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3一、项目概况 3二、研究依据及范围 4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第二章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状况分析 7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 7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8三、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问题 9第三章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一、项目建设背景 二、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三、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二、发展目标 第五章区域经济分析及预测概况 一、xxxx社会经济概况 二、xxxx区社会经济概况 三、xxxx经济形势基本判断与经济发展分析 四、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分析 五、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市场预测 第六章电子信息产业园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一、电子信息产业园总体布局 二、电子信息产业园功能分区 三、电子信息产业园用地规划 第七章电子信息产业园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一、道路交通系统体系规划 二、绿化景观体系规划 三、空间界面景观体系规划 四、市政工程体系规划 五、环境保护体系 六、消防设施体系 七、物流体系 2第八章环境保护研究 三、主要污染源治理规划 第九章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十章工程招标及管理 二、招投标原则 三、招标范围及方式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说明 四、融资风险及回避 第十二章财务效益分析 一、分析依据及相关参数 二、成本费用估算 四、项目财务效益分析 五、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六、经济评价结论 第十三章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四章开发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制订 一、本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发主要风险 二、主要风险的防范 第十五章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xxxx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效果园3一、项目概况xxxx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xxxx达福鑫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位于xxxxxxxx高科技工业园内,xxxx区九嶷大道与谷源路交界处。本项目计划总用地1200亩,分三期进行,第一期计划总用地面积331亩,建筑总面积400000平方米,其中新建轻工业厂房23栋,5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26000平方米;办公楼1栋,6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员工宿舍4栋,6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其他配套用房1栋,6层框结构,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5、项目总投资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00万元,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费用5000万元,土建工程费用29000万元,安装工程费用4000万元,其他基础配套设施费用5500万元,设备投资4000万元,其他费用15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二、研究依据及范围1、研究依据4(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规范》(9)《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规范》(0)《城市排水规划设计规范》(13)《湖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4)《湖南省重点工业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评价审杳办法(试行)》(15)《永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16)《永州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17)《xxxx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19)《xxxx区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xx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研究范围(1)依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法律、制度、政策、规程及规范,对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需求与社会背景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2)对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建设5方案及公用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3)对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及节能节水措施的建设进行分析,对项目运营期间就这些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4)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招投标及项目管理、项目建设的风险进行论证和分析;(5)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做出可行性研究的最终结论。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1-16经济指标一一期工程用地面积220668m²(331亩)建筑物占地面积1厂房占地面积2办公楼占地面积3员工宿舍占地面积4配套用房占地面积(二)绿化占地面积(三)道路占地面积(四)停车位占地面积二总建筑面积1厂房24栋2办公楼1栋3员工宿舍4栋4配套用房1栋三容积率四建筑密度五绿化率六园区道路七机动车停车泊位922辆非机动车停车泊位6469辆八总投资50000万元银行贷款20000万元贷款期限5年贷款年利率(二)自筹资金30000万元第二章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发7展状况分析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20世纪最后20年,以电子信息及其技术为先导和显著标志,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信息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信息产业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产生而形成的,信息产业既包括信息硬件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也包括信息设备提供与信息服务业,是一个横跨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特殊产业。现代信息产业的形成时间虽不长,但是其发展速度之快、扩展规模之广、影响力度之大,是过去任何产业部门的发展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国际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性,其全球性采购、全球性生产、全球性经销的趋势日益明鼠产业梯次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成为竟争力的关键因素。式开始崭露头角。几十年来,跨国公司获得了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凭借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和资金优势,逐渐成为行业的主导,成为世界经济发8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跨国公司在电信等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主导竞争规划势不可挡。(4)生产规模化和产品个性化成为主要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大部分都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达不到一定生产规模,产品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入门坎限越来越高,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很难形成真正有竟争力的产业。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个性化逐渐成为潮流,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点之一。(5)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流。目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在发展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技术。由上可以看出,21世纪,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最先进的生产力,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迅猛发展,各国都把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作为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来实施。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1、电子信息产业的成绩的贡献日益明显。20世纪09年代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增长速度居各工业部门首位。