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高一年级下册3月化学测试卷含详解_第1页
2023-2024学年北京高一年级下册3月化学测试卷含详解_第2页
2023-2024学年北京高一年级下册3月化学测试卷含详解_第3页
2023-2024学年北京高一年级下册3月化学测试卷含详解_第4页
2023-2024学年北京高一年级下册3月化学测试卷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师大二附中2026届高一下年级3月

化学测试卷

I卷(45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硅酸(H?SiO3)可由SiO2与水化合直接制得

B.“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北斗芯片中的半导体材料为二氧化硅

高温

c.工业上利用sio2+c-si+co2T反应来制得粗硅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是利用了二氧化硅良好的导光性能

2.下列关于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硫非金属性较强,故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能与Cu、Fe、O2等物质反应,S作氧化剂

C.硫燃烧得SO3,可以制得硫酸

D.S与Cu反应生成C&S,而不能生成CuS

3.为从粗食盐水中除去Ca2+、Mg?+、S。:等离子,以制得精盐水,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

③适量盐酸盐

------------------>

盐水水

过滤

A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中主要有Mg(OH)2和BaSC)4,也可能有一些Ca(OH)2

B.②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Mg2+、Ca2+

C.D中主要只有CO:、C「、Na+这3种离子

D.③中发生的反应只有2H++CO,=H2O+CO2T

4.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C)2+0,32co2+2CaSC)4

B,浓硫酸可用铝罐车运输,是因为常温下铝和浓硫酸发生了钝化反应

C.浓硫酸使纸张变黑,体现了脱水性

D.SO2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SO?

5.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

气体试剂制备装置收集方法

AO2KMnO4ad

BH2Zn+H2SO4be

c

CNOCu+稀HNO3b

c

DCO2CaC03+稀H2s04b

A.AB.BC.CD.D

6.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含HCCBaCb的FeCb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02有还原性

B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

C酸性KMnCU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

D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酸性:H2SO3>H2SiO3

AAB.BC.CD.D

7.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ChB.实验室收集NO

C.验证NH3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D.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1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C)3)2固体,铜粉不溶解

B.将SO?通入BaC%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NH3,产生沉淀

C.向AlCb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NaHS。,溶液,沉淀消失

D.检验某白色固体是否为镂盐的方法: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放在试管口

9.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①中的物质②中的物质预测①中现象

A淀粉碘化钾溶液浓硝酸无明显现象

B酚猷溶液浓盐酸无明显现象

C氯化铝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

D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

A.AB.BC.CD.D

10.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SO2气体还原Fe3+的反应,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能表明r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作用是吸收S0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酸性KMnCU溶液,紫色褪去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b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1.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试纸颜色变化:黄色f蓝色黄色f

将NH4C1固体加入试管中,并将湿润的pH试纸置于

I

试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对试管底部进行加热红色(pH22);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

II将饱和NH4cl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颜色变化:黄色一橙黄色(pH工5)

下列说法不IE理的是。

A.根据I中试纸变蓝,说明NH4cl发生了分解反应

B.根据I中试纸颜色变化,说明氨气比氯化氢气体扩散速率快

C.I中试纸变成红色,是由HC1造成的

该实验现象说明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制备

D.NH4CINH3

12.将二氧化硫通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溶液中有关组分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丽的是

通入SO?的量

A.反应初期曲线1、2的变化主要原因是:2Na2CO3+S02+H20=2NaHCO3+Na2SO3

B,曲线2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NaHCC)3+SO2=Na2SO3+2CO2+H2。

C.曲线3表示Na2sO3变化质量分数

D.随着二氧化硫的不断通入,溶液中最后剩余的全为Na2sO3

13.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红热木炭

三-浓HNO3行-浓HNO3

后灼热碎玻璃-红热木炭

0日浓HNO3

①②③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能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D.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氧化产物

14.资料显示: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0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氢氧化钠能吸收NO2,但不能吸收NO。某

