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税务局新公司法涉税风险应对第三部分:公司法关于股东失权的规定及后续处理03.第一部分:公司法历史沿革01.第二部分:五年出资期限的限制对企业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02.目录
-
CONTENTS第五部分:实缴出资的撤资减资税务处理05.第四部分:股东转让实缴出资的税务处理04.目录
-
CONTENTS06.第六部分:实缴出资的注销的税务处理01第一部分公司法历史沿革1993年12月29日
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23年12月29日第二次修订
2005年10月27日第一次修订1999年12月25日第一次修正
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正2023年12月29日,2023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公司法》,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2013年12月28日第三次修正
2018年10月26日第四次修正新《公司法》是在现行公司法基本框架和制度基础上的全面系统修改,其中不少修订涉及企业、股东的后续涉税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两次修订、四次修正)02第二部分:五年出资期限的限制对企业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新修订的公司法最受关注的修订是: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在公司成立之日起5年内缴足全部认缴出资额,调整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方式为实缴制。“5年缴足”,不仅对新成立的公司有影响,对未缴足注册资本的存续公司也有影响,不同情形面临不同的税务风险。一、股东缺少实缴能力的情况下可能存在的风险1长期借款抽逃资金风险届满出资时限而出资未到位的涉税影响21案例:甲方欠付工程款,去找未实缴出资的股东要结果。一、股东缺少实缴能力的情况下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形(一)在股东缺少实缴能力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以下风险。(1)循环出资(2)临时借款A.金融机构借款;B.关联方借款:
①有偿借款
②无偿借款;C.民间借贷;D.自然人股东挪用企业资金借款借款的方式:1借款涉及的税务事项无偿借款的增值税问题:(1)视同销售
(2)免征增值税
统借统贷增值税2视同销售的增值税的下游的抵扣问题1、自2019年2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企业集团内单位(含企业集团)之间的资金无偿借贷行为,免征增值税。--《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养老机构免征增值税等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20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6号
)、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8号2、统借统还业务中,企业集团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以及集团所属财务公司按不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债券票面利率水平,向企业集团或者集团内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财税〔2016〕36号)借款涉及的税务事项2政策依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8号】第二条规定:对企业集团内单位(含企业集团)之间的资金无偿借贷行为,免征增值税。2023年8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2号公布第十七条
已经登记的企业法人控股3家以上企业法人的,可以在企业名称的组织形式之前使用“集团”或者“(集团)”字样。企业集团名称应当在企业集团母公司办理变更登记时一并提出。(办理途径)第十八条企业集团名称应当与企业集团母公司名称的行政区划名称、字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保持一致。经企业集团母公司授权的子公司、参股公司,其名称可以冠以企业集团名称。Part
01Part
02Part
03Part
04企业集团母公司应当将企业集团名称以及集团成员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中国移动通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借款涉及的税务事项集团之间免征增值税需要关注的事项2借款涉及的税务事项所得税3
财税【2008】121国税函〔2009〕777号国税发【2010】54公告【2019】2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
文号:国税发〔2010〕54号发布日期:2010-05-31税收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号:国税发〔2009〕2号发布日期:2009-01-08税收政策(国税函〔2009〕312号)《关于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规定,凡企业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其应缴资本额的,该企业对外借款所发生的利息,相当于投资者实缴资本额与在规定期限内应缴资本额的差额应计付的利息,其不属于企业合理的支出,应由企业投资者负担,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2013年《公司法》认缴制改革后,不再实现强制出资制度,这就意味着只要没有达到公司章程规定出资期限,即不属于“在规定期限内未缴足”情形,因此,无需参照上述进行纳税调整。但本次《公司法》修订后,意味着税务机关要求企业按照上述条款进行纳税调整的可能性将大幅度提升。二、届满出资时限而出资未到位的涉税影响二、限期内实缴出资的涉税处理1、出资方式2、非货币资产出资应具有的条件3、非货币资产出资在会计和税务上如何界定4、非货币资产出资的税务处理
(1)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出资
