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卷-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卷-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卷-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卷-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双测卷-论述类文本阅读A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论述类文本阅读

A卷新题基础练

1234567891011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艺术创作生产中,接受者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接受者的地位、

意义极大彰显,使创作者必须高度关注接受者及其审美趣味、爱好,并自觉与之保持良好互

动。尤其是,基于庞大的数量、强劲的消费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年轻”受众日益扮演着

带动、示范乃至引领的角色,其作用已覆盖艺术创作、传播、接受等各环节,渗透到题材选

择、人物塑造、主题意旨等各层面,成为了艺术创作生产中举足轻重的要素。

如果说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文化是对以语言文字为代表的印刷文化的超越,那么,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文化则带来了更剧烈、更深刻的范式转换和娼变,而“年轻态”恰是

数字文化范式中艺术创作生产的一种鲜明突出的特征和发展趋向,并极大地突显了年轻化、

时尚化等在艺术创作生产中的比重与价值。

“年轻态”创作生产有其艺术规律的内在理路和审美判断的价值标准,在近年来一些抗

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生产中,那种将青春偶像剧的叙事逻辑无边界泛化、无辨

别同化,乃至假“致敬”之名、行娱乐之实,或假“年轻态”之名、行违背历史真实与艺术

真实之实的做法,着实需要我们高度警醒、深入思考。

在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发挥IP效能、翻拍经典没有问题,创新艺术表现

方式理所当然,选用流量明星扮演革命战士也无可厚非。合适、得体的“年轻态”创作生产,

既在主流价值叙事的诸多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展,还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比如,电

视剧《隐秘而伟大》将人物置于乱世背景下,让怀揣“匡扶正义”理想的年轻人在正义与非

正义的对峙中做出忠于信仰的选择。

然而,同为“年轻态”创作生产的《雷霆战将》缘何遭多方诟病?在个案所折射的普遍

性、反思性意义上,“雷剧”标签、偶像剧套路等都是症候,依据“症候”,我们可以深究

其审美迷误的内在思维和逻辑。择要说来,有三方面突出表现:

一是对年轻受众审美趣味、爱好的浅表性误判。对年轻受众审美趣味、爱好的鉴别和表

达不可想当然,不可将青春元素标签式粘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审美时尚的当代性和艺

术表达更多地在于优秀的创作者依凭敏锐的感觉,通过对时代生活中诸多片段、瞬间、偶然

的捕捉,洞察时代生活的主题,使片段牵挂着整体、瞬间系缚着时代、生活表层的偶然现象

折射生命意蕴的内在光辉。

二是对历史真实、艺术真实的悬浮式误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了伟大的抗战

精神,然而一些抗日题材的艺术作品脑洞大开,或脱离史实,或违背常理,致使艺术创作悬

浮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上。事实表明,展现历史真实的前提是正确了解历史,呈现艺术

真实的前提是尊重历史真实,“年轻态”创作生产理应顺应势之所至,讲求“事、理、情之

所为用”,使作品充盈抗战精神的浩瀚之气。

三是资本逻辑的僭越性误植。近年来一些“年轻态”创作生产存在不少怪现象,尽管原

因多种多样,但资本逻辑的侵蚀、僭越显而易见。这不仅是对艺术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

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在这种意义上说,“年轻态”创作生产越是渐成主流、越是具有发展

的潜能,就越需要自觉恪守“美”的规定性,越需要有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观照,以

免创作生产陷入商品拜物教①的资本逻辑,也以免艺术在舍本求末中沦为蛋糕上的酥皮。

(彭文祥《“年轻态”艺术创作生产的审美迷误与价值复位》)

(注)商品拜物教: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

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

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时代,艺术创作接受者的地位、意义得到了极大彰显,接受者必须高度关注创作

者并自觉与之保持良好互动。

B.如果“年轻”的受众没有庞大的数量、强劲的消费能力、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就可能发

挥不了带动、示范、乃至引领的作用。

C.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文化超越了以语言文字为代表的印刷文化,而当今的数字文化

