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867.57-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57部分:大型综合零售企业_第1页
DB50-T 867.57-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57部分:大型综合零售企业_第2页
DB50-T 867.57-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57部分:大型综合零售企业_第3页
DB50-T 867.57-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57部分:大型综合零售企业_第4页
DB50-T 867.57-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57部分:大型综合零售企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100CCSA90DB50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50/T867.57-2024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基础管理 25作业环境 86生产工艺设备设施 7特种设备 8用电 9职业卫生 11劳动防护用品 12作业要求 13安全生产检查 14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 附录A(资料性)相关引用条款 27附录B(规范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清单 附录C(规范性)安全工作标准化等级评定细则及监督检查清单 DB50/T867.57—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50/T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第57部分。DB50/T86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通用要求;——第3部分:榨菜生产企业;——第4部分:油气开采企业;——第5部分: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第6部分:黑色金属冶炼企业;——第7部分: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企业;——第8部分:烟草企业;——第9部分:医药制造企业;——第10部分:水利施工企业;——第11部分:殡葬服务机构;——第12部分:家具制造企业;——第13部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第14部分:星级饭店;——第15部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第16部分:养老机构;——第17部分:饮料制造企业;——第18部分:木材加工企业;——第19部分:建材制造企业;——第20部分: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第21部分:旅游景区(点);——第22部分:旅行社;——第23部分:纺织企业;——第24部分:粮食加工企业;——第25部分: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第26部分:涂料制造企业;——第27部分:水泥搅拌站;——第28部分:皮鞋制造企业;——第29部分: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企业;——第30部分:有色金属铸造企业;——第31部分:酒类制造企业;——第32部分:小五金制造企业;——第33部分:橡胶、塑料制品企业;——第34部分:残疾人服务机构;DB50/T867.57-2024——第35部分: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市场;——第36部分:仓储企业;——第37部分:纸制品制造企业;——第38部分:邮政快递企业;——第39部分: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第40部分:幼儿园;——第41部分:小学;——第42部分:中学;——第43部分:日化产品制造企业;——第44部分:儿童福利机构;——第45部分:高等学校;——第46部分:服装制造加工企业;——第47部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第48部分:医疗机构;——第49部分:加油站;——第50部分:正餐服务企业;——第51部分:歌舞娱乐场所;——第52部分:烟花爆竹零售店(点——第53部分: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第54部分:肥料制造企业;——第55部分:快餐企业;——第56部分:供电企业;……本文件为DB50/T867的第57部分。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向龙宇、赵瑞斌、淡治国、王俊、王钢、徐健、韩锋、李克强、杜宗安、王郡、DB50/T867.57—2024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它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充分运用标准化工具,制定合理的安全生产“标尺”(即安全生产标准),推行标准化作业,并用相应的“标尺”(即安全生产标准)检查监督生产现场,达到规范现场作业行为目的,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生产经营中因安全事故产生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具有重大意义。DB50/T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系列地方标准旨在结合重庆市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现状,确定各典型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拟由若干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总则。目的在于确立我市安全生产经营需要遵守的总体原则和总体要求。——第2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的影响因素,梳理安全生产经营领域较通用的、常规的安全技术要求。——第n部分:各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要求。目的在于结合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编制更具操作性和适用性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要求。其中第1部分和第2部分提出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最基本和通用的要求、原则,在整个标准体系中起统领的作用,是整个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其他行业安全生产规范的基础,各行业技术规范应遵循《总则》和《通用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各行业特点再进一步细化。DB50/T867旨在通过梳理安全生产经营技术要求,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行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素质,将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一线,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最终能够达到强化源头管理的目的。本文件是落实安全生产领域的总体要求,做到安全生产管理“三标合一”,使企业自查和监督检查统一协调,有利于提高大型综合零售企业安全生产的总体保障能力,达到全行业生产活动本质安全。1DB50/T867.57—2024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57部分:大型综合零售企业本文件规定了大型综合零售企业安全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管理、作业环境、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特种设备、用电、职业卫生、消防、危险化学品、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大型综合零售企业的安全经营的管理工作,其它零售企业结合实际和行业要求参照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1259室内建筑电气布线规范GB/T378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883.1手持式、可移式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053.1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7251.1低压成套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l0060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l0080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GB/T15499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16899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794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2520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T28581通用仓库及库区规划设计参数GB/T29639大型综合零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