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与实务》 课件 第7、8章 内部控制审计案例、管理审计案例_第1页
《审计案例与实务》 课件 第7、8章 内部控制审计案例、管理审计案例_第2页
《审计案例与实务》 课件 第7、8章 内部控制审计案例、管理审计案例_第3页
《审计案例与实务》 课件 第7、8章 内部控制审计案例、管理审计案例_第4页
《审计案例与实务》 课件 第7、8章 内部控制审计案例、管理审计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内部控制审计案例本章主要内容: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审计案例一、内部控制的理解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单位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第一节内部控制理论二、内部控制的作用与局限性1.内部控制的作用

(1)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合理保证组织经营效率和效果(3)合理保证组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4)有效的防范组织风险当然,也为现代审计方法提供了路径。2、内部控制的局限性(1)越权操作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实施手段之一是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使处于不同组织层级的人员和部门拥有大小不等的业务处理和决定权限,但是当内部人控制的威力超过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力量时,越权操作就成为了可能。越权操作的危害极大,不仅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工作流程,而且还会徇私舞弊、违法违规创造了一定的条件。(2)合谋串通内部控制制度源于内部牵制的理念:因为相互有了制衡,在经办一项交易或事项时,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的错误的概率要大大小于一个人或部门。串通的结果则完全破坏了内部牵制的设想,消弱了制度的约束力,使内部控制制度无效。(3)成本限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要花费代价的,单位应当充分权衡实施内部控制带来的潜在收益与成本,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控制点,实现有效控制。内部控制的实施受制于成本与效益的权衡。

一、案例背景介绍(一)企业简介中国辉山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即辽宁辉山乳业集团,创建于1951年。2013年9月27日,辉山乳业(06863.HK)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IPO募集资金总额达到13亿美元,公司首日市值达到50亿美元,一度成为香港历史上消费品行业首次发行企业募集金额前三名。第二节内部控制审计案例(二)辉山乳业事件始末2016年的12月16日和19日,著名的做空机构浑水(MuddyWatersResearch)接连发布了两篇做空辉山乳业(6863.HK)的报告。2016年12月19日,浑水又发布了报告的第二部分,称辉山收入造假,这份报告以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数据为证,显示辉山存在大量欺诈性收入。2017年,辽宁省政府金融办3月23日组织召开的关于辉山乳业的会议,会议主题是维稳。3月24日,资金链断裂危机终于传导至股价,辉山乳业322亿港元的市值1小时内灰飞烟灭,当日收盘仅剩56.6亿港元。2018年3月、2018年9月、2019年5月,港交所分别将辉山乳业置于除牌程序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2019年12月23日,因港交所仍未接到辉山乳业符合运作要求的复牌申请,辉山乳业的上市地位被取消。(一)控制环境的评价1.管理者诚信2.公司治理结构3.战略定位4.人力资源政策二、审计的内容及流程(二)风险评估的评价1.风险意识2.关键风险点①行业特征风险辉山乳业在2014年—2016年间原奶产量逐年上升,而自主种植的苜蓿收割量却是在逐年下降的。这种异常的不配比关系,直接反映出辉山乳业的苜蓿并非自给自足②财务风险公告中的“无条件动用贷款”使得企业近几年在对外扩张及资本市场上有恃无恐,财务杠杆越来越高。(三)控制活动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业务执行与财务审批的分离、业务执行与监督的分离、资产保管与会计登记的分离等2.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应用广泛,几乎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尤其在日常生产、筹融资、对外投资等方面。3.财产保护控制定期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财产的保管控制进行监督,保证账实相符。(四)信息与流通通过资料查询及询问,审计人员了解到辉山乳业的信息与沟通系统主要依托于OA办公系统,实现集团内部信息的电子化传递,基层员工将工作结果和问题反馈逐级上报至管理层,管理层将公司制度及会议精神传达给基层员工,并做到工作流程留痕。