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18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重点实验18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重点实验18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重点实验18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重点实验18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实验18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问题】对同一滑轮组装置,机械效率是否不变【猜想与假设】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被提升物体物重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绳、动滑轮、定滑轮、钩码若干;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①安装好滑轮组,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②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用刻度尺测量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填入表中;③算出、、,填入表格中;④改变钩码数量,重做两次实验,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数据记录次数钩码所受重力G/N提升高度h/m有用功/J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总功/J机械效率11.50.40.60.71.20.8471%230.41.21.21.21.4483%34.50.41.81.81.22.0488%【分析和论证】由1、2、3次实验可知,提升的钩码重力增加时,有用功增加,额外功基本不变(克服摩擦力及动滑轮重力做的功基本不变),由可知,机械效率会增大。【实验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吊的重物重力之间的关系(控制绕线方式相同,改变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②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大小的关系(控制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相同,改变动滑轮数量或换重力不同的动滑轮);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的关系(控制同一滑轮组的绕线方式相同,所提钩码重力相同,改变钩码上升的高度)。【交流与讨论】(1)测量拉力大小的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绳子目的(减小摩擦引起的误差),此时拉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承担重物绳子段数的判断:与动滑轮连接的段数即为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3)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物体的重力、动滑轮重力、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与绳子的绕法、绳子段数无关;(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力、减小机械间的摩擦。(5)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的分析:所测拉力偏小,机械效率偏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6)动滑轮重力、物重相同时所测机械效率不同的可能原因:绳子与滑轮或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不同。5.功的计算:有用功W有=Gh;总功W总=Fs6.机械效率的计算:①已知物重和拉力:η=eq\f(W有,W总)×100%=eq\f(Gh,Fs)×100%;②已知物重和动滑轮重:η=eq\f(W有,W总)×100%=eq\f(G,G动+G)×100%7.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s=nh9.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________提升物体的重力、________动滑轮的重力、减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10.可以省略的工具(刻度尺,省略后用η=eq\f(G,nF)×100%计算,反而能够提高精度)11.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的原因(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都不省功)【例2】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2)该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她没有考虑到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的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实验次数钩码重量G/N钩码上升高度h/m绳端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140.12.70.274%240.11.80.374%380.13.10.386%480.12.5_______________(4)通过比较(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段数无关.(5)通过比较(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7)汽车作为一种“机械”,提高效率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请你指出以下三种提高效率的方法中与实验(4)的结论同理的是.方法一:鼓励人们“拼车”出行,使汽车尽量装满乘客方法二: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方法三:经常给汽车做保养,保持良好润滑(8)完成实验后,小明发现绳端移动的距离始终与钩码提升高度有固定的倍数关系,于是他认为:钩码数量一定时,无论将钩码提升多高,都不影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芳则认为:钩码提升的高度不同,有用功就不同,机械效率就变化了.你认为的看法是正确的,理由.(9)在测拉力时某同学使弹簧测力计做加速直线运动,该同学测得的机械效率与正确操作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0)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的关系时,用到的物理方法为.(11)有同学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去掉一个测量工具反而能够减小实验误差,你认为可以去掉,去掉该测量工具后,机械效率可写为η=.INCLUDEPICT"【专题提升训练】1.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得出的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高度/c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cm12101.22025102.720A.此实验中至少需要2个动滑轮B.第1次实验过程中机械所做有用功为20JC.第2次实验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3.3%D.比较两次实验说明同一机械提升货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2.小明在课外兴趣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用同一套滑轮组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那么他想探究的是: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A.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B.动滑轮的重力C.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D.所用拉力大小3.小华用图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为测量方便,让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时读数B.弹簧测力计对绳子的拉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增大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可以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D.增大物体重力与动滑轮重力的比值,可以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计绳重和摩擦)4.下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下,重6N的物体2s内匀速上升0.1m,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示(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NB.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05m/sC.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0.12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83.3%5.如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8N.实验时要向上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___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2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的距离为______cm;全程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若仅减少钩码的个数(忽略绳重和器材之间的摩擦力),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滑轮组进行了4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钩码提升的高度拉力绳端移动的距离机械效率11.00.10.322.00.11.00.333.00.11.40.343.00.21.40.6(1)实验过程中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量计。