学习小组据此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簿误的是

A.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为③中溶液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B.滴加浓硝酸前要先打开弹簧夹通一段时间氮气

C.②中的试剂为水

D.⑥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15.某学生对SO?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持续通入s—o?►

i,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ii.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iii.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A.用pH试纸测漂粉精溶液的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说明溶液具有碱性、漂白性

+

B.溶液变为黄绿色原因可能是:2H+C1+C1O=C12T+H2O

C.用酸化的AgN0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雾中含有HC1

D.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C1,则该沉淀是CaSO4

16.回答下列问题

(1)NH3具有广泛的用途,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NH3。

①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干燥NH3应选用的干燥剂是

③图1中方框内收集NH3的装置可选用图2中的(填序号)。

④尾气处理装置中使用倒置漏斗的作用是o

⑤将蘸有浓盐酸的棉球放在玻璃片上,再将集满NH3的集气瓶扣住棉球,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NH3可以转化为其他含氮物质,下图为NH3转化为HN。?的流程。

22H;o

N2------>NH3°>NO°>NO,>HNO3

①工业上N2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写出NH3与。2反应转化为NO的化学方程式。

③NH3转化为HN03的整个过程中,为提高氮原子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o

(3)某同学用研究浓硫酸和木炭的反应并对其产物进行检验。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②设计实验检验该反应气体产物中的各成分,可选用的试剂有:

a.澄清石灰水b.高锯酸钾酸性溶液c.无水硫酸铜

将上述试剂按照正确使用顺序排列为(填序号);证明产生CO?的实验现象是:。

(4)某同学用研究SO?与C"的水溶液反应并对其产物进行检验。

①用Na2sO3固体和70%的硫酸溶液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0

②将SO2通入CU的水溶液中,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X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得出

结论:SO?可以与C"的水溶液反应。X溶液是(填字母)。

a.Bad2溶液b.Ba(NC)3)2溶液c.Ba(OH)2溶液d.品红溶液

③so?与cu同时通入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7.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与可溶性钢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Ch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

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浓硫酸

尾气处理装置

铜片

1

0.25mol-L-10.25mol-L-

BCBa(NO3)2溶液

BaCb溶液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现象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中有气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

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

加热

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

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

尚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加稀盐酸

(D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中白色沉淀是,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o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未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乙在A、B间增加洗

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甲大量白色沉淀

乙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o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北京师大二附中2026届高一下年级3月

化学测试卷

I卷(45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硅酸(H?SiO3)可由SiO2与水化合直接制得

B.“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北斗芯片中的半导体材料为二氧化硅

高温

c.工业上利用sio2+c-si+co2T反应来制得粗硅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是利用了二氧化硅良好的导光性能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两者不能化合生成硅酸,A错误;

B.北斗芯片中的半导体材料为单质硅,B错误;

C.二氧化硅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单质硅和CO,化学方程式为Si()2+2C—Si+2C0T,C错误;

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是利用了二氧化硅良好的导光性能,D正确;

故答案选D。

2.下列关于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故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能与Cu、Fe、O2等物质反应,S作氧化剂

C.硫燃烧得SCh,可以制得硫酸

D.S与Cu反应生成CsS,而不能生成CuS

【答案】D

【详解】A.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硫单质,故A错误;

B.与02反应时,S作还原剂,故B错误;

C硫燃烧得SO2,不能生成S03,故C错误;

D.S的氧化性弱,S与Cu反应生成C112S,而不能生成CuS,故D正确。

3.为从粗食盐水中除去Ca2+、Mg2+、SOj等离子,以制得精盐水,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

②过量Na2cO3溶液③适量盐酸盐

--------------->

D水

盐水

过滤过滤

AC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中主要有Mg(OH)2和BaSO"也可能有一些Ca(OH)2

B.②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Mg2+、Ca2+

C.D中主要只有COj、C「、Na+这3种离子

D.③中发生的反应只有2H++CO,=H2O+CO2T

【答案】A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向粗食盐水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钢溶液,将溶液中镁离子、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氢氧化

