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高三语文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中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天人互动的层面看,“群道”不仅具有人道的内涵,而且具有天道的意义。《荀子•王制》
她中说:“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
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这里的“万物皆得其宜”同时涉及人道与天道。如果治理
合宜,那么世间万物都将各得其所。
教当“群”仅仅被理解为人所以能够生存的条件时,其着眼之点主要是人自身的需要和目的,
单纯地从这样的观念出发,往往可能导致对自然的过度支配与占有,这又反过来会使人的生存
条件受到影响。而真正意义上的“群道”不仅旨在将社会有序地组织起来,而且意味着从更广、
■£更长远的角度去理解、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可视为对群道原则的引申。
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衍都有自身的内在法则,对待自然(天地万物),则需要充分尊重自然
本身的法则;处理社会领域中的事宜,需要合乎礼法。由此,从天道的角度来看,循道而治,可以
按自然本身的内在法则而发展;从人道的角度来看,依乎礼法,则不仅可以使社会之中一般民众
福
人心归一(“百姓一”),而且将得到有德之士的拥护(“贤良服”)。百姓和贤良分别代表了不同的
社会阶层,“百姓一,贤良服”也相应地体现了本于群道的多样治理效应。如果说,贤能与礼法的
际:
统一在总体上表现为合群之道,那么,天人合宜、人际和谐则从不同方面展现了群道指向的内在
目标。
(摘编自杨国荣《合群之道——〈荀子•王制〉中的政治哲学取向》)
材料二:
万物连续一体是荀子生态文明观的逻辑前提和根据。荀子持有生态群观,他的“群”突破了
“兽三为群,人三为众”的思维,“群”不仅是兽群,还是群众,甚至超越了生物群类,是所有万物的
生态群类。荀子说,“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各种群类具有连续性。“水火有气而
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同群类内部是连续的,
水火等无机物与植物、动物等有机物虽是异群类,但也是连续性的。人是高级动物,但只是作为
辂荀子称之为“大共名”的“物”中一种而已,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共生一体。既然共生一体,
料
人必须善待万物。
荀子倡导君子人格,鼓励人们修养君子德性,在生态共同体中以礼义之伦理德性对待人与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HEN-
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做到合群、能群、善群。
如何合群?荀子的回答是“厚敦者也,合群者也”,培植君子敦厚的德性品格,人与人、人与
自然能形成和合之群。荀子认为人能群是人与他物的最重要区别,“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
马为用,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如何能群?荀子说:“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
一则多力,多力贝I1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
得之分义也。”如何“能群”关键在“分”。荀子的“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分别”,主张“明
于天人之分”,天与人有不同的职责,人要遵守天的规律,顺应天;但是人也要发挥主动性,“制天
命而用之”,做到与天地参。二是“名分”,荀子承认人人都有欲求,因而需要名分去规范人们的
行为。如果欲求没有节制或没有受伦理规范,就会“争乱”。有了礼义伦理名分,社会就会得到
良善治理。“分”建立在“义”的伦理原则上,人之所以“能群”,贵在人“能义”和“能分”,进而“群
居和一“义”的原则、“分”的秩序不是随意的,法于天地自然,因而“义''与"分”具有生态意蕴。
就生态文明治理而言,“胜物”的前提是天与人的分取,“爱物”是人的本职。基于“义”和“分”,人
则''能群”,“胜物”和“爱物”也就不矛盾,其中隐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
如何善群?荀子说:“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
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荀子还着重谈论了君
