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江西省九江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方面,我们党带领人民谱写了辉煌篇章。1949年冬天,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中央就决定对黄泛区盐碱地开展综合治理,经过几十年的改造、几代人的努力,黄泛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山东东营、河北沧州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区域,过去有个俗语“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最近两年,我先后去这两个地方考察,了解到他们都结合实际探索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我国盐碱地多,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意义重大。对现有大面积盐碱耕地进行改造提升,可以有效挖掘单产潜力。在一些盐碱地发展饲草和现代畜牧业,可以拓展多元食物渠道,不一定都种粮食。适度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可以补充耕地面积。不久前,我去内蒙古巴彦淖尔调研,“三北”地区大量盐碱地上植被稀疏,防风固沙能力差,如不加快治理,将增加荒漠化风险。从这个角度看,治理盐碱地的生态意义也很大。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要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要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全面摸清盐碱地资源状况,把基础工作打牢。二是搞好顶层设计,研究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根据水资源等方面条件对成本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区分轻重缓急,经过严格认定审批后实施。三是分类施策,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梯次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加强耕地盐碱化防治。四是坚持粮经饲统筹①,因地制宜利用盐碱地,向各类盐碱地资源要食物。五是“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有效做法。六是制定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的财政金融政策,强化资金等要素保障,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摘自习近平《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材料二:以东营为代表的山东滨海盐碱地位于黄河三角洲,这里80%以上的土地是盐碱地,并且不少是土壤含盐量超过10‰的重度盐碱地。2023年,昔日撂荒的“不毛之地”,如今已变身“吨粮田”“百果园”,实现了乡村振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探索出“草—牧—园”盐碱地生态化开发利用模式。“草”,即选草适盐,提升盐碱地产出能力。团队依据滨海盐碱地季节性水盐运移的分异规律,准确匹配适盐牧草及轮作制度,筛选确定甜高粱、田菁、小黑麦等多种盐碱地适生植物,实现土壤含盐量由种植前的11‰下降为2.6‰,土壤有机质提高约25%,速效氮磷钾养分提升超过50%。“牧”,即上承下接,变废为宝。团队集成“小黑麦—甜高粱”轮作技术体系,并结合芦苇、野生大豆、盐地碱蓬等本土优势植物饲草化利用,开发畜禽养殖的日粮均衡营养配方,提升牛羊肉的肉质。草可养畜,畜同样也能“反哺”作物。以畜禽养殖废弃物(粪便尿)、农田秸秆为主要原料,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率达到100%。还借助生物有机肥还田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配合牧草种植,快速改善盐碱地基础地力。“园”,即利用科技方法种植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价值。他们着力营造作物健康根系环境,调控土壤盐分离子,实现对作物果实品质口感等关键指标的调控,显著提高了西红柿的蛋白质、番茄红素及苹果酸含量。并且该技术在种植中可使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幅度超过50%,在综合提高设施蔬菜的健康与营养品质的同时,减少了土地污染。西红柿亩均收入超过1400元,与水稻种植比亩均收入增加了900元。近年,山东还有多处滨海盐碱地也在科技助力下着力改水改土,因地制宜开展深沟或暗管排盐者有之,淡水灌溉洗盐者有之,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改土提升土壤肥力者亦有之……结合耐盐碱植物新品种推广应用,实行“三级利用”的策略,努力将盐碱地变为致富地。所谓“三级利用”,即轻度盐碱地重点发展粮油和饲料粮产业,中度盐碱地重点发展生态草牧业、中草药产业,重度盐碱地重点开展植被修复,涵养生态。