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浪漫主义特色题型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浪漫主义特色题型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浪漫主义特色题型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浪漫主义特色题型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浪漫主义特色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棵有梦想的树

蒋曼

①从前,有一棵树,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它就有自己的梦想。它不想停留在任何地方,

它要像鸟儿一样,四处流浪,看尽世界。那是老树听鸟儿们说过的世界:它们广阔无边,山

的那一边还是山,无数的山,高高低低的山;河流转弯之后还会碰上河,宽宽窄窄的河,它

们汇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流向海洋。

②星光灿烂的夜晚,种子们都睡着了。“去吧,孩子们,到远方去,海就在世界的尽头”

那颗小小的种子听到了老树的梦吃。它记住了那悄悄的梦吃,连同满天的星光。它下定决心:

不要像树一样,植根在某一地方,要走到世界的尽头,找寻蔚蓝的大海。

③起风了,种子们跃跃欲试,乘着风的翅膀启程。老树大声地祝福:“孩子们,到远方

去吧,生根,发芽,好好成长!”种子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跟着风,纷纷扬扬。

④它们穿过云层,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飞翔,它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土地,要一辈子相守的

土地。第一批种子停留在山坡上,大声呼喊:"都停下来吧,我们是树呀,树有树的生活,

我们不是鸟,我们没法永远流浪。”那颗种子没有回答,它固执地跟着风飞行,世界多么

辽阔,而大海闪着神秘的光。第二批种子落在了田野上,它们也七嘴八舌:“都留下来吧,

这里土地肥沃,我们会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热闹而团结的树林,不要再飞了,远方只有

孤独和苍凉。”

⑤那粒种子依然沉默,它是一颗很轻的种子,风带着它,继续流浪。终于有一天,风突

然说,我累了,驮不动你了。风消失了,只剩下种子,被孤单地留在高山的边上。种子仍然

不愿停留,它顺着山坡慢慢向下滚,它看到朝云和夕阳,远方之外还是远方,翻过那座山,

就会离海更近一些吧。它努力翻滚,向着梦想的方向。

⑥种子被一块石头挡住了去路,它停下来,靠着那块石头,一不小心,它睡着了。不过

只睡了一个晚上,当它听到雨声醒来时,惊讶地发现:它走不动了,种子长出了无数的根须,

扎进泥土。头上冒出了芽苞,鼓鼓胀胀的芽苞。种子陷在了湿润的泥土里,一天天长大,根

向着土地,枝干向着天空,种子长成了一棵树,一棵小小的树。它拼命踮起脚尖,它还记得

星光下的梦想,而远方,无法到达,只能眺望。树悲伤而难过地成长。

⑦树不喜欢自己的样子,它讨厌黑暗土地下那些紧密连接的根,牢牢禁锢着它的身体,

不能动弹;它怨恨那些枝干,它们太沉重,太阔大,没有鸟儿翅膀的轻盈。风来时,它们只

会喧哗,不能变成翅膀。树埋怨命运,这是多么不公平呀:为什么一棵树就注定不能在世界

上行走,并一直走到大海的中央?

⑧那棵想看遍世界所有大海的种子,长成了一颗树,它的梦想融化在树的血液里,一天

一天,那棵树的叶子和枝干变成了浅蓝色,深蓝色,蔚蓝色,湛蓝色。各种各样的蓝色,

在阳光下发出奇异的光。微风轻抚时,细浪耳语;山风狂野时,树叶发出巨浪的咆哮。那

棵树,长出海的颜色,海的模样。风又来了,风说,树呀,你的声音就像大海。风走过很多

地方,风看见过大海,可树留不住风。树又一次想到了鸟儿,“去不了远方,看不到大海,

听听鸟儿们的讲述也好呀。”