道如何善群:“道者,何也?日:君之所道也。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能群也者,何也?日:善
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能群最终要落实到善群,以礼义善
于养人、治人、设人、饰人,做好这些的目的在于实现一个良善、和谐的共同体。由于荀子的整体
思想是“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的生态学观,处理人类社会的养人、治人、设人、饰人也必然须
符合万物之道。万物得当的群道,才能使万物生态和谐。
(摘编自蒋世强《荀子“群居和一”的生态文明意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说的“万物皆得其宜”同时涉及人道与天道,荀子强调要让世间万物都各得其所。
B.对自然的过度支配、占有让人不能从更广、更长远的角度去理解、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C.荀子认为,人跟他物的最重要的区别是人在生态共同体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
D.荀子说的“分”含有“分别”之义,主张人要遵守天的规律,但不能一味地顺从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道”就是指“人道”和“天道”,从天道的角度来看,循道而治,可以按自然本身的内在
法则而发展。
B.贤能与礼法的统一在总体上表现为合群之道,所以天人合宜、人际和谐多方面展现了群
道指向的内在目标。
C荀子持有生态群观,他的“群”是所有万物的生态群类,各种群类有连续性,但只有同群
类内部才是连续的。
D.能群最终要落实到善群,以礼义善于养人、治人、设人、饰人,来实现一个良善、和谐的共
同体。
3.下列关于两则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荀子•王制》中的言论,是为了告诫主政者应当“治理合宜”,使世间万物都
【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HEN,
各得其所。
B.材料一将主要着眼于人自身需要和目的的“群”与真正意义上的“群道”进行对比,论述
了荀子“群道”的含义。
C.材料二大量引用荀子的言论,并对“群”“分”和“义”等概念进行了阐释,使论证更加深入
而有说服力。
D.材料二先总说荀子持有生态群观,并指出荀子鼓励人们修养君子德性,做到合群、能群、
善群,然后分层论述。
4.下列对材料二阐述的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奚研f|各种群类具有连续性
B.厚敦者也,合群著画->丽君廨
CJ“能义”“能分”,进而“群居和二^川如何能群
D.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5|如何善群
5.在处理经济、社会、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上,两则材料给予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简
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被遗忘的戍者潘灵
带路的向导在队伍的前面头也不回地走,全然不顾在暗无天日的丛林里已经行走了五天的
殖边队的士卒们。一路上,向导都挥舞着银片似的砍刀,手起刀落处,都是荆棘和藤蔓短促而痛
苦的声音。但后来,这些声音被士卒们粗重的鼻息覆盖了。苟延残喘的队伍,显然对这次勘界
的前期摸底工作的艰苦程度估计不足,官兵的情绪都越发焦躁不安。队长郝成璧已经失去了前
四天的沉着与淡定,一路上像个怨妇一样喋喋不休。
鹿子关有野人出没,是一个传说,但从来没有被证实过。最早有关野人的消息,是一个猎人
从密林里带出来的,说那野人敏捷如猴,速度比风都快,他还指挥着一群猴子。
话音未落,头顶就嗖地飞过什么东西,接着就是一个站起活动身子的殖边队队员的一声惨叫。
一块飞石,正中他的脑门。
尹默君趴在地上,用郝成璧递给他的单筒望远镜眯了眼往模糊人影处看。
一个清晰的人从单筒望远镜扑进了他的右眼——是个清朝老兵!
不能开枪!尹默君将望远镜从右眼眶移开说。
循着石块飞来的方向望去,尹默君看到了那个先前在他单筒望远镜里出现过的清朝老兵,
铁塔一样矗立在他的前方,一副威风凛凛、视死如归的模样。
尹默君举着白衬衣,向着清朝老兵走,越走越近。近到几米开外的时候,老兵一声暴喝——
站住。
尹默君立定。老兵用混沌的老眼在尹欧君身上扫了一遍后,用沙哑的声音问道,你是何方
神圣,为何犯我国境?
我是中国人,老爹,他们也是中国人。尹默君边说边回头指了指身后说,他们是省府殖边队
(X)【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HEN-
的士兵看理边境的。
但老兵摇摇头说,你别想脑人!你迩头上的折子都没有,还胃克国人?
辩孑?尹默君说.大清郡灭亡二十多年了,讹还留辫子?
你说啥?老兵一脸惊讶、大清亡了?
老爹,尹默君语气肯定地说,亡了,公元一九一一年就亡了,现在叫“中华民国”了.
老兵就像被雷击了一下,竟像一截枯木班一样直提提例在地上了.