专家认为,基于盐碱地开发利用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大田作物收益不足以有效支撑盐碱地长效开发的经济性机制,单一化种植不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农产品需求等情况,建议以“大食物观”为原则,制定出台适应不同类型不同盐渍化程度的作物和水产养殖名录;加强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功能因子挖掘和特征品质评价研究,开发盐碱地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特色功能性食品及高附加值产品。此外,有专家提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可为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多“搭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促进种植、养殖、深加工、销售等链条企业深度融合,在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摘编自王志、叶婧《科学治理让滨海盐碱地焕发新生机》)【注】①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种植,以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多元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三北”地区没有有效治理盐碱地,造成大量土地荒漠化。B.东营绝大部分土地重度盐碱化,科学治理后实现了乡村振兴。C.东营“小黑麦一甜高粱”轮作技术符合当地季节性水盐运移规律。D.依据“大食物观”,专家建议不要种植收益不高的大田作物。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草—牧一园”模式是生态化开发利用模式的成功探索,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B.材料二运用数字,呈现东营盐碱化治理的成效,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C.在党中央、科研部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在改造利用盐碱地方面已卓有成效。D.从治理后的盐碱地的经济收益看,轻度盐碱地经济收益最高,中度次之,重度最低。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运用对比,以黄泛区盐碱地过去和最近两年对比,突出盐碱地变化巨大。B.材料一第三段重点强调六项工作要求,是按照从调查研究到具体实施的顺序。C.两则材料都提出了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途径,两者有相同的立足点和针对性。D.两则材料先介绍盐碱地治理成效的事实,再总结成功经验,层层递进,思路清晰。4.结合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地盐碱化表现为表层土壤含盐量过高,治理核心是降低表层土壤的含盐量。B.在盐碱地排水、排盐的基础上,种植耐盐碱的植物,以便达到作物吸盐的目的。C.盐碱地的治理利用有多种方法,各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和创新。D.地下水位变化会影响表层土地的含盐量,降低地下水位可减少表层土地含盐量。5.哪些因素对东营市盐碱地的有效治理起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C2.D3.B4.B5.①党中央对盐碱地综合治理的高度重视和总体规划。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盐碱地的治理,并一直为全国盐碱地的治理进行实地考察和方法指导。②科技的助力。在东营市运用科技手段探索“草—牧—园”盐碱地生态化开发利用模式;同时,在科技助力下着力改水改土。③重视生态和经济的协同发展。专家提出“大食物观”,吸引社会资本,促进企业深度合作等建议;在改善盐碱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盐碱地的经济与产值。④因地制宜的策略。东营市实行“三级利用”的利用策略,对不同盐碱地制定不同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开展盐碱地的治理工程。【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没有有效治理盐碱地,造成大量土地荒漠化”错误,材料一第2段“‘三北’地区大量盐碱地上植被稀疏,防风固沙能力差,如不加快治理,将增加荒漠化风险”可知选项犯了已然未然的错误。B.“东营绝大部分土地重度盐碱化”错,材料二第1段以东营为代表的山东滨海盐碱地位于黄河三角洲,“这里80%以上的土地是盐碱地,并且不少是土壤含盐量超过10%的重度盐碱地”可知,“大部分土地重度盐碱化”夸大其词。D.“‘大食物观’建议不要种植收益不高的大田作物”错,材料二第6段“基于盐碱地开发利用前期投入成本……的经济机制”,专家提出“大食物观”,要求因地制宜、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种植多样化,并不意味着不能种植传统作物,传统作物不意味着“收益不高”,通过科技的手段,提升品质,也可以实现高收益。