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信息类文本阅读突破主观题(一)信息提取概括概括整合信息是信息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要能力之一,是考生理解、分析、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此类题型答题关键在于:认真研读文本,依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内容,提取关键词句,看看相关信息、相同信息、不同信息是什么,都是从哪些角度、哪些方面来表述的,最后将相同的合并,相关的并列,不同的分类,进行归纳概括。技能1——理解概念,精准定义【方法点津】(1)提取“邻近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或依据自己的知识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属概念。(2)寻找种差,删除无用信息就是寻找那些属于被定义者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一般来讲,应该淘汰以下六种信息:①重复、冗赘信息;②比较信息;③成因、背景信息;④描写信息;⑤作用、意义信息;⑥举例信息。(3)整合成单句(有的不做要求)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等一类词联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2.如何在文本中找到“种差”(1)通读全文,找到答题区间。(2)剔除冗余信息(见上面),勾画、抽取所下定义概念的独特的方式、手段、内容、目的等方面的表述。(3)梳理这些词句、分类【例3】(2020新高考卷Ⅰ,T4)材料一: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解题思路:首先找到“临近数概念”,历史地理学属于“地理学”,但“地理学”不是它的“临近属概念”,根据材料一第五段“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可知“临近属概念”为“现代地理学”。从答题区间看,删除材料一中历史地理学的基础、发展等相关内容,对“种差”提示的只有第五段,关键句为:“后者(历史地理学)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这句点明了历史地理学独特的研究对象。材料二,第一段也提到了历史地理学的独特性,“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第二段,“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这句话讲明历史地理学的探究方式,也应写入答案。而材料二的解说阐释性文字、举例都是冗余信息。最后,梳理上述信息,组织作答。答案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技能2——精细对比,找准异同信息类文本阅读一般由多则材料组成,虽然多则材料的主题一致,但各则材料的侧重点不一。比较异同类题目就是在同中求异或者异中求同,或比较事实异同,或比较观点异同,或比较目的异同,考查角度多样,但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方法点津】解题方法注意事项一、立足整体,全面分析通读材料时,要借助标题、文源出处等信息,明确共同话题。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倾向,有针对性地分析。二、分层梳理,归纳概括对相关区域的文段进行层次梳理,关注段首、段尾、顺序词、过渡词、指代词等要点,逐层归纳段意,明确层次关系,确定表述重点。三、寻找角度,细致比较常见的比较角度有:1、比较事件的陈述,看内容侧重点的异同;2、比较评述性强的句子,看作者的观点倾向和目的;3、比较数据的异同,分析作者列举数据的意图;4、比较陈述主体某方面的不同;5、比较事件的组织者、参与者、主动者、被动者等。注意:在寻找角度过程中,需根据题干要求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细致的比较,深入分析。四、提取要点,整合答案提取答案要点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摘取法”,即根据材料找到关键词语、语句,直接摘取并进行加工;二是“概括法”,即根据具体事例的表象进行归纳概括,提取需进行比较的切入点。注意:答题时要做到分条列举、先总后分。【解题示例2】(2023全国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摘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材料二: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但是,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其实不过是控制的技术问题,而不是能不能控制的问题。在物理实验里用斜面滚球来实验引力,斜板这实验因子并不影响所要观察的引力现象,因为实验者在计算球动的速率中会考虑到这斜板的因子——换一句话,所谓实验并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把所有发生作用的因子都加以充分考虑的意思。观察社会现象时,如果我们能确知观察情境中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达到自然科学的实验中所具备的条件。在技术上,观察社会现象比观察自然现象更为困难。社会现象并不限于人的动作,而且包括人的动机;动机又受着人所接受的那一套认为应当如是的规律支配;这套规律是社会所共有的,而且是在时间里累积下来的——这是人的生活适用于他所处的具体环境的方法,是在人和物的接触中,在动作里,给人的满足与否的结果里,选择和淘汰出来的,而且也永远在变动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社会现象有着不能分的两部分:一部分我们可以在体外看得到的,另一部分,在体外是看不到的。这第二部分必须由经验者本人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旁观的人明白。观察社会现象的困难常发生在第二部分。谈到这里,我愿意提出最重要的问题来了。那就是社会现象的研究工作中观察者必须和被观察者取得充分合作。合作还不够,必须不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而大家一同来分析大家的经验。我在上边已说到科学的观察必须充分确认现象发生的情境,考虑到一切会影响现象的因子。这是实验的真正意义。观察社会现象时,因为语言材料的重要,最容易影响叙述现象正确性的是调查者和所要观察的现象的人事关系。有些不肯正视这关系的学者,只提出一个“客观”的空洞概念。但是“客观”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对观察的现象没有兴趣,或是没有关系么?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去观察一个现象必然是有兴趣的。你自己可以不问这问题,可是被观察的人是不会不问这问题的。你不能不和这些人接触,谈话,问问题。这些人必然要问:“这人为什么要来问我们呢?”——这问题问得对的,因为一切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的,不论是好是坏。你说“客观”,人家不能承认,而且人家是对的,因为实际受到影响的是他们,他们不能不防。于是调查者逢着“秘密”和“撒谎”了。其实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是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的反映。人事很像镜子,你对别人的态度反射成了别人对你的态度。