第一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读出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2)第二次实验中,提升钩码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3)分析1、2、3次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4)机械效率是机械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___________。A.增大绳重B.减轻动滑轮重C.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D.改变绳子的绕线方式7.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物体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120.110.366.7%230.11.40.371.4%340.11.80.3(1)表格内的第3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这次数据是用图14所示__________中(选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_________。8.如图所示,是小俊同学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时的实验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2)图丙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不计摩擦及绳重,若动滑轮重1.8N,此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3)如图做了甲、乙、丙三次实验,可知是为了探究_____因素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9.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表:物理量实验次数钩码总重G/N钩码上升的度h/m高跳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140.11.80.3260.12.40.383%340.11.41.557%440.21.41.057%(1)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动滑轮重为______N;(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图______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图______做的(选填“a“、“b”或“c”);(3)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______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4)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10.小宇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图中每个滑轮的重相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重力G和拉力F,并记下钩码和测力计的起始位置,用刻度尺测出物体和绳端移动距离。实验次数物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110.10.60.283.3210.10.40.462.5320.10.650.476.9410.20.60.4①(1)小宇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读数很不方便,他便在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同组的小玲同学指出他这样测出的数据是错误的,对测量的结果影响比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2)小宇纠正错误后,把每次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并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则①的数据是_________。(3)分析表中数据知道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请说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________(说出一种即可)。11.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次数物重G/N物体上升的高度h/cm测力计的示数F/N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机械效率η1250.91574.1%22100.93074.1%34101.73078.4%46102.530(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与所提物体的重力大小______;(均选填“有关”或“无关”)(2)算出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_;(3)如果换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把同一重物提升相同高度,需要做的额外功更______,所以机械效率更______;(均选填“大”或“小”)(4)关于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提升越重的物体,机械效率越大B.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一定越大C.额外功越大,机械效率一定越小D.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恒定不变的(5)在正确操作该实验时,应该沿着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若某同学在实验时加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则所测得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正确操作实验相比将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12.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兵与同学们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距离/c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机械效率12100.83083.3%24101.530①3610②3090.9%(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并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2)表格中编号①处的数据为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编号②处的数据为_______(观察丙图);(3)分析数据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时,提升的物重增加时,所做的额外功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分析数据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可能比较符合的图是___________。A.B.C.D.重点实验18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问题】对同一滑轮组装置,机械效率是否不变【猜想与假设】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被提升物体物重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绳、动滑轮、定滑轮、钩码若干;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①安装好滑轮组,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②缓慢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用刻度尺测量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填入表中;③算出、、,填入表格中;④改变钩码数量,重做两次实验,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数据记录次数钩码所受重力G/N提升高度h/m有用功/J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总功/J机械效率11.50.40.60.71.20.8471%230.41.21.21.21.4483%34.50.41.81.81.22.0488%【分析和论证】由1、2、3次实验可知,提升的钩码重力增加时,有用功增加,额外功基本不变(克服摩擦力及动滑轮重力做的功基本不变),由可知,机械效率会增大。【实验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吊的重物重力之间的关系(控制绕线方式相同,改变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②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大小的关系(控制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相同,改变动滑轮数量或换重力不同的动滑轮);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的关系(控制同一滑轮组的绕线方式相同,所提钩码重力相同,改变钩码上升的高度)。【交流与讨论】(1)测量拉力大小的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绳子目的(减小摩擦引起的误差),此时拉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承担重物绳子段数的判断:与动滑轮连接的段数即为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3)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物体的重力、动滑轮重力、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与绳子的绕法、绳子段数无关;(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力、减小机械间的摩擦。