2003年电信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移动通信网络对固话业务的替代趋势逐渐显现;电信业的竟争日趋深入,包括小灵通和移动电话的竞争、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竞争、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竞争等;非语音业务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值业务成为电信运营商发展的重9(2)电子信息产品成为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出口政策,抓住扩大出口大好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出口市场进一步的拓宽,除巩固原有的出口渠道外(主要香港、美国、日木),现己扩大到南美、俄罗斯等地。(3)科研开发实力大大增强,许多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电子技术己进入数字技术阶段,1990年以来,每年取得科研成果2000多项。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产销量、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均有质的突破。(4)工业布局得到改善,劳动力结构有所提升。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几个大型的专业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域专业化的程度大于1,而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专门化率高达3.5,对周边辐射效应明显,并带动了周围关联产业的迅速发展,形成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具有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园区。(5)未来发展前景乐观。电子信息产业多年来为我国的信息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现代电子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用于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电子商务等各类新业务,促进了社会进步。三、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产业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a.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很小,不及美国比重的1/10。b.信息制造业的技术储备相对不足,创新能力较弱,创新的资金支持不足。c.总体技术水平还不高,关键技术进口依赖性大,特别是系统配套服务功能较差,国民经济各行业需要的装备类产品大部分依靠进口。d.信息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不少电子产品是对国外同类电子产品的模仿,更多的是直接引进国外技术,关键制造设备和现代化生产线基本上是以引进国外为主,关强。我国的软件产业刚刚发展,大量关键软件仍需要从国外进口,信息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方面为各部门、地区和企业提供IT和网络服务还显得不适应,网上交易和结算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我国毕竟有了一个良好的起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有一支有一定基础的队伍,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第三章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广东珠三角地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全球产业打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起来的,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优秀企业,随着产业不断升级,经济不断发展,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新的一轮产业转移势必到来。此次经济危机更是大大的推进了转移的速2、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基本规律术工人是稀缺资源。电子等轻工业是劳动密集企业,用工需求大,有丰区水电,房租等成本很高,生产型企业已不堪重负。要生存发展必须找3、永州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面临的机遇2007年5月2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在郴州召开了“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市委书记、市长座谈会”,专门研究部署“湘南大开发”事项;会议的主题是“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加快湘南地区的发展”。近期的9.6%提高到“十五”时期的10.4%,2006年达到11.8%,2007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13.8%。与此同时,全省及周边先进地区的发展却唯有“抢抓机遇和加快发展”。当前最为重要的是紧紧抓住国家和省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承“珠三角”的概念有“大珠三角”和“小珠三角”之分,“大珠三角”是指“广东、香港和澳门”,它们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中心,也在世界经济发展版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小珠三角”是指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惠州、中山、东莞、肇庆”9个市,2006年九市经济总量达到21470亿元,是湖南的3.2倍,占广东省经济总量的82.7%;而且珠三角地区集结了广东省绝大部分的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永州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具备一些得天独厚的准调整方案》的出台,进一步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低端产业的“倒逼效应”凸现,是永州借助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2006年9月1日,广东省第七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7.8%;调整后,深圳、广州最低工资标准居全国前两位。2005年广东省重新修订《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鼓励转移的产品目录中包括八大类、63种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和能源消耗型工业。同时,珠三角城市正着手建立起环保淘汰新机制,让那些在珠三角遭遇“环保瓶颈”的产业转移出去,以腾出空间,吸引高技术行业进入。永州位于湖南的最南端,毗邻广东,靠近港澳,是湖南距离广州最近的地级市;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永州靠近“珠三角”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二广高速建成后,永州到广州只有300多公里、3小时左右的车程,完全可以达至“朝发夕归”。广东积极的产业导向与永州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全可以形成“双赢”局面,使得我市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最大赢家。(2)资源优势:“珠三角”地区对原材料、能源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经济外向度逐步提高,为永州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供了大好机遇。一是土地资源,全市国土面积达2.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0.6%,居全省第二;永州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发程度低,环境污染少;境内少高山、多丘陵,且多为低山缓坡地形,只要推高填低,就可形成比较平整的低成本工业发展用地。二是矿藏资源,永州地处我国著名“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已探明的矿藏有55种,占全省矿种一半以上;已知矿床点632处,达到工业矿床的有80处,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15处,小型60处。锰、锡、稀土等矿藏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锰保有储量约为6800万吨,占全省的34.7%,居全省第二位,产量居全省第一位。三是电力资源,永州水能蕴藏量达218万千瓦,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以蓝山、江华、双牌等县为代表的永州水电业发展红红火火,既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必要的能源保障。此外,为夯实电力基础、改善电力结构、优化电力布局,市委、市政府加大了电力设施投入力度;一方面正加紧建设永州北500千伏、珠山220千伏和中心城区110千伏输变电站,江华河路口22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即将投产;另一方面正加紧做好永州火电厂的前期准备工作。(3)成本优势:“珠三角”地区不断增长的劳动力需求、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是永州充分发挥成本优势的大好机遇。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占珠三角地区全部用工需求的近30%,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总量,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加,每年大约需要150万外来劳动力;而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应只能依赖内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近年来,由于工资、地价、燃料和电力等费用飙升,珠三角地区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珠三角”上世纪80年代初期崛起的纺织、制鞋、食品、饮料、玩具等工业,在90年代初首先进入停滞期;接着,在8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家用电器工业,于90年代中期进入艰难的调整期;从新世纪初开始,珠三角地区逐渐将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周边的粤北山区、粤东、粤西及内陆中西部转移。永州农村人口高达403万人,城乡劳动力达322万人,除去外出务工人员100万人左右,尚有剩余劳动力60万人以上。且劳动力成本较低,人平工资只有广东的55%,比湖南省内平均水平低15%左右。用地、用水、用电等价格相对低廉;工业用地平均地价约为16万元/亩,只相当于“珠三角”同等地价的五分之一;工业生产用电有较大价差。且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永州低成本优势将会更加明显。(4)生态优势:“珠三角”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是永州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的大好机遇。