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课件(第一课时)_第1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课件(第一课时)_第2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课件(第一课时)_第3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课件(第一课时)_第4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课稿课件(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说课设计说课环节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3>教学重难点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的分析<2>教学手段的分析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2>学法指导

四、说教学过程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承上

1、荒漠化的概念

2、荒漠化的主要表现

3、荒漠化的危害

4、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5、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特征——了解区域开发的现状——找出区域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措施。方法启下1.2、教学目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1.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理解人类活动在现代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2、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图,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和原因,初步形成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2、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从而树立科学和谐的环境观,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1.3、教学重难点1、重点:荒漠化的概念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2、难点:结合区域实际,分析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2.1、教学方法

以“确定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分析——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漠化的形成原因”为主线,组织教学,并把活动分散到相关内容的教学之中。2.1、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典型案例式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和归纳演绎法。2.2、教学手段的分析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以展示景观图片、地理图表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手段。3.1、学情分析已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有了一定的直观印象和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分析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在图文转化和知识整合方面的能力还较差。3.2、学法指导根据地理学习的特点,本课学法主要有:①问答法②读图分析和归纳法4.1、理论依据知识的学习过程应是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引导,而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建构生成新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握。蓝蓝的天空下,广阔无边的草原,雪白的蒙古包,就像洒落在人间的朵朵白云在蒙古包不远处,成群的牛羊就像散落的点点繁星,江山如此多娇。可就在若干年后,无边的草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渐渐的,草原的绿色消失了,像繁星一样散落地成群的牛羊不见了。江山不再多娇,衰退了的草场如今只有满目疮痍。引入:1、图片中景观的依次变化反映的是哪种环境问题?

2、它在我们国家哪个区域表现的最为严重?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为例滩桥高中杨凤一、荒漠化概述1、荒漠化的概念2、土地退化的形成3、荒漠化的主要表现4、荒漠化的危害1、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其实质是一种逐步形成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2、土地退化的形成3、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林地退化土地沙漠化草地退化石质荒漠化耕地退化次生盐渍化红漠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碱化红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地区)灌溉农业区(黄淮海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江南丘陵红壤地区4、荒漠化的危害民勤县一座被废弃的房子面对着逼近的沙漠。该村364位村民在沙漠扩张到农田边后全部移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读图查图:西北地区的范围从纬度上看:中纬从海陆位置上看:内陆从地形上看: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从气候上看: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从行政区划上看: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ABC读图分析:从图中找出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及其周围主要的山脉。

知识生成:分析本区地形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地形特征读图分析:根据图中数据,总结西北地区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冬冷夏热

气温年日较差大

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

且年降水总量稀少

气候干旱,大风天气多

读图思考:1、造成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2、植被的变化反映出区域的什么特征?

3、随着自然景观的变化,畜牧业生产有何明显变化?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干旱的气候对本区其他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并理解本区存在着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1)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

(2)气候异常是影响荒漠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河流欠发育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干旱的自然特征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形成大片戈壁、沙漠平地多疏松物质沙质沉积物风沙易于活动脆弱的生态环境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因素对荒漠化进程影响较大,但不是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的活动。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过度樵采:冬天的砍材人过度樵采:挖发菜《中国环境报》2003-5-28

采1公斤发菜,需要将5~10亩的草原用密集的钢丝铁耙搂一遍,而被铁耙搂过的土地恢复植被则需要2~3年的时间。

1994~1999年,内蒙古全区因搂发菜被破坏的草原面积达1.95亿亩,其中6000多万亩已经全部沙化。而从1990~1998年间,每年涌入阿拉善左旗采搂发菜人员就近10万人次,破坏草原达3000万亩,偷杀、盗窃牲畜2000多头(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撂荒的土地—“一年开草场,两年打点粮,三年生产变沙梁”塔里木河下游干枯的河床塔里木河上游河道水资源利用不当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露天煤矿内蒙古草原沙化严重呼伦贝尔7大河流全部断流2、人为原因请同学们据图及课本文字讨论三个主要由人为因素形成的荒漠化地区的分布及危害为什么会存在过度现像?主要因人口激增导致的。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2、原因—3、

—4、

气候干旱(异常)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物质疏松大风频繁,人为原因

—⑴过度樵采—5、人类不合理—⑵过度放牧的经济活动—⑶过度垦殖

—⑷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⑸工况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6、人口激增

将总结的纲要默写在笔记本上不同时期的江南丘陵江南丘陵的红漠化红漠化的概念: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使土地退化,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丘陵地的总称。包括江西、湖南两省大部分和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浙江西部边境。低山、丘陵、盆地交错分布,以湘江、赣江流域为中心.介于北纬25°~31°,东110°~120°,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东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受夏季风影响大,雨季长。冬季气温在0度以上。红壤红壤其特点是:瘦——有机质少、肥力低;酸;粘(土质粘重)。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红壤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种性广经济

农业:这里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资源:矿产资源种类甚多。林业、水力等资源也较丰富。

实践互动通过以上对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理环境的分析,归纳出该区红漠化的形成原因。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指导!谢谢!3、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你的起点高也好,你的提速快也好,但结果比较的是谁能坚持到最远。10、待人对事不要太计较,如果太计较就会有悔恨!11、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8、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在生命的尽头,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着。8、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20、一个好的假期,是与对时间的观念比你更模糊的人一起度过。7、如果我们投一辈子石块,即使闭着眼睛,也肯定有一次击中成功。7、当一个人有了想飞的梦想,哪怕爬着,也没有不站起来的理由。15、我们什么都没有,唯一的本钱就是青春。梦想让我与众不同,奋斗让我改变命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