(五)监督辉山乳业的内部监督渗透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监督机制。辉山乳业在董事会下设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中包含审核并向董事会报告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监督年度报告和会计账目的真实性、完整性。(一)控制环境的评价1.管理者诚信“重生产经营、轻文化建设;重短期绩效、轻长期规划”是辉山乳业的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高管崇尚过度借贷、盲目扩张,对经营业绩的改善情况认识不清;员工对企业风险控制工作所持的观念短视且狭窄;各部门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足。三、案例分析2.公司治理结构辉山乳业大股东控股比重太大,企业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监控。依据辉山乳业的公告,五名执行董事中杨凯与葛坤是一致行动人,杨凯占辉山乳业于2016年3月31日己发行股本的73.71%,葛坤占0.01%,且两人占相关法团已发行股本的百分比均为100%,杨凯却同时担任了辉山乳业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实际控制人彻底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3.战略定位辉山乳业的战略目标是全国市场,全产业链的生产模式势必成为一种阻碍,这种阻碍体现在资金、运输、技术、公关、时间等各个方面。辉山乳业以辽宁省为中心,辐射东北、华北等地,布局了多处泌乳牛繁育及乳制品加工项目。集种植和下游产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固然是对产品质量的有力保证,但也是拖垮公司的根本原因。建工厂、培养员工等拓展下游市场的举措需要大量资金,上游牧场建设周期长还没有到回收的时候。当辉山乳业绝大部分资金都滞留在了产业链上游,进军华南、华东市场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辉山乳业进行了众多低效且与核心业务无关的多元化投资,进一步增加了财务风险,影响了资金的正常周转和有效利用。1.关键风险点①行业特征风险乳制品行业多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对比:(二)风险评估的评价单位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伊利股份28.7832.8636.6938.33光明乳业42.8842.5838.8742.48辉山乳业54.0028.5029.6029.30②财务风险2013年-2016年辉山乳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情况:日期2014-03-312015-03-312016-03-312016-09-30流动资产(亿元)72.8378.21101.04139.92流动负债(亿元)29.1953.21110.17158.63流动比率2.491.470.920.88流动负债占总资产比13.8921.5937.3246.531.资金管理缺陷①负债与现金流2013年-2016年辉山乳业负债指标表(三)控制活动的评价日期2013-03-312014-03-312015-03-312016-03-312016-09-30总负债46.2878.25106.49170.87211.61总利息1.442.384.155.052.69资产负债率44.0337.2343.7657.8862.072013年-2016年辉山乳业经营现金与利润对比日期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经营利润13.7822.0522.6125.33经营所得现金14.9612.2221.5021.24日期2013-03-312014-03-312015-03-312016-03-312016-09-30短期借款15.8916.4128.6771.31110.87分析:2017年上半年,辉山乳业增加了1.46亿元的PP&E(地产、厂房及设备)和奶牛售后回租,获得共计6.87亿的融资。在这之后,辉山乳业又进行了6笔售后回租交易,加上奶牛交易,合计金额高达17亿。这些交易给公司带来了额外的中期债务。辉山乳业最惯常的做法就是通过质押股份获得资金,再购入股份以维持股价,股价稳定后又通过质押股份融资。根据香港交易所结算系统,相当一部分公司流通股已被质押,由杨凯控股的冠丰有限公司71%的股份几乎全部被质押。2.采购管理缺陷信息内容1安德森公司证言,辉山乳业自2013年以来是自己的长期客户2九家奶牛场员工证实,辉山乳业向多家第三方外购苜蓿,并得到了黑龙江供应商的确认3投资机构拍摄了辉山乳业养殖场,证明该公司苜蓿多为美国ELToro所产4多家牧场所在地存在洪水问题,苜蓿草产量难以实现5供求增长率出现明显分歧:与产量不匹配3.生产管理缺陷2016年年报披露,辉山乳业“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飙升,由2015年的4.69亿元增长至9.87亿元,整体翻了一番,2016年9月仅仅半年的库存总额己经达到7.23亿元。日期2013-03-312014-03-312015-03-312016-03-312016-09-30成品及半成品0.61.94.699.877.234.资产管理缺陷企业的生产离不开固定资产,而辉山乳业的资产管理存在严重的重复抵押问题。辉山乳业利用抵押或质押资产获得融资支持,进而又通过证券化已抵押或质押资产的收益权再次缓解信用压力。