科学的社会研究第一是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如果你是想去“敲诈”被调查的人,那么你绝不会得到可靠的材料。天下没有不知道自卫的人,社会科学绝不能从“斗智”的方法上得来。换一句话说,社会研究必须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你如果要研究乡村,你必须同情农民,为他们服务,你的研究结果必须是有利于农民的,不但你存心是如此,而且你要用事实来证明,使农民相信你。正像一个医生对一个病人,病人没有理由去欺骗医生,正因为欺骗的结果是自己受害。一个研究的人是站在“不知”的地位,被问的是站在“已知”的地位。前者对后者是“学习”而不是“拷问”,态度上应当是“尊重对方”“执疑待决”,这种态度必然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和友谊,因而乐于帮助你。(摘编自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调查研究中的“客观”,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流程】首先,审清题干,明确比较对象。题干要求比较两则材料“调查研究中的‘客观’”侧重点有何不同。其次,细读文本,找准比较要点。材料一中提及“客观”的语句是“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侧重于调查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好的调子。材料二中提及“客观”的语句是“有些不肯正视这关系的学者,只提出一个‘客观’的空洞概念…这是不可能的”“你说‘客观’,人家不能承认”,由作者的语气以及“空洞概念”“这是不可能的”等表述可知,作者对这种“客观”是否定的;再联系上下文语境可知,“这关系”指的是“调查者和所要观察的现象的人事关系”,一些调查者把“客观”曲解为为了保持距离,冷漠对待被观察者,不去接触亲近。材料一摘自习近平的文章,告诫领导干部在做调查研究时应坚持人民立场和实事求是原则。材料二也是在讲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只不过告诫的对象是社会科学调查者,告诫他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最后,筛选整合,精确组织答案。【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于调查应从实际出发,而非带着现成“调子”。②材料二侧重于不能把客观曲解为对被调查者的漠然态度。③材料一是就领导干部应坚持人民立场和实事求是原则而言;材料二是就社会科学调查者应有的立场和目的而言。题组训练一概括信息1、(2023深圳调研)阅读下文并完成下面小题。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屏幕上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令人眼花缭乱:它们就是“弹幕”。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却与传统的文艺批评有巨大的鸿沟。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深思熟虑,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多数文论者基本的工作方式。而尽管金圣叹、毛宗岗等擅长的评点式文学批评与弹幕存在某种相似的形式,但是,文本的细读以及品鉴、沉吟、揣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操作程序。相对地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时”,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譬如一个角色的相貌,出场那一刻的步态等等。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让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不可比拟的。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至少在目前,速度与深度的恰当比例仍然以印刷文化作为范本。尽管弹幕的即时评论也诉诸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幕形象,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譬如视觉经验。它与即时性、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传统的文学批评无法企及这种吸引力,“深度”也无法替代生气勃勃的喧哗产生的号旦“深度”置对换为“速度”,零碎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斥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幕的另一些表征。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互联网以及电子传媒的传播方式正在隐蔽地重塑他们的感官、躯体和意识。(摘编自南帆《弹幕:一个奇特的屏幕现象》)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弹幕”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弹幕是观众在网络上观看视频时发到屏幕上飞快闪过的即时性交互性的评论。【解析】首先,回读原文,确定主干句。由“尽管弹幕被纳入‘评论’”范畴,可确定弹幕属于一种评论,因此可按如下格式下定义:弹幕是……的评论。其次,细读文本,找出修饰语。第4段是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时”;第5段是说弹幕的功能,让各种貌似无法交集的社会关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第7段是说它与即时性、交互性构成弹幕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以及零碎化、平面化、喜剧精神与反讽、拒斥精英趣味也就成了弹幕的另一些表征,关键信息是“在网络上观看视频时”“屏幕上飞快闪过”“即时性交互性”。明确了这些内容,再按照下定义的格式“弹幕是……的评论”的方式进行概括即可。最后,调整语序,精确组织答案。2、(2023深圳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唐传奇,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阶段。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不仅道出了唐传奇的创作背景,更是精准地概括了它的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色。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使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人物形象塑造的“诗笔”运用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唐传奇塑造人物,通常是截取其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想象。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但其美貌却如在目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全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先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已;又写韦盎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让任氏的绝美之姿跃然纸上。