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2024.01)注意事项:本试题共9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16分)艺术节临近,学校将开设“国士小剧场”,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任务一:编写中国戏曲介绍词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fēn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雍róng华美,昆曲精致典雅,越剧轻柔灵秀,川剧活泼风趣,黄梅戏淳朴明快,豫剧铿锵大气……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四种形式于一体,汇“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于一台,演yì人生,哗众取宠,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戏剧观,使中国戏曲yìyì生辉,成为世界戏剧艺术花园里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1.文段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豫剧(yù) B.行当(háng) C.精髓(suí) D.奇葩(pā)2.文段拼音处依次应填写的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分荣义熠 B.纷荣义熠 C.分容绎熠 D.纷容绎熠3.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源远流长 B.载歌载舞 C.哗众取宠 D.独树一帜4.下列关于戏剧介绍词的补充材料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戏剧冲突是指戏剧中人与人、人与环境、人物内心的冲突。B.阅读剧本,要注意舞台说明,有助于戏剧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性格等。C.课本剧演出之前,我们要分配角色,选择剧本,合理排练。D.经过多次排练和反复磨合,使我们小组的戏剧表演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答案】1.C2.D3.C4.A【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C.精髓(suí)——

suǐ。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fēn——纷,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是指在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新事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过去没有过,今后也不会有的具有过渡性特点的奇特事物。róng——容,雍容华美:从容大方,华贵美丽。yì——绎,演绎:推演铺陈。yìyì——熠熠,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A.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此处形容中国戏曲历史悠久,使用正确;B.载歌载舞: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此处形容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又歌又舞,使用正确;C.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行迎合众人,以博取众人的好感或拥护。此处用来形容中国戏曲的表演效果,使用不当;D.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此处形容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使用正确;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识。B.谓语残缺,在“有助于”之后加“把握”(或理解等);C.语序不当,将“选择剧本”放到“分配角色”之前;D.主语残缺,删掉“通过”或“使”;故选A。任务二:创作戏剧脚本5.你们小组打算把《唐雎不辱使命》改编成课本剧,请你仿照示例,完成表格。原句人物神态、动作设计理由唐雎:“……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①神态:______动作:______②______秦王:“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神态:大惊失色,脸色煞白。动作:急忙跪直身体,双手抱拳作揖。表现出秦王听说唐雎要刺杀自己后惊慌畏惧、道歉告饶的丑态。【答案】①.示例:①神态:目光犀利,表情严肃;②.动作:起身拔剑,逼近秦王③.②表现唐雎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句子“唐雎:‘……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的翻译如下:唐雎说:“……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从唐雎的言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神态的坚定和威严。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强烈的自信和不容置疑的决心。当他说到“与臣而将四矣”时,可以想象他的目光坚定,表情严肃,仿佛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后果的准备。这种神态展现了他内心的坚毅和果敢,也显示了他对形势的深刻理解和把控。在说完话后,唐雎“挺剑而起”,这个动作非常具有震撼力。他迅速拔出剑,挺身而起,这一连贯的动作不仅彰显了他的勇敢和果敢,也体现了他面对强权时的无畏和决心。这个动作的设计,使得唐雎的形象更加生动有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斗志。综合来说,唐雎的神态和动作设计,既符合他作为一位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增强了情节的紧张感和戏剧性。这样的设计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唐雎这个角色的性格和魅力,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故事所传达的勇气和智慧的主题。示例:神态:目光坚定,表情严肃;动作:迅速拔剑,挺身而起;理由:表现唐雎英勇无畏、敢于斗争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增强了情节的紧张感和戏剧性。二、(36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③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④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礼愈至至:周到 B.腰白玉之环腰:腰间C.犹幸预君子之列预:参与 D.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给予,赠送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入则无法家拂士B.以中有足乐者固以怪之矣C.况才之过于余者乎所欲有甚于生者D.言和而色夷年且九十,面山而居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篇赠序亦为劝学之作,讲述作者艰苦求学经历,劝勉同乡后学刻苦学习,进德修业。