(2)专利技术出资限期内实缴出资的涉税处理《公司法》第四十八条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股权、债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股东出资设立公司,其出资应能够以货币表示。凡不能以货币量化的物、权利、或者权利受到限制的财产均不能作为出资。1、股东出资的具体方式(1)非货币出资必须对公司具有商业价值;(4)不被法律、行政法规禁止。(3)可以依法转让;(2)可以用货币估价;2、非货币资产作为股东的出资方式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即可以以货币估价和可依法转让所有权资产均可用于出资;并新增股权和债权作为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列举形式。除此之外诸如无形资产、采矿权、探矿权等也可以作为出资。但须注意的是,以非货币财产作为股东的出资方式应同时具备上条件《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会计:对于非货币性资产并未进行系统的定义,基本上参照《会计准则》的界定处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16号)规定,非货币性资产,是指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其列举范围与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因此,财税意义上的非货币性资产范围要小于《公司法》中所称的非货币性资产范围。税务:企业以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出资的,在《公司法》范畴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但在财税处理上属于货币性资产出资行为。这种差异,需尤为关注。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相对于货币出资,其涉及的税务处理相对多样,根据涉及资产类型不同包括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个人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处理。举例来说3、非货币性资产在会计和税务上如何界定4、非货币出资的各个税种的税务处理1.企业以货物、固定资产(非不动产)进行出资的: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应视同销售处理。2.企业以不动产或无形资产等权益性资产出资:财税〔2016〕36号认为企业以不动产、土地使用权或其他无形资产出资,相当于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取了其他经济利益,其实质就是销售业务,并不需要以视同销售进行界定。《增值税法(草案)》中关于视同销售的规定也是沿袭上述逻辑,因此,前述差异有望得以消除。(一)增值税基本处理方式差异: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出资,应按照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具体处理因出资标的不同而略有区别。根据财税〔2016〕36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文件规定,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增值税。打包资产转让不征收增值税的政策适用需关注以下事项:(二)满足资产打包转让要件情况下不征增值税增值税处理1资产、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不征收增值税,前提是资产重组,但什么是资产重组,13号公告和36号文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但明确列举了出售、合并、分立、置换等方式3.资产包中包含除土地使用权外无形资产的政策适用03债权、负债随资产一并转移也是资产重组不征收增值税形式要件4.关于人员的理解04资产、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不征收增值税的范围,仅限于货物、土地使用权及不动产范围,并不包括无形资产及金融商品。也就是资产包中包含无形资产及金融商品的情况下,对于无形资产及金融商品转让,仍需按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5.关于债权、负债的理解05资产、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不征收增值税,这并非一项税收优惠,不需要备案或审批。纳税人若认为符合相应条件,即可自行处理。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第53号第九条的第(十一)项规定:增加6“未发生销售行为的不征税项目”,用于纳税人收取款项但未发生销售货物、应税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的情形。6.程序要求及发票开具06(三)打包资产转让不征收增值税的政策适用需关注以下事项:若股东以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进行投资入股,往往涉及土地增值税的处理。根据出资主体性质不同,具体处理也略有差异1.房地产企业:根据国税发〔2006〕187号文件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房产进行投资,需按规定进行视同销售处理,具体处理应参照土地增值税清算相关文件执行。2.旧房转让:旧房转让一般是指非房地产企业转让存量房,或者房地产企业将已出租或自用期限超一定期限的商品房进行转让行为。旧房转让的土地增值税计算方法分为以下三种:(1)重置成本价法
(2)发票加计法
(3)核定征收法(一)出资主体带来的政策差异根据《关于继续实施企业改制重组有关土地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51号)第四、五条规定,单位、个人在改制重组时以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对其将房地产转移、变更到被投资的企业,暂不征收土地增值税。但上述改制重组有关土地增值税政策不适用于房地产转移任意一方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情形。实操中,部分税务机关要求企业适用暂不征收土地增值税政策,需符合“改制重组”的前提;否则,不允许适用上述政策。(二)投资的优惠政策适用土地增值税处理2《关于继续实施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有关契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9号)规定的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包括母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自然人与其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公司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免征契税。母公司以土地、房屋权属向其全资子公司增资,视同划转,免征契税。因此,如果企业以土地、房屋权属向其全资子公司增资,可视同划转免征契税;但非全资子公司情况下的不动产出资,仍需缴纳契税。契税处理32.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的特殊性税务处理财税【2014】109号