则引起了更为剧烈的范式转变。

D.创作者因为拥有敏锐的感觉,通过捕捉生活细节,洞察时代主题,使得片段关联整体、

瞬间现象折射出生命的光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鉴了文学创作中的接受理论,以接受者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整体上呈现递进式结

构,论述逐层深入。

B.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年轻态”创作生产有其艺术规律的内在理路和审

美判断的价值标准。

C.文章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揭示现象的基础上,也具体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照应

了题目中的“价值复位”。

D.文章末尾处用“蛋糕上的酥皮”为喻,形象地批判了创作者陷入商品拜物教的逻辑,艺

术创作舍本求末的现象。

3.下列关于原文艺术创作“年轻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态”是数字文化范式中艺术创作的鲜明特征和发展趋向,显示了年轻化在艺术创

作生产中的比重与价值。

B.只要“年轻态”创作遵循了艺术规律和审美价值标准,就很有可能避免出现假“致敬”

之名、行娱乐之实的现象。

C.在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启用流量明星扮演革命战士也是可取的,因为这实

现了创新发展,让人耳目一新。

D.“年轻态”创作生产越是渐成主流、越是具有发展潜能,就越要自觉恪守“美”的规定

性、重视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

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是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加强反垄断监管的一项

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平台经济长远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线上经济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线上经济凭借数据、技术、

资本优势也呈现出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市场资源加速向头部平台集中,关于平台垄

断问题的反映和举报日益增加,显示线上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反垄断已成为关

系全局的紧迫议题。

反垄断,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平竞争是市场

经济的核心,只有竞争环境公平,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而垄断阻碍公平

竞争,扭曲资源配置,损害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利益,扼杀技术进步,是监管者一直高度警惕

的发展和安全隐患。自线上经济诞生以来,我国始终支持和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创新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力。2019年8月,《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

了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和保障力度等措施。但鼓励与规范应当并重,线上经济必须依法依规

进行创新发展。如果超越法律法规限制,放任市场垄断、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终将使整个

行业无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此次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互联网企业展开立

案调查,正是为了更好的规范和发展线上经济,让互联网行业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前行。

面对互联网这个“超级平台”,世界各国和经济体反垄断执法机构均采取了严格的监管

态度和制约措施。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对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力度,调查重点指

向科技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压竞争者、阻碍创新、损害消费者利益等。12月15日,

欧盟公布《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旨在遏制大型网络平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近

4年来,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遭到反垄断调查,其中欧盟自

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对谷歌进行反垄断处罚,累计金额超过90亿美元。

加强反垄断监管,将有效推动创新,促进共治。今年年初我国公布的《〈反垄断法〉修

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首次增设互联网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依据的规定。必须看

到,《反垄断法》适用于所有主体,对内资外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

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一视同仁,目的是要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只有不

断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维护市

场公平竞争,才能推动整个行业保持创新活力,实现健康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加强反垄断监管是为了更好发展》,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有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就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

劣汰.

B.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公司的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表明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

迫议题。

C.为了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反垄断法》应该适用于所有主体,对各类企

业一视同仁。

D.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互联网企业展开立案调查,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述新闻时事,提出了加强反垄断监督管理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平台经

济长远健康发展的观点。

B.第二自然段通过详细介绍线上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说明反垄断

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

C.文章以美国和欧盟为例来说明面对互联网这个“超级平台”,世界各国和经济体反垄断

执法机构均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态度和制约措施。

D.文章主要从反垄断的意义及加强反垄断监管的作用方面论证了加强反垄断监管有利于平

台经济的更好发展这一观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整个平台行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当鼓励与规范并重,线上经济必须依法依

规进行创新发展。

B.2017年至2019连续三年对谷歌进行反垄断处罚,这说明欧盟在加强反垄断监管方面走

在了中国前头。

C.监管部门发起对“阿里”的反垄断调查,目的是更好地规范和发展线上经济,国家对平

台经济鼓励支持的态度不会因此而改变。

D.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会越来越完善,从而助力

平台经济更好地保持创新活力,实现健康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而奋斗”。“美丽”的范畴,不单是指绿水青山,更是好的精神气象、社会风貌、城市形

