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培优专练50题)(参考答案)_第1页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培优专练50题)(参考答案)_第2页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培优专练50题)(参考答案)_第3页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培优专练50题)(参考答案)_第4页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培优专练50题)(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培优专练50题)(参考答案)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培优专练50题)(参考答案)PAGEPAGE1高一历史同步考点: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培优专练50题)(参考答案)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答案速查1.2.3.4.5.6.7.8.9.10.11.12.13.14.15.CCBCBADDDDDCAB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DBCDABCDDADBADB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AACDDDAABBBCCCC46.47.48.49.50.DBCBA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班牙的殖民扩张。选择C:由材料可知,西班牙想要保障自己在海外殖民地的优势地位,使殖民地的财富流向本国。排除A:当时的西班牙未发生工业革命。排除B:西班牙这么做不是为了保护殖民地,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在殖民地的统治利益。排除D:西班牙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多用于购买奢侈品,并不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大量掠夺当地的贵金属。18世纪的秘鲁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中,材料中金银矿的作业场面体现了西班牙对秘鲁的殖民掠夺,所以C正确;材料未体现工业文明,所以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拉丁美洲工业,所以B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所以D错误。3.【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立总督辖区进行管理,西班牙国王任命总督,总督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B项正确;总督不具有独立管理拉丁美洲的权力,也不受西印度公司管辖,他们的治所在美洲,而不是西班牙,A、C、D三项均排除。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殖民扩张。排除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于19世纪初,此时英国殖民地应该是遍布世界。排除B:大西洋三角贸易开始衰落在工业革命之后。排除D:以倾销商品作为主要掠夺手段处于工业革命时期。5.【答案】B【解析】材料显示,葡萄牙在拉丁美洲通过任命总督进行殖民统治,在亚洲通过建立殖民据点进行殖民统治,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当时亚洲国家封建经济比较发达,葡萄牙发展水平有限,无法像在拉丁美洲那样实行直接统治,故选B,排除C;葡萄牙16世纪末衰落,与题干时间16世纪开始不符,排除A;英国从17世纪开始入侵亚洲,排除D。6.【答案】A【解析】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影响的双重性。选择D:据材料可知,欧洲殖民者在拉美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当地民族经济发展,但客观上为拉美提供了了解和学习世界市场、欧洲和亚洲社会的机遇与条件,说明西方的殖民活动具有双重影响。排除A:A项只是材料的一部分内容。排除B:B项也是材料的一层意思,不能完整反映整个材料。排除C:欧洲殖民统治本质上是侵略行为,只是在客观上起到推动拉美近代化的作用,且这并未完整反映材料内容。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欧洲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选择D:据材料可知,欧洲殖民者的殖民统治,虽然给美洲地区带来了剥削和民族压迫,但却提高了美洲的劳动生产率以及为拉美民族独立创造了前提,客观上推动了拉美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排除A:印第安文明遭到西方殖民者的严重破坏,并没有走向繁荣。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扩张对美洲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而非美洲的族群融合。排除C:材料未涉及美洲人的政治认同。9.【答案】D【解析】西班牙政府在美洲殖民地的做法扭曲了殖民地的种植结构,是为了满足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需要,最终导致了殖民地经济结构的畸形,D正确;西班牙的做法不利于殖民地经济健康发展,排除A;西班牙政府的做法有利于宗主国地主商人利益,排除B;C不是西班牙政府的目的,排除。10.【答案】D【解析】19世纪后期,整个亚洲并未被西方列强完全瓜分,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印度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印度的出口却日益局限在原棉、茶叶、小麦等范围内,英国人则用轮船运来他们的工业制成品作为交换”及所学可知,19世纪后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将工业制成品运销至印度等海外殖民地,并且加强对殖民地的原料掠夺,从而导致了印度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原棉、茶叶、小麦等,这说明此时印度沦为了英国的原料产地,故D项正确。故选:D。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选择D:根据材料“大约在19世纪末实现了茶叶生产的机械化,到20世纪上半叶印度茶取代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可知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学习中国的种茶、制茶技术,然后与自身的机械化优势相结合,最终使印度茶取代了中国茶的国际地位,说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客观上促进了印度制茶产业的发展,殖民主义成为历史不自觉的工具。排除A:“到20世纪上半叶印度茶取代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茶产业一度取得过重要地位。排除B:英国支持印度茶的发展主要目的是扩大自身在印度的利益,而不是扶持印度经济发展。