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主题:我们的家园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社会热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究竟什么是调查研究?科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具有什么特征?对于这些问题,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当需要亲自动手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时,有些人往往仅凭头脑中对调查研究的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就大胆去做。当然,这种精神是好的,但是这种调查研究得来的成果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现实情况?会不会歪曲事实,误导决策?比如,有的在几万人的总体中,仅仅调查十几个人,甚至只调查了几个人,就得出有关这个总体的结论;有的根据极端特殊的样本,得出的却是有关一般总体的结论;有的把表面上存在差别而实际上并无差别的统计结果作为阐述变量关系的依据;还有的在调查中对调查对象提出一些很难回答,甚至完全无法回答的问题等。老一辈革命家经常深入基层亲自做社会调查,撰写了许多调查报告。他们调查研究的实践和成果,对于指导党和人民的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不管通信手段多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亲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地调查研究。党政领导干部和学者学生们,应当走出书斋,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章、著作中来,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国家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比如均衡发展问题、创新创业问题、精准扶贫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环境治理问题等。很多问题前无古人,旁无借鉴,这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对象和广阔的实践平台……但是,有时候通信工具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科技手段先进了,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却难了。当前的调查研究,还不能紧跟理论研究的步伐,还不能为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摘编自廉思《如何有效开展调查研究》,《人民周刊》)材料二: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可以说,高质量的调查研究能够客观精准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发现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谋划破题之策、探寻工作规律,对于推进落实党的各项任务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这些都充分表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然而,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不可否认的是,在推进调查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抑或是机械看看、走走过场,等等。这些都让本该务实求真、密切联系群众的调查研究工作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成为个别领导干部“作秀”的“盆景”,不仅给调查研究“抹了黑”,也难免让群众鄙夷。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组织部门来说,调查研究是“家常便饭”,是高效率、高质量推进落实工作的“金钥匙”,甚至可以说调查研究开展的好坏直接关乎工作的成败,在此过程中,组工干部应把握好针对性、实效性、严谨性。调查研究要突出针对性。若射之有的也,的必先立。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真实准确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为推进落实工作打好基础、谋划路径。因此,开展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厘清具体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尽可能地把调查研究各项工作想细想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调查研究要突出实效性。所谓调查研究,应分为两个阶段,即“调查”和“研究”,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因此,调查时要真要实、要活要暖,要“听见”还要“看见”,要“身入”更要“心入”;研究时要紧密贴合调查结果,绝对不能搞成“调查”和“研究”两层皮,要把调查的实际情况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不能藏着掖着。