永州的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绿色农业和旅游业很有潜力,推进新型工业则具有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利用好这些优势,对于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将发挥重要作用。4、xxxx产业转移优势强,以商招商,可以很快聚集一批相关企业。待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再让企业入园自建基地。商招商,重点接触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和企业家协会。1、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需要;调整和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的需要;三是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四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五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2、通过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促进优势资源和资金向园区集中,引导国内外优势资金、技术和人才向电子信息产业园集聚,推动产业关联度的企业进入园区,实现产业、企业集群发展。3、通过电子信息产业园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的示范和辐射作4、通过产业辐射,带动xxxx区经济发展,解决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经济社会欠发展问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5、通过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促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解决好二元结构转换(经济、人口、社会)问题,把构建新的地缘经济,优化经济区位,拓展发展空间与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推6、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建设是从xxxx区的区情出发,寻求新一轮经济起动平台和“突破口”,是实现全地区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载体,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小康目标计划的需要,是xxxx区“富民1、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加快xxxx区工业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能更好地发挥新型工业在促进xxxx区与全国、全省和全州同步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按照“一园五区”功能分区,进一步强化以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为动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发光材料研发、制造为核心的综合性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规划历史性机遇,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富市”发展战略,促进xxxx区重点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提升xxxx区经济实力,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2、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加快xxxx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新形象、三年大变样、十年跃上新台阶”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设一个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齐全配套服务体系的电子工业加工制造生产、产业优化、产业(企业)相对聚集区,促进实现资源、工业产业整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多种成份协调发展,培育一批有地方特色、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新型工业企业。推动xxxx区工业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快速化发展,让xxxx区工业企业走上持续高效、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把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需要。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和国内沿海发达省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事实证明,电子信息产业园能够有力促进工业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有效解决新建项目投资难、企业布局分散等问题,便于集中统一管理、体现高效服务,有利于人才、市场、资金等要素的聚集,有利于产业与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持续发展。3、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国内外电子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21世纪头10-20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正在不断地向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国内市场广阔以及社会政局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并在快速形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跨国资本在我国国内的区位选择,仍然更多地倾向于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港口条件优越的沿海区域。广东珠三角地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全球产业打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起来的,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优秀企业,随着产业不断升级,经济不断发展,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新的一轮产业转移势必到来。此次经济危机更是大大的推进了转移的速度。4、大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xxxx区的压力和动力21世纪头20年,中国工业化将步入装备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国家产业结构子信息产业园带来新的机遇。这也是迎接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湖南省经济发展在经历了优先开放、迅速扩张的发展后,开始向注重均衡和全面发展转变。湖南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立了xxxx作为湖南西南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要求xxxx区加快发展步伐,力争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和湘西南的经济“龙头”。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综合成本优势,这与国家和湖南省的产业发展方向相一致。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将在xxxx区市实现跨越式第四章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根据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发展面某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湖南省、xxxx区市未来经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对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可表述如下:一、功能定位结合xxxx区经济发展和xxxx区发展的需求,将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表述如下:xxxx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xxxx区实现跨越区的延伸部分,成为与沿海大城市互动发展的重要电子工业区;西部大开发重要的出口贸易加工区和对外经贸窗口。成为一个以交通为依托,以xxxx区工业为主导,按照“一园五区”功能分区,进一步强化以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为动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发光材料研发、现代物流业为支柱,第三产业发达、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的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园,成为xxxx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引擎和重要增长点,成为产业转移重要出口贸易加工区。第五章区域经济分析及预测概况一、xxxx社会经济概况永州东连郴州,南界广东连州,西接广西桂林,北邻衡阳、邵阳。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位于北纬24°39′至26°51′,东经111°06′至112°21’之间,南北相距最长245公里,东西相间最宽144公里。其地势是西南部较高,东北及中部较低,境内都庞岭、越城岭屏障于西北;萌渚岭、九嶷山雄踞于东南,阳明山、紫金山拦腰穿越东西,将全市分成南北两大块—零祁、宁道两大盆地。即形成三山围夹两盆地,呈现向东倾斜的“山”字形地貌总轮廓。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583.22万人,比上年增加3.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2.64万人,乡村人口370.58万人。全市常住人口51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全市辖xxxx、芝山2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蓝山等9县,共108镇、80乡、5313个村(居)民委员会、45714个村(居)民小组。永州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奇峰秀岭逶迤蜿蜒,河川溪涧纵横交错,山岗盆地相间分布。在全市3366.55万亩土地总面积中,平原面积478.67万亩,占14.29%;岗地面积596.87万亩,占17.81%;丘陵面积486.3万亩,占4.51%;山地面积1656.68万亩,占49.45%。