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贞诗歌研究_第1页
黎贞诗歌研究_第2页
黎贞诗歌研究_第3页
黎贞诗歌研究_第4页
黎贞诗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引言 1一、黎贞生平与创作 1(一)黎贞的生平 1(二)黎贞的创作 2二、黎贞诗歌内容分析 3(一)思归诗 3(二)送别酬赠诗 5(三)田园杂兴诗 8(四)题咏类诗歌 10(五)纪游诗 12三、黎贞诗歌艺术特色分析 14(一)语浅情挚,声律和谐 (二)善于化用,喜用叠词 16(三)闲适真至,雄直恣肆 18四、总结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2摘要黎贞是明代一位著名而特殊的诗人,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内容与艺术有着独特性。黎贞的诗歌,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抑或是叙事,均饱含着诗人真挚的情感。本文通过各个渠道尽可能多的收集大量关于黎贞及其诗歌相关的材料,阐述黎贞的生平以及创作,对黎贞诗歌中的思归诗、送别酬赠诗、田园杂兴诗、题咏类诗歌及咏物诗等五种诗类进行内容分析,同时将黎贞诗歌分为语浅情挚,声律和谐、善于化用,喜用叠词、闲适真至,雄直恣肆等三种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关键词:黎贞诗歌艺术特色AbstractLiZhenwasafamousandspecialpoetoftheMingDynasty.Hisuniquelifeexperiencealsomakeshispoetrycontentandartunique.LiZhenzhong'spoems,whetherlyrical,landscapeornarrative,arefullofthepoet'ssincerefeelings.ThispapercollectsasmanymaterialsaboutLiZhenandherpoemsaspossiblethroughvariouschannels;expoundsherlifeandworks;analyzesherpoemsfromfouraspects:tiredofofficialcareer,lovingTaoQian,missingrelativesandfriends,leaningtoBuddhismandTaoism;dividesherpoemsinto"shallowlanguageandsincerefeelings",beingproficientintemperingwordsandexpressingfeelingsdirectlyThispaperanalyzesthefourartisticfeatures,suchassincerefeeling,simplelanguageandhighnaturalartisticconception.Keywords:LiZhen;poetry;artisticfeatures引言目前为止许多书籍或期刊多偏重于黎贞的诗论研究,对其诗歌内容的研究和解读虽然多少有所涉猎,但都未能更进一步深入地解读,学者们对其诗歌的关注也不够。因此,对黎贞的诗歌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地重要和有价值。黎贞是明代优秀的诗人,但他却一直没有被世人过多地关注,其卓著的文学创作和满腹的才华更是少有人知,他一生的创作颇丰,他的诗歌理论和思想情操都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文人。本文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黎贞的人生经历和元末明初诗坛的时代背景,主要对黎贞的诗歌内容和诗歌的艺术特色等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黎贞生平与创作黎贞的生平黎贞,字彦晦,号陶陶生,晚号秫坡,除秫坡外,又号岭南狂客、五羊书客等[1],\t"/item/%E9%BB%8E%E8%B4%9E/_blank"广东\t"/item/%E9%BB%8E%E8%B4%9E/_blank"新会都会村人。生于\t"/item/%E9%BB%8E%E8%B4%9E/_blank"元朝末年,小时随在外地州府当\t"/item/%E9%BB%8E%E8%B4%9E/_blank"学正的父亲读\t"/item/%E9%BB%8E%E8%B4%9E/_blank"四书五经,后又师事\t"/item/%E9%BB%8E%E8%B4%9E/_blank"顺德孙贲,博通经史,写诗作文亦大有进步。黎贞的父亲是元朝的一名官员,所以黎贞的少年时代,因为家庭条件优越,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并且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辽阳寓怀一百韵》中黎贞自己回忆道“忆昔儿童日,深承父母怜。