从平均建造成本、施工招标文件和牧场实地勘察等多方面对辉山乳业的牧场建造成本进行评估,认为辉山乳业夸大资本性支出金额高达16亿元,以此虚造现金流,试图掩盖企业通过虚报产品产量、价格和自产苜蓿草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虚造的利润与企业实际经营现金流的差异。信息披露也不透明。辉山乳业大股东曾在浑水做空报告发布伊始两次增持股份,但交易从未提及上述资金来源。辉山乳业总股本135亿股,杨凯近年从50%增持到70%以上。财报显示,辉山乳业股份回购金额为20.8亿,大股东冠丰接盘和增持所使用的资金约50亿元,所有这些资金的来源均未在正式文件中提及。(四)信息与沟通的评价辉山乳业财务总监苏永海1993年加入毕马威,2007年出任毕马威沈阳的高级合伙人,2012年从毕马威提前退休后加盟辉山乳业;执行董事简裕良也曾担任毕马威的合伙人;融资主管周晓思曾于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在毕马威中国企业融资部门任职。可见,辉山乳业聘用担任公司外部审计单位的事务所合伙人作为高级管理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审计报告的可信程度降低。(五)监督活动的评价1.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内部控制缺陷按其成因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内部控制设计不科学、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是指内部控制设计比较科学、适当,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意图执行,导致内部控制运行与设计相脱节,未能有效实施控制、实现控制目标。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3.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六)内部控制缺陷分析(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三)完善控制活动(四)建立有效信息与沟通机制(五)监督活动辉山乳业要发挥内部监督最大效益,就要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前提是内部审计要有独立性,且与股东大会有沟通机制。四、建议和启示第八章管理审计案例本章主要内容:人力资源审计案例设备管理审计案例人力资源审计是对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寻求充分发挥劳动者能力,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而提升工作效率,以促使企业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使用的审计监督,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分配等方面的审计监督,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公允性。第一节人力资源审计案例(一)企业背景1993年国家电力工业部成立,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自此电力工业部与国家电力公司实行“两牌一班”运行。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成立。2017年,在公司制改制的推动下,国家电网公司更名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覆盖26个省。GW公司注册资本为8295亿元,资产总额3.93万亿元,全口径用工总量从2013年起呈逐年下降趋势,2018年达158.1万人,实现经济增加值117.9亿元。一、案例背景介绍(二)人力资源背景(一)具体实施流程1.了解GW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2.根据GW公司各类别的人员层次、用工性质、成本项目、地区政策、历史水平差异等因素,选取同类地区合适的标准进行审计结果对比,将审计指标进行要素分解,在分析较差指标要素基础上寻找改进空间。3.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审查和评价GW企业人力资源活动运行、实施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效果,对人力资源政策、制度设计、执行力度以及人力资本价值发挥程度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4.突出重点,揭示风险。坚持风险导向,针对人力资本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管理热点和政策执行的难点,准确分析存在的突出风险和形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出具专项审计报告。二、审计的内容及流程(二)基本原则1.精确性原则2.层次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实操性原则(三)具体内容1.劳动组织管理审计序号业务流程审计要素审计标准1机构设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科学性、合理性评价2未按批复要求设置机构3单位外机构管理4岗位设置岗位完整性和规范性根据岗位管理办法确定是否符合规定5未经批复设置岗位6人员结构定员标准管理及执行情况根据劳动管理办法确定是否符合规定2.