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轻度盐碱地经济收益最高,中度次之,重度最低”错,材料二第5段“所谓‘三级利用’,即轻度盐碱地重点发展粮油和饲料粮产业,中度盐碱地重点发展生态草牧业、中草药产业,重度盐碱地重点开展植被修复,涵养生态。”可知原文无比较相关信息。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以黄泛区盐碱地过去和最近两年对比”错,应是以山东东营、河北沧州的过去和最近两年对比。C.“两者有相同的立足点和针对性”错,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立足点为观察或判断事物所处的地位,材料一就全国盐碱地的总体分析,材料二就山东东营的具体措施,二者自足点并不相同。。D.“介绍盐碱地治理成效的事实,再总结成功经验”错,两则材料都是层层递进,但材料一先指出治理成果,接着是治理意义,最后分析治理的工作要求;材料二先指出东营市治理成果,再分析经验。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B.“在盐碱地排水、排盐的基础上,种植耐盐碱的植物,以便达到作物吸盐的目的”错,排水、排盐和作物种植可同时进行,作物不仅可以吸盐,还有经济效益。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党中央对盐碱地综合治理的高度重视和总体规划。材料一“1949年冬天,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中央就决定对黄泛区盐碱地开展综合治理”,习总书记亲自考察相关地区,“最近两年,我先后去这两个地方考察,了解到他们都结合实际探索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部署了具体工作“要重点抓好几项工作”,可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盐碱地的治理,并一直为全国盐碱地的治理进行实地考察和方法指导。②科技的助力。材料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探索出‘草—牧—园’盐碱地生态化开发利用模式”“近年,山东还有多处滨海盐碱地也在科技助力下着力改水改土”,在东营市运用科技手段探索“草—牧—园”盐碱地生态化开发利用模式;同时,在科技助力下着力改水改土。③重视生态和经济的协同发展。材料二“专家认为……建议以‘大食物观’为原则”,专家提出“大食物观”“有专家提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可为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多‘搭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促进种植、养殖、深加工、销售等链条企业深度融合,在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吸引社会资本,促进企业深度合作等建议;在改善盐碱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盐碱地的经济与产值。④因地制宜的策略。材料二“结合耐盐碱植物新品种推广应用,实行‘三级利用’的策略,努力将盐碱地变为致富地。所谓‘三级利用’,即轻度盐碱地重点发展粮油和饲料粮产业,中度盐碱地重点发展生态草牧业、中草药产业,重度盐碱地重点开展植被修复,涵养生态”,东营市实行“三级利用”的利用策略,对不同盐碱地制定不同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开展盐碱地的治理工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名人传中岛敦赵国都城邯郸有一男子名曰纪昌,立志要成为天下第一神射手。他遍寻值得拜师之人,最终认为论射术当今天下恐无人能及名射手飞卫。传说那飞卫技艺精湛,能于百步之外射穿柳叶,箭无虚发。纪昌于是不畏劳苦找到飞卫,拜入其门下。飞卫对新进弟子纪昌说,想学射术,必须先学会不眨眼。纪昌回家就钻到妻子的织机下,翻身仰面躺于地上。两年后,他甚至已经忘记该如何闭眼。直到最后,竟有小蜘蛛在他睫毛之间结网做巢,他才终于有了自信,禀告老师飞卫此功已成。飞卫听后说:“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纪昌用发丝将虱子绑住,挂在朝南的窗户上终日观察。日复一日,吊着虱子的窗外景色更迭变化,从春光和暖到夏日炎炎,转而秋高气爽北雁南渡,紧跟着冬寒凛凛飞英蔽日。某日纪昌猛然发觉,窗前的虱子看在眼里竟有马那么大。他一拍大腿道是大功告成,随即走至屋外。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眼中的人如高塔,马似峻峰,猪看似山丘,鸡有如城楼。纪昌大喜,当即拜见老师,禀报此事。飞卫听后首次肯定了这名弟子:“汝得之矣!”当即开始将射术奥秘倾囊相授于纪昌。纪昌的射术进步之快令人惊叹,老师开始传授秘技,一个月后,他尝试速射箭矢百支,发发相及,矢矢相属,绝无一矢坠地。飞卫在旁观看,不觉脱口道:“善!”纪昌在老师那里已无艺可学,某日竟心生歹念。若要成为天下第一神射手,非得将飞卫铲除不可。他暗中等待机会,终于某日在郊外等到了独行的飞卫。纪昌心意已决,当即取箭引弓,飞卫察觉到杀意,也执弓相迎。二人互射,箭矢每每在半途相撞,应声同时坠地。箭矢落地而不扬起半点尘埃,当是二人技艺皆出神入化之故。且说互射之际,飞卫箭矢已尽,而纪昌仍余一矢。纪昌心喜,取箭就射,飞卫则慌忙折取路旁棘刺之端扦之,正中箭镞。