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案-苏教版_第1页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案-苏教版_第2页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案-苏教版_第3页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案-苏教版_第4页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教案-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天下耳目东坡词》教案江苏省东台中学徐长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苏轼词以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以曲笔写胸臆的写作特色。.通过与温庭筠、柳永等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之处。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激疑、探究的方法解读文本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苏轼贬谪黄州时复杂的心境及思想的变化。体悟苏轼乐观自信的豁达胸襟和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人格之美。【教学设想】.《“新天下耳目”的轼词》选自《唐诗宋词选读》,我认为选修与必修的教法应有以下几点不同:()量上的不同,必修是学步走,选修是快步走。必修一堂课可以精讲一首词,选修略读多首词。()必修“授之以渔”,选修就应当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即将必修阶段所学知识迁移、拓展,并对归纳出来的学习方法进行验证和修正。()由必修到选修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通过选修可以进一步认识一个作家、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创作特色。不必在字词上作过多纠缠。()通过选修,可以努力让学生从哲学和美学的更高层面来把握相关作品。.将《卜算子》和《定风波》横向“打通”,体会苏轼贬谪黄州时的复杂心境,了解苏轼在黄州的思想转变过程;将婉约约词与豪放词打通,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新”在何处;速读《江城子》将苏轼的豪放与多情打通,全面了解苏轼的人格魅力。.将必修和选修打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词、句作出自己的解读,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诗歌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点:探究苏轼词“新天下耳目”之处。【教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板书)“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由《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必修二我们曾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传达出苏轼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倾诉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远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我们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想见风流人物的豪放气概,并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我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用苏轼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首“壮词”。我将同学们接触过的苏轼作品列了一个表江城子十年生死 年正月水调歌头 年八月卜算子 年二月(或惠州)水龙吟 年春末定风波 年三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年七月前赤壁赋 年秋后赤壁赋 年冬从表中可以看出,年是苏轼创作的颠峰。这是苏轼到黄州的两年后。“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天末怀李白》命运顺达的人写不出好文章,在创作颠峰的到来之前,苏轼刚刚经历了一次人生的重大挫折鸟台诗案,系狱一百三十天,年正月初一被贬黄州,二月才到达。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初到黄州,苏轼境况和心情如何?二、探究《卜算子》必修阶段我们掌握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四维”是什么?诵读、背景、意象、词句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探究一维,诵读、用意象探究上片、用词句探究下片、背景。其他小组补充).指名诵读并确定诗歌类型(最好能背诵)咏物词(托物言志).根据意象探究上片()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为孤鸿的出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意象有“缺月”疏桐”“幽人”“孤鸿”。营造的意境:残缺之月,疏落孤桐,夜深人静,幽人徘徊、孤鸿盘旋。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孤独痛苦的感情。()词语探究下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孤鸿是什么样的形象?惊省拣寂寞冷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寂寞寒冷,却仍择地而栖。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双关比喻象征手法,写鸿也是写自己。(曲笔).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什么人格精神?面对挫折和苦难仍然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肯同流合污,洁身自好。(板书)人格之美联系必修五培根《论厄运》“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背景探究:这首词写于年月,苏轼刚到黄州。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有孤独,也有自喜、自赏。.齐读《卜算子》,读出情感变化:孤独伤感赞叹初到黄州,面对挫折和苦难,苏轼自有一份难言的孤独和痛苦。两年后,苏轼的心境发生了什么变化?三、探究《定风波》.合作探究。要求: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诵读背景意象词句,其他小组补充).诵读并确定诗歌类型叙事抒情(即景抒情,借事明理).背景:苏轼到黄州两年后.根据意象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卜算子》主要意象是孤鸿,而本词的意象是词人自己。诗人自己就是抒情主人公。写的是词人的自我形象。()上片描绘了一个怎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沉着、豪迈、通达、淡定、自信、乐观、豁达……)的抒情主体形象。.词句探究,说说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这句中的“穿”和“打”显得很有力度,极言雨急雨大。但在这急风急雨中苏轼却觉得一点都无所谓,可见他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乐观!()“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句中的“莫听”,“何妨”,我们可以想象苏轼吟啸自若,缓步而行的情景。反映了苏轼在风雨面前坦然处之,泰然自若的旷达情怀。()“竹杖芒鞋轻胜马”,苏轼一身野服打扮,“轻”字体现诗人内心的轻松,从侧面透露了作者喜好自然、无拘无束的性格。()词中苏轼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语双关,“以曲笔写胸臆”是本词的主要写作特色。“烟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指政治上的风雨。“任”字,表现出苏轼要坦然面对风雨的信心与决心。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然,坦然处之。()“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最后要用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呢?政治舞台上的晴雨表升沉不定,不如归去,做一个老百姓,过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生活。这种理解与前面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表现的情绪以及轼一贯的气质并不吻合。