尹默君见此,将手上举着的树枝和白衬衣一扔,便冲了过去,他将老兵抱在怀里,一边拍衣
老兵的人中一边紧张地呼唤郝成融赶贤过来。昏迷的老兵戚了,他半睁的眼用有泪水流出。
年轻人,这……还不够荒唐吗?朝廷都没了,我却为它守了二十多年的江山,他吃力地转
身,指着前方说,看到了吗?那是鹿子岩哨所,我是守兵。
老爹,你不该这么想,这哪是朝廷的江山,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江山。你是为国家守江
山,不是朝廷。尹默君的话里充满了崇敬。
弊
说来话长,老人指了指哨所对郝成壁说,你是长官吧?我带你们去,这哨所,我褥亲自交给
你们。
纥
这个叫赖小四的清朝老兵,对过去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天。
粮没了,盐没了,你没想着离开?
温
想过,也这么干了。赖小四说,当兵吃粮。理所应当,没吃的,还当个鸟兵?我拍拍屁股走
了人,但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傍晚时还是回来了。我想起了我来哨所时给管带的保证:人在哨
2-
所在。
为了一句承诺的坚守令人动容。
关
我在这里烧荒种地,但第一年种下的苞谷,颗粒无收,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被猴群糟蹋了。
一个猎人教给了我捕猴的法子,我布在树上的罗网捕到了猴王。我驯那只猴王,让它臣服于我。
用
后来我成功了,成了它们的王中王。它们不仅不再糟蹋我的苞谷地,还会替我看守它们。我有
时无聊了,就学着它们爬树,从一个树梢荡向另一个树梢。
噌
但让郝成璧和尹默君没想到的是,当卫生兵和一个殖边队队员去为赖小四剪辫子时,惊恐
万分的赖小四惊叫着推开他们,奔进石屋子就操起了他的火铳。他端着火铳奔出屋子,大声喊
道,哪个敢剪我辫子,我就要哪个的命。他吸嘴,吹了一声尖厉的口哨。
瞬间,先前已销声匿迹的猴群,又出现在哨所的石屋顶上。它们虎视眈眈居高临下地注视
着哨所前的殖边队队员们。
赖小四哼了一声,我先前看错了你,你这上上下下一身洋人打扮,本不是啥好人。
我们真的没有骗你,尹默君诚恳地说,丛林外面,换了人间了。现在没有皇帝,男人也没有
长辫子了。你和他们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你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都是戍边者。我是绘地图
的,我绘出的每条边界线,都有你们的功劳。
赖小四似乎被尹默君的话打动了,他指了指那群将哨所团团围住的猴子说,要说功劳,它们
也有。那年红发的洋鬼带着一群人,私移我们的界桩,就是被这群猴子撵走的。它们不怕死,红
发鬼动用了洋枪,猴子们付出了五条命,但它们却没被吓住,一个个扑上去与洋鬼们又撕又扯,
最后他们害怕了,抱头鼠窜,落荒而逃。从那以后,他们再也不敢来私移界桩。现在你们知道这
群猴子为啥跟我这么亲了吧?我离不开它们,我陪着它们,哪儿也不想去了。
@【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HEN-
郝成壁趁机走上前,伸出左手将赖小四的火铳夺了下来。赖小四也没抵抗,他有气无力地
冲猴群挥了挥手说,散了,散了吧。那群猴子就真的散开了。
翌日清晨,尹默君被一阵嘈杂声吵醒了。出事了!郝成璧边说边拉着尹默君走出了哨所。
在哨所外的一棵水冬瓜树上,吊着一个尸首已经僵硬的人。尹默君一眼就看出是赖小四。
他上吊的工具,竟然是他脑后那条又粗又白的长辫子。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殖边队在丛林里经过五天艰难跋涉,到达了传说的有野人出没的鹿子关,官兵焦躁不
安,不料一块飞石来袭,砸中了一名队员。
B.做绘地图工作的尹默君发现投掷石块的是一名清朝老兵,面对“闯入者”,清朝老兵表现
出一副威风凛凛、视死如归的样子。
C.老兵认定尹默君等人是侵略者,因为他们头上没有清朝人的标志一辫子。当老兵得
厨
知清朝灭亡了,竟然直挺挺地昏倒在地。
D.老兵名叫赖小四,在鹿子岩哨所戍守了二十多年,曾因给养断绝而选择离开,但因为在
痴
森林里走了大半天没走出去而返回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题
A.小说开头的描写,凸显了鹿子岩哨所条件艰苦,没有道路通达鹿子岩哨所,向导挥舞着
砍刀开路。
B.鹿子关有野人出没的传说,是否与一群猴子撵走私移界桩的洋鬼们直接相关,文章没交
代,但引人遐想。
■E
C.赖小四在猎人的指导下捕到了猴王并驯服猴王,让其为己所用,情节显得荒诞和突兀,
但读来饶有兴味。
斑
D.小说以独特的情节设置讲述了一个“被遗忘的戍者”的故事,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边疆地
区的地域特点。
辆
8.留“辫子”对赖小四很重要,捐“门槛”对祥林嫂也很重要。请结合本小说和鲁迅《祝福》分别简
要分析“辫子”和“门槛”的丰富意蕴。(5分)
标
9.小说结尾写赖小四上吊自杀,这样的结局安排是否合乎情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
凡论人,通①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②,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
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
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③,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
六戚四隐。房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交友、故旧、邑里、门郭④。内则用六
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
(X).【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HEN.
