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比热容易错分析(原卷版)考点直击易错知识点分析1、运用吸、放热公式时应注意的问题:(1)物体吸热升温时,Δt=t-t0;物体放热降温时,Δt=t0-t。(2)运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物理量的的一一对应,且统一各个物理量的单位。(3)比热容的单位不可去掉分母的括号而写成“J/kg·℃”。(4)“升高”和“升高了”是指温度的变化量,即Δt;“升高到”是指末温即t。2、比热容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不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质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即比热容与热量、质量、温度改变量无关,但物质状态改变时,其比热容会发生改变。3、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方案:①比较两种物质吸及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温度升高小的,吸热能力强;②让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典例分析+变式训练典例分析+变式训练易错点1
不理解控制物质吸热相同的方法【典例1】(教材P14实验变式)如图所示,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若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加热时间相同且液体均未沸腾,则()A.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B.比热容较小的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C.比热容较大的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D.无法判断两杯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变式1-1】(2022春•兴仁市期末)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a、c质量相同。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A.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b的比热容大于c的比热容 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多 D.如果a、b是同种物质,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变式1-2】(2021秋•新罗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两规格相同的试管,试管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初温均为20℃的煤油和水。若加热时间相同,则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填“相同”或“不同”);若煤油和水的温度都升高到40℃,则需加热较长的时间。(c水>c煤油)易错点2
误认为Q、m、∆t影响比热容【典例2】由Q=cm(t﹣t0)得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 B.若加热前后的温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C.无论物体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D.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变式2-1】(2021秋•新源县期末)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B.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C.质量相等,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的物体,其比热容也越大 D.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无关【变式2-2】(2021春•宝塔区校级期中)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含义是。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一杯水当喝掉半杯后,剩下水的比热容(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现有质量和初温相等的水和煤油,放出相等热量,的末温较高。易错点3
比热容的图像分析【典例3】(2021•凉山州)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A.液体A的比热容大 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 C.液体B的比热容大 D.无法比较【变式3-1】(2022•简阳市模拟)用相同的加热器对甲、乙、丙三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乙、丙为液体),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的气压一定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B.甲物质在5min~7min内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若乙、丙两物质是同种物质,则质量一定相等 D.甲物质固体时和液体时的比热容之比为c固:c液=1:2【变式3-2】(2022春•江阴市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规格相同的烧杯中装了不同质量的煤油,用两只相同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所示的水温﹣时间图线,则加热2min,两只烧杯中的煤油吸收的热量Q甲Q乙(选填“大于”、“等于”、“小于”),两杯中煤油质量m甲m乙(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变式3-3】(2022•惠山区模拟)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选用沙子和水进行实验,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图中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装置加热。(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填“烧杯”或“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两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填“物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2)小明认为也可以选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按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该探究方案的优点是(答出一个即可)。(3)小明实验中作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易错点4
比热容与“风向”【典例4】(2022•天津模拟)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升温较快,陆地表面形成低气压,海水升温较慢,海水表面形成高气压,空气由海水表面向陆地流动,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形成海风。由海风形成的原因可知,水的比热容(选填“>”、“=”或“<”)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变式4-1】(2021秋•望城区期末)在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海上吹来,而晚上的风从陆地吹去,这叫海陆风。陆风和海风通常在炎热晴朗的天气产生,这是由于陆地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下图中与说明相符合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变式4-2】(2021秋•江油市期末)在沿海地区炎热的天气里,由于陆地与海水的比热容不同,易形成海陆风;白天,陆地比大海升温(慢/快),地面与海面上空的空气形成对流,形成海风,如图(甲/乙)所示。能力提升训练能力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2021秋•临颍县期中)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是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B.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无关2.(2022春•浦东新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图甲),若两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且不计液体热量散失,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ma>mb,则ca=cb 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 D.若ca=cb,则ma>mb3.(2021•东营模拟)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②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③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A吸收热量较多④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4.(2021秋•开福区校级月考)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同时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A.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不同 B.液体B的比热容比液体A的大 C.液体A的温度比液体B的升高得慢 D.同时加热两分钟液体A比液体B温度高,所以液体A吸收热量比液体B多二、填空题。