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名校高考模拟试卷押题卷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广西名校高考模拟试卷押题卷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广西名校高考模拟试卷押题卷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广西名校高考模拟试卷押题卷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广西名校高考模拟试卷押题卷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名校高考模拟试卷押题卷语

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在试卷上答题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人爱花赏花之俗由来已久。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有盆栽花木纹样的陶片,证明了距今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和品鉴花卉了。中国还有专属于“花”的节日——农历二月十二日的花朝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花朝节人们赏花、簪花、敬花神……与其他节日里花用以增加节日气氛不同,花朝节里花是主角,人们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花展开。重要的节日里赏花,平常的日子里也要赏花。饮酒观花、品茗对花、吟诗咏花……人们不仅品鉴花的姿色气味,还吟咏花的寓意内涵,从花的生长中感悟生命的律动。赏花在中国早已成为一种文化,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里。赏花文化发展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唐代,赏花品花之风在上层贵族的日常生活中盛行,并且逐渐推广到了民间。宋代,很多地方会举办赏花大会,其中以河南洛阳的牡丹花会最为著名。人们会在牡丹开放之时赶到洛阳参加牡丹花会。在花会上,为花谱曲配乐,进行“琴赏”;给花画像,进行“图赏”……这些赏花活动带动了洛阳附近相关产业的发展,赏花文化催生了赏花经济。时至今日,洛阳这座文化古城,依然延续着举办牡丹花会的传统。洛阳人学习和传承赏花文化,让传统的赏花文化在今天依然能展现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的牡丹花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是推动洛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历史上,赏花胜地多在江南和中原地区,如今北方地区的很多省市也开始大力开发花卉资源,推广赏花文化,发展赏花经济。2023年春天,相关网站早早公布了“北京景区赏花时间表”(见下页附录表),北京的各赏花地也早早做好准备,静待赏花客的到来。地处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也依据城镇花卉资源推出众多赏花活动,如每年五月举行的哈尔滨丁香节、鸡西杏花节、伊春杜鹃花节等。赏花季来临,祖国处处繁花似锦,真如古人所说:“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附录:2023年春季北京景区赏花时间表(部分)景区花卉品种赏花时间卧佛寺、红螺寺、香山公园梅花2月底-4月大兴庞各庄梨花庄园梨花3月玉渊潭公园、北京植物园樱花3月中旬-4月中旬颐和园、大觉寺玉兰3月末-4月上旬响水湖杏花4月元大都遗址公园、北海公园海棠4月初-4月中旬潭柘寺桃花4月-5月材料二进入二月,神州大地春意渐浓,百花竞放,人们纷纷迈出家门,开启踏青赏花之旅,各赏花胜地也在发展赏花经济上做足了文章。金色油菜花海,花浪翻涌,蜂鸣蝶舞,赏花客纷至沓来,这是近年来福建建宁县每到二月都会出现的景象。2021年以来,农业大县建宁县围绕“赏花游”着力建设休闲观光果园、休闲垂钓渔场、特色村落、精品民宿等,以赏花串联起乡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延长了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条,丰富了文旅业态,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原来只能作为农作物的油菜花,如今成了建宁发展赏花经济的主要资源。赏花,不仅给建宁带来了“人气”,还给当地农民带来了“财气”。赏花经济孕育动力、展现活力,成为建宁乡村振兴的新抓手、致富增收的新路径。无锡拈花湾的近千株早樱、晚樱和吉野樱在三月竞相开放,配上当地唐宋风格的建筑,让拈花湾呈现一派唯美浪漫之景,令游客心旷神怡。2022年元宵节,拈花湾曾凭借一段“打开元宇宙传送门”的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走红。尝到了元宇宙“甜头”的拈花湾,在2023年赏花季顺势而为,运用AR、MR技术让游客体验“沉浸式”赏樱,真实的花卉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为游客开启了虚实相生的奇妙赏花之旅。相比油菜花和樱花,桃花在我国分布更为广泛。花开时节,大江南北处处都有桃花的身影。然而,每年桃花盛开之时,依然会有很多游客不远千里,长途跋涉,只为去西藏林芝看桃花。为什么要去林芝看桃花?林芝的做法给了我们答案。