纪昌心知非分之念终难实现,一股出于道义的惭愧悔恨油然而生。反观飞卫,死里逃生之后如释重负,同时又对自身技艺颇为满意,全然没有半点对敌人的憎恨。二人冲向对方,在原野中拥抱,当场洒下师徒情深的泪水。飞卫与弟子相拥而泣,心想弟子若杀心再起则凶险至极,于是打算给纪昌指明新的目标,以转移其注意力。他告诉这名危险的弟子,若还想在这条路上精益求精,则要不畏太行群山险峻,往西登上霍山之巅。彼处有甘蝇老师,乃旷古绝今之箭术奇人。纪昌当即踏上西行之路。老师说二人技艺在甘蝇面前如同儿戏,这刺激了他的自尊。如若此言属实,那就代表他距离天下第一的目标还路途遥远。他一心赶路,攀险峰,过栈道,磨破脚底,双腿尽是擦伤,一个月后,终于抵达目的地,登上山顶。彼时纪昌锋芒毕露,迎接他的则是一名目光如绵羊般温顺、步履蹒跚的老者。老者或已不止百岁,他弯腰驼背,行走时白胡须都拖在地上。纪昌赶忙道明来意,他说得很大声,生怕对方耳背。他说此次前来主要为请老者对自己的射术评价一番,只听得弓弦作响,这技艺精湛的一箭竟让碧蓝空中五只大乌齐齐应声而落。老者含笑首肯,道纪昌还算有些本事——不过此终究只是射之射,看来好汉尚未习得“不射之射”。见纪昌心头火起,老者便领他至两百步开外一峭壁处。下方绝壁笔直如屏风,正可谓壁立千仞,溪流在下面遥远如细丝,仅是俯瞰一眼便令人晕眩,可见地势之高。纪昌心想此时怎能退缩,站上去时那石头还轻微摇晃了一下。他硬着头皮搭箭开弓,岂料正碰上一颗小石子由悬崖边滚落。纪昌被石子的去向吸引了注意,不禁脚底发软,遍身冷汗,只能俯身趴在石面上。老者微笑着伸手搀扶纪昌下来,自己又站上去,请纪昌看他射箭。纪昌脸色苍白,心中惊惶尚未平复,不过还是很快意识到了问题——老者没有弓如何射箭?弓呢?老者是两手空空。弓?——老者笑了。用弓箭的那还是射之射。这不射之射,用不上乌漆之弓,也无需肃慎之箭。上空盘旋的鹰,连翅膀都没扇动一下,竟直直朝岩石之上坠落而来。纪昌不寒而栗。他感觉直到今日才总算得以一窥射术登峰造极之境界。在这位年长的神射手身边,纪昌修行了整整九年。无人知晓这期间他经历了怎样的磨炼。九年后纪昌下山归来,众人皆因他面相大变而震惊。曾经那不服输的倔强面庞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没有任何表情、仿佛木偶一般的愚者相貌。他去拜访阔别已久的老师飞卫,而飞卫一见他便大声感慨——这才是天下第一神射手。诸如我辈实在望尘莫及。纪昌归来后,连弓都不再碰了。有人问此中缘由,纪昌答曰:“至为为无为,至言为无言,至射为无射。”实际上,他的晚年已全然进入无为自化的境界,苍老的纪昌甚至已认不出弓,也忘掉了它的用途。据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邯郸城内的画家都藏起画笔,乐师都扯断琴弦,工匠们则耻于手执规矩。(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纪昌想要成为天下第一神射手,拜师名射手飞卫,练习不眨眼和视微如著基本功,可以看出纪昌训练勤奋刻苦。B.学有小成后,纪昌心生歹念,不惜狠心伤害飞卫,可见,比起射箭技艺,当时的纪昌更在意“天下第一神射手”的名声。C.甘蝇是旷古绝今之箭术奇人,但其外表普通,纪昌说话大声、心头火起正是因为纪昌心里并不相信甘蝇有过人之技。D.纪昌拜师甘蝇,修炼九年后下山,却道“至射为无射”,呈现出对老庄“无为之境”的哲学思考,深化了小说的主题。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纪昌射杀飞卫不成之后,一股出于道义的惭愧悔恨油然而生,这种惭愧与悔恨是纪昌内心的“善”的体现,这一细节使人物形象更丰富立体。B.纪昌学成归来后引导了各行业对“无之境”的追求,飞卫的盛赞,邯郸城内的画家、乐师、工匠的行为变化都从侧面烘托出纪昌的成就。C.小说语言细腻、优雅,能准确挖掘和描述人物内心隐秘角落,注重对人性的探寻,从而引起读者对人生追求与生命意义的思考。D.小说的叙述详略得当。详细叙述了纪昌射杀飞卫以及悬崖试射术等情节;但对于纪昌在山上修炼的九年一笔带过,为小说后续发展蓄势。8.尼采以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三个阶段,意思是人的精神是由坚忍负重转向勇猛搏斗,最后回归生命本真。请结合文中纪昌人生经历,解读其精神蜕变的历程。9.《名人传》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纪昌学射”一节,作者中岛敦增添了纪昌西行拜师甘蝇、学成归乡练就“不射之射”等新情节,这样的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D8.①坚忍负重阶段:纪昌为能拜师飞卫门下,苦练不眨眼和视微如著的技能,钻到织布机下,用发丝吊虱子,多年以来,日复一日艰苦练习。②勇猛搏斗阶段:纪昌想要追求“天下第一神射手”之名,不惜伤害他人,甚至是自己的师父飞卫,技艺则被当作实现名利的手段。③回归本真阶段:在向甘蝇学习“不射之射”后,不在意“名利”,不记得物体所指和所用,达到无为自化的自由境界,回归到生命的本真。9.①改写使得文章情节更丰富,纪昌学射的过程显得波澜起伏,成为“名人”的新情节又带有神秘感,让读者对纪昌心路历程的变化充满好奇。②增添新情节,使得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具过程性。文中纪昌本是野心勃勃不择手段,勤于名利追逐之人,通过拜师甘蝇修炼成内心宁静的自由无为之人,对隐逸高人甘蝇的刻画也使主人公纪昌“名人”形象顺理成章。③新情节让文章主旨从学习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丰富为对超越名利境界追求的向往,现实寓意有所增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纪昌说话大声、心头火起正是因为纪昌心里并不相信甘蝇有过人之技”错,纪昌大声说话是因为见甘蝇年过百岁,生怕对方耳背;心头火起则是因为老者评价纪昌尚未习得“不射之射”。