象和生态环境;“美丽”表明了党对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规划。提升全民审美素养己经

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对大学美育的认识必须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

美育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发展。

关于美育,蔡元培先生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之说,美育不只是教育工具,美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标。北大教授叶朗认为“美育属于人文教

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完满的人性,让人超越‘自我’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获得一种

精神的解放和自由,回到人类的精神家园.”在人才培养的层面上大学美育的价值更是无可

取代,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大学美育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们认识到真正的审美不是针对流行文化的表

面现象,而是应该对传统文化之精髓有欣赏、感悟、理解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思想之激

荡和灵魂之震撼。如果大学里缺乏系统性、高质量的艺术基础知识普及和鉴赏,缺乏艺术美

有思想的传播认知,那么人类艺术和文化瑰宝中的建筑、雕塑、戏剧、戏曲等众多形式对大

多数人而言,也仅仅是毫无生活经验、完全空洞的概念,缺乏灵魂和光泽。

其二,大学美育为学生的审美判断提供工具以及体系。艺术教育正是培养审美素养的主

要途径。是每个人走进艺术和美的世界的重要之路。在大学设立相关的公共艺术课程。正是

开展美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让美育得以传播,学生在感受、欣赏和理解

美的过程中产生对美的感性和理性的思维,并能够将美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体验过

程中完成思想的升华。

大学美育应该在文化融合、文化创新等维度中有效地展开。具体来说,一要坚持正确思

想引导,开展积极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以实践为主。通过相关活动为当代大学生搭建美育

平台,让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摆脱低俗网络文化的干扰。而且,有更多机会学习和了解

人文艺术通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社会服务与美育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心智的锻炼,自

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美育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美育能力。

知性、感觉、直觉、想象力、创造力等,都是融合了理性和感性元素的综合体,每个人都需

要对自身进行全面认知。各大高校,应该重视美育在教育中的全过程培养,让美育与德育、

智育、体育、科学知识、思想理论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重视精神文明建

设,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三是要丰富完善高等院校的美育体系,提高美育

教学质量。高校教育体系的教学要求、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需要对美育课程体系有更具前

瞻性的建设。大学美育建设必须积极增加教学资源、改进教育方法从而达到促进美育和其他

学科相互渗透的目的。

(摘编自汤旭梅《新时代呼唤大学美育教育新作为》)

7.下列内容不属于文章末段提出的美育方法的一项是()

A.大一女生小王自幼跟随父母到各地旅游,爱好自然风光,上大学后每周末去领略西湖优

美风光,拍摄照片与同学分享。

B.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理工科双一流高校,近年为全校学生开设了《中国古典建筑欣赏》

选修课,要求阅读《美学十五讲》。

C.小李同学上大学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丰富了文化精神生活、激起了情绪的

体验、大幅度提升了思想觉悟。

D.西北大学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筹建了自己的博物馆,丰富了校史馆,举办了学生、

书法展、诗词作品展……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论述文的基本思路展开,依次论述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

题。

B.开篇对十九大报告相关内容进行了丰富、深入的阐述,点示了文章立论的特定时代背景。

C.文本运用引证法论述了的“美育”的目的,蔡元培先生和叶朗教授的论述内涵没有差异.

D.第三段使用假设论证的目的是论证大学美育可拓宽学生视野最终为其精神成长打下坚实

的基础。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对于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大学美育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

及展。

B.美育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情绪体验和理性思维的结合,是艺术内容和表现方法

的统一。

C.很多文化精粹对多数人而言仅是空洞的概念,原因是大学里缺乏系统性、高质量的艺术

教育。

D.“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社会服务与美育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心智锻炼”具有很强的针

对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通观历史上的立法可

以发现,能够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大体上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该立法在国家法律

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二是该立法体系庞大,法律制度规模大,法律条文在当时的社会是

最多的;三是立法者要突出该法的体系性,强调立法的逻辑和规律。我国民法典就是因为符

合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才被定名为“法典”.