每到三四月份,林芝都会根据桃花盛开的花期举办盛大的桃花节,每年桃花节都会有主题不同的文化活动。2023年林芝就根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历史传说,为桃花节定制了独具特色的舞台剧。除此之外,林芝在设计赏花路线时将当地的山水融入其中,开发了“南峰徒步线路”。在这条全长4.2千米的徒步赏花线路上,人们能看到雅鲁藏布江S型拐弯,还能近距离欣赏被称为“西藏众山之父”的南迦巴瓦峰。赏花路上,灿如烟霞的桃花,壮丽圣洁的山水,都让游客沉醉。这个春天,让我们走进春光里,赏花品花,借花事聚人气,集财气,升腾烟火气。(两则材料取材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众多节日中只有花朝节的活动是以花为核心的。B.人们饮酒观花、吟诗咏花可称之为“酒赏”和“诗赏”。C.赏花时人们可以从花的盛放与凋零中获得生命感悟。D.如今,我国北方赏花胜地的数量已经超过江南地区。2.下列诗句中写到的花开时间,与材料一表格中的信息相符的一项是()(3分)A.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B.北山梨花千树栽,年年清明花正开。C.秋风里许杏花开,杏树傍边醉客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香花是哈尔滨较有特色、可以大力开发的花卉资源。B.福建建宁县从传统农业资源中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C.独特的建筑让人到拈花湾时仿佛进入网络虚拟世界。D.伊春和林芝在开展赏花活动时都会考虑到花期因素。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的赏花行为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B.唐代社会,赏花品花活动已经相当普遍。C.我国的樱花、油菜花都没有桃花分布广泛。D.材料二介绍了各赏花胜地的历史与现状。5.某地发展赏花经济,可从以上材料中获得哪些经验?请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围城》第八章(节选)钱钟书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一切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譬如高松年就允许鸿渐到下学期升他为教授。自从辛楣一走,鸿渐对于升级这胡萝卜,眼睛也看饱了,嘴忽然不馋了,想暑假以后另找出路。他只准备聘约送来的时候,原物退还,附一封信,痛痛快快批评校政一下,算是临别赠言,借此发泄这一年来的气愤。这封信的措词,他还没有详细决定,因为他不知道校长室送给他怎样的聘约。有时他希望聘约依然是副教授,回信可以理直气壮,责备高松年失信。有时他希望聘约升他做教授,这么一来,他的信可以更漂亮了,表示他的不满意并非出于私怨,完全为了公事。①不料高松年省他起稿子写信的麻烦,干脆不送聘约给他。孙小姐倒有聘约的,薪水还升了一级。有人说这是高松年开的玩笑,存心拆开他们俩。高松年自己说,这是他的秉公办理,决不为未婚夫而使未婚妻牵累——别说他们还没有结婚,就是结了婚生了小孩子,丈夫的思想有问题,也不能“罪及妻孥”,在二十世纪中华民国办高等教育,这一点民主作风应该具备。鸿渐知道孙小姐收到聘书,忙仔细打听其他同事,才发现下学期聘约已经普遍发出,连韩学愈的洋太太都在敬聘之列,只有自己像伊索寓言里那只没尾巴的狐狸。这气得他头脑发烧,身体发冷。计划好的行动和说话,全用不着,闷在心里发酵。这比学生念熟了书,到时忽然考试延期,更不痛快。高松年见了面,总是笑容可掬,若无其事。②办行政的人有他们的社交方式。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高松年的工夫还没到家,他的笑容和客气仿佛劣手仿造的古董,破绽百出,一望而知是假的。鸿渐几次想质问他,一转念又忍住了。在吵架的时候,先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的才算胜利。高松年神色不动,准是成算在胸,自己冒失寻衅,万一下不来台,反给他笑,闹了出去,人家总说姓方的饭碗打破,老羞成怒。还他一个满不在乎,表示饭碗并不关心,这倒是挽回面子的妙法。吃不消的是那些同事的态度。他们仿佛全知道自己解聘,但因为这事并未公开,他们的同情也只好加上封套包裹,遮遮掩掩地奉送。往往平日很疏远的人,忽然拜访。他知道他们来意是探口气,便一字不提,可是他们精神和说话里包含的惋惜,总像圣诞老人放在袜子里的礼物,送了才肯走。这种同情比笑骂还难受,客人一转背,鸿渐咬牙来个中西合璧的咒骂:“ToHell滚你妈的蛋!”孙柔嘉在订婚以前,常来看鸿渐;订了婚,只有鸿渐去看她,她轻易不肯来。鸿渐最初以为她只是个女孩子,事事要请教自己;订婚以后,他渐渐发现她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③她听他说准备退还聘约,不以为然,说找事不容易,除非他另有打算,别逞一时的意气。鸿渐问道:“难道你喜欢留在这地方?你不是一来就说要回家么?”她说:“现在不同了。只要咱们两个人在一起,什么地方都好。”鸿渐看未婚妻又有道理,又有情感,自然欢喜,可是并不想照她的话做。他觉得虽然已经订婚,和她还是陌生得很。过去没有订婚经验,不知道订婚以后的情绪,是否应当像现在这样平淡。他对自己解释,热烈的爱情到订婚早已是顶点,婚一结一切了结。现在订了婚,彼此间还留着情感发展的余地,这是桩好事。他想起在伦敦上道德哲学一课,那位山羊胡子的哲学家讲的话:“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么好?他嘴快把这些话告诉她,她不作声。他和她讲话,她回答的都是些“唔”“哦”。他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她说并未不高兴。