⑨于是,树打开了树枝,收留一只只南来北往的鸟,那些筑巢的鸟,迁徙的鸟,飞走的

鸟,死去的鸟。它们飞过了无数的天空和山川,它们很乐意跟树讲起远方的故事。树不再寂

寞和悲伤,它专心致志地听那些远方的故事:海洋中的大鱼会唱歌;金色的砂砾在半空中织

成罗网;火在天空中飞快地燃烧;白色的熊滑进白色的海洋;热带森林里,最稀缺的是阳光。

⑩一年又一年,树把那些神奇的故事储存在年轮里,越来越多的故事,越来越多的远方。

每一片蓝色的树叶里都藏着一个故事,重重叠叠的树叶,密密麻麻的故事,关于远方和大海,

还有生活和梦想。后来,飞来的鸟,不仅在讲述,讲述自己的远方;也在聆听,聆听别人

的故事。

⑪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一只白头鸟借着风的力量,跌跌撞撞地闯进了树枝中,它脚

步踉跄,翅膀沉重,羽毛暗淡。“终于找到了,蓝色的大树,我实现了我的梦想。”它垂死

的眼睛里闪着幸福的光。大树好奇地问:“我只是一棵树,怎么会成为你的梦想?"白头

鸟发出微弱的声音:“很多年来,鸟儿们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秘密:在层层叠叠山的背后,

一座高山之上,有一棵蓝色的树,找到了它,就找到了远方,在那些浓密的树枝里,有数

不尽的远方:现在的远方,过去的远方,时光中的远方。”

⑫又是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那棵怀揣梦想的大树忽然明白:它知道这个世界最多的远

方的故事,它把自己变成了大海的样子,它早已实现了梦想。

现在,它成为远方,它就是梦想。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采取先抑后扬的手法,用风、白头鸟衬托主人公的坚强,赞美了他的梦想。

B.在寻梦过程中,两批种子分别留在了山坡上和田野里,风也停了,但“主人公”依

然不愿停留,突出其不忘初心、坚定梦想。

C.作者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手法对本文中“主人公”加以刻画,同时还穿插有

景物描写等进行衬托。

D.文中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与后文鸟儿们寻找这棵蓝色的大树照应。

2.本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请从文章艺术手法、情节、主题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玛瑙

刘白羽

汽车轻快的奔驶着,驶过甘泉,驶过劳山,驶近延安。忽然,车窗外,墙壁上闪现一行

朱红大字:地球是颗红玛瑙,我爱怎雕就怎雕。

这诗句像通明的火光,一下照亮了我的眼睛。急忙往下看时,墙壁却一阵风一样闪过。

车子又轻快地歌唱着向前飞驶了。“杜甫川!“七里铺!”就像当年每一次从前方回来,走

到这里,闻到扑鼻的炊烟一样,这是一些多么响亮而又亲切的名字呀!我们已经到了延安了。

我还记得当我还是20岁刚出头的青年时,带着两肩尘土、一颗真心,踏破黄河两岸的

冰雪,在这崎岖的小路上,第一眼看到延安,那一刹那间,我的眼睛充满了泪水。那是从黑

暗中,第一次看到黎明的幸福的眼泪呀!是的,我们的庄严的、战斗的道路从这儿开始了。

眼前,一片明光闪烁,仔细看时,原来是电灯熠熠放明。我从汽车里面跳出来,是多么急于

想看一眼延安的新面貌呀!

但,这深秋之夜,却像一道幕布一样把延安遮住。我想它是想找寻另一时机,在突然之

间,给我一个崭新的印象吧!

