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后达标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1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后达标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2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后达标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3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后达标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4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课后达标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练习一、选择题1.研究发现,肺炎链球菌在小鼠体内可发生转化,而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在培养基中培养时,很难观察到转化现象,若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抗R型细菌抗体,就比较容易观察到转化现象。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在培养基中S型细菌的竞争力可能较弱,因此很难观察到转化现象B.S型细菌对小鼠免疫力的抵抗力可能更强,因此在小鼠体内容易大量繁殖C.未加抗R型细菌抗体时,S型细菌DNA不能进入R型细菌,因此未发生转化D.抗R型细菌的抗体抑制了R型细菌的增殖,因此在体外培养容易观察到转化现象2.下列对艾弗里等人所作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制成的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该细菌的全部物质B.实验所用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只有成功转化的肺炎链球菌才能繁殖C.同时将DNA酶和蛋白酶加入细胞提取物中,处理后的提取物可能仍有转化活性D.该实验后艾弗里等人未得出格里菲思所述的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3.枯草杆菌有噬菌体M敏感型菌株(S型)和噬菌体M不敏感型菌株(R型)两种类型,噬菌体M能特异性地侵染S型菌。实验小组用三组培养基分别培养S型菌株、R型菌株和混合培养S型+R型菌株,一段时间后,向三组培养基中接入噬菌体M,枯草杆菌的相对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S型菌能为噬菌体M的增殖提供模板、原料和相关的酶B.混合培养后,R型菌能使S型菌转化为R型菌C.混合培养过程中,S型菌诱导R型菌发生了定向突变D.S型枯草杆菌细胞膜上含有能被噬菌体M识别的受体4.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T2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其蛋白质外壳B.该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大肠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C.大肠杆菌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的目的是获得35S标记的大肠杆菌D.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其分离,利于离心环节的进行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将得到的沉淀物加入与原实验等量的培养液后再次进行搅拌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与原实验上清液相比,含量不可能增加的是()A.35SB.32PC.31PD.32S6.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上清液、沉淀物的放射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分层B.上清液、沉淀物中放射性高低与保温时间的长短直接相关C.理论上,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大肠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D.该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7.下图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B.若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沉淀物的放射性很强C.若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T2噬菌体具有放射性D.若T2噬菌体DNA含有胞嘧啶1000个,完成3次复制需要鸟嘌呤7000个8.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1中b含少量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B.实验2中c含有放射性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C.理论上,a、d中有大量的放射性,b、c中有少量的放射性D.该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9.T2噬菌体是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典型生物,T2噬菌体某些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RNA聚合酶是在T2噬菌体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①②来自同一个DNA分子,它们是相同的C.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用15N标记T2噬菌体,则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不能检测到放射性D.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0.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引起的病斑不同,如甲图所示。将TMV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分离,并分别单独感染健康烟叶,结果如乙图所示。科学家将不同病毒的遗传物质与蛋白质外壳重新组合形成“杂种病毒”,然后感染健康烟叶,如丙图所示。依据实验,下列推论合理的是()A.甲图实验结果说明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能感染烟叶B.乙图实验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能感染烟叶C.丙图实验结果是烟叶被感染,并且表现出b病斑D.TMV和HRV两种病毒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二、非选择题1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孟德尔等遗传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2)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细菌是由S型细菌突变产生的。利用加热致死的SⅢ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细菌,如果S型细菌的出现是由R型细菌突变产生的,则出现的S型细菌__________,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艾弗里所做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如下:①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型细菌→R型细菌+S型细菌②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或RNA酶、酯酶)+R型细菌→R型细菌+S型细菌③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DNA酶+R型细菌→只有R型细菌实验③的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表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为什么遗传学家无法推测出RNA分子中四种碱基的比例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按照下图1→2→3→4进行实验,本实验验证了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__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_______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235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________中,少量位于________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般病毒与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________(填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研究表明,金柑花斑病是由一种新型病毒感染金柑叶片引起的,为探究金柑花斑病的病毒类型是DNA病毒还是RNA病毒,某研究小组采用的实验材料如下:长势相近的1年生金柑、TRIzol试剂(用于DNA、RNA和蛋白质的分离)、DNA酶、RNA酶及实验需要的用具。