调查研究要突出严谨性。毛主席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调查研究的核心要义就是真实可靠。就是真正把握好民意、挖掘到实情。因此,开展调查研究时从始至终都要高标准、高质量。不能打半点折扣。坚决不能高高在上,官味十足,要用行动消除距离。用脚步丈量民情,进而真正形成真感情、真判断、真举措。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摘编自李金见《调查研究要讲究“三个性”》,人民网)材料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出自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也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真理。从社会实践和治理来看,调查研究是关键,不仅是谋事之道,而且是治理之道,更是成事之基。调查研究是“找题”的路径。发展是一种规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也是一种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对问题解决的唯一影响,就是解决问题的快慢程度,彻底程度。发展与问题是相伴的,有发展就会产生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就推动了发展。因此,当我们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说问题是不存在的,而可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是“解题”的办法。党的各级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努力寻找“解题”的办法,重点是提高“解题”的能力。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对政治理论、社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让自己在不断学习中增强本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党员干部应当增强的“八项执政本领”。比如,当前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向脱贫攻坚聚焦聚力,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帮忙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致富能力,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是绝难做到的。调查研究是各级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领导力的重要体现。各级干部要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看问题,做决策前都要搞一搞调研,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声音,让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更加清晰具体,防止出现“自以为是”的情况。要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探索方法、创新形式,真正助力领导力、执行力、凝聚力的提升,这才是干部治理能力的体现。(摘编自舒维春《调查研究是治理之道》,映象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凭借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进行的调查,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情况,甚至会歪曲事实,误导决策。B.要想解决好均衡发展、精准扶贫、收入分配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C.只有把握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严谨性,调查研究工作才可能做得更好。D.有发展就有问题,发展与问题是相伴的,当我们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说明问题也是不存在的。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党政领导干部和学者学生们应该深入基层,进行科学调查,认真研究并精确判断,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新举措等。B.只要能把那些走马观花等的“作秀”式调查习气戒除掉,领导干部们就可练就调查研究的“基本功”。C.对于问题的解决,人只在快慢程度、彻底程度上产生影响,因此,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三则材料在阐明“调查”与“研究”的关系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了调查研究的具体策略。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B.