镁沉淀、硫酸钏沉淀,部分钙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钙沉淀,过滤得到含有氢氧化镁、硫酸钏、少量氢氧化钙的滤渣

A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将溶液中的钙离子和过量的领离子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钏沉淀,过滤

得到含有碳酸钙、碳酸钢的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将溶液中过量的氢氧根离子转化为水、过量的

碳酸根离子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得到精盐水。

【详解】A.由分析可知,滤渣A中含有氢氧化镁、硫酸钢、少量氢氧化钙,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目的是将溶液中的钙离子和过量的钢离子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领沉淀,

达到除去溶液中钙离子和过量领离子的目的,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D中含有的离子为钠离子、氯离子和过量的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③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将溶液中过量的氢氧根离子转化为水、过量的碳酸根离子转化为二氧

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IT=④0、2H+CO1-=H2O+CO2T,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C)2+O2工典2co2+2CaSC)4

B,浓硫酸可用铝罐车运输,是因为常温下铝和浓硫酸发生了钝化反应

C.浓硫酸使纸张变黑,体现了脱水性

D.SO2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SO?

【答案】D

【详解】A.燃煤中加入石灰石,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与碳酸钙、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硫酸钙,A正确;

B.铝常温下遇到浓硫酸发生钝化,因此可用铝罐车运输浓硫酸,B正确;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纸张碳化从而变黑,C正确;

D.SOz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但是浓硫酸与二氧化硫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D错误;

故答案选D。

5.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

气体试剂制备装置收集方法

A02KMnO4ad

稀。

BH2Zn+H2s4be

c

CNOCu+稀HNO3b

c

DCO2CaC03+稀H2s04b

A.AB.BC.CD.D

【答案】B

【分析】

【详解】A.KMnCU是固体物质,加热分解产生02,由于。2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方法或向上排空气的方法

收集,故不可以使用a、d装置制取和收集O2,A错误;

B.Zn与H2s04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2,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产生的H?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方法

收集,故可以使用装置b、e制取H2,B正确;

C.Cu与稀HNO3反应产生N0气体,NO能够与02发生反应产生N02气体,因此不能使用排空气的方法收集,C

错误;

D.CaCCh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aSCU、CO2气体,CaSCU微溶于水,使制取CCh气体不能持续发生,因此不能使

用该方法制取C02气体,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6.根据S0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含HC1、BaCb的FeCb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2有还原性

B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02有氧化性

C酸性KMnCU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

DNazSiCh溶液产生胶状沉淀酸性:H2sO3>H2siO3

A.AB.BC.CD.D

【答案】c

【详解】A.SO2通入含HC1、BaCL的FeCb溶液中,SCh被Fe3+氧化生成BaSCU沉淀,体现SCh的还原性,故A

正确;

B.SO2通入H2s溶液中,SCh+2H2s=3SJ+2H20,SO2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SCh是氧化剂,SCh表现氧化性,故

B正确;

C.SO2通入酸性KMn04溶液,KMnCU被还原为Mn2+,表现SO2的还原性,故C错误;

D.SCh通入NazSiCh溶液,生成硅酸沉淀,证明酸性:H2SO3>H2SiO3,故D正确;

选C。

7.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Cl2B.实验室收集NO

C.验证NH3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D.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1

【答案】D

【详解】A.在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MnCh反应生成Cb,图中装置能制取氯气,故A正确;

B.NO难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

C.打开活塞,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中,氨气溶于导致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大气压将水

通过导管进入烧瓶中而形成喷泉,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OH-而使其水溶液呈碱性,酚麟遇碱溶液

变红色,所以该装置能验证NH3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

D.CCh、HC1都能和Na2cCh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NaHCCh溶液除去CCh中的HC1,故D错误;