劳动用工管理审计序号业务流程审计要素审计标准1用工计划管理用工人数根据计划管理办法确定是否超标2表外用工根据统计管理办法确定是否存在3员工入职管理新增员工数量根据计划管理办法确定是否超标4擅自录用人员根据统计管理办法确定是否存在5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签订据劳动合同法评估是否合规6劳务纠纷处理机制7员工配置管理岗位竞聘位置根据岗位管理暂行办法确定是否透明8挂职人员条件根据挂职管理办法确定是否符合9临时借用人员工资根据临时借用管理办法确定是否支付10待岗人员管理据待岗管理办法确定是否合规11劳务派遣管理劳务派遣用工总量根据劳务派遣规定确定是否合规12劳务派遣协议签订13业务外包管理业务外包人数根据业务外包管理办法确定是否合规业务外包合同签订143.人工成本管理审计序号业务流程审计要素审计标准1工资计划管理薪资总额根据工资管理办法确定是否合规2其他形式发放工资性支出3工资发放管理其他渠道列支工资支出根据工资管理办法确定是否合规4劳务派遣员工工资备案5集体员工工资备案6企业领导薪酬管理企业领导薪酬总额根据工资管理办法确定是否合规7其他渠道列支企业领导薪酬8福利管理福利计划执行根据福利保障管理办法确定是否合规9福利费用支出10具体福利项目11其他渠道列支福利性支出12社会保障管理社保项目建立范围根据社会保障管理办法确定是否合规13社保费用计提标准14具体社保项目15社保资金管理4.员工绩效管理审计序号业务流程审计要素审计标准1机构设置企业领导绩效工资总额根据领导业绩考核办法确定2企业领导绩效年薪占比3其他渠道列支领导绩效工资4岗位设置全员绩效管理制度建立根据全员绩效管理办法确定5员工考核结果分级6员工绩效工资差距7人员结构绩效工资核定规则根据绩效工资管理办法确定8绩效工资占比(一)关键指标的设计1.人力资源结构审计三、案例分析性质内容标准定性指标横向框架(行政职能部门设置)是否满足战略发展和业务发展需求评价纵向框架(基层生产部门设置)是否满足战略发展和业务发展需求评价职位体系、职级体系是否符合完整性、合理性、规范性评价核心能力素质定量指标人员配置全口径用工总量控制率、定员超量率、结构性缺员率、年龄比例、男女比例等工作特征人才当量密度、专业结构的分布、职称结构分布、部门结构分布、学历结构素质结构技能等级、专业技术资格、沟通技能、组织技能、工作经历、执业资格、项目完成度等2.人力资源投入审计性质内容标准定性指标薪酬体系科学性、系统性、激励性评价职业通道企业荣誉体系定量指标薪酬管理指标福利保障评价指数、人均总报酬、人均绩效薪酬、人事费用率、员工成本(包括保险费,退休金和招聘费用)、万元工资销售收入、全口径人工成本利润率激励开发指标能力开发费用、学习和发展方面的平均日数、学习和开发成本、表彰奖励率、创新成果率3.人力资源满意度审计性质内容标准定性指标关键业绩指标体系KPI完整性、有效性评价根据行业“三集五大”要求评价考评结果应用有效性评价(与员工薪酬调整、晋升机制、培训开发等板块接口)定量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全员绩效管理规范指数、工作任务积分、关键业绩指标、目标任务完成率、人力资源人员对接组织内各部门工作的人数比例职业生涯指标多路径职业通道延伸度、员工满意度指数、人才培养应用率、职业路径比率、岗位晋升应用率、全员培训率、学时完成率、培训达标率、优秀人才储备率、员工投诉率、员工意见建议回复率等4.人力资源流动性审计性质内容标准定性指标人力资源供需预测模型建设科学性、准确性评价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信息共享、数据集约评价根据人力资源主要功能模块分模块评价定量指标内部流动指标人力内部市场盘活率、内部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指数、专业用工效率优化指数、长期职工主业在岗提升率、职能部门用工差异率改进情况、岗位流动率、超期借用率、挂职锻炼率、人才帮扶率外部流动指标员工新进率、辞职率、辞退率、12个月后仍在岗人员率、病休率、伤休率、退休率评价框架评价参考点人员配置(B1)①“定编、定岗、定员”的三定标准得到落实;②全口径用工总量、缺员率、超量率保持在控制线以下;③核心岗位与通用岗位区分长期用工、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模式;工作特征(B2)①员工专业分布合理,覆盖经营类、管理类、技术类、技能类人才队伍的数量要求;②人力资本分布的性别结构、学历层次、专业类型等符合电网企业下属各单位的比例要求;③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数量输入占用工总数比例提升;④人员分布符合人才当量密度、高技能人才比例、技师和高级技师占生产技能人员比例、行业人才培养计划等指标要求。素质结构(B3)①员工每年进行全职业资格评定管理,业务能力持续提升;②工作协调、协助能力符合岗位需求;③辅助员工开发个人素质潜力,项目完成度达到规章要求。(二)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薪酬管理(B4)①全口径人工成本监控、预警和考核体系健全;②各单位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达到同业对标平均级别以上;③人工成本预算管控达到人工成本激励约束机制要求;④全员、全额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和管理符合前一年度预判,万元工资销售收入、人工成本净利润等人均指标高于前一年度数据;⑤福利保障制度实施方案、福利项目执行标准、以及重大问题整改情况的满意率。