(5)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的分析:所测拉力偏小,机械效率偏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6)动滑轮重力、物重相同时所测机械效率不同的可能原因:绳子与滑轮或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不同。5.功的计算:有用功W有=Gh;总功W总=Fs6.机械效率的计算:①已知物重和拉力:η=eq\f(W有,W总)×100%=eq\f(Gh,Fs)×100%;②已知物重和动滑轮重:η=eq\f(W有,W总)×100%=eq\f(G,G动+G)×100%7.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s=nh9.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________提升物体的重力、________动滑轮的重力、减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10.可以省略的工具(刻度尺,省略后用η=eq\f(G,nF)×100%计算,反而能够提高精度)11.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的原因(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都不省功)【例2】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2)该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她没有考虑到摩擦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的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实验次数钩码重量G/N钩码上升高度h/m绳端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140.12.70.274%240.11.80.374%380.13.10.386%480.12.5_______________(4)通过比较1、2(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段数无关.(5)通过比较2、3(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或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7)汽车作为一种“机械”,提高效率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请你指出以下三种提高效率的方法中与实验(4)的结论同理的是方法一.方法一:鼓励人们“拼车”出行,使汽车尽量装满乘客方法二: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方法三:经常给汽车做保养,保持良好润滑(8)完成实验后,小明发现绳端移动的距离始终与钩码提升高度有固定的倍数关系,于是他认为:钩码数量一定时,无论将钩码提升多高,都不影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芳则认为:钩码提升的高度不同,有用功就不同,机械效率就变化了.你认为小明的看法是正确的,理由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为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9)在测拉力时某同学使弹簧测力计做加速直线运动,该同学测得的机械效率与正确操作相比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0)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的关系时,用到的物理方法为控制变量法.(11)有同学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去掉一个测量工具反而能够减小实验误差,你认为可以去掉刻度尺,去掉该测量工具后,机械效率可写为η=.INCLUDEPICT"【专题提升训练】1.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得出的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高度/c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cm12101.22025102.720A.此实验中至少需要2个动滑轮B.第1次实验过程中机械所做有用功为20JC.第2次实验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3.3%D.比较两次实验说明同一机械提升货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2.小明在课外兴趣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用同一套滑轮组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那么他想探究的是: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下列哪个因素的关系()A.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B.动滑轮的重力C.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D.所用拉力大小3.小华用图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为测量方便,让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时读数B.弹簧测力计对绳子的拉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增大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可以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D.增大物体重力与动滑轮重力的比值,可以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计绳重和摩擦)4.下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下,重6N的物体2s内匀速上升0.1m,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示(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NB.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05m/sC.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0.12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83.3%5.如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8N.实验时要向上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___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2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的距离为______cm;全程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若仅减少钩码的个数(忽略绳重和器材之间的摩擦力),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滑轮组进行了4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钩码提升的高度拉力绳端移动的距离机械效率11.00.10.322.00.11.00.333.00.11.40.343.00.21.40.6(1)实验过程中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量计。第一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读出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2)第二次实验中,提升钩码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3)分析1、2、3次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4)机械效率是机械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___________。A.增大绳重B.减轻动滑轮重C.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D.改变绳子的绕线方式7.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物体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120.110.366.7%230.11.40.371.4%340.11.80.3(1)表格内的第3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这次数据是用图14所示__________中(选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_________。8.如图所示,是小俊同学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时的实验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2)图丙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不计摩擦及绳重,若动滑轮重1.8N,此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3)如图做了甲、乙、丙三次实验,可知是为了探究_____因素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9.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表:物理量实验次数钩码总重G/N钩码上升的度h/m高跳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140.11.80.3260.12.40.383%340.11.41.557%440.21.41.057%(1)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动滑轮重为______N;(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图______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图______做的(选填“a“、“b”或“c”);(3)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______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4)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10.