3499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平台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2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6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13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2DB50/T867.57—2024AQ/T900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A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JGJ4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TS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T700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TSGT7002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XF1131仓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通则YD/T2455.7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第7部分:安全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大型综合零售企业largeintegratedretailenterprise从事各类商业零售活动的百货店、仓储式会员店、超市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其中,百货店的店铺建筑面积在10000m2及以上,仓储式会员店、超市的店铺建筑面积在5000m2及以上。3.2LEC评价法LECriskevaluationmethod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4基础管理4.1机构与职责4.1.1企业应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设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领导小组等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并以文件明确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的成员和职责、安全主管领导、会议制度和要求等。4.1.2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企业,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企业,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1.3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主管领导、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熟悉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安全知识,了解本单位生产设施设备、特种设备、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安全状况,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4.2方针目标4.2.1企业应依据总体发展目标,制定安全工作年度及中长期目标。安全工作目标宜以量化形式表述,包括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目标等指标。4.2.2年度安全目标应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以单位文件形式下发。4.2.3应根据各部门、班组在安全工作中的职能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大小,通过制定安全目标、签订安全责任书等方式将年度安全目标层层分解到部门、班组。4.2.4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3DB50/T867.57—20244.3安全生产责任制4.3.1应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并加强监督考核。4.3.2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安全生产责任的内容和大小应与各生产性质和岗位性质相适应。4.3.3应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审核,并适时更新。4.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4.1企业应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定期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建立本企业适用的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4.4.2制度应依据本企业适用的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的部门规章、重庆市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国家和行业标准及政府、上级单位的其他要求,内容应包括业务工作涉及的服务安全、设备安全、电气安全、消防安全、治安保卫等主要法规和其他要求。4.4.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让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知晓。4.4.4应保存近期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记录至一定的有效期。4.4.5企业应每年至少评估一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4.4.6应根据评估结果、安全检查情况、自评结果、评审情况、事故情况等,及时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5操作规程4.5.1企业应结合本单位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任务特点以及作业安全风险与职业病防护要求,编制齐全适用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4.5.2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a)适用范围;b)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控制要求;c)设备使用方法或作业程序;d)个体防护要求;e)严禁事项;f)紧急情况现场处置措施。4.5.3安全操作规程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让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知晓。4.5.4企业应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4.5.5企业应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4.6安全生产教育管理4.6.1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保证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资源。应根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和引导从业人员掌握岗位安全生产知识以及相关要求,遵守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增强从业人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应如实记录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4.6.2从业人员教育和培训4DB50/T867.57—2024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初次培训不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应少于12学时。普通员工完成安全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后,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还应接受一次再培训。4.6.3新进和转岗人员教育和培训新进员工应进行企业级、部门级、班组等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转、复岗员工应进行部门级、班组等两级安全教育培训,其他从业人员应进行入场安全教育培训,以上培训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新进和转岗人员的培训不应少于24学时。4.6.4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按规定接受复审。4.6.5相关方人员管理外来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保存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外来人员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险因素、所从事作业的安全要求、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知识等。应对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审核,如涉电作业、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电梯维护、消防施工等。