B.全文叙述为主,杂以情景描写,记叙与描写交错,议论与抒情交融,增强文章表现力。C.“乡之先达”倨傲粗暴,与作者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的学习态度。D.文章结尾处不经意间流露出作者“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的得意之姿、骄人之态。【答案】6.B7.C8.D【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B.句意:腰间挂着白玉环。腰:腰间挂着;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连词,如果/连词,却B.连词,因为/副词,已经C.介词,比;D.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结尾处并没有流露出作者“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的得意之姿、骄人之态;根据“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可知,说作者骄傲的人,都是不了解他的人;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的人吗?(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①绍兴十年,生于金统治下的济南府。②绍兴三十二年,回南宋任职,时年二十三岁。③乾道元年,奏进《美芹十论》①,时年二十六岁。④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虏人凭陵中夏②,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粤辛巳岁③,逆亮④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常鸠众二千隶耿京⑤,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不幸变生肘腋⑥,事乃大谬。负抱愚忠,填郁肠肺。(选自《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卷三·美芹十论》)【注释】①《美芹十论》:辛弃疾论恢复大计而上孝宗皇帝的奉议。②虏人凭陵中夏:金人侵犯中原。③粤辛巳岁:到了绍兴三十一年。④逆亮:指金国皇帝完颜亮。⑤耿京:南宋抗金义军首领。⑥变生肘腋:指耿京被其部下杀害一事。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臣常鸠众二千隶耿京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11.你从文中读出了青年辛弃疾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9.臣常鸠众二千/隶耿京10.示例:事情未发生就预先图谋(考虑周到),处理起来就常常游刃有余。11.示例:(1)赤胆忠心,有一腔报国之志,面对金人侵犯,辛弃疾“思酬国耻”,率众抗敌;(2)未雨绸缪,洞悉纷乱时局,运筹帷幄力图复国;(3)文武双全,《美芹十论》文风豪放,沙场作战,骁勇无畏。【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臣常鸠众二千隶耿京”意思是:我也召集了二千人归顺在耿京麾下。“臣常鸠众二千”主谓结构,应在“千”后停顿,因此断句为:臣常鸠众二千/隶耿京。【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至:发生。预图:预先考虑(图谋)。则:就。处:处理。有余:游刃有余。【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根据④段“虏人凭陵中夏,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金人侵占我中原大地,臣子们应该要想着一雪国耻,普天之下的人民,这样的心志未曾敢忘记)和“负抱愚忠,填郁肠肺”(我忠于大宋,义愤填膺)可知,辛弃疾赤胆忠心,有一腔报国之志,面对金人侵犯,辛弃疾“思酬国耻”,率众抗敌;根据④段“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我听说:事情还没发生就预先图谋,这样的话处理起来就游刃有余;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才打算处理,那么常常做起来力不从心)可知,辛弃疾给皇帝进言,讲述了做大事要未雨绸缪的道理,既看出他大局观,有远见卓识;根据③段“乾道元年,奏进《美芹十论》,时年二十六岁”(乾道元年,辛弃疾上奏书写了《美芹十论》,当时二十六岁)和④段“臣常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我也召集了二千人归顺在耿京麾下,担任掌书记一职,和他一起图谋收复中原)可知,辛弃疾文武双全。【点睛】参考译文:绍兴十年,辛弃疾出生在金朝统治下的济南府。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回到南宋任职,当时二十三岁。乾道元年,辛弃疾上奏书写了《美芹十论》,当时二十六岁。我听说:事情还没发生就预先图谋,这样的话处理起来就游刃有余;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才打算处理,那么常常做起来力不从心。金人侵占我中原大地,臣子们应该要想着一雪国耻,普天之下的人民,这样的心志未曾敢忘记。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国完颜亮向南入侵,中原的百姓们像蜜蜂一样成群地都集合起来,我也召集了二千人归顺在耿京麾下,担任掌书记一职,和他一起图谋收复中原,一共召集了二十五万人,归顺朝廷。不幸的是中间出现了变故,事情才出现难于预计的变化。我忠于大宋,义愤填膺!(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去蜀①唐·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注释】①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诗人失去在蜀地的依靠,被迫携家眷离开成都。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回顾了在蜀地长达数年的生活,暗含不舍之情,“客”是客居、旅居之意。B.颔联以自问的语气表达在兵荒马乱之时举家迁居的无奈与悲凉。C.颈联“黄发”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所传达的感情相同。D.颈联用“白鸥”这一意象表达离开蜀地后人似白鸥,转徙江湖的悲苦之情。13.比较《去蜀》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所表达思想感情的异同。【答案】12.C13.示例:相同点:都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不同点:《茅》诗结尾(诗人愿以生命换取“天下寒士俱欢颜”)直接表现忧国忧民博大胸怀;《去蜀》尾联(表达大臣若能担起国家安危重任,我又何必枉自操心、老泪长流呢?)寄忧国忧民之思于对朝廷的不满之中。【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C.理解赏析不正确,颈联上句的“黄发”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所传达的感情不相同,根据“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意思“我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发丝已由白转黄,年纪大了,身衰体弱”可知,本诗中表达了是诗人因年迈衰弱一事无成而悲哀的情感,而《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表达了老人愉悦的心情。