这些铺叙,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其他像《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利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刀。叙事节奏的“诗笔”推动古代诗歌长于抒情,但不排斥叙事,它在叙事上讲究取舍剪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策略。这样的“诗笔”体现在唐传奇的写作中,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与韵律。具体说来,一是注重情境的塑造,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演绎人物的不同命运。如李朝威的《柳毅传》,当宫中得知龙女的遭遇后“皆恸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赶紧告诉左右的人:“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钱塘君还没出场,其性格已宛然可见。接着写钱塘君离去,“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坼地裂……乃擘青天而飞去”。文辞华艳,极尽铺排,创设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情境,有力烘托了钱塘君的勇猛。二是通过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历史叙事的节奏美。比如《霍小玉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高潮迭起。但其情节的组织和推进既非建立在线性时间链条上,也不是建立在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而是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在平行化的不同空间背景上,演绎人物不同的命运遭际,从而完成小说叙事的时空转化。含蓄情感的“诗笔”表达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宣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如李景亮《李章武传》对人鬼之恋的描写,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比如王氏鬼魂与李章武相会之际的一系列动作语言描写,极力烘托出王氏真挚热烈的感情。“与章武连臂出门,仰望天汉,遂呜咽悲怨。”“连臂”可见依依不舍,“呜咽”正显悲情难抑。用字不多,却言简意丰,含无尽的悲情于举手投足之间,读来让人悲不自胜。这样的含蓄之美正是“诗笔”艺术特色的体现。除了小说中的人物情感,作者主观情思的表达也往往十分含蓄。比如皇甫枚的《王知古》对张直方残暴跋扈的刻画,采用了夸张的笔法,“洛阳四旁翥者走者,见皆识之,必群噪长嗥而去”,鸟兽尚且如此惊惧,人民的水深火热也就可想而知。作者对张直方没有任何直接的评判,但其感情态度显而易见,批判的锋芒因“诗笔”的运用而更显犀利深刻。总之,“诗笔”的运用,使唐传奇呈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而这一点是传奇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并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材料二: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抒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游仙窟》中,人物对话皆由酒令诗来完成,男女主人公以诗歌答问,而故事的情节也在这一唱一答中,不断向前推进。诗歌还常成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如《莺莺传》末尾,莺莺赋诗赠张生,自叙别后为君消瘦,容颜憔悴,而今却又羞见张生,复劝张生:“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用情至深却为情所伤又无可奈何的悲剧人物形象立现纸上。诗歌的嵌入为唐传奇塑造了一批才情容貌俱佳、情感细腻丰富的人物形象。唐传奇中环境氛围的渲染也常借助诗歌来完成。《陈季卿》一文中,书生陈季卿归乡途中吟道:“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此时辍棹悲且吟,独向连花一峰立。”以诗写眼前所见之景物,这在客观上增强了唐传奇的艺术表现力。(摘编自石月清《唐传奇中的“诗笔”叙事简论》)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唐传奇中的“诗笔”,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材料一所论述的“诗笔”侧重指与诗歌创作相通的艺术手段和艺术追求,如虚实相生的手法、叙事的节奏与韵律、含蓄蕴藉的特色等。②材料二所论述的“诗笔”,侧重指诗歌在小说叙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如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抒发情感等。【解析】①材料一是总分总结构,由第一段“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使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和最后一段“总之,‘诗笔’的运用,使唐传奇呈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而这一点是传奇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可知,材料一主要是说“诗笔”手法在唐传奇中的运用;三个分说部分具体阐述了唐传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诗笔”运用、叙事节奏的“诗笔”推动、含蓄情感的“诗笔”表达”,由此可见,材料一的“诗笔”主要是说唐传奇中所运用的和诗歌创作相通的手法。②材料二先提出观点,然后列举例子进行证明。由一开始的观点“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可知,材料二中的“诗笔”是说诗歌在小说叙事过程中的具体作用。3、(2023毕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淄博烧烤因网友种草而红,并在网友持续接力打卡中爆红。最初被种草的,是闲暇时间相对较多的大学生。实惠的价格、新鲜的体验、网络的热度,无一例外迎合了年轻人的需求,也使他们自发扮演起淄博烧烤的“代言人”。今年以来,有“江北第一楼”美誉的大明湖超然楼,因短视频平台一段亮灯瞬间的视频而在网络平台爆红出圈,成为游客竞相打卡的网红地标和“流量担当”。淄博烧烤出圈之后,当地迅速发布淄博烧烤地图,推出21条“淄博烧烤”公交专线,筹备举办首届淄博烧烤名店“金炉奖”,全方位为各地食客提供优质服务。与此相类似,济南市也趁着超然楼“亮灯”的热度,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快闪活动,发力打造济南“文艺+文化+文旅”品牌IP。创意致胜的年代,好的营销创意往往能使人眼前一亮,而优秀的创意首先就源于清晰的定位。淄博烧烤和大明湖超然楼的走红,固然有网友打卡助力,最关键的在于两地都有精耕细作的魄力。(摘编自《人民财评:从淄博烧烤到大明湖超然楼读懂“网红”长红的奥秘》,人民网2023年4月)材料二:3月24日,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在四川绵阳江油盛大举行。