早晨,我爬上山顶。这时,朝阳有如万道霞光,把眼前的一切染上一层淡淡的红色。

看,延河!那亮晶晶的蜿蜒的延河。看,那不是清凉山!而高耸空中的宝塔,依然像一个

守卫者,欣然看着这一个明朗的早晨。这时,各种噫亮的声音,从我记忆深处升起,千千万

万人的脚步,从全国各地聚集,从这古城中的石板路上响过去,从城门外那尘土飞扬的道路

上响过去。我记得,一个黄昏,北门外路边上,一圈人影,一盏马灯,毛泽东在跟青年人讲

话呢。我记得,当时青年人的脸,都像早霞一样明亮,在读着关于革命真理的新书。我记得

,人们高唱,那歌声从这儿冲破滚滚尘砂,飞过黄河,飞过长江。现在,阳光把一个新延安

照得如此光明温暖,让我带着这记忆之最最优美的歌声,进入这瞻仰革命圣地的旅程。

深秋季节,早晨地面上已敷了一层薄霜,晌午太阳却又那样热烘烘的,当我在凤凰山、

杨家岭、王家坪和枣园走着、看着、想着的时候,那一个庄严而壮丽的大时代便又回到我的

眼前来了。是的,我们在这儿过过最美好的生活。在这些纪念馆里,我看到了陕北工农红军

战斗的长矛和南泥湾开荒用的锄头,有纺车,有镰刀,有扁担,有白色原木钉制的办公桌椅,

有马兰纸印的报刊文件,我像看到了最亲的亲人,这一切都在散发着当年生活的芬芳。

今天,当我在延安一一这温暖的土地上走着时,眼泪又第二次溢满我的眼眶。这一草一

木,哪怕是一朵金黄的野花,都萦回着多少革命的、战斗的情怀呀!那是1942年大生产运

动的春天。我记得,延河里还漂着冰凌,可是你站在延河岸上向四处望一望吧!各处山巅上

都在放荒火,白天青烟弥漫,夜晚红影憧憧,到处一片紧张、忙碌。丈量了荒地,运来了工

具,选好了籽种。到深夜,窑洞前的山径上,人们还提着马灯,走来走去。像我这样生长在

城市的知识分子,手掌磨粗茧,汗水透衣衫,但我第一次尝受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喜悦。

而后,碧绿的田野代替了荒山,多美丽呀,那是我们亲手织出的大地的花毯呀!我走着,沉

思着: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的每一点光明,不是从那时开辟出来的吗?

这是一个响晴天,我们从山昴上看了托儿所下来,转过小河那边。生产队的牲口棚里静

悄悄的,牲口都放出去吃草了。前面那大场院上,却一片马嘶人叫,队员们正赶着打场呢!

坪场里面这堆金黄的小山,是谷子;那堆焦黑的丘岭,是养麦,红的高粱,白马牙玉菱。扬

着风,一阵阵烟雾腾腾,马蹄答答响,石碾子咕噜噜转着跑,人脸晒红了,汗珠在眉峰上闪

光,灰尘披满衣衫,声音却分外欢畅、洪亮。给暖洋洋的日光一蒸发,空气中弥漫着新粮食

的香味。正在这时,我转过身,真使我惊喜万分,就在场院一边的土墙上,我又看见那火热

的诗句,而且这一回,我看到了整首诗:

地球是颗红玛瑙,

我爱怎雕就怎雕,

按着毛泽东主席的好图样,

驯服山河建天堂。

这时,就像电炬一下照明了面前的大道,突然,像浮雕一样把我重来延安的全部思想、

感情都刻画出来了。

就在这天夜晚,我正对秋高气爽的夜空凝视,忽然,宝塔山上的宝塔,像一串珍珠、一

簇缨络一样亮了起来,这简直是梦幻世界啊。当年,我看夕照,看曙色,看月光映出这宝塔,

现在电灯却把它装扮得如此美丽。

就在这个黎明之前,延安山城还沉在宁静的安眠之中,我又坐在汽车上登程了。又一次

向延安敬礼告别。我心中自言自语的勉励着自己:“让延安这个灯塔永远在我记忆中闪光吧!

要创造一个红玛瑙一样鲜红、通明的新世界,那就先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永远鲜红、通明的

在玛瑙一样的人吧!”这时严霜在地,晨寒袭人。高原、山齐、河川、树林都还朦朦胧胧。

这时我两眼注视着前方,前方无限辽远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小小一点光亮,开始像一枚

红色小片,但随即扩大了,展开了,像火一样燃烧起来。新的一天就这样诞生、开始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由于车速过快我未看清诗歌后面的诗句,这与后文整首诗的出现巧妙地