4.7相关方管理4.7.1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建立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4.7.2不得将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外包)或者租赁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4.7.3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定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工作统一协调、管理。4.7.4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督促整改;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评议或考核。4.7.5外来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保存记录。涉及动火动焊、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须办理危险作业审批手续,经审批同意并做好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组织实施,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4.8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4.8.1企业应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输出预评价、设施设备专篇、验收评价报告。4.8.2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应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其中应包括项目涉及的安全风险分析及其所需安全设施投资内容。4.8.3应对项目涉及的安全设施应组织安全条件论证评审,提出相关安全设施的建设要求,要求建设项目设计单位按此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完成后,应组织对初步设计资料涉及的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建设要求进行内部评审,评审应有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安全设施使用部门专业人员等参加,评审结果应经过本单位安全主管领导批准,并保存评审、批准记录。4.8.4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应将消防设计文件报消防机构备案,并保存备案记录。4.8.5内部评审或外部安全评价、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措施解决后方可批准设计方案,并保存记录。5DB50/T867.57—20244.9安全生产投入4.9.1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按照有关规定预算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并建立使用台账。4.9.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年底或次年年初应组织本单位相关部门提出下一年度安全费用的使用需求,包括使用内容和金额;使用金额应能满足本单位安全生产的需求,包括事故隐患的整改需求。4.9.3安全生产费用应按计划预算使用,并专款专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对各类费用使用情况进行协调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主管领导协调解决。4.9.4安全生产费用预算主要包括:a)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健康防护设备设施;b)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个体防护装备;c)安全评价、职业危害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d)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e)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f)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g)安全标志及标识和职业危害警示标识;h)安全生产隐患举报奖励;i)安全生产专项绩效考核奖金;j)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4.9.5应明确预算外应急突发事故处置费用的优先使用、审批流程。4.10安全文化建设4.10.1宜依据AQ/T9004开展安全文化建设。4.10.2宜引导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具有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安全水平持续提高。4.10.3宜将安全文化理念教育、安全氛围营造、员工安全行为培育等纳入单位教育培训计划并实施。4.10.4宜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来促进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工作,如宣传口号和标语、照片等。4.11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电子台账管理、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的建设。4.12风险管理4.12.1危险源识别企业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危险源识别,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工作环境和管理缺陷,其范围应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4.12.2风险评价应根据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的可能性和相应的后果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应根据规定的频次和时机,对生产过程存在的危害因素采用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LEC评价法评定其风险级别。4.12.3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和实施6DB50/T867.57—2024企业根据其评估出的风险和确定的风险分级,制定可行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应根据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有效的培训、宣传和实施。企业对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跟踪检查,如未达到预期效果,应进行原因分析,重新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效果。4.12.4变更管理企业应制定变更管理制度。变更前应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告知或培训相关从业人员。4.13隐患排查治理4.13.1隐患排查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制度,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对“五房一室”(配电房、发电机房、空调机房、水泵房、电梯机房和消防中控室)等消防重点防火部位的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同时应按照附录B的要求,根据风险辨识结果组织制定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相关方服务范围。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应组织并参与对辖区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各部门负责人每周应对辖区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各班组负责人每天应对辖区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企业应根据重要节假日、季节性和主管部门文件、通知要求,组织开展相关检查,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重要节假日安全检查内容应根据实际,包括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重点部位及危险源管控、重点岗位及值班人员在岗、促销活动管控等情况;b)季节性安全检查应结合当地季节特点和企业实际组织实施;c)企业根据主管部门文件、通知要求,组织实施相关专项安全检查。4.13.2隐患治理企业应对发现的隐患进行评估,建立隐患台账。对于一般隐患,立即组织整改排除。对于重大隐患,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时限和应急预案。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订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大型综合零售企业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采取撤离人员、停止经营、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4.13.3验收与评估治理完成后,应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重大隐患治理完成后,有条件的企业应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企业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4.13.4信息记录和通报企业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分析。