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义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_第1页
浙江省义乌市义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_第2页
浙江省义乌市义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_第3页
浙江省义乌市义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_第4页
浙江省义乌市义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乌中学2025届高二上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命题人:楼数敏审题人:时间:2023年10月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仲)”《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已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焉!”(《阳贷》)同时,他也赞扬效法天道无为的尧与舜,如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译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材料二: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以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B.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C.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既对立又协调,促进中国艺术不断发展。D.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一观点的一项()A.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孟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C.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请结合材料,从陶渊明、李白、苏轼三人中任选一人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文本,完成各题抱孙老舍难怪王老太太盼孙子呀;不为抱孙子,娶儿媳妇干吗?也不能怪儿媳妇成天着急;本来嘛,不是不努力生养呀,可是生下来不活,或是不活着生下来,有什么法儿呢!就拿头一胎说吧:自从一有孕,王老太太就禁止儿媳妇有任何操作,夜里睡觉都不许翻身。哪里知道,到了五个多月,儿媳妇大概是因为多眨巴了两次眼睛,小产了!还是个男胎。哼,他竟自死了。命该如此!现在,王少奶奶又有了喜,肚子大得惊人,看着颇象轧马路的石碾。看着这个肚子,王老太太心里仿佛长出两只小手,成天抓弄得自己怪要发笑的。王老太太可不只是祷告烧香呀,儿媳要吃活人脑子,老太太也不驳回。半夜三更还给儿媳妇送肘子汤,鸡丝挂面……儿媳妇呢也真作脸,点心就能吃二斤翻毛月饼:吃得顺着枕头往下流油,被窝的深处能扫出一大碗什锦来。孕妇不多吃怎么生胖小子呢?婆婆、儿媳、娘家妈对于此点都完全同意。婆婆这样,娘家妈也不能落后啊。她是七趟八趟来“催生”,每次至少带来八个食盒。娘家妈带来的东西越多,婆婆越觉得这是有意羞辱人;婆婆越加紧张罗吃食,娘家妈越觉得女儿的嘴亏。这样一竞争,少奶奶可得其所哉,连嘴犄角都吃烂了。收生婆已经守了七天七夜,压根儿生不下来。偏方儿,丸药,子孙娘娘的香灰,吃多了;全不灵验。到第八天头上,少奶奶疼得满地打滚。王老太太急得给子孙娘娘跪了一股香,娘家妈把天仙庵的尼姑接来念催生咒;还是不中用。收生婆施展了绝技,却一无成绩。有人说,少奶奶得上医院。王老太不同意。洋鬼子,二毛子,懂什么;王家要“养”下来的孙子,不要“掏“出来的。娘家妈也发了言,催生咒还没念完,忙什么?不敬尼姑就是看不起神仙!又耗了一点钟,少奶奶直翻白眼。王老太太眼中含着老泪,心中打定了主意:保小的不保大人。媳妇死了,再一个;孩子更要紧。她翻白眼呀,正好一狠心把孩子拉出来。告诉了收生婆,拉!娘家妈可不干了呢,孙子算老几,女儿是女儿。上医院吧。一到医院,王老太太就炸了烟。还得挂号?生孩子又不是买官米,给钱就结了,挂哪门子号,你当我的孙子是封信呢!咳,为孙子,忍了。医生来了。一见面,王老太太就炸了烟,男大夫!男医生当收生婆?我的儿媳妇不能叫男子汉给接生。这一阵还没炸完,又出来两个大汉,抬起儿媳妇就往床上放。老太太连耳朵都哆嗦开了!这是要造反呀,人家一个年青青的孕妇,怎么一群大汉来动手脚的?“放下,你们这儿有懂人事的没有?要是有的话,叫几个女的来,不然,我们走!”恰巧遇上个顶和气的医生,他发了话:“放下,叫她们走吧!”王老太太咽了口凉气,咽下去砸得心中怪热的,要不是为孙子,至少得打大夫几个最响的嘴巴。县官不如现管,谁叫孙子故意闹脾气呢。抬吧,不用说废话。果不出王老太太所料,得用手术。手术二字虽听着耳生,可是猜也猜着了,手要是竖起来,还不是开刀问斩?大夫说:孩子太大,用手术,大人小孩或者都能保全。不然,全有生命的危险。王老太太一个字没听见。掏是行不开的。“我的孙子得养出来!”娘家妈急了:“我签字行不行?”王老太太对亲家母的话似乎特别的注意:“我的儿媳妇!你算哪道?”“那么你不要孙子了?”果然有效,她半天没言语。等了不晓得多大的时候,眼看就天亮了,才掏了出来,好大的孙子,足分量十三磅!王老太太不晓得怎么笑好了,拉住亲家母的手一边笑一边刷刷的落泪。亲家母已不是仇人了,变成了老姐姐。大夫也不是二毛子了,是王家的恩人,恨不得马上赏给他一百块钱。好容易看见大夫出来了。王老太就要求媳妇和孙子出院,理由是头胎孙子要办三日宴,医生不同意,再三相劝无效后,怒道:“莫非三日宴比人命重要?”