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消息鉴别码 第1部分:采用分组密码的机制-编制说明》_第1页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消息鉴别码 第1部分:采用分组密码的机制-编制说明》_第2页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消息鉴别码 第1部分:采用分组密码的机制-编制说明》_第3页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消息鉴别码 第1部分:采用分组密码的机制-编制说明》_第4页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消息鉴别码 第1部分:采用分组密码的机制-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8年7月下发的国家标准制定任务,

GB/T15852.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消息鉴别码第1部分:采用分组密码的机

制》修订项目正式获得国标委标准修订立项,国标计划号为:2018BZXD-WG4-002。

该项修订工作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

究所负责承办。

1.2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主要负责起草,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共同参与了该标准的起草

工作。吴文玲、眭晗、张立廷、张蕾、韦永壮、毛颖颖、郑雅菲、涂彬彬、刘仁

章、丁勇、王玉珏、张众等为主要起草人。

1.3主要工作过程

2018年7月,编制组成员在对本标准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全面

学习掌握所修改采用的国际标准ISO/IEC9797-1:2011,以此作为GB/T15852.1

修订工作的重要参考,并对后期工作做出计划安排和分工。

2018年8月,编制组充分调研GB/T15852.1-2008中的6个算法的分析与

应用现状,参考国际标准ISO/IEC9797-1:2011的修订情况,讨论决定删除原标

准中的MAC算法5和6,增加四个新的算法OMAC1、LMAC、TrCBC和CBCR0,并归

纳形成统一的算法模型。

2018年9月,编制组进一步完善标准文本,修改文本说明,采用国家标准

GB/T32907-2016中规定的SM4分组密码算法生成相应的MAC算法的测试向量,

并在附录B中补充完善算法的安全性说明,最终形成标准草案,于2018年9月

提交信安标委WG4工作组征求意见。

2018年10月18日,编制组成员眭晗在北京参加WG4工作组组织的专家评

审会,根据专家意见更新标准文本。

2018年10月24日,编制组成员眭晗、张立廷参加信安标委2018年第二次

工作组会议周;眭晗在WG4工作组会议上汇报了标准修订工作情况,经WG4工作

组内投票决议本标准形成征求意见稿。

1

2018年11月18日,根据专家审查提出的意见,编制组对标准文本进行修

改完善。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2.1标准修订原则

本次标准修订以国际标准ISO/IEC9797-1:2011为依据,结合行业应用情况

和理论研究分析进展,更新原标准中的MAC算法,增加性能良好的我国自主研制

的MAC算法;将底层的分组密码算法由国际标准ISO/IEC18033-3中的密码算法

替换为符合国家管理要求的密码算法;相应地修改文本说明,扩展算法模型,更

新测试向量与算法安全性说明。

2.2主要修订内容及确定修订内容的依据

本部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IEC9797-1:2011《InformationTechnology

–SecurityTechniques–MessageAuthenticationCodes(MACs)–Part1:

Mechanismsusingablockcipher》,同时是对国家标准GB/T15852.1-200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消息鉴别码第1部分:采用分组密码的机制》(等同采

用ISO/IEC9797-1:1999)的修订。

本部分修订的主要内容及依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更新原标准中的算法

保留MAC算法1、2、3和4,删除GB/T15852.1-2008中的MAC算法5和6,

增加两个新算法OMAC1和LMAC作为新的MAC算法5和6。

根据密码理论研究成果,ISO/IEC9797-1:1999中的MAC算法5和6获得的

额外安全强度低于预期,因此ISO/IEC9797-1:2011删除了这两个算法,替换为

OMAC1和LMAC。其中,OMAC1仅需要一次分组密码密钥设置,但需要一个较长的

中间密钥;相较于MAC算法1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相较于MAC算法2、3和4降

低了密钥量和分组密码调用次数,具有更好的实现性能。LMAC是MAC算法2的

可选变种,减少了一次分组密码调用。

本部分参考使用了ISO/IEC9797-1:2011的修订策略,用OMAC1和LMAC替

换掉原有的MAC算法5和6。

2)增加自主研发算法

增加我国自主研发的两个新算法TrCBC和CBCR0作为MAC算法7和8。

2

TrCBC和CBCR0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采用分组密码的MAC算法,分别提出于