故选:D。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C)3)2固体,铜粉不溶解

B.将S0?通入BaCU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NH3,产生沉淀

C.向A1CL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NaHS。,溶液,沉淀消失

D.检验某白色固体是否为镀盐的方法: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放在试管口

【答案】A

【详解】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C)3)2固体,发生反应

+2+

3CU+2NO3+8H=3CU+2NOT+4H2O,铜粉溶解,故A错误;

B.将SO2通入BaCL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NH3,生成亚硫酸钢沉淀和氯化镂,有沉淀生成,故

B正确;

C.向AlC1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再加入NaHS。4溶液,发生反应

+3+

Al(OH)3+3H=A1+3H2O,沉淀消失,故C正确;

D.检验某白色固体是否为镂盐的方法: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白色固体为镂盐,故D正确;

故选Ao

9.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①中的物质②中的物质预测①中现象

A淀粉碘化钾溶液浓硝酸无明显现象

B酚酸溶液浓盐酸无明显现象

C氯化铝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

D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

A.AB.BC.CD.D

【答案】A

【详解】A.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KI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12,12遇淀粉

变蓝色,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1进入酚麟溶液,酚醐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B正确;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氯化铝溶液,一水合氨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C正

确;

D.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湿润红纸条接触,氯气水反应生成HC10,HC10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红纸条褪

色,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0.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SO2气体还原Fe3+的反应,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BC

A.能表明r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酸性KMnCU溶液,紫色褪去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b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C

【分析】so2先后通入FeCL溶液、含淀粉的碘水中,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来探究SC>2与Fe3+、L反应的情况,多

余的SO2最后通入NaOH溶液进行吸收,防止染污空气。

【详解】A.向含有淀粉的碘水中通入气体,会发生反应SO2+U+2H2O=H2so4+2HI,L被消耗,B中蓝

色溶液褪色,证明物质的还原性强弱为SQ>「,A正确;

B.SO2是大气污染物,且是酸性气体,可以与反应而被吸收,装置C可吸收S&尾气,防止污染空气,B

正确;

C.若A中SO2与PeC,3不发生反应,加入酸性溶液时,处心仪被$2还原,溶液紫色褪去;若A中S。?

与FeCh发生反应,生成的式可使加入的被还原,溶液紫色也褪去,因此不能验证A中是否发生了氧化

还原反应,C错误;

D.若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C)2+2H2O+2FeC13=I12so4+2HCl+2FeCL,溶液中含有硫酸,当加入用稀盐

酸酸化的3。口2溶液时,会发生反应HzSO,+BaCLnBaSO,J+ZHCl,产生白色沉淀;若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由于HC7酸性强于HzSQ,当向溶液中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2溶液时,不产生白色沉淀,D正确;

故选Co

11.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试纸颜色变化:黄色一蓝色(pHal。)一黄色一

将NH4cl固体加入试管中,并将湿润pH试纸置于

I

试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对试管底部进行加热红色(pH“2);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

试纸颜色变化:黄色一橙黄色(pH工5)

II将饱和NH4C1溶液滴在pH试纸上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I中试纸变蓝,说明NH4cl发生了分解反应

B.根据I中试纸颜色变化,说明氨气比氯化氢气体扩散速率快

C.I中试纸变成红色,是由HC1造成的

D.该实验现象说明可以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备NH3

【答案】D

【分析】I中将NH4cl固体加热,pH试纸先变蓝后变红,说明氯化镂分解生成了氨气和HC1,且NH3扩散速率快于

HCL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是因为氨气与HC1遇冷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镂。H中饱和氯化镂溶液滴在pH试纸

上,试纸变橙黄色,原因为钱根离子水解生成了氢离子。

【详解】A.I中试纸变蓝,说明此时有碱性物质生成,说明NH4cl分解生成了氨气,A正确;

B.I中氯化镂分解生成氨气和HC1,pH试纸先变蓝色,后变红色,说明氨气先与pH试纸接触,HC1后与pH试纸

接触,故氨气比氯化氢扩散速率更快,B正确;

C.I中氯化镂分解生成氨气和HCL生成的HC1遇到湿润的pH试纸电离出氢离子使其变红,C正确;

