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四)柳永词两首-语文备课大师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四)柳永词两首-语文备课大师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四)柳永词两首-语文备课大师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四)柳永词两首-语文备课大师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四)柳永词两首-语文备课大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四)柳永词两首一、语言表达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珠玑: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三个秋天。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解析:选CC项,三秋:秋季。2.对下列诗句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暗寓别意。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州城声色之盛。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精练地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解析:选CC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应为细节描写。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对杭州的情况作总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是分写,“钱塘自古繁华”是对前两句的总结。B.《雨霖铃》中“都门帐饮无绪”,既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同时也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C.《望海潮》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言人口之多,“参差”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D.《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情形为眼前之景,是实写;而“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是词人的想象之景,为虚写。解析:选DD项,“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情形为想象之景,是虚写。4.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语意给以恰当排序。①这里镶嵌着当代伟人毛泽东手书的柳永词《望海潮》。②在著名的武夷山风景区大王峰下,坐落着新筹建的柳永纪念馆。③一走进柳永纪念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5米、宽2米的大型大理石碑刻。④在柳永纪念馆展示厅里,还存放着几百件柳永的词作品影印件和复制品。⑤这首千古流传的不朽杰作与毛泽东那气势磅礴、奔放苍劲的行草融为一体,可谓是锦上增辉。⑥纪念馆门前的绿色草坪上,塑立着一座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大型铜像。答:解析:②是总起,然后按照由外及内的顺序进行说明。答案:②⑥③①⑤④5.仿照例句,另选择一位诗人再造一个句子。要求: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大体相等。例句: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其感情的缠绵与悱恻。答:参考答案:(示例一)苏轼于大江明月下的赤壁,唱响了豪放派诗词最为雄壮的乐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显其人生的旷达与洒脱。(示例二)杜甫在风急猿啸下的夔州,抒写下现实主义诗歌最为杰出的诗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尽显其人生的艰难与苦恨。6.请描述右面的中国民间剪纸画,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答:参考答案:(1)剪纸画由“福”“寿”两字和一头梅花鹿构成,画面是回头的鹿载着“福”,装着“寿”。(2)其寓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生活幸福,健康长寿,俸禄丰厚。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其中柳永的《望海潮》中仅用“,”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概括出来了。(2)与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雨霖铃》中的柳永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的句子是:,,!(3)《雨霖铃》中虚设别后情景,把离别伤痛推向高潮的句子是:,。答案:(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二、阅读理解专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满江红①柳永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⑤吟,从军乐。[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8.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作简要赏析。答:参考答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飞”“载”“归”,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答: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出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0.上片中,词人抓住了哪些典型的景物来渲染萧条、冷落的气氛?请分析一下。答:参考答案:词人抓住潇潇的暮雨、凄紧的秋风、冷落的关河、当楼的残阳、衰败的红花绿叶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萧条、冷落的气氛。11.下片中,词人抒发了什么感情?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答:参考答案:抒发了词人的羁旅之悲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在抒情方式上,词人直抒胸臆,巧妙的是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得更为曲折动人。(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卜算子慢柳永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碪、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12.“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这两句词不但写了词人登临时的天气状况,而且交代了红翠衰败的原因。词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望断”是实写,“翠峰”代指所思念的人,“十二”为虚写。这两句词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情。1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①漂泊异乡的伤感。“楚客登临”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身份,正值暮秋,无限伤感。②对远人的思念。“伤怀念远”“脉脉人千里”直接抒发了对远人的思念。③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纵然将离肠万种尽情表达出来,但无人传递书信,也是枉然。(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14.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词的上片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孤寂之感。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