在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中,全球首个“少年李白数字人”正式亮相,成为本次旅游节的一大亮点。“少年李白数字人”以其独特的形象和丰富的互动性,为嘉宾与游客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文化盛宴。“少年李白数字人”是江油市联合相关企业和专家共同打造的一款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超写实数字人形象。该形象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艺术再现李白少年时期生活,呈现出了一个充满仙侠与诗意的少年李白形象。“少年李白数字人”化身“江油市文化推广大使”,向在场的观众推介了绵阳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其后续还将深度参与江油文旅、城市公共服务等工作,为李白文化与江油文旅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摘编自《首个“少年李白数字人”出道四川绵阳江油》,光明网2023年3月)材料三: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近日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和甘肃省临洮县文旅局副局长尹文涛展开对话展开对话。中新社记者:为什么会选择用短视频这类新媒体平台推介当地旅游?尹文涛:近年来用短视频来推介地方旅游,已经成为一个有效的宣传推广方式。很多地方文旅局长为家乡旅游“代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也想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推介、宣传当地旅游。中新社记者:怎么评价文旅局长们旅游营销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对提振当地旅游业会起到哪些作用?戴斌: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短视频时代,各地文旅局长能通过短视频这种方式推广当地旅游,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探索,为旅游业开了个好头。旅游需要“网红”,但“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提高地方知名度以后,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大开发当地旅游资源,让相关产品项目和场景与代言推广中所呈现的相吻合。中新社记者:要让游客感兴趣、愿意来、留得下、能消费,除了局长们“出圈”政府还应该做些什么?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真正的“流量密码”在哪?戴斌:旅游目的地其实是生活环境的总和,让游客在当地游得开心、玩得放心对旅游业长足发展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来说,地方旅游业发展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第一,要有系统的观念。旅游是一个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是靠当地旅游企业的员工和当地居民来共同完成游客生活体验的。整个旅游经济的运行,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与推广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第二,加强文旅融合。我们希望文化在为本地市民共享的同时,能推广到游客那里,让游客到达旅游目的地以后,能和当地市民一起享受文化的美好和魅力。(摘编自《文旅局长争先下场圈粉:“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中国网2023年3月)各地政府部门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推动地方旅游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观念方面:转变营销观念,通过不同方式推广当地旅游;构建系统观念,具备旅游地形象建构与推广的系统观念。②统筹方面:协调相关企业、专家和当地民众,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整体推动地方旅游的发展。③举措方面:精准定位,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加强文旅融合,打造地方旅游品牌IP。【解析】(需要精简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①观念方面:由材料一、材料二的成功事例,和材料三“近年来用短视频来推介地方旅游,已经成为一个有效的宣传推广方式。很多地方文旅局长为家乡旅游‘代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短视频时代,各地文旅局长能通过短视频这种方式推广当地旅游,这是一种观念的转变,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探索,为旅游业开了个好头”可得出:转变营销观念,通过不同方式推广当地旅游;由材料三“要有系统的观念……整个旅游经济的运行,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与推广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得出:构建系统观念,具备旅游地形象建构与推广的系统观念。②统筹方面:由材料一“淄博烧烤出圈之后,当地迅速发布淄博烧烤地图,推出21条‘淄博烧烤’公交专线,筹备举办首届淄博烧烤名店‘金炉奖’,全方位为各地食客提供优质服务。与此相类似,济南市也趁着超然楼‘亮灯’的热度,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快闪活动,发力打造济南‘文艺+文化+文旅’品牌IP”和材料三“旅游是一个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是靠当地旅游企业的员工和当地居民来共同完成游客生活体验的。整个旅游经济的运行,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与推广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得出:协调相关企业、专家和当地民众,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整体推动地方旅游的发展。③举措方面:由材料一“优秀的创意首先就源于清晰的定位。淄博烧烤和大明湖超然楼的走红,固然有网友打卡助力,最关键的在于两地都有精耕细作的魄力”“济南市也趁着超然楼‘亮灯’的热度,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快闪活动,发力打造济南‘文艺+文化+文旅’品牌IP”和材料二“‘少年李白数字人’以其独特的形象和丰富的互动性,为嘉宾与游客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文化盛宴”可得出:精准定位,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加强文旅融合,打造地方旅游品牌IP。(二)构建文体知识,分析论证特点技能1构建论证知识体系技能2运用知识分析论证【解题示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鲁迅关于唐人传奇的具体论述多有精彩之处,如“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大率篇幅曼长,记叙委曲”“叙述宛转,文辞华艳”等。