5.(2020秋•渝水区校级月考)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易形成海陆风,陆风和海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风。如图所示的是陆风和海风形成的示意图,其中白天易形成(填“海风”或“陆风”),图反映是晚上风的形成示意图。6.(2022•崇义县一模)“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察觉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热岛效应”的成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建筑群、马路中的沙石、水泥的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7.(2022春•浦东新区校级期末)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其单位读作。一杯水喝掉一半后,剩余水的比热容(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在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较。8.(2022•锦江区模拟)卓不群将质量为100g的碎冰放入试管中,用来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根据记录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若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则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J。[c水=4.2×103J/(kg•℃)]9.(2020秋•东莞市月考)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水6020645食用油6020668(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其目的是为了,此时通过比较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能否仅由谁“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谁的“吸热能力强”的结论?原因是:。10.(2021秋•耒阳市期末)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将质量为m0的一小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m的冷水的保温容器中,冷水温度升高了3℃,此时保温容器中的水的比热容(变大/不变/变小),然后又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同质量同温度的热水,水温又上升了2.5℃,不计热量的损失和容器的吸热,则m0:m=。三、实验探究题。11.(2022•巩义市模拟)如图甲是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1)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放入两个的容器里,用两盏同样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升高温度时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以此来衡量谁的吸热能力更强。(2)在对水和煤油加热的方式上,有酒精灯和电加热器两种热源可供选择,选用更容易控制让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3)此实验中把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为(“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4)用两个同样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图乙中,若图线②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线(填序号)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加热过程中,煤油的热值(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2.(2022•鼓楼区校级模拟)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加热时间/min0.51.01.52.02.5升高的温度/℃水2.04.06.08.010.0沙4.37.915.218.421.5(1)小明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表,并在图甲中作出了沙子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相同。(2)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甲中作出表示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3)分析图中的沙子和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可知的比热容较大。(4)小红用50g水和100g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Δt为横坐标,分别画出了50g水和100g水的Q﹣Δt图像如图乙,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Q=kΔt。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k值之比与对应水的之比相等。(5)小兰同学为了探究某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能力,用酒精灯(火焰大小保持不变,不计热损失)均匀加热0.6kg该种固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线如图丙所示。通过查阅资料已知该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为3×103J/(kg•℃),则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J/(kg•℃)。四、计算题。13.(2022•南京模拟)一杯质量为0.2千克的水温度从40℃升高到100℃,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14.(2021秋•开福区校级月考)质量为1kg的金属锅中放有2kg的水,现把它们从20℃加热到70℃,金属锅和水一共吸收了4.43×105J的热量。求:[c水=4.2×103J/(kg•℃)](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金属锅的比热容是多少?15.(2022•聊城)食物也是一种“燃料”,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人体内,提供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常称之为热量)过多或过少,都有损于健康。(1)某种油炸食品,每100g可提供的能量约为1.26×106J,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kg、温度为25℃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J/(kg•℃)](2)如果上述这些能量全部用于克服重力做功,则能把多少千克的物体提升10m?(g取10N/kg)专题02比热容易错分析(解析版)考点直击易错知识点分析1、运用吸、放热公式时应注意的问题:(1)物体吸热升温时,Δt=t-t0;物体放热降温时,Δt=t0-t。(2)运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物理量的的一一对应,且统一各个物理量的单位。(3)比热容的单位不可去掉分母的括号而写成“J/kg·℃”。(4)“升高”和“升高了”是指温度的变化量,即Δt;“升高到”是指末温即t。2、比热容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不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质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即比热容与热量、质量、温度改变量无关,但物质状态改变时,其比热容会发生改变。3、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方案:①比较两种物质吸及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温度升高小的,吸热能力强;②让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典例分析+变式训练典例分析+变式训练易错点1
不理解控制物质吸热相同的方法【典例1】(教材P14实验变式)如图所示,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若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加热时间相同且液体均未沸腾,则()A.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B.比热容较小的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C.比热容较大的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D.无法判断两杯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答案】A。【解答】解:相同规格的电热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液体未沸腾,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与液体比热容的大小没有关系,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变式1-1】(2022春•兴仁市期末)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a、c质量相同。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A.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b的比热容大于c的比热容 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多 D.如果a、b是同种物质,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答案】D。