激励开发(B5)①建立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和优质资源共享机制;②以劳动岗位专业要求、上岗人员能力素质和工作业绩作为薪酬分配主要依据;③能力开发费用的投入产出率提升,员工可供选择的各类收益组合的自由度提升;④全资及控股单位专项人才开发计划持续更新,人才使用效能、人力资本贡献率达到预期;⑤表彰创新成果力度增强,创新成果用于实际工作的转化率提高。绩效考核(B6)①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考勤管理和奖惩管理工作实行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②实行专项监督监督和考核,包括基础工作、指标覆盖面、绩效双向沟通机制、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等③目标任务完成率达到预期;④KPI体系与薪酬调整、晋升机制、培养开发接口对接,职业通道延伸度达到最高层级职业生涯(B7)①全员培训率达到100%,考察全员培训考试开展情况,按职业技能高低鉴定结果,具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培训,优秀人才储备率符合管理方案比例要求;②根据行业最新业务动态执行教育专项计划,电网企业培训单位、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实现全方位对接下属单位培训人员数量与专业的需求;③员工培训满意度获得提升,员工投诉率下降,人才培养计划指标能填补“三定”缺位,培训实现职业路径实现多样化、岗位晋升率与应用率提升。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情况(B8)①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信息标准、规范性;②信息维护和信息数据报送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③信息共享平台具有标准化、集成化、自动化特征,实现人力资源计划指标实时监控和资源共享。;④信息系统覆盖率、使用率达到100%。内部流动情况(B9)①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基础建设得分、管理制度落实得分、创新贡献得分达到优秀,内部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指数对标上升;②内部人力资本实现多渠道流动,包括内部招聘、对口援助、人员借调、劳务输出等;③内部各类人员实现分层有序流动,职能部门用工差异率、超期借用率下降为零,结构性缺员率控制在5%以下。外部流动情况(B10)①辞退率、辞职率控制在稳妥范围内,无随意变动;②员工接受入口包括高校毕业生、接收复转军人、社会招聘和系统外调入等四类,完成当年人才需求招聘计划,有效补充职位空缺。人力资源结构审计(A1)人员配置(B1)全口径用工总量控制率(C1)结构性缺员率(C2)定员超量率(C3)人才当量密度(C4)工作特征(B2)职称结构分布(C5)部门结构分布(C6)专业结构分布(C7)素质结构(B3)社交技能(C8)组织技能(C9)专业技术资格(C10)人力资源投入审计(A2)薪酬管理(B4)薪酬体系建设的科学性(C11)全口径人工成本利润率(C12)福利保障评价指数(C13)全口径人事费用率(C14)激励开发(B5)能力开发费用(C15)全口径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指数(C16)职业路径率比率(C17)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评价体系:人力资源满意度审计(A3)绩效考核(B6)KPI体系完整评价(C18)KPI体系有效性评价(C19)目标任务完成率(C20)职业生涯(B7)多路径职业通道延伸度(C21)考评结果应用程度评价(C22)员工满意度指数(C23)培养达标率(C24)人力资源流动审计(A4)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情况(B8)共享性评价(C25)数据集约性评价(C26)内部流动情况(B9)人力内部市场盘活率(C27)内部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指数(C28)岗位流动率(C29)专业用工效率优化指数(C30)外部流动情况(B10)员工新进率(C31)员工辞职率(C32)层次分析法(AHP)是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的方法,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之间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首先,设计权重判断标度。层次分析法中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是一致矩阵法,即:不把所有因素分层、分组放在一起比较,而是两两相互比较;对比时采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其次,通过信息整理、职业判断后确认32个关键指标,并将每组两两比较的因素比值构成上或下的三角阵,最终运用层次分析法将32个因素建立了16个判断矩阵。最后,计算出每个细分指标对应到目标层即第一层审计指标的组合权重,整理形成每个指标的最终结果。