岁荒犹馅肉,冬暖尚装锦。写字阶前立,斑衣膝下连。趋庭初问礼,骑竹学吹笙。萧萧趋蹲姐,雍雍设豆篷。已谙怀橘义,时上颂椒篇。弱冠亲师友,闭窗理简编。”洪武八年,黎贞以明经辟荐入京,照例要到吏部考试才能被委派官职,他很不满意,称有足疾不去应试,遇见吏部的官员,便发表议论,滔滔不绝,官员认为他很有学问,挽留他在京商酌礼仪典乐掌故,过了两个多月才送他出京。他回家后,接到委他做新会县训导的任命,他拒绝接受任职,却在都会村居室前边筑了一座钓鱼台,日事垂钓,过着半隐半学的生活。洪武十八年,此时的黎贞因解决乡中的纠纷而受到牵连问罪,“适救乡之斗,怜不直者,中飞语,戍辽。”对于戍辽的原因,黎贞自己没有文字记载,而仅仅只是说“予自丑夏,与聂元秀、马宗善、陈宗毅暨南海刘梓有事于京师,而数子磊落豁达,皆能齐穷通、一顺逆,嚣嚣然忘形骸于霄壤之间,置荣辱于尘世之外。每遇名山异水,遨游遍览,举酒放歌。黎贞的创作黎贞著有《秫坡集》、《古今一览》、《家礼举要》、《文翰汇选大成》、《岭南声诗鼓吹》等书,但保存并且流传下来的仅有《秫坡集》和《古今一览》这两本书,其它书籍都已佚失[1]。现在流传的《秫坡先生集》主要是光绪年间重刻的两个版本,一是《四库全书总目》称“秫坡诗稿七卷,附录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四库全书存目》中收集的《秫坡先生集》就是这个本子;二是广东新会县都会三贤书屋藏版,光绪元年乙亥重刻的本子,现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内,另外还有同时刊版的《古今一览》一书,缺《家礼举要》一书。但是在浙江孙仰曾家藏本的《秫坡先生集》卷七最后有一行“《古今一览》、《家礼举要》嗣刻”字样。“嗣刻”二字我们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这两本书的版本存在,只是稍后刻印;另一种理解就是版本还未找到,一埃找到,再为刻印,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关于《秫坡先生集》一书,《四库全书总目》有精炼的概括“秫坡诗稿七卷,附录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是集初刻于嘉靖庚戌,岁久散佚。国朝康熙丙寅,其后人搜辑重,凡诗、词、赋三卷,杂文四卷,卷八附以赠言。贞少从孙贲学诗,青集即其所编次。虽所造未深,而风格尚为遒上,惜此本掇拾于残缺之余,其著华已不梁见矣。而《古今一览》一书我们可以从区天民作的《秫坡黎先生古今一览序》中一窥其貌“闻之善作诗者,五言也,览之若长城善作画者,千里也,览之若尺幅。惜其结构精则览无竭,裁约则览无遗,诗画有之著述亦然。茅自皇古以来,至于今数千百年矣其中家国之兴衰,天下之治乱,用人行政之得失成败,迭迭如云峰,茫茫若烟海,欲撮其要以纪其事,删繁就简,一目了然,非有举岳之力,包河之量弗及。”黎贞诗歌内容分析目前能找到保留黎贞著作最为完整的书籍是《秫坡先生集》,《秫坡先生集》以秫坡诗稿七卷(即诗、词、赋三卷,杂文四卷)为底本,附以一卷赠言,全书整理成八卷,本章以《秫坡先生集》中收录的黎贞诗歌作为研究底本,同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查漏补缺,把黎歌诗歌内容大致分为思归诗、赠酬答谢类诗、田园杂兴诗、纪游诗及题咏类诗歌五个部分。思归诗洪武十八年(1385年),黎贞因仗义排解乡间纠纷,遭权贵诬陷,被流放辽阳充服劳役长达十三年。在戍辽期间,他思乡情切,无时无刻都盼望着与家人团聚,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思归之作。思归类诗歌在黎贞的诗歌创作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可分为思亲诗和盼归诗。黎贞的思亲诗,或描述自己远在辽阳,思念故乡不可回,遥望故乡不可得的困境,或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最具代表性的是《寄诸弟三首》:其一自怜苦相失,漂泊在天涯。万里长为客,三年不到家。初春逢驿使,知汝上京华。此后长相忆,愁来眼欲花。其二几载音书绝,乡关梦寐多。愁来悲骨肉,老去事干戈。路杳红尘暗,天长白雁过。无由问慈母,康健近如何。其三平生经济学,半世苦为儒。弧矢怀初志,山河忆旧居。尘埃淹岁月,风雪老髭须。安得归来好,相携读父书。从诗名可以看出,这三首诗是黎贞写给家乡弟弟的。第一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被迫戍辽已三年,期间对家中之事一无所知,直到今年初春才从驿使送来的家书中得知弟弟已去了京师,思念顿时涌上心头,与亲人相隔异地的景况使他更加忧愁,此诗言辞朴实,将独处异乡的苦闷和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首诗开篇说“几载音书绝,乡关梦寐多”表明了诗人已多年未与家人通信,对家里的一切十分想念,再诉说与亲人分离的痛苦,表示若想再相聚可能要等到“事干戈”,然后用“路杳”、“天长”、“白雁过”等词来描述自己想归却不可归的无奈困境,最后“无由问慈母,康健近如何”写出了对母亲的牵挂,表达了诗人不能在母亲跟前尽孝的愧疚之情。