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为小说后续发展蓄势”错误。小说后续发展是纪昌“已全然进入无为自化的境界”,这与前面九年的修炼是一致的,并未形成“蓄势”。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①坚忍负重阶段:为了成为天下第一神射手,纪昌想要拜飞卫为师,飞卫让他练习不眨眼,他回家钻到妻子的织布机下,练到小蜘蛛可以在他的睫毛上织网;飞卫让他练“视小如大,视微如著”,纪昌用发丝吊虱子,日复一日艰苦练习,最后虱子在他眼中如马那么大。②勇猛搏斗阶段:纪昌在飞卫那里学成之后竟然心生歹念,想要将飞卫铲除,自己做天下第一,技艺在他这里成为了实现名利的手段,为此甚至不惜伤害他人。③回归本真阶段:纪昌在飞卫的指点下找到甘蝇,亲眼目睹了“无射之射”,之后“在这位年长的神射手身边,纪昌修行了整整九年”,他下山后没有表情,“他的晚年已全然进入无为自化的境界,苍老的纪昌甚至已认不出弓,也忘掉了它的用途”,回归到生命的本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在原有情节上增加情节,使得文章情节更丰富,纪昌已经在飞卫那里学成了技艺,没有想到还有一位更有名气的甘蝇,这就让情节再填波澜;同时,纪昌跟随甘蝇学习的过程并无交代,但他的变化实在太大,由原来急功近利想要当天下第一,变得心中无名无利,达到了化境,这样的情节带有神秘感,让读者对纪昌心路历程的变化充满好奇。②增添新情节,使得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具过程性。拜师甘蝇之前,纪昌一直想当天下第一,为此他甚至不惜要干掉自己的老师飞卫,可见其野心之大,名利心之重;但通过拜师甘蝇,他竟然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不再追逐名利,修炼成内心宁静的自由无为之人,这就丰富了人物形象;同时增加的这部分通过“无射之射”塑造了隐逸高人甘蝇的形象,纪昌的转变也就不足为奇,纪昌“名人”形象顺理成章。③增加情节之前,我们能看到纪昌为了实现理想而刻苦努力,主旨应该是学习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增加的情节则批判了汲汲于名利的做法,而是主张超越名利境界,追求自由的化境,现实寓意有所增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徐申,字维降,京兆人。擢进士第,累迁洪州长史。嗣曹王皋讨李希烈,檄申以长史行刺史事,任职办,皋表其能,迁韶州刺史。韶自兵兴四十年,刺史以县为治署,而令丞杂处民间。申按公田之废者,募人假牛犁垦发以所收半畀之田久不治故肥美,岁入凡三万斛。诸工计所庸,受粟有差,乃徙治故州。未几,邑闬①如初。创驿候,作大市,器用皆具。州民诣观察使,以其有功于人,请为生祠,申固让,观察使以状闻,迁合州刺史。始来韶,户止七千,比六年,倍而半之。会初置景州,授刺史,赐钱五十万,加节度副使。迁邕管经略使。黄洞纳质供赋,不敢桀②。逾年,进岭南节度使。前使死,吏盗印,署府职百余员,畏事泄,谋作乱。中觉,杀之,逢误一不问。远俗以攻劫相矜,申禁切,无复犯。外蕃岁以珠、玳瑁、香、文犀浮海至,申于常贡外.未尝剩索,商贾饶盈。刘辟反,表请发卒五千,循马援故道,繇③爨蛮抵蜀,捣辟不备。诏可,加检校礼部尚书,封东海郡公。诏未至,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谥曰平。(节选自《新唐书·徐申传》)材料二:为人臣者官于君,先后光庆,皆君之德。不思报国,岂忠也哉?君子有无禄而益君,无有禄而已者也。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贤者国之干,猷者国之规,功者国之将,利者国之用。是皆报国之道,惟其能而行之。《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况忠臣之于国乎!(节选自马融《忠经》)【注】①闬:墙垣。②桀:凶暴。③繇:古同“由”。10.材料一划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募人A假牛犁B垦发C以所收D半E畀之F田久G不治H故肥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下正确的一项是()A.“岁入凡三万斛”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两句中的“凡”字含义相同。B.“器用皆具”与“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中“具”字含义不相同。C.“远俗以攻劫相矜”与“愿陛下矜悯愚诚”(《出师表》)中“矜”字含义不相同。D.“无言不酬,无德不报”与“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中“酬”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嗣曹王李皋传令徐申担任刺史,徐申在任称职能办事,李皋上表奏说他有能力,因此凭能力徐申升任韶州刺史。B.徐申因为政绩受到拥护,百姓请求为他建造生祠,他坚决推辞,观察使上报他的事迹,最后徐申调任合州刺史。C.徐申任岭南节度使时,处死了谋划作乱的下吏,但对牵连者一概不问刘辟反叛,徐申主张突袭,攻其不备。D.马融在《忠经》中认为,君子即使没有俸禄也还想着为国君做事,没有受了俸禄却不报答君王的,这就是忠。