2012年和2011年,安全性具有可证明安全理论的保障。TrCBC在MAC算法1的

基础上修改了截断操作以提高算法的安全性,当MAC值的长度小于分组长度的

1/2时具有可证明安全性。CBCR0在最终迭代步骤中采用循环移位操作,与MAC

算法5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TrCBC和CBCR0在提出时,设计者给出了安全性分析并给出了算法的可证明

安全界。同时,近几年相关的密码理论研究成果也佐证了该可证明安全界的正确

性,包括:CRYPTO2015中Gai等论证了截断CBC的安全性并给出了紧致的安

全界,印证了TrCBC的安全性分ž析;FSE2009中Nandi提出的GCBC框架,统一

给出了CBCR0通用结构的安全界。此外,CBCR0在最终迭代步骤中采用循环移位

操作,也被借鉴用于可鉴别加密CLOC的设计(FSE2014)。

TrCBC和CBCR0仅使用一个密钥,其密钥即为分组密码密钥,无须进行密钥

诱导或存储额外的密钥,可以达到最优的存储空间,存储空间需求低于MAC算法

2、3、4、5、6;采用填充方法4,填充长度达到最优;并且具有可证明安全性。

相较于ISO/IEC9797-1中的算法,TrCBC和CBCR0在安全性、实现性能等方面

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选择纳入本部分。

3)扩展MAC算法的模型

融合ISO/IEC9797-1:2011和ISO/IEC9797-1:1999中的一般模型,将MAC

算法的模型扩展为八步操作,包括密钥诱导(可选)、消息填充、数据分割、初

始变换、迭代应用分组密码、最终迭代、输出变换和截断操作,并增加了初始变

换3、最终迭代4、截断操作2。

ISO/IEC9797-1:1999中MAC算法的模型包含消息填充、数据分割、初始变

换、迭代应用分组密码、输出变换和截断操作共六步操作。ISO/IEC9797-1:2011

将模型修改为七步操作,增加了密钥诱导(可选)、最终迭代,删除了初始变换,

将初始变换视为迭代应用分组密码操作的一部分。然而,删除了初始变换的模型

并不适用于MAC算法4,该算法在迭代的初始阶段与其他阶段不同,模型的适用

性较差。因此,本部分融合了ISO/IEC9797-1中MAC算法的模型,形成了包含

八步操作的一般模型,适用于本部分推荐的所有MAC算法。

对应于新增加的MAC算法7,本部分对截断操作的方法进行了扩展,将原截

断操作命名为截断操作1,并增加了截断操作2,以适应于MAC算法7的设计。

3

对应于新增加的MAC算法8,本部分增加了初始变换3和最终迭代4。

4)替换底层分组密码

将底层分组密码替换为我国SM4分组密码,并相应地修改了测试向量。

ISO/IEC9797-1:2011中指定采用ISO/IEC18033-3中的分组密码作为MAC

算法的底层分组密码。在分析验证了融合SM4分组密码不会降低算法安全性的基

础上,本部分指定以GB/T32907的SM4分组密码算法作为采用分组密码的MAC

算法的底层分组密码。相应地,根据SM4分组密码的参数特点重新选择了测试用

的密钥和数据比特串,使得密钥长度满足SM4分组密码的密钥长度、数据比特串

1和数据比特串2在填充后可以体现出不同填充方法之间的区别,并给出了完整

的MAC算法的测试向量。

5)删除存在异议的方法

删除了附录中获得高安全强度的MAC算法的方法及建议。

ISO/IEC9797-1:1999中的MAC算法5使用两个并行的MAC算法1,分别得

到两个中间量MAC1和MAC2,将MAC1与MAC2的异或值作为MAC值。这一算法以

两倍于MAC算法1的实现代价期望获得额外的高安全性,然而在采用填充方法1

或2时,存在生日伪造攻击。ISO/IEC9797-1:2011删除了这一算法和采用类似

方法得到的MAC算法6,并建议在需要高安全强度的MAC算法时,可以使用相互

独立的密钥执行两个MAC的计算并将结果连接起来(而不是异或)。然而这个建

议是错误的,经过理论分析,将两个MAC值连接并不能够一定得到高安全强度的

MAC算法。因此,本部分删去了这种获得高安全强度的MAC算法的方法及建议,

避免引起误导。

本部分与ISO/IEC9797-1:201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部分在前言中,指出增加了MAC算法7和8,将ISO/IEC18033-3中