这里要表达的是,风雨没有改变我苏轼,我回头看我走过的路,虽然经过一段风雨的萧瑟遭遇,但是,对我而言,“也无风雨也无晴”,晴天也好,雨天也好,我都能泰然处之,任其自然。同学们赞同哪种观点呢?.在苏轼现存的多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了余次,这是深可玩味的现象。同学们课后可以参阅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庄子的《逍遥游》以及《赤壁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苏轼究竟欲归何处。提示:苏轼和庄子的“归”一样吗?(庄子是回避现实,苏轼是超越现实。).教师小结:这首词通过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在种种打击和挫折面前不退缩、不丧气,坦然处之的旷达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不仅给我们以文学之美的享受,也给我们哲学的启示和精神的滋养。我们从《定风波》和苏轼的其他诗词中获得了怎样的精神滋养?请小组讨论交流,结合实际谈谈体会。以坦荡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雨(板书)人性之美或胸襟之美.体会哲学之美“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在苏轼的作品中并不少见,请举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可见,苏轼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之美、人格之美、人性之美,还闪耀着哲学的理性光芒哲学之美。(板书).横向“打通”《卜算子》和《定风波》,体会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从《卜算子》到《定风波》,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是:孤独伤感从容淡定乌台诗案前,苏轼这个乐呵呵的大名人是有很多很多朋友的。日复一日的应酬,连篇累牍的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出事后,连累了二十多个朋友,朋友们都不敢和他来往了。一代名人混迹于樵夫渔民之间不被人认识。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追寻远逝的古人。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在反省中沉淀自己,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养成了“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引导惊世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苏轼突围》他像一只漂渺的孤鸿,从京城落在黄州冰冷的沙州,他又将抖去身上的尘埃和污泥,向着理想的天空高飞!.齐诵《定风波》,要读出从容和轻松。四、感受苏轼词的“新天下耳目”之处。.我们来做一个比较,看看《定风波》去掉“谁怕”“微冷”“归去”会是一个什么样?(多媒体展示去掉“谁怕”“微冷”“归去”后形成的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唐五代词以小令和中调为主,北宋时,大量创作慢词,将音乐和文词的结合发挥到极致,词本来依赖音乐而形成,音乐是词的生命。苏轼的词在形式上突破传统音律的限制,以诗为词,满足自己抒发情感的需要,使词脱离音乐而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不再是音乐的附庸。突破了音律小令慢词文体.看“专题解读”。词本来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词风“香而软”。北宋时,柳永等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重在抒发个人情感,“以美取胜”。而苏轼选取博大壮阔之景,表达豪迈奔放之情,“以壮取胜”。转变了当时的词风,形成豪放词派。转变了词风悦情抒情言志.我们已学习了《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和《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唐五代词闺阁之怨、还有士大夫花前月下的闲愁。温庭筠的《菩萨蛮》代女子言,表现的是闺怨,冯延巳《鹊踏技》感时伤世的闲愁。北宋词表现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欧阳修的《踏莎行》表现的是天涯游子的离愁。柳永的《八声甘州》表现自己羁旅情思和情人的倚楼怅望,题材比较狭窄。苏轼把传统的男女之情扩大到手足之情、师友之情,而且常于其中饱和着广阔的社会内容。《念奴娇》通过怀古来写抱负、《定风波》通过记游来说理,表达重大社会题材,由花间到人间,从樽前到社会。扩大了题材,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扩大了题材闺阁男女社会“新”,使……新奇。《四库全书提要•东坡词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五、探究《江城子》新天下耳目的不仅是他的豪放词,他的婉约词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首词新在何处?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背景探究,由老师介绍(或请同学介绍)身高将近一米九的苏轼高唱大江东去确实气势磅礴,其实他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公元年,岁的王弗嫁给了岁的四川才子苏轼,年,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诗歌类型:悼亡词这首词直抒胸臆,请自由诵读,用一句俗概括语上下片的主要内容: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上片如何写思念之苦?()被思念折磨时间之长。十年,长时间挥之不去的思念。不敢去想又自难忘的痛苦的煎熬。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而是历时愈久思念之情就愈深、愈浓。()相隔遥远,无处倾诉的孤寂。词人自己的仕途坎坷、满腔悲愤无法向长眠地下的爱妻倾诉,亡妻也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词人诉说凄凉和孤寂。()因思念而人憔悴。宦海沉浮。“尘满面,鬓如霜”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下片记梦,“入梦”与“梦醒”(略讲)“小轩窗,正梳妆。”恩爱夫妻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妻子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虚实结合,反衬了现实中作者的孤寂和凄清。“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如果说作者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走过十年,那么,这辈子他也走不出思念妻子的情感围城了。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苦苦寻觅而不得的情况下才会张开了“梦”的翅膀寻觅理想的天堂。反衬了现实中思念的痛苦..如果说前两首词表现了苏轼的高洁、豁达和乐观的话,这首词表现了苏轼什么可贵的地方?多情!忠于爱情!情感之美课后参读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和宋贺铸《半死桐》“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比较它们在抒发悼亡情感上的异同。.苏轼的魅力是多方面的,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轼》,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轼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轼肯娶我。可见苏轼是很有人格魅力的。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孤高自赏的人格之美豪放豁达的人性之美多情浪漫的情感之美富有哲理的哲学之美这就是苏轼。.小结: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苏轼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来到黄冈,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逆境中奋起,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华丽的转身,进而走向创作的高峰。他的词唱山川形胜,咏古今兴废,颂夫妻情义,写手足思念,议时空生死,状朋友往还,字里行间总跳跃着词人生生不已的青春活力,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美好善良的宽广胸襟,以及恬然不羁的斯人情怀;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能唤起读者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与思考,“唤起人民的善心”。希望同学们能研究苏东坡、品味苏东坡、喜欢苏东坡。六、布置作业.《品读与探讨》第题:张炎《词源》说:“东坡次章质夫杨花《水龙吟》韵,机锋相摩,起句便合让东坡出一头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