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则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疏漏,在逻辑上不能成立。第一,鲁迅所谓“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其立论前提是:“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所谓“有意”是相对于六朝志怪而言的。但实际上,从文体渊源看,唐人传奇源出于传记,而不是源出于志怪。鲁迅的立论前提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从语义、分类角度来看,所谓的“志怪小说”,乃是以题材为标准的分类名称;所谓“传奇小说”,则是以文体为标准的分类名称。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它们分属两个内涵不同、外延交错的概念。就文体而言,传奇小说大体以传、记为名,清楚显示了它与传记的承继关系。其次,从目录学的划分来看,唐人传奇也一向被视为传记类作品,《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等都是这样归类的。与其说唐人传奇源出于志怪,不如说唐人传奇源出于传记。第二,把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视为“有意为小说”,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首先提出“唐人乃作意好奇”的是明代的胡应麟,他指出:“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如《毛颖》《南柯》之类尚可,若《东阳夜怪录》称成自虚,《玄怪录》元无有,皆但可付之一笑,其文气亦卑下亡足论。”胡应麟认为,六朝志怪虽多“变异之谈”,但大都不是有意“幻设”,而是作者当作真事记下来的。唐人传奇则是有意“幻设”,胡应麟称之为“作意好奇”,言下颇有不屑之意。从《中国小说史略》的行文脉络可以看出,鲁迅引述胡应麟的话,是为了得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结论。胡应麟只说唐人与六朝人的区别在于“有意幻设”,鲁迅则由此推出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命题,把“有意幻设”当成了“有意为小说”,照他的理解,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就是“有意为小说”。从现代文学理论的角度看,鲁迅的推论是站得住的。“艺术内容的虚构性是近代意义小说的重要规定性,也是小说同实录文学的重要区别。”“没有虚构,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小说。”马振芳教授的表述,大体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一些学者的共识,而鲁迅的推论与这一共识是吻合的。只是,如果回到中国古代的文学生态,就不难发现,鲁迅的推论其实大为不妥。盖历史的事实是,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并不始于唐代,而是始于先秦。“在中国文学史上,庄派学者大约是最早正面而系统地提出以虚构想象来写人叙事的文学家。”《庄子》中的《盗跖》《渔父》《列御寇》等篇表面上是历史故事,实际上纯属虚构。这足以把鲁迅置于两难的境地:要么将《庄子》中的许多篇章视为“有意”写成的“小说”,要么放弃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就是“有意为小说”的论断,两者必居其一。而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是对“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否定。“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命题之不够严谨,由此可见。第三,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里包含了一个假定:唐人已有一种与今人相近的小说观念。否则的话,怎么能说“有意为小说”呢?而从历史的事实看,唐人虽有其小说观,但绝不同于今人的小说观,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意”地来写一种符合现代标准的小说了。或者说,唐人传奇的确大体符合现代的小说标准,但唐人传奇不是为了符合这种现代小说标准而“有意”写出来的。许多学者之所以认同“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命题,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唐人传奇与唐诗并称“一代之奇”,其成就之卓越辉煌,只有这个命题才与之相称。如果否定了这一命题,就相当于否定了唐人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我看来,唐人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有目共睹,谁也不能贸然加以否定。只是,用“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来揭示唐人传奇的小说史意义,则未免欠妥。如果一定要就唐人传奇的小说史意义提出一个命题,我们的表述是“传记辞章化”开创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纪元。唐人传奇基本包括传、记两种体制。“传”较多地继承史家纪传体的传统,对人物的生平、出处、归宿等有相当完整的交代,文末通常还有一段论赞式的议论;“记”不大注意交代人物生平,而是截取人生的某一片段加以记叙。但无论是“传”,还是“记”,它们都属于史书一脉。因此,尚未辞章化的传、记只是历史文体,并不具备传奇小说品格。唐人传奇“有意幻设”的虚构特征,唐人传奇对私生活感情和日常生活的关注,唐人传奇对自然景物的钟情,唐人传奇的第一人称限知叙事,唐人传奇的骈俪句式与华丽辞藻,凡此种种,无不取之于辞章。可以说,在融合了辞章的旨趣和表现手法后,传、记就成为传奇。唐人传奇的那些符合现代小说标准的特点,就是这样产生的。传记辞章化开创了小说发展史的新纪元。当然,以辞章的方式改造传、记,并不始于唐人,而是始于六朝,但将这种创作倾向发展成一种划时代的风尚,却非唐人莫属。(摘编自陈文新《“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不能成立》)材料是如何反驳“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流程】首先,通读全文,把握作者驳论内容,理清驳论的层次。文章采用先驳后立的论证结构,从前提错误、以偏概全、小说观念三个方面来反驳,又提出“传记辞章化”开创小说发展史新纪元的观点。其次,细读文本,分析驳论的方法。驳立论前提,作者主要通过驳论点的方式,指出传奇源于志怪的错误。在驳斥把虚构视为“有意”的观点时,主要用驳论证的方式,指出这种思考,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并运用驳论据的方式,指出其所依托论据胡应麟的话“多是传录舛讹”,且胡应麟只说“有意幻设”,是鲁迅推论得出“有意为小说”的观点,其所依托论据不足以证明其观点。接着,运用归谬法,指出这种推论,回到中国古代的文学生态大为不妥,以驳斥其观点的谬误。在从小说观念角度进行驳论时,用先破后立的方法,首先指出小说观念的古今有别,驳斥“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错误,然后指出唐人传奇在小说史上的意义在于“传记辞章化”开创了小说发展史的新纪元,从正面树立了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发。【答案】①采用先驳后立的论证结构,从前提错误、以偏概全、小说观念三个方面来反驳,又提出“传记辞章化”开创中国小说史新纪元的观点。