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排水管道检测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1页
某某排水管道检测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2页
某某排水管道检测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3页
某某排水管道检测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4页
某某排水管道检测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某排水管道检测项目总体实施方案PAGEPAGEI******排水管道探测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设计研究院2015年5月目录一、污染源一期的经验和总结 11.1污染源调查一期的经验 11.1.1项目建设的充分理解 11.1.2项目协调的程序化、有力化 11.1.3调查作业的专业化、一体化 21.1.4数据检查与处理的程序化 21.1.5相关数据标准与验收标准的制定 31.2水污染源调查一期的教训与总结 31.2.1一期项目建设的理解不充分 31.2.2一期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存在不足 41.2.3一期项目建设的作业模式存在不足 4二、工程概况 52.1项目综述 52.1.1调查目的 52.1.2调查具体内容 52.2二期项目介绍 62.2.1调查区域位置 62.2.2调查区域概况 6三、作业标准与坐标系统 263.1规范性引用文件 263.2坐标系统及图形分幅 27四、现有资料情况 284.1工作底图的内容 284.2工作底图的格式 284.3数据标准 28五、工作流程及工期计划 305.1工作流程 305.1.1调查工作总流程 305.1.2准备阶段 3012.1.1组织机制 10812.1.2工作分工 10812.2安全措施 11012.2.1安全目标 11012.2.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1012.2.3安全措施及检查制度 11012.2.4安全教育制度 11112.3文明施工措施 11112.4环境保护措施 111十三、作业质量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 11213.1质量方针与目标 11213.1.1质量方针 11213.1.2质量目标 11213.2质量保证体系 11213.3针对性的质量保证措施 11513.3.1排污调查过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针对性措施 11513.3.2管线探查过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针对性措施 11613.3.3测量过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针对性措施 11613.3.4内业过程针对性措施 119一、污染源一期的经验和总结1.1污染源调查一期的经验1.1.1项目建设的充分理解***水污染源调查一期项目开展初期,各中标队伍对项目的理解不够充分,有的将项目理解成一次较为专业的市政管网摸查,有的却不能充分理解本项目的市政管网摸查、数字测量、数据处理的专业性和重要性,所以项目进度非常缓慢,随着项目的日序推进,相关专家和领导的指引,项目实施中的逐步领会,我们才发现水污染源调查不是一次较为单一的市政管网摸查,但也不能忽视市政管网摸查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而是应以城市污水治理为目的,以污水治理设计为理念,充分结合市政管网摸查的勘探、数字测量以及数据处理的GIS等专业技术,一起为本项目建设服务,所以,对项目建设的充分理解,是一个项目建设的关键,通过水污染源调查一期的建设也为我们对二期项目建设的理解和解读积累了经验。1.1.2项目协调的程序化、有力化***水污染源调查一期项目开展后,各中标队伍陆续进场作业,为配合项目的有序开展,***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建设方)向***市政园林局申请了关于开展***水污染源调查的工作介绍信,但各作业队伍还时经常碰到有些调查单位的不配合,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或搁置,这样势必会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应想一切办法解决它,如:五标段沥滘片区,就因中山大学不予配合,其学校点地面积较大,学校内部市政管网错综复杂,必须进场作业,进行多方沟通,找到关键人物:大学管后勤的处长,他们要求***市政园林局针对学校再发一个专函,作业队伍立即将此事电话请示了***污水治理办公室的吴博土,在其帮助下,第二天就解决了此事,后来部分作业单位也效仿这种项目协调,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协调成功率,所以说:项目协调能力是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特别是这种程序化、涉及面广的项目建设,其项目协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项目协调如何有力化、要走哪些关键的程序等是协调时要思考的主要问题。1.1.3调查作业的专业化、一体化***是国内首个开展水污染调查项目的城市,无经验可循。***水污染源调查一期项目开展一段时间后,各中标作业队伍已进场作业一段时间,但迟迟交不出初步作业成果,项目建设方非常着急项目进度,经多方调查发现,除各作业单位对项目的理解不够充分外,有部分作业单位的专业调查作业经验不够丰富,项目建设方立即组织各作业队伍相互交流、沟通、学习,形成一套从外业数据调查、数字测绘采集、内业数据处理至后期数据整理与入库的一体化、专业化、程序化的作业模式。1.1.4数据检查与处理的程序化***水污染源调查一期项目实施后期,各种调查成果数据如期而至,其数据或信息种类烦琐,且各标段数据或信息都是海量的,所以对这批数据的处理与检查我们采用程序为主,手工为辅的作业方式,从而使得成果数据更加规范、完整、可靠,如下图1-1:计算机监理系统的检查规则计算机监理系统的检查规则图1-1计算机程序进行数据处理与查错1.1.5相关数据标准与验收标准的制定在一期工程启动之起,制定一系列的技术规程、数据标准及验收规程等,通过***水污染源调查一期工程的实施,我们进行一步完善、验证了技术规程、数据标准及验收规程等,为项目二期工程的良好开展打好了基础。1.2水污染源调查一期的教训与总结1.2.1一期项目建设的理解不充分***水污染源调查一期项目开展初期,各中标队伍对项目的理解不够充分,有的将项目理解成一次较为专业的市政管网摸查,有的却不能充分理解本项目的市政管网摸查、数字测量、数据处理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导致项目进度非常缓慢,所以,在二期或三期项目建设时各单位应对项目建设目的与内容进行充分的解读。1.2.2一期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存在不足***是国内首个开展水污染调查项目的城市,无经验可循。一期工作无论是组织方法、调查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项目前期工作存在大量不足:1、项目建设目的、目标、预计项目成果不明确;2、水污染源调查一期技术规程、数据标准及验收规程等不规范、不完整、定稿太迟,且在一期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变动;3、水污染源调查一期项目监理单位招标、进场太迟。1.2.3一期项目建设的作业模式存在不足部分作业单位在一期调查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作业模式不好,存在缺陷,如:有些作业单位将污染源调查与管网摸查分开实施或作业,这样导致水污染源调查与管网摸查在工序上脱离,影响项目成果质量;所以。二期工程中必须做到水污染源与管网同时调查,且务必弄清污染源的去向。二、工程概况2.1项目综述***水污染源调查项目,是以ARC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利用现代勘探和测绘技术实施的。为了与***园林局“数字市政”进行数据共享,本项目采用***城建坐标系,***城建高程系。本项目包括排水户(水污染源)和排水管网的调查,是集测绘、勘探、调查、内业成图、数据入库和动态更新、信息系统开发的系统工程,将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海量数据的集中存储问题,提高数据的利用率,为快速查询、指导工程实施和运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2.1.1调查目的1.建立全市排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使全市的排水系统管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数据的管理维护,不断地提升数据的价值,为数字市政提供准确的排水管网基础数据;2.摸清全市范围内的污染源情况,包括排水量、排污浓度和排放去向,为污水处理系统收集管网完善提供最新的基础资料;3.收集现有市排水处和区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排水许可管理信息,为今后实现排水行业监督管理,保障排水安全运行创造条件。2.1.2调查具体内容利用工作底图对排水户(水污染源)和排水管网进行调查,对底图上的管线位置进行校核,对底图上没有的管线及排水设施进行摸查。