首先,从立法的重要性来看,民法典的定名是对民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的

充分肯定。民法规范社会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的内容涉及社会成员的全部,也涉及他

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时时刻刻。所以,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另外,

基本权利是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而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主要表现为民

事权利。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对于民事行为的规范,属于社会的常规性、普遍性、基础性、

全局性活动,而民法就是开展这些活动的法律遵循和依靠。从这个角度看,民法在我国法律

体系中的地位,称得上是“国家重典”。

其次,民法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十分庞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法律,使用“法典”来

定名,说明其立法体量的显著差异。世界上署名的民法典,比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

瑞士民法典(包括瑞士债法),其条文都超过了2200条。我国民法典法律条文包括七编、1260

条,近80章,仅汉语字数就超过了10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民法典并不是全部民法规范

和制度的立法,而仅只是民法一般法或者基本法的立法,在此之外,还有商事立法、知识产

权立法和社会权利立法等民法特别法。无论如何,此次编纂完成的民法典,其体量也远远超

过其他法律,将其称为“法典”,凸显了它在规范和制度体量上的重要性。

再次,民法典命名的使用,强调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整合为一体之时的体系科学性和

逻辑性。对民法规范、制度的编纂和整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找到庞大的民法规范、制

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观察这一逻辑的基本方法。如果不依靠这些基本逻辑来编纂,民法

典根本无从谈起,因为大量的民法规范和制度都是一盘散沙,或是被形容为“随意堆放的一

袋土豆”。民法中的体系性科学,是人类社会依据民法治理国家的经验总结,既是民法典编

纂的基本技术手段,也是我们从事民法学习研究和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技能。

同时,依据体系性科学,我国民法典编纂还采取了总则和分则相互区分的模式。民法典

编纂借鉴了数学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把民事活动中具有共同性的规则“提取”出来,

作为一般规则规定在民法典之中。然后,民法典又把具体民事权利按照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的区分来划分为多个分则,在这些分则之中展现各种权利及其相对具体的要求。这样的编纂

方式,极大节约了立法成本,不仅是体现法律关系逻辑和民事权利区分科学的最佳方式,也

是学习研究、贯彻实施民法的最佳方式。总体而言,本次民法典编纂按照体系化科学的要求,

消除了原有民事立法散乱且存在内在混乱的弊端,遏制了立法盲目和冲动,实现了民事立法

体系的极大改进,充分彰显了民法发展史上曾倡导的“体系化效应”的积极作用,民法典被

定名为“典",可谓实至名归。

(摘编自孙宪忠《民法典何以为“典”》)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被定名为“典”,是实至

名归的。

B.我国民法典之所以被定名为“法典”,是因为民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C.只要依靠庞大的民法规范、制度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观察这一逻辑的基本方法,就能

成功编纂民法典。

D.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借鉴了数学上提取“公因式”的做法,采取了总则和分则相互区分

的模式。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阐述清楚,对读者了解我国民法典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B.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民法典命名为''法典"的原因。

C.文章第三段举法、德瑞士等国民法典的例子,从立法体量角度证明了我国民法典定名的

合理性。

D.文章关于民法典依据体系性科学编纂的论述,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科学立法的重要性。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是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这两者主要表现为民事

权利。

B.我国民法典立法体系庞大,法律条文多达上千条,汉语字数超过了10万,但也只涉及民

法一般法或基本法的立法。

C.我国民法典区分总则和分则的编纂方式极大地节约了立法成本,也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

彻实施民法。

D.依据体系性科学,我国本次民法典的编纂实现了民事立法体系的极大改进,充分彰显了

“体系化效应”的积极作用

第一单元论述类文本阅读

A卷新题基础练

123456789101112

BACCBBACCDB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艺术创作生产中,接受者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接受者的地位、