②运用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的驳论方式,如指出鲁迅使用的论据不能推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观点。③使用例证、引证、归谬等论证方法增强批驳力度。技能3——理清论证思路【解题示例3】(2023潍坊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在关于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中,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存在一个“共同体团结悖论”:共同体是一种内部包容和外部排斥相结合的矛盾体。这些人认为:共同体是有边界的,共同体对内标榜的一切价值都无法推广到共同体之外;而且,往往正是在捍卫这些价值的名义时,不同共同体之间才会发生持续的争夺和对抗。这样看来,似乎如挪威学者斯特杰诺的观点:“共同体内部的团结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对共同体外部成员的排拒和不团结的指向。”正是基于“共同体团结悖论”的民族国家利益观,一些西方学者对我国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产生了曲解和误读。②“共同体团结悖论”真的必然存在吗?③中国提出建设“两个共同体”的主张,即对内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共同体团结悖论”的论断,建设这两个共同体似乎是相互矛盾的,这无疑是来自对司空见惯的盘剥、抑制、打压他国,只求自身发展的“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秦刚在接受美国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时表示:竞争不是拳击比赛,而应该是赛跑,双方相互促进,都发挥出最佳水平。④《世界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帮助各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指出:俄乌战争迅速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的难民危机,同时对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造成了严重冲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表明,人类在病毒面前是命运相连的整体,中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重要国家,力所能及地为世界抗疫提供医疗物资等,都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稳定与发展的贡献。⑤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秉承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不会因为中国的发展而挑战他国,不会挑战区域及世界秩序,不会导致“共同体团结悖论”。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乘秉持中国理念,坚持中国道路,传达中国声音,同时关切世界的团结发展,拥抱世界,学习世界,贡献世界。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我国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亦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与承诺。(摘编自严庆《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体团结悖论”的破解》)西方学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符合“共同体团结悖论”,上述材料是如何针对这一观点进行驳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流程】首先,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材料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阐述西方学者提出的“共同体团结悖论”;第二部分(第3-6段),作者反驳“共同体团结悖论”。认真审读题干,由“上述材料是如何针对这一观点进行驳斥的”可知,我们需重点分析第二部分,也就是驳论部分的论证思路。其次,划分层次,概括层意。驳论部分可分三层:第一层(第3段),先指出“共同体团结悖论”的实质,是来自对西方“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接着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第二层(第4段),援引《世界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中俄乌战争和新冠肺炎的实例证明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稳定与发展的贡献;第三层(第5、6段),从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入手,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团结和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最后,分点分条,规范作答。论证思路题在作答时可运用如下答题模板:首先,提出……观点;然后论证……;接着阐述……;最后……得出结论。【答案】①材料首先指出“共同体团结悖论”的实质,是来自对西方“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然后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系入手,指出两者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并不是对外部排斥的;②接着援引《世界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中俄乌战争和新冠肺炎的实例证明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稳定与发展是做出巨大贡献的,并不是对外部排斥的;③最后从当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入手,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团结和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并不是所谓的矛盾体。题组训练二论证分析1、(2023晋中统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树顶上两只叶猴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在北极地区的冰雪陡坡上,一群北极渡鸦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在美洲巴塔哥尼亚附近的大海里,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重复刚才的举动……这些动物是在干什么呢?