排水户(水污染源)调查:用水单位(工业、生活小区、医疗、畜禽等养殖业、生活小区)的位置、排污口,污水去向,用水量,排水量,排水性质等;排水管调查:雨水管线、污水管线、雨污合流管线及其附属物(窨井、变径、拍门、排污口、弯头等)。具体内容包括:1.测区内的市政排水管线(方沟≥150mm×150mm,内径≥150mm2.独立的自然村(居民点)排放口以及与河涌、排水管线连接的排水管道;3.河涌两岸的截污管道以及它们连接的排水管线(方沟≥150mm×150mm,内径≥150mm);4.工业、医疗单位、第三产业、禽畜养殖业、生活小区等的排放口和与市政排水管网连接的排水管道(方沟≥150mm×150mm,内径≥150mm),并对排水户在图上进行标注;5.调查内容参见:《茅台酒厂排水管道探测项目项目数据标准》。为便于以后的数据维护和更新,各区的控制点必须在竣工验收后作为提交成果提交给业主。承包单位须每周一次提交上一周的勘察数据,每月上报一次调查进度报表。2.2二期项目介绍2.2.1调查区域位置范围:花都区、番禺区、从化市和增城市,总面积约5350km2;2.2.2调查区域概况2.2.2.花都区(原花县)1960年4月划为***属县。1993年6月18日,经国家批准,撤县设市,定名为"花都",由省人民政府委托***代管。2000年5月21日又经国家批准撤市设区,成为***花都区。下辖新华、花山、花东、赤坭、炭步、狮岭、北兴、芙蓉、梯面、花侨和雅瑶十一个镇,总面积9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万,另有华侨、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花都山青水碧、风景秀丽,拥有梯面综合旅游区、芙蓉度假村、九龙潭水上世界等自然景区以及洪秀全纪念馆、洪秀全故居、盘古王庙、资政大夫祠、圆玄道观等多个景点。一、基础设施花都的交通运输环境和条件日臻,区内公路通车里程达727公里,构成内接外联的高等级公路网络。年吞吐能力为8万标准箱和85万吨散货的花都港、105、106、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以及计划2003年投入使用的***新白云国际机场构成了一个水、陆、空立体交通网。二、经济花都区实施快速健康发展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城镇建设管理水平,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逐步提高,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狮岭)皮革皮具节,狮岭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皮具之都"称号,花都区获得"中国花木之乡"称号。花都工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风神汽车、狮岭皮革、粤花水泥、花都陶瓷、乐高食品、飞达音响、大阳摩托等一批拳头产品畅销全国。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素质得到提高,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方向发展。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7.44亿元,工业总产值419.01亿元,工业产值达361.49亿元。花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已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农业方向转变,农业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农、林、牧、副、渔业协调发展。花都大力推行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高质、高产、高效的"三高"农业,建立了一批商品粮、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水产、禽畜等生产基地,已成为广东著名的"稻田"、"菜地"和"花乡"。2002年花都的农业总产值为30.1亿元。依托***新国际机场、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和***--花都轻轨铁路等大型工程,花都的仓储、货运、商贸物流、旅游和餐饮配送等服务产业正蓬勃发展。以"山、水、田园为伴",追求高层次居住环境的生活社区正在花都北部崛起。花都山前旅游大道从西到东已有碧桂园、南航碧花园、金碧御水山庄、芙蓉山庄、芙蓉花园、云梯花园、泰湖山庄等19家大型楼盘,这里已成为***房地产投资的新热点。三、城市现代化花都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了城镇现代化建设步伐。建成了山前大道、迎宾大道、体育中心、新世纪广场、花都广场、人民公园、东部水厂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初步形成以体育中心为主体的"体育悠闲区"、以新世纪广场为中心的"商业贸易区"、以花都广场为标志的"政治文化中心区"等三大功能区。荣获广东省卫生城市"和"第三次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称号。四、发展目标和前景花都全面实施"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依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抓住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花都将建设成为***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大都会强区,成为以汽车、皮革皮具为支柱的***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以"空港"、铁路为主导的现代物流运输中心,以"都市农业"为方向的"三高"农业基地,以"青山、碧水、蓝天、绿地"为特色的"花之都",使花都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社会文明、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城区。2.2.2.2番禺图2-1番禺市行政区域分布图一、社会概况1、地理位置***番禺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网地带,在北纬22°26′~23°05′、东经113°14′~113°42′之间,总面积约800km2。东隔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中山市相邻;北隔沥滘水道,与***海珠区相接;南临***南沙区。区人民政府设于市桥街。番禺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成为沟通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和连接***、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20多年来交通建设,使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穗港澳三角中心的番禺,其地理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出来,为番禺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2、历史沿革番禺区历年来经过了多次的行政调整,1921年2月15日***政厅正式成立,番禺县署于1933年从***城内迁至禺南新造,1945年迁至市桥。1958年1月,划禺东、禺北为***郊区。同年12月,番禺与顺德合并为番顺县,半年后,恢复两县建置,并将中山县属的大岗、万顷沙、南沙、黄阁等地划属番禺。1992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省辖县级市,***代管)。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同意广东省撤销番禺市设立***番禺区。7月10日,番禺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此后,又于2002的南沙街道和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东涌镇的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划归南沙区管辖。3、人口发展2003年,番禺区(扣除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南沙区各地)总人口82.82万人,比上年增加1.44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40‰,比上年上升0.46个千分点;死亡率5.16‰,比上年上升0.0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24‰,比上年上升0.38个千分点。4、社会经济根据《***番禺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3年),番禺区生产总值425.54亿元,按可比价格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29.5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232.93亿元,增长20.1%,其中工业增加值209.72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163.10亿元,增长11.5%。