意义极大彰显,使创作者必须高度关注接受者及其审美趣味、爱好,并自觉与之保持良好互

动。尤其是,基于庞大的数量、强劲的消费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年轻”受众日益扮演着

带动、示范乃至引领的角色,其作用已覆盖艺术创作、传播、接受等各环节,渗透到题材选

择、人物塑造、主题意旨等各层面,成为了艺术创作生产中举足轻重的要素。

如果说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文化是对以语言文字为代表的印刷文化的超越,那么,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文化则带来了更剧烈、更深刻的范式转换和婚变,而“年轻态”恰是

数字文化范式中艺术创作生产的一种鲜明突出的特征和发展趋向,并极大地突显了年轻化、

时尚化等在艺术创作生产中的比重与价值。

“年轻态”创作生产有其艺术规律的内在理路和审美判断的价值标准,在近年来一些抗

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生产中,那种将青春偶像剧的叙事逻辑无边界泛化、无辨

别同化,乃至假“致敬”之名、行娱乐之实,或假“年轻态”之名、行违背历史真实与艺术

真实之实的做法,着实需要我们高度警醒、深入思考。

在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发挥IP效能、翻拍经典没有问题,创新艺术表现

方式理所当然,选用流量明星扮演革命战士也无可厚非。合适、得体的“年轻态”创作生产,

既在主流价值叙事的诸多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展,还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比如,电

视剧《隐秘而伟大》将人物置于乱世背景下,让怀揣“匡扶正义”理想的年轻人在正义与非

正义的对峙中做出忠于信仰的选择。

然而,同为“年轻态”创作生产的《雷霆战将》缘何遭多方诟病?在个案所折射的普遍

性、反思性意义上,“雷剧”标签、偶像剧套路等都是症候,依据“症候”,我们可以深究

其审美迷误的内在思维和逻辑。择要说来,有三方面突出表现:

一是对年轻受众审美趣味、爱好的浅表性误判。对年轻受众审美趣味、爱好的鉴别和表

达不可想当然,不可将青春元素标签式粘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审美时尚的当代性和艺

术表达更多地在于优秀的创作者依凭敏锐的感觉,通过对时代生活中诸多片段、瞬间、偶然

的捕捉,洞察时代生活的主题,使片段牵挂着整体、瞬间系缚着时代、生活表层的偶然现象

折射生命意蕴的内在光辉。

二是对历史真实、艺术真实的悬浮式误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了伟大的抗战

精神,然而一些抗日题材的艺术作品脑洞大开,或脱离史实,或违背常理,致使艺术创作悬

浮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上。事实表明,展现历史真实的前提是正确了解历史,呈现艺术

真实的前提是尊重历史真实,“年轻态”创作生产理应顺应势之所至,讲求“事、理、情之

所为用”,使作品充盈抗战精神的浩瀚之气。

三是资本逻辑的僭越性误植。近年来一些“年轻态”创作生产存在不少怪现象,尽管原

因多种多样,但资本逻辑的侵蚀、僭越显而易见。这不仅是对艺术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

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在这种意义上说,“年轻态”创作生产越是渐成主流、越是具有发展

的潜能,就越需要自觉恪守“美”的规定性,越需要有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观照,以

免创作生产陷入商品拜物教①的资本逻辑,也以免艺术在舍本求末中沦为蛋糕上的酥皮。

(彭文祥《“年轻态”艺术创作生产的审美迷误与价值复位》)

(注)商品拜物教: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

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

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时代,艺术创作接受者的地位、意义得到了极大彰显,接受者必须高度关注创作

者并自觉与之保持良好互动.