②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③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④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⑤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北极熊常常玩这样的游戏: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们衔上去。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⑥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⑦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⑧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这种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⑨不久前,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特贝曾经在卡那里群岛上研究黑猩猩的学习行为。他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会用棍子互相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⑩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到了夏季,冰雪消融了,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这时,食物来源丰富了,北极熊不必为猎食而整天奔波。它们吃饱喝足了,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追逐、滑坡等。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⑪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而且,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如此复杂的行为,甚至要给这种游戏行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很不容易。游戏行为有点儿像体育运动,有点儿像演戏,它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要解开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摘编自周立明《动物游戏之谜》)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脉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作者首先提出“这些动物是在干什么呢?”的问题,接着给出“动物游戏”这一答案。②然后,具体介绍三种动物游戏类型,即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游戏;接着,阐述几种动物游戏原因的假说,即“演习说”“自娱说”“学习说”“锻炼说”等;③最后,总结全文,指出上述说法都不能解决动物游戏的根本问题,即动物游戏的复杂性。2、(2023扬州期末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便已开始,它终于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随着社会进入新阶段,一股所谓“美轮美奂”的建筑热潮蔓延开来。不只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日益成为新兴贵族们的一种重要需要和兴趣所在。例如“美哉室,其谁有此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台美乎”(《国语·晋语》)。《墨子·非乐》说吴王夫差筑姑苏之台十年不成。这股建筑热潮大概到秦始皇并吞六国后大修阿房宫而达到最高点。据文献记载,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相当惊人的: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史记·秦始皇本纪》)从文字材料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它重视的是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体现了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许多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等等。中国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正如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游”“可居”种种,但“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中国建筑物结构严格对称,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这种本质上是时间进程的流动美,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表现出来,这方面又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因为它是通过线来做到这一点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使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体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效果。(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先秦理性精神•建筑艺术》,有删改)请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比论证:如将许多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和中国的宫殿建筑进行对比,突出中国的宫殿建筑并不脱离世俗生活的特点。②引用论证:如引用《左传》中的话语,论证了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的建筑。③举例论证:如以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为例,来说明中国建筑主要是以木建筑为主要特色,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安排。④类比论证:如将中国建筑与中国绘画理论类比,突出中国建筑不重在强烈的刺激,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3、(2023河南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当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无论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都需要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深入人民、深入实践,想党和人民之所想、赴党和人民之所需,才能让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永不枯竭。青年常为新,青年也最能为新。毕业于专科学校的杨永修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专业知识,潜心钻研汽车自主技术,工作两年即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如今已陆续攻克130多项汽车制造领域技术难题。