形成了前后照应。

B.对1942年大生产运动的描写,再现了大家齐心协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渡难

关的火热生活。

C.看着纪念馆里的长矛、锄头、纺车等物品,作者睹物思人,表达了对过去艰苦生活

的深深眷恋。

D.文章以“红玛瑙”为题,意味深长,富有象征意义,凝聚了作者对新生活、新世界

的赞美之情。

2.本文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请从选材、艺术手法、主题三个方面做简要分

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长成一棵大槐树

刘亮程

崇信县最老的大槐,立于山间台地的打麦场上,孤独一棵,据说3200岁了。麦场下方

是关河村,名字同槐树一样古老。想必关河村人,牵驴赶牛拉着石碑子,在槐树下一圈圈打

了几千年麦子,日子就这么一直过下去。

崇信山多地少,养人不易,活下来的古树却不少。关河村大槐有六个主枝,绕主干四周。

其中三个主枝朝上,一个向东南,一个向西南,另一枝往北,构成树的大形。大槐的南面设

有祭祀台,供人焚香祭拜。南面向阳,是树的正面,所有叶子阳面朝南,绿光闪闪。树和人

一样是站立生物,有脸面,有前后左右。

大槐朝天的三个主枝交错向上,把树的高度拔向云端。这是树的朝天枝,占得树头,独

领阳光风雨,也容易遭受雷电袭击。我在西北常看到断头树,都是风摧雪压所致。树高天砍

头。对树木来说,长太高并非好事。西北干旱,遇到一个雨水多的年成,树木会无节制地生

长,往高蹿,生出繁枝茂叶,树身难承其重,一旦遭风摇雪压,断头折枝便再自然不过。树

的朝天枝受惠于天,也最受天罚。据说崇信关河村大槐从未遭过雷击,原因是四周的山峰替

它避了雷电。我想,树的节制生长也是原因。大槐的朝天枝看上去并不招摇,没有过分长高,

给树惹麻烦。整个槐树高26米,10层楼房的高度,但南北宽38米,宽度胜过了高度,使

它在山间一洼台地上,只显大,却不显高。这是树的聪明,它能活到天寿之龄,肯定是每个

枝都活明白了,知道自然的规律。

大槐向东南的主枝,是树的迎日枝,由一个主枝生发为三,两枝朝上追高,一枝斜逸向

东,脱离树冠数丈,像树伸出的长长左臂,其枝干所指,必是每日的日出之地。迎日枝在漫

长的黑夜里也不会长歪,它的枝准确地迎向日出。那是只属于这棵树的太阳,第一缕曙光,

被伸到最远的树叶接住,迎到树上,迎到大槐下的关河村。每年春天,树东边的枝头先绿,

最先长出叶子。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其实每一棵树,都独自迎接太阳,长成了自己的模样。