王之所以知人蝮
(选自《吕氏春秋•论人》,有删改)
材料二:
何谓观其至质⑤,以知其名?凡偏材之性,二至⑥以上,则至质相发,而令名生矣。是故骨直
*
气淅,则体名生物。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劲智相理,则能名生焉。智直强意⑦,则任名生焉。
集于端质,则令德济焉。加之学,则文理灼焉。是故观其所至之多少,而异名之所生可知也。
何谢观其所短,以知其长?夫偏材之人,皆有所短。故直之失也,讦。刚之失也,厉。和之
失也,懦。介⑥之失也,胸。夫直者不讦,无以成其直,既悦其直,不可非其讦,讦也者,直之征
也。刚者不厉,无以济盘刚,既悦其刚,不可非其厉,厉也者,刚之征也。和者不腐,无以保其和,
既悦其和,不可非其懦,懦也者,和之征也。介者不拘,无以守其介,既悦其介,不可非其拘,拘也
者,介之征也。诡有短者,未必能长也。有长者,必以短为征。是故观其征之所短,而其材之所
长可知也。
(选自《人物志•八观》,有删改)
[注]①通:显达,处境顺利。②进:举荐。③人:通“仁”。④门郭:这里指左右亲近的人。⑤
至质:志质,素质及外在表现。⑥二至:本质和气质。⑦急:真诚,诚实。⑧介:独特的节操或
行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
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八观园六验回此贤主回之所以回论人也回论人者回又必©以回六戚四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穷,处境困窘,与孟子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的“穷”词义相同。
B.特,杰出的,卓异的,与“诏书特下湃臣郎中”(《陈情表》)中的“特”词义不同。
C"而令名生矣”与“王使屈平为令”(《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令”词义不同。
D.“介之失也,拘”与“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两句中的“拘”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察人在显达时礼遇什么人和在尊贵时举荐什么人,看人在学习时说的是什么,看人在
贫贱时不做什么,这些可以助力识别人。
B.人在高兴的时候,能看出别人的节操;人在发怒的时候,能看出别人的气度;人在悲哀的
时候,能检验别人的仁爱之心。
C偏才如果气质清正而能力强劲、智力强劲而精通事理、才智美而真诚,就会分别产生功
业、贤能和承担责任的名声。
D.偏才有长处,必定有短处,比如温和的人一定会软弱,温和而不软弱,就不能保持温和。
喜欢其温和,就不能否定其软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缪之若逃而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4分)
(2)有长者,必以短为征。是故观其征之所短,而其材之所长可知也。(4分)
1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知人”,其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
@【高三语文第6页(共8页)】-HEN-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恨另IJ①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③,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④急为破凿燕。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所写。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剑
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④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了思家、忧国的主旨。“四千里”是说离家之远,而“五六年”是说战乱之久。
B.诗人以“草木变衰”来暗喻自己年老多病,以“兵戈阻绝”点出了不能重返故土的原因。
C.尾联写听到乘胜追击敌人的消息,诗人盼望国家复兴,自己也可还乡,表达了欢快之情。
D.这首诗言近旨远,辞浅情深,蕴含丰富的内涵,诗人把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写。
16.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
神伤之妙。”请结合这一评论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一句感慨了阿房宫的结局,“▲”一
句指出了如果后人只是哀叹而不以史为鉴的结果。
(2)唐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宵衣阡食,开创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来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导致国
家发生祸乱,自身处境艰难。我们可以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
▲”这两句来点评这一历史现象。
(3)小明正在阅读《三国演义》,他对三国时期的许多英雄人物非常喜欢,他想引用古诗词来
称赞三国时期的某个英雄人物,他想到了“▲,▲”这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大江东去,浪沙淘尽。古班国、班侯国、戎州、叙州府、宜宾……A的城市文化
的发展长卷,与夹镜楼所藏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古代非遗的酿酒技艺,以及古人宴饮作画的
浪漫场景,都以彩绘的方式镌刻于二楼亭阁的横梁之上,怎能不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真正沟通心灵的,当属迎面而来的长江文化镌刻。它个长江生态为主题,分布于夹镜楼第
一层,像长江一样B,引来无数文人端•容竟相蠢蠢泼黑.①我不禁侧耳仔细倾听,
C地,似乎传来了江水的浪涛声,纤夫的号子声,诗人的吟味声……②这是清代宜
宾一知县描述的三江口盛景9③流连光阴,昔人已去,但江还是从前的江,令人修建的夹镜楼,