【解答】解:由图象知:A、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虽然不变,但继续吸收热量,所以其内能增加,故A错误;B、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b、c两种物质加热时,0﹣t1时间内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c物质升高的温度较小,但由于不知道b、c质量的大小,不能判断出b、c比热容的大小,故B错误;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的加热时间比b物质短,所以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少,故C错误;D、如果a、b是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的加热时间长,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Q=cmΔt知,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故D正确。故选:D。【变式1-2】(2021秋•新罗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两规格相同的试管,试管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初温均为20℃的煤油和水。若加热时间相同,则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填“相同”或“不同”);若煤油和水的温度都升高到40℃,则水需加热较长的时间。(c水>c煤油)【答案】相同;水。【解答】解: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水吸热能力强。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多;故答案为:相同;水。易错点2
误认为Q、m、∆t影响比热容【典例2】由Q=cm(t﹣t0)得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 B.若加热前后的温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C.无论物体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D.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答案】C。【解答】解: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物质的比热容只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质量、温度高低、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均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变式2-1】(2021秋•新源县期末)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B.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C.质量相等,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的物体,其比热容也越大 D.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无关【答案】D。【解答】解: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温度、质量以及热量都无关,故D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变式2-2】(2021春•宝塔区校级期中)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含义是1kg的水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一杯水当喝掉半杯后,剩下水的比热容不变(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现有质量和初温相等的水和煤油,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末温较高。【答案】1kg的水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不变;大;水。【解答】解:(1)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可知,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2)一杯水当喝掉半杯后,质量改变,但比热容与质量无关,所以水的比热容不变,仍然为4.2×103J/(kg•℃);(3)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降温;(4)因为c水>c煤油,质量m相同,Q放相同,所以由Q放=cmΔt可知,Δt水<Δt煤油,又因为二者的初温相同,所以,由t末=t初﹣Δt可知t水>t煤油,即水的末温较高。故答案为:1kg的水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J;不变;大;水。易错点3
比热容的图像分析【典例3】(2021•凉山州)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A.液体A的比热容大 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 C.液体B的比热容大 D.无法比较【答案】C。【解答】解:(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则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2)由图象可以看出,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热量相同),B的温度升高得少一些(B的温度变化小),根据c=可知,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故选:C。【变式3-1】(2022•简阳市模拟)用相同的加热器对甲、乙、丙三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乙、丙为液体),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的气压一定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B.甲物质在5min~7min内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若乙、丙两物质是同种物质,则质量一定相等 D.甲物质固体时和液体时的比热容之比为c固:c液=1:2【答案】D。【解答】解:A、由于不知道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种类,因此无法根据温度——时间图像判断大气压强的值,故A错误;B、甲图像是晶体的熔化图像,且5﹣7min是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B不正确;C、从图中可知,乙液体从30℃加热到50℃所用时间比丙液体从30℃加热到50℃所用时间短,因为加热器相同,所以乙吸收的热量比丙吸收的热量少,温度都是由30℃升高到50℃,即升高的温度相同,由于是同种物质,故比热容相同,由Q吸=c水mΔt可知,此时乙的质量小于丙的质量,故C错误;D、由图像可知,固态时从30℃加热到80℃所用时间与液态时从80℃加热到90℃所用时间之比:5min:(13min﹣11min)=5:2,即t固:t液=5:2,因为加热器相同,所以Q固吸:Q液吸=5:2,即c固m固Δt固:c液m液Δt液=5:2,又因为m固=m液,Δt固:Δt液=(80℃﹣30℃):(90℃﹣80℃)=5:1所以甲物质固态时和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c固:c液=1:2,故D正确。故选:D。【变式3-2】(2022春•江阴市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规格相同的烧杯中装了不同质量的煤油,用两只相同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所示的水温﹣时间图线,则加热2min,两只烧杯中的煤油吸收的热量Q甲等于Q乙(选填“大于”、“等于”、“小于”),两杯中煤油质量m甲小于m乙(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答案】等于;小于。【解答】解:(1)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不计热量损失,煤油吸收的热量也相同。(2)两杯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升高的温度,即Δt甲>Δt乙,煤油吸收的热量和比热容相同,根据公式Q=cmΔt可得,c煤油m甲Δt甲=c煤油m乙Δt乙,所以甲杯中煤油的质量小于乙杯中煤油的质量。故答案为:等于;小于。【变式3-3】(2022•惠山区模拟)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选用沙子和水进行实验,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图中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装置加热。(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易拉罐(填“烧杯”或“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两种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填“物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2)小明认为也可以选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按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该探究方案的优点是控制相同时间内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答出一个即可)。(3)小明实验中作出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9:4。【答案】(1)易拉罐;加热时间;(2)控制相同时间内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3)9:4。【解答】解:(1)因金属导热性能好,故以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根据转换法,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比较;(2)图乙所示的装置,该装置易控制相同时间内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3)根据绘制出的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知,A温度升高40℃﹣30℃=10℃,用3min,因为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若温度升高30℃,应该用9min,B温度升高40℃﹣10℃=30℃,用4min,由转换法A、B吸收热量之比为9:4;根据Q=cmΔt,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多少与比热容大小成正比,故两种液体比热容之比为9:4。故答案为:(1)易拉罐;加热时间;(2)控制相同时间内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3)9:4。易错点4
