由于认知水平不足,导致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成因中,家长和教师的占比分别为68.6%和82.2%,占比均最高。本研究发现,小班幼儿特有的年龄特点是导致他们无意说谎的最突出的原因。小班的幼儿正处于3-4岁这一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水平不足,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界限。再者,小班幼儿生活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想象力逐渐发展,孩子会在头脑里有各种新奇的想法和想象,而有限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认知水平限制着幼儿对事物的表达和理解,就会将自己的想法夸大或者扭曲,他们会把脑海里反复想象的事情当作真事来说。例如在访谈中了解到,有的家长反映有的幼儿会说:“爱莎公主和奥特曼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过生日时会邀请他们来家做客”“太阳公公肯定是吃了很多冰淇淋,感冒的很严重,生病躲在家里不出来”“我养的小鱼能长到楼房那样大”等,这些天马行空的话充满了童趣,是幼儿的一种无意识的说谎行为,与道德水平无关。4.2对批评或惩罚的恐惧很多幼儿说谎的真实原因来源于内心的恐惧。从表4.1和表4.2中了解到,62.8%的家长和64.4%的教师认为幼儿说谎的成因是由于对批评或惩罚的恐惧。3-4岁的小班孩子心智还不成熟,生活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更加的脆弱,惩罚和批评会让幼儿感到非常害怕和恐惧。现在有一些家长和老师很严厉,对孩子有着过高的要求和标准,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成人的强制的行为或观念会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幼儿一旦犯了错误就会出现紧张、害怕的情绪体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迫感,进而导致他们用说谎来避免自己受到批评和惩罚。对幼儿的错误行为非打即骂,动辄用威胁恐吓方式的家长和老师更容易使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因为心理的害怕和恐惧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说谎行为就成为他们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在访谈中了解到,有的孩子一旦犯了错,老师就恐吓幼儿说:“关进小黑屋”,家长会对幼儿说:“让警察把你抓走”。导致孩子一旦做错了,不敢实话实说,而选择用说谎来“保护自己”。4.3幼儿的盲目模仿幼儿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模仿是幼儿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班幼儿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但幼儿对于他人的言行缺乏正确的判断和辨别能力,对他人行为的模仿也存在着盲目性的特点。在表4.1和表4.2中,有65.7%和77.8%的家长和教师认为幼儿的说谎行为是由于幼儿对他人的模仿。在幼儿生活的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大环境中,教师和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的言行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但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家长和教师都存在在幼儿面前说谎、没有履行对孩子的承诺等行为。现如今媒体的快速发展,幼儿也生活在智能的时代,动画片是幼儿十分喜爱的获取认知的渠道,动画片主要是通过动画人物树立榜样,通过动画的间接强化,从而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影响。小班幼儿自控力较差,模仿力强,不良的媒体内容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幼儿有限的认知和超强的模仿能力就会模仿这些不良行为,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4.4成人的错误引导由于成人的不正确引导而引起的幼儿说谎行为屡见不鲜,表3.4调查显示,还有30%家长和教师还不能正确的看待和引导小班幼儿的说谎行为,这是很值得重视的。小班幼儿的道德观念模糊,缺少生活经验,有时候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说谎行为,有些家长或者教师在对待幼儿说谎行为时,置之不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家长炫耀幼儿的说谎行为,把孩子说谎当作是心眼多的表现。幼儿本就不能清晰是非观念的对错,这些不正确的引导会使幼儿的道德行为和对事情的理解产生混乱,认为自己说谎的行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习惯。另一方面来自于成人的语言暗示,小班幼儿一般觉得教师和家长具有权威性,极易受到他们的语言暗示,撒谎也就不可避免了。例如,玩具被孩子玩坏了,成人就质问孩子:“玩具是你弄坏的吧?”“不是你弄坏的还有谁?”成人应该高度重视这种暗示性的语言,在与幼儿的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表达。成人如果能够改变问法:“玩具怎么坏掉了?是哪位小朋友不小心弄坏了呀?”或者“谁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玩具怎么坏掉了呢?”幼儿的回答可能就不同了。4.5渴望得到认可或奖励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幼儿还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这个时期的幼儿依赖于他人的评价来得到外界的认可,所以他们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的奖励和表扬,幼儿通常会通过说出一些满足被表扬的事情来得到成人的赞许,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是幼儿个体行为获得自我认知反馈的一种表现。比如:幼儿告诉家长他在幼儿园吃了十碗饭。有的幼儿还会夸张的形容一件事情来吸引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例如:“我跑的可快啦,跟火箭一样快”“我的爸爸是个大力士,能举起一辆大卡车”等,幼儿通过夸张地描述来赢得他人的赞许和羡慕。第五章小班幼儿说谎行为的应对策略各种形式的说谎行为,在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小班幼儿说谎行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重视起来。如果没有得到重视和及时引导,将会对幼儿身心健康以及人格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信任感难以建立,将会妨碍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合理对待,正确引导幼儿的说谎行为,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与道德品质。教师和家长也应该针对不同成因采取合理有效地的措施。根据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的调查和深入访谈的结果,笔者针对成因提出了以下几点应对建议。5.1帮助幼儿区分现实和想象根据表3.2和表3.3小班幼儿常见说谎行为频率调查可知,小班幼儿的说谎行为大多是无意说谎行为。对于幼儿的无意说谎行为,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首先要及时调查了解事情的过程和真相,不要动辄就给幼儿贴上“爱撒谎”的标签;如果是因为记忆出现错误或想象与现实混淆所致的说谎行为,要及时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幼儿说明事实,在生活中,可以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环境,注重幼儿记忆力训练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5.2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家长和教师在幼儿面前出现了说谎,言行不一致的行为。小班幼儿已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力,他们发现自己信任的家长和老师欺骗自己,就会造成信任感的缺失。小班幼儿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道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