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2019试题1.2人口迁移-1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2019试题1.2人口迁移-1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2019试题1.2人口迁移-1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2019试题1.2人口迁移-1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2019试题1.2人口迁移-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人口迁移考点基础练考点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参观游览世博园。”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D.丁说:“我是去上海采购。”2.以下关于二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战后世界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B.澳洲、美洲在二战前后一直为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入地C.欧洲、亚洲、非洲一直为人口的迁出区D.一直由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之和。下图甲、乙为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和“人口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如果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②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C.③时人口数量增长最多 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4.根据图乙判断该城市人口开始呈现正增长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京、沪 B.黑、吉 C.粤、鄂 D.渝、黔6.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7.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答案】1.B2.A3.B

4.C5.C

6.D

7.A【详解】1.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据此可知,甲去上海旅游、丙去上海谈业务、丁去上海采购,说明短期内还会回到居住地,ACD错误;乙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发生了长期的改变,B正确。故选B。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为了务工就业,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A正确;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二战前,由于殖民主义扩张,人口迁移主要是旧大陆迁往新大陆,澳洲、美洲在二战前作为新大陆成为迁入区,二战后澳洲、北美洲由于经济水平高成为人口的主要迁入区,二战后南美洲因经济水平低成为迁出区,B错误;二战前:欧洲、亚洲、非洲作为旧大陆成为迁出区;二战后:欧洲经济水平高成为人口的主要迁入区,亚洲、非洲因经济水平低成为迁出区,C错误;二战前的人口迁移主要和地理大发现有关,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3.据图甲分析可知,从②到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总数增加,③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人口总数达最大值;③到⑤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总数一直减少,⑤点时停止减少。由于②到③时期的增长率大且历时长,③到⑤时期负增长率小且历时短,故②到③时期的增长人口数量大于③到⑤时期减少的人口数量,故②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4.人口增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据乙图可知,①②时期,人口增长率为负值,AB排除;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且绝对值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所以呈现正增长,C正确;④时期人口增长率更大,不是开始时期,D错误。故选C。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所以选C。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沪、津三地“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六普”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主要城市群所在地的“七普”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平均薪资水平更高的城市群集聚,A正确,D错误;中西部地区的“七普”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误;没有体现向沿长江带集聚,C错误。所以选A。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下图示意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8.影响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政治文化 C.政策 D.经济9.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地区间交通运输的发展 B.加大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减小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D.扩大了地区间思想、文化的差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相比,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与2010年相比,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缓慢 B.环境污染严重 C.生育政策限制 D.医疗卫生事业落后11.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公布,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其最重要的意义是(

)A.引导人口区域合理分布 B.提高人口素质C.平衡人口性别比 D.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据此回答问题。12.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

)A.河北北京 B.吉林海南 C.新疆河南 D.湖北河北13.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养老设施 B.投靠子女 C.气候条件 D.经济因素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广东省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其中Ⅰ、Ⅱ是影响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两个重要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影响该地区人地关系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②气候变化③农业技术④基础设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Ⅰ阶段农村地区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现为(

)A.人口流失比较严重 B.经济发展迅速 C.农民返乡意愿强烈 D.人地矛盾加剧16.促使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关键原因包括(

)①户籍制度调整②农民收入提高③生态环境转好④人口大量迁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8.D

9.A10.A

11.D12.B

13.C14.B

15.A

16.D【解析】8.80年代以来,受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影响,东部地区和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导致人口由中西部向东部,由乡村向城市地区迁移,因此经济因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D正确。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与自然环境、政治文化、政策等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9.人口迁移促进了地区间交通运输的发展,A正确;缓解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加大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B错误;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减小了迁出地的就业压力,C错误;加强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缩小了地区间思想、文化的差异,D错误。故选A。10.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东北地区传统工业不断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出生率有所下降;迁出人口增加,导致人口所占比重下降,A正确;传统工业在转型过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B错误;我国近些年来人口生育政策由限制到放开,C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D错误。故答案选A。11.由所学知识可知,实施一对夫妻可生三个子女政策,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出生率,缓解老龄化,改善人口年龄结构,D正确。与引导人口区域合理分布,提高人口素质,平衡人口性别比关系不大,ABC错误。故答案选D。12.根据材料所给信息推断,影响“候鸟老人”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因此我国“候鸟老人”的迁徙应发生在南北方省区之间。故选B。13.“‘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说明其迁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夏季,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候鸟老人”向北方迁移;冬季,北方气候寒冷,“候鸟老人”迁往南方地区。故选C。14.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区人地关系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与农村住宅的关系上。广东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农村地区出现人口城镇化和就业非农化特征,①正确;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农村宅基地建房热情提高,但由于人口迁出,房屋利用效率较低,农村住宅出现空置、闲置等特征,④正确;气候变化对该地区人地关系改变的影响不大,②错误;农业技术主要针对农业生产,与该地区人地关系变化基本无关,③错误。故选B。15.I阶段人口城镇化,就业非农化,使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人口流失比重严重,A正确;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农村人口迁入,农村经济发展并不迅速,C错误;此阶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要高于农村地区,城市的拉力作用仍然显著,农民返乡意愿并不强烈,C错误。由于大量农村人口迁出,农村的人地矛盾得到缓和,D错误。故选A。16.读图可知,Ⅱ阶段农村住宅出现新增、自用、空置、闲置等特点,据此可推测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前提是农民收入增加,对住宅需求改善意愿提高,农村住宅出现新增、自用。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迁出,住宅出现空置、闲置,②④正确。生态环境转好,户籍制度调整对形成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的影响较小,①③错误。故选D。提升综合练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热播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海固人民在国家政策的号召支持下,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平原灌溉区,进行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简称(位置见下图),1972年该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2020年随着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西海固地区降水量小的原因是____,蒸发量大的原因是____。说明西海固地区成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的自然原因。(3)分析宁夏北部地区吸引“生态移民”迁入所具备的条件。【答案】17.(1)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很难到达

纬度低,气温高;空气湿度小(2)山区地形崎岖,耕地不足;交通条件差;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3)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土地资源较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政策支持,资金充足;风俗习惯相近。【解析】(1)充足的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之一。“西海固”所处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很难到达,因而降水稀少。气温、风、大气湿度等是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西海固地区位于宁夏南部,纬度较低,气温高,利于水分蒸发;西海固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很难到达,空气湿度小。综上所述,西海固地区蒸发量大。(2)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因素。“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中的“山大沟深”说明该地以山地为主且地势起伏大,缺少平坦地形,因而耕地不足,交通条件差,影响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制约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3)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吸引”、“迁入地”,解题方向“所具备的条件”,关联知识点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结合材料,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组织答案。将材料“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平原灌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