比热容与“风向”【典例4】(2022•天津模拟)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升温较快,陆地表面形成低气压,海水升温较慢,海水表面形成高气压,空气由海水表面向陆地流动,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形成海风。由海风形成的原因可知,水的比热容>(选填“>”、“=”或“<”)泥土、沙石的比热容。【答案】>。【解答】解: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陆地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同样的道理,夜晚的风向则正好相反。故答案为:>。【变式4-1】(2021秋•望城区期末)在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海上吹来,而晚上的风从陆地吹去,这叫海陆风。陆风和海风通常在炎热晴朗的天气产生,这是由于陆地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下图中与说明相符合的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答】解:白天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受热升温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称为陆风,这就是海陆风;同理可知,晚上是气流从海面吹向陆地,故D正确。故选:D。【变式4-2】(2021秋•江油市期末)在沿海地区炎热的天气里,由于陆地与海水的比热容不同,易形成海陆风;白天,陆地比大海升温快(慢/快),地面与海面上空的空气形成对流,形成海风,如图乙(甲/乙)所示。【答案】快;乙。【解答】解: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陆地升温快;陆地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故乙正确。故答案为:快;乙。能力提升训练能力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2021秋•临颍县期中)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容是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B.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无关【答案】D。【解答】解:A、比热容是指1kg的某种物质每升高1℃(降低1℃)时所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热量),A说法不完整,故A错误;BC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的比热容相同,跟物体的质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2.(2022春•浦东新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图甲),若两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且不计液体热量散失,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分别用ma、mb、ca、c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ma>mb,则ca=cb B.若ma>mb,则ca<cb C.若ca<cb,则ma<mb D.若ca=cb,则ma>mb【答案】B。【解答】解:由乙图可知a、b两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时a的温度升高幅度大,即Δta>Δtb,AB、若ma>mb,由c=知,ca<cb,故A错误,B正确;C、若ca<cb,由m=知,ma与mb的大小关系无法判断,故C错误;D、若ca=cb,由m=知,ma<mb,故D错误。故选:B。3.(2021•东营模拟)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②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③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A吸收热量较多④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答案】D。【解答】解:由题意知,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在时间t内,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等,不计热量损失,则A、B吸收的热量相同,故④错误;A的温度变化△tA=40℃﹣20℃=20℃,B的温度变化△tB=60℃﹣20℃=40℃,A、B的质量相同,由Q吸=cm△t得c=,则cA:cB=△tB:△tA=40℃:20℃=2:1,故①正确、②错误;由图可知,A、B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A的时间长,A吸收的热量多,故③正确。故选:D。4.(2021秋•开福区校级月考)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同时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A.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不同 B.液体B的比热容比液体A的大 C.液体A的温度比液体B的升高得慢 D.同时加热两分钟液体A比液体B温度高,所以液体A吸收热量比液体B多【答案】B。【解答】解:A、由图可知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相同,都为20℃,故A错误;BC、假定他们加热的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可以看到此时它们升高的温度ΔtA>ΔtB,故A液体的升温较快,根据Q=cmΔt变形得c=,又质量m相同,由此可知cA<cB,故B正确、C错误;D、加热装置相同,同时加热两分钟液体A比液体B温度高,所以两液体吸收热量相同多,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5.(2020秋•渝水区校级月考)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易形成海陆风,陆风和海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风。如图所示的是陆风和海风形成的示意图,其中白天易形成海风(填“海风”或“陆风”),甲图反映是晚上风的形成示意图。【答案】海风;甲。【解答】解:由于地面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的比热容,在同样太阳光的照射下,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白天,地面比大海升温快,地面热空气密度较小,热空气上升,海面较冷的空气就会来补充,于是冷空气沿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故甲图是陆风,乙图是海风。故答案为:海风;甲。6.(2022•崇义县一模)“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察觉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热岛效应”的成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建筑群、马路中的沙石、水泥的比热容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高。【答案】比热容;高。【解答】解:城市中的建筑群、马路中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比热容较小,郊区多水,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相同的日照下(吸收相同的热量)城市温度上升较高。故答案为:比热容;高。7.(2022春•浦东新区校级期末)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其单位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一杯水喝掉一半后,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在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较大。【答案】焦每千克摄氏度;不变;大。【解答】解: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4.2×103J,所以比热容的单位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一杯水当喝掉半杯后,质量改变,但比热容与质量无关,所以水的比热容不变,仍然为4.2×103J/(kg•℃);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降温。故答案为:焦每千克摄氏度;不变;大。8.(2022•锦江区模拟)卓不群将质量为100g的碎冰放入试管中,用来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根据记录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冰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若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则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4.2×103J。[c水=4.2×103J/(kg•℃)]【答案】晶体;4.2×103。