长在大槐西南的送日枝,到下午才会被太阳完全照亮。这时候,东边迎日枝的一半,已

陷入阴影。关河村的夕照短,它西边是高山,使树和住在这里的人,都只有半个下午的阳光。

大槐的送日枝,也顺了太阳的走势,枝干西斜朝上,指向的正是每天日落的山脊。我在大槐

树下正赶上关山落日,眼看夕阳独自走远,自己伫立树下,忽有种两相远别的孤独。但头顶

粗壮的送日枝,又让我感到落日不孤。我沿那棵倾身向日的树枝望去,就要落入山后的夕阳,

正好卡在远山的一处缺口里,不舍地多照了大槐树一会儿。这每天多照的一会儿,在3000

多年里,经年累月。我也在这依依不舍的夕照里,看着大槐朝西的叶子,一层层黑向树梢,

直到送日枝端指的山口只剩下黯淡霞光,树身也全黑下来。

大槐最长的一个主枝,长在北边,是树的背阴枝,常年在阴影里,叶子皆处阴面。背阴

枝因为前后左右都被别的枝遮挡,它只好往远处长,一直把枝干伸到树冠外的阳光里。所以,

背阴枝也最长。这使关河村这大槐树东西窄,南北长,树冠呈扁圆形。

让大槐树长扁的还有风。我在西北看到的大树,也多是扁的。整个秋冬季漫长寒冷的西

北风,把树迎风面的皮,吹得光滑坚硬。那风也一年年地吹进木头,吹扁树的一圈圈年轮。

西北多独木,独长的树多是扁的。用木料的人,能从木头截面,看出是不是迎风独木。讲究

的木匠也是不伐独木的。独木命硬,人消受不起。

一棵树独自长大,并不是其他树被砍了,剩下一棵,而是因为这方水土,只够长一棵树,

多一棵都活不了。像关河村大槐,方圆几公里,独独一棵。这样的大槐,能活下来,已经是

奇迹。竟然活了3000多岁,更是让人难以相信。小树靠天,大树靠地。关河村这棵大槐树,

是不能指望雨水活命的,它茂密的树叶和枝干,足以把一场大雨在半空里接住,落不到根部。

那它靠什么活命呢?

关河村大槐树长在半山腰的台地上,我看它的枝干,便知道它地下根须的走向,那些深

扎土中的根,也基本上长成树冠的样子,这条朝东的粗壮横枝下面,对应着同样粗壮的一条

大根,那是它地下的影子,根往哪伸,枝往哪展,树根在地下的暗处,给看似明处的树枝指

引着方向。我知道这些向下伸去的大树根,一定穿过了其他树木无法扎透的厚土,在更深处

哗哗的水声里,让一棵槐树活出了3000年的茂盛繁荣。那是要靠一条地下河流才能养活的

大树啊!

(选自2019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围绕关河大槐,按照从上到下、从枝干到根脉的顺序,写出了大槐的形态、生

长、传奇等内容,“形散神凝”。

B.作者写古树,从开头就处处与人对照,以树的具体形态象征人的思想精神,增加了

散文思想情感表现的厚度。

C.作者的语言朴实生动,善于表现景物特点,常常只用寥寥几笔,就描摹出树的姿态,

呈现出鲜活的画面。

D.这篇散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五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情理并茂,

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

2.刘亮程的散文“写实”也“写意”,呈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互补充、互相

结合”的创作风格。请结合本文,对这一风格特色进行具体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古丰碑

王充闾

①“都江堰”,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项历史悠久、名震中外的水利工程,更是一

位伟大历史人物的万古丰碑。是的,国内外都有一些这样的所在,它们往往同某位政治家、

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像但丁之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马克思之于德国

特里尔,孔夫子之于山东曲阜,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等等,都像蜀郡太守李冰之于都江堰

那样。

②翻开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纵览一番画影图形、名标青史的凌烟阁,以及彰表公

侯将相的纪功碑,在整个封建时代,所谓建功立业,不外乎以下情状:或为张良、陈平那样

的运筹帷幄的谋臣;或为张巡、许远之类誓死不降的铁杆忠臣;或为治绩炳然的张居正那样

的改革家……他们都是功垂简册,广为后世文人讴歌咏叹的。

③而李冰所创下的功业,则属于另一种类型。史载,上古之时,封闭于层峦叠嶂间的古

蜀国,内则水旱相接,外无舟车之利,绝少对外交流,属于蛮荒之地。秦蜀郡太守李冰率领

当地民众,凿离堆,修都江堰,穿内、外江,旱则水涌入内江灌溉,涝则水浸过飞沙堰排入

外江,引溉郡田,沃润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键,把西夷荆榛荒芜之地化为沃野千里的号

称“天府”的锦绣繁华之区。止匕外,他还在成都建七座桥、修石犀溪,疏通乐山、宜宾、什

郁、崇庆等地河道,治洪防涝,引水灌田,发展水运交通,以济舟楫之利。并建冶铁基地于

临邛,凿盐井于广都,“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使水利灌溉、航运交通和盐铁事业得到长

足发展并以其巨大的科学价值与经济效益在人类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④李冰不仅以其骄人、盖世的丰功伟业名留青史,而且,作为一名官员,在品德、人格、

作风方面,也成为后世的楷模。他是把立功与立德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典范。“生建奇功谋百

世,殁存型范耿千秋”,此之谓不朽。作为出色的教育家,孔夫子是当之无愧的“万世师表”;