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根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知,这里诗人期盼广厦落成“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宁愿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直接抒发了诗人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本诗尾联“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意为: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诗人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他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诗人寄忠诚忧国之思于愤激言辞之内,更见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据此可知,《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不同点在于:《茅》诗结尾直接表现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本诗尾联寄忧国忧民之思于对朝廷的不满之中。1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B.燕雀,泛指小鸟,比喻庸人;鸿鹄,指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写诸侯之事,其中就有长勺之战的精彩描述。D.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C.《左传》,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5年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就有长勺之战的精彩描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记诸侯之事;故选C。15.根据原文默写。(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古今多少事,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4)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5)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收复失地的远大志向,表达爱国激情最强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7)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通过典故感慨无法像窦宪一样勒石燕然,表达自己功业未成、愁思满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千树万树梨花开②.会挽雕弓如满月③.渔唱起三更④.一抹晚烟荒戍垒⑤.不求闻达于诸侯⑥.了却君王天下事⑦.赢得生前身后名⑧.浊酒一杯家万里⑨.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梨、挽、渔、抹、戍、侯、赢、酒、燕”等字的正确书写。三、名著阅读。(7分)16.回答问题。(1)阅读下面的选段,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节选自《简·爱》)请联系作品相关内容,写出文中“我”“没有受到践踏。没有被弄得僵化。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的两个重要人生经历。(2)请简要列举《简·爱》这部小说三个鲜明的写作特点。【答案】(1)示例:①在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通过劳动养活自己,不依附任何人。②发现自己爱上罗切斯特后,敢于去爱,追求精神平等自由。(2)示例:带有自传色彩;第一人称叙事,真实亲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心理描写细腻生动;景物描写色彩斑斓;巧妙设置悬念;运用诗一样的语言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简·爱》的情节。《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联系原著可知,简·爱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童年时期:寄人篱下和在寄宿学校学习;②青年时期:做家庭教师;③迷茫时期:得知罗切斯特先生有妻子,悲愤远离;④圆满时期:与罗切斯特先生重逢,两人最终在一起。根据“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可知,通过这些语言,可以看出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的女性。可结合原著写青年时期和圆满时期的经历,并体现其独立、自尊、勇敢的形象。示例:①做家庭教师的青年时期:简·爱在桑菲尔德做家庭教师通过劳动养活自己,不依附于任何人。发现自己爱上罗切斯特后,敢于去爱。此时的简·爱自尊、自爱、自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②与罗切斯特先生重逢后两人在一起的圆满时期:简·爱得知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孤独地生活在庄园时,简·爱决定嫁给罗切斯特。此时的简·爱善于思考,追求完整意义上的爱情,感情炽热、专一,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简·爱》的写作特点。《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是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真实亲切。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是这本小说的一大特色。全书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给读者制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而又不脱离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背景。作者还以抒情的笔法描写了主人公之间的真挚爱情和自然风景,感情色彩丰富而强烈。在风景描绘上,作者以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画家的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色彩斑斓的景物细致生动,运用诗一样的语言,用词精准。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四、(31分)(一)(共10分)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材料二】汉字最初讲究的是实用功能,但随着时代发展,又被赋予了更多美学追求。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简约之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讲究得意忘象,以有见无;讲究虚实结合,计白当黑。这些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渗透进书法、绘画、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影响深远。汉字字体设计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追求简约是其美学基础。