第三首诗写诗人半生“学经济”,“初志”未改,无奈被迫戍辽,直到“髭须老”依然不能归家,其中心酸不言而喻,最后两句诗“安得归来好,相携读父书”表达了诗人渴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景,三首诗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那便是思亲。再有《夜宿南津》:夹岸丛芳涌翠痕,寒江烟火数家村。云连野色生离思,风激湍声入梦魂。时把香醪消永日,愁闻戍鼓报黄昏。缘知老母遥相望,华发萧萧独倚门。此诗前四句分别从近景到远景写南津的环境:“夹岸丛芳”、“寒江灯火”、“云连野色”,从近到远,写出了南津清幽宁静的景象,但恰是这清幽的环境引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诗人宿在此处寂寞难耐,唯有借饮酒消磨时日,每到傍晚时分诗人听着“戍鼓”的响声,想象着家中头发花白稀疏的老母亲独自倚在门边向他这个方向遥望的样子,只觉悲从中来,心痛难忍。还有《忆幼子》:“别后寒梅几度开,前时骥子尚婴孩。愿言他日相逢处,莫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表达了黎贞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同时表现了他忧心还家后儿子不认得自己的复杂心情。黎贞的思亲诗还有很多,如《思家二首》、《喜得家书》等等,这些诗大多都表达对亲人的想念,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无论是在遥远的边陲,还是在漫漫的征途,乡愁家愁总是萦绕在人的心头。黎贞被发放辽阳充军服劳役13年,期间仍苦学苦练,潜心研学,学问大有进益。但他心头却苦苦地期盼着一件事,那就是归家。因此,念土盼归的主题在黎贞戍辽期间的诗歌创作中反复出现,《归梦》、《思归》、《寄家》、《绝句五首》、《对镜》、《归省》等等诗歌,都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他对家乡的强烈归属感。《归梦》:“客处独幽甚,风霜惊岁华。慈颜长在忆,归梦每还家。后圃橘垂弹,东轩梅欲花。觉来月在屋,抚枕重咨嗟”描述诗人在睡眠中梦见自己与家人团聚,醒来却一场空的苦闷心境,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黎贞睡觉都能梦到自己回家,可见黎贞归家的心是多么的急切。《思归》:“万里长城十载寒,归心日夜忆乡关。何时归到文溪上,自坐鱼台弄钓竿”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家乡,过垂钓文溪上的生活的心情。《对镜》:“潇潇朔雪洒征衫,身在辽阳忆岭南。青镜频看悲素发,秋风浑欲不胜簪”漫天潇潇的大雪洒在身上,酷寒的环境让诗人想起了岭南的温暖,诗人看着镜中的一头白发,只觉得自己已被恶劣的环境摧残得老态横生,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温暖岭南的怀念。《冬至咏雪》:“今年东征赴辽海……严威砭骨寒入神,车摧牛死何纷纷。朔方幽都成肃杀,争似南国长如春。呜呼,南国亲舍天万里,早晚乘风赋归去,不用雪霜寒逼人,四时长在春风里”辽阳苦寒料峭,冷风刺骨,而岭南四季如春,没有逼人的寒冷,两相对比,诗人更觉难耐,但岭南是遥远的梦,眼下诗人只能靠思念岭南的一切来抵御这能摧死牛马的严寒,这是何等的哀伤啊!送别酬赠诗关于黎贞一生的交友情况,现存的资料都没有记载,所以我们只能从黎贞的诗歌创作中研究一二,黎贞的送别酬赠诗内容大致可分为:与友人送别,如《送梁彬充贡》、《送戴大使》、《送客二首》等;送友人赴任,如《送潜宪副莅广东任》、《送郭粮储考转迁岭南》、《送张郎牧廉州》等;酬赠友人,如《赠曾确之官交阯二首》、《赠张彦昭赴阙》、《柬琼南王仲迪》、《胥江驿柬乡中亲友》、《柬斗峒伍汝梅》等,赠酬答谢类诗在黎贞现存的诗歌中数量也十分可观。黎贞交友广泛,与朋友送别往来频繁,故写下了不少送别友人的诗,这些诗或体现别离时的伤感,或表达对对方美好的祝愿,如《送客二首·其一》:绿杨阴下紫骝嘶,忍向江头送客归。满目离情秋色老,几行征雁向南飞。这首诗系诗人为送别故乡友人所作,诗歌首句“绿杨阴下紫骝嘶”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营造了离别的意境,第二句“忍向江头送客归”,“忍”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不愿看友人远去却又害怕错过友人背影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的万分不舍,后两句用“离情”、“秋色老”、“征雁、“向南飞”等词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气氛,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离愁。又如《送梁彬充贡》:进不为钓名,退不为洁身。随处安所适,秉彝见天真。梁生楚楚弱冠出,泮水游歌富文术。只今奉檄诣成均,谢策君门期第一。