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炎陵县2023年下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早在大约12000年之前,随着气候转暖,人类的狩猎、捕捞和采集活动更加活跃,并在西亚的两河流域以及东亚的长江流域,分别认知了两种禾本科植物。在人类的干预下,这两种植物开始了各自漫长的进化历程,最终成为影响当今世界的小麦和水稻两大粮食作物。②起源于半干旱地带的小麦占得先机,率先在西亚的两河流域被人类栽培和驯化。当时,大河泛滥带来的泥沙土壤营养丰富,土质疏松易于耕作,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相对容易获得赖以生存的粮食,并在此基础上孕育了苏美尔文明。而水稻起源于东亚沼泽地带,沼泽土壤土质粘稠,草根树根盘结,不易耕作,劳作的人畜还容易陷入泥潭,甚至还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威胁人们生命。人们若想在沼泽地里获取足够的粮食,就需要对沼泽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如开挖沟渠排水、平整土地、修筑田埂、修筑灌溉水路,当然也需要发明易于开垦沼泽土壤的翻耕农具等。这对早期人类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③当地球的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约距今13000年前),气候逐渐变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沼泽地带,各类禾本科植物开始活跃起来,其中包括今天水稻的祖先。同期,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古人为了抵御野兽的侵扰和寒冷的气候,穴居在山洞里。这些山洞一般离沼泽地不远,古人夜间在安全的山洞休息,白天则上山打猎、下河捕鱼虾。但打猎和捕鱼收获不稳定,所以必须采集一些植物的果实或籽实,以解决食物不足的难题。后来当周边树木的果实和鱼类资源耗尽时,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眼前沼泽地里大片野生稻群落的籽实。④起初,先人为了烧火取暖,采集一些枯黄的野生稻回到洞穴,把它丢到火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稻的籽实爆成米花,香气四溢,成了饥肠辘辘的人们的美味。就是这样一个偶然事件开启了人类稻作历史。⑤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稻谷的驯化和栽培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普通野生稻进化到如今的栽培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进化历程中,稻自身不断发生的变异是进化的内因,而大自然对这些变异的选择和人类根据自身的需求对这些变异的择优选择是从野生稻到栽培稻进化历程的两大动力。在共同作用下,人类完成了野生稻的驯化。完成这一壮举的是远古时代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可能就是楚人的祖先和越人的祖先。⑥在距今10000年-9000年的上山文化(浙江浦江县境内)时期,野生稻在人类的干预和选择下,逐步进化为栽培稻,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已经完全走出山洞,群居在沼泽地中的高台地,开始利用石磨盘和石棒加工稻米,还学会在泥土里加入稻壳烧制陶器。⑦距今大约65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水稻的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人们已经发明了耒耜、骨耜等开垦稻田的农具。但是,这个时期的水稻生产力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人们还得靠打猎、捕鱼以及采集橡树果、菱角等植物果实来满足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⑧到城头山文化(湖南澧县,距今6000多年)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修筑水塘、开挖灌溉水路、平整土地、修筑口埂的技术,稻开始逐步进化为水稻。稻向水稻进化有诸多好处,一是能避开竞争对手植物,即杂草;二是利用水平原理平整稻田,使水稻能在均匀的水分环境中生长;三是长期浸水形成的土壤还原层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四是通过大量水分的蒸腾作用,调节水稻群落的温度环境。稻在水环境下生长,还有利于育秧、插秧等生产技术的实施。同期,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已经完成了从耜耕到犁耕的历史性跨越,水稻的生产力水平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为文明的出现做好了技术储备。⑨良渚文化(距今5300-4200年)时期是从稻作文化发展到稻作文明的重要节点。良渚文化考古遗址出土的成堆稻谷遗存,足以证明当时稻作生产力水平已经很发达。同时出土的还有大规模的城墙遗址、高规格的墓葬和刻画了符号的精美玉器和陶器,说明丰衣足食的人们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社会分化以及阶级分化。