形象简洁、寓意丰富、线条朴素无雕饰便是现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基础。二是中和之美。中和即中正平和,字体设计中规中矩、敬正端明,枯润浓淡、断连藏露都十分恰当。在现代的各种字体类型中,最常见的字体如宋体、黑体、楷体、隶书等都能充分体现出字体的中和之美。汉字设计的另一个美学追求是意境之美。宗白华曾经这样评价意境,“造化和心源的凝合,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莺飞鱼跃,剔透玲珑,就是意境,一切艺术的中心之中心。”在汉字字体设计中,意境美主要表现为整体美,给每一个字都赋予生命,给它充分的自由和多样性,并融入丰富的情感,让观看者沉浸在一种美妙的意境之中。【材料三】①作为平面设计中构成元素之一,字体设计占主导地位。设计师们在平面设计中对汉字的运用由来已久,他们不仅充分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特征,而且结合几千年来汉字书法的演变,将平面设计的形式美学加以提炼,设计出了许多既符合现代造型特征,又融入图形创意元素的作品。综合来看,常用的字体设计主要有印刷字体、手写字体和创意字体,这三种字体的美学风格各具特色。②印刷字体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书籍装帧、包装设计、海报招贴等很多都需要印刷出来,所以印刷字体的设计最为常用。印刷字体的设计法则是更加注重规整调和,它有传递画面主题、阐述思维方式、调和整个画面的作用。在整个作品设计中,印刷字体起着协调平衡、统一画面内容的作用,能够促使形式美的最终达成。③手写字体的设计更注重随性亲切。手写字体不同于印刷字体,手写字体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亲切感。手写字体的设计没有太多固定规则的约束,优秀的设计作品中融入手写字体能够更有个性风格。手写字体的书写工具有很多种,如毛笔、钢笔、铅笔、马克笔等。不同的书写工具传递的感觉是不同的,再加上字体书写的个性化,所以手写字体能够十分巧妙地传递一些独特的思想和风格。④创意字体的设计更注重装饰传导。所谓创意字体,就是借助印刷字体的结构对字体进行重新设计,重新修改,从而使整个字体产生新的特征。比如,对字体的笔画进行弧度、斜度上的调整,或者通过对笔画的变形,使原来传统的字体变得更加特殊,更加新颖。这种新的字形能够吻合画面整体设计风格,也能体现出设计者的美学追求,同时还能折射一定的时代特征。这些创意汉字字体的设计,在注重装饰性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应有的文化传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取材于李美清等人的文章)17.对上面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主要运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汉字的演变历程。B.【材料二】画线句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清晰地说明常见汉字字体能体现中和之美。C.【材料三】介绍三种字体的美学风格时,运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语言准确平实。D.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汉字的演变、美学追求、不同字体的美学风格,都是事理说明文。18.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演变顺序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越来越重象形。B.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草书行笔快捷,简化连笔;行书如行云流水,随势而走。C.汉字字体设计融入得意忘象、以有见无、中规中矩、敬正端明等哲学理念,有简约之美。D.作为信息传达构成元素之一的汉字能在平面设计中占主导地位,因为汉字有表意特征。19.下面三幅图片是学校为迎接“五一”劳动节设计的黑板报大字标题,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结合上面材料说明理由。【答案】17.B18.B19.示例1:选图1。“劳动节”三字采用印刷体,规整调和,体现简约之美(或中和之美);“五一”二字采用创意字体,形式新颖。示例2:选图2。采用手写字体,随性亲切,富有个性;有一种意境之美(整体美)。示例3:选图3。采用创意字体,用劳动工具代替笔画,符合“劳动节”主题,笔画自由、多样,体现出意境之美。【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画线句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清晰地说明常见汉字字体能体现中和之美。”表述错误。根据“在现代的各种字体类型中,最常见的字体如宋体、黑体、楷体、隶书等都能充分体现出字体的中和之美”可知,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汉字演变顺序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越来越重象形”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一】推断汉字的演变,一开始注重象形性。C.“汉字字体设计融入得意忘象、以有见无、中规中矩、敬正端明等哲学理念,有简约之美”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二】可知,“中规中矩、敬正端明”属于汉字的中和之美。D.“作为信息传达构成元素之一的汉字能在平面设计中占主导地位,因为汉字有表意特征”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三】“设计师们在平面设计中对汉字的运用由来已久,他们不仅充分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特征”可知,原因表述不正确。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选图1:明确其美学追求为“简约之美”“中和之美”,其字体为印刷体和创意字体的结合。结合【材料二】“追求简约是其美学基础。形象简洁、寓意丰富、线条朴素无雕饰便是现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基础”“字体设计中规中矩、敬正端明,枯润浓淡、断连藏露都十分恰当”和【材料三】“印刷字体的设计法则是更加注重规整调和”“通过对笔画的变形,使原来传统的字体变得更加特殊,更加新颖”分析这种设计的美感。选图2:明确其美学追求为“意境之美”,字体为手写字体。根据【材料二】“意境美主要表现为整体美,给每一个字都赋予生命,给它充分的自由和多样性,并融入丰富的情感,让观看者沉浸在一种美妙的意境之中”和【材料三】“手写字体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亲切感”分析其美学追求。还要注意画面上的英文和符号所代表的节日内涵。选图3:明确其字体为创意字体。根据【材料三】“创意字体的设计更注重装饰传导”“这种新的字形能够吻合画面整体设计风格,也能体现出设计者的美学追求,同时还能折射一定的时代特征”“这些创意汉字字体的设计,在注重装饰性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应有的文化传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分析其美学追求。示例一:选图1。大字设计形象简洁,线条朴素无雕饰,有简约之美;字体设计中规中矩,敬正端明,有中和之美;“劳动节”三字采用印刷体,规整调和,“五一”二字通过对笔画的变形而新颖有特色,二者相结合,整齐中不乏变化,整体设计给人以美的感受。示例二:选图2。大字设计采用手写体,随意亲切,富有个性;“劳动节快乐”五字大小一致,笔画灵活,有一种自由、和谐的意境之美;汉字下方的英文与之相映成趣,避免了单调;“快乐”二字的音义赋予整个标题喜庆感,带来节日的气氛。