指定的密码算法替换为GB/T32907-2016《信息安全技术SM4分组密码算法》中

的分组密码算法SM4,并在资料性附录中列举了采用SM4的消息鉴别码算法所生

成的测试向量;

——本部分在引言中,增加了对MAC算法7和8的介绍;声明凡涉及到采用

密码技术解决机密性、完整性、真实性、不可否认性需求的须遵循密码相关国家

标准和行业标准;

4

——本部分在第1章中,删除了密钥管理机制和对象标识符的说明;

——本部分在第2章中,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GB/T9387.2-1995《信息处

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第2部分:安全体系结构》、GB/T

15843.1-2017《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实体鉴别第1部分:概述》和GB/T

17964-2008《信息安全技术分组密码算法的工作模式》,替换ISO/IEC18033-3

为GB/T32907-2016《信息安全技术SM4分组密码算法》;

——本部分在第3章中,调整了条目顺序,按照术语的英文首字母进行排序;

——本部分在第4章中,增加符号I、LSBj(X)、、,以及相应的说明;

增加缩略语部分,给出MAC、CTR、CBC的说明;

——本部分在第5章中,修改标题“要求”为“用户要求”;修改用户选择

密钥诱导方法的要求,增加MAC算法7的参数要求;删除管理密钥、泄露中间状

态对安全性影响的说明;

——本部分在第6章中,扩展模型为八步操作并修改了相应的标号及描述,

按照扩展后的模型修改“MAC算法模型”图;增加初始变换3、最终迭代4、截

断操作2,给出相应的说明;

——本部分在第7章中,增加了MAC算法7和8,给出算法的说明及图示;

修改了MAC算法4的描述,将“分组密码密钥K和K'用于输出变换2”改为“分

组密码密钥K'用于输出变换2”,修正错误描述。

——本部分删除了ISO/IEC9797-1:2011中附录A关于对象标识符的描述,

主要依据为目前国内尚未注册国家标准15852系列的OID,无法编写相应的对象

标识符描述;

——本部分的附录A为测试向量,对应于ISO/IEC9797-1:2011中的附录B,

根据SM4分组密码的参数修改了测试向量;增加了MAC算法7和8的测试向量;

——本部分的附录B为安全性说明,对应于ISO/IEC9797-1:2011中的附录

C,删除了获得高安全强度的MAC算法的方法,增加了MAC算法7和8的安全性

说明、算法的特性、安全强度估计,修改了表B.1中序号为1.2的算法效率;

——本部分的参考文献增加了MAC算法7和8的参考文献[28]和[29]。

三、主要试验(验证)情况分析

在生成测试向量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文本中的算法描述,首先实现了

5

ISO/IEC9797-1:2011中的MAC算法代码,并规定了对接DES、AES的接口。通

过对比ISO/IEC9797-1:2011中附录B的测试向量确保了该实现过程的正确性。

其次根据算法描述完成新增的MAC算法和SM4算法的代码实现,多方验证以确保

实现过程的正确性。最后,使用SM4代码替换了AES算法代码生成测试向量。接

口的重新对接保证了MAC算法和DES、AES、SM4算法的代码互不干扰,确保了最

终测试向量的正确性。

四、知识产权情况说明

五、产业化情况、推广应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ISO/IEC9797-1:2011为ISO正在应用的采用分组密码的MAC算法标准,2016

年通过重审。本部分在ISO/IEC9797-1:2011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我国自主研发

的MAC算法,与我国SM4分组密码算法相结合,构成了适用于我国密码管理要求

的采用分组密码的MAC算法。这些MAC算法的实现性能、安全强度与国际水平相

当。

七、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的修订工作与目前国家开展的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紧密相关,本标准符

合现有法律法规,是国家标准GB/T15852系列的第一部分,与GB/T15852.2、

GB/T15852.3互为姊妹篇。本部分在编制过程中,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

子签名法》等相关法规,确保本部分的内容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同时查阅了GB/T

15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