请回答下列问题:(1)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探究病毒的类型,方法步骤如下:①选择长势相近的1年生金柑,均分为A、B两组。②用________________处理金柑花斑病的病毒,将该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分开,取等量的核酸平均分成甲、乙两组。③用DNA酶处理甲组,RNA酶处理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感染A、B组金柑。④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在培养基中很难观察到转化现象的原因可能是S型细菌的竞争力较弱,A合理;S型细菌有致病性,对小鼠免疫力的抵抗力可能更强,因此在小鼠体内容易大量繁殖,B合理;未加抗R型细菌抗体时,S型细菌DNA也能进入R型细菌发生转化,只是在培养基中很难观察到,C不合理;若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抗R型细菌抗体,就比较容易观察到转化现象,推测可能是抗R型细菌的抗体抑制了R型细菌的增殖,D合理。2.C。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制成的细胞提取物中,已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A错误;实验所用的培养基不是选择培养基,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都能在其中生长,B错误;同时将DNA酶和蛋白酶加入细胞提取物中,蛋白酶有可能将DNA酶水解,使DNA酶不能作用于DNA,因此处理后的提取物可能仍有转化活性,C正确;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表明,细胞提取物中含有格里菲思实验所述的转化因子,而转化因子就是DNA,D错误。3.D。噬菌体是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寄主为病毒的增殖提供原料、相关的酶和能量,模板由病毒提供,A错误;混合培养后,S型菌+R型菌数量降低,且趋势和S型菌相近,与R型菌不同,说明S型菌没有转化成R型菌,B错误;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噬菌体M能特异性地侵染S型菌,说明S型枯草杆菌细胞膜上含有能被噬菌体M识别的受体,D正确。4.B。T2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营寄生生活,因此T2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以及原料和能量等合成其蛋白质外壳,A正确;该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大肠杆菌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的目的是获得35S标记的大肠杆菌,C正确;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其分离,利于离心环节的进行,D正确。5.A。得到的沉淀物是噬菌体利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后代,包括其蛋白质和DNA,则可能会含有32P、31P、32S,沉淀物再次加入培养液后,因加入的沉淀物中没有35S,所以其不会含有35S,A符合题意。6.A。该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A错误。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DNA,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来不及侵染大肠杆菌,放射性分布于上清液中;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上清液放射性增强,B正确。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该实验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说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7.C。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A正确;32P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DNA,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大肠杆菌,所以沉淀物的放射性很强,B正确;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侵染大肠杆菌时,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子代T2噬菌体中没有放射性,C错误;由于T2噬菌体DNA中含胞嘧啶1000个,因此含鸟嘌呤1000个,若该DNA连续复制3次,则3次共需要鸟嘌呤1000×(23-1)=7000(个),D正确。8.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经搅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a中,b中有少量放射性,是因为搅拌不充分,A错误;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经搅拌、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d中,c中有放射性,是因为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B错误;实验1中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主要存在于上清液a中,故a中放射性较高,实验2中32P标记的噬菌体DNA注入大肠杆菌内,经搅拌、离心后主要存在于沉淀物d中,故d中放射性较高,C正确;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实验中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体内,故无法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9.C。T2噬菌体无细胞结构,题图中RNA聚合酶是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分子①②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合成的,一般不同,B错误;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用15N标记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均被标记),因为15N是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所以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均不能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10.C。甲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能感染烟叶,A不合理;乙图实验过程中用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烟叶没有出现病斑,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不能感染烟叶,B不合理;丙图实验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和HRV的遗传物质重建的“杂种病毒”感染烟叶,烟叶被感染,并表现出b病斑,C合理;TMV和HRV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不同,D不合理。11.(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2)有多种类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3)无DNA则转化一定不能发生(4)RNA是单链结构,碱基之间不形成碱基对12.(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2)几乎不能几乎不能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P含量极低,故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几乎不含32P(3)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