企业应定期或实时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消除前,应向从业人员公示事故隐患所在位置、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等信息。7DB50/T867.57—20244.14应急管理4.14.1应急机构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者委托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参与应急救援和应急管理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4.14.2应急预案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情况,结合危险源辨识分析情况,按照GB/T29639的要求编制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有效实施。企业应急预案应包括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确保准确有效。编制应急预案前,企业应进行事故风险评价和应急资源调查。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企业应编制现场处置方案;重点岗位应设置岗位应急处置卡,并张贴在附近显著部位。应急处置卡应规定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联系方式,便于从业人员携带。企业应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对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应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4.14.3应急资源企业应配备应急备用电源等设施和装备,储备应急物资。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应急值守电话,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应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定期检测、检查、维护、保养,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确保其完好、可靠、适用。对应急设备、装备和物资的储备应有监督管理制度,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应急设备、装备和物资应有完善的使用、调拨和购进程序和管理制度,且应有相应的登记记录。企业应设置应急集合点,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紧急疏散通道、出口畅通,并且不应锁闭、封堵、占用。4.14.4应急培训企业应对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逃生技能等应急常识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培训,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如实记入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4.14.5应急演练企业应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8DB50/T867.57—2024企业应按照AQ/T9007的相关规定,定期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做到一线从业人员参与应急演练全覆盖。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企业应按照AQ/T9007和AQ/T9009的规定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按照本文件4.14.2的要求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4.15事故管理4.15.1事故报告企业应建立事故报告程序,明确事故内外部报告的责任人、时限、内容等,并教育、指导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报告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前状态等简要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及时补报、续报有关情况;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有关部门报告;对可能引发次生事故灾害的,应及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事故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发生后应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4.15.2事故调查和处理在事故调查期间,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应配合调查,如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接受询问等。事故发生单位应对照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漏洞和隐患,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企业应将相关方在单位内部发生的事故纳入本单位事故管理。企业应按照GB/T6441、GB/T15499的有关规定和行业确定的事故统计指标开展事故统计分析。4.16文档管理4.16.1各类文件应有编制人和批准人,文件发布前应经过评审,并保存评审和批准记录。4.16.2各类文件应编号,并标明发布和实施日期;文件修改后应有修改标识或重新发布。4.16.3企业文档管理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b)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文件、批复文及会议资料等;c)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会议记录材料、安全学习资料等;d)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e)各种安全活动记录、安全管理台账、事故报告、安全通报等;f)安全设施检测、维修保养、校验报告、记录等;g)人员专业资质档案。5作业环境5.1主体建筑9DB50/T867.57—2024企业建筑设计应符合JGJ48的规定。5.2地面、墙壁5.2.1地面应平整,无凹凸不平,确需分出高低层次的,高低部分应平缓过渡。台阶式过渡的,应有醒目提示。5.2.2应选择防滑、防压、承重、耐磨、易清洗的地面铺设物。5.2.3地面应考虑承重要求,保证货架在陈列商品后的稳定性。5.2.4墙壁进行张贴海报、布景等装饰的,应考虑墙壁的承重能力。5.2.5墙壁的电源线应采用暗装或套管明装,并符合GB50217、GB1259的有关规定。5.2.6经过特殊改造装修过的位置应有对顾客的提示性标志,如安全提醒、儿童提醒等。5.3装饰、装修5.3.1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和内部装修工程应依法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工程竣工后,应经相关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或开业。装饰装修工程质量应符合GB50210的相关规定。未经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5.3.2企业电气线路的敷设,电气设备、电源线路的安装应符合国家有关电气安装技术的要求;涉及临时电源线路应落实作业审批制度,其安装应符合JGJ46的相关要求。5.3.3企业的装修、装饰及柜台、货架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疏散通道、疏散楼梯间的装修材料应使用不燃材料,通风管道等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中转库与营业厅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库房应严格按防火标准进行设置和使用。5.3.4企业内柜台、货架应合理布置,不得遮挡消防设施,主要疏散通道应直通疏散门或疏散出口,并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5.4设备、设施5.4.1在用的设备、设施不应超负荷运转,应定期维护、保养,做好记录,保证其正常工作。5.4.2建立健全并统一保管各类设备档案,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补充、更新。5.4.3建立安全用电制度,不得违章用电,保证用电安全。5.4.4按规定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定期检测。5.4.5应配备相应的电力应急设备,在出入口、紧急通道、购物主要通道设置应急灯。5.4.6特种设备的管理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5.4.7应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上设置安全标志,安全色及安全标志应符合有关规定。5.4.8多层市场应设有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电梯设置应符合GB7588的要5.5通道、货架5.5.1通道应符合卖场整体动线要求,企业的通道宽度应符合相关规定。5.5.2通道宜垂直平行交叉布局,保持各方向畅通。