⑩大约在距今4000年左右时,黄河流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文明朝代——夏王朝。而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直到周王朝以后才开始出现楚、吴、越等以稻作族群为主体的国家。后来楚国基本统一了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稻作族群建立的国家,融合了楚、吴、越文化,成为代表南方稻作文化的国家,因此,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是我国稻作文明的一个发源地。⑪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野生稻有3种,即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以及疣粒野生稻。今日水稻的祖先就是其中的普通野生稻。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稻谷的驯化和栽培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摘编自玄松南《稻作文化:稻、水与人的协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麦和水稻这两种粮食作物都属于禾本科植物,在它们长期的进化活动中,人类的干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B.远古人类通过打猎和捕鱼所获得的食物不能满足自身需要,为了生存只好采集一些植物的果实或籽实用作补充。C.毫无疑问,在野生稻进化到栽培稻的漫长过程之中,人类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其变异的择优选择是关键的外因动力。D.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产生的稻作文明是建立在融合了楚、吴、越文化基础之上的,不过它要迟于黄河流域产生的文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人一开始只知道用枯黄的野生稻来取暖,当稻的籽实爆成米花才知可用它来充饥。B.稻进化为水稻让稻蓬勃生长,提高其生产力水平,带来了稻作生产农具和方式的变革。C.文章用年代数字来表明稻作进化时间,构成了一条时间线,使文章条理清晰,严谨有序。D.文章主体部分扣住“稻作文明的形成”详细阐释了“野生稻进化成水稻”的具体过程。3.第⑩段观点为“长江流域是我国稻作文明的一个发源地”,下列选项中的考古材料不能支撑这个观点的一项是()A.2009年在长江流域湖南茶陵独岭坳考古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古栽培稻遗存,经鉴定这些稻遗存与野生稻湿地现存野生稻具有基因上的传承关系。B.1995年,我国考古学家在长江流域江西万年县一个叫仙人洞的溶洞中发现了距今1.2万年的栽培水稻植硅石,它把世界栽培水稻的历史推前了3000年。C.2001年,浙江上山遗址考古队在长江流域浙江段中出土的夹炭陶片表面和胎土中分别发现了大量谷壳印痕、谷壳。经鉴定,这是一些人类早期栽培稻。D.据葛剑雄、袁祖亮等学者考证,自西汉到明朝前期,中国人口始终在5000万以上,我国水稻技术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口数量上升的重要因素。4.水稻的栽培和驯化为什么会迟于小麦的栽培和驯化,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5.请根据材料概括人类稻作文明的形成过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天的工作孙犁口头村交通站门口,摆着几十根铁条,就是火车轨。①这些铁轨,要在今天送到灵丘县大高石站上去。有一群人聚拢来了,这是各村来的自卫队,运送铁轨的。交通站长红眼老八喊着:“三个人抬一条――两个人抬,一个人预备替换。”这时,从街的东头跑来三个小孩子。领头的那一个也不过十六岁。②他们还都喘着气,头上冒着汗气,肩上背着粗麻绳子,手里提着一个布饭袋。领头的那个银顺子,看见人们一组组抬着铁轨走了,他着急地向红眼老八问:“谁是交通站长?”“我是。”“我们也抬一根。”银顺子接着说下去,他们村里离这二十多里地,昨天接到这里去的“公事”要三个人,因为村里的自卫队今天都到西边工作去了,他们三个就主动来了。他们三个,两个是青抗先,一个是儿童团,他们一夜都没有好好睡,天没明就出来了,可是走错了路,直到现在才到。红眼老八说:“你们能顶事吗?”“能呢,站长!”银顺子说,“我能背二斗小米呢!他们两个也不弱,在村里摔跟头,他们也称霸呢!”三个小鬼头抬着铁条上山了。先是银顺子和小黑狼抬着,顶小的三福跟在后面,给他们两个提着饭袋和那用不着的麻绳。这是小黑狼的主意,小黑狼说,他和银顺子是青抗先,应该先抬,三福还是儿童团,给他们提饭袋就行了。在路上,为了这件事,三福和小黑狼还打了回嘴架,三福跟在后面不高兴,尤其是过村子的时候,许多洗衣服的娘儿们都说:“瞧!这两个小孩子多壮呵!”――这两个,没有三福。有时站岗的小孩子们也笑话他了:“嘿!人家抬,你跟着,给人家提夜壶!”三福不能忍耐了,低着头喊:“你们也不过是儿童团哪!”三福就提出了意见,再过一个山头他要抬了。小黑狼正在喘气,身上流着汗,可是他一听见三福要换他,他赶紧忍住不喘气说:“儿童团只能站岗哨,抬东西可差点劲!”接着是“嘘”!“我不过比你小一岁!”“小一岁,你就是儿童团!”“我娘还说,我生月大,按打春说,你不过比我大两个多月。”“大一个月,也是青抗先!”三福简直恼了,他问银顺子:“什么时候就到了阳历年?”“你问那干么?”银顺子心里正想着别的事;他脚上的疮又破了,这疮是因为半年多没穿鞋,被石子刺破成了疮,他想现在冷了,到哪里弄双鞋子呢?以后要常常出来工作呀!