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7.0:54.7:38.3。表2-1镇3镇(街、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其中:工业第三产业市桥街265635011888828073146747沙头街1002341816591925725939226东环街108494830876268675020038桥南街1198434360835678342沙湾镇2877302360620276019537461364钟村镇3321931796l25702425286857208石碁镇2713171538217988917551876046大石镇38760014366194745182587178489南村镇1556545126996849214850844新造镇7511310320320582107032735化龙镇7893616604480164521014316石楼镇2162302888713492813226152415东涌镇12349711198834538100028846鱼窝头镇7840424828398233646313757灵山镇12200821862801337445320013大岗镇138490157361007069866922048榄核镇11601013902823228110019786注:行政区划为2005年调整前的行政区划由上表可以看出,各镇的产业结构以地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并且远远大于第一产业的比重。这说明番禺区的经济水平较高,产业结构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二、自然条件1、地质该区地处珠江三角洲最北古海岸线(大致黄埔~石楼~市桥~沙湾~陈村~江门一线),该线地区基本上是陆相沉积,沉积层厚度0.5~30m。沉积物主要由砂砾到砂质土,自下而上由粗到细变化的陆相沉积物组成。砂质粘土或粘土较坚实。番禺的地层有下古生界、侏罗系、上第三系及第四系等几个地质时期构造,除下古生界及第四系分布较广外,其余零星出露。下古生界主要为浅变质石英岩,广布于北部、中部;侏罗系为灰白色凝灰质砂岩、砂砾岩、夹砂岩和页岩组成,零星分布于东南部。第四系为冲积、洪积的海陆混合沉积,由砂砾、砾石、砂、砂质粘土、粘土和淤泥等组成,在南部大片出露。岩浆活动较强烈,以燕山期活动最强烈。大小花岗岩体共20个,分布于北部和东南部。境内褶皱不发育,断层呈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向十字交叉,交点在石碁镇、沙湾镇相接地区。市桥外围边界西侧和东侧分别是新生代活动断层和活动性质不明的断层。经国家地质局鉴定,番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2、地貌番禺区的地势由北、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主要是50米以下的台地,南部是连片的三角洲平原。本区为珠江三角洲腹心地区,地势平坦,地貌以低丘平原为主,全区总面积773.81km23、气象气候番禺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暖,夏长冬短且多雨的特点。据统计年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温度-0.4℃,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仍达13.3℃,而7月份平均气温为29℃,年无霜期长达346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mm,每年4~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的82%。多年日降雨量≥lmm的日数为103.9天;≥10mm的日数为46.9天;≥25mm的日数为21.0天;≥50mm的日数为7.7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最大相对湿度100%,最小相对湿度9%。季风变化明显,从九月至次年二月以北风为主,三月至七月多为东南风,八月份为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频率14%,年次主导风为东南偏南风,频率为10.1%。年平均风速4、河流、水系区境内珠江干支流21条,总长351.41km,多自西北流向东南。其中境内干支流17条,共长238.21km;边境干支流5条(内1条一段属境内),共长13.20km。干流宽多在300~500m,河深4~9m左右;支流宽约100~250m,河深2~6m之间。河流属平原河流,水流平缓,潮汐明显,潮差平均为2.4m。主要河道有沥滘水道、市桥水道、紫坭河、沙湾水5、水资源番禺区内水资源均较为丰富。地表水自东北经西南或西向东淌流,皆属感潮河段。淡水资源分布于北、中、西部;咸潮北起海心沙向西南经三沙、黄阁、庙贝、横沥连线之南。地表水资源丰富,水质基础良好,特别是沙湾水道,从九如围头到大刀沙围头水质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是良好的供水水源,但水资源利用的矛盾却也存在,尤其是饮用水资源利用愈来愈紧张。因海洋潮汐作用,部分河流受咸潮影响,不能全年都作为饮用水源和部分工农业用水水源。工业发展排放的大量废水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河流水质的恶化,使可供饮用的水资源日益紧张。6、水文资料境内河流相关的水文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年径流量和纳潮量大。年均径流量为1742亿m3,约占珠江年径流总量的43%;年均纳潮量约2843亿m3,占珠江纳潮总量的75%。(2)边境和境内有珠江4个河口(虎门、蕉门、横门、洪奇门),河道泄洪能力大。最高水位时,洪峰流量每秒2~3万m3,占珠江8个口门泄洪总量的(3)境内珠江干支流是***通往香港、澳门及世界各地的主航道。(4)干支流水源丰裕,大部分农田可引潮灌溉,基本不存在旱患。2.2.2.3从化从化市地处***域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上,东邻龙门县,南与增城市、***白云区接壤,西与花都市、清远市相连,北与新丰县、佛冈县毗邻。总面积2009km2,其中土地面积1974.5km2,2004年总人口581082人,其中户籍人口527889人,辖街口、城郊、江浦三个街道办事处和吕田、良口、温泉、太平、鳌头五个镇,境内还有大岭山林场、流溪河林场、黄龙带水库管理处、横江农场、民乐茶场五个***直属场、处。从化城区由街口、城郊、江浦三个街道办事处组成,其中中心城区范围包括街口镇(全部)、城郊镇(向阳、北星、东风、城郊、高步、新开)和江埔镇(江村、禾仓、南方、新明、海朗等),规划区面积64.09Km2,建成区面积近12图2-2从化市行政区域分布图图2-3从化市位置图一、人口2003年,从化市下设15个镇,22个居委,210个村委,1997年至2003年,从化市户籍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分别年平均增长1.53%、1.16%和2.56%。下表为各镇1997~2003年户籍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表2-21997~2003年从化市各镇户籍人口年均增长速度镇别年均增长速度镇别年均增长速度户籍人口户籍人口全市人口1.53%良口镇3.30%街口镇2.33%吕田镇1.11%城郊镇9.49%棋杆镇4.07%江埔镇1.01%民乐镇3.33%太平镇2.22%鳌头镇1.34%神岗镇1.36%龙潭镇1.11%灌村镇0.65%东明镇0.72%桃园镇0.87%温泉镇-0.26%二、现状人口2004年,从化市下设三街五镇(太平、鳌头、温泉、良口、吕田、江埔、街口、城郊)。全市总人口580182,其中户籍人口527889人,各街镇2003年、2004年现状人口详见下表。表2-3从化市2003年现状人口分布表镇别2003年现状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合计全市人口53549448926584420街口镇1289317633136564城郊镇35126492140047江埔镇35479999345472太平镇42021896150982神岗镇42078298645064灌村镇19076114920225桃园镇2377470224476良口镇37141117838319吕田镇24694178426478棋杆镇26716403230748民乐镇1641531516730鳌头镇46214163147845龙潭镇43885211245997东明镇996927010239温泉镇420312595462表2-4从化市2004年现状人口分布表镇别2004年现状人口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合计全市人口52788952293580182街口街1377009864147564城郊街35169401439183江埔街35499806043559太平镇726491387086519温泉镇47098277249870良口镇3697559137566口田镇29548205031598螯头镇13325111072144323三、经济发展概况从化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二条线,三条走廊”的对外开放格局:一个中心指从化市城区;二条线指105国道及佛从公路;三条走廊指沿105国道自城区向北经桃园、温泉、良口、流溪河水库等镇、场、处至吕田的“北部经济发展走廊”、自城区向西沿佛从公路经棋杆、鳌头至龙潭等乡镇、场的“西部经济发展走廊”和沿105国道自太平经神岗至城区的“南部经济发展走廊”。未来从化产业空间结构模式可概括为:以***为牵引,以从化市城区为中心,太平镇(外向型工业)、温泉镇(旅游)为副中心,南部经济发展走廊为市域经济一级发展轴,西部经济发展走廊和北部经济发展走廊为市域经济二级发展轴,以点轴开发带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从化市经济发展空间分异性较明显。