从总体上看,全市大体呈现“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永州所处地理位置属温、热带结合部,加之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亚热带气温条件,既具阳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在17.6℃—18.6℃之间,无霜期年均285-311天,年降雨量1290-1900毫米,南部六县有“天然大棚”之称。全市有土地面积3364.2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0.5%,位居全省第二。土地类型多样、质量较好。有宜农耕地500万亩,宜林地2100万亩,连片宜牧地158万亩。土地后备资源充足。全市待开发土地563万亩,宜农荒地是全省数量多、质量好的地区之一。永州是个河流密布、水系发达的地区,共有大小河流700余条,总长1万多公里,河床谷深流急,水能资源蕴藏丰裕,总量达238万千瓦,位居湖南第三,其中可开发量达101万千瓦,待开发利用的达60余万千瓦。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市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湘桂铁路横贯东西,322、207国道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至广东连州二级公路、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和湘江水道形成区域间的交通枢纽,北可到达华中重镇武汉,北上中原,东出华东。西南向可以直通西南部大各省区,并可从广西北海、防城和广东湛江出海,是中原和华东地区通往大西南的通道。永州机场已开通长沙、海口航线。永州是内地直达两广(广东、广西)、两南(海南、大西南)、两区(香港、澳门地区)的重要通道,我国华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具有明显的双幅射功能。xxxx市区座落在潇湘二水汇流处。整个市区分为相对独立的芝山、xxxx两个区,两区相隔垂直距离17公里,由湘江和联城公路零陵大道将两城区联接在一起,呈哑铃形框架,构成“潇湘第一城”独特的城市风貌。初步核算,2008年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9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1.72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81.46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249.51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7:28.2:42.1调整为27.3:30.6:42.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11551元,增长16.8%。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全年完成地方税收收入13.22亿元,增长21.8%。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35.84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销售产值分别达到332.14亿元和328.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8.9%和27.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3.95亿元,增长33.3%;重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04.54亿元,增长24.7%。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规模企业新增111家,达到571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新增12家,达到53家。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6%。2008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6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进口总额0.34亿美元,下降34.3%;出口总额1.3亿美元,增长11.6%。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1.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9%;加工贸易0.43亿美元,增长229%。按出口国别和地区分,对欧盟出口0.55亿美元,增长15.5%;对美国出口0.17亿美元,增长31.8%;对香港出口0.19亿美元,增长194.1%。外贸结构有所调整。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0.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5.2%;针织服装产品出口0.2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农产品出口0.1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0.6%。2008年累计新批外商直接投资27项,合同利用外资3.2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91亿美元,增长35%。全年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个,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分别占全市的40.8%和39.7%。2008年共引进内资项目304个,合同引进内资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实际到位内资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1元,比上年增长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7772.4元,比上年增长14.8%。2008年全市全社会货物周转量94.1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8.1%;旅客周转量76.28亿人公里,增长19.3%。机场旅客吞吐量7000人,其中,零陵机场旅客已开通航线2条,全年民航旅客进出港达到4494人次。全年新增公路里程899公里,至2008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857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9.2公里。全市公路通村率为96.3%,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65%。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43.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1.17万辆,比上年增长1.9%。xxxx区地处湖南西南部湘江中上游,南连零陵区,东邻祁阳县,西接东安县,北抵衡阳祁东县。毗邻两广,现为xxxx政治、经济中心。自古以来山水形胜,人杰地灵,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城市人口20万人,既是湖南向沿海地区和港澳市场开放的前沿阵地,又是华中、华南两大经济区域结合部的一个重镇,素有“湘西南门户”和“潇湘第一城”之称。xxxx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xxxx商业贸易发达。是湖南省八大商业经济区之一,贸易繁荣,商贾云集,是湘西南最大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中心。xxxx区物产丰富,工农业基础雄厚。现已探明的矿产有100多种,香猪、肉鸭、竹鱼等名优特产驰名全国。农业向产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草场基地、年出栏25万头瘦肉型生猪基地及年产15万吨柑桔等多品种的水果基地。工业基本形成了以汽车、轻纺、建材、造纸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兼有化工、冶炼、饲料等结构合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有工商企业7000多家,其中大中型和骨干企业60多家。主要产品有:越野汽车、民爆器材、盘式电机、水轮发动机、啤酒、罐头、棉纱、水泥、电线、羽绒及其制品等50多种。xxxx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旅游业发展广阔。经近几年的建设,xxxx已形成了河西河东连接,功能配套的工商城市。随着永州大道 (原零陵大道)、逸云路、复兴大道、潇湘平湖、潇湘广场的建成,xxxx将成为融山、水、洲、城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依托永州历史渊源久远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修缮李达故居、文昌阁,建设宋洲花园、西区公园、南区游园等人文景观,可与柳子庙、南岳衡山、浯溪碑林、九嶷风光及桂林山水形成一条旅游带,让中外游客饱览奇山秀水,赏心怡神。2008年,xxxx区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区完成地方亿元,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6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31.7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44.32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6:34.4:48;按总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793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9508元。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1898万元,同口径增长15.3%。其中税收收入16101万元,增长8.1%,上划中央“两税”收入6522万元,增长27.4%;地方财政收入21400万元,增长12.5%。全年财政总支出完成82497万元,同比增长34%。2008年全区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106.8亿元,同比增长14.62%。其中区域规模工业总产值96.99亿元,增长14.29%,实现区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4亿元,增长7.7%;区属工业总产值55.5亿元,同比增长41.63%。其中区属规模工业总产值45.76亿元,增长47.95%,实现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47亿元;年内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9家,产值达7.55亿元。在规模工业中,轻工业产值38.46亿元,增长23.52%;重工业产值58.53亿元,增长8.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2.52亿元,增长18.46%;股份制企业产值68.07亿元,增长18.88%。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131.52亿元。