那么,蜀郡太守李冰,应该说是“千古官模”了。他在两千二百多年前,为中国官场开创了

一个踏着官阶从事科学技术实践的先例,而不是像后来那样把一批批颇有造诣的学者磨炼成

只知萱缘求进的巧宦、官僚。政治在他眼里,是弭患消灾,而不是勾心斗角,是奉献,而不

是索取。南宋年间,诗人陆游参观都江堰,见到李冰的画像,在盛赞其奇勋伟绩之余,慨然

兴叹:“寥寥后世岂乏人,尺寸未施谗己众。要官无责空赋禄,轩盖传呼真一哄。”可谓语

重心长,洞穿要害了。

⑤遗憾的是,这样出色的一位贤臣,留在历史上的文字记载实在太少了。他原籍在楚,

后迁居秦地陇西,秦昭王三十年被委任为蜀郡郡守。司马迁《史记•河渠书》上说:“蜀守

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至

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华阳国志》记载:“冰

乃壅江作堤,穿郭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

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⑥有关李冰的形象,倒是种种色色,代有更迭。三十年前,出土于都江堰外江河床的东

汉石质塑像,李冰身着官服,手置胸前,意态雍容,风格质朴,为汉代郡守的官员形象;宋

代始封为王,上面所述陆游的诗,就是观“英惠王”李冰画像而作,画像中的他峨冠高耸,

俨然王者之尊;明代以降,尊为“川主”,奉若神明,甚至传说为护佑都江堰的水神,从而

在敬仰之上又涂抹上了神秘色彩;而现代的李冰像,则显现出深思静虑,富有书卷气,这当

是考量他的水利工程师的身份,以之作为智慧的象征。不同朝代对于他的形象设计的变化,

充分反映出时代特征与价值观念。

⑦而在民间,据说他有天赋的神力,仿佛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奇功,指腕运转之

间,高山大川全都听从调遣,轰隆隆,哗啦啦,开出了天彭门,凿通了玉垒山、宝瓶口,让

江水的灵性和大地的丰饶滋养“天府”四川,润泽千秋万代。除了神化他通渠治水,还有降

伏孽龙、通灵显圣以及最后升天成仙等传奇。

⑧神化也好,历史也好,作为一个物质载体,李冰早己化作埃尘,杳无踪迹;而他所创

造的人间奇迹,却历两千余年而不泯。“呜呼秦守信豪杰,千年遗迹人犹诵。”于今,站在

都江堰这一世界级的伟大工程面前,那“江流蹴山山为动”“披云激电从天来”的气势,使

我惊骇,使我振奋;而他所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必将泽流万古,沾溉无极,尤其令人引为

骄傲、感到自豪。

⑨历史的灵魂,是人。一座城市,一处名胜,也是如此。有了相应的名人作支撑,那么,

它的真正魅力就得以充分展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李冰是都江堰市以至整个神州大

地的一座万古丰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但丁与佛罗伦萨、马克思与特里尔、孔夫子与山东曲阜、蔡元培与北京大

学的关系,旨在使之与李冰与都江堰的关系对比。

B.文章第⑥段以时间顺序展现了李冰的不同形象,突出了他在历朝历代的人心目中的

地位,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价值观念。

C.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叙事有助于读者了解都江堰的基本情况,而抒情

让文章感情充沛,议论让文章充满一定的理性色彩。

D.文章围绕“李冰与都江堰”多方取材,阐述了李冰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鲜明地体

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征。

2.文章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有浪漫主义情怀,请从“现实”与“浪漫”的角度对文

本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一、LA没有先抑后扬,“衬托坚强”说法错误。

2.艺术手法:①采用寓言体、丰富的想象,借树的成长历程来阐明人生哲理,形象生动、

高度理想化。②比喻、拟人多种手法,语言精巧优美,有诗的意境;出色的心理描写,使文

章充满浪漫抒情特点(也可从句式、节奏方面答题)③情节:结构安排集中离奇,悬念多,

圆满的结局体现了浪漫主义。④主题:对理想的坚持,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其理想和热情

给人美的熏陶、向往和追求。

二、1.C“睹物思人”“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