公告【2015】40号3.资产划转的特殊性税务处理1.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企业所得税处理4企业所得税财税【2014】116公告【2015】33个人所得税财税【2015】41公告【2015】20财税【2009】59公告【2015】481.投资合同投资合同本身不属于《印花税法》列举的应税凭证,因此,投资合同本身不需要缴纳印花税。此前,国家税务总局在进行纳税人政策解答时也明确投资合同不缴纳印花税。但实际处理中,仍需关注主管税务机关对于投资合同应税的判定:2、如果投资方以存货、机器设备进行投资的因投资协议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无需缴纳印花税。3.被投资企业营业账簿被投资方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投资需按协议及验资金额计入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科目,根据《印花税法》规定,被投资企业需根据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科目两项合计增加部分以“营业账簿”税目,适用万分之二点五税率申报缴纳印花税。根据《山西省税务局关于印花税征收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山西省税务局公告【2022】年第5号第一条(三)规定:对纳税人书立的应税营业账簿,实行按年计征。印花税处理51、技术出资可享受增值税减免税优惠财税〔2016〕36号文件规定,纳税人以专利技术进行出资,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但纳税人申请免征增值税时,须持技术转让、开发的书面合同,到纳税人所在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认定,并持有关的书面合同和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意见证明文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查。非货币资产出资--专利技术出资的税收影响6企业以技术成果出资的企业所得税处理相对灵活,可参照不同政策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即可选择上述递延纳税政策(但需及时备案),也可适用非货币性资产出资5年递延纳税政策,或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政策,构成技术转让的,还可享受技术转让所得减免优惠。01《企业所得税法》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函〔2020〕123号、财税〔2020〕61号又规定对于中关村特定区域内注册的居民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的免税额度从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02需要注意的是:出资标的不同、减免所得额的计算方法不同032、技术出资企业所得税政策0102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2号文件规定,可计入技术转让收入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是指转让方为使受让方掌握所转让的技术投入使用、实现产业化而提供的必要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产生的收入,并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在技术转让合同中约定的与该技术转让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与该技术转让项目收入一并收取价款。不属于与技术转让项目密不可分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收入,不得计入技术转让收入;销售或转让设备、仪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术性收入亦不属于技术转让所得。2、技术出资企业所得税政策与转让技术密不可分的服务收入,可作为技术转让收入
①政策依据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01号)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62号)规定,个人以技术成果投资入股到境内居民企业,被投资企业支付的对价全部为股票(权)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投资入股当期可暂不纳税,允许递延至转让股权时,按股权转让收入减去技术成果原值和合理税费后的差额计算缴纳所得税。3
、技术出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政策财税〔2010〕111号第三条规定,境内的技术转让须经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部门认定登记,跨境的技术转让须经省级以上(含省级)商务部门认定登记,涉及财政经费支持产生技术的转让,需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部门审批。居民企业技术出口应由有关部门按照商务部、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商务部、科技部令2008年第12号)进行审查。居民企业取得禁止出口和限制出口技术转让所得,不享受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②技术出资享受税收优惠需备案3