D.加热NH4CL氯化镂分解生成氨气和HC1,但是这两种气体遇冷会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钱,不能用加热氯化钱的

方法制备氨气,D错误;

故答案选D。

12.将二氧化硫通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溶液中有关组分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丽的是

通入SO?的量

A.反应初期曲线1、2的变化主要原因是:2Na2CO3+S02+H20=2NaHCO3+Na2SO3

B.曲线2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NaHCC)3+SO2uNazSOs+ZCOz+H2。

C.曲线3表示Na2sO3变化质量分数

D.随着二氧化硫的不断通入,溶液中最后剩余的全为Na2s。3

【答案】D

【分析】初始时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质量分数较大,随着SO2通入溶液酸性增强,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随着

S02持续通入,碳酸氢钠转化为亚硫酸钠,最后SO2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则1表示Na2c03、2表示

NaHCCh、3表示Na2so3、4表示NaHSCh。

【详解】A.初期通入SO2,二氧化硫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亚硫酸钠,导致碳酸钠质量分数减小,碳酸氢

钠质量分数增大,化学方程式为2Na2cC)3+SC)2+H2O=2NaHCO3+Na2SO3,A正确;

B.曲线2为NaHCCh,其质量分数下降的原因为随着二氧化硫的持续通入,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水和亚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HCC)3+SO2=Na2SO3+2CO2+H2。,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曲线3表示Na2sCh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C正确;

D.随着二氧化硫的不断通入,亚硫酸钠会转化为亚硫酸氢钠,不会有大量的亚硫酸钠剩余,D错误;

故答案选D。

13.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L

三-浓HNC)3行-浓HNO3♦-红热木炭

后灼热碎玻璃0-红热木炭

m浓HNC>3

②③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C>2,能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D.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氧化产物

【答案】A

【详解】A.①只能发生浓硝酸的分解反应,4砌。3(浓)’4NQT+O2T+2H2。,所以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

气体,A正确;

B.②产生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浓硝酸发生了分解反应,B错误;

C.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可能是木炭与空气中氧气发生了反应,不能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

应,C错误;

D.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NO2为还原产物,D错误;

故选A„

14.资料显示: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Ch,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氢氧化钠能吸收NO2,但不能吸收NO。某

学习小组据此验证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簿误的是

A.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为③中溶液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B.滴加浓硝酸前要先打开弹簧夹通一段时间氮气

C.②中的试剂为水

D.⑥的作用是吸收尾气

【答案】A

【分析】根据实验的目的以及装置特点进行判断;装置①浓硝酸和铜反应,装置②利用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

酸和一氧化氮,将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转化为一氧化氮,装置③盛放稀硝酸,验证稀HNCh不能氧化

NO,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Ch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装置⑤是收集

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防止污染大气。

【详解】A.装置③盛放稀硝酸,验证稀HNCh不能氧化NO,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Ch能氧化

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能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现象为③中溶液上方不出现红棕色气

体,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故A错误;

B.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HNO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N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故B正

确;

C.②中的试剂为水,使NCh与H2O反应生成NO:3NO2+H2O2HNO3+NO,故C正确;

D.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Ch防止污染大气,故D正确;

故选Ao

15.某学生对S0?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持续通入SO?

—>•=n—►尾气处理

i.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ii.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一漂粉精溶液出.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A

A.用pH试纸测漂粉精溶液的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说明溶液具有碱性、漂白性

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原因可能是:+

B.2H+cr+cio=ci2T+H2O

C.用酸化的AgNC)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雾中含有HC1

D.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C1,则该沉淀是CaSO4

【答案】c

【详解】A.用pH试纸测漂粉精溶液的pH,试纸先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后褪色说明溶液具有漂白性,A正确;

B.随着溶液酸性增强,C「与C1CF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溶于水显黄绿色,B正确;

C.二氧化硫也可以使酸化的AgNOs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错误;

D.因为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C1,所以该沉淀是Cas。,,D正确;