其中:外资项目8个,总投资5.97万美元,审批外资企业4家,合同利用外资4938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250万美元,占目标任务的102%;内资项目6个,总投资89.73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8.12亿元,增长13%,占目标任务的139%。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增长15.8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108元,同比增长38.5%。三、xxxx经济形势基本判断与经济发展分析2009年以来,永州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坚持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抓手,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永州经济企稳回暖,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随着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和国内外需求明显改善,永州整体经济形势将继续向好,预计全年增长13.5%左右。2009年下半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将持续,但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效果正在显现,一些政策细则还将陆续完善出台,对永州的经济运行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永州1-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进度较好,超过了年初预期目标,为完成全年任务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民生政策和消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持续旺盛,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提供了较强支撑。结合运用宏观经济预测模型,我们综合分析认为:永州全年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在较高增长区间,预计全年GDP增速将达到13.5%的较高水平。1、GDP增长13.5%的产业支撑今年气候、农业生产条件总体有利于农业生产,永州农业未受到明显灾害影响,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工返乡回流,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具有诸多有利因素。预计全年第一产业增长6.1%,略低于去年的增长率。随着工业“去库存化”过程的基本结束,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有色及黑色金属市场价格低水平震荡市场需求不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预计全年将实现工业增加值73.3亿元,同比增长18.9%。同时,受本轮经济刺激计划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建筑业增加值也将保持18%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预计第二产业增速将逐步回升,全年增长19%。目前,支撑永州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和金融业,支撑公共管理、金融业增长的因素(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非营利服务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在下半年将得以延续,工业产销的回暖将使客货周转增加物流业增长加速。同时由于1-8月份永州房屋销售增长远远高于房屋施工竣工增长,随着存量房消化过程的加速,下半年房地产业增长可能进一步加快。结合时间序列趋势和对下半年经济环境综合分析,我们预测下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将保持较高增长水平,预计全年增长13.2%,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县区绩效工资兑现、惠农补贴到位等一系列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今年以来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将有力促进消费增长。二是扩大消费政策效应仍将持续。金融危机以来,国家从财税、信贷等方面出台了大量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政策,包括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城市低收入群体工资额度,鼓励家电、汽车下乡、调低车辆购置税,降低房屋交易契税、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步伐等一系列措施。国家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的深入落实,直接提高了潜在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激发了消费潜力。定性,从而建材、家装和家电等相关下游产品的消费缺乏持续增长动力。二是就业压力大,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消费支出将产生负面影响。三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工外出务工难度增加,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不利于农村消费持续提高。综合分析,国家扩大消费的政策倾向将继续支持消费需求的稳步增长,永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将保持上半年以来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8%,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略高。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投资形势喜中有忧。促进投资的有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国家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有利于地方政府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帮助地方项目投资的顺利推进。金融机构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有关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贷款落实到位率,将有力地保障投资的资金来源,预计全年金融贷款余额将实现34.6%的高增长,达到328.23亿元。二是永州重大项目的策划和储备比较充足,今年以来政府主导的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将有效拉动永州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的合理增长,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要是商业银行和民间投资不愿意参与的一些地方公益性项目,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难以放大。并且由于当前政府投资规模扩张太快,财政的后续支撑能力面临极大压力。二是房地产业“去库存化”尚未结束,房地产企业新开工项目的意愿不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持续低迷,估计下半年的情况要好于上半年,但仍难以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预计全年增长35%,比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综合分析,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投资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农村和农业投资等基础设施投资的迅猛增长,将使永州投资增长保持上半年的强劲势头,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42%以上,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4、财政收入或将小幅回升,财政收支缺口继续扩大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近来永州工业经济已企稳回暖,大部分行业已扭转下滑势头,超过70%的工业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下半年国家将继续或加大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有利于永州工业经济快速的恢复性增长,进而促进永州一般预算收入的稳步增长。二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一定程度的回暖,将促进未来土地交易市场的活跃,从而增加包括土地出让金在内的基金预算收入。不利于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一是未来国际国内经济走势仍不明朗,企业经济效益表现不佳将阻碍财政收入来源的增长。二是税费改革以及结构性减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财政收入的恢复性增长。三是房地产市场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地方财政支出方面,为促进经济进一步的恢复性增长,配合积极财支出中,关于农业、农村的财政支出将稳步增加,包括农村道路修建与改善、农村电网改造、供水工程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以及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二是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教育、医疗卫生的改革等方面也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三是为配合永州家电汽摩下乡政综合以上几大因素分析,在国家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情况下,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则将实现14%的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支出将增长30%左右。5、城乡居民收入将稳步增长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有利因素:一是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促内二是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永州农业生产,今年市政府加快了农业生产基地配套小型水利设施以及大型提灌泵的建设,为永州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三是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这一系列政策将有效促进农件仍较严峻,一方面部分农民工将继续面临长期待业或返乡务农的境地,另一方面由于市内外转移就业的工资水平差距较大,农民工回流必然带来务工总收入的下降。