、技术出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政策若适用个人技术出资享受递延纳税政策的,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备案;否则不得享受递延纳税优惠政策。01文件规定,以取得技术成果的企业(即被投资企业)为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应于支付股权之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技术成果投资入股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备案表》及相关资料;递延纳税期间,每个纳税年度终了后30日内,还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情况年度报告表》。023、技术出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政策③备案程序要求及后续管理01若个人后续转让股权时,视同享受递延纳税优惠政策的股权优先转让;对于取得股权后在境内上市的,按照现行限售股规定执行。此时,递延纳税的股权成本按照加权平均法计算,但不与其他方式取得的股权成本合并计算。03此外,若个人持有递延纳税的股权期间,因该股权产生的转增股本收入,以该递延纳税的股权再进行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应在当期缴纳税款,不得重复享受递延纳税待遇。02扣缴义务人、个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一并报送能够证明股票(权)转让价格、递延纳税股票(权)原值、合理税费的有关资料,具体包括转让协议、评估报告和相关票据等。资料不全造成计税依据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进行核定。3、技术出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政策④转让环节处理若转让技术的所有权或5年以上(含5年,北京中关村试点区域为3年)全球独占许可使用权的,技术转让所得=技术转让收入-技术转让成本-相关税费;若转让5年(含,北京中关村试点区域为3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的,技术转让所得=技术转让收入-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相关税费-应分摊期间费用。
⑤根据转让技术标的不同,其所得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根据财税〔2010〕111号文件规定,居民企业从直接或间接持有股权之和达到100%的关联方取得的技术转让所得,不享受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但财税〔2020〕61号规定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定政策将上述限制予以放开。⑥关联方技术转让是否允许享受减免优惠待遇不同03第三部分:公司法关于股东失权的规定及后续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董事会应当对股东的出资情况进行核查,发现股东未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的,应当由公司向该股东发出书面催缴书,催缴出资。未及时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负有责任的董事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公司法》第五十二条:《公司法》第五十一条:股东未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日期缴纳出资,公司依照前条第一款规定发出书面催缴书催缴出资的,可以载明缴纳出资的宽限期;宽限期自公司发出催缴书之日起,不得少于六十日。宽限期届满,股东仍未履行出资义务的,公司经董事会决议可以向该股东发出失权通知,通知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自通知发出之日起,该股东丧失其未缴纳出资的股权。(一)股东失权的触发情形01新《公司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了三种处理路径,即:未出资部分进行转让、减少注册资本,或者超6个月未减资或转让的、由其他股东在认缴出资比例实缴出资。。02实操中转让或减资注销均存在一定操作难度。就转让而言,能否顺利转让的关键是能否找到有购买意愿的买方。(二)股东失权的后续处理路径触及股东失权的涉税处理,我们分为认缴股东限期内补缴,标的股权转让、减资、其他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补足三种情形分别进行说明。失权标的股权转让、减资、补充一、企业股权转让针对定向未实缴注册资本的减资,一般不涉及股东及被投资企业的涉税处理。(一)未实缴出资的企业股权转让企业所得税上对于股权转让的收入确定无直接的政策限制,要求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即可,而个人所得税方面则对自然人股权转让价格有着明显的确定要求。即,对于构成转让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大理由的,税务机关有权参照净资产核定法、类比法及其他合理方法确定股权转让收入。那么新公司法下,转让未实缴注册资本,股权转让收入0元或者1元转让,是否构成销售价格明显偏低?1.转让未实缴股权的收入如何确认01部分观点认为,股东对未出资的股权进行0元或者1元转让,属于2014年67号第十三条转让价格偏低,但有正当理由的情形中的“股权转让双方能够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合理性的其他合理情形”;并且股东未实缴出资情况下,参照股权对应净资产份额核定股权转让收入不具备合理性,净资产份额应属于已实缴注册资本部分进行匹配,因此,税务机关无需对0元或1元股权转让收入进行核定。2.转让未实缴股权的收入如何确认02部分观点认为,股东未实缴出资并不意味着该部分股权无实际价值,若公司整体价值增长较大时,出资权限本身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因此,税务仍可按其公允价值进行核定其交易价格,股东失权并不能成为0元或低价转让的完全合理的理由。(身份权、财产权之争)3.转让未实缴股权的收入如何确认03转让未实缴股权的收入如何确认1011.转让未实缴股权的计税成本如何确认未实缴股权的计税基础或计税原值确认,也是实务中的一大争议所在。033.转让未实缴股权的计税成本如何确认部分观点认为,上述股权尚未实缴,股权转让的实质是出资权利的一种转移;受让股东对转让方未实缴出资知情的,仍应按照《公司法》及章程要求履行实缴出资义务,因此,从收入与成本匹配角度该部分股权的计税基础应识别为0元。022.转让未实缴股权的计税成本如何确认部分观点认为,现行税收政策下对于股权转让的计税基础/计税原值识别,除另有规定的(如股权激励递延纳税情形),均要求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其股权原值。虽然上述股权尚未实缴,但仍应根据其占该股东全部认缴出资比例计算股权转让的计税基础/原值。未实缴股权的计税成本如何确认3参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事项政策执行口径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22号)第三条第(四)项规定,纳税人转让股权的印花税计税依据,按照产权转移书据所列的金额(不包括列明的认缴后尚未实际出资权益部分)确定。因此,在签订股权转让合同中,若明确转让未实缴出资股权的作价金额的,该部分金额可不缴纳“产权转移书据”的印花税。未实缴注册资本转让的印花税处理4二、未实缴出资的企业减资《公司法》修订涉及到的减资行为,大多数都是针对未到位注册资本的减资,对于企业涉及未到位注册资本的减资,究竟关注哪些税务风险点?哪种减资行为企业和税务机关发生争议的可能性较大?