B.如果“年轻”的受众没有庞大的数量、强劲的消费能力、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就可能发

挥不了带动、示范、乃至引领的作用。

C.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文化超越了以语言文字为代表的印刷文化,而当今的数字文化

则引起了更为剧烈的范式转变。

I).创作者因为拥有敏锐的感觉,通过捕捉生活细节,洞察时代主题,使得片段关联整体、

瞬间现象折射出生命的光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鉴了文学创作中的接受理论,以接受者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整体上呈现递进式结

构,论述逐层深入。

B.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年轻态”创作生产有其艺术规律的内在理路和审

美判断的价值标准。

C.文章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揭示现象的基础上,也具体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照应

了题目中的“价值复位”。

D.文章末尾处用“蛋糕上的酥皮”为喻,形象地批判了创作者陷入商品拜物教的逻辑,艺

术创作舍本求末的现象。

3.下列关于原文艺术创作“年轻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态”是数字文化范式中艺术创作的鲜明特征和发展趋向,显示了年轻化在艺术创

作生产中的比重与价值。

B.只要“年轻态”创作遵循了艺术规律和审美价值标准,就很有可能避免出现假“致敬”

之名、行娱乐之实的现象。

C.在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启用流量明星扮演革命战士也是可取的,因为这实

现了创新发展,让人耳目一新。

D.“年轻态”创作生产越是渐成主流、越是具有发展潜能,就越要自觉恪守“美”的规定

性、重视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

【答案】

1.B

2.A

3.C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接受者必须高度关注创作者”错误,由第一段“使创作者必须高度关注接受者及其审美

趣味、爱好”错误,创作者必须高度关注接受者。

C."而当今的数字文化则引起了更为剧烈的范式转变”错误,第二段说的是“……以互联网

为代表的数字文化则带来了更剧烈、更深刻的范式转换和婚变”。

D.“创作者”错误,原文说的是优秀的创作者;“瞬间的表象折射着生命的光辉”错误,倒

数第三段说的是“……瞬间系缚着时代、生活表层的偶然现象折射生命意蕴的内在光辉”,

应该是“生活表层的偶然现象”。

故选Bo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论述逐层深入”表述错误,文章中审美迷误的内在思维和逻辑的三个表现部分,是并列

关系。

故选Ao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C”……因为这实现了创新发展,让人耳目一新”错误,原文说是“合适、得体的‘年轻态'

创作生产”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故选Co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

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是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加强反垄断监管的一项

重要举措,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平台经济长远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线上经济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线上经济凭借数据、技术、

资本优势也呈现出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市场资源加速向头部平台集中,关于平台垄

断问题的反映和举报日益增加,显示线上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反垄断已成为关

系全局的紧迫议题。

反垄断,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平竞争是市场

经济的核心,只有竞争环境公平,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而垄断阻碍公平

竞争,扭曲资源配置,损害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利益,扼杀技术进步,是监管者一直高度警惕

的发展和安全隐患。自线上经济诞生以来,我国始终支持和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创新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力。2019年8月,《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

了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和保障力度等措施。但鼓励与规范应当并重,线上经济必须依法依规

进行创新发展。如果超越法律法规限制,放任市场垄断、无序扩张、野蛮生长,终将使整个

行业无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此次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互联网企业展开立

案调查,正是为了更好的规范和发展线上经济,让互联网行业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前行。

面对互联网这个“超级平台”,世界各国和经济体反垄断执法机构均采取了严格的监管

态度和制约措施。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对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力度,调查重点指

向科技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压竞争者、阻碍创新、损害消费者利益等。12月15日,

欧盟公布《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旨在遏制大型网络平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近

4年来,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遭到反垄断调查,其中欧盟自

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对谷歌进行反垄断处罚,累计金额超过90亿美元。

加强反垄断监管,将有效推动创新,促进共治。今年年初我国公布的《〈反垄断法〉修

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首次增设互联网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依据的规定。必须看

到,《反垄断法》适用于所有主体,对内资外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

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一视同仁,目的是要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只有不

断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维护市

场公平竞争,才能推动整个行业保持创新活力,实现健康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加强反垄断监管是为了更好发展》,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有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就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

劣汰。

B.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公司的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表明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

迫议题。

C.为了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反垄断法》应该适用于所有主体,对各类企

业一视同仁。

D.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互联网企业展开立案调查,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述新闻时事,提出了加强反垄断监督管理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平台经