依照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及经济发展方向类似性,在保持行政界线完整的原则下将全市分为四个经济发展片区:东北部经济发展片――包括吕田、东明、良口等镇及流溪河林场、水库、黄龙带林场、水库、抽水蓄能电站等。产业发展重点是:生态旅游业、三高农业和资源型加工业。中部经济发展片――包括温泉、灌村、桃园、江浦、街口、城郊、横江农场、大岭山林场等。产业发展重点是:生态旅游业、纺织、食品、机械工业和三高农业。南部经济发展片――包括神岗、太平等镇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重点是:外向型加工业、日化、轻纺、食品、电子,房地产业。西部经济发展片――包括龙潭、鳌头、棋杆、民乐等镇及民乐茶场。产业发展重点是:建材、机械、食品出口加工业和三高农业。2004年从化市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初步统计,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3.69亿元(不含邮电通信、金融保险业的增加值,这是根据***统计局的规定,从2004年开始按“法人单位经营所在地”为原则的在地统计,由于邮电通信、金融保险企业法人在***,不作统计),在相同统计口径下,现行价比上年增长4.86%,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35亿元,增长13.9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9.91亿元,下降1.6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43亿元,增长12.01%。以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9358元,现行价增长4.6%,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44%。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去年的9.81%:69.47%:20.72%调整为9.98%:67.42%:22.60%,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上升0.1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28%,拉动经济增长1.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2.0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45%,拉动经济增长-1.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1.88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8.17%,拉动经济增长2.37个百分点。

四、自然条件1、气候从化市地处低纬度地带,属南亚热带季候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跨境内南端的太平镇,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5至21.4℃,7月份为高温期,平均温度为28.5℃,最高温度记录38.1℃;1月份为低温期,平均温度为12.2℃,最低温泉记录为-7℃,冬霜期为5至10天,历年平均无霜期为324天。四季特征为春季冷暖多变,阴湿多雨,有“倒春寒”;夏季晴多温高,时有大风和暴雨;秋季气爽少雨,常遇干旱和“寒露风”;冬季多晴天,气候干燥,常见霜冻。气象灾害有水灾、旱灾、低温冷害、大风和冰雹等,常年日平均气温都高于0℃,日极端气温记录为38.1℃2、地形、地貌从化市地理位置处于珠江三角洲到粤北山区过渡地带上,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地理环境呈多元化的特点。全市除鳌头镇地势南高北低外,其余区域整体地势自北向南倾斜,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呈阶梯状,整体地貌属半山区,市东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为主。市内最高点为良口的天堂顶,海拔1210m,是从化市东部与龙门县的分界山。最低点为太平的太平村,海拔16.3m。市区街口镇中心区(市政府大院),海拔从化全市地貌可分为五种类型:平原面积293Km2、阶地面积62Km2、台地面积211Km2、丘陵面积599Km2和山地面积747Km2。另还有水面面积25Km2,城镇面积11Km2。3、生态环境从化境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以温泉著称于世。全市100多个湖泊水库。180多万亩青山,森林覆盖率达68%;流溪河是最大的一条河流,从北到南流贯全市,注人珠江,是***的“母亲河”。从化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都市桃园”之誉,拥有温带的雨水与热带的阳光,是***的“后花园”。从化市旅游观光品类良多,有温泉山水旅游、古村古祠人文历史观光、野生动植物观光、花卉蔬菜水果水产畜牧农业观光、高科技观光、农庄休闲度假等,丰富多彩。2.2.2.增城是***东部板块,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6镇3街,28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81.8万。近年来,增城市以规划三大主体功能区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城乡统筹,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和完善科学发展的“增城模式”,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南部以新塘为龙头,以中新、石滩为重点,形成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打造***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中部规划建设生活居住和文化产业区,创建文化产业城和国际化会议休闲区,北部规划为限制发展工业的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休闲区,初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格局,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增城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南海郡,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1993年撤县设市,现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荔城。全市总面积1616.47平方公里,人口81万,外来人口50多万,旅居港澳及海外的乡亲近30万人。增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年均气温21.6摄氏度,年均降雨量2278mm,适宜于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是著名的荔枝之乡、鱼米之乡。境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市区青山环抱,绿水绕城。南部属美丽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拥有蕉石岭、大封门、南香山等8个森林公园和自然生态保护区,是***东翼的“绿肺”。也是珠江三角洲大工业圈中的绿洲。近年来,增城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将我市南部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中部定位为优化开发的文化产业城,北部定位为限制开发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以三大功能区建设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和城镇布局的优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6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907美元,分别比去年(下同)增长20.72%和18.84%;完成工业总产值862.69亿元,增长23.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76.78亿元,增长31.03%。实现农业总产值60.94亿元,增长10.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99亿元,增长12.93%。财政总收入77.22亿元,增长67.33%,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0.66亿元,增长28.63%;企业盈利能力增强;金融稳健运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19.74亿元和172.08亿元,增长13.14%和24.80%;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893元,增长8.1%。