言过其实,不可大用。C.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D.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要想真正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上河之畔(节选)周荣池沿着大河之畔的野地继续南行,城市渐渐进入了视野——现代化早就是运河城市的新主题。但就像车载代替了步行,生活的前行和流水的变化一直是善变的主题。城市已然高楼林立,仍是历史事实的承载和缔造者——一直在产生着生动的内容和情绪。如今,大河之畔的高邮小城,如果说算是“小有名气”的话,除了“鸭生双黄”之外,似乎总有与汪曾祺绕不开的话题,他与故乡的风物是互相成就的。我停伫在一段民国二十三年修筑而成的石工面前。九十年前的那场水灾,似乎还在翻滚着暴躁而伤感的波浪。从马棚湾而来的路上,想着汪曾祺游走他乡仍怀有对慈姑之类种种风物的怀念,也会时时想到那场依旧听得到悲情风浪声的水灾。汪曾祺之所以对慈姑有特别的记忆,是因为这种平凡的风物寓意着一个夏天的苦楚与艰难。慈姑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意象和寄托,而不仅只是风物本身。一九三一年水患暴发的时候,汪曾祺才十一岁。他日后回忆道:“我小时候对慈姑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慈姑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慈姑,真难吃。”汪曾祺说不想,只是不想因此再提起那场灾难。或者不想再让苦水久矣的运河小城,再因为水患而附带某种作物的丰收。这场灾难留下太多的记忆,顽强得像运河的石工一样,附着在地理表层和人心深处。一九三一年夏天江淮特大水灾暴发后,运河的伤口引起了国人甚至世界的关注。林德伯格夫妇的飞机在灾难的上空,留下满目疮痍的记录。而后,一场自救与互救的故事在运河边发生。匿名的林隐士毁家纾难以求修复运河大堤,美国人何伯奎举家在运河边参与修复工程,退隐的王叔相将军指挥十数万民工以工代赈,运河的伤口才被人们的善意和坚毅修复。石头寓意的坚定是和民心一样坚硬的,不然“忘却”这个词早就将一切都捐弃到荒烟蔓草之中。运河承载的丰赡事实,——吴王夫差、隋炀帝广、康乾二帝,他们借以实证功勋与过错的一切其实都已消失。唯有流水民心坚如磐石地生长在南来北去的上河之畔。运河流到这个被称为上河的地方,像石工一样坚强的物事多矣。他们被隐藏或者重见天日,不过是某种具体的方式,在历史深处守护和生长着无数的事实。运河流淌至此,在明清故道的西堤,又遗有唐元和年间宰相、淮南节度使李吉甫为调节运河水位所建的平津堰。如今,这段仅存百米的古石堰,就像是《旧唐书》中的十数汉字一样面无表情:淮南节度使李吉甫虑漕渠庳下,不能居水,乃筑堤,名曰“平津堰”。但历史深处上河一直在流淌与奔波,在人心和文字中表达着自己的腾挪跌宕。否则,一代一代人远离了这里,为什么还会记得这河边已经消失的物与事,以及消失的波涛与歌声呢?这些也许并不像我想的那么重要,只是我一个人的自说自话。重要的还是大河之畔的生活,那些被河水浇灌和养育的日常——最后让人想起这场大水的,也许就是几颗马棚大茨菇(即“慈菇”)与大咸菜同烧的苦涩汤水。咸菜茨菇汤是上河之畔的锅碗瓢盆里,最为普通常见的食物。白水慈姑苦实难以下咽,实在让人没有好感。上河岸边的人还有一喻,说人夯笨便称之为“大慈姑”,发愣的被叫做“慈姑愣”。大咸菜是入冬的时候青菜腌制而成的,与茨菇切片同炒或者烧汤,不过是为了抵挡雨雪天气里日子的青黄不接。当因为大水茨菇丰收,菜蔬却紧俏无寻的时候,咸菜茨菇汤则成了救命的吃食。后来这碗汤水被定为“汪氏家宴”的保留菜品,还用专门的羹汤器具分餐,实在是有些洋气而不得法的举动。这样日常的汤菜,应该用大碗装起来,呼啦啦地喝下去,才有过日子的样子——而汪曾祺对此菜实在没有任何好感,因为早年吃够了。今天我们眼下的日常,对于历史留下的记忆好像都显得不够“段位”。就像我们今天笔下没有力量,总是用“温暖”这样俗套的词语糊弄自己和别人。但温暖无有罪过,比如船坞对于河湖而言便是温暖之地。高邮湖与大运河平行南下,被岸边人称为“西湖”与“上河”。引接河湖的船坞装着生民多艰的生活。盼望在水里寻找营生的人们,加上沿湖几省县市漂泊而来的流浪者,齐聚在这个叫做万家塘的船坞——这里藏着因生活所迫而成的独特滋味。漂泊的炊烟中虽然夹杂着南蛮北侉的口音,但是船坞就像是河湖之神的膀弯,收容了被叫做“渔花子”的倔强面孔。靠水吃水的渔民,因为“十网倒有九网空”的现实,历来是暴躁和倔强的。这也并非什么祖传的恶劣,所有的贫困都会挤压出独特个性。他们不像上河东岸的人们耕种土地或者经营心思,他们只是靠天收地“取鱼”。他们的倔强也并非一无是处,就像他们自有秘诀的烹饪方式,将这大水之中若隐若现的慷慨调理得有滋有味。湖鲜是大河之畔的炊烟中生长出来的滋味。渔家善治小鱼,并非追求“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境界,是因为大的渔获都交给了城市里体面的生活。他们船尾的锅箱中有独家的味道——河水煮河鱼,自有原汤化原食的妙境。吃河湖之鲜,最要在摇晃的船上。陶醉的人是水里摇晃的鱼,也好像鱼仍在味觉里游动。渔民们也学耕地的农民按照节刻取鱼烹调,就像是按照时令获取菜蔬。正月的虎头鲨,二月的季花鱼,三月的菜花鳖,四月的清明螺,五月的翘嘴鲌,六月的鳊鱼,七月的昂刺,八月的杂鱼,九月的鲫鱼,十月的螃蟹,冬月鲢鱼头,十二月的青鱼尾——这些都是渔民们在船尾漂泊的厨房中研究出来的“鱼味指南”。后来船坞萎缩了,像人年长后苍老的胃,容不下太多的食物或营生。骑车经过的时候,偶然见到路边有打鱼归来的人们,那些鱼像谷子被堆在地上待价而沽。拾上十来条回去煮上,仍有湖水骄傲的鲜味,当某种生活方式在河畔貌似失效或者消亡的时候,它们又一定会在记忆的深处清晰而又蓬勃地生长。