济长远健康发展的观点。

B.第二自然段通过详细介绍线上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说明反垄断

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

C.文章以美国和欧盟为例来说明面对互联网这个“超级平台”,世界各国和经济体反垄断

执法机构均采取了严格的监管态度和制约措施。

D.文章主要从反垄断的意义及加强反垄断监管的作用方面论证了加强反垄断监管有利于平

台经济的更好发展这一观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整个平台行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当鼓励与规范并重,线上经济必须依法依

规进行创新发展。

B.2017年至2019连续三年对谷歌进行反垄断处罚,这说明欧盟在加强反垄断监管方面走

在了中国前头。

C.监管部门发起对“阿里”的反垄断调查,目的是更好地规范和发展线上经济,国家对平

台经济鼓励支持的态度不会因此而改变。

D.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会越来越完善,从而助力

平台经济更好地保持创新活力,实现健康发展。

【答案】

4.C

5.B

6.B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有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就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错。原文是说“只有竞

争环境公平,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选项太绝对。

B.“这表明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指代错误。原文说“关于平台垄断问题的反

映和举报日益增加,显示线上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

迫议题”,说明是“平台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表明反垄断已成为关系全局的紧迫议题,而

非”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公司的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另外,文中说“对阿里巴巴集团

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里说的是“涉嫌垄断”,而非

“垄断”,曲解了文意。

D.“最重要的手段”于文无据。原文只说“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

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是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加强反垄断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规

范行业秩序、促进平台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并没有表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

故选Co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第二自然段通过详细介绍……存在的风险和隐患”错。第二段只说“显示线上经济发展

中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属于略写,没有进行详细介绍。

故选Bo

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欧盟在加强反垄断监管方面走在了中国前头”错。原文只说“其中欧盟自2017年至

2019年连续三年对谷歌进行反垄断处罚,累计金额超过90亿美元”,并没有表明“欧盟在

加强反垄断监管方面走在了中国前头”,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Bo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而奋斗”。“美丽”的范畴,不单是指绿水青山,更是好的精神气象、社会风貌、城市形

象和生态环境;“美丽”表明了党对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规划。提升全民审美素养已经

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对大学美育的认识必须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

美育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发展。

关于美育,蔡元培先生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之说,美育不只是教育工具,美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标。北大教授叶朗认为“美育属于人文教

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完满的人性,让人超越‘自我’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获得一种

精神的解放和自由,回到人类的精神家园。”在人才培养的层面上大学美育的价值更是无可

取代,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大学美育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们认识到真正的审美不是针对流行文化的表

面现象,而是应该对传统文化之精髓有欣赏、感悟、理解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思想之激

荡和灵魂之震撼。如果大学里缺乏系统性、高质量的艺术基础知识普及和鉴赏,缺乏艺术美

有思想的传播认知,那么人类艺术和文化瑰宝中的建筑、雕塑、戏剧、戏曲等众多形式对大

多数人而言,也仅仅是毫无生活经验、完全空洞的概念,缺乏灵魂和光泽。

其二,大学美育为学生的审美判断提供工具以及体系。艺术教育正是培养审美素养的主

要途径。是每个人走进艺术和美的世界的重要之路。在大学设立相关的公共艺术课程。正是

开展美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让美育得以传播,学生在感受、欣赏和理解

美的过程中产生对美的感性和理性的思维,并能够将美育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体验过

程中完成思想的升华。

大学美育应该在文化融合、文化创新等维度中有效地展开。具体来说,一要坚持正确思

想引导,开展积极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以实践为主。通过相关活动为当代大学生搭建美育

平台,让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摆脱低俗网络文化的干扰。而且,有更多机会学习和了解

人文艺术通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社会服务与美育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心智的锻炼,自

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美育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美育能力。