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增城从1999年的58位跃升到第15位,连续五年居广东省首位。先后荣获联合国“世界和谐城市提名奖”、“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科技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等称号。一、气候特征增城地处南亚热带,北回归线经过北部派潭镇附近,气候特征是“炎热多雨,长夏无冬”。多年平均气温为21.6℃,平均最低候温为12.1℃,平均最高候温为28.5℃。春季,由于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天气多变,阴雨多,阳光少,空气潮湿,气温在12.7℃-21.7℃之间。夏季,热带海洋风增强,天气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闷热,极端高温为38.2℃,平均为27境内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冻较早,无特大自然灾害。年气温比历年偏高0.6℃二、水土资源全境总面积174408.87公顷,地势自北向南降低,土地大致分为中低山谷地、丘陵地、冲积平原三种类型,各种类型面积约各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1)中低山谷地。主要分布于北部的派潭、正果、小楼3个镇,山峰一般为海拔500米以上,其中派潭镇境与龙门县交界的牛牯嶂,海拔1084.3米,是全市最高峰。这一地区,山坡较陡,河谷切割较深,有不少跌水瀑布和峡谷,宜发展水电,亦是很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山与山之间有大小不一的盆地和河谷阶地,土壤有机质丰富,是发展农、林、畜牧业生产较好的地区。(2)丘陵地。主要分布于中部的荔城、中新、朱村3个镇街。这一地区多500米以下的山坡,盆地和河谷平地亦较多,其中靠近增江和西福河两岸的山丘,地势较为低平,形成丘陵、平原交错状态,土层一般较厚,多用于种植水稻、花生、蔬菜和荔枝、乌榄、橙柑桔等水果,也适宜种植经济林或牧草。(3)冲积平原。这一地区,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其北部有丘陵分布,是古代的海岸地带。其地貌为河海堆积地貌,是由增江、东江冲积和古海滩堆积下来的物质,土地比较肥沃,适宜种植水稻、甘蔗、蔬菜和荔枝、香蕉等水果。由于地势低洼,河涌较多,故又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境内由于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水资源相当丰富。其中:地表水多年径流深1099.9毫米,年径流量19.15亿立方米。主要河流——增江、东江多年平均过境客水179.5亿立方米,主客水合计为198.65亿立方米。据调查,境内河流水力理论蕴藏量为6.39万千瓦,理论年发电量为5.69亿千瓦小时,可开发量为3.67万千瓦。

地下水资源亦较丰富。地下水深一般为2-5米,南部地区由于地势低洼,一般都在5米以上。广东省水利厅分析认为,珠江三角洲地下水径流量为地表水的18%,据此估计,增城地下水达3.5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2亿立方米。

此外,北部地区还有冷矿泉和温泉。冷矿泉水质优良,日涌量150吨以上。温泉水温63℃-65三、矿产资源增城境域处于华夏系构造带与岭南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接处,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与喜马拉雅等4个构造发育阶段,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迄今已探明的矿产,按工业分类法分类:(l)黑色金属矿有铁、钛铁、锰等。(2)有色金属矿有锡、钨、铜、辉铋、方铅等。(3)贵金属矿有金、银等。(4)稀有金属矿有铌、钮、错英石等。(5)稀土矿有独居石、稀土等。(6)冶金工业矿有铝土等。(7)化学工业原料矿有黄铁矿等。(8)技术原料矿有水晶、石英等。(9)陶瓷原料矿有钾长石,及其次生矿瓷土等。(10)建筑材料矿有石灰石、花岗岩和河砂等。其中花岗岩质地优良,耐酸耐碱,储量约190万立方米;河砂含矽量84.4%,可开发量约7000万立方米。(11)能源矿有煤,还有可制作化肥用的泥炭土。三、作业标准与坐标系统3.1规范性引用文件《关于水污染源调查工作的复函》,***建设委员会,穗建计函【2005】850号,2005年6月20日;《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城市总体规划》;《***市区污水治理总体规划》(***市政园林局编制);《***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由***城市规划局编写;《***地下管线普查补充规定》,由***城市规划局编写;《城市测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CJJ8-99,建设部颁标准1999年版;《城市勘察物探规范》,建设部颁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由***城市规划局编写;《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本实施与组织方案。3.2坐标系统及图形分幅1、平面坐标系:***城建坐标系。2、高程坐标系:***高程系。3、图形分幅:采用40CM×50CM的1:500矩形分幅,图号沿用***规划局已有1:500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图的图号四、现有资料情况本项目利用工作底图对水污染源和排水管网进行调查,对底图上的管线位置进行校核,对底图上没有的管线及排水设施进行摸查。根据项目工作的需要,各子包应收集工作底图,工作底图所需收集的管线资料包括:排水系统管线设计图、排水管线竣工验收图及已有排水现况测量图。通过收集资料的编辑整理,再套迭在地形图上编制成图,确立摸查的重点管道。工作底图一是为摸查提供指导,二是作为摸查现场相关要素标注的底图。4.1工作底图的内容工作底图采用40cm×50cm的1:500矩形分幅,图号沿用***规划局已有1:500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图的图号。工作底图的内容:1.各子包区域的1:500地形数据;2.各子包区域的现有管线资料;4.2工作底图的格式工作底图的CAD版本为Autocad2000。4.3数据标准根据局污水办的项目要求、结合水污源调查项目的特点及污染源调查(一期)的相关经验,本项目特制定了《茅台酒厂排水管道探测项目数据标准V1.0》。五、工作流程及工期计划5.1工作流程5.1.1调查工作总流程本项目各子包总流程图如图5-1。5.1.2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见图5-2。本项目一经签订正式合同,各子包应即启动。在调查工作全面开展之前,需进行下列准备:1.成立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及任命责任人。在主管领导的主持下,组成项目组织机构,任命项目质量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主要责任人,以及项目管理、质量与控制、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等分布机构及责任人。2.人员培训。对参与调查的各专业人员,分别进行对口培训,并组织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作业。凡是以外业为主的岗位,需要进行外业操作考核,做到书面考核与操作实践并重。此外,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均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3.现场踏勘。对测区作进一步详细的踏勘,了解调查的脉络和重点、难点,以备编写实施方案的参考。4.资料收集及分析。包括测区底图图纸、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原有管线探查资料等。凡收集得来的图纸、数据、资料,均需要仔细分析其精度、现势性等,决定是否可采用或如何使用。5.仪器、设备、材料准备。备齐所有必须的仪器设备和材料,所有仪器均经过正式的检定,取得有效的仪器检定证明文件。6.按照招标文件所提出的技术要求,编写项目实施方案,经内部讨论通过之后,呈交建设单位审查。是是是否是否否否否是接受任务工作准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实施计划书编写建设单位审查通过?探测及测量满足要求?检查通过?检查、验收通过?资料提交、归档技术总结成果、成图、检查报告编辑、成图、整饰、检查管线探测控制测量管线点联测污染源信息采集补探加密布控整改整改图5-1工作总流程图考核合格考核合格接受任务成立项目组织机构人员培训现场踏勘收集资料购置仪器设备施工组织计划书考核审查仪器检验进入现场工作应用软件准备审查批准图5-2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5.1.3外业阶段外业阶段工作流程图见图5-3。5.1.3.1现场探查排污管道,标注地面标志,以备测量。排水管线探查前,作业人员应在探查区或邻近的已知管线上进行方法试验,确定该种方法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有效性、精度和有关工作参数,对投入的探测仪器应做一致性测定。5.1.3.2在收集的控制测量高级点基础上,采用GPS或导线测量的方式加密,布设测区控制网;在三等水准点基础上加密四等水准点。图根控制点将采用GPS-RTK或导线网加密测量。