二是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预计全年农产品价格将在低位运行,这将直接降低农民家庭经营收益。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全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在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在9%左右。6、价格水平将在底部徘徊在翘尾因素、需求不足等因素作用下,物价水平将继续低位运行。达到全年最高,因而基数因素使得CPI、PPI继续双双为负。粮食连续六年增产,粮食价格上涨动力不足。经验表明,各类价格走势与粮食供应密切相关,所以预计未来价格水平仍将处于低位。四、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分析2009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产业在新世纪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受冲击最明显的行业。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国内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和世界经济逐步回暖,电子信息产业自下半年起开始呈现企稳向好的迹象,生产增速低位回升、出口下滑速度放缓、经济效益降幅收窄,总体回升态势基本明朗。未来产业发展形势总体向好,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形势监测并加大调整力度,才能确保产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收入51305亿元,同比增长0.1%;利润1791亿元,同比增长5.2%;出口交货值28932亿元,同比下降5.6%。软件业务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6%。表5-1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情况计量单位2009年2008年增速%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利润亿元税金亿元从业人员万人销售产值亿元出口交货值亿元二、软件业软件业务收入亿元主要产品名称单位产量移动通信手持机万部移动通信基站万信道彩色电视机万台微型计算机万部打印机万台数码相机万台集成电路亿块2、发展速度总体回落,前低后高态势明显5.3%,扭转了上半年下滑的势头,但比上年增速下降7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50202亿元,同比增长2.4%,扭转了前10个月连续下滑的势图5-12009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每月增长情况(2)重点产品增长面扩大。自二季度起,重点监测的27个电子信息产品中,实现正增长的产品面不断扩大,12月有20个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是全年增长产品最多的月份。彩电、微型计算机、手机累计产量分别于4、5、9月扭转了下滑势头,集成电路于10月起开始出现月度正增长;累计到12月底,微型计算机、显示器、彩电、手机产量分别增长33.3%、7.2%、9.6%、10.7%,集成电路产量同比下降0.7%。图5-22009年每月重点监测电子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个数情况(3)经济效益速度回升。前11个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下降1%,利润下降3.4%,二者降幅分别比上半年回升7.5、37.6全行业亏损面为26.1%,比上半年下降9.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382亿元,同比增长45%。计算机和电子元器件行业效益相对较差,利润降幅分别达到26.7%、9%、39.4%;通信和视听行业效益较好,利润分别增长49%和23%。1-8月1-2月1-12月1-11月图5-32009年1-12月规模以上制造业经济效益增长情况(4)外贸出口下滑明显。2009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7719亿美元,同比下降12.8%,这是本世纪以来首次负增长。其中出口4572亿美元,下降12.5%,占全国出口的38%;进口3147亿元,下降13.5%,占全国进口的31%。出口降幅逐步收窄,11、12月连续正增长。基础产品下滑明显,电子元件、材料分别下降23.6%、36.3%;整机产品降幅相对较小,通信、视听、计算机产品出口分别下降3.8%、12%、8.9%。图5-42009年1-12月电子信息产品单月出口情况(5)投资增速出现回落。2009年,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47亿元,同比增长17.5%,增幅低于上年15.8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2621亿元,同比增长34.9%,增幅高于上年3.4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达到36.5%;电子器件行业投资增长2.8%,其中集成电路行业下降21.7%。全年新开工项目4443个,同比增长41.4%,占全部施工项目的63.5%,主要集中在光电器件、通信设备、光纤光缆等领域。图5-5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6)软件保持平稳增长。2009年,全国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9513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比上年低4.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中,每月增速呈放慢趋势,自9月份起开始回升,11、12月增速达30%以上。分领域看,软件技术服务增长31.4%,占全行业比重(22.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嵌入式软件和IC设计收入增速均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软件外包服务出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图5-62009年1-12月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3、产业发展实力增强(1)在国民经济中依然保持重要地位。2009年,尽管电子信息产业收入下滑,但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依然达到10%左右。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在全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超过1/3,全年降幅低于全国出口2个百分点,为减缓出口整体下滑发挥积极作用。从业人员达到75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9%左右。表5-32007-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在工业中占比情况2009年2008年收入占全部工业比重利润占全部工业比重税金占全部工业比重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比重进出口占全国外贸比重2、全球生产大国地位更加凸显。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第一制造大国,手机、微型计算机、彩电、数码相机、激光视盘机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9.9%、60.9%、48.3%、80%、85%,电子信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的15%以上。表5-42009年主要产品占全球比重情况2009年2008年中国产量/收入占全球比重(%)占全球比重(%)手机(亿部)计算机(万台)彩电(万台)集成电路(亿美元)(3)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累计到2009年底,全国电话用户超过10亿户,互联网民超过3.8亿户,移动网民突破2亿户。目前,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城镇居民彩电、计算机拥有比率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通信、金融、电力、交通行业应用软件收入均超过25%。金卡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已累计发放各类IC卡超过70亿张,广泛用于金融、社保以及城市生活各个领域。表5-52009年我国主要信息化指标情况2009年2008年电话用户总量(万户)普及率(%)移动电话用户总量(万户)普及率(%)互联网用户总量(万户)普及率(%)微型计算机总量(万台)每百人拥有量家用电视机总量(万台)每百户拥有量(4)科技创新稳步推进。至2009年底,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达100万件左右,比上年增长20%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六中兴仍然位列内地企业专利申请总量排行榜的前两位,申请总量均超过1万件。新品开发保持平稳增长,新产品产值增长2.3%,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22%,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近1万亿元,增长2%,利润也保持正增长,均好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百亿的企业占1/5。软件业务百家企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以上,实现利润增长超过30%,其中面向金融、电力、通信、交通行业应用的企业业绩突出。(二)运行特点近几年,电子信息产业逐步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各项指标增速开始趋向甚至慢于工业平均水平,过去产业增长相对依赖产品出口、依赖外资企业、依赖整机行业、依赖东部地区的格局逐步改变;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产业带来较大冲击,也从一定程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国内市场、内资企业、中西部地区在产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攀升,电子元器件行业从前两年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转变成受冲击最明显的行业,产业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出现新变1、全行业指标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差距拉大近几年,全行业指标增速逐步与工业持平,部分指标甚至慢于工业平均水平。国际金融危机使外需大幅下滑,电子信息制造业由于出口依存度相对较高,受冲击十分明显,导致行业各项指标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低于工业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增速与工业平均水平相差8个百分点,利润降幅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低于工业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从过去引领工业增长的重要力产业整体调整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对外依赖度高、结构不合2、内外销比例出现变化,国内市场拉动效应明显由于国家采取了扩内需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了3G与TD、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拉动了国内市场的增长。