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申于常贡外.未尝剩索,商贾饶盈。(2)是皆报国之道,惟其能而行之。14.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徐申在韶州任上“兴利”的结果。【答案】10.CFH11.D12.A13.(1)徐申在常例贡奉以外,不曾多取勒索,商贾富足。(2)这些都是报效国君的方法,(只要)根据我的能力去行动。14.①田地一年的收获共三万斛。②城门墙垣恢复原样。③户口(人数)增加一倍半。④器皿用具很齐备。【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募人借给牛犁农具开垦,将收成的一半付给他们,因田地长久没有耕作,所以肥沃。“募人假牛犁”的目的是“垦发”,二者不可断开,C处断句;“以所收半”是介宾短语,作“畀”的状语,“之”是宾语,F处断句;“田久不治”是主谓结构,“故”是连词,放在下句句首,H处断开。故选CF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都是“总共、总计”。句意:一年收获共三万斛。/总共六百一十六个字。B.正确。齐备/详细的。句意:器皿用具都很齐备。/张良于是进去,把这些话详细地告诉沛公。C.正确。自夸/怜恤。句意:边远习俗以攻击抢劫相互自夸。/希望陛下怜恤我愚拙的诚心。D.错误。应答/答谢,酬答。句意:没有一句话不予以应答,没有一次恩德不予以回报。/以诗歌应答白乐天在扬州酒席上初次见面赠给我的诗歌。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嗣曹王李皋传令徐申担任刺史”错误,“檄申以长史行刺史事”,可见应以长史暂代刺史事。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贡”,贡奉;“未尝”,不曾;“剩”,多取。(2)“道”,方法;“惟”,根据、跟随;“是皆报国之道”,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岁入凡三万斛”可知,田地一年的收获共三万斛。②由“邑闬如初”可知,城门墙垣恢复原样。③由“始来韶,户止七千,比六年,倍而半之”可知,户口(人数)增加一倍半。④由“器用皆具”可知,器皿用具很齐备。参考译文:材料一:徐申,字维降,京兆人。考中进士科,几次迁任洪州长史。嗣曹王李皋讨伐李希烈,传令徐申以长史暂代刺史事,徐申在任称职能办事,李皋上表奏说他有能力,升任韶州刺史。韶州自战事兴起四十年以来,刺史以县城作为州的治所,而县令县丞混杂在民居中间。徐申核查废弃的公田,募人借给牛犁农具开垦,将收成的一半付给他们,因田地长久没有耕作,所以肥沃,一年收获共三万斛。依据各工程计算所需庸值,授给粮食多少不等,便迁移治所到过去的州城。不久,城门墙垣恢复原样。创建驿舍候馆,开辟贸易大市,器皿用具都很齐备。州里百姓到观察使那里,说他对百姓立有大功,请求建造生祠,徐申坚决推辞,观察使把他的事迹上报,徐申调任合州刺史。(他)刚到韶州时,户口只有七千,等到过了六年,增加了一倍半。适值初次设置景州,授任(徐申)为刺史,赐钱五十万,加授节度副使。升任邕管经略使。黄洞送纳人质贡献赋税,不敢凶暴。过了一年,(徐申)晋升岭南节度使。前任节度使死去,下吏盗取官印,签署任命府职一百多员,(下吏)害怕事情泄露,谋划作乱。徐申发觉,杀死了他,牵连者一概不追问。边远习俗以攻击抢劫相互自夸,徐申坚决禁止,没有再违犯的。海外蕃人每年带珠、玳瑁、香、文犀渡海到来,徐申在常例贡奉以外,不曾多取勒索,商贾富足。刘辟反叛,(徐申)上表奏请派兵五千,沿着马援故道,由繇爨蛮抵达蜀,趁刘辟不备出兵攻打。(皇帝)下诏同意,加授(徐申为)检校礼部尚书,封东海郡公。诏书未到达,(徐申)去世,终年七十岁,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叫平。材料二:作为臣子为君主做官治理天下,给祖先带来美誉,给后代带来福祉,都是由于受了君主的恩德。臣子如果不想报效国家,这难道还能算得上是忠臣吗?君子即使没有俸禄也还想着为国君做事,没有受了俸禄却不报答君王的。报国之道有四种方法:一是向国家举荐贤才,二是为国家出谋划策,三是建功立业,四是为国家增加收入,为民谋利。贤能之人是国家栋梁;献计献策的人,为国家提供治国方略;建功立业的人,是保卫国家的将帅之才;为国家增强收入,为民谋利的人,是国家的有用之才。这些都是报效国君的方法,(只要)根据我的能力去行动。《诗经》上说:“没有一句话不予以应答,没有一次恩德不予以回报。”何况身为忠臣而对于自己的国家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两题曲江二首(其二)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注】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其时京城虽然收复,但兵革未息。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于一联出现三个“日”字,写出诗人典衣换酒次数之频繁。B.颔联诗人慨叹人生苦短,纵使“酒债”处处,也要喝酒寻醉。C.颈联巧用叠词,“深深”直言蝴蝶之态,“款款”状写蜻蜓之姿D.尾联诗人传语风光与之“流转”,用拟人表明惜春爱春之情。16.叶嘉莹先生言杜甫才性健全,作品往往呈现出“担荷中之欣赏”。所谓“担荷”是指其直面自身或时代的苦难,所谓“欣赏”则指其对现实生活的从容观赏。请结合本诗加以说明。【答案】15.C16.①作者直言生活贫困,回朝之后要靠典当春衣买酒,还处处赊账;安史之乱之后,李唐王朝国运衰退,兵革未息,诗人不得行其志,日日喝酒买醉,可见其对苦难的“担荷”。