排除C:新航路开辟后,印度逐渐遭到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侵略,开始逐步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时间与材料不符。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选择C:英国在印度的建设性活动和破坏性活动使印度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排除A:“独立的国家”表述错误,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B:英国的殖民统治不利于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印度人民遭受苦难,印度人民处于英国殖民压迫之下。1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侵略打破了印度旧的生产方式,属于“破坏使命”,A正确;BCD均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1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随着英国也从英属印度,像伊朗的侵略,1907年,俄国和英国划分了在伊朗的势力范围,沙俄获得了伊朗北部约79万平方公里的势力范围,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沙俄灭亡。故B正确,排除ACD项。15.【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考查十月革命。材料表明关于十月革命的叙述,苏联历史教科书叙述较多,而当今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叙述较少,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立,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所以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D项正确;苏联历史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得出当今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故B项错误;历史叙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反对欧洲列强在美洲的殖民统治,并试图将美洲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D项正确;美国的目的在于确立自己在美洲的地位,并不是为了美洲的和平发展,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美国没有支持拉美国家民族独立运动,排除B项;宣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欧洲涉足美洲,不是遏制欧洲列强崛起,排除C项。故选D项。1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门罗主义”“西半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罗主义表明美利坚合众国当时的观点,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即体现了当时美国独霸美洲的企图,B项正确;材料所述门罗主义强调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不是干预拉美独立运动,排除A项;门罗主义体现了美国独霸美洲的企图,而不是共同瓜分世界,排除C项;门罗主义反对欧洲国家在美洲夺取殖民地,而不是体现美国称霸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18.【答案】C

【解析】C.根据题干信息“然而到了1900年,整个非洲竟都已被欧洲列强测绘、勘探、估计和瓜分完毕”可知,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故C正确。A.欧洲列强的掠夺与侵略给非洲带来深重灾难,排除A项。B.由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来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B。D.本项表述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故选C。1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有效占领”原则。选择D: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柏林会议上所确立的“有效占领”原则要求列强在非洲必须是实际“占领”,因此欧洲传教士或“探险家”通过签约表明已经实际“占领”,从而建立列强对该占领地的殖民统治。排除A:欧洲人士并非注重条约作用,而是欲借条约进行殖民扩张。排除B:“有效占领”原则缓和了欧洲国家间的关系。排除C:根据材料可知,所谓的签约并非非洲酋长要求的,而是欧洲殖民者的欺骗行为。2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选择A:据材料“多次深入中非、南非探险和考察,并做了详细记录,使原来非洲地图的许多空白处逐渐得以填补”可知,李文斯顿的探险活动使人们对非洲的了解更加深入,因此李文斯顿的活动客观上刺激了殖民者瓜分非洲。排除B: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排除C:李文斯顿的活动只是客观上刺激了殖民者瓜分非洲,并不能直接满足殖民者的侵略愿望。排除D:李文斯顿的探险活动不能中断非洲文明的进程,殖民者的侵略打破了非洲独立发展的进程。2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选择B:据“16世纪初”“葡萄牙的贩奴者”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劫掠指的是早期殖民掠夺和罪恶的黑奴贸易。早期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促进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黑奴贸易是把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缓解的是美洲的劳动力资源短缺情况。排除C: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的黄金白银和非洲的黑奴。排除D: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葡萄牙对非洲的掠夺,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开拓海外市场2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列强对非洲的殖民扩张。选择C:通过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国家国界线呈现规整平直局面的原因是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时进行“地图上作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排除A:非洲国家国界线规整平直是帝国主义瓜分的结果,不是非洲各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所致。排除B:丛林和沙漠等天然屏障的阻隔与非洲国家国界线规整平直没有直接因果联系。排除D: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帝国主义进一步瓜分非洲准备地理人文资料,不是造成非洲国家国界线规整平直的原因。