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校期末联考高三年级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编辑学会在全国书博会编辑高层论坛上提出“大文化、大媒介、大编辑”的理念,其核心就是重视对优秀文化进行多元化、多媒介的开发,产生出新的文本意义。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交流方式,传统文化被要求缔构成全新的文化载体,单一的文化体式改变为电子声、屏的媒介体式,同一文化内容在作者、读者和编者三者互动交流中发生了革命。这就需要编辑不断创造新的媒介,在不断解构老媒介、缔构新媒介的交互过程中,新媒介总是悄悄地吸收并消化着老媒介中“味道鲜美的肉”。在“逝者如斯”的人文传播历史中,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与手机等各种媒介载体,无不凸显着多重交互性特征。经典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受众的需求,根据原始文本引发图书、电视、电影和网络的移植、吸收、改编甚至克隆,形成多媒介文化链。以单一的文化内容为模板,经典文化经过众多媒介的互补互动、协调发展,产生出新的“意义链”。一部作品无论多么优秀,如果只是将成品束之高阁,没有经过编辑的加工、整理和完善使之构建成适合传播的文化载体,就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其文本内容也不能得到广泛接受。曹雪芹用毕生心血撰写的《红楼梦》,在初期是通过名为《石头记》的手抄本形式流传,后经高鹗续写,加工整理,使之次第有序,才得以广泛流传。从1924年梅兰芳第一次将《黛玉葬花》搬上银屏,到1987年央视版《红楼梦》,再到2010年BTV版《红楼梦》,共拍摄了25部与《红楼梦》题材相关的影视作品,再加上图书、画册和光盘等新的媒介传播手段,掀起受众重读文本《红楼梦》的热潮,带来纸质图书的热销,赋予古典文化新的文化内涵。在传播文化时,任何一种媒介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媒介总是使其他媒介成为自己的“基因”、旧媒介又把比它们更老的媒介作为基因保存起来,经过选择、转变和消化作为自己的内容吸收进来。数字化发达的时代,国际信息传播领域中的媒介经营垄断越来越明显,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就覆盖了中国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像这样的以跨国集团为标志的新的传媒帝国,加强了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单向信息流动。东方国家还在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文化时,西方国家已有更先进的数字终端产品和技术。单一或少数媒介传播文化已显得单薄无力,多媒介交互传播才能使文化爆发出集束式力量,赋予经典文化以新的传播意义,我们只有通过新媒介和传统大众媒体的互动将分散的声音凝聚成更为强大的集合力量,才能消弭东西方出版文化的失衡。一部经典著作得以流传下来,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文本内容的经典。“古诗三千”,但“传诗三百”。经典文化从诞生到现在,如果没有编辑根据社会需要一编再编,如果没有读者不断阅读,恐怕它的知识含量不会这么丰富,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就不会源源不断。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扩散需要编辑立足当代社会环境和读者需求,为文化的传播创造多种多样的永载工具,也就是创造媒介。(摘编自刘双红等《文化在多媒介交耳中产生新的文本意义》)材料二:如果把唐诗影视化呈现,该怎么做?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从7月8日上映以来,《长安三万里》好评如潮,票房已经突破3亿元。从大唐奔流而来的时光与诗情,汹涌热烈,直击当代观众内心。用时下的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DNA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长安三万里》全片用48首经典唐诗串联故事。这些唐诗佳句,中国人自小耳熟能详。在《长安三万里》抖音号发布的视频里,街头随机“抓取”的路人,不论是什么年龄、什么职业,每个人都会念几句唐诗。正如网友所评价的,“唐诗刻在中国人的DNA里,一看电影DNA就动了。”这是主创团队写给大唐诗人的“情诗”。“168分钟的片长,从制作难度到排片再到观众的接受度,确实面临着很大的考验。但大家身上有一种责任感,将大唐文化的丰富和绚烂展现出来。”