青衫摇曳登官舟,岸花飞送樯燕留。他日归来如问我,白蘋红蓼沧江头。诗歌前四句“进不为钓名,退不为洁身。随处安所适,秉彝见天真”点明了友人不沽名钓誉,洁身自好,随遇而安的可贵品质,“只今奉檄诣成均”交待了友人离开的原因,“谢策君门期第一”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和期盼。“青衫摇曳登官舟,岸花飞送樯燕留”友人身着青衫登上官船,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亲切地挽留他,这是何等的神采飞扬,意气风发,诗人在此时写下这首送别诗,不见离别愁绪,只含浓浓的欢欣和祝福。从黎贞赠酬答谢类诗歌可以看出,黎贞交往的对象以官僚为主,因此不少送友人赴任的诗应运而生,这些诗的内容大多都有相似之处,即既道出作者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也表达对友人外出赴任的祝福,这类诗歌更能体现诗人阔达洒脱的态度,如《送张郎牧廉州》:画鹢亭亭绿柳湾,锦袍遥下五云间。六经初试平生学,阖郡欢迎五马官。瑞应两岐春麦秀,光生沧海夜珠还。从知此后相思处,十二楼高月色闲。这首诗是诗人为赴任廉州的友人所作,整首诗给人一种欢快明亮的感受,友人寒窗苦读,终于有机会为百姓效力,诗人由衷为他高兴。“从知此后相思处,十二楼高月色闲”经此一别,不知何日再相见,诗人在诗中予以友人以美好的寄托,那便是“此后若是想念,抬头看明月,那里寄托着我对你的思念”,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送郭粮储考转迁岭南》:会计功优考已成,又携书剑转南溟。谪仙诗兴元无敌,孙武才猷是夙明。十载风波头已白,半生湖海眼犹青。东南财力今多竭,风雨从星赖此行。诗人的友人此次赴任是从繁华的京城转迁到岭南,心里不免失落,诗人好言劝慰,先以“功优”肯定了友人的功绩,再以“眼犹青”赞扬了友人经历十年风波信念仍不灭的可贵精神,诗歌的结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无法释怀的伤感,黎贞更加愿意用一种积极向上的阔达态度来宽慰友人。在黎贞的赠酬答谢类诗中,酬赠诗占的比重也不小,最值得一提的是黎贞写给张彦昭的一首赠诗——《赠张彦昭赴阙》:圣主精勤励治年,庙廊霖雨渴思贤。纶音直下三千里,裔壤如瞻咫尺天。经济无谋怜我拙,治安长策仗君言。青云图报趁年少,莫向春山听杜鹃。诗歌先交代了背景“圣主精勤励治年,庙廊霖雨渴思贤”,圣上励精图治求贤如渴,所以“纶音直下三千里”招募人才,接着诗人先自嘲道“经济无谋怜我拙”,再夸赞好友“治安长策仗君言”劝说他抓住机会,最后劝说好友“青云图报趁年少”,否则错过了此次机会,就只能悲伤地“听杜鹃”了。此诗是黎贞送给好友张彦昭的,诗中赞扬了好友有治国的大才,希望好友在入朝面见陛下时好好表现,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拳拳劝导之心令人感动。黎贞的酬赠诗也有一些是应酬之作,虽然功利性较强,但也有不少是有感而发,富含真情实感的。如《赠曾确之官交阯二首》:将军马上凯歌还,绝域尘清宇宙宽。铜柱山河皆郡县,雕题人物尽衣冠。均施雨露回枯槁,广植桑田慰馁寒。闻说九重深有意,尽将此责付郎官。诗歌先说将军征战凯旋归来,途经各郡县的界桩时,连少数民族人民都“尽衣冠”欢迎。后说将军还京后,“均施雨露”让禾苗“回枯槁”,带领人民“广植桑田”使其不再饥饿受冷,最后两句写陛下大加赞赏将军的行为,并将这项福泽百姓的重任托付给他。这首诗道出了将军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赞扬了将军爱民如子的高尚情怀,同时表明了陛下对将军的赏识和看重。诗人写这首诗,一是为了表达对将军的钦佩之情,二是为将军能得到陛下的重用感到高兴。黎贞这类送别酬赠诗,或表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或抒写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从这些诗可以看出他对朋友的真诚,可以看出他对友人卓绝才华、高贵品性的赞美。这些诗歌不仅表现了丰富的内容,也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情感。(三)田园杂兴诗黎贞一生不慕仕途,“达官于我既无分,亦学渊明归去来”表明了他无心官场以及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值得一提的是,黎贞对陶渊明十分地仰慕,他在《龙溪清隐图为赵小庵题》中是这样评价陶渊明的:“彭泽洁身者,清风百代师”彭泽即陶渊明,黎贞认为他正气内存、洁身自好堪称百代典范,评价之高,可见黎贞对陶渊明的尊崇。不但如此,他还将陶渊明奉为知音,“采采东篱菊,灿灿黄金英。折之既盈把,有酒一时倾”东篱、菊花、饮酒,这几句诗与陶渊明的《饮酒》[4]用词相近、意蕴相同,可以称之为《饮酒》[4]的再创造。由此可见,黎贞是真心向往田园生活的,而他本人也确实过了一段不短的田园生活,所以田园杂兴诗在黎贞的诗歌里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黎贞的此类诗歌,多以表现自己的归隐志向、描述田园生活意趣为主。