依然宏伟f④“双江秋涨”的奇观,依然可见。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高三语文第7页(共8页)】•HEN-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文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广大干部和野众一致?为对严重犯罪分子一定要依法严惩,决不能心态手软。
B.俗话说“物?类聚,人应胖分”,相似的物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理。
c.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才,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
D.广大航天人?苦为荣,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到处招下了他们艰苦创业的足迹。
20.“秋雨蛟龙吼,双丘涨水来。”这两句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人们平时用的食用油可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不同的食物油所含的脂肪酸的组成有所不
同。根据我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22)》的推荐,饱和脂肪酸①,而不饱和
脂肪酸则应该适当多摄入一些。
一般来说,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校高,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所以建议
②。不过,不饱和脂肪酸虽然对人体健康有许多好处,但容易发生脂质过氧化,从
而产生自由基和活性氧,会对细胞和组织造成一些损害。此外,有些不饱和脂肪酸,比如n-3不
饱和脂肪酸,还可能抑制免疫功能。因此,在考虑人体通过食用植物油这一途径所摄入的脂肪
量时,必须同时考虑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而常见的植物油,
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差较大,③,可能会影响营养平衡。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0个字。(6分)
22.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选择食用油的建议,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
超过5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作家卡里•纪伯伦在《贪心的紫罗兰》一文中讲述了一则故事:
玫瑰花听到邻居紫罗兰的哀叹,便笑着摇了摇头说:“在百花群里,你最糊涂。你身在福
中不知福。大自然赋予了你其他花草都不具备的芳香、文雅和美貌。”
但也有人认为永不满足应是人生追求,正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不是短跑比
赛,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追求应永无止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第8页(共8页)】•HEN•
高三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人跟他物的最重要的区别是人在生
态共同体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合文意,原文是“荀子认为人能群是人与他物的最重要区
别,'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并梳理分析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群道,就是指‘人
道'和‘天道'”分析不当,原文是“从天人互动的层面看,‘群道'不仅具有人道的内涵,而且具
有天道的意义”。B项,“所以天人合宜、人际和谐多方面展现了群道指向的内在目标”强加因
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原文是“如果说,贤能与礼法的统一在总体上表现为合群之道,那
么,天人合宜、人际和谐则从不同方面展现了群道指向的内在目标C项,“但只有同群类内
部才是连续的”不合文意,原文是“同群类内部是连续的,水火等无机物与植物、动物等有机物
虽是异群类,但也是连续性的”。
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是为了告诫主政者应当‘治理合宜',使
世间万物都各得其所”分析不当,应“是为了论述‘群道'不仅具有人道的内涵,而且具有天道
的意义”。
4.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
是阐述“道”“君道”的,不是阐述“如何善群”的,“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
也,善藩饰人者也”才是阐述“如何善群”的。
5.①自然生态有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充分尊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尽量减少
甚至不破坏自然生态。②人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我们应善待万物,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实
现经济、社会、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共赢。③我们应“制天命而用之”,在顺应自然规律、
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每点2分,意思
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并分析探究相关问题的能力。首先通读材料,理解主要内容;
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内容,分析在处理经济、社会、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上两则材料
给予我们的启示;最后概述答案,分点作答。