小宇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图中每个滑轮的重相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重力G和拉力F,并记下钩码和测力计的起始位置,用刻度尺测出物体和绳端移动距离。实验次数物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110.10.60.283.3210.10.40.462.5320.10.650.476.9410.20.60.4①(1)小宇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读数很不方便,他便在测力计静止时读数,同组的小玲同学指出他这样测出的数据是错误的,对测量的结果影响比较大,原因是___________;(2)小宇纠正错误后,把每次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并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则①的数据是_________。(3)分析表中数据知道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请说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________(说出一种即可)。11.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次数物重G/N物体上升的高度h/cm测力计的示数F/N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机械效率η1250.91574.1%22100.93074.1%34101.73078.4%46102.530(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与所提物体的重力大小______;(均选填“有关”或“无关”)(2)算出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_;(3)如果换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把同一重物提升相同高度,需要做的额外功更______,所以机械效率更______;(均选填“大”或“小”)(4)关于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提升越重的物体,机械效率越大B.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一定越大C.额外功越大,机械效率一定越小D.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恒定不变的(5)在正确操作该实验时,应该沿着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若某同学在实验时加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则所测得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正确操作实验相比将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12.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兵与同学们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距离/c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机械效率12100.83083.3%24101.530①3610②3090.9%(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并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2)表格中编号①处的数据为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编号②处的数据为_______(观察丙图);(3)分析数据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时,提升的物重增加时,所做的额外功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分析数据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可能比较符合的图是___________。A.B.C.D.参考答案1.D【解析】A.分析数据知道,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2倍,故应有2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所以,动滑轮要有1个,定滑轮要有1个,共需要2个滑轮来组成滑轮组,故A错误;B.由知道,第1次实验过程中机械所做有用功故B错误;C.第二次的机械效率为故C错误;D.将数据代入第一次的机械效率与C比较知道,说明同一机械提升货物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故D正确。故选D。2.A【解析】滑轮组在竖直拉动物体时,机械效率与滑轮重、物重有关,与提升高度、拉力大小无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由甲乙图对比是物重不同,则探究的是物重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故选A。3.D【解析】A.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需要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不能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故A错误;B.弹簧测力计对绳子的拉力,作用在绳子上;物体的重力,作用在提升的物体上,即二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使用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滑轮的机械效率η=增大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不能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故C错误;D.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增大物体重力与动滑轮重力的比值,可以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故D正确。故选D。4.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拉力端移动的距离,利用求拉力做的总功,再利用求功率;已知物体的重力和上升高度,利用求有用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解答: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N,故A正确;物体2s内匀速上升0.1m,物体上升的速度为,故B正确;n=3,拉力端端移动距离,拉力做的总功为:;拉力的功率为:,故C错误;拉力做的有用功为:;滑轮组机械效率为:.故D正确;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根据题图确定n的大小(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是本题的突破口,灵活选用公式计算是关键.5.匀速3.260.16减小【解析】[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的,这样示数才会稳定,所读出的数值才等于拉力的大小。[2]由图知道,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指针指在3N下1格处,故读作3.2N。[3]由图知道,有三段绳子承担物重,即n=3,所以,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的距离s=nh=3×2cm=6cm[4]由W有=Gh知道,全程做的有用功是W有=Gh=8N×0.02m=0.16J[5]由

可知,当钩码个数减少时,物重G减小,则机械效率减小。6.匀速0.60.2高无关B【解析】(1)[1]为了使弹簧测量计的示数与于拉力的大小相等,需要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示数为0.6N。(2)[3]第二次实验中,提升钩码所做的有用功为[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5]由1、2、3次实验数据可知,钩码由增加到时,机械效率从提升到,由此可见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6]由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钩码提升的高度由增加到时,机械效率始终是,由此可见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无关。(4)[7]在忽略摩擦力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公式可见,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所受重力、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要提高机械效率,可以减轻动滑轮质量。故选B。7.74.1%甲增加物体的重力【解析】(1)[1]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2]由可得,承担物重绳子的股数图甲中承担物重绳子的股数为2,故使用的是装置甲。(2)[3]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知,对于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因此增加物体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8.2.475%被提升物体重力【解析】(1)[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2]图丙中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大小为2.4N。[3]图丙绳子股数n=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4]如图甲、乙、丙三次实验,使用的是同一个滑轮组,改变的是钩码的重力,所以是为了探究被提升物体重力因素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9.74%1.4bc增加物重越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