(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城市“产生着生动的内容和情绪”和末段船坞“像人年长后苍老的胃”分别用了比拟和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渔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没落的现实。B.《旧唐书》中对李吉甫修筑平津堰只有简单十数汉字,作者用“面无表情”这个词语含蓄地表达出对李吉甫修堰一事未能得到历史应有的肯定的遗憾与不平。C.“治大国如烹小鲜”,语出老子《道德经》。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此处的引用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文化色彩。D.从正月的虎头鲨到十二月的青鱼尾,作者用了铺陈的手法,列举出一年十二个月渔民们如何按照时令取鱼烹调,突出表现了丰富水产带给渔民们有滋味的生活。7.文中多次提到“汪曾祺”和“慈姑”,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由汪曾祺的高邮小城,引出“鸭生双黄”的高邮风物,进一步引出曾经对汪曾祺有着莫大影响的高邮的另一种风物——慈姑。B.汪曾祺不喜欢慈姑,不仅因为慈姑味苦,还因为慈姑是家乡发水灾那年唯一的丰收作物,想起慈姑就想起那年水灾带来的苦难。C.白水慈姑、“大慈姑”、“慈姑愣”、咸菜茨菇汤,作者列举这些是为了表明一直以来慈姑在上河居民心中都是不美好的代名词。D.后来咸菜茨菇汤成为“汪氏家宴”的保留菜品,也有了洋气的吃法,但作者却认为,只有大碗装大口喝方能品出咸菜茨菇汤的本色之味。8.在“忘却”与“记忆”的交织中,作者表达出了哪些丰富的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认为,我们所生活的“地方”在资源、情绪和表达上具有独特价值,我们要“关注丰赡的民间资源”“重视朴素的底层情绪”“传承特质的中国表达”,请简要分析这三个方面在本文中的体现。(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程颐,字正叔。年十八,上书阙下,欲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即上疏言:“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得于天资,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愿选名儒入侍劝讲,讲罢留之以备访问,或有小失,随事献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闻帝在宫中盥而避蚁,问:“有是乎?”曰:“然,诚恐伤之尔。”颐曰:“推此心以及四海,帝王之要道也。”神宗丧未除,冬至,百官表贺,颐言:“节序变迁,时思方切,乞改贺为慰。”既除丧,有司请开乐置宴,颐又言:“除丧而用吉礼,尚当因事张乐,今特设宴,是喜之也。”皆从之。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殿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翌日,宰相以下始奏请问疾。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倡。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节选自《宋史》,有删节)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其言之eq\x(A)旨eq\x(B)若布帛eq\x(C)菽粟eq\x(D)然eq\x(E)知德者eq\x(F)尤尊崇之eq\x(G)平生eq\x(H)诲人不倦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阙下,本来指的是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文中指代帝王。B.说书,本是官职名,掌进读书史、讲释经义,后来演变为一种传统曲艺。C.访问,文中是询问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有目的地去拜访,二者意思不同。D.张乐的“张”意思是设置,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的“张”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程颐喜好古道,安于贫穷,固守气节,言行一定要符合忠信的原则,因此司马光、吕公著力荐他担任国子监教授。B.程颐通过皇上在宫中盥洗而避开蚂蚁一事,委婉劝谏皇上应将这个心思放在四海万民身上,这才是帝王要道。C.冬至期间,宋神宗丧期还没有结束,朝廷官员就上表称贺,这一做法遭到程颐反对。程颐认为,应将朝贺改为安慰。D.张载称赞程颐兄弟二人超然脱俗,最终得到了孔子、孟子没有被后人传承的学问,在儒生之间倡导。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的“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一句说的是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注]。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注]瘗(yì):埋葬;铭:一种文体。庾信有《瘗花铭》,悼念之作。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貌似简单,但用意颇深。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勾勒出抒情主人公惜花伤春的情绪。B.