6.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但因为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没走出去而返
回了”不合文意,依据原文“我想起了我来哨所时给管带的保证:人在哨所在”可知,他因为要
坚守自己的承诺,所以返回了。
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情节显得荒诞和突兀”分析不当,小说
写赖小四在猎人的指导下捕到了猴王并驯服猴王,让其为己所用,情节符合客观现实,与前后
情节内容衔接,并不显得荒诞和突兀。
8.①“辫子”是人物身份的标志,头上的“辫子”,标志赖小四是清朝遗民;(1分)“辫子”也是赖小
四的精神支柱,“辫子”是清朝的象征,他留“辫子”就是效忠清朝,当有人要剪掉他的“辫子”
时,他就拼命保护。(2分)②“门槛”是祥林嫂的替身,祥林嫂因改嫁而被歧视和恐吓,她要去
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让人们踩踏,为自己赎罪。(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供6页)】-HEN-
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中重要物象丰富意蕴的能力。首先通读小说,理解有关“辫子”
的内容,并理解鲁迅《祝福》中有关“门槛”的内容;然后结合有关内容,分析“辫子”和“门槛”的
丰富意蕴;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
9.示例一: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合乎情理。(1分)①从情节来看,赖小四忠于清朝,清朝灭
亡,自杀成了他唯一的结局。(1分)②从人物形象来看,赖小四是为了一句承诺就坚守二十
多年的人,他信守承诺的性格决定了他会为清朝殉葬。(2分)③从主题来看,赖小四自杀的
悲剧结局引人深思,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中的人物命运的关注,也表达了对愚忠的反思。(2
分)(意思答对即可)
示例二: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不合情理。(1分)①从情节来看,尹默君告诉赖小四,他们都
是为国家守江山,赖小四已完成了自己的守护任务,没有必要自杀。(1分)②从人物形象来
看,赖小四戍边,要对付的不是‘国人",而是“红发的洋鬼”,他信守承偌,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尹默君对他表达了崇敬,对他的功劳进行了肯定,他没有理由自杀。(2分)③从主题来看,赖
小四一直坚守职责,在时代变迁中成为“一个被遗忘的戍者”,小说表达了对“戍边者”的敬意。
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无益于主题表达。(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小说结局合理性的能力。首先通读小说,梳理情节内容;然后围绕赖
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是否合乎情理进行分析鉴赏,理清答题思路;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
10.BE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
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句意:以上八种观察和六项检验,就是贤明的君主用以衡量和评定
人的方法。衡量和评定别人,又一定用六戚和四隐。
1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D项,两句中的“拘”词义不同,前者为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后者为“限制,拘束”。A项,解说正确。B项,词义不同,“诏书特
下湃臣郎中”中的“特”词义为“特地”,与文中加点的“特”词义不同。C项,两句中的“令”词
义不同,前者为“美好”,后者为“法令”。
1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应理解为“使他高
兴,借以检验他的节操;使他发怒,借以检验他的气度;使他悲哀,借以检验他的仁爱之心”。
13.(1)就像是避雨一样,所往之处无一处没有雨水(不可能到没有雨水的地方去)。这就是先代
圣王用以识别人的方法。(“譬”“所以”“也”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2)有长处的,必定有短处作为特征。所以观察其特征的短处,就可以知道他才能的长处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课件
- 《微观经济学》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专业英语(计算机英语)》复习题
- 八下期末考拔高测试卷(5)(原卷版)
- 《诚邀创业伙伴》课件
-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解析卷)
- 父母课堂与教育理念分享计划
- 购物中心导购员服务总结
- 水产养殖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娱乐场馆卫生要素
- 《灭火应急疏散预案》课件
- 【高分复习笔记】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第9版)笔记与考研真题详解
- 开题报告:高质量数字教材建设机制及政策研究
- PE工程师工作总结
-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导论(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空压机操作安全培训
-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146题带答案(可打印版)
- 工程施工日志60篇
-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监护人专项培训课件
- 2024年中国工业级硝酸铵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成品油出入库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