第一种情况:等比例减资
第二种情况:不等比例减资
一、等比例减资行为的税务问题
等比例减资行为,即在减资前和减资后,所有股东的出资比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股东之间共同进退的。等比例减资行为,不存在股东之间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
对于等比例减资,股东之间不存在利益输送的行为,不存在税务问题,财务也不需要做账务处理。公司只是按照《公司法》规定履行公告和减资手续,直接把工商营业执照的注册资本金减少就可以了。
结论:在等比例减资下,涉及对未实缴资本金部分的减资,公司层面和股东层面均无任何税收问题,更谈不上税收风险。二、未实缴资本不等比例减资的税务风险问题
举例:原先M公司设立时,注册资本金是1000万,其中A股东实际到位60万,B股东实际到位40万(合计100万)。
新修订《公司法》出台后,双方希望将注册资本从1000万减到500万,然后分期到位。如果是等比例减,A股东和B股东没有税收问题。
第一种情况:B股东坚持,减资后自己的股权比例不能被稀释。但是,A股东希望减资后期持股比例能提升到70%。最终A股东说服了B股东,M公司的注册资本从1000万减少到500万,其中A股东在规定期限再出资290万(350-60),B股东规定期限再出资110万(150-40)。但是,因为B股东股权比例稀释,A股东补偿B股东60万现金。当然,这个补偿有可能是私下补偿,账面看不到
假定,A股东希望进一步增加对M公司的持股比例,这必然会稀释B股东的股权比例。此时,在实务中情况就非常复杂:
新公司法实施后,双方认可公司注册资本从1000万减少到500万。但是,即使这样,B股东其实对M公司未来发展不看好,不愿意继续出钱,希望把自己持股比例下降。所以,股东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公司注册资本金从1000万减少到500万,目前到位资金100万,后期400万中,A股东出290万,B股东只出110万,从而持股比例从6-4自然调整为7-3。由于是股东双方自愿,不存在一方股权比例稀释,给另外一方利益输送的问题。第二种情况:
结论:对于未实缴资本的不等比例减资,虽然可能存在股东层面的利益输送和私下支付问题,但是毕竟只是涉及的未实缴资本,公司层面不涉及任何账务处理,公司和股东层面也不涉及任何资金往来支付。
单纯对于股东层面,如果股东能够向税务机关提供不等比例减资的合理商业理由,可以有效减少税务争议。三、其他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补足可以货币,也可以非货币补足公司法规定其他股东应按出资比例补足相关出资。在6个月内未减资或转让完成04第四部分:股东转让实缴出资的税务处理01国税函【2010】79号文第三条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公告【2010】1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取得财产转让等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第一条规定: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02法人股东股权转让企业转让股权产生收益: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不能享受免税待遇企业转让股权产生的损失资产损失政策依据【2011】25号(2)公告【2014】6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3)《山西省税务局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申报指引》(4)《山西省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个人转让股权办理变更登记事项的通告》山西省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通告【2023】年第2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然人股东的股权转让政策依据:(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收回转让的股权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管理招标文件总汇
- 乘坐校车的学生保证
- 农田建设监理招标文件发布
- 无纺布采购意向书
- 工程按时完成保证协议
- 极致版安装服务合同范本
- 招标文件办公家具规格
- 股权质押借款合同范本
- 借道施工协议
- 工程分包合同的劳务成本控制策略
- 大华硬盘录像机操作说明
- 结婚函调报告表(带参考)
- 单位车辆领取免检标志委托书范本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数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供销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治安案件报案登记表(标准范本)
- 妇产科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 高级英语-张汉熙-第一册-答案
- 河南省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表
- 临床工程技师在血液净化中心的作用和职责
- 《掘进机检修(维护)工》考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