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攻克一项新技术是创新,打造一个新产品是创新,解决一个难题也是创新。创新的舞台宽广辽阔:从科研院所到工厂车间,从偏远乡村到改革前沿,处处都是创新的沃土。勇于创新创造,意味着必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保持推陈出新的意识和干劲,善于捕捉创新创造的每一个机会与灵感,力争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新时代青年正以刻苦学习本领、大胆创新创造的奋进之姿,肩负起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摘编自何娟《让青春在创造中闪光》)材料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做好青年工作,对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才能成为青年朋友的知心人。新时代青年既充满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存在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局限性。尊重是沟通的基础,信任是理解的前提。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把握青年成长规律,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看法、意见,真正成为青年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朋友。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才能成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少不了“成长的烦恼”,特别是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等方面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成长之路不平坦,最是真情暖人心。既要看到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也要在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真心实意为青年排忧解难,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用关爱、关怀为广大青年打造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才能成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时期,是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拔节孕穗期”,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要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既为青年成长培土浇水、铺路搭桥;也要积极教育引导,为青年成才打药整枝、把准方向。“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要鼓励青年深入基层一线吃苦磨练,放手让青年在重要领域和重要岗位上施展才华,引导广大青年在火热的实践中深化认识、感悟真理、成长成才。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新时代的共青团工作大有可为。(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关心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发展——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特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论证结构:材料一是层进式结构;材料二是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②论证方法:材料一使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材料二使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③论证语言:材料一更显准确严密,材料二更显形象生动。新题速递2024届山东济南摸底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在中国戏曲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新的表现手段丰富到戏曲艺术中来。戏曲守正创新,关键是要想清楚怎样守正,在哪里创新。正在巡演的新编现代京剧《李大创》的题材,适用于广阔宏大的史诗性叙事方式,具有“史诗京剧”的艺术特质。我们把《国际歌》的旋律嫁接、融合到京剧唱腔中。《国际歌》的灵活运用,赋予整出戏精神气质,使戏的音乐格调崇高起来。戏的结尾,不在同一情境的李大钊和赵纫兰夫妻,在舞台上同时出现,隔空对唱,以“二黄原板”为基础,在唱腔后半段巧妙运用了昆曲,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和京剧“二黄”声腔形成强烈对比,充分展现出二人心心相印的深厚感情和伟大信仰的精神力量。这些地方都是大胆创新,但都谨慎保持在剧种范式中。唱腔设计要分层次和比重,要旧里有新,破立显章法。《国际歌》的旋律与传统唱腔,共同营造熟悉的陌生感,很好地配合了观众的情绪变化。剧种的发展,包含着唱腔的不断完善。现在的京剧,包含着汉调、徽调、梆子、昆曲等多种声腔;经过长期融合才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艺术风格。对于戏剧作曲,声腔布局是第一前提,如同建筑的“四梁八柱”,音乐节奏则给整出戏勾画出情绪和感情外化的轮廓。1994年,我在创作京剧《夏王悲歌》时,就采用了一曲贯穿全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进口飞机交易具体合同版B版
- 2024年设计师合作协议标准格式版B版
- 2024年设计师咨询服务协议样本版
- 2025年度玩具产品加工安全认证协议范本3篇
- 网店运营推广师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设计与咨询合同6篇
- 统编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 临近施工安全协议-交叉作业安全协议
- 银行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总结(五篇范文)
- 2025年度财务数据跨境传输保密协议范本5篇
- 2024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 GB/T 45092-2024电解水制氢用电极性能测试与评价
- 《算术平方根》课件
- 2024版房屋买卖合同范例:房屋质量保证条款3篇
- 网络加速器提供商服务合同
- 转让押金协议合同范例
- 《工业用二氟草酸硼酸锂》
- 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述职报告范文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英语期末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 运动障碍护理查房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