导演谢君伟说,“这部电影凝结了我们对这些唐朝伟大诗人的敬仰,我们想把诗人的故事完完整整地传达给观众。比如李白不只是才华横溢,其实也面临生活中的磨难。比如高适,普通观众可能只知道他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要把高适此前经历艰难困苦到‘安史之乱’后才终成大器的故事告诉大家……”《长安三万里》为何能火?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唐诗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每个人去看电影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共同记忆在里面。有不少观众已经是“二刷”“三刷”。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上,许多视频创作者已经成了“自来水”,向更多网友推荐《长安三万里》。“文化网红”董宇辉在直播时,也滔滔不绝讲解唐代诗人故事,为《长安三万里》“打call”,“小孩子去看,看的是有趣,看的是非常可爱的设计;中学生去看看的是历史,看的是古诗,看的是人文;看了之后会眼眶湿润的,可能是我们成年人。我们曾经是年轻的李白,随着岁月的变迁和阅历的增长,内心的火焰可能会变小,但从未熄灭过。”“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好莱坞通过超级英雄造梦,用钢铁侠、美国队长构建‘漫威宇宙’。而我们通过唐诗造梦,《长安三万里》为中国动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通过《长安三万里》构建的“唐诗宇宙”,以更为灵动鲜活的方式,跨越时空,给人以感动与震撼。(摘编自邢虹《唐诗造梦,DNA动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以《红楼梦》为例,论述如果不重新构建适合传播的新媒介文化载体,即使是优秀的作品,也无法让受众重读文本。B.材料一指出,东方国家虽然不像西方国家有更先进的数字产品和技术,但通过新老媒介互动来凝聚力量,就可以做到反垄断。C.(材料二认为,如何把唐诗通过影视成功呈现,《长安三万里》交上了自己的答卷比好莱坞构建的“漫威宇宙”更让人震撼。D.两则材料都强调了文化得以传承的条件,像《红楼梦》、唐诗这样的经典内容和与时代相适应的传播方式,二者缺一不可。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时代背景下,优秀文化更需要进行多元化、多媒介的开发,以期产生新的意义。B.媒介不断融合发展,互补互动,在丰富自己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不断发展。C.如果编辑为各个层面的目标受众提供不同的媒介,就能满足不同读者的文化需求。D.经典文化因作者、读者和编者的交流互动,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才源源不断。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主要从多媒介交互在文化传播上的表现和多媒介交互意义方面展开论述。B.材料二第三段,主要从传播内容方面阐释主创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展现大唐文化。C.材料二第四段,“自来水”“打call”等新词,论证了媒介在传播中的重要作用。D.材料二层层递进,先述说《长安三万里》现象,再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最后阐释意义。4.材料一第二段用“消化”“味道鲜类的肉”等词语,简析其作用。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文化“传播”,请谈谈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子(节选)石钟山在我上小学二年级前,从没见过爷爷奶奶,甚至在父母嘴里都没听过关于爷爷奶奶的片言只字。可别人却有爷爷奶奶,比如王大头、朱革子等人,①从我记事起,他们的爷爷奶奶就生活在家里,似乎与生俱来他们就是一家人。上幼儿园时,朱革子的爷爷和奶奶还成双入对地每天接送他。刚上小学那一年,朱革子在外面打碎了人家一块窗子上的玻璃,人家找上门来时,朱革子他爹从树上折了一根柳树条要抽朱革子,我见到他爷爷死死地抱住朱革子的爹,把朱革子隔在身后,气喘吁吁地说:要打你就打我吧,不就是块玻璃嘛,我去赔人家就是了。我眼见着朱革子他爹挥舞柳树枝的那条手臂垂落下去。从那一次开始,我就非常羡慕朱革子,因为他有爷爷奶奶。有一次,趁父亲心情较好的时候,我问父亲:别人家都有爷爷奶奶,我怎么没有?我问这话时,正是某天吃晚饭时,记得二哥在桌子下踢了我一脚。当时我不明就里,拿眼睛瞪了二哥几眼,他却没看我,匆匆扒拉几口饭,便离开了饭桌。父亲似乎没有看我一眼,他把酒杯里还剩一半的酒一口倒进嘴里,喉咙里发出咕噜一声响,之前心情还算好的父亲,似乎不好了,脸阴着,眉头疙瘩似的拧在一起。