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3第03单元第0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1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3第03单元第0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2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3第03单元第0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3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3第03单元第0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4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讲义必修3第03单元第0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备考指南】考点考向全国卷五年考情命题特点灿烂的中华文化2014·全国卷Ⅱ·T192013·全国卷Ⅰ·T39(1)2013·全国卷Ⅱ·T19全国卷考查较少,但地方卷考查较多。主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作品、传统思想等背景材料考查。主要结合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考查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以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016·全国乙卷·T39(2)2015·全国卷Ⅱ·T39(2)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2.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3.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2.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5.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6.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和。(×)7.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答案:D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①汉字②史书典籍③京剧④国画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答案:A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成功首播后,在全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手写汉字的热潮。这是基于汉字()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③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答案:A4.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答案:B5.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归属感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A考点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重难点)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侧重于历史悠久、绵延不断,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侧重于丰富厚重,具体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视角历程、动态、纵向内涵、静态、横向见证汉字、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联系①都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基本特征。②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才有时间发展自己、丰富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③原因都在于包容性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提醒]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考向一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1.(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选A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正确;园林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体现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正确;传承的文化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③表述错误,④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本题答案选择A。点睛:区分判断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方法,源远流长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具体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2.(2013·全国卷Ⅱ·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A《台湾风物图卷》画作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①②正确;两幅画各有不同的欣赏价值,③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走向同一”的说法是错误的,④不能入选。3.(2015·海南卷·18)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珠算成功申遗()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中国珠算成功申遗,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③④符合题意;中国珠算成功申遗与文化创新和民族精神无关,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珠算申遗成功后,要让更多人知晓并认可这一国粹,让更多人参与进来。首先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还要做好普及推广这门功课。比如,将珠算重新纳入小学课程标准体系,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另外,珠算最大缺陷在于功能太单一,款式太陈旧,使用太单调,这就需要创新功能,赋予算盘更多时尚元素,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让学习、应用、娱乐多位一体。考向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4.(2015·江苏卷·21)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A旗袍设计借鉴了满族长袍、文明新装、西式裙装的特点,既具有它们的共性,又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故①②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③表述错误;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发展,而并非趋同,故④表述不准确。点睛: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善结合、融入、借鉴等。5.(2012·全国卷·21)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材料旨在表明不同教派和睦相处,中西方建筑、婚礼、餐饮并存。中西方文化能够和睦相处表明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④当选;中西方文化并存表明澳门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多样性,①当选,答案为B;文化的性质是由经济政治决定的,地理环境只能影响文化,②错误;③从材料中看不出来。点睛:明确中华文化包容性的适用范围,应该是指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区域文化、不同文化形式、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命题者说]—————————————————————————————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包容性是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命题人往往利用考生对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错误理解,通过“混淆概念”、“以表象代替本质”等手段设置干扰点。—————————————————————————————————————1.(2018·百校联盟)中华文化的传承若没有汉字将如何?从汉字博物馆、殷墟宗庙遗址、许慎文化园,到长城、国家博物馆,同出一源的汉字成为一把钥匙,能够打开中华民族文化性格里的基因密码。这表明汉字()①是中华民族区别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特色突出②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能够记载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③书写了中华文化,传承着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④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A.②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解析:选D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独特标识,排除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排除②;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故③正确;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使用文字,凸显了文化的民族性,故④正确。2.(2018·潍坊模拟)青瓷是中国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等特点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青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源远流长,绵延不绝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解析:选A青瓷艺术精美绝伦,以其极高的艺术成就反映了中国青瓷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及推陈出新,故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3.(2018·昆明检测)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A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③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④错误。故选A项。4.(2018·淄博模拟)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说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B唐代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④符合题意。首届汉字书写大赛在京启动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写规范的字和规范地写字,是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最基本的前提,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2017年7月7日,“中国好字帖”首届汉字书写大赛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启动仪式。“中国好字帖”首届汉字书写大赛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参赛选手在大赛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或大赛官方网站上进行注册、报名。“中国好字帖”汉字书写大赛的主旨是,学传统文化、写规范汉字、赏书法之美。大赛组委会表示,力争将这项活动打造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国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活动,并计划今后每年举办。[考题预测]1.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象形的灵动、狂草的飘逸、小楷的娟秀,形神兼备、刚柔相济,加上五千年传承的积淀,其内涵和底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所无法企及的。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载体。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②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加上五千年传承的积淀,其内涵和底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汉字应该得到传承,故①③正确;④错误,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2.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们认真书写,一笔一划,展现了自己的书写水平。这次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练字氛围,激发了师生对祖国灿烂文化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