故选Co

16.回答下列问题

(1)NH3具有广泛的用途,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NHj

图1图2

①实验室用NH4C1和Ca(OH)2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干燥NH3应选用的干燥剂是o

③图1中方框内收集NH3的装置可选用图2中的(填序号)。

④尾气处理装置中使用倒置漏斗的作用是o

⑤将蘸有浓盐酸的棉球放在玻璃片上,再将集满NH3的集气瓶扣住棉球,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NH3可以转化为其他含氮物质,下图为NH3转化为HN03的流程。

2

N2——>NH3NO°>NO2出。>HNO3

①工业上N2合成氨化学方程式为»

②写出NH3与02反应转化为NO的化学方程式O

③NH3转化为HNC)3的整个过程中,为提高氮原子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o

(3)某同学用研究浓硫酸和木炭的反应并对其产物进行检验。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②设计实验检验该反应气体产物中的各成分,可选用的试剂有:

a.澄清石灰水b.高锦酸钾酸性溶液c.无水硫酸铜

将上述试剂按照正确使用顺序排列为(填序号);证明产生C。?的实验现象是:o

(4)某同学用研究SO2与C"的水溶液反应并对其产物进行检验。

①用Na2sO3固体和70%的硫酸溶液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

②将SO2通入Cl2的水溶液中,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X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得出

结论:SO2可以与Cl?的水溶液反应。X溶液是(填字母)。

a.Ba5溶液b.Ba(NC)3)2溶液c.Ba(OH)2溶液d.品红溶液

③so2与cu同时通入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

【答案】⑴①.①2NH4Cl+Ca(OH),2caC12+2NH3T+2H2O②.碱石灰③・②④•防止倒

吸⑤.有白烟生成

催化剂A

(2)①.N+3H,2NH②.4NH.+5O.=4NO+6H.O③.通入过量的氧气或循环利用

22高温高压332催化剂2

NO

(3)①.C+2H2SO4(i^)=CO2T+2SO2T+2H2O②・cba③・高镒酸钾紫红色变浅但不褪去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4)①.Na2SO3+H2SO4=Na2SO4+H20+SO2T②.a③.

SO2+Cl2+2H2O=H2SO4+2HC1

【分析】氯化钱与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氨气可选碱石灰干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

度小,采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镂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溶

液呈碱性。

【小问1详解】

①实验室用NH4C1固体和Ca(OH)2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NH3,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A

2NH4Cl+Ca(OH)o=CaCl2+2NH3T+2H2O;

②氨气为碱性气体,干燥NH3应选用的干燥剂是碱石灰;

③氨气密度比空气小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选用装置②;

④氨气极易溶于水,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⑤浓盐酸会挥发出HC1气体,与NH3反应生成NH4C1,为白色固体,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烟生成;

【小问2详解】

①工业上合成氨是在高温高压条件,催化剂催化下由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N2+3H2.2NH3;

局温IWI压

A

②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催化、加热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4NHa+5O,=4NO+6H.O;

32催化剂-

A

③NH3转化为HNO3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反应:4NH,+5O,=4NO+6HQ、2NO+O=2NO>

3-催化剂222

3NO2+H2O=2HNO3+NO,因此要提升氮原子的利用率可以通过通入过量的氧气或循环利用NO的方法;

【小问3详解】

①木炭和浓硫酸共热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方程式为:C+2H,SC)4(浓)2co,T+2sO,T+2H2。;

②检验上述产物的检验顺序为水、二氧化硫(同时除去)、二氧化碳,因此试剂顺序为cba,而证明二氧化碳产生

的现象为:高锦酸钾紫红色变浅但不褪去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4详解】

①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硫:Na2SO3+H2SO4=Na2SO4+H2O+SO2T;

②要证明二氧化硫和氯气发生反应即验证生成了硫酸根离子即可,因此选择BaCb溶液作为检验试剂,则X溶液

BaCL溶液,故选a;

③二氧化硫和氯气反应的方程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