如《龙溪清隐图为赵小庵题》:长笑宇宙间,寓形复何时。贾傅空太息,宋玉徒伤悲。彭泽洁身者,清风百代师。淮阴功盖世,不免三族夷。得失既如此,斯人竟何为。小庵乐天老,晦迹龙溪涯。溪边花木秀,溪上鱼虾肥。钓鱼酌春酒,惜花临清池。登高意更远,盻柯颜自怡。论心来鲍叔,听琴有钟期。不学屠龙术,不学歌采薇。从容处斯世,岂逐浮云移。讷子性嗜酒,陶陶日如痴。远游感知己,看山伤别离。濡毫作图画,聊写长相思。结庐此山下,赋我归来辞。诗歌开头以一“幸”一“悲”,用“彭泽”与“淮阴”两相对比,表明了诗人的归隐之志,“溪边花木秀,溪上鱼虾肥。钓鱼酌春酒,惜花临清池。登高意更远,盻柯颜自怡”则表现了诗人舒适愉悦的田园意趣,“论心来鲍叔,听琴有钟期”、“不学屠龙术,不学歌采薇”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生活啊。“讷子性嗜酒,陶陶日如痴”陶陶是指诗人自己,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日日醉心于田园生活,痛快淋漓的心境。又如《水东村》:翠竹三丫路,清流一带村。林间隐茅屋,深处自桃源。秋风熟禾黍,旭日散鸡豚。醉里忘为客,生涯即故园。田园生活是恬静而美好的,住在风景秀丽、宁静清幽的林间,春天躬耕劳作,秋天五谷飘香,每天沐浴着阳光喂鸡,这样的生活诗人十分喜欢,以至于“醉里忘为客”,忘记自己是客人,还发出“生涯即故园”的感叹。再如《渊明归庄图》:富贵不苟得,贫贱亦自荣。俯仰群化中,澹泊乃其情。生理随分足,去就一毛轻。结庐虎溪侧,南山当前楹。采采东篱菊,灿灿黄金英。折之既盈把,有酒一时倾。陶然太古意,妙契夷齐清。焉知尘世上,奔竞日营营。诗歌开头就点出了诗人“富贵不苟得,贫贱亦自荣”的观点,表明了诗人随遇而安,不在乎身外之物的人生态度。诗人认为“结庐虎溪侧”、“采采东篱菊”、“有酒一时倾”才是人生真谛,无奈世上有太多的人不识田园之趣,只终日围绕着尘世那些俗事汲汲营营,何等悲哀!从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的退隐之志。观察黎贞的田园杂兴诗,我们可以发现,“渔钓”这个意象出现的频率很高,如“春潮风动涛翻雪,夜浦波澄月在钩。自有江湖烟景在,执鞭富贵亦何求”(《钓台》)、“眼底桑田随处变,人间沧海任尘飞。京华知己如相问,便道垂竿老钓矶”(《胡秋厓方伯顾钓台》)、“钓渭已忘成大业,筑岩终见老遗才。萧萧白发身长健,莫负山翁浊酒杯”(《又赠樵隐》)“那似淞江风景好,一竿长钓水粼粼”(《淞江钓者》)等,据《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传》记载,“严光字子陵,少时曾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称帝后,严光改名隐遁于渔钓,刘秀派人四处寻找,将其征到京都,授官谏议大夫产光不受,复退隐于富春山。”故后世人以“钓台”用作咏隐士的典故。黎贞作诗引用严子陵钓台的典故,是为了突出自己淡泊不仕的情操,这些诗也表现了诗人亲近自然,怡然自适的情感。(四)题咏类诗歌题咏类诗歌在黎贞的诗歌创作中占的比重并不高,但种类比较多样,有咏物诗、题画诗、题建筑诗等等,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咏物诗和题画诗。咏物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黎贞的咏物诗既有咏植物如《墨梅》、《红梅图》等,也有咏动物的如《鸬鹚吟》、《白头鹰》、《恤狗》等。黎贞酷爱梅花,他的咏植物诗大多都是咏梅花,如《红梅图》的“最爱西湖万树霞,绮罗丛里媚韶华。”诗人用“媚韶华”来形容梅花,赞誉梅花华丽的姿态美好了时光。而“剥尽群芳独见梅,看花徐步踏莓苔”(《春前一日书》)这句诗更道出了黎贞万花丛中独爱梅的情感。黎贞的咏动物诗,大多是歌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品格,如《白头鹰》:不入莺燕群,层霄足骞举。江南春色佳,罗绮丛中语。一旦秋风高,吹入塞云去。间关徒好音,穷途竟谁诉。何不赋归来,雌雄乐相哺。白头共迟栖,守此岁寒暮。这首诗既交代了白头鹰的生活习性“不入莺燕群,层霄足骞举”,也描写了白头鹰的日常生活状态“江南春色佳,罗绮丛中语”,同时还赞颂白头鹰遇到困难时不离不弃的品格“白头共迟栖,守此岁寒暮”。表达了作者对白头鹰的赞赏和喜爱之情。黎贞的咏物诗中,还有一首《恤狗》诗,其内容比较特别:“看家狗,怜尔苦,照管主人门与户。朝朝暮暮防盗来,贼闻狗声走无路。护得主人金与银,护得主人命与身。一朝狗病主不恤,却将卖与屠宰人殷勤奉劝世间人,路逢无义须回首”,这首“恤狗”诗,由怜恤狗的凄惨遭遇再写到人的无情,从表面上,这是一首讽刺狗主人的诗,但若结合明代特殊的政治环境来看,此诗还有另一种解读,当时的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与士人有着天然的隔阂,始终对士人抱有不信任的态度,为他所用者如刘基、宋濂等,多被猜忌,不为他所用者如姚润、王谟等,绝无好结果,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也清理了多位从前跟他出生入死帮助他打下江山的官员[3]。