记得那天晚上,父亲背着手,望着窗外,许久,动都不动一下。②母亲的目光在我身上扫了几个来回,我在母亲的目光中读到了叫复杂的东西,又说不准到底是什么。总之,那晚,家里的气氛很凝重。从那以后,我没敢再提爷爷奶奶的话题。直到我上了小学二年级,记得是一个夏天,我放学回家,突然发现家里多了两位老人,确切地说是一男一女两位老人。我们那会儿,一般会把这个年龄的老人称为爷爷、奶奶。我进门时,两位老人一起把目光集中在我的脸上,那位奶奶坐在沙发上的身子似乎欠起来一些,想站起来,目光又瞥到正站在窗前背对着他们的父亲,最后终于没站起来,但我能感受到他们投在我身上的目光是火热的。因为不知家里发生了什么,我像一只老鼠似的钻回到了我和二哥住的房间,把门留了一条缝,暗中观察着外面的动静。许久,我听见父亲长长叹息了一声说:跟我去招待所吧,家里孩子多,没地方住。另两个人没说什么,就听见他们移动身子的声音,然后就是门响。从那天开始,我知道,那一对老人就是我的爷爷奶奶,但他们和别人家的爷爷奶奶又不太一样,父亲似乎对他们很疏远,一点儿也不像一家人。③过了几天,听二哥说,爷爷奶奶搬到院外去住了,在一条胡同里,有一片平房,是父亲为爷爷奶奶租下来的。我还看到,父亲肩上扛了米袋,手里提着面袋,在那条胡同口出入过。那会儿,大姐下乡,大哥刚参军不久。家里只剩下二姐二哥和我三个孩子,其实凑合一下,完全有爷爷奶奶住的地方。但不知父亲为何为爷爷奶奶租了一处房子,而不让他们住到家里来。我晚上睡不着,曾和住在上铺的二哥探讨过这样的话题。二哥刚上初中,总把自己当成大人模样,对我问他的许多问题,总是嗤之以鼻,果然,那天也是同样以不耐烦的口气对我说:咱们的爷爷奶奶跟别人家的不一样。我在放学的路上,途经爷爷奶奶居住的那条胡同口,每天放学时分,都会见到爷爷奶奶。两人小心地站在胡同口,爷爷的腰佝偻着,奶奶立在爷爷的身旁,两人看见我的那一刻,爷爷用手背擦擦眼睛,奶奶抿着嘴,小声地叫道:三儿。爷爷也把缺了门牙的嘴咧开一条缝。因为父亲对爷爷奶奶的态度,我一时拿捏不好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况且,我就和爷爷奶奶在家里见过几次面,别说有感情,连熟悉都算不上。面对爷爷奶奶的热情,我只能快步,逃也似的过了马路,一直走到军区大门前时,才回头向马路对面望过去,见爷爷奶奶仍立在原地,奶奶还用一只手搭了凉棚向我这里张望着。他们不仅对我这样,对二哥二姐也一样热情。有两次我看见二哥途经爷爷奶奶面前时,还停了下来,离爷爷奶奶很近地站着,我不知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见奶奶伸出手在二哥的脸上摸了一把。二哥离开爷爷奶奶时,还挥舞了几次手臂,一步三回头的样子。晚上,我冲上铺的二哥问:今天爷爷和奶奶跟你说了什么?二哥身子没有动,也没有说话,静了好半晌,才鼻子不通气似的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咋说,也是咱们的爷爷奶奶。我对二哥故作高深的回答很不满意,伸出脚朝上铺踹了两下。二姐那会儿上小学五年级,有天放学我看见她照着镜子正朝头发上扎红头绳,那条红头绳很显眼,鲜艳得有点刺眼,映得二姐的一张小脸也红扑扑的。二姐见我望着她,她转过身子,把那条红头绳在手里抖了抖说:你知道这是谁送给我的吗?——是奶奶送给我的。二姐的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瞪大眼睛说:你见到爷爷奶奶了?二姐抿着嘴一边笑一边说:爷爷奶奶每天等在胡同口,一放学就看到了。二哥和二姐都见了爷爷奶奶,就我像胆小的老鼠一样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④再一次见到爷爷奶奶时,我大胆地走过去,显然,这有点出乎爷爷奶奶的意料。爷爷还把双手在裤子上蹭了蹭,奶奶又揉了揉眼睛,伸出手在我头上摩擦了一下,颤了声说了句:三儿……我看见奶奶湿了眼睛,眼泪含在眼圈里。爷爷也咧着嘴,热气从缺牙的嘴里呼出来,黏稠着扑在我的脸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部分讲述了别人家爷爷奶奶疼爱孙子故事,与“我”家的家庭状况形成对比,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往事的方式进行叙事,娓娓道来,不急不缓,给读者展现出两代父子之间的亲情关系。C.对于“我怎么没有爷爷奶奶”的问题,二哥想要阻止“我”又怕被父亲发现,而父亲没有看“我”,是因为根本无法回答。D.小说未明确指出写作背景,却通过“下乡”“军区大院”等词暗示了当时的特殊背景,这似乎也是“父子”关系尴尬的缘由。7.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似乎与生俱来”强调了“我”作为孩子对家庭关系的一种懵懂认知。B.句子②母亲的目光既有对“我”的责怪,又透露出母亲对父亲的父子关系的无奈和难受。C.句子③中“听二哥说”可见二哥一直关注着爷爷奶奶,并经常去他们住的地方。D.句子④中“我”的“大胆”与前文形成照应,反映出“我”对爷爷奶奶态度的改善。8.二哥曾对我说过两句话:一句是“咱们的爷爷奶奶跟别人家的不一样”,一句是“咋说,也是咱们的爷爷奶奶”。请分析这两句话透露出来的二哥的心态。