他说:“你瞒不过我。”她说:“你知道就好了。我要回宿舍了。”鸿渐道:“不成,你非讲明白了不许走。”她说:“我偏要走。”鸿渐一路上哄她,求她,她才说:“你希望的好葡萄在后面呢,我们是坏葡萄,别倒了你的胃口。”他急得跳脚,说她胡闹。她说:“我早知道你不是真的爱我,否则你不会有那种离奇的思想。”他赔小心解释了半天,她脸色和下来,甜甜一笑道:④“我是个死心眼儿,将来你讨厌——”鸿渐吻她,把这句话有效地截断,然后说:“你今天真是颗酸葡萄。”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松年曾允诺下学期升方鸿渐为教授,方鸿渐并不领情,想借此怒怼高松年,但出乎方鸿渐的意料,高松年并未兑现诺言。B.方鸿渐没有收到聘约,不仅方鸿渐被气得头脑发烧,身体发冷,他的同事,包括那些平日很疏远的同事,对此也很关注。C.高松年不聘方鸿渐却给方鸿渐的未婚妻发了聘约,体现了他处事的公正;他处处按官场中的那套来办,只是还没有完全学到家。D.方鸿渐的同事对方鸿渐的落聘有同情,但心底深处更多的是幸灾乐祸;孙柔嘉在方鸿渐说了关于葡萄的那些话后,虽生气但没立即和方鸿渐开战。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让小说故事情节陡转,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新天地,从而避免了故事的平铺直叙。B.句子②是一个总括句,接下来给以具体分述,这样便于读者给以把握,这是借鉴了议论文的写法。C.句子③说明孙柔嘉虽然是一个重感情的知识女性,但她很务实,很冷静,并不感情用事。D.句子④用破折号省略了孙柔嘉所要说的话,但读者根据语境能够补出,如此写更含蓄有味。8.李健吾认为《围城》“作者清词妙语,心织舌耕,处处皆成文章”。请结合所选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9.读书小组要为扣住方鸿渐这个形象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工于心计、心直口快;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耽于幻想。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白居易传(元)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镇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选自《唐才子传·白居易》,有删节)[注释]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卜居履道里A与香山僧B如满等结净社C疏沼种D树构石楼E凿八节滩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因还没到壮年,叫作弱冠。B.禁中,天子所居曰禁中,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C.河朔,地域名,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D.致仕,古代指辞官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流传到宫中,受到皇帝的喜欢,皇上召见他并授予他官职。B.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抓捕盗贼。C.河北暴乱,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被除去了杭州刺史一职。D.白居易与元慎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4分)(2)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4分)14.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其被贬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15~16题。物理六言(选二)林希逸其一以鸟养鸟尽性,准虫能虫知天。万物与我为一,反身乐莫大焉。其六非鱼知鱼谁乐?梦鹿得鹿①谁诬②?若与予也皆物,执而我之则愚。[注]①梦鹿得鹿:典出《列子·周穆王》,郑人采樵,毙鹿之后,十分高兴,为不让人知,他把死鹿藏匿在土坑,盖上蕉叶,后来他找不到所藏之鹿,就怀疑是个梦。②诬;假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中“以鸟养鸟”的道理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道理一样。B.根据诗歌句式对仗的特点可以推知“尽性”“知天”语义相近。C.其六第一句中的“谁乐”,包含了“鱼的欢乐”和“观者的欢乐”。D.其六借用“梦鹿得鹿”的典故所表达的哲理和庄周梦蝶不一样。16.这两首诗提出了“物”“我”的概念,强调要知物、知我。请结合诗句谈谈“知物”“知我”的内涵。(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有关陶渊明的“归来意”,要想准确作出把握,首先需要关注陶渊明自己在《归去来兮辞》中的表达:“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讽喻现实人生,是古代文章写作的常用手法。杜牧就曾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3)在“学会学习”主题班会上,有人提出身边人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并引用《论语》中的“