5.5.3通道应设有明显的消防疏散标志、购物导向标志及商品分类标志。5.5.4货架应由易清洗、有韧性且环保的材料制作,并符合环保和消防标准。5.5.5设置电气线路的金属货架,应敷设PE接地保护和安装漏电保护装置。5.6安全标志5.6.1应在有关设备、设施上设置安全标志,安全色及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3、GB2894的相关规5.6.2消防标志及消防标志的设置应符合GB13495和GB15630规定。DB50/T867.57—20245.6.3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口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疏散指示标志应设在安全门的顶部或疏散楼梯通道和转角处距地面lm以下的墙面上,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宜大于20m。同时在疏散通道的地面应设置蓄光型疏散指示标志,并保证疏散指示标志明显连续。5.6.4安全标志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立,清晰易辨。户内广告、海报等的张贴不应遮挡安全标志。各种安全标志应随时检查,发现有变形、破损或变色的,应及时整修或更换。5.6.5各独立营业区域要有醒目的出、入口标志。落地式玻璃门、玻璃墙应有“当心玻璃”或其他警示标志并设置在显著位置。安全标志应明显,保持完好。6生产工艺设备设施6.1设备设施建设6.1.1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按照本文件4.8的要求实行“三同时”管理。6.1.2所采购设备设施应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出厂文件。6.1.3采购的设备设施的安全要求应符合各行业标准的规定。6.1.4不应采购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已经报废的和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设施。6.1.5企业应执行设备设施采购、到货验收制度,购置、使用设计符合要求、质量合格的设备设施。设备设施安装后企业应进行验收,并对相关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6.1.6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a)供配电系统应符合GB50052的相关要求;b)信息系统应符合GB/T34990的相关安全要求;c)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应符合YD/T2455.7的安全要求;d)其他的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配置,并应符合本系列标准行业部分中的相关要求。6.2设备设施运行6.2.1在使用过程中,设备不应排放超过有关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6.2.2应按照设备设施的操作说明和功能正确使用设备设施。6.2.3设备设施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标明设备设施当前的使用状态;有较大危险因素的有关设施、设备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6.2.4企业安全生产设备设施不应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更完毕后应立即复原。6.2.5企业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对设备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进行屏蔽或隔离。6.3设备设施维护保养6.3.1企业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检测、检修、更换,做好维护、保养、检测记录,保持安全防护性能良好。6.3.2专业的设备设施应由专业人员用专业工具、试剂等进行维修保养。6.4设备设施检修维修6.4.1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制定综合检维修计划,明确检维修方案、检维修人员、安全措施、检维修质量、检维修进度,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设备设施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完整准确,存档备查。6.4.2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安全风险分析、控制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及安全验收标准。6.4.3检维修作业宜安排在非营业时间内实施。DB50/T867.57—20246.4.4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安全控制措施,隔离能量和危险物质,并进行监督检查,检维修后应进行安全确认。6.4.5作业过程中涉及特殊作业的,应办理作业票证,作业票证应放置在作业现场,作业现场还应配置必要的应急措施和监护人员。6.4.6作业后应清理作业现场,对作业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6.4.7检维修后应由有关人员验收并签字。6.5设备设施报废6.5.1企业应建立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制度。6.5.2设备设施未批准报废前,不能随意拆卸、挪用其零部件和自行报废处理。6.5.3设备设施的报废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拆除作业前,作业人员应进行危险识别、有害因素辨识。6.5.4制定详尽的拆除计划或方案,并在现场设置明显的报废标志。6.6厨房设备6.6.1开关、插座等应采用防水密封型,电源线路要求防水、阻燃封闭敷设,配电箱、设备金属壳体及电动机壳体PE(N)连接应可靠。6.6.2每台设备应单独配置具备漏电保护功能的控制开关,并保证开关到设备线路完整。6.6.3凡有碾、绞、压、挤、切等机械运转部位应有完好可靠的防护装置。6.6.4搅拌操作的容器必须加盖密封且盖机联锁。6.6.5作业场所抽风和给排水系统完好无缺陷。6.6.6天然气阀、气管、灶具完好,无气体泄漏。6.6.7使用天然气应安装燃气报警装置并与气阀联动,作业区电气线路按防爆要求敷设,保证通风良好,使用完毕后关闭阀门。6.6.8高压锅及小型蒸气锅炉应在安全使用期限内,工作压力符合使用规定要求,外观完好,泄压防爆装置完好有效。6.6.9厨房灶台照明应使用防潮灯,厨房烟道应至少每季度清洗一次,灶台附近不得堆码可燃易燃物6.6.10厨房现场应配备灭火毯等消防器材,消防设施应符合GB50116、GB50261相关规定。6.7洗涤设备6.7.1开关、插座等应采用防水密封型,电源线路要求防水、阻燃封闭敷设,机械运转部位有完好可靠的防护装置。6.7.2洗涤操作的容器应加盖密封且盖机联锁,铰位灵活。6.7.3每台设备应有单独漏电保护功能的控制开关且PE(N)线连接可靠,电源线路完好。6.7.4高速磨光机的针盘完整、配针坚固、磨光垫选用正确无烂损。6.7.5吸水泵应设有控制开关和漏电保护装置,应装设与负荷匹配的熔断器。6.7.6充电式移动洗涤设备,应确定通风良好的固定充电区。6.8冷链设备6.8.1冷柜、冷库应符合以下要求:a)确保温度显示器显示的温度应在正常范围内。风机运行正常、无噪音、无抖动;b)冷柜出风口无灰尘,回风口无商品阻挡,内部无杂物;c)食品摆放应避免货物阻挡出风口及回风口,且低于负载线。6.8.2冷凝器应符合以下要求:a)风机运行、旋转方向正常,无异响、抖动现象;b)冷凝器机组翅片之间无异物,通风良好。翅片之间或冷凝器边缘无油渍。6.8.3压缩机组应符合以下要求:DB50/T867.57—2024a)压缩机组吸排气压力在工作限值内;b)机油保持清澈,可视油镜油位保持在2/3处;c)机组冷媒视液镜内制冷剂充足;d)压缩机组配电箱线路无接头松动、电线老化、电线发烫、配件老化破损等现象;e)当压缩机组达到特种设备管控标准时,按本文件7.7执行。6.8.4制冰机应符合以下要求:a)水泵、浮球阀应正常;b)压缩机、冷凝器风机正常运行、无噪音、无抖动。6.9发电机及储油间6.9.1严格落实重点部位管理,明确责任部门及责任人,机房禁烟禁火,不得存放其它易燃易爆物品。6.9.2机房建筑耐火等级应符合GB50016相关规定,并配有适合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6.9.3发电机应固定位置,移动式发电机有固定保存位置。由专人管理和操作,并定期进行运行测试。6.9.4储油间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使用的油品应单独存放,按油品存放点控制,与发电机保持安全距离。6.9.5设备铭牌完好、清晰,相关额定参数符合运行规定。6.9.6绝缘、接地故障保护等保护装置应完好、可靠。外露的带电部位及其他危险部位应有防护罩等遮栏与安全警示标识。6.9.7发电机并联运行应满足频率相同、电压相同、相位相同、相序相同的条件才能进行。准备并联运行的发电机在并联运行前均应进入正常稳定运转。6.9.8发电机启动前应认真检查各部分接线是否正确,各连结部分是否牢靠,电刷是否正常、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接地线是否良好。6.9.9发电机开始运转后,确认情况正常后,方可调整发电机至额定转速。负荷应逐步增大,力求三相平衡。6.9.10运行中的发电机应密切注意发动机声音,观察各种仪表指示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检查运转部分是否正常、通风是否良好、发电机温升是否过高,并保存运行记录。6.10通风空调系统6.10.1空调机房严格落实重点部位管理,明确责任部门及责任人,机房禁烟禁火,不应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机房建立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填写运行和交接班记录。企业应根据设备特性及安全要求,确定巡检时间,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巡检,并如实填写设备运行记录。现场消防、电气设施及灭火器材配置应符合相关规定。大中型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人员应依法持证上岗。不准带压拆修管道、阀门等设备。对无逆止装置的通风机,应待风道回风消失后方可检修。