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21270亿元,同比增长15.8%;进入二季度以后,每月内销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9月份以来每月增速均达20%以上。出口受外需影响下滑明显,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28932亿元,同比下降5.6%。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市场格局的调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外销比例从上年的1:1.71变为当前的1:1.36,出口依存度(57.6%)相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3、企业呈现不同走向,内资企业比重提升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冲击明显,特别是三资企业发展明显放缓,内外资企业份额出现变化。全年内资企业销售产值增长17.6%,占全行业的比重(26.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销售产值下降0.8%,外商投资企业下降1.5%,所占比重同比分别下降0.9、2.4个百分点。从效益看,内资企业利润增长48.4%,占行业比重(46.5%)比上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下降27.4%,外商投资企业下降25.1%。从投资看,内资企业增长49.5%,占全行业比重(63.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港澳台企业投资下降11.2%,外商投资企业下降15.7%。从出口看,三资企业下降13%,高于全行业降幅1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比上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4、整机调整回升较快,元器件下滑明显整机行业中,视听产品行业发展较快,受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全年行业销售产值增长7.3%;通信设备行业和终端行业呈现不同走向,前者保持10%以上增速,后者则下降10%以上;计算机行业受价格下降影响,增量不增收现象突出,销售产值下降0.6%。整机产品结构调年的40.5%上升到68.3%;笔记本电脑增势迅猛(38.2%),占微型计算机的比重(82.4%)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电子元器件行业下滑明显,尽管产能恢复较快,但投资、效益仍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前11个月电子元件、器件行业利润分别下降9%、39.4%,下降额占全行业下降额的一半以上;全年投资增速分别为3.9%、2.8%,远低于全行业17.5%5、中西部增势明显,东部地区增长趋缓2009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24.1%、25.6%,成为遏制全行业下滑势头的重要力量,东部地区销售产值同比仅增长1.5%。从效益看,中西部地区收入分别增长18.9%、17%,从投资看,全年中西部地区增速均达40%以上,四川、陕西、河南、湖上海、福建降幅均达两位数。从出口看,广东、江苏、上海等东部沿海省市出口分别下降1%-27%,但中西部地区中,部分比重较大的省市出现正增长,如四川、安徽、湖北实现5%-50%不等的增长。总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加速了产业调整转型的步伐,产业格局正在此作用下向良性方向发展,抓住时机加大促进本土企业、夯实产业基础、深化内需市场、优化区域布局的工作,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当前,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技术发展、市场竞争、宏观环境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苗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1、产业调整升级趋势加快一是技术和网络的融合。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使整机产品的界限日趋模糊,三网融合逐步走向实质发展阶段,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PCTV等融合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成为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不断研究和落实,传统的网络将进一步拓及物联网,也将影响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二是服务化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需求日益从产品转向服务,信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代表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基于网络的内容开发和在线服务成为下一步重要的增长点。三是产业链分工整合。电子信息产业分化整合趋势更加清晰,跨国公司日益将战略重心转向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等高端环节,日益将低端环节外包出去。软件外包服务更加深入,传统的业务外包转向战略合作和产业链整合,传统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也逐步向整合设计生产模式转型。四是生态发展要求。废旧电子产品对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电子产品充电器、电池、网络接口等统一标准的要求日益明确,生态设计模式从源头整合产业各个环节的能耗、环保要求,将成为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一是国家力量介入明显。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对IT等高技术领域的战略投入,产业竞争上升为国家间的竞二是大企业并购增多。2009年是电子信息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一电子和瑞萨合并成立了第三大半导体公司,台湾地区多家半导体企业整合建立了“台湾记忆体公司”,群创并购奇美等,都将在全球半导体、重大并购案件,也将对家电、软件产业格局带来深远影响。三是产业链竞争突出。当前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多是基于产业链开展的竞争。近年来,跨国公司经常基于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利用局部领域打击竞争对手。一是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突出。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企业为适应市场需要,更多注重新品开发的节奏,而相对忽视了质量和服务的问题。根据中国电子商会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统计,2009年手机、平板电视质量投诉案件同比增长30%以上,成为消费市场的投诉热点。二是低价竞争现象明显。电信运营商集中采购时价格竞争现象明显,通信产品价格同比下降20%以上。计算机产品价格下降明显,上网本、一体机对传统微机价格冲击明显,2009年价格降幅比往年正常水平提高10%以上。三是山寨产品已成为行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山寨产品从手机行业日益向彩电、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延伸,成为行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力量。突出。4、产业环境亟待改善一是核心领域的政策仍不能满足产业需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新政策始终未能出台,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信心。国家增值税制转型后,集成电路、液晶面板企业进口面临的增值税税负压力巨大,严重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以旧换新政策不断落实,但配套的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二是管理机制仍不适应产业发展和三网融合的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在发展产业中的手段依然不足,难以有效反映和协调产业发展的问题。广电、通信网络不能有效地互联互通,数字电视标准不统一,导致制造企业难以适从。网络电视管理体制需要改善,加强内容管理和促进制造业发展应统筹推进。三是宏观环境变化影响产业比较优势。近几年,国家实施汇率改革、出台新劳动合同法、统一企业所得税率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将对产品和服务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五、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市场预测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形势发展总体向好,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2010年,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主要经济体出现好转,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加快。联合国2009年12月发布的报告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2.4%。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开始好转,半导体领域出现复苏迹象。根据IDC、Gartner等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0年全球IT支出将增长3%以上,软件支出将超过5%,相关的服务市场将达到两位数增预计全球彩电出货量比2009年增长6%,Gartner预计手机将增长12%,微型计算机将增长12%,SIA预计集成电路将增长还要看到,国际市场环境趋紧,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陆续对我钢铁、轮胎、鞋等多个产品采取了反倾销、特保等贸易保护措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同样面临很多壁垒,一些国家提高了液晶显示模组和整机等产品的关税,影响了我国彩电和显示器的出口。电子信息产品生态设计和环保要求愈显迫切,低碳经济的理念日趋盛行,都将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带来深远影响。二)国内需求依然旺盛,但内生增长机制有待建立2010年,我国经济形势将好于2009年,国务院调整完善了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上预计全年GDP将保持8%的增长水平,社会消费品市场将保持两位数增长。