示例三:选图3。大字设计采用创意字体,用一系列劳动工具代替笔画作为字体结构的组成部分,符合“劳动节”的主题思想,能体现设计者的美学追求,而现代感极强的劳动工具又能折射一定的时代气息。整个设计既有装饰性,又展现其应有的文化传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字体各部分的不对称,也具有更强的刺激性与吸引力。(二)(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二十岁的李响①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含混不清。还有,我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摔坏了,我可没时间照顾他。李直也没时间。李直也讨厌他。②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端过去,他却轻飘飘躲开,像气球一样飘到窗户前。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出去。③我把茶水递过去,说:“喝点茶吧,喝了茶哪里来你就回哪里去,我明天还要出门呢!”④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喝完茶,他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了。⑤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⑥我吃了一惊,他怎么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把座椅搬过去让他坐,他却不坐,腰板挺直盯着我,大声说:“李游,你说,到底带不带我去?”⑦“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⑧“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⑨“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瞒着父母偷跑出去,连新婚一个月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因为当年你偷着离开家。”⑩“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贺龙在冀中打齐会战斗,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李响争辩着。⑪“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李响这回坐下了,眼神有些黯淡。他缓缓地说:“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⑫我摇了摇头,问:“那后来呢?”⑬“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说到这儿,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慢慢地说:“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了。”⑭“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怎么这些年没听你说过呢?”⑮“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再说了,你和李直哪关心过我啊,啥时候耐心地听我说过话呀?”⑯李响说得对,我和李直确实不大关心他。他二十岁就扔下媳妇打仗去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和娘在动乱时光里能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⑰李响叹了口气,接着说:“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⑱“你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对李响喊道。“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确实难缠,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当粮,可大冬天到哪去挖野菜啊?反正,炊事班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⑲听到这,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铁铲只剩了个破片片。⑳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那就带我去吧!”㉑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我要亲自开车去南泥湾。㉒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镇,却蒙了。他怎么也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他不吭声了,任由我给他当向导。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党徽广场、稻香门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㉓“看,我就是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个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㉔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这些人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拿出一份签好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泥湾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㉕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不见他的踪影了。㉖这下我急坏了,弄丢李响,我没法向我的父亲李直交代,他正在家辛苦帮我带孩子。㉗我猜到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赶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㉘这时,我听到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馒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倒在地里,那年他只有二十岁……㉙我的眼泪疾速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作者蔡楠,文章有删改)【备注】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20.小说采用双线结构安排故事,请结合提示,梳理故事情节。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1)文章⑪和⑬段两次用细节刻画李响的眼神,简要分析其作用。(2)“铁铲”在本文中出现过多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2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㉑段画线句“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的理解。23.作者蔡楠曾说“幻想和现实是文学赖以飞翔的两只坚韧的翅膀。”请从“幻想”与“现实”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本文写作特点。【答案】20.