结合明朝初期的政治背景来看这首《恤狗》,可以看出,在朱元璋统治下的明王朝,士人的确是活得战战兢兢,与其在朝为官担惊受怕,不如归隐田园,过自由自在的生活[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一心归隐田园的隐逸思想。中国文人自来就有为别人的画作写诗作题的传统,其中或表达对所题画作的赞赏,或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黎贞的题画诗,多以诗再现画中之景,以诗丰富画中之意,以此达到画诗相融的境界。如《题云山书屋图二首》:黄云山下白云居,案有瑶琴架有书。今日客游惊见画,扁舟遥欲赋归欤。诗歌先从描绘整体画面“黄山下”、“白云居”入手,再描绘局部画面“案有瑶琴”、“架有书”,点出了画中诗意儒雅的境界,使读者见诗如见画。后两句交待了诗人作此诗的原因,描述了诗人客游见到此画十分惊艳,迫不及待想要为它题诗的心境。再如《题士女观书图》:宫院沉沉日似年,水晶帘卷理遗编。劝君只看班姬传,莫续胡笳十八篇。诗歌的前两句交待了画的内容“宫院沉沉日似年,水晶帘卷理遗编”,然而此题画诗的诗意不在画的内容,而在于借助画来表达诗人对画中人物或事件的看法,抒发诗人的情怀。诗的后两句由“劝”字引起,诗人在猜测画中士女观何书时生出了劝谕之心,他劝士女要看才女班姬的传奇故事,不要看充满悲剧气息的“胡笳十八篇”,表明了作者希望画中人奋进向上,不要整日耽于悲伤的心境,从侧面也反映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黎贞的题画诗还有《古贤图为谭生廷训题四首》、《桃梨榴荔四果图为邓生士齐题四首》、《题双门谢生佐山水图》、《竹图·为董生匡题》等。(五)纪游诗黎贞生活在元明政权交叠时期,此时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很多诗人寄情山水,渴望过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追求的是道家返璞归真的性情和佛家净心明性的境界。黎贞一生经历坎坷,从黎贞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长期游历四方,漂泊不定,这使得自然风景成了他创作诗歌的重要题材,纪游诗也成了其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诗集中,描写风景的诗句随处可见,这些诗或是他四处浏览风光景物时的所感所想,如《游黄岩寺登双剑峰石塔观尾泉》:行到山深处,禅林迤逦开。云从双剑起,泉自半空来。境别浮屠塔,真空明镜台。扪萝登绝顶,临眺重徘徊。此诗是诗人游黄岩寺时所作,黄岩寺是江西庐山上的一座佛寺,以黄岩寺为中心,西边有双剑峰,东边有迁莺谷。诗歌开头“行到山深处,禅林迤逦开”,一个“行”字,与题目中的“登双剑峰石塔”相呼应,诗人走到山的深处,看到禅林沿着山道连绵而开的景象,令他赞叹不已。颈联为我们展现了双剑峰特有的一幅雄伟壮阔的风景图:双剑峰的双峰直插天际,高耸入云,泉水由上而下倾泻而来,气势磅礴。颔联两句,不仅体现了石塔的高深阔远,也表达了此刻诗人的心神已脱离躯体的束缚,不受约束地自由驰骋。结句中写诗人登上顶峰,想往下眺望却犹豫不决,表现了诗人既想看现实景象又害怕现实破坏了他对双剑峰的美好想象的矛盾心情。又如《英德县》:英德县前江水流,绿杨阴下系行舟。开篷沽酒动长啸,洗尽万斛之穷愁。诗句开篇写诗人泛舟在英德县前的江里,接着以“沽酒”、“动长啸”“洗尽穷愁”等词语表明了诗人当时明朗豪迈的心境,如此痛快,令人感同身受。再如《访李谪仙所登蛾眉亭》:牛渚江边泊彩舟,蛾眉亭上耸吟眸。眼前风景俱奇绝,李白题诗在上头。这首诗前两句用“江边泊彩舟”、“亭上耸吟眸”描绘了峨眉亭奇绝的风景,眼之所见,恍如入画,如此之景,难怪连李白都要为它题诗。在描写风景的诗中,也有一些诗是借风景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如《和秋崖九日感兴》:重阳抱病强登高,万壑松风涌翠涛。竹叶一杯聊复尔,菊花两鬓漫萧骚。晴光隐隐开尘眼,凉气森森袭缊袍。自笑年来转疏懒,厌闻车马竞喧嚣。此诗是写诗人登高时所作,诗人以清婉的笔调,从声、色等角度,展现了自己的所见所感,或将自己隐于其外,或将自身也融入诗的意象中,从而使诗歌意境整体浑然一体,给人以闲适之感。诗的结句写道:“自笑年来转疏懒,厌闻车马竞喧嚣”,说明了诗人厌倦尘世喧嚣,也表明了诗人隐居山林,不问俗事的志向。类似的诗歌还有《从戎渡龙江潭》、《辽东春日》等。黎贞多年客游在外,独自旅行通常艰苦寂寞,所以抒发愁绪诗成了其纪游诗中常见的一部分,这类诗歌通常表达诗人切身的感受,所以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谒三闾祠二首·其一》:几家茅屋楚江皋,遗庙丹青俯碧涛。惆怅独醒人已远,空馀哀怨寄离骚。诗人乘舟经过三闾祠时,看见岸边的高地上只有零星几间茅屋,庙宇更是孤独地矗立在那里,让人倍感“惆怅”,当诗人在惆怅中回过神来时,庙已经离他很远了,但“哀怨”的情绪却始终萦绕着他。再如《峡江龙母庙》:松桧如烟夹道凉,辉辉楼阁倚穹苍。江山今古景长在,南北去来人自忙。一树秋声惊客梦,几腔渔笛弄斜阳。幽怀到此堪消遣,笑指他乡是故乡。