”来说明会学习的人善于借鉴经验,也善于吸取教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科幻文学与网络文学互动加强,更多科幻作品在网络平台

A

。①网络文学则因其传播的便利性,在众多文学品类中拥有数量优势。那么,如何在网络科幻作品中更好地弘扬科学精神、承担起普及科学常识的功能,激发广大受众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思维?读者熟知的《三体》巧妙融入了黑洞、引力波等物理学知识。②这说明网络科幻作品要向硬核科技“取经”,有了专业知识的支撑,文学作品的“科学味”才更浓。时下,网友在一些平台自发整理科幻作品知识点,分析其中的科学原理,互相答疑解惑。这说明作品面向大众、服务大众,才能让科普

B

。除此之外,网络科幻作品还需要完善从规划到开发的全版权运营链条。③未来科幻产业的开发和探索,不会只停留在文学层面,其

C

的广阔空间还将包括出版、影视、游戏、动漫、实景体验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条。④借助技术赋能,设计开发更多场景,将为大众科普提供更多可能。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这说明网络科幻作品要向硬核科技‘取经’”中的“取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记住了。B.你这个人能把白说成黑,可真“了不起”啊。C.荷兰有“风车之国”的美誉,风景特别美。D.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20.“科幻作品虽然不等于科学著作,却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帮手。”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①处B.②处

C.③处

D.④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将繁星满天的夜空,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如果想要走进“天上的街市”,探索更遥远的深空,

。如今,作为航天领域后起之秀的中国,迎来了“天宫”空间站。虽说“天宫”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晚了几十年,