③银顺子三岁上就死去了娘,起先给人家放牛,十三岁那年到了大同府,在一家鞋店里学徒,大同被日本人占了,他就回到家来抗日。这时,他听见三福问他,他就走慢些。“一过阳历年,我就是青抗先了!”三福害羞的说。小黑狼笑了。他们走下山坡,有几组大人,正在把铁条放下来,抽烟休息,见他们三个来了,就说:“你们也歇歇吧!这两个孩子!”“不歇了,我们在前面等你们!”他们三个回答着。走过去,小黑狼想起个问题,想难一下三福,他说:“三福呵,你知道我们抬的这是什么玩意?”“什么玩意?”三福想了想,总是想不出来,就接着说:“你说是什么玩意?”“这是日本人的炕沿板,我们这里是用木板,日本人就用铁的了!”小黑狼接着又说,“银顺子到过大同府,你一定知道,对不对?”银顺子在心里笑了!“这是火车上的铁条。”银顺子给他们讲起了火车的故事,怎么十几个车连在一起!前头有火车头拉着,呜呜的叫,会冒黑烟,火车站上怎样热闹。“对呀!”三福说:“整天价听人说,我们的队伍扒敌人火车道,就是扒这个东西呀!小黑狼说是炕沿,炕沿,哈哈!”小黑狼辩白说,那原是他听潘楞子说的,潘楞子从保定府回来,说日本人最喜爱铁,他就想,他们的炕一定也是铁的了。“潘楞子?你不要听他的话,那家伙有些汉奸样。日本人喜爱铁,是拿去做枪炮来打我们哪!”银顺子警告小黑狼。小黑狼不言语了。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他们到了大高石,把铁条交代好。天色已经晚了,但他们准备还赶回口头村站上去,打算就睡在那里过一夜,他们想,明天也许还有东西抬。到一个小河旁,他们坐下来,吃了带着的玉黍棒饼子,喝了些水,大家跳着走了。三福也忘记了不高兴,银顺子还对他说,他抬东西也行,等到回到家里,银顺子要告诉青抗先队长,说三福很成,以后便可以常常一块出来工作了。④三福就更高兴了。1939年11月15日材料二:孙犁的创作生动、细腻,如《荷花淀》和《芦花荡》,一篇写女人,一篇写孩子,恰恰是与硝烟战火离得最远的两种人。这是为什么?任何艺术家天生都不喜欢单刀直入的角度,他们宁愿迂回,宁愿绕到事物的后面,抑或从人们寻常所不见的某个偏僻的侧面入手……比如女人和孩子,最不适合战争,但恰恰因此,从女人或孩子的角度刻画战争,可能在艺术上是最震撼人心的,这种题材在当时的创作中显得别开生面。就像是从冀中平原上,从水淀里,刮来一阵清凉的风,带着乡音,带着水土气息,使人头脑清醒。(选自李仲明《孙犁抗战小说创作特点概略》)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写了打嘴架和讨论铁条的作用两件事,但所写“一天的工作”内容太少,时间较短,人物形象难以得到鲜明呈现。B.文中所写的三福、小黑狼、银顺子三个小孩子性格不同,银顺子老练,小黑狼聪慧,三福聪慧,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C.材料一中,“铁条”等语体现了地域性,“嘘”“什么玩意”“就是扒这个东西呀”孩子气浓厚,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D.孙犁的抗战小说生动、细腻,善于塑造与硝烟战火离得最远的女人或孩子这些人物,源于生活实际,接地气,十分清新。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既体现了文章主要内容,也自然引入下文孩子们抬铁轨一事,使情节得以发展。B.句子②用“喘”“冒”“背”“提”四个动词生动展现了孩子们积极参与工作的状态。C.句子③运用插叙手法,交代了银顺子悲惨的人生经历,与其它孩子的幸福生活形成对比。D.句子④用短句结尾,既以“更高兴”照应前文所写三福的心情,又戛然而止,简洁精当。8.请简要分析文中所写“三福与小黑狼打嘴架”的表达效果。9.材料二中说孙犁的创作“这种题材的新鲜在当时的创作中显得别开生面”,请分析材料一“题材的新鲜”体现在何处,其效果如何。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C.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D.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回头看,与《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的“顾”的词义相同。B.阴,指山南水北;阳,与“阴”相反,指山北水南。“泰山之阳”即指泰山的北面。C.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在古代人们常常以月相来确定日期,如每月初一为“朔”。D.京师,古代指国家都城。《琵琶行并序》中“我从去年辞帝京”的“帝京”即此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京城冒风雪出发,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到达泰安。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C.姚鼐写景善用修辞,如“半山居雾若带然”用比喻写出了雄伟的泰山具有温柔飘逸的风韵。D.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游记,他当时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颖一同登上了泰山之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14.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在日观亭所观日出的景象。阅读本文第三段,请依据文本,完成以下表格。