王老太确是以为办三天比人命要紧,可不便于说出来,因为娘家妈在旁边听着呢。“叫她躺着招待客人,不必起来就是了。”大夫还是不答应,“你自己看看去,她能走不能?”儿媳妇在床上放着的一张卧椅上躺着呢,脸就象一张白纸。娘家妈哭得放了声,王老太太到底心硬,只落了一半个泪,紧跟着炸了烟:“怎么不叫她平平正正的躺下呢?这是受什么洋刑罚呢?”“直着呀,肚子上缝的线就绷了。”大夫说。“那么不会用胶粘上点吗?”王老太太总觉得大夫没有什么高明主意。好吧。先把孙子抱走。回家好办三天呀。“头大的孙子,洗三不请客办事,还有什么脸活着?”“谁给小孩奶吃呢?”大夫问。“雇奶妈子!”王老太太完全胜利。到底把孙子抱出来了。王老太太抱着孙子上了汽车,一上车就打喷,一直打到家,每个喷都是照准了孙子的脸射去的。到了家,赶紧派人去找奶妈子,孙子还在怀中抱着,以便接收嚏喷。不错,王老太太知道自己是着了凉;可是至死也不能放下孙子。到了晌午,孙子接了至少有二百多个嚏喷,身上慢慢的热起来。王老太太更不肯撒手了。到了下午三点来钟,孙子烧得象块火炭了。到了夜里,奶妈子已雇妥了两个。可是孙子死了,一口奶也没有吃。王老太太只哭了一大阵;哭完了,她的老眼瞪圆了:“掏出来的!掏出来的能活吗?跟医院打官司!那么沉重的孙子会只活了一天,哪有的事?全是医院的坏,二毛子们!”(摘编自老舍《抱孙》写于1938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王老太太将抱孙愿望落空归结于“命该如此”,这既表现了她想抱孙而不得的无奈,也为她在产子风波中的行为、态度做铺垫。B.在本次孕产事件中,医生的处置科学合理、充满智慧,但最终孩子死了,医生自己也可能惹来官司,如此安排,寄寓了作者深切的悲哀和愤慨。C.小说用喜剧的笔法写悲剧,可以淡化悲剧意味,使作品不至于“赶尽杀绝”,体现出老舍的宽厚和同情。D.老舍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组织成悲喜更迭的曲折情节,本文既有对当时社会观念的讽刺,也能引起读者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反思。7.有人认为,小说中“娘家妈妈”这个角色是多余的应该删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老舍的作品“笑中带泪”,请以本文为例,分析“笑中带泪”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体现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乙)为学者日益,问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节选自帛书《老子》)(丙)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节选自《庄子》)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辞让之心辞让:谦逊推让 B.自贼者也贼:伤害C.为学者日益益:好处 D.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属:聚集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为而无以为人而不仁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之有是四端也C.而其钓莫钓其皆出于此乎 D.不足以取天下作《师说》以贻之11.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文王观于臧A.止,吾止也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其坚不能自举也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B.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C.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D.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B.乙文“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句中的“无为”,就是道家所提倡的“无为思想”,即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C.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悄然走开,早上颁布实施的法令到晚上就停止了,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D.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丙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的效果。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2)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3)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二)课内文言文选择(本题共3小题,6分)1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言:言语迩之事父案围迩:近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彰明凿户牖以为室户牖:门窗C.