(三)指标权重设计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审计人员评分专家1专家2专家3加权平均全口径用工总量控制率(C1)0.0089684869287.33结构性缺员率(C2)0.01164892828385.67定员超量率(C3)0.0358474838982.00人才当量密度(C4)0.03315281748078.33职称结构分布(C5)0.02430485828182.67部门结构分布(C6)0.00509686799486.33专业结构分布(C7)0.009882918285.00社交技能(C8)0.0680495959494.67组织技能(C9)0.0529288779687.00专业技术资格(C10)0.0302484868685.33(四)综合评价序号加权得分等级评价评价内容190分以上情况良好制度完整,实施到位,责任明确,数据更新及时280-90分情况较好制度完整,实际实施过程中有偏差370-80分情况一般制度已建立,但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一定的问题450-70分情况较差制度建立滞后或不完整,实际执行不力550分以下情况很差制度建立存在严重缺陷,相关负责人员无法落实工作项目主要问题人力资源结构在“定员、定编、定岗”要求下,总量超员,结构性缺员;人才结构相对单一,职称结构不合理,存在着职称结构失调及不合理现象,而且复合型人才欠缺;人才当量密度处于低位人力资源投入人工成本净利润增长较慢,可能由于人员投入增长幅度超过了利润增长幅度,企业加大成本投入带来的收益转化率低;培训投入转化的科技创新成果相对较少人力资源满意度人力资本开发程度较低,培训学习成本上升带来未能凸显学习成果;KPI指标建立不健全,存在漏洞;考核结果转化为劳动生产率不明显,缺乏有效的监督;人力资源流动性内部流动率较低,调动借用频繁;归口管理人员未全部登记人力资源系统;专业用工效率优化指数优化效果不明显,人员更新较慢,而离职较多,可能与企业性质有关,效率低下且缺乏活力人力资源管理缺陷汇总表:(一)人力资源结构方面(二)人力资源投入方面(三)人力资源满意度方面(四)人力资源流动性方面四、建议与启示企业如何合理利用固定资产,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固对设备利用及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对设备加强维护保养,充分发挥作用;另一面方面,可以使用设备正常运行,增加产品产出,提升企业利润。通过审计加强设备内控管理,使设备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安全完整、设备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降低单位设备管理风险,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第二节设备管理审计案例XX市中恒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7月,法定代表人为陈少鞍,注册资本为150000万元人民币,所属行业为商务服务业,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投资兴办实业、投资咨询等。中恒泰集团包括中恒泰股份公司及其所属7个控股企业。集团进行设备利用效率进行常规内部审计,主要目标:1.涉及设备的技术、管理、财务诸方面的综合性审查。在设备的技术方面,应审查一个企业设备技术结构是否合理,技术状况是否良好;在管理方面,应审查企业设备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2.设备管理应以设备的寿命周期作为评价指标,包括设备的设置费和维修费两项,对设备整个寿命周期费用进行合理评价。一、案例背景介绍(一)审计前调查阶段初步掌握中泰股份公司的整体规模和基本情况,财务会计核算情况及财务会计有关文件、报表

、资料等;了解其组织机构、股权结构、资产结构、经营范围,投资子公司的规模、资产总额等情二、审计的内容及流程(二)内部控制测试阶段1.获取的审计资料及关注的风险领域审计人员应获取以下相关资料:设备明细表;设备技术结构情况;设备内部控制制度;设备成本明细表;设备选购方案或决策流程等。2.内部控制测试内容确定被审计单位设备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确定被审计单位设备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确定被审计单位设备投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确定被审计单位设备利用是否有效;确定被审计单位设备更新是否科学、有效;确定被审计设备综合效益情况。(二)实质性测试阶段1.获取的审计资料及关注的风险领域审计实质性测试阶段应获取以下相关资料:备选设备成本资料;备选设备节约资料;产品产量资料;定额工时资料;使用设备平均数量资料;设备开工时数资料;使用设备平均台数资料;每台时产量资料;设备折旧费用资料;生产设备增产潜力资料;设备更新改造资料。2.审计内容(1)设备投资决策审计①企业为了进行产品更新换代,扩大生产量,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必须购置、制造和更新设备,这不仅涉及筹集资金,还将增加企业产品成本中有关设备的使用费、设备占用费和折旧费等。(2)设备综合利用效益审计①设备综合利用效果审查主要通过设备生产率进行。②设备数量利用程度的审查。③设备时间利用程度的审查。所谓设备时间利用程度,就是指设备实际作业时间占全部可利用设备时间的比例。④设备能力利用程度的审查。设备能力指设备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产品(或完成工作量)的数量。(3)设备综合经济效益审计①标准产量折旧额设备折旧费用是产品生产过程中设备价值的损耗和转移。标准产量折旧额是某行业为生产单位标准产品所发生的折旧额。②设备折旧产值率对于通过设备,由于其生产和加工不属于同一系列的多种产品,不宜用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