“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词人借酒浇愁,希望梦中能与佳人相见,但却梦到莺啼。此举在李白、李商隐等人的诗中亦常见。C.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意蕴深邃。D.这首词幽深细腻,质朴淡雅,情真意切,不事雕琢,于温柔之中时见丽句,颇具特色。16.请从诗歌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山、海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求。(2)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发诗人梦后感慨,并能体现抗争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总括赤壁美景,又以“________________”写出词人酾酒临江的自我宽慰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社会生活情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们在初春时节造访榕江县兴华水族乡八蒙村。船行进在都柳江上。碧绿的江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古树__①__。对岸,一幢幢干栏式木屋__②__地分布在山脚。有的木屋整个显露出来,有的木屋被树木遮挡了大半。八蒙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环境优美的水族村寨。八蒙村背靠青山,八蒙河穿村而过,在村口与都柳江交汇。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石路木屋,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①沿着洁净的村道走进八蒙村,②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幢幢木屋散布的古老的气息。③年轻的村支书告诉我们,④八蒙水寨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⑤先祖自挑选了这个两水环绕、古榕拥抱、翠竹掩映的地方安家后,⑥就世世代代在这里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在八蒙村游览了一天,这里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里有秀丽迷人的乡村美景,有淳朴热情的水族同胞,有文化底蕴深厚的铜鼓、水书……我想,陶渊明笔下的__③__也不过如此吧!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19.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两组句子,要求改写后的两组句子都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且句式相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农具当中,我不厌烦的是锄头和镰刀。锄头既可用于铲除庄稼中的杂草,又可给板结的田地松土。我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一般是到土豆地里去了。土豆地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头趟、二趟、三趟”。铲头趟,苗才出齐不久,土豆秧矮矮的,杂草极好清除。铲二趟呢,是在土豆打垄之后,粉的白的蓝的土豆花也开了,杂草与土豆秧争夺生长的空间,这时就得抡起锄头“驱邪扶正”。铲三趟的时候,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绑票”的意味,这时候为土豆清除“异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铲三趟的时候最累,有时候你得撇下锄头,亲手一下一下地把纠缠在土豆秧身上的杂草摘除。我喜欢铲二趟,我爱那些细碎的土豆花,它们会招来黄的或白的蝴蝶,感觉是在花园中劳作。我喜欢镰刀,是因为割猪草的活儿在我眼中是非常浪漫的。草甸子上盛开着野花,割草的时候,也等于采花了。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用新鲜的黄花菜炸上一碗酱,再下上一锅面条,那就是最美妙的晚饭了。我打猪草归来,肩上背的是草,腰间别的是镰刀,左手可能拿的是一束马莲,右手握的就是黄花菜了。21.请分析加点的“驱邪扶正”“绑票”“异己”三个词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这样表达的效果。(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处的句子有何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乐山大佛,剑门古道;三苏祠,小平故居,朱德故里;五粮液酒,东坡肘子;抬工号子,唢呐闹春……这些地方特有的风物,承载了当地丰富的历史记忆。在你生命出发的地方,也有特色鲜明的风物,丰富着灿烂的文化生活,凝聚着深刻的文化记忆,沉淀着浓郁的文化情感。学校组织同学们考察家乡文化生活,校刊“话家乡”栏目以“感知家乡风物·唤醒文化记忆”为主题,举行“家乡风物博览”征文活动,请你参加,选择自己最熟悉、最能彰显家乡特色的或风景名胜、或建筑特产、或传统习俗……写一篇“家乡风物志”。