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依然看好。2010年是3G全面商用的一年,各大运营商均投入资金用于营销和终端补贴,预计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亿户,加上用户更新手机,预计全年国内市场需求超过2.5亿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不断落实,实施产品和地域范围逐步扩大,有力促进乡镇和农村市场的发展,预计全年彩电市场将增长20%。彩电、手机等整机市场增长将带动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增长,预计国内集成电路市场将增长15%以上。但要看到,当前产业增长与政策拉动效应密切相关,特别是投资拉动作用明显,真正基于消费和创新的拉动机制仍待完善,农村和中小企业市场需要进一步拓展。2009年国家鼓励房市发展,对彩电业拉动明显,但2010年实施相对从紧的管控措施,可能影响彩电行业的增长。同时,产业核心基础薄弱、关键技术和元器件受制于人、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深层次问题将在较长时间制约产业发展。三)产业投资保持增长,但产业链与区域布局仍需改善2010年,3G建设和商用全面推进,基于3G网络的新业务开发将大幅扩张,通信领域的系统集成和软件服务市场前景看好。近年来,国内新上了数十条液晶面板和模组生产线,大部分投资都将在2010年实现,将给产业增加新的后劲。2010年是金融、保险、交通、电力等服务行业建设的重要一年,对信息化系统的更新换代投入加大,将带动信息化投资的增加。还要看到,当前投资中,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仍未完全形成,下游对上游的压价明显,影响了电子信息企业的整体效益。粗放型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约束日益明显,产业盲目建设的苗头有所显现,特别在光电领域表现相对明显。一些地区投资更多基于当地的产业利益,缺乏区域间的联动和统筹推进,也影响投资的整体效益。总体上看,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比2009年要好,但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产业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很突出。预计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可能出现前高后稳的态势,全年制造业增长将超过6%,产品出口将实现正增长,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5%。第六章电子信息产业园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一、电子信息产业园总体布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持续发展”的思路,以“一园五区”发展格局进行规划建设,大力发展面向东南沿南城市进出口加工与物流的新型电子产业园。实现“四大功能”: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功能;二是拓展城市和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功能;三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四是推动xxxx区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实现“五个结合”即:与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相结合、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相结合、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相结合。与调生态、环境、边界”的规划结构打造一个布局合理、环境适宜、设施完备、服务优良的示范性电子信息产业园。设为域心,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发光材料研发、制造为核心的综合性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规划,突出三维(点、线、面)立体空间的整体布局。根据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依据规划结构及其元素,遵循紧凑布局、滚动发展和环境影响递减的原则,考虑区内交通区位、生态环境和景观形象的未来发展条件,电子信息产业园按五区进行空间布局.独立配置了行政办公、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行政办公及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在区域的东部,在这当中,还设置有必须的商业用地。(1)生产区位于电子信息产业园左侧,厂房共23栋,建筑面积326000m²。(2)员工生活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以北和以南各2栋,建筑面积(3)办公区:位于电子信息产业园南侧,办公楼1栋,建筑面积8000m²。(4)配套功能区:位于电子信息产业园东侧,建筑面积6000m²。(5)公用区域:包括停车位、园区道路、绿化区域等。三、电子信息产业园用地规划在对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做“十一五”发展规划时,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均在同步运作,由于时间的局限性,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其规划、评审和确立的过程。因此,现对电子信息产业园各类用地规划初步确定如下,若有变动或不符,则以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作出的用地规划为准。1、园区用地开发期限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用地开发期规划◆近期2010—2015,开发331亩◆中期2015—2020,开发331亩◆远期2015—2020,开发538亩2、入园开发建设方向选址依据离城总体规划确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较近,且位于xxxx区城的一个窗口位置,在工业污水排放及提升城市形象上都具有相对优越的条件。3、各类用地总体规划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规划用地合计为1200亩,其中一期工程为220668m²(331亩)。工业厂房用地65200m²,办公楼用地1333m²,员工生活用房用地10000m²,配套用房用地1000m²,绿化用地70000m²,道路用地43135m²,停车位等公用设施用地30000m²。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用地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紧凑、合理、有效、节约用地能够确保园区的协调发展,体现方格路网的便捷交通和生态绿化廊道之间、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园区开发和基础设施之间的协调关4、建设用地规范及建筑物规划条件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各功能区建设用地及地面建筑物必须遵循以下主要条件:绿化覆盖率>30%;建筑物高度<40米,建筑物融地方少数民族建筑特色与现代建筑特点为一体:房屋建筑色调以冷色调为主:土地使用年限为工业、仓储、综合或其他50年。第七章电子信息产业园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一、道路交通系统体系规划1、园区道路框架布局园区道路交通规划应考虑三个方面要点:一是园区交通走廊和枢纽应与xxxx区城区之间建立便捷的交通联系;二是园区内方格路网应与现有道道形成有机结合:三是园区道路格局应当有助于高效的土地利用、紧凑的空间布局、有序的滚动发展、足够的应变弹性和显突的形态塑造,具有高度的可生长性和未来变化的塑性。根据《xxxx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所规划道路路网,园区规划建设的道路中不设快速干道,东西向10条6M宽道路、1条12M宽主干道、南北向为3条12米宽道路为主要框架干道。二、绿化景观体系规划园区的绿化体系应当与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形成整体关系,有助于缓解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的环境影响和提升xxxx区城市的环境品质。◆在工业区西部,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使绿化能渗透进园区内,做到显山露水的格局。◆在区域内各个功能片区之间应设置生态绿化隔离廊道,使各个功能片区之间相互减少干扰,形成点、线、面的绿化三维体系,具有生态环境、景观形象和公共游憩等多种功能。◆工业区在每一条主干道两侧各留出20米绿化,在高压线走廊下面各留出25米防护绿化带,各区之间同样留出隔离绿化带,以形成覆盖整个园区的绿色网络。绿地面积占电子信息产业园用地的比例高达31.72%。三、空间界面景观体系规划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分布、道路格局、生态廊道和空间界面格调都应体现优美生态环境的区域空间形态景观效果,构建和打造好景观轴线,使园区的景观轴线网络与各类景观节点交融,形成完整有序的园区空间界面景观体系,达到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园区。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市政工程体系规划建设应依照《xxxx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年)要求,与xxxx区城市市政工程体系形成整合关系,并且适应分期建设计划。(1)给水工程:◆根据《xxxx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年),电子信息产业园供水系统,由xxxx区自来水厂进行供水。◆工业给水管管径为DN300——DN500,生活用水给水管管径为DN100——DN300,管道覆土大于0.6m,管底标高比地面低0.9——1.8m。(2)雨水工程:结合园区地形坡向和道路格局,沿着通向水体的主次干道路敷设雨水干管,形成排水分区,分别就近排入大xxxx区河及盏达河。管底标高起点不小于0.7m,最大不大于3m。(3)污水工程:根据《xxxx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年)规划要求,在园区最低处建设一座规模为5000吨/日的污水处理站,在园区内根据道路排水坡向和格局,沿道路敷设排污管道形成污水处理管网,最后汇集到园区的西南角,再经过规划的36米路送至污水处理厂,经深度处理后排入河道。园区内局部地段由于地形低凹,部分污水无法自流进入污水厂的,应布设污水提升设施,然后就近排入污水管中,自流进入污水处理站。考虑到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发具有高起点、高水平和高质量,规划雨、污水管及污水处理厂时应预留一定的远期开发容量,雨、污管径分别为2、电力工程规划根据《xxxx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5年)城市供电配电电压等级分为550KV、220KV、110KV和10KV级负荷采用每公顷用地密度法进行电力负荷测算,系数和需要系数取0.85。园区的供电电源从辖区距园区最近之处(已建有220KV及110KV变电站)架设专用地下电缆管线入园,沿着各主次干道路敷设供电管线和形成环网。近期实施10KV地下电缆管网供电,但在建设供电排线孔时要多预留发展用排线孔,以免将来发展壮大时容量不够造成重复投资,中、远期则根据园区开发建设用电之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