23.【答案】D【解析】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家到非洲内地探险,为欧洲殖民国家进一步侵占非洲提供了条件,因此,D项正确;A项指的是19世纪后期列强对非洲的侵略,B、C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均不符合。故选:D。2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体现了1870年至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对非洲瓜分殆尽的情形,当时世界广大领土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故D项正确。工业革命后,倾销工业品成为列强对外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A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独立意识日益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B项错误;20世纪初,列强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制造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C项错误。25.【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一方面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另一方面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①②③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而非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④错误。因此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6.【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历史解释考查对世界殖民体系的认识。选择D: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在世界殖民体系中,欧洲列强处于主导地位,而亚非拉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因被征服和掠夺而处于被奴役的地位,说明该学者认为世界殖民体系的实质是少数国家奴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体系。排除A:材料中描述的是欧洲列强与被征服的亚非拉民族的不公平、不平等关系,“平等竞争”说法错误。排除B:B项不是该学者认为的世界殖民体系的实质。排除C:世界殖民体系是西方大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而建立的体系,而非和平崛起。2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选择B: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区领土沦为殖民地的比重情况”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亚非拉各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A:从材料信息只能看出沦为殖民地的比重情况,无法判定大洋洲反殖民斗争最激烈。排除C:材料信息只是显示美洲地区沦为殖民地的比重比其他地区小,但没有材料信息显示是美洲独立斗争导致了这一状况。排除D:材料未体现列强之间的冲突。28.【答案】A【解析】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A;D、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项排除。29.【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在刚刚独立的国家里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允许奴隶制存在,保护罗马天主教会的财产,欺压下层民众……”,可以看出拉美国家走上独立道路,但是仍然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D项正确;材料不能看出美国即将成为新霸主,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西葡的衰落,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拉美的独立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30.【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及殖民统治,拉美各地区共同依附于一个君主,被迫接受同一种外来思想,接受同一种宗教,使各地区的人们日益形成了相同的文化,共同的遭遇、命运和日益联系紧密的文化,使美洲各族人民倾向于把美洲看作一个整体,民族意识开始形成并觉醒起来,故欧洲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题干体现了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而非宗教色彩,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拉美人民的意愿,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之后,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圣马丁是19世纪前期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领袖之一、杰出的军事统帅。他领导西属拉丁美洲推翻了西班牙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故A正确。海地是法国殖民地,是由杜桑·卢维杜尔和德萨林领导解放的,不是圣马丁,故排除B。巴西是葡萄牙殖民地,其独立是由裴装德罗王子领导的,独立后实行的是君主制,而不是共和制,故排除C。墨西哥资产阶级宪法由卡兰萨于1917年颁布,而不是圣马丁,故排除D。故选:A。3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独立战争的领导权掌握在土生白人的地主和官吏手里,因此独立后大土地所有制保留下来了,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很缓慢,外国资本趁机入侵,使拉美各国无法摆脱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控制。从这个意义说,拉丁美洲独立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完全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拉美各国人民仍然面临着艰巨的资产阶级革命任务,A项正确;金元外交是美国用经济扩张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独立后的拉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不能说是严重衰退,排除D项。故选:A。33.