9.小说采用“儿童视角”这一特殊的小说叙述方式,请结合小说谈谈这一叙述方式所起到的艺术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惠公①六年,秦帅师侵晋,至于韩原。公谓庆郑曰:“秦寇深矣,奈何?”庆郑曰:“君深其怨,能浅其寇乎?非郑之所知也,君其讯射②也。”公曰:“舅③所病也?”卜右,庆郑吉。公曰:“郑也不逊。”以家仆徒为右,步扬御戎;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以承公。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曰:“师少于我,斗士众。”公曰:“何故?”简曰:“以君之出也处己,入也烦己,饥食其籴,三施而无报,故来。今又击之,秦莫不愠,晋莫不怠,斗士是故众。”公令韩简挑战。穆公揖大夫就车,鼓而进之。晋师溃,戎马泞而止。公号庆郑曰:“载我!”庆郑曰:“忘善而背德,又废吉卜,何我之载?郑之车不足以辱君避也!”梁由靡御韩简,辂穆公,将止之,庆郑曰:“释来救君!”亦不克救,遂止于秦。穆公归,至于王城,合大夫而谋曰:“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公子絷曰:“杀之利。”公孙枝曰:“不可。”公子絷曰:“吾岂将徒杀之?吾将以公子重耳代之。晋君之无道莫不闻,公子重耳之仁莫不知。战胜大国,武也。杀无道而立有道,仁也。胜无后害,智也。”公孙枝曰:“耻一国之士,又曰余纳有道以临女,无乃不可乎?若不可,必为诸侯笑。战而取笑诸侯,不可谓武。杀其弟而立其兄,兄德我而忘其亲,不可谓仁。若弗忘,是再施不遂也,不可谓智。”穆公曰:“然则若何?”公孙枝曰:“不若以归,复其君而质其子,国可以无害。”是故归惠公而质子圉,秦始知河东之政。(节选自《国语·晋语》)材料二: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十二年,晋旱,来请粟。穆公于是用百里奚、公孙枝言,卒与之粟。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节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注】①惠公:即晋惠公,名夷吾。晋献公之子,晋文公之弟,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任君主。②射:即虢射,晋国的卿大夫。③舅:诸侯谓异姓大夫曰舅。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晋君谋之A群臣B虢射C曰D因其饥E伐之F可G有大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鼓,文中指击鼓,古代在战争中击鼓代表进军,击鼓有助于激励战士,振奋士气。B.克,在文中的意思是能、能够,与成语“攻坚克难”“战无不克”中“克”字意思不同。C.至于,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至于”意思相同。D.背,文中指违背、背叛,与《鸿门宴》中“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的“背”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穆公率军攻打晋国,晋惠公于是向庆郑询问应对之策,庆郑认为此时只有虢射才能让秦国退军。B.被晋惠公派去侦察秦军的韩简发现秦国军队的人数虽少于晋国,但他们斗志昂扬,而晋国军队却非常懈怠。C.对于如何处置被俘晋惠公,公子絷认为,杀死无道的晋惠公对秦国最有利,并建议另立有道的公子重耳。D.晋惠公曾许诺一旦自己成功回国继位,就将割让晋国河西的八座城池给秦国,但事成之后晋惠公却背信弃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忘善而背德,又废吉卜,何我之载?郑之车不足以辱君避也!(2)战胜大国,武也。杀无道而立有道,仁也。胜无后害,智也。14.请简要分析公孙枝不同意杀死晋惠公而立公子重耳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秦州杂诗(其十五)①杜甫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塞门②风落木,客舍雨连山。阮籍行多兴,庞公③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④毛斑。[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因安史之乱,杜甫辞去朝廷官职,从长安出发,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此诗即他到达秦州暂住东柯谷期间所作。②塞门:边关。③庞公:东汉末年隐士。④镊鬓:拔掉鬓角上的白发。古人为出仕而常有此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写自己还没来得及泛舟大海,就已经陷身于无尽的战火之间。