。在空间站的建设中,我国可以汲取前人的成功经验,并规避风险,同时又可以运用当下最先进的技术,这对我国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无疑是关键性的一步。让我们来畅想一下未来的美好图景:浩瀚的太空中,远远地望去,“天宫”空间站就像是一个人类建在星辰大海中的小岛,在这个“小岛”上,有着郭沫若笔下繁星闪耀的“天上的街市”……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生之路上,每当走到关键路口,人们往往会陷入迷茫,这时会从古语中吸取力量,比如需要豁出去时,人们会想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需要忍辱负重时,人们会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你的成长中,你用过哪些俗语和谚语来帮助自己破除烦恼或战胜困难,那些谚语看似矛盾,但在不同场合却有不同的力量。请写出当时的情境并体现古语给予了你怎样的力量。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我国北方赏花胜地的数量已经超过江南地区”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如今北方地区的很多省市也开始大力开发花卉资源,推广赏花文化,发展赏花经济”。)2.D(A选项“深冬”与北京景区赏花时间表中“2月底-4月”不符。B选项“清明”与北京景区赏花时间表中“3月”不符。C选项“秋风”与北京景区赏花时间表中“4月”不符。)3.C(“仿佛进入网络虚拟世界”理解有误。原文是“真实的花卉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为游客开启了虚实相生的奇妙赏花之旅”。)4.D(“材料二介绍了各赏花胜地的历史与现状”以偏概全,介绍福建时就重在介绍“以赏花串联起乡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5.①传承赏花文化,让赏花经济带有文化气息。②依据自身花卉资源开展赏花活动。③以赏花带动乡村各种特色旅游项目的发展,延长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条。④与时俱进,将现代科技手段与本地花卉资源结合,让游客获得独特的赏花体验。⑤依据自身历史和自然条件,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开发特色赏花路线。(答对①-④名1分,⑤2分。意思对即可)6.C(“体现了他处事的公正”错误。从文本中说“连韩学愈的洋太太都在敬聘之列”可知高松年处事并不公正。)7.B(“借鉴了议论文的写法”错误。议论文中有这样的写法,小说中也有,不是借鉴。)8.①多用巧用比喻。本文有5处地方使用了比喻,密度特大;就比喻而言,有的是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比如材料一开头关于驴子与胡萝卜的比喻,末尾关于葡萄的比喻;有的是将喻体放在本体后面,比如关于仿造的古董的比喻,圣诞老人的礼物的比喻等。②将沉淀的生活经验与细致的观察所得顺手写人文中,让人思考。比如“在吵架的时候,先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的才算胜利”等。③作者学贯中西,顺手将中外典故写入文中,含蓄蕴藉。如关于伊索寓言里那只没尾巴的狐狸的典故。(每个要点2分,共6分)9.甲组示例:有时工于心计,有时又心直口快,说话不过脑子。(1分)具体表现在见到高松年时想质问他,但权衡利弊得失后,又忍住了,这是工于心计。(2分)见到未婚妻,便将当年老师关于葡萄的话告诉了她,并且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结果让未婚妻生了气。如果考虑到后果,也就不会顺口说这样的话了。(2分)乙组示例:耽于幻想。(1分)幻想校长给其聘约的时候,在退还时,附一封信,痛痛快快批评校政,想到了聘其为副教授时如何,教授时又如何,也算是过足了耽于幻想的瘾,但结果是人家并没有给其聘约。(2分)这对方鸿渐是沉重打击,也是对其耽于幻想的辛辣嘲讽。(2分)10.ACE(句意: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香山僧”是“香山僧人”的意思,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11.A(“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错误,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12.C(“被除去了”错误,应为“被授予”。原文“除为杭州刺史”的“除”是“授予官职”之意。)13.(8分)(1)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得分点:“推可”:推荐认可;“谑”:取笑;“大”:非常。各1分,句意通顺1分)(2)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得分点:“好”:喜欢;“履”:鞋;“振”:举起。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①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1分)②权贵诬陷白居易在母亲落井而死后,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2分)15.D(“所表达的哲理和庄周梦蝶不一样”错误,这两个典故所指的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物我合一、真假难辨的唯心主义思想。故选D。)16.①知物:认识事物的本性,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如“以鸟养鸟”是说要按鸟的生活规律去养鸟。(3分)②知我:认识到我即是物,万物与我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如“万物与我为一”“若与予也皆物”都是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3分)17.(6分)(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或: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18.(3分)A:落地生根;B:深入人心;C:大展身手。(每处1分,共3分)19.(3分)D(“取经”比喻向先进人物、单位或地区吸取好的经验。D选项“之”也是比喻手法,即形象化地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像“之”字。)(解析:A.引用。B.讽刺、否定。C.特定称谓。)20.(3分)A(根据语境判断)21.(6分)①想象为点着街灯的街市②那就需要空间站③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每点2分,共6分)22.(5分)示例:将太空中的“天宫”空间站比喻成大海中的小岛,(1分)突出“天宫”空间站在太空中的形态及作用,(2分)投射了作者对“天宫”的感情,使表达形象生动。(2分)(本体是“‘天宫’空间站”,喻体是“小岛”,把“天宫”比喻成小岛,形象地写出了空间站在茫茫太空中的特征,小岛既是它的形态特征,也是它的功能特征,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中转站,表达出作者对“天宫”的感情,形象生动。23.[作文提示]1.作文中一定要联系生活情境,并呈现具体的谚语曾经给过自己的力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和“靠人不如靠已,求人不如求己”。2.作文一定要回顾自身的成长历程,关注生活,感悟成长,体现优秀文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优秀的作文一定是按要求写出对应的两句谚语在不同阶段或不同场合给自己不同的启示。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