②春江之畔,诗人看见蝴蝶和蜻蜓自由翻飞,于是传话给春光,让春光与其一起逗留,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可见其“欣赏”。③诗人对自身的穷困和郁郁不得志直言不讳,又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暮春美景,表现出了诗人健全的才性。【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第三联是说: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上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款款”形容蜻蜓徐缓飞行的样子。而“深深”则是形容花丛浓密,而非状写蝴蝶之姿。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题干中说“担荷”是指其直面自身或时代的苦难。从诗歌中找出杜甫自身的苦难以及时代的苦难。“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是说天天上朝回来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了钱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杜甫爱喝酒,但是要靠典当衣服才能买酒,可见其生活贫困;“酒债寻常行处有”是说欠了很多酒债,也可看出其生活贫困。然而诗人如此喝酒,显然不是因为高兴,而是借酒浇愁,这愁绪不仅因为自己的贫苦,更因为国家和百姓。注释中说,“其时京城虽然收复,但兵革未息”,可见这是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王朝国运开始衰退,诗人自己不得重用,只能借酒浇愁,日日买醉。可见其对苦难的“担荷”。②再看“欣赏”,题干中说所谓“欣赏”则指其对现实生活的从容观赏。后四句说蝴蝶在花丛中穿行起舞,时隐时现;蜻蜓在水面缓缓而飞,时而点着水面。明媚的风光啊,你就同蛱蝶、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哪怕是暂时的也好,千万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诗人意识到人生短暂,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于是他不仅能够欣赏到春光之美,而且传语给春光,让春光与其一起逗留,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可见其“欣赏”。③最后理解“才性健全”。诗人对自身的生活贫困和郁郁不得志都毫不避讳,但同时并不颓废,依然能够珍惜难得的春光,从身边寻常景物当中欣赏到自然的美景,表现出了诗人健全的才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2)2024年欣逢龙年,“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被引入古诗文中。如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一句衬托出山峰的高峻;《梦游天姥吟留别》用“______”写震动山谷的巨大响声。(3)星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例如“______,______”。【答案】①.策扶老以流憩②.时矫首而遐观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④.熊咆龙吟殷岩泉⑤.扪参历井仰胁息⑥.以手抚膺坐长叹(示例二: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示例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示例四: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憩”“遐”“膺”“轸”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应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诗画中国》的开场白说得好:“中华文明如同万古江河,①______。诗笔与画笔,共同记录着发展历程,传承着精神血脉,共同描绘了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根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经由文化类节目生发出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一档好的文化类节目能否为人们所夸赞、所记住,关键就在于是否向观众传递出一种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观。2018年,《经典咏流传》②______之时,清朝诗人袁枚所作的“冷门”小诗《苔》,搭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观众无不感动于作品散发出的在平凡中超越自我的精神;《长安三万里》的爆火,同样离不开那份流淌于文明长河中的“诗心”,观众由此体会到诗人哪怕③______,也要坚守理想主义的浪漫;通过《诗画中国》,人们更是从“活”起来的唯美画卷中,追寻画者与诗人寄托在一笔一画中的崇高品格与执着追求……这些文艺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更帮我们找寻到契合时代要求的一系列价值准则。