【答案】C【解析】拉美各种族居民共同构成“美洲人”,有着共同的生活地域、文化心理等,民族意识日益增强,使得反抗外来殖民掠夺的民族独立运动势在必行,C项正确;拉美文化一直存在着多元性,排除A项;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各地与欧洲宗主国矛盾尖锐,民族解放斗争运动高涨,排除B项;启蒙思想包括民主、自由、平等内涵,拉美独立运动期间并未成为现实,拉美人民在独立运动后为此进行了长期斗争,排除D项。故选:C。3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这不过是大棒政策的变种,目的在于利用经济手段对拉丁美洲国家进行控制,进一步杜绝欧洲国家对拉丁美洲事务的干涉”可知,塔夫脱的外交政策是金元外交。金元外交是美国用经济扩张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D项正确;门罗主义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材料指的是金元外交,B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门户开放指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3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是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特征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其形成的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各地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各异,文化上表现出的特征亦不相同、不同的种族构成使各地区的文化展现出了各自的特色、各地区地理、自然环境不同,导致了各自文化所具有的特色。所以,A、B、C三项表述都正确,不合题意。故选:D。36.【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不是西班牙殖民地,①错误;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巴西人民的愤怒,独立运动席卷全国。佩德罗为保持布拉干萨王族的统治地位,于1822年9月7日宣布巴西独立,成立巴西帝国,接着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②正确;1889年11月15日,军队与共和党人联合推翻帝国,建立了共和国,③正确;20世纪初,巴西咖啡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资本主义因素进一步发展,但人民群众的生活并未改善,工人罢工、农民夺地、士兵起义不断发生,1917年颁布了巴西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3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巴西的民族解放运动。据材料“完成了从君主专制……缓慢而持续的政治进步”可知,巴西的民主化道路具有渐进性,故A项正确;巴西独立后,国内葡萄牙殖民势力减弱,故B项错误;巴西的政治体制变革是逐步进行的,并非具有不稳定性,故C项错误;1822年后巴西一直是独立的,不具有反复性,故D项错误。38.【答案】A【解析】选择A:根据材料“成为私人财产”“分割大庄园的土地”可得出,这部宪法保护了资产阶级私有财产制度,打击了封建庄园经济。排除B:《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材料中的宪法是对《人权宣言》精神的贯彻。排除C:该项规定确认私有制经济,而非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排除D:这项措施有利于农民,但不等于农民主导国家生活。3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争取人的初步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由此可知,材料“人民醒悟过来”指的是进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B项正确。当时东方各国的革命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A项排除;20世纪初革命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项排除;当时的革命多以失败告终,东方各国并未摆脱殖民体系的束缚,D项排除。40.【答案】B【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故选B。41.【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印度、中国、埃及、土耳其等殖民地、半殖民国家进行了反帝运动,提出民族自决的原则,有力的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B项正确;20世纪初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其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而非无产阶级,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1921年开始建立,排除C项;第三世界是在二战后出现,排除D项。故选:B。4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亚洲的觉醒”。选择C: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追求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化。排除A:亚洲觉醒在中国的体现是辛亥革命,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期间。排除B:亚洲国家进行联合斗争属于斗争特点,不是亚洲觉醒的具体内涵。排除D: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革命运动不仅是民主革命,还是民族革命。4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各地的经济、社会等发展状况不同,三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斗争途径、领导阶级等方面都各具特色,这说明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故C项正确;A项由表格信息无法推知,排除;虽然表格信息显示亚洲觉醒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与欧美相比差距明显,B项错误;拉美独立后,由于受到大地产制和军事独裁统治的影响,并没能真正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D项错误。4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伊朗立宪革命的局限性。选择C:根据材料可知,伊朗立宪革命支持者成分复杂,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这些人可能会随时改变自己的立场,使得革命基础并不稳固。排除A:材料信息主要阐述的是伊朗立宪革命基础不够稳固,革命“内部争权夺利”属于过度延伸。排除B:材料说明伊朗立宪革命支持者成分复杂,基础不够稳固,没有强调政党领导的重要性。排除D:仅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伊朗立宪革命的结果。4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选择C:根据材料并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