当设备运行时不得打开检修门。制冷机组应符合以下要求:a)冷凝器、蒸发器等构成压力容器的,应按规定定期检验,且铅封完好。检验合格标志应悬挂在设备上;b)压力容器压力表刻度盘上应划有最高工作压力红线标志,定期检验,铅封完好,并有合格标志;c)设备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基础坚实,安全防护措施齐全有效。截止阀和控制器件等附件应加以保护。外露的运动部件、栅板、网、罩应完好有效;d)控制系统灵敏,作业点均有急停开关,紧急停止开关灵敏、醒目,在规定位置安装并有效;DB50/T867.57—2024添加冷媒时应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并采取措施防止泄漏。6.10.2冷却塔冷却塔梯台完好,应符合GB4053.1的要求。在冷却塔上进行动火作业时,应采取拆除易燃材料或隔离、喷雾等措施,防止冷却塔可燃材料起火。6.10.3管道及通风机管道及通风机应符合GBl0080的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a)若架空安装,支点及吊挂应牢固可靠,不应妨碍人员行走及车辆通行,与地面距离低于2m的管道,应采取措施并悬挂标志,以防碰人;b)外露进口及运动部件应用金属网,栅板或罩保护;c)管道的颜色、流向标志等符合相关要求。检查和清洗应符合下列要求:a)机房设备设施定期检查,检查内容符合GB50365的要求并保存记录;b)风管、空气处理设备检查和清洗符合相关要求并保存记录。6.11隔油池、化粪池、污水池6.11.1现场应设置“当心中毒”、“当心坠落”等警示标志。6.11.2槽池四周设置防护栏,防护栏完好,无断裂、腐蚀;地下水池的盖板完好,无位移。6.11.3泵房、污泥脱水设备等地上设备外露运动部位应有防护罩或网,并完好、无破损。6.11.4现场消防、电气等应符合防潮、防爆相关规定要求。现场地面不宜使用接线板和临时接线,如需接线,应使用规范的接线盘并架空。6.11.5清掏作业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完成。6.12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电气装备6.12.1手持电动工具应符合GB3883.1的通用安全要求,并符合以下安全要求:a)电动工具的防护罩、盖及手柄应完好,无破损、无变形、无松动;b)开关灵敏、可靠,能及时切断电源,无缺损、破裂;c)电源插头不应有破裂及损坏,规格应与工具的功率类型相匹配,且接线正确;d)I类电动工具绝缘线应采用三芯(单相工具)或四芯(三相工具)多股铜芯橡套软线,其中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做PE(N)线;e)手持电动工具绝缘电阻应符合GB/T3787的要求,至少每年应进行一次绝缘电阻的测量,并在检测合格工具的明显位置粘贴合格标识。6.12.2移动电气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防护罩、遮拦、屏护、盖应能防止人手指触及旋转部位,且应完好、无松动,保持旋转平稳,无晃动、无噪声;b)电源开关应可靠、灵敏,且与负载相匹配;c)移动电器质量应可靠,安全指标符合要求;d)间断性使用的移动电气设备(停用超过三个月),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应测量其绝缘电阻。常年使用的移动电气设备应每年测量一次。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lMΩ,并保存测量记录。6.12.3使用和维修应符合下列要求:a)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建立电动工具和移动电气设备台账和借用制度,登记种类、数量、保管和使用人、绝缘电阻检测情况等;DB50/T867.57—2024b)在一般作业场所应选用Ⅱ类工具,禁止使用Ⅰ类工具;c)在潮湿的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或Ⅲ类工具。d)电源线按出厂长度,不应随意接长或拆换,中间不得有接头及破损,不应拖地或接触尖锐物品;e)移动电气设备接地故障保护应符合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和移动电气设施容量要求,接地正确,连接可靠;f)不应在一个插座上插用多个移动电器,移动电气设备设施周围不能堆放易燃及可燃杂物;g)移动电器设备设施使用时要做到人走断电,用毕断电;h)非电气维修人员禁止从事移动电气设备的修理。7特种设备7.1一般要求7.1.1多层市场应设有人行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乘客电梯、载货电梯。7.1.2特种设备的使用应遵守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特种设备的使用应符合TSG08相关规定;b)企业应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今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c)企业应按规定取得使用登记证书并将登记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d)企业应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企业应对停用的特种设备予以封存,超过检验有效期一年的重新启用前,应经法定程序检验;e)企业应按照规定进行法定检验;f)企业应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g)企业应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7.2乘客与载货电梯7.2.1电梯的安装由取得法定资质的单位承担,并保证安装的电梯经检验机构检验检测合格,符合GBl0060的要求。7.2.2电梯应按特种设备使用规定进行登记。7.2.3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应由依法取得相关资质的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进行。7.2.4在用电梯按照TSGT7001、TSGT7002的定期检验周期由具备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或检测。7.2.5电梯轿厢显著位置标明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安全注意事项;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7.2.6机房中每台电梯应单独装设主电源开关,轿厢门及安全装置应符合GBl0060的要求。配置消防设施,并保证完好有效。7.3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7.3.1扶梯应符合GB16899的要求,设置“当心碰头”、“不得攀爬”等安全警示标志,与楼板交叉处应设置无锐利边缘的垂直防护挡板。7.3.2扶梯周边应有足够的照明,紧急停止装置应设置在出入口附近明显而易于接近的位置上,并完好有效。DB50/T867.57—20247.3.3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日常维护保养应由依法取得相关资质的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进行。7.3.4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按照TSGT7001、TSGT7002的定期检验周期由具备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或检测。7.4起重机械7.4.1起重机上高于地面2m的工作部位、通道等处栏杆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栏杆上部表面的高度不低于1m,对净高不超过1.3m的通道,手扶栏杆的高度可以为0.8m;b)栏杆下部有高度不低于0.1m的踢脚板;c)在踢脚板与手扶栏杆之间有不少于一根的中间横杆,横杆与踢脚板或手扶栏杆的距离不得大于0.5m;d)栏杆允许开口,但开口处应有防止人员跌落的保护措施。7.4.2当使用条件或操作方法会导致重物意外脱钩时,应采用防脱绳带闭锁装置的吊钩。7.4.3当起重机设置司机室时,司机室应有安全出入口;当司机室装有门时,应防止其在起重机工作时意外打开。司机室应设有门锁、灭火器和电铃或警报器,必要时还应设置通讯装置。7.4.4起重机重要的操作指示器应有醒目的显示,并安装在司机方便观察的位置;指示器和报警灯及急停开关按钮应有清晰永久的易识别标志;指示器应有合适的量程并应便于读数;报警灯应具有适宜的颜色,危险显示应用红灯。7.4.5起重机出厂时,应该在主梁明显部位标注起重机额定起重量,字体大小能使人在其地面看清。在可分吊具上,应永久性地标明其自重和能起吊物品的最大质量。7.4.6室外工作的轨道式起重机应装设可靠的抗风防滑装置,并应满足规定的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抗风防滑要求。7.4.7室外工作的起重机,通道与平台上应采取防积水措施。7.4.8起重机设置斜梯高度大于10m时,每隔5m~10m应设休息平台。7.4.9起重机上外露的、有伤人可能的旋转零部件,如开式齿轮、联轴器、传动轴等,应装设防护罩;如无加防护罩的可能时,应设安全标志和警示牌。7.4.10起重机的总高度大于30m,且周围无高于起重机最高点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应在其端部和顶部装设障碍灯,应装设起重机运行声光报警器。7.5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应符合下列要求:a)车辆应在产品标牌上标明产品名称、型号、制造日期或产品编号、制造商名称及制造国;b)车辆应取得检验合格报告及牌照,按相关规定进行年检,年检合格后方可使用;c)车辆的技术资料和档案、台账齐全,无遗漏;d)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司机应取得相应的驾驶资格。e)叉车作业前,应检查外观以下内容:1)门架不得有变形和焊缝脱焊现象,内外门架的滚动间隙应调整合理,不得大于1.5mm,滚轮转动应灵活,滚轮及轴应无裂纹、缺陷。轮槽磨损量不得大于原尺寸的10%;2)两根起重链条张紧度应均匀,不得扭曲变形,端部联接牢靠,链条的节距不得超出原长度的4%,否则应更换链条。链轮转动应灵活;3)货叉架不得有严重变形,焊缝脱焊现象。货叉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缝开焊现象。货叉根角不得大于93度,厚度不得低于原尺寸的90%。