此诗前四句再现了龙母庙的环境:松桧长满路的两边遮天成荫,明亮的楼阁高大雄伟直指天际,古往今来,这里的景色依旧。虽然仅仅是普通的环境描写,但已经透露出诗人身为过客的复杂心情,接下来,诗人又通过“秋声惊客梦”、“渔笛弄斜阳”表明此处环境的舒适祥和,后两句表现诗人的心境,“幽怀到此堪消遣,笑指他乡是故乡”,从表面上看,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身临此景心中烦闷尽消,直认这里就是他的故乡,但实际上,“他乡”二字已道出了诗人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乡再好亦是他乡,不及故乡半分,这句诗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的思乡愁绪。另外,黎贞还有一些诗句更是直抒胸臆,反映自己在旅途的孤独寂寥,如:“凤凰山下雪初消,衰草寒烟共寂寥。何处玉人楼独倚,月明深夜听吹箫”(《金川谩书》)、“蒲帆破晓到清溪,溪上人家曙色迷。独有幽禽知我意,野花丛里尽情啼”(《应徵北上道经清溪驿》)、“椆柳河边夜雨过,诗怀偏少客怀多。东邻轻薄诸年少,争唱高阳出塞歌”(《绝句五首·其四》)黎贞诗歌艺术特色分析(一)语浅情挚,声律和谐“语浅情挚”用来评价黎贞的诗歌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特别是黎贞所作的述怀诗及人生感喟诗,这两种类别的诗歌占了据黎贞诗歌的一大部分,不过综览黎贞整体的诗歌创作,“语浅情挚”这一概括乃是对黎贞诗歌语言表达艺术的最精确总结。总而言之,黎贞诗歌是用最朴实平和的语言表达最真挚深远的情感。黎贞的诗歌情真意切是有目共赌的,他感伤自身遭遇,思念关心亲友,享受田园生活,这些情感在他的诗中都真切地表达了出来。然而表达这些情感用的语言不是铺锦列绣、花团锦簇、字字珠玉的,而是用最朴实平和的语言直吐胸怀,情真意切,意味深长。平淡直白是黎贞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在语言表达上尤为明显。如《登高感兴二首》:其一天地有终始,人心无津涯。浩荡八极中,妍媸相推排。周孔既云远,纲常日已乖。扰扰声利者,吞噬如狼豺。似彼采芝老,清风孰能侪。登高一翘首,潸然伤我怀。其二泾渭久不分,清浊混同流。百战诛李广,一言侯千秋。所以旷达者,视此如蜉蝤。有酒且云乐,焉知身后谋。登高一翘首,汍然消我忧。两首诗都是诗人登高时所作。第一首诗开头,诗人用二十个字“天地有终始,人心无津涯。浩荡八极中,妍媸相推排”直白地反映了当时利益至上的社会现象。在当时社会,孔子提倡的君臣之道早已不见,社会善恶不分,黑白不明,诗人焦急无奈,只能愤愤叹惜道:“周孔既云远,纲常日已乖”。“扰扰声利者,吞噬如狼豺”仅十个字且语意浅显却情深无尽,再联想到如此混乱黑暗的社会竟没有一个清风正气之人来拯救,诗人不禁伤怀流泪,果真是情之所至溢于言表。与第一首诗不同,第二首诗虽然开头也用“泾渭久不分,清浊混同流”反映当时清浊混流的社会现象,但重点并不在社会,而在表现作者视仕途如蜉蝣的阔达心境,“所以旷达者,视此如蜉蝤”、“有酒且云乐,焉知身后谋”一字一句都平淡直白,却包含了黎贞最真实的人生态度,如此表达,恰是“语浅情挚”。再如《宿五老峰下山家》:南来万里客,此地偶经过。鸡犬人家少,烟霞古迹多。青山堪隐逸,白发老耕锄。每说当年事,春风满薜萝。诗歌语言清新闲澹,首句交待了诗歌的背景,诗人是客游经过五老峰的,接着写诗人发现五老峰人家少但烟霞古迹多,是个隐居的好去处。最后一句“每说当年事,春风满薜萝”写出了作者对于生活在五老峰的美好想象,趣意盎然而又意味深长。总的来说,黎贞的诗歌语言以直白为主,简约中见真情,平淡处显才情。黎贞诗歌有精于炼字,声律和谐的特点,检索“黎贞诗歌”发现,律诗和绝句占据了黎贞所有诗作的最多篇幅,总数309篇,律诗绝句就占了232篇。黎贞的友人也特别推崇黎贞的五言律诗,曾赞美他“五字清真谁敌手”。黎贞诗歌能得到友人的推崇,自然与黎贞极佳的文学功底和谨严的创作态度有很大关系。黎贞创作诗歌的首要追求就是音律和谐、声韵配合,这也是他效法唐宋诗人的表现,黎贞作诗炼句苦吟,声律以和谐配合为美。如《送表弟汤应璧北上》:年年送客上瀛洲,今复送君赋远游。贾谊洛阳初入觐,管宁辽海始归舟。青云冠盖皆当道,白发山林独首丘。一别未期何日会,典衣那惜醉江楼。此诗是黎贞为表弟汤应璧送别之作。诗歌平起平放,且每行诗内,句调也作了精心的安排:“年年——送客——上瀛洲,今复——送君——赋远游”、“一别——未期——何日会,典衣——那惜——醉江楼”,平仄相互联系呼应,声律和谐契合诗意,表达了诗人送别表弟时无限不舍之情。又如《哭弟彦器歌·其六》中的“逝水东流不复返,此恨绵绵无尽期”,这句诗是效仿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作,《长恨歌》内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被改作“逝水东流不复返,此恨绵绵无尽期”,改动后的诗句不仅与标题诗意相符而且声律更加和谐,充分体现了黎贞精于炼句的非凡功力。再如:“行到山深处,禅林迤逦开。云从双剑起,泉自半空来”(《游黄岩寺登双剑峰石塔观尾泉》)、“湍水急如箭,峡山高入云。