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E/13/wKhkGWZVNXmAVHw8AACj8fDfR9A239.jpg)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E/13/wKhkGWZVNXmAVHw8AACj8fDfR9A2392.jpg)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E/13/wKhkGWZVNXmAVHw8AACj8fDfR9A2393.jpg)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E/13/wKhkGWZVNXmAVHw8AACj8fDfR9A2394.jpg)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1E/13/wKhkGWZVNXmAVHw8AACj8fDfR9A23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3.地理实践力: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并能运用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大气环流对当地气候和天气的影响。1.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季节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的特点。目录气压带和风带形成01海陆分布的影响0201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1)大气环流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意义: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以北半球为例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赤道低气压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过程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这样赤道地区就形成了个低压带—赤道低压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被迫下沉高空赤道北纬30度北纬30度形成高压近地面南风东北风受热上升以北半球为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一支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高空时偏转成了西风。这样,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过程这样,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过程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过程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在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压带。从副极地低压带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了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圈。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三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过程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这样,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原因: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规律:02
海陆分布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1)成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分布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的冷高压以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2)分布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3)季风环流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3)季风环流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思考:北半球冬季,东亚、南亚季风风向,性质各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海陆分布的影响(3)季风环流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思考:北半球夏季,东亚、南亚季风风向,性质各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理解海陆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请你按下面的步骤分析并解释北半球冬季和夏季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1.如图所示,冬季(图a)和夏季(图b)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上标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2.如果在图a和图b中,以空气柱为中心各绘几条闭合的等压线,该纬度范围的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a冬季b夏季1.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B.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C.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D.赤道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2.在气压带、风带图上,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3.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纬度的风向与现在正好相反B.高纬度与中纬度的风带和风向不会改变C.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与现在相反D.三圈环流依然存在课堂练习CCD4.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压气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5.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6.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附近时(
)A.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亚洲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南亚盛行东北季风课堂练习CAD7.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
,原因是
。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气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协同办公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建议报告
- 企业员工退休合同范本
- 冷库储存生姜合同范本
- 农村买墓地合同范本
- 会场责任合同范本
- 保价合同范本
- 2025年无机陶瓷膜超滤设备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安徽省寿县众兴镇方言浅谈
- 会场绿植租赁合同范例
- 公司组建合同范例
- 《乌有先生历险记》注释版
- 六年级口算训练每日100道
- 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的评估新技术
- 专项债券在燃气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作用
- 四川省泸州市2024年中考地理试卷(附解析)
- DL∕T 1785-2017 电力设备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导则
- GE-LM2500+G4航改燃气轮机在舰船和工业上的应用
- 2024山东能源集团中级人才库选拔(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武汉市江夏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带答案】-109
- GB/T 43921-2024无损检测超声检测全矩阵采集/全聚焦技术(FMC/TFM)
- SL 288-2014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