管线探查方法试验管线探查方法试验探查及地面标注GPS测量外业GPS内业平差导线测量外业导线测量平差图根点测量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平差地形、道路修补测管线测量污染源摸查外业数据、图纸检查记录整理开挖验证检查图5-3外业阶段工作流程图5.1.3.3根据编制好的工作底图,到实地调查污染源排放户,标注于工作底图上。重点是沿着管道往上游追溯,将排入排水管道的污水摸查清楚。丈量与记录各支管接入主干管的情况,现场编写管线点点号,作好标记;进入各小区摸查排水总管铺设情况,找到出水口及其与市政管网的连接方式,确定污染源及排放口,现场绘制草图;调查有排放许可证的排放户,看各类指标是否一致,并作特殊标记;利用工作底图,在CAD下分级建立图层,按排放性质分为五大类,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第三产业污水、畜禽养殖业污水、医疗污水及小区单位、用户名称。绘制污染源(排放户)草图是描述绘制污染源(排放户)所在位置、四址点、和排水管道关系的实际资料,调查人员在现场绘制,应保证和管网关系清楚,四址准确,注记清晰规范。5.1.3.4管网测量采用全站仪或钢尺丈量的方法进行。对街坊内和河涌隐蔽地区的排放口,可采用间接方法求得,可使用内插、外插、距离交会、直角推算等方法。高程可采用三角测量进行施测。对污水管线特征点、窨井、阀门、污水篦等测定中心位置,依比例表示的应按地物测其轮廓线以便生成图形。5.1.3.5道路修测道路修测采用全站仪测量的方法进行。对测区内有管线的道路及无管线的6米以上市政道路进行修补测量。高程可采用三角测量进行施测。对道路的修补测量不包括人行道。测量道路边线需要对地形要素进行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及数字注记。地形图各要素的表示和取舍原则按照相关规范和图式执行。5.1.4内业成图与数据入库阶段采用***城建坐标系和***高程系,图形分幅采用***1:500、1:2000地形图标准分幅,CAD图形数据要进行严格分层,按照元素进行分层,按照图式图例进行编绘。本阶段工作流程图见图5-4。图形编辑图形编辑数据库监理系统测试图形输出数据输出计算机数据文件编制图形审查数据文件审查系统设计图5-4内业成图与数据入库阶段工作流程图5.1.5收尾阶段本阶段工作流程图见图5-5。项目技术总结报告及质检报告项目技术总结报告及质检报告污染源调查成果整理测绘成果质检测量成果整理管线探测成果整理项目验收申请验收材料准备内业成果整理调查成果质检管线成果质检内业成果质检测绘技术总结调查技术总结管线技术总结内业技术总结图5-5收尾阶段工作流程图质检工作应该自始至终坚持渗透在每个环节,认真执行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组互检和项目专职质检。同时形成质检记录和质检报告。一、技术总结在全部内外业工作完成之后,编写结束总结报告。二、检查验收根据甲方要求组织专家、项目监理和质检部门进行成果验收,形成验收报告。三、资料提交与归档主要包括:技术设计书控制测量成果表及点之记污染源和管网数据污染源和管网的平面图,断面图污染源调查登记表技术总结5.2工期计划5.2.1工期计划的原则本项目工作量很大,面积广阔,工期要求紧张,技术要求严格。为了保证工期,在安排工期时遵循下列原则:1.依据招标文件中给出的工程数量和我单位计划在本工程中投入的资源设备,以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工期为前提,运用网络技术,统筹兼顾,合理进行工期安排。2.在保证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挖掘技术潜力,充分发挥企业综合优势,确保在计划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3.以组织流水施工、均衡生产为基本方法。4.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在合同规定的期限之前完成任务。5.2.2工期安排的目标在2009年6月前完成所有项目工作,2009年7月前提交工程勘察文件或成果设计文件。5.2.3工期安排进度表根据本项目的工作流程,编制工期安排表(表5-1)。整个工期按照110天(15个星期)安排。其中考虑到作业的衔接和工种平行推进作业。提交工程勘察文件或成果设计文件的15个工作日没有计入正式的工期。表5-1工期安排表周次123456789101112131415准备工作管线探查控制测量污染源调查管线测量内业成图数据入库内部质检技术总结检查验收资料归档机动说明:“机动”时间(10天)是用于处理调查中可能遗留的问题或者需要补充、修正的内容。如果进展正常,此机动时间将成为提前竣工、提交成果的时间。5.2.4工期保证措施及制度一、强化进度计划动态管理1.在施工中以总工期为目标,以阶段控制计划为保证,采取动态管理,使施工组织科学化、合理化,确保阶段计划按期或提前完成。2.工程开工前,严格根据施工招标书的工期要求,提出工程总进度计划,并对其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满足合同规定工期要求等问题,进行认真细致论证。3.推行全面计划管理,认真编制切实可行的月、旬、周施工作业计划。对每个作业班组下达生产计划任务书,使施工生产上下协调,长、短期计划衔接。坚持日平衡、周调度,确保月计划的实施,从而保证该工程总工期的实现。4.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未能按期完成工程计划,必须及时检查分析原因,启动应急预案,调整人员、仪器设备的投入及其他补救措施,以保证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实现。二、保证充足的人员投入我单位人员充足,对于本项目进场施工的劳动力实行统一调配,保证满足施工的需要。三、保证充足的仪器设备、材料配备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周转材料、机械的配备,确保需要。根据项目进展要求,及时组织投入。四、选调优秀管理人员选调优秀管理人员组成本工程现场项目经理部,行使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和指挥职能。五、建立严格的工期管理制度1.《施工工期进度奖与工期保证金制度》。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层层分解到各个工期进度控制点,然后再分解到各个作业、工种、班组,以每日生产计划任务书为依据。根据每周生产进度计划进行考核,完成生产计划班组给予奖励,完不成计划承担工期保证金,并且安排其它班组参加,确保当月生产施工进度计划完成。2.《作业日记制度》。逐日详细记录工程进度,质量、设计修改、现场协调等问题,以及工程施工过程必须记录的其他有关问题。3、《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由工程总负责人主持,各专业工程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例会,听取关于进度问题的汇报,协调外部关系,解决内部矛盾,对其中有关施工进度的问题,提出明确的计划调整意见。六、建立工期应急机制在项目实施中影响进度的因素纷繁复杂,如设计变更、施工技术、资金、仪器设备、材料、人力、水电供应、气候、施工组织协调等等,要保证目标总工期的实现,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克服上述影响进度的诸多因素,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制度。***地区雨季时间较长,对调查外业非常不利。为保证雨季不影响正常工期,需要科学地安排作业,优化施工方案,加强调度指挥,超前布局谋势。例如,可以在雨天坚持进行的调查作业,应该让位给只能在非雨天作业的测绘作业。数据入库、内业成图则可以充分利用雨天进行。六、作业组织与投入计划6.1人员投入6.1.1人员投入预计为了保证项目工程能按时保质地完成,各子包投入人员不少于表6-1。表6-1人员投入一览表岗位高级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初级职称人数小计(人)测绘专业15713物探专业15713计算机专业1348给排水专业145环保专业33软件工程专业1135GIS专业1124管理人员22辅助人员33合计(人)71623466.1.2保障人员投入的措施各子包应该在项目合同签订一周内组织作业人员进场。依照“先进、足量、精干、合格”的原则,根据投标时的承诺,选择有能力、有经验、懂业务的骨干人员,组建项目经理部。6.2仪器设备投入各子包投入的仪器设备必须保证满足项目能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6.3业主提供的配合6.3.1测区其他地下管线图纸资料在现场探查中,可能需要开挖验证,这时亟须对现场地下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否则因开挖而造成其他地下管线的破坏,不管是通信电缆,还是煤气、水电管线,一旦挖错,后果均十分严重。为避免这类不必要的破坏和损失,在需要进行开挖或机械施工之前取得测区其他地下管线的图纸资料。6.3.2出具相关文件及提供通行证、工作证水污染调查工作涉及到各区市的单位和居民,得到这些单位和居民的支持将是及时完成调查工作的重要条件。为此,有关政府部门需要就水污染调查工作出具文件,同时给参与调查的人员配发通行证、工作证,以便在进入城市居民小区、各企业、事业单位的时候,减少阻力。当然,这些文件和证件还不能完全化解调查中可能遇到的阻挠和阻碍,有时候需要市政部门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协调。6.3.3及时验收审核为了保证工作进度,在我方提交阶段成果数据的时候,希望能够得到及时的检查审核,以便开展后续工作。七、控制测量7.1概述本项目采用***城建坐标系和***高程系。为了统一坐标系,作业单位向***规划部门获取城市导线控制点(***城市坐标系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或用从***规划部门获取高等级的控制点(***城市坐标系C级GPS点以上),水准点(***高程系三等水准点以上),进行加密。