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D[“当我们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说明问题也是不存在的”错误。由材料三第二段“发展与问题是相伴的,有发展就会产生问题,推动问题解决就推动了发展。因此,当我们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说问题是不存在的,而可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问题”可知,原文说的是“当我们没有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说问题是不存在的,而可能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问题”。]2.A[B.“只要……就……”错误。原文只是说“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抑或是机械看看、走走过场……‘作秀’的‘盆景’,不仅给调查研究‘抹了黑’,也难免让群众鄙夷”,并不能说只要戒除掉这些习气,就可练就“基本功”。C.“因此,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错误。选项的说法强加因果。D.“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了调查研究的具体策略”错误。只有材料二比较清晰地探讨了“调查”与“研究”的关系问题,即“要突出针对性”“要突出实效性”“要突出严谨性”。]3.C[材料二的观点是调查研究“应把握好针对性、实效性、严谨性”。A.这句话强调根基与源头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性,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B.这句话是强调用人的原则,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C.这句话是说,要实事求是,要把实际情况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可以用来证明调查研究要突出实效性。D.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思、自我反省以及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4.①结构上严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②在针对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采用分论点并列式结构,有的放矢,一目了然。5.①不仅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还要端正调查研究的态度;②注重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严谨性,要注意调查与研究的完美结合,并形成符合实际符合科学的调查报告;③善于联系实际,借助各种有效的调查手段与科技手段进行更加科学的统计与分析。6.B[“……这个词语含蓄地表达出对李吉甫修堰一事未能得到历史应有的肯定的遗憾与不平”错误,无中生有。举李吉甫一例只是为了说明历史上有很多物事像石工一样坚强,他们可能被隐藏了,但却在历史深处守护着一些事实。此处并没有为李吉甫遗憾与不平的意思。]7.C[“作者列举这些是为了表明一直以来慈姑在上河居民心中都是不美好的代名词”错误。作者列举这些是为了说明,慈姑作为大河之畔生活的日常对人们的滋养。]8.①汪曾祺怀念故乡慈姑等风物,却又不想提及(想忘却)儿时的那场水灾。作者借此表达出对饱受水灾的运河居民的同情与悲悯。②修复运河的历史永远被人们“记忆”,作者借此表达出运河居民对那段“自救与互救”的历史的感怀。③有关运河的帝王功过已成人们忘却的过往,但百姓们心坚如磐的生活日常却或被历史记载,或在人心中流传。作者借此表达出对坚韧不屈的运河子民的赞美。④今天我们眼下的日常,似乎容易被忘却,好像比不上历史留下的记忆。作者借此引出后面对当下渔民生活的描写,表达出对倔强而善治渔民生活的人们的欣赏与赞美。⑤城市生活成为主流,渔乡生活方式貌似消亡,但却又将在人们记忆中蓬勃生长。作者借此表达出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运河子民的渔乡生活的怀念。9.①“关注丰赡的民间资源”指着眼于地方性的风景、风情、风俗等。②“重视朴素的底层情绪”指的是关注百姓们在生活中喜怒哀乐的直接表达,它是感性情绪,而非理性认知。如汪曾祺小时候对慈姑的厌弃,渔民们对十网九空的暴躁和倔强等。③“传承特质的中国表达”指的是传承富有民族性特征、地域特色的表达。如有对运河相关历史的描写,“治大国如烹小鲜”“原汤化原食”等内容的引用等。10.BEG[“其言”是“旨”的定语,中间不应断开,“其言之旨”的谓语为“若布帛菽粟然”,主谓之间可以断开,即在B后面断开;“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中间不应断开,应在“然”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开;“尤尊崇”的主语为“知德者”,宾语为“之”,中间都不应断开,应在“之”后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11.D[A.正确。B.正确。C.正确。“询问/有目的地去拜访”;句意:讲完之后留下以备询问。D.错误。“设置/扩大”;句意:而且还应当根据事情的性质和实际情况设置乐舞。