久闻猺獠俗,何异犬羊群”(《清远县》)等等,念起来声高声低,错落有致,于抑扬顿挫间反复回旋的韵律,用不同的音律表达诗人的情感,充分表现了黎贞诗歌精于炼字,音律和谐的特点。(二)善于化用,喜用叠词黄庭坚作诗讲究“夺胎换骨”,认为:“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这个论点影响了此后很多的诗人。身处岭南的黎贞,其诗歌创作显然也受到此论的影响,他喜欢化用前人诗句入诗,且多为名家名句,黎贞对陶渊明、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的诗句都有所化用。如其《行路难》中写道:“君不见天上浮云任舒卷,白衣苍狗须臾变。又不见瞿塘嘈嘈水倒流,奔湍激石能覆舟。人情有时亦如此,纷纷轻薄何足比”显然是化用了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7]”;《秋兴》中有一句诗为“八月秋高风气清”,也是化用了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8]”;再如《望岳》云:“会须直到丈人峰,一览山河遍寰宇。”则是用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的意境。黎贞十分喜欢陶渊明的诗歌,在多首诗中都能找到陶诗的影子。如《墨菊二首》其一中写道:“东篱灿霜菊,悠悠对南山”,此句化用的是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龙溪清隐图为赵小庵题》中的“结庐此山下,赋我归来辞”则依稀可见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4]”之意。像这样化用前人诗句入诗,在黎贞诗歌中还有许多,通过此法,不仅展示了黎贞诗歌创作的深厚功力,同时也使得他的诗歌富含韵味。在诗歌创作中,用叠词是很为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叠词的使用,不仅使诗歌富有音律美,而且能帮助诗人生动形象地状物形、表物态。黎贞的诗歌作品中叠词的使用数量不少,其中,有状物之外貌者,如《张守忠新轩成走柬答之》中写道:“乔木阴阴结构深,留侯百代转于今”,“阴阴”既表现了乔木的高大,又展现了其连绵不断的特点;“乌帽昂昂紫绮裘,宦情羁况一天秋”(《弟彦昭入觐》)中,“昂昂”描写了带上乌帽气度不凡的样子;“榆烟寂寂千家晓,柳絮纷纷万里寒。”(《寒食遇雪》)中,“寂寂”表现了环境的寂静,“纷纷”形容柳絮多而杂乱,接二连三地飘落;《登滕王阁》中的“岸芷汀兰青苒苒,落霞孤鹜影翩翩”,“苒苒”写出了兰花轻柔之态袅娜之姿,“翩翩”描摹了傍晚时分孤鹜轻快起舞之貌。黎贞诗中的叠词有形容物之声音,如《无题二律·其一》云:“帘幕低垂爽气浮,寒蛩唧唧枕边秋”,“唧唧”是寒蛩发出的声音;《听鸟》中“青山叠叠水泠泠,只影堪怜万里行”,“泠泠”是指水击打石头发出的声音;“须臾涧壑寒,瑟瑟松风响”(《玄译观二首·其二》)中的“瑟瑟”是指微风吹动枫叶发出的声音。黎贞诗歌中还有一些叠词是用来表述自己情感的,如“朋侪管鲍知,款款交情备”(《春日途中自寿》)中,“款款”表达了自己对朋友满含着诚挚的深情;“青衫游子感时变,思亲言归心摇摇。”(《归省》)“摇摇”表现了自己盼归的急切情怀;“萧萧白发身长健,莫负山翁浊酒杯。”(《又赠樵隐》)“萧萧”表现了自己甘于乐于隐逸世外的旷达心境。黎贞诗歌中出现的叠词还有“潇潇”、“悠悠”、“渺渺”、“习习”、“荦荦”、“辉辉”、“苍苍”、“杳杳”、“霏霏”等等,其中“潇潇”、“霏霏”、“苍苍”等叠词更是反复出现,这类叠词的使用,使得黎贞的诗歌在对景物的描摹和情感的表达上更上一层楼,也成为了他诗歌的一大特色。(三)闲适真至,雄直恣肆用闲适真至一词来评价黎贞诗歌的主要风格,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黎贞诗歌之“闲适”,突出表现在描写景物本色及描述田园山水乐趣之上;黎贞诗歌之“真至”主要表现在黎贞论诗主张“诗外有事,诗中有人”,也就是说写诗要表现自己的真实境况,有什么写什么,要直吐胸怀,情真意切,不要过于追求神韵,用过多华丽的修饰来掩盖自己真实的心境。总的来说,“闲婉真至”基本上可以用一个字概况,那就是“实”,“实”即真实、实在,艺术表现形式为自然本色,不事雕琢。黎诗的“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黎贞诗中多采用原始意象,如《茅屋清隐图二首》中的“流水河溪几曲,斜阳古树三丫”、“绿树低连老屋,断桥斜蘸清波”,这两句诗是诗人隐居茅屋时所作,“河溪”、“古树”、“老屋”、“断桥”这些意象都是诗人眼之所见再如实记录下来的,毫无藻饰,充满乡土气息。又如《胡秋厓方伯顾钓台》中的“雨过台阶长绿衣,行人驻马扣柴扉”,诗人用几近口语的语言描写雨后钓台的场景,真切质朴,凸显写实之美。其次,黎贞对景物的描写勾勒出朴实的意境之美。如《岳阳楼晚眺》写道:“斜著乌纱袖半笼,江楼闲倚夕阳中。翠浮鳌背山翻浪,柔拂金丝柳舞风。回雁峰高云路杳,吹箫人去凤台空。衡阳回首天空阔,万里寒烟过断鸿。”诗人傍晚登上岳阳楼,衣冠松散倚在栏杆边,一派悠闲舒适,身上的疲惫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