示例:①与李响在办公室对话②带李响去南泥湾(送技术、送环保车)③李响的故事④瞒着家人去当兵打仗⑤受伤后到南泥湾开荒21.(1)示例:“眼神有些黯淡”写出李响因打第一仗就不幸受伤,不能再冲锋陷阵的失落伤心;“眼神突然有了光芒”写出李响听说可以参加延安保卫战时的激动兴奋。眼神的变化,形象写出李响的革命豪情。(2)示例:“铁铲”是李响在部队做炊事员和他后来在南泥湾垦荒的工具,象征了革命先烈在艰苦岁月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多次出现形成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22.示例:“我”抱住李响这个“人”,表现出祖孙间的亲情;“我”抱住“李响”的故事,表现出“我”对先辈们心系国家、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精神的崇敬。这句话表达了新时代人对革命先辈事业与精神的传承。本句承上启下。23.示例:李响已去世,却能来到“我”办公室,并跟“我”去南泥湾,是文章幻想的内容。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故事,以及后辈们继承发扬先辈精神,是现实的。两者交织结合,产生奇特艺术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刻性)。【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1)根据“明线”“‘我’的生活”的提示,找到①段“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至⑳段“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那就带我去吧!’”可概括为:与李响在办公室对话;(2)根据“明线”“‘我’的生活”的提示和对(1)的概括,找到㉑段“我决定带李响走,我要亲自开车去南泥湾”至㉕段“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不见他的踪影了”可概括为:带李响去南泥湾(送技术、送环保车);(3)根据“暗线”的提示,找到①段“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至㉗段“我猜到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赶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可概括为:李响的故事;(4)根据对“暗线”的概括,找到⑩段“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贺龙在冀中打齐会战斗,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可概括为:瞒着家人去当兵打仗;(5)根据根据对“暗线”和(4)的概括,找到⑪段“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和⑬段“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了”可概括为:受伤后到南泥湾开荒。【21题详解】(1)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⑪段“李响这回坐下了,眼神有些黯淡”中的眼神是“有些黯淡”,结合下文“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可知,此处表现了李响因打第一仗就不幸受伤,不能再冲锋陷阵的失落伤心;⑬段“说到这儿,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中的眼神是“突然有了光芒”,结合下文“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知,此处表现了李响听说可以参加延安保卫战时的激动兴奋;结合⑨段“当年瞒着父母偷跑出去,连新婚一个月的媳妇都瞒着”可知,眼神的变化,形象写出李响的革命豪情。(2)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根据⑱段“炊事班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和⑲段“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铁铲只剩了个破片片”可知,“铁铲”是李响在部队做炊事员和他后来在南泥湾垦荒的工具,结合㉘段“这时,我听到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馒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倒在地里,那年他只有二十岁”可知,“铁铲”象征了革命先烈在艰苦岁月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文中多次出现形成照应,既突出了人物事迹,又使文章浑然一体。【22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内容上,第㉑段画线句“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结合前文“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和㉙段“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可知,意思之一是“我”抱住李响这个“人”,表现出祖孙间的亲情;结合⑩段“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贺龙在冀中打齐会战斗,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⑪段“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⑬段“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了。”、⑱段“那时候的南泥湾,确实难缠,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当粮,可大冬天到哪去挖野菜啊?反正,炊事班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和㉘段“ 这时,我听到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馒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倒在地里,那年他只有二十岁……”可知,意思之二是“我”抱住“李响”的故事,表现出“我”对先辈们心系国家、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精神的崇敬。结构上,根据上文⑳段“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那就带我去吧!”和下文㉑段“我决定带李响走,我要亲自开车去南泥湾。”可知,这句话表达了新时代人对革命先辈事业与精神的传承,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特点理解。要求从“幻想”与“现实”的角度分析。根据⑲段“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 ,不过铁铲只剩了个破片片”和㉗段“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可知,李响已去世是“现实”;根据①段“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至⑳段“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那就带我去吧!’”可知,李响来到“我”办公室,并跟“我”去南泥湾,是文章幻想的内容;结合㉙段“我的眼泪疾速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和㉔段“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