物或恶之物:事物复众人之过复:重复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劝说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使……整齐有序)②请事斯语矣(实践)③当察乱何自起(应当)④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⑤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⑥自伐者无功(夸耀)⑦请问其目(事物最重要的部分)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美好的)⑨故有道者不处(相处)⑩致知在格物(推究)⑪君子喻于义(知晓)⑫复众人之所过(再,又)A②③⑤⑥⑦⑨⑩ B.①④⑦⑧⑨⑪⑫C.①②④⑤⑧⑩⑪ D.③④⑥⑧⑩⑪⑫1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字聃,“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由父亲或尊长取定的,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对自己称字,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某种志趣或情感。B.“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的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教科书。南宋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来。D.周朝时期,周天子分给诸侯的地方,叫作“家”;而周天子的辖区一般叫“天下”。(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齐物二首白居易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虽谢椿有馀,犹胜槿不足。18.对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绿蕙低数寸”的意思是绿蕙高度比青松矮了数寸。B.“同生大块间”的“大块”是天地宇宙自然的意思。C.“冉冉孤生竹”的“冉冉”表现了竹叶的柔弱下垂。D.“虽谢椿有馀”的意思是竹树虽然比不上椿树长寿。19.两首诗虽然都题为“齐物”,但是两首诗歌所表现的道理并不完全一样,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明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将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治事、学习和精神修养中去。(2)在《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4)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8分)(一)(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贫乏童年赋予我顶高兴的事——跟随父亲沿乡庄川坝去看戏。庙会的戏从二月二“龙抬头”时开场,一出接一出。唱“大戏”的秦腔戏组表演专业。开午戏前,先唱一出折子戏,唱完后,戏场里已经人山人海。戏场里除了合围戏台的人群,还站满了贩卖各种小吃的商贩。黄土地上的人们世世代代都喜欢吼两声秦腔。生活在这里的人从小耳濡目染,会唱戏者多,男的起唱,女的随韵,群口齐唱一阵社火小曲,若觉得还不够过瘾,就摆阵打擂台,吼秦腔,不论是谁清吼两句,听起来都像模像样。不论是《长坂坡》《火焰驹》,还是《窦娥冤》《铡美案》,只要幕布拉开,哪怕是短短的一折,都能升华成天籁,令听者如痴如醉却又格外清醒。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熨平了心中的皱纹,内心的愁苦消散在粗犷、朴实的秦腔中。在这八百里秦川上生活的粗犷而质朴的人们“不听秦腔,肉菜不香”。任何时候,当生活的重担压在人们身上的时候,总需要找到一些宣泄的出口,秦腔应该就是这样,生存的压力有多大,就有多么疯狂的呐喊。开着拖拉机奔跑在山道上的汉子,尽着嗓门儿吼起秦腔,吼来了山风、山雨和晨露,吼走了遍野逃窜的灌田鼠,吼回了颗粒归仓的五谷丰登。贾平凹曾说:“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劳作的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能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21.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第一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递进。B.第二段中的“不论”一词也可改为“不管”。C.“羌笛何须怨杨柳”与第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最后一段第一处引号后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内。22.画横线处句子连用两个“只有也只能有”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二)(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的楹联,与一般楹联一样,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包罗万象,①___________: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一)意境上的恬静幽远。“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读者去遐想,去幽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