知性、感觉、直觉、想象力、创造力等,都是融合了理性和感性元素的综合体,每个人都需

要对自身进行全面认知。各大高校,应该重视美育在教育中的全过程培养,让美育与德育、

智育、体育、科学知识、思想理论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重视精神文明建

设,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三是要丰富完善高等院校的美育体系,提高美育

教学质量。高校教育体系的教学要求、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需要对美育课程体系有更具前

瞻性的建设。大学美育建设必须积极增加教学资源、改进教育方法从而达到促进美育和其他

学科相互渗透的目的。

(摘编自汤旭梅《新时代呼唤大学美育教育新作为》)

7.下列内容不属于文章末段提出的美育方法的一项是()

A.大一女生小王自幼跟随父母到各地旅游,爱好自然风光,上大学后每周末去领略西湖优

美风光,拍摄照片与同学分享。

B.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理工科双一流高校,近年为全校学生开设了《中国古典建筑欣赏》

选修课,要求阅读《美学十五讲》。

C.小李同学上大学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丰富了文化精神生活、激起了情绪的

体验、大幅度提升了思想觉悟。

D.西北大学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筹建了自己的博物馆,丰富了校史馆,举办了学生、

书法展、诗词作品展……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论述文的基本思路展开,依次论述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

题。

B.开篇对十九大报告相关内容进行了丰富、深入的阐述,点示了文章立论的特定时代背景。

C.文本运用引证法论述了的“美育”的目的,蔡元培先生和叶朗教授的论述内涵没有差异.

D.第三段使用假设论证的目的是论证大学美育可拓宽学生视野最终为其精神成长打下坚实

的基础。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对于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大学美育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

发展。

B.美育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情绪体验和理性思维的结合,是艺术内容和表现方法

的统一。

C.很多文化精粹对多数人而言仅是空洞的概念,原因是大学里缺乏系统性、高质量的艺术

教育。

D.“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社会服务与美育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心智锻炼”具有很强的针

对性。

【答案】

7.A

8.C

9.C

【分析】

7.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大一女生小王……上大学后每周末去领略西湖优美风光,拍摄照片与同学分享”不属于

大学美育建设的内容,小王同学的活动是审美活动,但源于家庭影响、个人兴趣,并不是大

学美育的内容。

故选Ao

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C.“蔡元培先生和叶朗教授的论述内涵没有差异”分析错误。二人论述的内涵有同有异。蔡

元培先生认为美育既是教育工具,美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标;叶朗论述了美育的属性和根本目

的。

故选3

9.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原因是大学里缺乏系统性、高质量的艺术教育”分析错误。原文假设关系论述大学美育

的重要作用,语境中的“大多数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选项倒推原因,陈述对象泛指。

故选Co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通观历史上的立法可

以发现,能够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大体上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该立法在国家法律

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二是该立法体系庞大,法律制度规模大,法律条文在当时的社会是

最多的;三是立法者要突出该法的体系性,强调立法的逻辑和规律。我国民法典就是因为符

合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才被定名为“法典”。

首先,从立法的重要性来看,民法典的定名是对民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的

充分肯定。民法规范社会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的内容涉及社会成员的全部,也涉及他

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时时刻刻。所以,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另外,

基本权利是我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核心,而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主要表现为民

事权利。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对于民事行为的规范,属于社会的常规性、普遍性、基础性、

全局性活动,而民法就是开展这些活动的法律遵循和依靠。从这个角度看,民法在我国法律

体系中的地位,称得上是“国家重典”。

其次,民法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十分庞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法律,使用“法典”来

定名,说明其立法体量的显著差异。世界上署名的民法典,比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

瑞士民法典(包括瑞士债法),其条文都超过了2200条。我国民法典法律条文包括七编、1260

条,近80章,仅汉语字数就超过了10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民法典并不是全部民法规范

和制度的立法,而仅只是民法一般法或者基本法的立法,在此之外,还有商事立法、知识产

权立法和社会权利立法等民法特别法。无论如何,此次编纂完成的民法典,其体量也远远超

过其他法律,将其称为“法典”,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