左、右货叉尖的高度差不得超过货叉水平段长度的3%。货叉定位应可靠,货叉挂钩的支承面、定位面不得有明显缺陷,货叉与货叉架的配合间隙不应过大,且移动平顺;DB50/T867.57—20244)燃料、润滑油和冷却水是否需要加注;5)检查确保叉车的倒车蜂鸣器、警报器、安全带、护顶架、挡货架等设施齐全有效,可以正常使用。f)叉车作业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起步前,观察四周,确认无妨碍行车安全的障碍后,先鸣笛,后起步。起步时须缓缓平稳起步;2)叉车在载物起步时,驾驶员应先确认所载货物平稳可靠。非特殊情况,禁止载物行驶中急刹车;行驶时,货叉底端距地面高度应保持300mm~400mm、门架须后倾;3)用货叉叉取货物时,货叉应尽可能深地叉入载荷下面,还要注意货叉尖不能碰到其它货物或物件。应采用最小的门架后倾来稳定载荷,以免载荷向后滑动。放下载荷时,可使门架小量前倾;4)叉载物品时,应按需调整两货叉间距,使两叉负荷均衡,不得偏斜,物品的一面应贴靠挡货架,叉载的重量应符合载荷中心曲线标志牌的规定,以便于安放载荷和抽出货叉;禁止高速叉取货物和用叉头与坚硬物体碰撞;叉车叉物作业,禁止人员站在货叉周围,以免货物倒塌伤人。不允许用单支货叉叉取高过载荷的货物;5)叉车作业时,禁止人员站在货叉上。禁止用货叉举升人员从事高处作业,以免发生高处坠6)叉车叉物作业,禁止人员站在货叉周围,以免货物倒塌伤人。不允许用单支货叉叉取高过载荷的货物;7)叉车停用时应取下钥匙,钥匙应有专人负责管理。7.6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使用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a)压力容器的使用应满足TSG21的相关要求进行;b)应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定期检验报告等;c)本体、接口、焊接接头等部位无裂纹、变形、过热、泄漏腐蚀现象等缺陷;d)相邻管件或构件无异常振动、响声或相互磨擦等现象;e)压力表指示灵敏,刻度清晰,安全阀每年检验1次,记录齐全,且铅封完整,在检验周期内使f)配套使用的压缩空气、循环水、润滑油等管路应安装压力表,储气罐应安装安全阀,各种阀门应采用不同颜色和不同几何形状的标志,还应有表明开、闭状态的标志;g)压力管道应按照TSGDO001的相关要求进行。8用电8.1用电产品8.1.1一般要求用电产品的使用应遵守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按照相关要求安装用电产品,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该采取附加的安装措施;b)保护接地线应采用焊接、压接、螺栓联结或其他可靠方法联结,不应缠绕或挂钩。电缆线中的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只能用作保护接地线;DB50/T867.57—2024c)用电产品因停电或故障等情况而停止运行时,应及时切断电源。在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并确认已恢复正常后才能重新接通电源;d)检修后的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应检测其安全性能符合正常使用要求;不合格的用电产品应予以报废,并在明显位置予以标识;e)长期不用的用电产品在重新使用前,应经过必要的检修和安全性能测试。8.1.2其他要求照明电器用电要求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潮湿场所,应选用密闭性防水照明电器,防护等级应符合GB51348的相关规定。场所内应配置或增加除湿设备,维持现场干燥;b)丙类固体物品室内储存场所,不应使用碘钨灯和超过60W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当使用日光灯等低温照明灯具和其它防燃型照明灯具时,应对镇流器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c)可燃材料仓库内不应使用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应对灯具的发热部件采取隔热等防火措施。固定电气线路用电要求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配电线路应装过载和短路保护;b)仓库内敷设的配电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不应随意乱接电线、擅自增加用电设备;c)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应定期检查和检测,不应长时间超负荷运行;d)涉及燃爆区域的电气线路,应满足隔离防爆要求。8.2仓储场所8.2.1电器设备应与可燃物质保持不小于0.5m的防火间距,架空线路的下方不应堆放物品。8.2.2电动传送设备、装卸设备和机械升降设备等的易摩擦生热部位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护措施。对提升和码垛等机械设备易产生火花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罩。8.2.3仓库内不应使用电炉、电烙铁、电熨斗和电热水器等电热器具和电视机及电冰箱等家用电器。8.2.4仓库设计应符合GB/T28581的相关规定。8.3配电室8.3.1变压器室、配电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8.3.2配电室室内、室外配电装置的隔离开关与相应的断路器和接地刀闸之间应装设闭锁装置,室内配电装置设备低式布置时,还应设置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闭锁装置。8.3.3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安全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当变电所采用双层布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向变电所外部通道的安全出口。8.3.4当室外配电装置的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小于2.5m时,应装设固定遮栏。8.3.5配电室通道上方裸带电体距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5m;当低于2.5m时,应设置不低于IP2X的遮拦或外护物,遮拦或外护物底部距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2.2m。8.3.6配电屏、开关柜操作面及背柜地面均应铺设橡胶绝缘胶垫,橡胶绝缘胶垫搭接端应保持5公分以上的互压长度。8.3.7各种图表悬挂整齐、标志齐全、清楚、正确,设备上不准粘贴与运行无关的标志。8.3.8设备操作人员应取得合格有效的电工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正确穿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8.4变压器DB50/T867.57—20248.4.1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的变压器四周应设高度不低于1.8m的固定围栏或围墙,变压器外廓与围栏或围墙的净距不应小于0.8m,变压器底部距地面不应小于0.3m。8.4.2设置在变电所内的非封闭式干式变压器,应装设高度不低于1.7m的固定围栏,围栏网孔不应大于40mm×40mm。变压器的外廓与围栏的净距不宜小于0.6m,变压器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Om。8.4.3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房间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等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处进入室内的设施。8.5动力(照明)配电箱(柜)8.5.1配电箱(柜)应按照GB7251.1相关规定执行。8.5.2粉尘、潮湿、露天或腐蚀性环境中配电箱(柜)宜采用相应等级的防护型箱(柜),其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防护等级要求。8.5.3配电箱(柜)应符合电气设计安装规范,各类电器元件、仪表、开关和线路排列整齐、安装牢固、操作方便。8.5.4配电箱(柜)宜有单线系统图,标明进出线路、电器装置的型号、规格、保护电气装置整定值等,所控对象的名称、编号等应与实际相符合。8.5.5各种电气元件及线路接触良好,导体连接可靠,无严重发热烧损现象,箱(柜)的中性线和接地线应严格分开,所有金属构件均应有可靠的PE接地保护。外露带电部分屏护防护完好。8.5.6保护装置齐全,开关与导线负载匹配合理,开关标明控制对象;潮湿、腐蚀性等环境恶劣场所配置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应符合GB13955的相关规定。8.5.7配电箱应建立管理台账,警示标识标记齐全、醒目。9职业卫生9.1职业病危害申报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监管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并及时更新信息。9.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9.2.1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应实施由专人负责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9.2.2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测,每年至少进行1次全面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3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向从业人员公布。9.2.3定期检测范围应当包含企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全部工作场所。9.2.4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企业应根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出的整改建议,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立即进行整改。