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材料中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经由文化类节目生发出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B.一档好的文化类节目能否为人们所夸赞、所记住,关键就在于是否向观众传递出一种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观。C.清朝诗人袁枚所作的“冷门”小诗《苔》,搭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观众无不感动于作品散发出的在平凡中超越自我的精神。D.通过《诗画中国》,人们更是从“活”起来的唯美画卷中,追寻画者与诗人寄托在一笔一画中的崇高品格与执着追求。20.文中划波浪的部分如果改成:“清朝诗人袁枚所作的小诗《苔》,传入千家万户,观众被作品散发出的在平凡中超越自我的精神感动。”语义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8.①奔流不息(奔腾不息、源远流长)②横空出世(家喻户晓)③人生无常(壮志难酬、壮志未酬、命途多舛等皆可)19.A20.①原句有强调作用。“冷门”与“飞入千家万户”形成对比,强调《经典咏流传》节目对经典文化的传播作用。②原句使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搭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比改句更生动形象,耐人寻味。③原句使用双重否定句,“无不”双重否定,更能突出《苔》对观众所产生的非凡影响,比改句更有感染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根据前文“中华文明如万古长江”可知,此处应填与“文明”有关的成语,还要照应比喻句“长江”,可填表示奔腾不息之意的成语,如“奔流不息、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等。奔流不息:水流奔腾而不停止。奔腾不息:奔跑跳跃,不停息,泛指江河。向前跳跃着奔跑永不懈怠、永不停止。比喻很有气势。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②由前文“2018年”和后文“之时”可知,此处应填表示《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创办和开播之意的成语,如“横空出世”;或者此处与后文“飞入千家万户”相照应,可填“家喻户晓”。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③由“诗人哪怕……,也要坚守理想主义的浪漫”可知,此处应填写表示遭遇不幸,处境艰难之意的成语,如“人生无常、壮志难酬、壮志未酬、命途多舛”等皆可。人生无常:指人生变化不定,难以把握。壮志难酬:伟大的志愿难以实现。壮志未酬: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命途多舛: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穿越时空,直抵人心”是两个并列短语之间的停顿,与“情怀”后的逗号不是一个等级,应将这里的逗号应改为顿号。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①原句有强调作用。用“冷门”修饰小诗,表明这首诗并不出名,而后面却能够“飞入千家万户”,是因为《经典咏流传》节目选中了它,“冷门”与“飞入千家万户”形成对比,强调《经典咏流传》节目对经典文化的传播作用。②原句使用比喻、比拟的修辞。“音乐的翅膀”是比喻,“搭乘”“飞”是比拟,说这首小诗“搭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比改句“传入千家万户”更生动形象,耐人寻味。③原句使用双重否定句,“无不”双重否定,比一般表达“被作品散发出的在平凡中超越自我的精神感动”更能突出《苔》对观众所产生的非凡影响,比改句更有感染力。(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热水浴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在热水中长时间泡澡,①______;然而,这样做容易导致身体水分过多蒸发,让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受到干扰,不仅容易头晕,还可能引发心脏负担加重等问题。那么,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应该如何科学洗澡呢?首先,泡澡的水温不宜过高。冬天泡澡的理想水温应控制在38-40℃之间,过高的水温会伤害皮肤,过低则达不到舒适的效果。②______,可以用温度计或手肘测试水温,以确保温度适宜。其次,泡澡时间不宜过长。尽管泡澡有放松肌肉、血液循环的作用,但建议泡澡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身体水分流失过多。最后,③______。空腹泡澡会引发头晕、恶心等症状,但刚吃完就去泡,也会影响健康。人刚吃完饭时,热水会使人的血液大量流向皮肤,血液大量流入胃部,造成胃部缺血,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