B.“悠悠”本指从容自然,此处为反语,指诗人四处奔走躲避战乱的惊慌窘态。C.颔联明写风吹叶落、秋雨不止的自然景象,实则抒无奈漂泊的凄凉悲切之情。D.颈联用典,借用阮籍的任性不羁和庞公的隐居选择,为尾联表白心志张本。1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我们应如何看待诗人的这一行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秦风·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盖一床被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写泛舟水上的情景,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描写非常相似。(3)在古代,“乌鸦”常与宗庙祭祀、祖业社稷有着密切联系,如诗句“____________”;诗人也常用“乌”意象来寄托内心情感,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摄影术自传入中国后,②在照相馆的实践活动中,③背景布就成为照相馆师傅发挥与创造的重要阵地。④方寸尺幅间,中西方文化鱼龙混杂,⑤轿车、洋楼、罗马柱常常与中式亭台楼榭混搭出现。⑥这尺幅不大的背景布,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⑦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大众审美观念的流变与萌生,⑧也折射出社会大众对物质、精神文化元素的想象与向往。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受生活空间所限不能信步天下,却可以通过照相馆里的一方背景布实现精神朝圣。20世纪二三十年代,A,成了衡量照相馆实力的标准,花样翻新的布景更能吸引顾客。20世纪60年代,布景大多反映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就,展现祖国大好河山。进入80年代,背景布领先大众旅游步伐,逐渐出现国际化的都市和景点。伴随时代发展,描绘了大众美好期待的照相馆背景布,在小县城以及更广泛的乡村照相馆里,有着更长久的活力与影响,直到2000年之后数字技术兴起,B。在这个AI生成图像建构世界的时代,回头看向那些承载着个体精神寄托、集体生活记忆的一幕幕画布,感受到的,是一种带着古典意味的浪漫。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序号:序号:序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宝宝”都“上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件
- 宗祠落成典礼活动合同(2篇)
- 房屋买卖合同(2篇)
- 赵州桥电子课件
- 语文培训 课件
- 第13课 《唐诗五首》-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精讲(统编版)
- 第10课 《苏武传》-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 西京学院《运营管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图形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甘肃新高考之“3 1 2”-了解“两依据一参考”关注综素评价课件
- 2024年房屋装修工程合同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 新高考背景下2025届高考英语完形和语填的命题实践和思考 课件
-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书心得体会课件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2024秋期河南开放大学本科《法律社会学》一平台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四川雷波县“123”林业技术人才定向培养毕业生招聘拟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白求恩人物生平纪念
- 2024年度陕西榆林能源集团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238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零工市场(驿站)运营管理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下册浙教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