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第9课

两宋的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一)加强统治——背景《雪夜访普图》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赵匡胤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一、防弊:加强中央集权何弊?何解?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通判监督,节度使转化为虚职行政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财政设转运司管地方财政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军政地方精兵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更戍法)“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节度使权力大收权分化地方权力四监司:监控和节制各州加强中央集权(二)加强统治——措施1、方镇太重——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更戍法: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此举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力。宋神宗时,罢废更戍法。共同签署文书军事经济法律税收一、防弊: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太平治迹统类》五代朝代建立者即位前官职持续时间后梁

朱温宣武节度使907—923年17年

后唐李克用行营节度使923—936年14年后晋石敬瑭河东节度使923—947年25年后汉刘知远河东节度使947—950年4年后周郭威天雄节度使951—960年10年赵匡胤:后周禁军统帅、殿前督点检2、君弱臣强—分散相权(分化事权)、加强皇权【加强君主专制】二府三司三衙(统兵权)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相权削弱、皇权加强(调兵权)横向分权(中央)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宋代开创了台谏合一的监察制度,台官(御史大夫等)有了言事权,谏官(谏议大夫等)有了弹劾权。三分相权二分兵权一、防弊:加强中央集权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唐:程序分权(草拟、审核、执行)宋:领域分权(行政、财政、军政)一、防弊:加强中央集权3.崇文抑武—中央集权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一、防弊:加强中央集权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3.崇文抑武—中央集权时代统治(年)进士录取总人数平均年录取人数唐朝290744826宋太祖1718812宋太宗21148771宋真宗25176071宋仁宗414561112

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共60036人,平均每年360人。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武举取士共868人,人数年均5人。——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一、防弊: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具有很大局限性,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虽然北宋政府后来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更众多,行政效率低。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三)影响结合教材p53史料阅读,概括宋初措施的影响。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潘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一、防弊: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消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重文轻武,守内虚外,造成北宋军力贫弱;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结合教材p53史料阅读,概括宋初措施的影响。(三)影响一、防弊:加强中央集权(一)边防压力1.对峙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1)北宋与辽(1005年)①北宋两次夺取燕云十六州失利。②澶渊之盟:兄弟相称;“岁币”(2)北宋与西夏(1044年)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保持帝号;“岁赐”二、新弊:边防财政危机

有一种想当然的看法,以为宋代给辽、夏、金岁币,使得它变穷,不得不拼命搜刮,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政权的垮台。事实上,岁币数量很有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它可以在彼此的贸易中得到补偿,以宋对金的茶叶贸易为例,金方每年要掏出30万两银子(一作70万两),仅此一项就比绍兴和议中宋方付的岁币25万两还要多。——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不可取:北宋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和议,一种屈辱的行为,且财政受损。可取:“以钱财换和平”缓解了北宋的困境。和约签订后,受损有限;社会安定;榷场贸易;民族交融;生产发展。二、新弊:边防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

“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冗兵

政府机构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官僚队伍膨胀冗官冗费财政负担沉重(国穷)

扩大赋税(民贫)

社会问题进一步突出二、新弊:边防财政危机1.背景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变法的先声——庆历新政时间:宋仁宗庆历年间(1043—1045)主要人物: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目的:挽救宋朝政治危机宗旨(中心):整顿官僚队伍

范仲淹三、解弊:王安石变法

“然而仲淹的政策,到底引起了绝大的反动。宋朝百年以来的种种的优容士大夫,造成了好几许读书做官人的特有权利,范仲淹从头把他推翻,天下成千上万的官僚乃至秀才们,究竟能‘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多少?……暗潮明浪,层叠打来。……于是谤毁行,朋党之论寖闻于上。”——钱穆《国史大纲》结局:新政触犯官僚集团既得利益,遭到抵制而归于失败阅读教材p55明确王安石变法的时间、原则、目的和内容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二)内容王安石三、解弊:王安石变法

1069年,北宋熙宁二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领域措施内容农业青苗法官府于每年青黄不接时分两次贷款给农民,收成后加利息20%归还官府。商业均输法针对长距离物资运输和贸易(“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市易法针对城市商业设置“市易务”;依据市场评定物价;向商人提供贷款,年息20%.军事保甲法五家为一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皆出一人为保丁,其主要目的是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三、解弊:王安石变法

历史评价——是非曲直,论与后人说“变乱祖宗之法度”,祸国殃民—南宋至清末(义利之辩)史学界总体肯定王安石变法—20世纪到改革开放(梁启超、邓广铭、漆侠)从新的角度产生质疑和辩论—改革开放以来(王曾瑜、叶坦、周良宵)三、解弊:王安石变法(三)评价三、解弊:王安石变法

熙宁、元丰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岁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宋史》元丰四年、五年,宋夏之间两次大战,宋军中义勇、保甲约占一半,这两场战争都以宋军败北、死伤数十万人而告结束……

——吴巨洪《浅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哲宗初年,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史称“元祐更化”。积极: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收入;局限:①强兵效果并不明显;②在执行中加重人民负担;③引起争议,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北宋逐渐走向衰亡。结合材料与p55学思之窗,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王安石理财的关键是“抑豪强”,“使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实现国家对经济、财政的全面控制。这一点深得宋神宗支持,其强力支持是王安石变法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改革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熊光慈《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得失管窥》

王安石变法四年之中,前法尚未真正落实和巩固,后法就接踵而至。……有些地方预支青苗钱是发放实物,而归还时却要求交纳现钱,由于物价上的差异,农民可能受双重损失;有些州、县以多贷款为有功,难免出现强迫贷款的情况。

—摘编自朱柏铭、郑备军《改革·经验·教训——王安石变法理财得失谈》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与破坏。②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③改革涉及面广,头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④宋神宗去世,失去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三、解弊:王安石变法(四)失败原因

1127年,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史称“靖康之变”。5月,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康王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改年号为建炎,是为宋高宗。后来高宗又定都临安(浙江杭州),史称南宋。明人临摹南宋人画反映康王赵构受命为大元帅并梦见钦宗授予龙袍的图卷宋高宗

赵构四、循弊:南宋的偏安(一)南宋的建立四、循弊:南宋的偏安1、南宋抗金

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但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2、宋金和议

绍兴和议:划界;南宋对金称臣;“岁贡”。3、南北对峙

此后,又发生几次宋金战争,有战有和,继续维持南北对峙局面。(二)宋金对峙澶渊之盟庆历和议绍兴和议(北宋——辽)(北宋——西夏)(南宋——金)钱物“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岁赐”银7万两,绢15万匹,茶叶3万斤“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关系“兄弟”“君臣”“臣君”→“侄叔”宋辽、宋夏、宋金之间的战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