/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12.A[“司马光、吕公著力荐他担任国子监教授”于文无据,由原文“哲宗初,司马光、吕公著共疏其行义,曰:‘伏见河南府处士程颐,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年逾五十,不求仕进,真儒者之高蹈,圣世之逸民。’诏以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可知,文中说的是朝廷诏令他担任西京洛阳国子监的教授。]13.(1)行动举止,言谈沉默,全都把圣人作为导师,不达到圣人的境界不停止追求。(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14.“岁月积久,必能养成圣德”意思是,日积月累,坚持久远,就一定能够修养成高尚的圣贤德性。这句话说明了人要长期不懈地修身养性,积善改过,才能养成高尚的德行。[参考译文]程颐,字正叔。十八岁的时候,上书朝廷,希望皇上诏令罢黜世俗的说教,以王道作为本心。治平、元丰年间,许多大臣多次推荐他为官,都不肯就任。哲宗初年,司马光、吕公著一齐上疏阐明他的行为和道义,说:“我们知道河南府处士程颐,致力于学,喜好古道,安于贫穷,固守气节,言行一定要符合忠信的原则,行动一定遵守礼制法规。程颐年龄过了五十,不求做官,是真儒者的高风亮节,圣世社会的隐逸之民。”哲宗诏令他担任西京国子监教授,他力辞不就职。不久,诏令他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待入朝觐见之后,又提升他为崇政殿说书。于是,他上疏说:“陛下正年富力强,虽睿智圣哲得力于天资聪颖,而教化、修养之道不可不备。希望皇上挑选著名儒士入侍君侧,劝讲圣贤之道,讲完之后留下以备询问,如果有些小的失误,随事谈出看法,日积月累,坚持久远,就一定能够修养成高尚的圣贤德性。”程颐每次进讲,脸色特别庄严,其中夹有委婉的劝谏。他听说皇上在宫中盥洗而避开蚂蚁,就问:“有这样的事吗?”皇上回答说:“是的,我的确害怕伤害了蚂蚁。”程颐说:“把这样的心思推广于四海万民身上,是作为帝王的要道。”神宗丧期还没有结束,冬至那天,百官上表称贺,程颐说:“季节时序变迁,皇上思念先帝殷切深厚,希望改朝贺为安慰。”丧期结束以后,有关部门请求奏乐、置办酒宴,程颐又说:“丧期满了应该用吉礼,而且还应当根据事情的性质和实际情况设置乐舞,现今特设宴请,是喜庆的事情。”都据此照办。哲宗皇帝曾经因为疮疹不愈而有好些天不到迩英殿上朝。程颐到宰相那里问皇帝安否,并说:“皇上不临朝上殿,太后不应当独自坐朝称制,况且皇上有病,大臣难道可以不知道吗?”第二天,宰相以下的官员开始奏请政事,询问皇上病况。程颐对书是无所不读,他的学问是以诚为本,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指导,扩展到《六经》各书。行动举止,言谈沉默,全都把圣人作为导师,不达到圣人的境界不停止追求。张载称赞他们兄弟二人十四五岁的时候,便超然脱俗想效法圣人,故最终得到了孔子、孟子没有被后人传承的学问,向诸位儒生进行倡导。他说话的要旨,就像布帛菽粟(穿的、吃的)一样朴实,了解他品德的人尤其尊敬、推崇他。程颐一生从教始终诲人不倦,所以当时的学者出于他门下的人最多,受其学术渊源的影响,这些人都成为当时学士名流。15.B[“希望梦中能与佳人相见,但却梦到莺啼”错。应为“希望梦中能与佳人相见,却被啼莺唤醒”。]16.①侧面烘托。不正面写佳人,而是写黄蜂频扑,侧面烘托佳人的美好形象。②虚实结合。“黄蜂频扑”是实写,“有当时、纤手香凝”是虚写,将当时黄蜂与昔日场景连接。③联想、想象。词人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想“香凝”;大胆奇特,表现对佳人无尽的思念之情。④情景交融。既有景,又有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秋千仍在,佳人已去,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小型飞机飞行表演活动合同3篇
- 2024年快递行业保密协议范本版
- 2024年度农产品供应链项目融资合同3篇
- 2024年度消防水源设计与维护合同3篇
- 2024履约保函担保合同-绿色建筑项目3篇
- 2024年度建筑施工塔吊租赁安装安全评估2篇
- 2024年建筑钢材购销合同评价
- 2024年度生猪养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合同3篇
- 2024年度汽车美容租赁及车身贴膜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装服务合同3篇
- 中小学生冬季安全主题教育班会课件
- 《护理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绍兴管理中心收费/监控协管员招聘8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及月调度记录表
- 2024年新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教师个人从事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
- 2024年中级钳工职业鉴定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成都市2022级(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生物试卷(含答案)
- GB/T 18488-2024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
- (高清版)JGJT 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 ISO27001 2022版内审全套资料(内审计划+检查表+审核报告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