其精度要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和《城市测量规范》要求。加密的控制测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先布设四等GPS控制网,作为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然后采用城市导线或GPS-RTK测量进行控制网的加密;高程加密必须在三等水准点的基础上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进行加密。根据测区等级导线点分布及保存情况,布设图根控制,等级导线点如有毁失,在已有高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再加密一级导线、二级导线或导线网;以***规划局提供的四等GPS点为依据,首先沿主干支干路、支路等布置一、二级导线网作为测区导线,并以四等水准精度测定其高程;然后根据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和管线点连测的需要加密图根导线。7.2GPS控制测量7.2.1一般要求1.GPS静态定位测量,各等级GPS网应布成具有独立检核条件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导线网等)。2.GPS控制网与测区原有控制网的高级点重合不少于3点,当重合点数少于3点时,应与原有控制网的高级点进行联测,重合与联测的点位总数不得少于3个。3.GPS控制网的点位应满足GPS观测要求,所选GPS点必须保证有一个以上方向通视,点的密度应保证发展一、二、三级导线为原则。4.各等级的GPS控制网相邻点间弦长测量中误差和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标准。5.GPS控制网选点埋石应遵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标准规定执行。6.GPS接收机观测时段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7.GPS作业时应采用快速静态模式观测,观测要求应符合表7-1的规定。表7-1E级GPS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技术指标级别 GPS-E级项目卫星高度角(°) ≥15观测时段数(个) ≥2数据采样间隔(S) 15~60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15时段长度(min) ≥60有效观测卫星数≥4PDOP≤67.2.2首级GPS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布网原则一、技术要求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可考虑先布设四等GPS网,而后再用导线测量或动态GPS-RTK进行控制加密,以满足河涌、管网测量要求。四等GPS网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7-2四等GPS网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四等2≤10≤101/45000注:1、当边长<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20mm;2、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二、布网原则1.测区及周围地形地物分布情况,GPS点位选在交通便利、易于使用的地方,为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并能长期保存。选取城市周边的若干个国家三等控制点或其他三等以上等级控制点作为起算点。2.GPS网应有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亦可采用附和路线形式构成。3.为了求定GPS点在地面坐标系的坐标,应联测若干个高等级控制点,联测3~5个水准高程点。7.2.3选点的基本要求依据测区小比例尺地形图,首先在图上按均匀分布的原则选定GPS点,保证每平方公里有四个稳固可长期保存的一级导线以上的控制点,经实地踏勘,实地确定GPS点的点位。其选点应复合下列要求:(1)点位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应有1个以上的通视方向,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和联测。(2)点位应选设在易于安置接收设备和便于操作的地方,且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大于10°~15°,以减弱对流层折射的影响。(3)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距离不得小于200m,离高压输电线距离不得小于50m;并尽量避免大面积水域,以减弱多路径误差的影响。(4)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有利于用其他测量手段联测或扩展。(5)点位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GPS点应埋设永久性标石,点位埋设好后,应按一定编码进行编号,并做好详细的点之记(具体埋设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7.2.4GPS接收机选择原则(1)可靠性高,接收机本身产生的周跳、半周跳和1/4周跳极少;(2)耐用性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5000h;(3)精度高,单频机达到1cm+2×10-6D,双频机达到5mm+1×10-6D;(4)卫星跟踪性能良好不易失真;(5)多功能,既能用于静态、快速静态和动态测量,又能担任DGPS和GIS任务;(6)具有12通道,在海、陆、空应用时,都能跟踪全部可见卫星;(7)较低的C/A码测距噪声(≤10cm)和载波相位噪声(<1mm.);(8)具有削弱多路径误差的功能;(9)较高的原始数据率(最好是20次/s),以便在高动态条件下应用;(10)较大的存储器(10Mb),以便用于动态测量;(11)体积小(<2000cm3),重量轻(<2kg),攻耗低(<10W);(12)工作温度在-30°~+70°7.2.5多台接收机测设方案一、同步网当投入作业的接收机数目多于二台时,就可以在同一时段内,几个测站上的接收机同步观测共视卫星。此时,由同步观测边所构成的几何图形,称为同步网,或称作同步环路。不过在S条基线中,只有m-1条独立基线,其余基线均可由独立基线多台接收机的同步网测设方线推算而得,属于非独立基线。同一条基线,其直接解算结果与独立基线推算所得结果之差,就产生了所谓坐标闭合差条件,用它可评判同步网的观测质量。二、异步网由多个同步网相互连接的GPS网,称作异步网。同步网之间的连接方式有以下三种。1.点连式;2.边连式;3.混连式。在上述三种连接方案中:第1种工作量最小,但无重复基线检核;第2种工作量最大,检核条件亦最多;第3种比较灵活,工作量与检核条件比较适中。7.2.6外业观测GPS外业观测是利用接收机接收来自GPS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它是外业阶段的核心工作,包括准备工作、天线设置、接收机操作、气象数据观测、测站记薄等项内容。GPS接收机观测前的检视一、接收设备及其检验GPS接收机外出观测前,应进行以下检视:一般检视:检查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各部件是否完好等;通电检视:检测电源信号是否正常,按键和显示是否正常,能否自测及锁定卫星的快慢等;实测检视:应进行GPS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测试,光学对点器应经常进行检测等。二、制定实测方案实测方案则是依据接收机的台数和点位的分布特点,充分考虑到测区交通和地理环境,精心安排多台接收机进行的同步观测计划。三、观测注意事项1.出发前应检查电池容量及内存是否充足,设备配件是否齐全;天线应对中、整平,使圆气泡居中,对中误差应≤3mm。2.开始观测前,应在天线两侧分别量取天线高一次,取一平均值,关机前同样量取天线高两次取均值,两次均值的差值不得大于3mm,并取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记录到观测手簿中。3.观测正常后,应及时填写测量手簿中的各项内容:日期、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接收卫星数、卫星号等。4.观测过程中,作业员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防止仪器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他人或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严禁在接收机天线旁使用手机和对讲机,防止干扰卫星信号。5.S网采用边联式布网或点联式与边联式混合布网,外业观测作业应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且每个点的重复设站数应大于1.6,并认真填写外业测量手薄,将每天观测数据及时通讯至计算机上,及时进行基线解算。6.密定位测量时,卫星高度截止角宜选定在15°左右。四、天线安置天线要尽量利用脚架安置,直接在点上对中。当控制点上建有寻常标时,应在安置天线之前先放倒觇标或采取其它措施。天线安置后,应在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五、观测作业观测作业的主要任务是捕获GPS卫星信号,并对其进行跟踪、处理和量测,以获得所需要的定位信息和观测数据。