时间的词语表现景象的语句概括景象特点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①稍见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众山如骰子般白而小须臾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②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太阳红如朱砂,下面又有红光承托回视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王绩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①。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映岩千段发②,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注释:①尘埃,指世俗人间。②千段发,形容菊花长满山坡。千段,犹言“千层”,指一层层的山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月九日”点出时间,指夏历重阳节。古人在这天有登高赏菊花饮酒的习俗。B.首联写诗人远离亲友在深山野壑中端坐,与世俗人间隔绝,全然忘了季节气候。C.颔联“忽”与“方”二字给人以突然的感觉,看见菊花开了才想起重阳节到了。D.尾联写自己手中已摘满菊花却无人送酒,暗示朋友忘记了自己,怨恨油然而生。16.本诗的颈联富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的历史事实,把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4)《虞美人》一词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用江水来写愁的多与绵绵不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没事的时候,老冯喜欢坐在灯塔下看海,出海的时候,他眺望的坐标也是灯塔。岛上的两座灯塔像倒立的套着螺栓的大号螺杆,坐落在人字形的防波堤两侧。A,似乎会随着时间、天光而变幻,有时是黄色、绿色,有时是红色、蓝色。深夜,茫茫大海中的灯塔光将夜空变得明亮;这些灯塔光让夜航船上的人看到,他们在心中生出温暖与兴奋。老冯初到岛上时,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石棉瓦板屋,喝的是屋顶上接的雨水。为了蓄饮用水,虽然B,但没过多久小水池里面就有各种跳虫。补给船一个多月才跑一趟,蔬菜水果很快就吃完了,一切都很艰难。想起这段物资匮乏的岁月,老冯倒是很达观——海里岸上,那个年代哪有不难的,捱一捱,就过去了。好像是一粒种子,老冯在岛上扎根了,C,直到现在也没动过离开的念头。他说,想想连他自己都难以相信,上岛三十多年了——他笑着说,眼睛眨一眨,就过了半生。他回想这些年岛上生活的颠沛与艰苦,闭上眼睛,脑海中是一幅又一幅画面:风雨中大海的纷乱暴虐,阳光下大海的热情灿烂,远行时的紧张期待,归来时的欢欣鼓舞……大海带来了生命的体验,让他眼前变得更加辽阔高远。无论是水平如镜还是暴风骤雨,望向灯塔,到灯塔去,都能让人的心绪愈发安静,拥有力量。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和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改革开放初年,我在县委报道组工作。②友人有一天告诉我,③几个城北的村庄因种月季花致富了。④我听了很惊讶,想去探个究竟,⑤说不定还是个合适的报道选题。⑥我骑车奔向城北,⑦花了近半小时左右,⑧就远远地看见望不到边的月季花地,⑨也闻到了扑鼻的花香。⑩风吹花香如浪涌来,不由得神清气爽。我家一位亲戚正是这个村的人。我想着顺道拜访一下,他正好在家。推门进院,我满眼惊讶——曾经闲置空荡的院子里,如今栽满了月季花,姹紫嫣红,花香满院。坐在小院的月季花旁品茗,花香随风入茶,自有一番况味。这位亲戚告诉我:“现在全村又恢复了种花的老传统,户户种花,家家置圃,不但再现花园美景,而且花苗供不应求。乡亲们靠种花发了家,单是盖新房的就有十几户。”如今,且看莱州城里,路到哪里,花到哪里,香到哪里。占地500亩的莱州广场,种植着一池池的月季。红的、金的、绿的……直把莱州广场装点成一片花海。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每一处新修道路的路口四周,本是十分值钱的黄金地段,人们也不顾它们的商业价值将其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火电厂实习报告(15篇)
- 开学心得400字8篇
- 居民环保倡议书(10篇)
- 用工单位用工合同(31篇)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评物理试卷
-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2024年11月八年级期中物理试卷
- 上海高考语文三年模拟真题(21-23年)知识点汇编-古诗词赏析
- 2024年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合同范本
- 快递行业劳动协议样式
- 第2章现金流量与资金的时间价值
- 低空飞行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参考范文
-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表
- 成语故事课件一诺千金
- 物业公司环境因素清单
- 国内旅游出团通知书(新版)
- 赶工措施费申请报告
- 全桥逆变电路滤波电路设计步骤
- 4gl语言开发原则及规范--简化版
- 工程量确认单样本(管线)
- 区最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