【解答】解:(1)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由图象可知冰在5min~15min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熔点,故冰是晶体;(2)在15﹣20min内,冰完全熔化成了水的温度升高了5℃,水的质量m=100g=0.1kg,则在15﹣20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Δt=4.2×103J/(kg•℃)×0.1kg×5℃=2.1×103J;因为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所以5~15min内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Q=2Q吸=2×2.1×103J=4.2×103J。故答案为:晶体;4.2×103。9.(2020秋•东莞市月考)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水6020645食用油6020668(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其目的是为了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此时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能否仅由谁“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谁的“吸热能力强”的结论?原因是:不能,没有控制液体升高的温度相同。【答案】(1)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2)水;大于;(3)不能,没有控制液体升高的温度相同。【解答】解:(1)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由转换法,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热相同;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2)由表中数据知,在此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水升温慢,故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要探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需要保持两种液体质量、升高的温度都相同,得出的结论才客观,实验中由于水和食用油的沸点不同,加热到沸腾时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不同,实验不能得出“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的吸热能力强”的结论。故答案为:(1)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2)水;大于;(3)不能,没有控制液体升高的温度相同。10.(2021秋•耒阳市期末)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将质量为m0的一小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m的冷水的保温容器中,冷水温度升高了3℃,此时保温容器中的水的比热容不变(变大/不变/变小),然后又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同质量同温度的热水,水温又上升了2.5℃,不计热量的损失和容器的吸热,则m0:m=1:10。【答案】不变;1:10。【解答】解:比热容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温度无关,所以水的比热容大小不变;设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t,质量为m0的一小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m的冷水的保温容器中,使得冷水温度升高了3℃,Q吸=Q放,从而可知,cm×3℃=cm0(t﹣3℃)﹣﹣﹣﹣﹣﹣①,又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同质量为m0同温度的热水,水温又上升了2.5℃,Q吸=Q放,从而可知,c(m+m0)×2.5℃=cm0(t﹣3℃﹣2.5℃)﹣﹣﹣﹣﹣﹣②,则①﹣②得:3℃×cm﹣2.5℃×cm﹣2.5℃×cm0=2.5℃×cm0,整理得:0.5℃×cm=5℃×cm0,则==。故答案为:不变;1:10。三、实验探究题。11.(2022•巩义市模拟)如图甲是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1)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里,用两盏同样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升高相同温度时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以此来衡量谁的吸热能力更强。(2)在对水和煤油加热的方式上,有酒精灯和电加热器两种热源可供选择,选用电加热器更容易控制让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3)此实验中把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为加热时间的长短(“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4)用两个同样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图乙中,若图线②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线①(填序号)可以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加热过程中,煤油的热值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1)相同;相同(2)电加热器;(3)加热时间的长短;(4)①;不变。【解答】解:(1)探究“物质吸热规律”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需要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里,用两盏同样的酒精灯对它们进行加热,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的时间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加热时间越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吸热能力更强一些;(2)电热器易于控制产生热量的多少,因此为了准确地控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应选电加热器作为热源;(3)根据转换法可知,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4)由图可知,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①的温度变化量大,故①的吸热能力弱。又因②是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象,水的比热容又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故①为煤油;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所以加热过程中,其热值大小不变。故答案为:(1)相同;相同(2)电加热器;(3)加热时间的长短;(4)①;不变。12.(2022•鼓楼区校级模拟)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加热时间/min0.51.01.52.02.5升高的温度/℃水2.04.06.08.010.0沙4.37.915.218.421.5(1)小明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表,并在图甲中作出了沙子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相同。(2)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甲中作出表示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3)分析图中的沙子和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4)小红用50g水和100g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Δt为横坐标,分别画出了50g水和100g水的Q﹣Δt图像如图乙,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天津市安全员知识题库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朗读与讲故事指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民族大学《古生物学含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农业大学《教育评价与测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剑桥学院《广告创意与策划》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电磁场理论与光波导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三校联考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卷
- 赣南师范大学《幼儿园体育游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子生物学(英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销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DB12-T 1305-2024 公路沥青路面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规范
- 范文语文评课稿15篇
- 2024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汽车专业试题库-中(多选题汇总)
- 2024年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16-2023年德州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文科学概论》课件
- 大学生返回母校宣讲
- 光伏机器人行业报告
-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施工组织设计
- 践行志愿服务(下)
- 环境监测课件20-在线环境监测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