六、外业成果记录在外业观测过程中,所有信息资料和观测数据都要妥善记录。记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观测记录;2.测量手簿。7.2.7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及处理一、外业检核技术要求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是外业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每当观测任务结束,必须对观测数据的质量进行分析并作出评价,以确保观测成果和定位结果的预期精度。对8km以内的基线,必须采用双差固定解,30km以内的基线,可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择最优结果,对30km及其以上的基线,可采用三差解作为基线解算的最终结果。二、野外数据检核1.每个时段同步边观测数据的检核(1)数据剔除率;(2)平差值中的误差。2.重复观测边的检核3.环闭合差的检核4.同步观测环检核三、数据后处理1.观测数据的预处理(1)数据传输;(2)数据分流;(3)统一数据文件格式;(4)卫星轨道的标准化;(5)探测周跳、修复载波相位观测值;(6)对观测值进行必要改正。2.平差计算(1)基线向量或多站网平差计算;(2)GPS网平差计算;(3)坐标系统的转换或与地面网的联合平差。四、技术总结与上交资料1.技术总结GPS测量工作结束后,需按要求编写技术总结报告,其内容包括:(1)测区范围与位置,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交通及电讯、电源等情况;(2)任务来源,测区已有测量情况,项目名称,施测目的和基本精度要求;(3)施测单位,施测起讫时间,技术依据,作业人员情况;(4)接收设备类型与数量以及检验情况;(5)选点所遇障碍物和环境影响的评价,埋石与重合点情况;(6)观测方法要点与补测、重测情况,以及野外作业发生与存在问题的说明;(7)野外数据检核,起算数据情况和数据后处理内容、方法及软件情况;(8)工作量、工日及定额计算;(9)方案实施与规范执行情况;(10)上交成果尚存问题和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11)各种附表与附图。2.上交资料GPS测量任务完成后,应上交下列资料:(1)测量任务书与专业设计书;(2)点之记、环视图和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3)卫星可见性预报表和观测计划;(4)外业观测记录(包括原始记录的存储介质及其备份)、测量手薄及其它记录(包括偏心观测);(5)接收设备、气象及其它仪器的检验资料;(6)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及野外检核计算资料;(7)数据加工处理中生成的文件(含磁盘文件)、资料和成果表;(8)GPS网展点图;(9)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报告。7.3导线控制测量在***规划部门提供的首级控制点和GPS控制点的基础上,按照“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可布设一、二、三级导线网作为本次工程的基本控制网。7.3.1导线主要技术要求表7-3导线布设要求等级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级3.6300≤±15≤±5≤1/14000二级2.4200≤±15≤±8≤1/10000三级1.5120≤±15≤±12≤1/60007.3.2导线测量外业一、选点、埋石城市导线网点位布设采用实地踏勘和图上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布设方案。点位应均匀分布在道路或河涌的两侧,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宜保存便于观测,并不受旁折光的影响。标石类型按城市导线点埋设规范要求。选点、埋石完毕,应作好详细的控制点点之记并绘制导线网略图,以方便今后使用。二、导线点点号编制一、二、三级导线点编号分别采用大写字母“I”、“II”、“III”加阿拉伯数字组成。三、外业观测外业施测可使用6"级或6"级以上级别的全站仪,在开始作业前应对仪器进行相关检验。一、二、三级导线其具体要求按表7-4执行。表7-4一、二、三级导线观测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角度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距离测回数2"6"一级≤±5242二级≤±8131三级≤±12121注:n为测站数。7.3.3内业计算外业观测结束后,记录数据由电子手簿通讯至微机中,经检查核对后进行边长概算、平差计算,并采用严密平差方法进行平差。7.4GPS-RTK控制测量7.4.1技术要求采用实时RTK-GPS测量应执行下列规定:测区第一次设置基准站或重新设置基准站后,必须联测一个已知坐标点作为检核,当检核精度满足控制等级时,方可作业。测量时置信程度必须设置在99.9%,在固定解状态为HRMS≤0.02、VRMS≤0.02时方可数据采集。对于没有检核条件的测量点,应分不同时间段进行重复测量,以避免测错。每点测量应在重置整周模糊度的情况下分别测量两次,两次成果较差(B,L)应小于0.02″,(H)应小于5cm,大于较差的应返工重测,成果取中数。RTK-GPS图根控制测量,基站应架设在等级控制点上,并应采用能够覆盖测区的至少5个控制点进行校准。7.4.2观测实施要点(1)点位选在视野开阔处,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度。(2)点位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和高压输电线,离高压线不少于50m,离发射源距离不少于200m。(3)RTK基准点的精度等级不得低于四等,最大作业半径为10km。(4)RTK接收机技术指标应为: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10mm+2ppm×D),观测量为载波相位。(5)用于RTK基准点求解WGS-84坐标系到***坐标系的转换参数,所选参考点覆盖待测点的整个测区,转换后各点的残差分量小于5cm。(6)RTK观测采用单基站的方式,观测时流动站的架设应稳固,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不得存在大功率的信号干扰区。(7)RTK观测的采样率为1s,每次测量的历元数小于10个。每点观测时间不低于3分钟,观测的平面精度≤2cm。必须联测周边已有同等级以上的控制点。检测高等级控制点时,其点位互差≤5cm,检测同等级控制点时,其点位互差≤7cm。(8)RTK观测结束后应按照A4纸张规格输出GPS野外手簿报表,并装订成册。7.5四等水准高程控制测量7.5.1技术要求在三等或三等以上等级水准点的基础上布设四等水准网作为高程控制,水准点的点位为GPS控制点、城市导线等的地面点位。水准网由GPS控制点、城市导线点和高等级水准点串联而成,形成附和或闭合水准网或节点网。四等水准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表7-5四等水准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点位高程中误差(mm)全中误差(m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四等20±10±20注:其中L为附合路线长度,以km计。7.5.2观测实施水准观测可以使用S3型水准仪、木质区格式水准尺。仪器和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在作业开始的第一周内应每天测定一次,i角稳定后可每隔15d测定一次,i角不得大于20";水准尺的米间隔平均真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0.50mm,对于线条式因瓦标尺不应大于0.10mm。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应采用中丝读数法,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观测记录可以采用规定的手簿记录并统一编号,其观测要求见下表:表7-6四等水准观测要求等级路线长度(km)视距(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差累计差(m)四等15≤100≤5.0≤10.07.5.3平差计算水准测量内业平差计算采用正版平差软件进行。八、水污染源调查工作对各子包调查区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疗污水、畜禽养殖业污水以及第三产业污水的位置、行业、排污口,以及污水去向等进行调查,是本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调查内容参照《茅台酒厂排水管道探测项目项目数据标准》执行。8.1水污染源调查工作的原则8.1.1客观公正原则水污染源调查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其数据成果必须客观公正。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实施调查中坚持科学的态度,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地真实地反映现实的情况,不偏不倚。8.1.2全面详细原则为了建立全市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资料的全面详细是一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