9.3职业病危害控制与预防9.3.1企业应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配发防护用品。9.3.2企业的相关部门应定期对职业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和实施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方案。DB50/T867.57—20249.3.3企业应按GBZ188的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9.3.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9.4职业危害告知与警示9.4.1企业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9.4.2企业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处理措施。9.4.3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9.4.4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应当按照GBZ158的要求在醒目位置设置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9.4.5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有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内容。9.5职业健康管理9.5.1企业应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档案。10消防10.1.1企业应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10.1.2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10.1.3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应包含一般要求、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检查、火灾隐患整改、储存管理、装卸安全管理、用电安全管理、用火安全管理、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管理、氨制冷储存场所管理等等,应满足XF1131的规定。10.1.4企业应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10.1.5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10.1.6企业应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1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不具备检测条件的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对于不合格的消防设备和器具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10.1.7企业应定期对建筑内的消防设施按照GB25201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消防重点单位需消防资质维保单位进行日常消防维保。对灭火器应当建立档案资料,记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的时间等有关情况。DB50/T867.57—202410.1.8企业应建立健全消防档案。消防档案全面反映单位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表,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10.2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管理10.2.1企业应按照GB50016和GB50140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10.2.2企业应按照GB25201的有关规定,明确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职责,建立消防设施值班、巡查、检测、维修、保养、建档等制度,确保消防设施正常运行。10.2.3安全出口、消防车道和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10.2.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应随意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应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和扑救场地。门窗不应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10.2.5企业单位应设置符合GB17945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识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各类消防设施处于正常状态。10.2.6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当由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的单位统一管理。10.3消防控制室管理10.3.1应严格落实重点部位管理,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10.3.2消防控制室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应上墙明示。10.3.3中控室值班人员实行每班两人,24小时专人值班,并取得中级及以上《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资格证书。10.3.4严格遵守消防控制室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熟悉火灾的应急处置。10.3.5值班人员每班须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控制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不得擅自关闭、停用消防设施。10.3.6严格执行交接班管理制度,认真填写当班值班情况。10.4消防检查与隐患整改10.4.1企业应至少每月进行1次防火检查,各部门(班组)每周应至少开展1次防火检查。检查的内容应当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b)防火巡查、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c)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d)安全员消防知识掌握情况;e)室内仓储场所是否设置办公室、员工宿舍;f)物品入库前是否经专人检查;g)储存物品是否分类、分组和分堆(垛)存放,防火间距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存放影响消防安全的物品等;h)火源、电源管理情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i)消防车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道是否畅通;j)消防水源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消防设施有无损坏、停用、埋压、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k)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l)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DB50/T867.57—2024m)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n)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10.4.2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大型综合零售企业应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巡查的内容应当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b)有无吸烟和遗留火种现象;c)进入库区的车辆有无违章;d)装卸作业有无违章;e)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f)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g)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h)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i)其他消防安全情况。10.4.3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10.4.4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大型综合零售企业单位应及时予以整改消除。10.5消防组织企业应根据自身火灾风险情况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疏散引导员,自觉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等。10.6消防演练10.6.1应有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消防演练方案,并有效实施。10.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